CN112653226A -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3226A
CN112653226A CN201910953856.3A CN201910953856A CN112653226A CN 112653226 A CN112653226 A CN 112653226A CN 201910953856 A CN201910953856 A CN 201910953856A CN 112653226 A CN112653226 A CN 112653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trol signal
voltage
voltage converter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38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刚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k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38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3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3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05F1/67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maximum power available from a generator, e.g. from solar ce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源装置包括:交流电源,其输出交流电压;第一电压转换器,其在运行时将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直流电源,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第二电压转换器,其与第一电压转换器和直流电源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器能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控制信号生成器,其根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使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第二控制信号使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

Description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利用材料的光伏特性来发电,在光照条件满足要求时,太阳能电池产生直流电压,从而作为电源为外部电路供电。在光照条件没有达到要求时,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压较低。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14-79079A)公开了一种可以在交流电源与太阳能电池之间进行切换的共享型电源装置。
在专利文件1中,通过机械开关的切换,交流电源和太阳能电池中的一者被选择性地与该电源装置的输入端连接,该电源装置中的判断电路用于判断输入端连接的是交流电源还是太阳能电池。在判断为输入端连接的是交流电源的情况下,电源装置作为功率因数转换器进行控制,在判断为输入端连接的是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电源装置作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转换器进行控制。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专利文件1中,通过机械开关的切换动作,在交流电源和太阳能电池中进行选择,这种切换方式存在如下的局限性:机械开关在切换的过程中,存在切换时间,在该切换时间内,交流电源和太阳能电池都不与电源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会出现电源输入不连续的现象,从而导致输入电压的瞬态波动,进而使电源装置输出的电压产生波动,有可能对该电源装置的供电对象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机械开关会受到使用寿命的限制,在达到使用寿命后,电源装置的可靠性下降。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该电源装置中,直流电源与电压转换器连接,交流电源也通过交流/直流(AC/DC)转换器与电压转换器连接,该电源装置根据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的大小,输出控制信号以切换电压转换器的工作模式,使电压转换器工作在与直流电源对应的工作模式或与交流电源对应的工作模式,由此,通过切换电压转换器的工作模式而不是切换电源输入端与不同电源的连线方式,能够快速对输入电源进行切换,避免切换过程中出现电源输入不连续的现象;此外,由于不使用机械开关,该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且可靠性得到提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包括:
交流电源,其输出交流电压;
第一电压转换器,其在运行时将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
直流电源,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第二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能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三直流电压;
控制信号生成器,其根据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交流电源,其输出交流电压;
第一电压转换器,其在运行时将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
直流电源,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第二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能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三直流电压;
控制信号生成器,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切换电压转换器的工作模式而不是切换电源输入端与不同电源的连线方式,能够快速对输入电源进行切换,避免切换过程中出现电源输入不连续的现象;此外,由于不使用机械开关,该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且可靠性得到提高。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附记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电源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第二电压转换器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过程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图3的K12过程的一个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的K23过程的一个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附记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该”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实施例的第一方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装置。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电源装置的一个示意图。电源装置100包括:交流电源1、第一电压转换器2、直流电源3、第二电压转换器4以及控制信号生成器5。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交流电源1可以输出交流电压,例如,交流电源1可以是交流发电机,或者,交流电源1可以从交流电网取电。
第一电压转换器2在运行时可以将交流电源1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第一电压转换器2可以是交流/直流(AC/DC,Alternative Current to DirectCurrent)转换器,例如,该交流/直流转换器可以是开关型功率变换器(Switch Mode PowerConverter,SMPC)。
直流电源3可以输出直流电流(即,输出电流)和第二直流电压,例如,该直流电源3可以是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例如使用多晶硅等半导体材料进行光电转换。
第二电压转换器4与第一电压转换器2和直流电源3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器4可以将第一直流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该第二电压转换器4例如是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
第二电压转换器4能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当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时,第二电压转换器4能够将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进行输出。也就是说,在将交流电源1作为输入电源的情况下,第一电压转换器2将交流电源1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并且,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与交流电源1对应的第一工作模式下,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例如可以进行恒定电流控制(constantcurrent control),由此,使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出电流保持恒定。此外,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还可以进行其它形式的电压转换控制,例如,恒定功率控制(constant power control)。
当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时,第二电压转换器4能够将直流电源3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进行输出。也就是说,在将直流电源3作为输入电源的情况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与直流电源3对应的第二工作模式下,将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例如可以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的电压转换控制,由此,当直流电源3是太阳能电池时,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出电流能够高效地为外部电池进行充电。此外,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还可以进行其它形式的电压转换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控制信号生成器5根据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PVoff或第二控制信号PVon。其中,第一控制信号PVoff能够使第二电压转换器4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第二控制信号PVon能够使第二电压转换器4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
根据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电源装置100中,直流电源3与第二电压转换器4连接,交流电源1也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器2(即,交流/直流转换器)与第二电压转换器4连接,控制信号生成器5根据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的大小,输出控制信号以切换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工作模式,使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与直流电源3对应的工作模式或与交流电源1对应的工作模式,由此,通过切换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工作模式而不是切换电源输入端与不同电源的连线方式,就能够快速对输入电源进行切换,避免切换过程中出现电源输入不连续的现象;此外,由于不使用机械开关,该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且可靠性得到提高。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当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小于参考电流时,控制信号生成器5生成第一控制信号PVoff,当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参考电流时,控制信号生成器5生成第二控制信号PVon。
例如:如图1所示,控制信号生成器5可以包括比较器51和电流传感器52,比较器51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参考电源,被输入参考电压Ipv_ref,该参考电压Ipv_ref可以与参考电流对应;电流传感器52与直流电源3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I_pv,电流传感器52生成与检测到的输出电流I_pv对应的电压VDC2;比较器51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流传感器52的输出端,被输入电压VDC2;在VDC2小于Ipv_ref时(即,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小于参考电流),比较器51的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PVoff,由此,第二电压转换器4能够工作在与交流电源1对应的第一工作模式下,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在VDC2大于或等于Ipv_ref时(即,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参考电流),比较器51的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PVon,由此,第二电压转换器4能够工作在与直流电源3对应的第二工作模式下,将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信号生成器5生成的控制信号从第一控制信号PVoff切换为第二控制信号PVon的情况下,电源装置100可以先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然后再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可以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逐渐降低到预定值,并且,当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降低到等于该预定值时,第二电压转换器4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其中,该预定值例如等于上述参考电流的电流值。在第三工作模式期间,电源装置100的输入电源仍然是交流电源1。在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之后,电源装置100的输入电源成为直流电源3。
由于交流电源1的电压通常高于直流电源3的电压,如果直接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并将输入电源直接从交流电源1切换为直流电源3,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出电压在切换前后的波动较大,并且有输出电压断开的可能性。在本申请中,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三工作模式,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出电流能够逐渐降低为预定值,这样,在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出电压在切换前后的波动较小,并且避免输出电压断开的情况。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可以进行电流下降控制(Current Droop Control),即,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降低。
如图1所示,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PVoff或第二控制信号PVon还可以被输入到第一电压转换器2。第一控制信号PVoff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启动运行或保持运行,由此,在被输入第一控制信号PVoff的情况下,第一电压转换器2将交流电源1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并且,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电源装置100以交流电源1作为输入电源。第二控制信号PVon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停止运行,由此,在被输入第二控制信号PVon的情况下,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电源装置100以直流电源3作为输入电源。
如图1所示,电源装置100还具有延时电路6,延时电路6使第二控制信号Von延迟预定时间后被输入到第一电压转换器2。例如,延时电路6使第二控制信号延迟的预定时间t1等于或大于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于第三工作模式的时间t2。由此,在第二电压转换器4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之后,第二控制信号Von才被输入到第一电压转换器2,并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停止运行,避免在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出电压达到预定电压之前就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停止运行。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延时电路6使第二控制信号延迟的预定时间t1可以是在延时电路6中预先设定的时间;或者,第二电压转换器4在被输入第二控制信号PVon时,第二电压转换器4可以对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进行检测,当该电流到达预定值时,认为第三工作模式结束,并向延时电路6发送控制信号,使延时电路6结束延时处理,以将第二控制信号PVon发送给第一电压转换器2。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源装置100还可以具有第一二极管7和第二二极管8,其中,第一二极管7连接在第一电压转换器2和第二电压转换器4之间,第二二极管8连接在直流电源3和第二电压转换器4之间。第一二极管7和第二二极管8的作用是允许电流从第一二极管7和第二二极管8流动到第二电压转换器4,避免电流从第二电压转换器4流动到第一二极管7和第二二极管8。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电压转换器4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可以被输入给外部电路9,该外部电路9例如是蓄电池。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源装置100还可以具有交流电源控制电路10。交流电源控制电路10可以根据对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运行状态检测结果,控制交流电源1的打开或关闭。例如,对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运行状态检测结果为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较低时,交流电源控制电路10可以使交流电源1打开;又例如,对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运行状态检测结果为输出的第三直流电压稳定,并且第二电压转换器4运行在第二工作模式时,交流电源控制电路10可以使交流电源1关闭。其中,使交流电源1打开可以是指,交流发电机开始发电或者交流电源1从交流电网取电;使交流电源1关闭可以是指,交流发电机停止发电或者交流电源1断开与交流电网的连接。
实施例的第二方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该电源装置例如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电源装置100。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源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包括:
操作201、控制信号生成器5生成第一控制信号PVoff或第二控制信号PVon;
操作202、在控制信号生成器5生成第一控制信号PVoff的情况下,第一控制信号PVoff输入到第一电压转换器2,第一电压转换器2保持运行,将交流电源1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
操作203、在控制信号生成器5生成第二控制信号PVon的情况下,在操作203中判断第二电压转换器4当前是否运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
操作204、在操作203中判断为第二电压转换器4当前运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时,在操作204中,第二电压转换器4继续保持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操作205、在操作203中判断为第二电压转换器4当前没有运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时,在操作205中,判断电流下降控制是否已经完成(即,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是否等于预定值);
操作206、在操作205中判断为电流下降控制没有完成(即,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大于预定值)时,在操作206中,使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第三工作模式。
此外,在操作205中判断为电流下降控制已经完成(即,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等于预定值)时,流程进行到操作204,使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
下面,以直流电源3是太阳能电池为例,对本申请的电源装置100的第二电压转换器4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3是第二电压转换器4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的过程的一个示意图。在图3中,I_rectifier表示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电流,V_rectifier表示与第一电压转换器2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对应的第三直流电压,I_pv表示直流电源3输出的电流(即,上述的输出电流),V_pv表示与直流电源3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对应的第三直流电压,P_pv-pcs表示电源装置100的输出功率。
如图3所示,在时间段T1和T3内,太阳光的强度较低,交流电源1作为电源装置100的输入电源,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I_rectifier和V_rectifier的值较高,而作为直流电源3的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流I_pv较低,并且V_pv也较低。
如图3所示,在时间段T2内,太阳光的强度较高,直流电源3作为电源装置100的输入电源,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电流I_pv较高,电压V_pv也较高,第二电压转换器4停止工作,所以I_rectifier和V_rectifier的值达到最低值(例如,0)。
在图3中,K12表示第二电压转换器4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K12表示第二电压转换器4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的过程。
图4是图3的K12过程的一个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时刻t00,控制信号生成器5通过检测I_pv判断出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大于参考电流,于是生成第二控制信号PVon,第二电压转换器4在第二控制信号PVon的控制下工作于第三工作模式(即,进行电流下降控制),使得I_rectifier下降到预定的值。在时刻t01,I_rectifier到达该预定的值,电流下降控制结束,第二电压转换器4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即,将直流电源3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V_pv。经过了预定的延迟时间,在到达时刻t03后,第二控制信号PVon被输入到第一电压转换器2,第一电压转换器2停止运行,电压I_rectifier成为最低值,例如该最低值等于0。
在图4中,从时刻t00到时刻t02的时间段为延时电路6对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延迟处理的预定时间。
图5是图3的K23过程的一个放大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时刻t03,控制信号生成器5通过检测I_pv判断出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小于参考电流,于是生成第一控制信号PVoff,该第一控制信号PVoff使第一电压转换器2启动,从而I_rectifier迅速增大,并且,第二电压转换器4在第一控制信号PVoff的控制下切换到第一工作模式,将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并输出V_rectifier。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电源装置中,直流电源3与第二电压转换器4连接,交流电源1也通过第一电压转换器2(即,交流/直流转换器)与第二电压转换器4连接,控制信号生成器5根据直流电源3的输出电流的大小,输出控制信号以切换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工作模式,使第二电压转换器4工作在与直流电源3对应的工作模式或与交流电源1对应的工作模式,由此,通过切换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工作模式而不是切换电源输入端与不同电源的连线方式,就能够快速对输入电源进行切换,避免切换过程中出现电源输入不连续的现象;
此外,由于不使用机械开关,该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延长,且可靠性得到提高;
此外,在从第一工作模式向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情况下,进行电流下降控制,能够避免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入电流或输出电流波动;
此外,通过设置延时电路,本申请能够进一步避免在从第一工作模式向第二工作模式切换时出现第二电压转换器4的输入电流或输出电流的断开。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交流电源,其输出交流电压;
第一电压转换器,其在运行时将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
直流电源,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第二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能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三直流电压;
控制信号生成器,其根据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当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小于参考电流时,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器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当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流时,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器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被输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并且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输出的电流成为预定值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被输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并且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输出的所述电流高于预定值的情况下,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工作于使所述电流降低到所述预定值的第三工作模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还被输入到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启动运行,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停止运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电源装置还具有延时电路,
所述延时电路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延迟预定时间后被输入到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中,
所述延时电路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延迟的所述预定时间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工作于第三工作模式的时间。
8.一种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交流电源,其输出交流电压;
第一电压转换器,其在运行时将所述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
直流电源,其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第二电压转换器,其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能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第三直流电压,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三直流电压;
控制信号生成器,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切换到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当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小于参考电流时,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器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当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参考电流时,所述控制信号生成器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被输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并且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输出的电流高于预定值的情况下,
控制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器工作于使所述电流降低到所述预定值的第三工作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启动运行,使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停止运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延迟预定时间后输入到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使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停止运行。
CN201910953856.3A 2019-10-09 2019-10-09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653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3856.3A CN112653226A (zh) 2019-10-09 2019-10-09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3856.3A CN112653226A (zh) 2019-10-09 2019-10-09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3226A true CN112653226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42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3856.3A Pending CN112653226A (zh) 2019-10-09 2019-10-09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3226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5328A1 (en) * 2012-07-26 2015-05-28 Origin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CN106712258A (zh) * 2017-02-14 2017-05-24 台州航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与电网互动的直流空调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5328A1 (en) * 2012-07-26 2015-05-28 Origin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CN106712258A (zh) * 2017-02-14 2017-05-24 台州航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与电网互动的直流空调供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8290B (zh) 一种快速关断方法、光伏组件关断器和光伏系统
KR101531625B1 (ko) 충전 장치
JP6497341B2 (ja) 発電設備の運転制御装置、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CN109617523B (zh) 一种光伏电池快速通断系统、关断方法及启动方法
US20120104853A1 (en) Power source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634571B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JPWO2006051843A1 (ja) 電源装置
CN110970918B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控制系统、方法及光伏系统
US20230327473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12653226A (zh)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871858B1 (ko) 건물일체형 태양광 발전의 직류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JP7142673B2 (ja) 電源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電源供給方法
TW201503532A (zh) 具有可控制多輸入整流之電源供應裝置
JP7272897B2 (ja) 充放電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テリ並びに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JPH08308247A (ja) 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の起動方法および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
CN104124698B (zh) 一种解决光伏并网逆变器早晚频繁启动的延迟启动装置
CN114498738A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电阳能发电系统
JP2014180159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397927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20230327449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JP4345415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装置
TWI829573B (zh) 功率轉換系統
JPH0534199Y2 (zh)
US20230327448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JP2018081621A (ja) 電力制御装置、及びその電力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JST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system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ankken Electric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2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JST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