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5669A -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5669A
CN112645669A CN202110021451.3A CN202110021451A CN112645669A CN 112645669 A CN112645669 A CN 112645669A CN 202110021451 A CN202110021451 A CN 202110021451A CN 112645669 A CN112645669 A CN 112645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waste
concrete
particles
alkalinity
particle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14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辉
单冬
钱元弟
雷团结
王孝平
吴熹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Maanshan MCC 17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Maanshan MCC 17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Maanshan MCC 17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14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56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5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5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6Aluminous c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建筑固废粗颗粒20%~30%,建筑固废细颗粒10%~30%,造纸污泥陶粒20%~30%,水泥10%~30%,外加剂0.1%~0.5%,磷酸二氢钾0.05%~0.15%,乙二醇叔丁醚0.5%~1.0%,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0.04%~0.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透水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其碱度,从而适于植物的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新建、房屋改建、扩建、重建及重新规划后的拆除建筑物所遗留的建筑垃圾已达28亿吨/年,建筑固体废弃物带来了占用农田、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污染大气等一系列危害。如何尽快地处理这些数目巨大的建筑固体废弃物,以期得到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废为宝,造福人类,并能兼顾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者们想到了对建筑固废做相应的再生处理研发,于是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使用生态混凝土既能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共生,为人类构造舒适的环境。低碱度胶凝材料要求水化凝固以后的pH值持续在不影响植物生长的水平,使得植物根系能够在其中生长繁茂。目前,降低碱度的方法主要为自然碳化法和封碱法,但是前者破坏了水泥内部的微观结构,导致混凝土胶结能力大幅度降低;后者所用的高分子化合物毒性强,易分解,施工成本高。因此以上方法皆适合用于混凝土的制作。此外,采用上述方法还容易导致所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经检索,目前关于低碱度再生环保混凝土的研究已有相关专利公开。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404785.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低碱度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申请案的低碱度生态混凝土包括污泥陶粒、硫铝酸盐水泥、减水剂、粉煤灰、矿渣微粉、草木灰、硫酸铝和水,通过硫酸铝来调控低碱度生态混凝土的碱度,使得该混凝土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采用该申请案的方案制备所得低碱度胶凝材料的pH值小于11,并且具有和普通混凝土相同的力学性能,同时具备了通用材料所没有的生物适用性。但该申请案的原料中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不利于降低混凝土的碱性,且其骨料颗粒集配不够合理,所制备的混凝土强度不高。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037387.0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该申请案的生态混凝土其原料包括水、水泥、粗骨料、固废陶粒、细骨料、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纤维质混合物、聚羧酸减水剂、引气剂、专用复合外加剂,专用复合外加剂包括硫酸铵、硝酸钠、硅酸钠、磷酸二氢钾,并将混合溶液分为三份,依次加入原料中,混合均匀,得到环保型生态混凝土。该环保型生态混凝土,在不降低生态混凝土透水性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而且降低了生态混凝土的pH值,适应植物的生长,同时通过添加固废陶粒,实现了废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生态混凝土的实用性和适用范围。但该申请案中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纤维质混合物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需要浸泡5~14h,且需要进行加热软化、冷却、粉碎、研磨等工艺,不利于节能降耗。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低碱度生态混凝土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透水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其碱度,从而适于植物的生长。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21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占比10%,粒径30~40mm的占比40%,粒径40~50mm的占比50%。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其中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
更进一步的,所述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3~15):(19~22):35。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8~30mm,筒压强度为4.0~7.5MPa,且建筑固废粗颗粒与造纸污泥陶粒的质量比为1:1~3:2。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加剂为矿渣、粉煤灰、石灰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
更进一步的,所述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粘度为5000~6000mPa·S,羟值为30~40。
本发明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50~60℃,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0~15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0.5~1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20~30%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20~30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30~40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3~5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3~5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2~4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2~4min,即可。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通过对混凝土的组分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其pH低于10,使其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所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尤其是结构强度,避免碱度降低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2)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通过选用特定种类的建筑固废粗颗粒和建筑固废细颗粒作为骨料,并对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组分配比及粒径级配进行优化设计,造纸污泥陶粒内部为多孔结构,与建筑固废粗颗粒重量比为1:1~3:2,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所得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并提高其透水、透气性能,进而有利于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料的渗透。
(3)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向细骨料中添加一定质量配比的膨胀珍珠岩,在混凝土搅拌制作时,膨胀珍珠岩可吸收大量水分和磷酸二氢钾,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随着水泥持续水化,混泥土中水分逐渐减少,而膨胀珍珠岩中的水分可以逐渐释放出来,为水泥的继续水化提供水分,同时也释放出磷酸二氢钾,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
(4)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通过向其中添加一定的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从而一方面可以增加粗细骨料的流动性,增强搅拌混合效果,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另一方面能够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层薄膜,具有保水作用,进一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此外,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还会发生缓慢的无规断链降解,生成具有端烯烃结构的化合物,能够促进植物茎或根生长。
(5)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通过对混凝土的组成、配比及制作工艺,如各物料的混合顺序等进行优化,从而可以制备得到低碱度、适于植物生长的混凝土,并保证所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保水性能及和易性。同时,采用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可以消耗大量的造纸污泥、矿渣、粉煤灰等废弃物,并实现了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41
其中,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质量占比为10%,粒径30~40mm的质量占比为40%,粒径40~50mm的质量占比为50%;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且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3~15):(19~22):35。
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8~30mm,筒压强度为4.0~7.5MPa;所述的外加剂为矿渣、粉煤灰、石灰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所述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粘度为5000~6000mPa·S,羟值为30~40。
针对自然碳化法和封碱法降低混凝土碱度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向混凝土中添加磷酸二氢钾作为缓冲剂,一方面磷酸二氢钾溶于水后溶液显弱酸性,可以与水泥水化的碱发生中和作用,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碱性,适合植物生长;另一方面磷酸二氢钾可以为混凝土提供适合植物生长的磷元素、钾元素,且磷酸二氢钾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根据不同配比,生成的产物有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三钾、磷酸氢二钾等,从而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磷、钾、钙等元素。
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以及适于植物生长,如何在降低混凝土碱度的同时,有效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以及透水性能是生态混凝土的关键点。同时,目前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建筑固废堆放产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采用建筑固废粗颗粒和建筑固废细颗粒作为骨料,并对建筑固废粗颗粒和建筑固废细颗粒的组成、配比和粒径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不同种类和级配的骨料颗粒相互连接形成致密的透水网络,从而可以在实现建筑固废回收再利用的同时,保证所得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以及透水性能,有利于使水分及养料能够通过不同级配骨料之间形成的透水通道并输送给植物。
其中细骨料中含有一定质量配比的膨胀珍珠岩,在混凝土搅拌制作时,膨胀珍珠岩可吸收大量水分和磷酸二氢钾,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随着水泥持续水化,混泥土中水分逐渐减少,而膨胀珍珠岩中的水分可以逐渐释放出来,为水泥的继续水化提供水分,同时也释放出磷酸二氢钾,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植物的生长需求。但膨胀珍珠岩的强度相对较低,其添加会对混凝土的整体强度造成影响,因此,一方面其添加量不能太多,另一方面通过一定量造纸污泥陶粒与骨料间的复配,尤其是控制造纸污泥陶粒与建筑固废粗骨料的质量配比,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所得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此外,由于建筑固废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均是由建筑固废破碎而来,颗粒形状不均匀,不光滑,从而影响物料的混合均匀性以及所得混凝土的和易性,本发明通过向混凝土中进一步添加一定含量的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从而可以增加粗细骨料的流动性,增强搅拌混合效果,进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且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能够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层薄膜,具有保水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此外,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还会发生缓慢的无规断链降解,生成具有端烯烃结构的化合物,从而能够促进植物茎或根生长。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不溶于水,因此本发明通过添加一定的乙二醇叔丁醚,从而一方面可以作为助溶剂,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能够有效溶于乙二醇叔丁醚,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流平剂作用,降低水泥颗粒间的滑动阻力,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具体的,本发明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50~60℃,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0~15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0.5~1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20~30%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20~30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30~40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3~5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3~5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2~4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2~4min,即可,所得混凝土的PH低于10,抗压强度可达37~41MPa,透水系数为6.6~7mm/s。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61
其中,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质量占比为10%,粒径30~40mm的质量占比为40%,粒径40~50mm的质量占比为50%;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且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3:22:35。
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12~25mm,筒压强度为6.5MPa;所述的外加剂为矿渣与粉煤灰,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
本实施例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50℃,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0.5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20%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20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30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3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3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2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2min,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71
其中,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质量占比为10%,粒径30~40mm的质量占比为40%,粒径40~50mm的质量占比为50%;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且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5:19:35。
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18~25mm,筒压强度为5.5MPa;所述的外加剂为矿渣与石灰石,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
本实施例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60℃,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0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1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30%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30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40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5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5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4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4min,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72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81
其中,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质量占比为10%,粒径30~40mm的质量占比为40%,粒径40~50mm的质量占比为50%;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且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3:19:35。
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20~30mm,筒压强度为6MPa;所述的外加剂为粉煤灰,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
本实施例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55℃,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3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0.8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25%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27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33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4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4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3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3min,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82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91
其中,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质量占比为10%,粒径30~40mm的质量占比为40%,粒径40~50mm的质量占比为50%;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且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5:22:35。
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10~20mm,筒压强度为7.5MPa;所述的外加剂为矿渣,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
本实施例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50℃,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2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0.8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20%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30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40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3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5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2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2min,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2888743290000092
其中,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质量占比为10%,粒径30~40mm的质量占比为40%,粒径40~50mm的质量占比为50%;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且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4:20:35。
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8~15mm,筒压强度为4.0MPa;所述的外加剂为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的组合,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
本实施例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52℃,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0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1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20%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28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33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5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5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4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4min,即可。

Claims (9)

1.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Figure FDA000288874328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固废粗颗粒采用破碎混凝土颗粒,其粒径为20~50mm,其中粒径20~30mm的质量占比为10%,粒径30~40mm的质量占比为40%,粒径40~50mm的质量占比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固废细颗粒包含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以及膨胀珍珠岩,其中砖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2~3mm,石块破碎颗粒的粒径为1~3mm,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3~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块破碎颗粒、石块破碎颗粒与膨胀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3~15):(19~22):3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纸污泥陶粒为造纸厂污泥烧结制备的陶粒,粒径为8~30mm,筒压强度为4.0~7.5MPa,且建筑固废粗颗粒与造纸污泥陶粒的质量比为1:1~3:2。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剂为矿渣、粉煤灰、石灰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为32.5级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其比表面积460m2/kg。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粘度为5000~6000mPa·S,羟值为30~40。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建筑固废粗颗粒润湿,以表面无残留水分为准;
步骤二:将反应釜加热至50~60℃,在反应釜中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加入到乙二醇叔丁醚中,搅拌10~15min,得到混合料A;
步骤三:将磷酸二氢钾与外加剂置于研磨机中,研磨0.5~1小时,得到混合料B;
步骤四:取20~30%的水泥,投入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三中制备的混合料B,搅拌20~30min,再投入剩余的全部水泥,搅拌30~40min,得到混合料C;
步骤五:将混合料C加入到混凝土搅拌机中,加水搅拌3~5min,加入混合料A,搅拌3~5min,再加入建筑固废粗颗粒和造纸污泥陶粒,搅拌2~4min,最后再加入建筑固废细颗粒,搅拌2~4min,即可。
CN202110021451.3A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2645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451.3A CN112645669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451.3A CN112645669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5669A true CN112645669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1451.3A Pending CN112645669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56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7417A (zh) * 2021-11-10 2022-02-18 萍乡亨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127A (zh) * 2012-02-28 2012-07-18 江苏大学 一种再生骨料型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3298A (zh) * 2014-01-17 2014-06-04 淄博环亿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护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0846A (zh) * 2014-08-19 2014-11-19 东南大学 一种生态修复型预制混凝土板及改造河道硬质护岸和河床修复的方法
CN107311576A (zh) * 2017-06-01 2017-11-03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碱度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8949A (zh) * 2017-09-27 2018-01-09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植生混凝土的低碱度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5363A (zh) * 2017-12-27 2018-05-15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8821711A (zh) * 2018-09-20 2018-11-16 王敏 一种护坡用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4739A (zh) * 2019-01-15 2019-03-29 辛集市建和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407544A (zh) * 2019-07-17 2019-11-05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多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333375A (zh) * 2020-03-04 2020-06-26 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护坡用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9609A (zh) * 2020-09-23 2020-12-15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碱度的肥效缓释型陶粒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3821A (zh) * 2020-12-29 2021-04-30 青岛方圆成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127A (zh) * 2012-02-28 2012-07-18 江苏大学 一种再生骨料型植生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3298A (zh) * 2014-01-17 2014-06-04 淄博环亿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护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0846A (zh) * 2014-08-19 2014-11-19 东南大学 一种生态修复型预制混凝土板及改造河道硬质护岸和河床修复的方法
CN107311576A (zh) * 2017-06-01 2017-11-03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碱度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8949A (zh) * 2017-09-27 2018-01-09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植生混凝土的低碱度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5363A (zh) * 2017-12-27 2018-05-15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破损山体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8821711A (zh) * 2018-09-20 2018-11-16 王敏 一种护坡用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4739A (zh) * 2019-01-15 2019-03-29 辛集市建和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407544A (zh) * 2019-07-17 2019-11-05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多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333375A (zh) * 2020-03-04 2020-06-26 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护坡用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9609A (zh) * 2020-09-23 2020-12-15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低碱度的肥效缓释型陶粒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3821A (zh) * 2020-12-29 2021-04-30 青岛方圆成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光明: "植生型混凝土孔结构改造与内部碱环境调节",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
李清江等: "《建筑材料》", 28 February 2018,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李瑞: "《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 30 June 2017, 宁夏人民出版社 *
谢吉先等: "三种PPC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对比", 《花生学报》 *
赵计奎等: "废弃泥陶粒掺碎石制备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7417A (zh) * 2021-11-10 2022-02-18 萍乡亨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7417B (zh) * 2021-11-10 2022-10-14 萍乡亨厚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0081B (zh) 一种含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发泡水泥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73792A1 (zh) 改性污泥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作为覆土材料的施工方法
KR102141914B1 (ko) 연약지반 강화용 친환경 고화재 조성물 및 이를 적용한 연약지반 강화공법
CN101608483B (zh) 一种磷石膏复合蒸压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5625B (zh) 低碱度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CN114230301A (zh) 一种磷石膏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85575A (zh) 一种造纸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方法
CN109095859A (zh) 一种自愈抗裂防水阻根混凝土
CN111217580B (zh) 一种含污泥气化干馏渣的加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4625B (zh) 一种疏浚淤泥绿色环保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7544A (zh) 一种生态多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142377A (zh) 一种掺杂废弃混凝土块的混凝土加工工艺
CN112167005A (zh) 基于淤泥的人造土壤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5174863B (zh) 一种海绵体园林废弃物砂浆
CN102875189A (zh) 一种磷矿渣加气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082A (zh) 一种基于钢渣与再生骨料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4726A (zh) 耐水·高强脱硫石膏粉
CN112645669A (zh) 一种建筑固废再生植生低碱度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00042B (zh) 一种利用工业废渣固化的活化飞灰生产标准砖的制备方法
CN110451876B (zh) 一种建筑垃圾废弃砖为载体的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16829A (zh) 利用固废煤矸石磷石膏改石漠化地为黑土地的方法
CN107759171A (zh)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隔离墙的防渗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013B (zh) 一种河道淤泥人造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13686B1 (ko) 폐콘크리트 미분을 이용한 다공성 규산칼슘 경화체
CN114907073A (zh) 一种填埋场覆土用改性市政污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