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0523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0523B
CN112640523B CN202080004678.0A CN202080004678A CN112640523B CN 112640523 B CN112640523 B CN 112640523B CN 202080004678 A CN202080004678 A CN 202080004678A CN 112640523 B CN112640523 B CN 112640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ogical channel
time
frequency resource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46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0523A (zh
Inventor
刘航
杨常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17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8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0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0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11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可用于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并且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以及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车联网,如车辆外联V2X、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TE‑V、车辆‑车辆V2V等。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将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成一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
通常,在进行封装逻辑信道的数据时,按照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依次将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成一个MAC PDU,并且该MAC PDU包含包头信息。
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业务类型越来越丰富,例如在智能座舱环境下,存在音频、视频、主动降噪等业务。相应的,逻辑信道的数据类型也多样化。对于小包业务(例如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采用逻辑信道优先级封装机制时会极大的增加封装数据的开销,导致系统传输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终端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封装逻辑信道的数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封装方式不同,即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如此可以灵活地封装逻辑信道的数据,生成第一数据,进而在该第一时频资源中发送第一数据,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RRC信令中,其中,RRC信令包括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承载在PCCH,例如,下行控制指示信息DCI。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承载在管理帧中(management frame),管理帧用于进行终端(包括车载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资源配置、连接管理等管理功能。管理帧与数据帧不同,数据帧主要用来承载业务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不同类型的指示信息,不同类型的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半静态资源配置信息,此时,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为动态资源配置信息,此时,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
在另外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来进行资源配置,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第一元素信息,该第一元素信息用于指示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还是半静态时频资源;例如DCI中有1比特指示,其中0表示动态调度资源,1表示半静态调度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中不添加包头。本申请实施例中,MAC PDU中不包含包头,如此能够降低传输该MAC PDU的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半静态时频资源用于终端周期性地数据传输,即通过一个指示信息,为终端指示用于多次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一般的,半静态时频资源在时间域上是周期性的,在频域上是相同的。并且,通常用于每次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大小(即时频资源的资源量)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次数据传输时,终端均在本次配置的时频资源中发送数据。
可选地,该MAC PDU与MAC SDU(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记为一个MAC SDU)相同。或者,该MAC PDU不包含包头,MAC PDU的尾部添加有固定比特的CRC校验码,或者,MAC PDU不包含包头,MAC PDU的尾部添加有一定长度的padding,以构成整字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需添加包头。该MAC PDU中包含一个逻辑信道或者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动态时频资源用于终端单次传输数据,即终端下一次需发送数据时,网络设备重新为终端分配时频资源,并为终端指示时频资源。一般的,由于时频资源是网络设备动态调度的,因此每次数据传输的动态时频资源的时频位置、大小都是可变的。
可选地,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时,第一数据(MAC PDU)包含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时,即将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一个MAC PDU时,上述MAC PDU的包头中包含多个逻辑信道各自的MAC SDU对应的子头。
当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一个MAC PDU中时,该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封装方法包括:根据多个逻辑信道各自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和各自的PBR封装该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其中,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用于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顺序,PBR用于指示逻辑信道对应的单次封装数据的数据量。可选地,单个逻辑信道的PBR可以设定为无穷大。
可选地,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和PBR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在逻辑信道的建立过程中由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RRC信令、PCCH或管理帧中。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同一RRC信令中,可以承载在不同的RRC信令中,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RRC信令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PCCH中。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指示信息具有对应关系,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资源时,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隐式的,也可以是显式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传资源和非透传资源是根据使用资源传输的数据的特征来定义的,例如,用于传输传输模式为透传模式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透传资源;用于传输传输模式为非透传模式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非透传资源。或者,例如,用于传输业务类型为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透传资源;用于传输除主动降噪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非透传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包括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进行数据封装,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资源或透传资源时,对于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数据或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终端将该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且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传输这些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数据或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的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应注意,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指的是网络设备为终端建立的逻辑信道。此处的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概念与上述第一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概念不同,上述第一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是网络设备为终端建立的逻辑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逻辑信道建立阶段,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该终端的业务类型等信息,从而网络设备为终端创建逻辑信道,并向终端发送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上述三种信息中的多种信息时,该多种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逻辑信道标识用来唯一的标识一个逻辑信道;QoS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中的数据的QoS需求或要求。示例性的,QoS需求或要求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数据的优先级(priority)、数据的可靠性(reliability)、数据的传输速率(data rate)、数据的传输时延(latency)、数据的通信距离(range)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可选地,QoS信息可以是QoS分级索引QCI,或者QoS流标识(Qos flow ID),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可选地,QCI或Qos flow ID与相应的Qos需求或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业务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中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可选地,业务类型可以通过应用标识(application ID,AID)来区分。例如主动降噪业务的AID为1,视频业务的AID为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可选地,协议中规定了哪些QoS信息对应的业务是透传模式和/或哪些业务类型信息对应的业务是透传模式。以一个逻辑信道为例,终端接收到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之后,根据该逻辑信道的QoS信息,判断该QoS信息是否为协议中规定的透传模式的业务对应的QoS信息,若该QoS信息是协议中规定的透传模式的业务对应的QoS信息,则终端确定该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否则,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同理,根据该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该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进行数据封装时,终端可以根据逻辑信道对应的QoS信息和/或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当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资源或透传资源时,对于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所对应的一个逻辑信道,终端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且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针对不同的QoS的业务或者不同类型的业务,能够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且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PDU中;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还是非透传输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三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非透传模式,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数据封装属性为不允许将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的逻辑信道,和/或对于逻辑信道属性为数据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的逻辑信道,终端将该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且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传输这些具体特定信道属性的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并且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含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逻辑信道,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终端将该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且MAC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传输这些具有特定特征的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生成模块以及发送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包括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PDU中;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还是非透传输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三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非透传模式,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且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含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逻辑信道,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并且在第一时频资源中从终端接收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是终端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该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是基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的,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该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包括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终端发送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QoS信息、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用于确定该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PDU中;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还是非透传输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三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非透传模式,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含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逻辑信道,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中从终端接收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是终端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该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是基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的,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该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包括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终端发送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QoS信息、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用于确定该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或者,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时频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PDU中;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还是非透传输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三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非透传模式,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含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逻辑信道,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第二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与存储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读取后,终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与存储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读取后,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至第十二方面技术方案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及其对应的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二;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PDU的格式示意图一;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AC PDU的格式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逻辑信道和第二逻辑信道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逻辑信道,而不是用于描述逻辑信道的特定顺序,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指示信息,而不是用于描述指示信息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例如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逻辑信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逻辑信道。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中涉及的一些概念以及背景知识做解释说明。
逻辑信道:一般的,不同的业务往往具有不同的Qos需求,因此可以为不同的业务建立不同的逻辑信道,从而保证不同业务的差异化Qos需求。例如,为音频业务、视频业务分别建立不同的逻辑信道。当然,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为Qos需求相近的一个或者多个业务建立相同的逻辑信道,从而减少逻辑信道数量,便于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逻辑信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同的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对应于该逻辑信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业务数据。可选地,业务数据可以是业务数据包,业务数据也可以是一个业务数据包队列。更广义的逻辑信道概念为:根据物理信道传输内容的不同划分的多个虚拟信道,即物理信道是真正完成传输工作的,逻辑信道是来界定传输内容的。逻辑信道可以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平面信息,而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面信息(例如业务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逻辑信道均指的是业务信道,用于传输业务数据。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指的是MAC层的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
在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以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传输数据为例,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调度无线资源,从而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为终端调度的无线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业务类型也越来越丰富,而且不同的业务类型对服务质量有不同需求。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为终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终端基于该第一时频资源的属性生成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然后该终端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并且保证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数据传输场景,用于传输不同业务类型对应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将这类数据可以理解为大包业务的数据),以及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将这类数据可以理解为小包业务的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座舱场景涉及车载主动降噪和其他类型的业务(例如视频业务等),其中,车载主动降噪是通过车内扬声器发射反相声学信号来中和发动机噪声、路噪、风噪等噪声,实现车内全局或区域静场,达到消除或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具体的,多个车载麦克风需要采集车内噪声信号,传输至处理器单元生成反相噪声信号,然后传输反相噪声信号至多个车载扬声器分别播放出来,从而在座舱接收端实现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了确保反相噪声和真实噪声相互抵消,并且确保降噪系统能够稳定工作,噪声的采集、处理、传输、反相噪声信号的产生、反相噪声信号传输到车载扬声器并在座舱接收端播放的时延需要小于真实噪声传输至座舱接收端播放的时延,并且噪声信号和反相噪声信号的传输需满足高可靠性。
以麦克风采集噪声信号为例,一般的,麦克风利用固定周期(例如,48千赫兹)对座舱内的噪声进行采样,单次采样数据的量化比特长度也较小(例如,24比特);如果要求采样数据实时传输,则单次传输的数据量(有效载荷)较小,为24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接入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接入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是新型无线系统(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可选地,接入设备是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设备,或者说,是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RAN节点。例如,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作为接入网设备,例如: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或者控制面CU节点(CU-CP节点)和用户面CU节点(CU-UP节点)以及DU节点的RAN设备。
可选地,上述终端可以为多种形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可以作为功能模块或芯片装置集成在其他设备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终端与座舱的关系,将终端分为“车载终端”和“非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是指集成或安装在座舱域内、属于该座舱域的一部分的设备。例如:车载音响、车载麦克风、车载显示器等。一般的,车载终端可以指由车辆制造商前装(factory-installed)在车辆上的设备。
“非车载终端”,是指放置在座舱域内、能够与座舱域内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或连接、但不属于该座舱的一部分的设备,例如:用户的智能终端、平板电脑、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座舱域控制器(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CDC),该至少一个终端可以包括车载终端或非车载终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
例如:CDC可以与车载显示器通信、智能终端、车载音响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制造商可以在车辆制造过程中将该CDC和至少一个车载终端统一集成在车辆,如车辆的车舱域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为智能终端,该至少一个终端可以包括车载终端或非车载终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
例如:智能终端可以与车载音响、蓝牙耳机、车载麦克风等通信。
可选地,该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与终端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线方式可以为通过数据线连接、或通过内部总线连接实现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终端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线方式可以为通过通信网络实现通信,该通信网络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通过中继(relay)设备转接的广域网,或者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当该通信网络为局域网时,示例性的,该通信网络可以是wifi热点网络、wifi P2P网络、蓝牙网络、zigbee网络或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网络等近距离通信网络。当该通信网络为广域网时,示例性的,该通信网络可以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3G)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PLMN或因特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是车辆的智能座舱,智能座舱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娱乐、音频、视频和办公等体验。图1所示的智能座舱场景中,该智能座舱中包括CDC 101、车载终端102、非车载终端103等。例如,车载终端102可以包括扬声器102a、麦克风102b、车载屏幕102c等设备,非车载终端103可以为手机、电脑等。CDC101与车载终端102、非车载终端103建立通信连接传输数据,从而实现音频、视频等播放。
本申请实施例中,CDC与扬声器、麦克风、终端等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CDC为扬声器、麦克风、终端等调度无线资源实现与CDC的无线通信。可选地,无线通信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或者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其它短距通信技术)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智能座舱中的CDC,涉及的终端可以为上述智能座舱中的车载终端或非车载终端。在上述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CDC与车载终端、非车载终端的通信包括:CDC为车载终端或非车载终端配置时频资源,从而车载终端或非车载终端根据CDC配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封装逻辑信道的数据,并在该时频资源中向CDC发送封装后的数据。
示例性的,以图1所示的非车载终端103为手机为例,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手机200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和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280A,加速度传感器280B,环境光传感器280C,深度传感器280D,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心率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或音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对于小包业务(例如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采用逻辑信道优先级封装机制,将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成一个MAC PDU,并且该MAC PDU包含包头信息,如此,会极大的增加封装数据的开销,导致系统传输效率低下。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终端可以为车载设备(麦克风、扬声器等)或其他终端(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可以为CDC。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5。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
应理解,该第一指示信息是为终端配置时频资源的信息。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其中,RRC信令包括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承载在物理层控制信道中(physicalcontrol channel,PCCH),例如,下行控制指示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DCI)。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承载在管理帧中(management frame),管理帧用于进行终端(包括车载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资源配置、连接管理等管理功能。管理帧与数据帧不同,数据帧主要用来承载业务数据。
步骤302、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
步骤303、终端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
该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可以是数据包,也可以是数据包队列,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动态时频资源。
其中,半静态时频资源用于终端周期性地数据传输,即通过一个指示信息,为终端指示用于多次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一般的,半静态时频资源在时间域上是周期性的,在频率域上是相同的。并且,通常用于每次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大小(即时频资源的资源量)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次数据传输时,终端均在本次配置的时频资源中发送数据。动态时频资源用于终端单次传输数据,即终端下一次需发送数据时,网络设备重新为终端分配时频资源,并为终端指示时频资源。一般的,由于时频资源是网络设备动态调度的,因此每次数据传输的动态时频资源的时频位置、大小都是可变的。
需要说明的是,半静态也可称为半持续(semi persistent),或者半静态调度(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SPS)。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非透传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透传也称为透明传输(Transparent transmission),即至少一个服务数据单元SDU在经过某个协议层处理时,该协议层生成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包含所述至少一个SDU,但是并不添加相应的包头信息。可选地,生成的PDU等于SDU,即近似于该协议层”没有“对该SDU进行处理,类似于透明的,所以称为透明传输。
对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采用透传模式是指将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MAC PDU中,该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在封装过程中,不对逻辑信道中的数据进行切分。可选地,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可以是数据包。可选地,单个逻辑信道中可以包含至少一个数据包。可选地,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可以是MAC SDU。
非透传模式为至少一个服务数据单元SDU在经过某个协议层处理时,该协议层生成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不仅包含所述至少一个SDU,还包含响应的包头信息。其中所述包头信息至少包含所述至少一个SDU的长度。可选地,包头信息还包括SDU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可以理解的,非透传模式允许根据时频资源的资源量对服务数据单元SDU进行数据切分/分段。
应理解,透传资源和非透传资源是根据使用资源传输的数据的特征来定义的,例如,用于传输传输模式为透传模式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透传资源;用于传输传输模式为非透传模式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非透传资源。或者,例如,用于传输业务类型为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透传资源;用于传输除主动降噪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的数据,该资源被定义为非透传资源。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进行以上的三种不同的定义,终端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具体包括:终端根据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定义的资源属性,对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进行封装,生成第一数据,进而在该第一时频资源中发送该第一数据。关于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的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
步骤304、终端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可选地,上述终端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可以为:终端利用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或者,终端利用第一时频资源中的全部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终端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封装逻辑信道的数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不同,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封装方式不同,即第一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同,如此可以灵活地封装逻辑信道的数据,生成第一数据,进而在该第一时频资源中发送第一数据,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步骤305、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中从终端接收第一数据。
结合图3,如图4所示,对于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在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之前,即在步骤303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306。
步骤306、终端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
应理解,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为半静态资源配置信息,则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第一指示信息为动态资源配置信息,则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
在另外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来进行资源配置,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第一元素信息,该第一元素信息用于指示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还是半静态时频资源;例如DCI中有1比特指示,其中0表示动态调度资源,1表示半静态调度资源。
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上述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中不添加包头。
可以理解的,MAC PDU中可以包含至少一个MAC SDU,此时,MAC PDU不包含包头意味着MAC PDU中不包含与任意一个MAC SDU对应的MAC SDU的子头。
可选地,该MAC PDU与MAC SDU(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记为一个MAC SDU)相同,或者,该MAC PDU不包含包头,MAC PDU的尾部添加有固定比特的CRC校验码,或者,MAC PDU不包含包头,MAC PDU的尾部添加有一定长度的padding,以构成整字节。
进一步的,该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即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中不包含包头,且只包含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上述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需添加包头。该MAC PDU(即第一数据)中包含一个逻辑信道或者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时,第一数据(MAC PDU)包含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时,即将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一个MAC PDU时,上述MAC PDU的包头中包含多个逻辑信道各自的MAC SDU对应的子头。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MAC SDU对应的子头一般包含MACSDU相关的信息。示例性的,MAC SDU子头可以包括MAC SDU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MAC SDU的长度指示信息、MAC SDU是否是MAC PDU中最后一个SDU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可选地,图5A和图5B是两种可选地MAC PDU的封装格式。其中,如图5A所示,MAC SDU1的子头(sub-header)为子头1,MAC SDU1的子头为子头2,…,MAC SDU n的子头为子头n。在MAC PDU中,多个MACSDU各自的子头统一封装在MAC PDU的帧头(MAC header)位置。如图5B所示,在MAC PDU中,多个MAC SDU各自的子头分别位于该MAC SDU的前部,即多个MAC SDU间隔排列。
同理,可选地,MAC PDU可以包含固定比特的CRC校验码;
可选地,MAC PDU包含有一定长度的padding,以构成整字节;
可选地,MAC SDU也可以进行加密,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可选地,MAC PDU可以包含有完整性保护验证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当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一个MAC PDU中时,该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封装方法包括:根据多个逻辑信道各自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和各自的优先比特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封装该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其中,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用于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顺序,PBR用于指示逻辑信道对应的单次封装数据的数据量。可选地,单个逻辑信道的PBR可以设定为无穷大。
可选地,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和PBR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在逻辑信道的建立过程中由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下面以示例来说明将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一个MAC PDU的过程,如图6所示,以3个逻辑信道为例,分别记为逻辑信道1、逻辑信道2和逻辑信道3,逻辑信道1中待传输的数据为数据1,逻辑信道2中待传输的数据为数据2,逻辑信道3中待传输的数据为数据3。这3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逻辑信道1、逻辑信道2、逻辑信道3,3个逻辑信道的PBR记为PBR1、PBR2、PBR3。数据1的数据量大于PBR1,数据2的数据量大于PBR2,数据3的数据量小于PBR3。在图6中,首先根据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时频资源的资源量、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以及逻辑信道的PBR依次封装3个逻辑信道各自的数据量PBR1、PBR2、PBR3的数据,其次,若第一时频资源仍有剩余,再按照3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依次封装3个逻辑信道中剩余的数据。
结合图6,可见逻辑信道1的数据1中的11部分、12部分,逻辑信道2的数据2中的21部分以及逻辑信道3的数据3中的31部分封装进一个MAC PDU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量的不足,逻辑信道1的数据1中的13部分,逻辑信道2的数据2中的22部分未被封装进该MAC PDU。
结合图3,如图7所示,对于上述第二种实现方式,在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之前,即在步骤303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307至步骤308。
步骤307、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
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关于透传资源和非透传资源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类似,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RRC信令、PCCH或管理帧中,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同一RRC信令中,可以承载在不同的RRC信令中,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RRC信令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PCCH中。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指示信息具有对应关系,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时,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指示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隐式的,也可以是显式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步骤301和步骤307的执行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301,后执行步骤307;或者,先执行步骤307,后执行步骤301;或者,同时执行步骤301和步骤307。
步骤308、终端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上述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中不添加包头。
进一步的,该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即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中不包含包头,且只包含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时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封装方式与上述第一时频资源是半静态资源时逻辑信道的封装方式相同,关于MAC PDU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306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上述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进行数据封装时,封装形成的MAC PDU需添加包头。该MAC PDU(即第一数据)中包含一个逻辑信道或者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同理,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时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封装方式与上述第一时频资源是动态时频资源时逻辑信道的封装方式相同,关于MAC PDU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步骤306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资源或透传资源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该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该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是协议中规定的业务。或者,该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是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的数据。综上可知,对于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或者对于主动降噪业务,在单个MAC PDU中仅封装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并且不包含包头信息,并在半静态时频资源或者透传资源中发送MAC PDU。
可选地,上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也可以是其他的周期性的业务或者小包业务,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进行数据封装,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资源或透传资源时,对于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数据或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终端将该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且MAC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传输这些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数据或主动降噪业务的数据的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3(或图4或图7),如图8所示,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即步骤303)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309至步骤310。
步骤309、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逻辑信道配置信息。
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应理解,可选地,在逻辑信道建立阶段,终端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该终端的业务类型等信息,从而网络设备为终端创建逻辑信道,并向终端发送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上述三种信息中的多种信息时,该多种信息具有对应关系。以该逻辑信道包含上述三种信息为例,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的逻辑信道标识、QoS信息与业务类型信息具有对应关系。以3个逻辑信道为例,如下表1为逻辑信道配置信息的一种示例。
表1
逻辑信道标识 QoS 业务类型
ID 1 A1 B1
ID 2 A2 B2
ID 3 A3 B3
在表1中,A1、A2、A3分别指示不同的QoS,B1、B2、B3分别指示不同的业务类型。
其中,逻辑信道标识用来唯一的标识一个逻辑信道;QoS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中的数据的QoS需求或要求。示例性的,QoS需求或要求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数据的优先级(priority)、数据的可靠性(reliability)、数据的传输速率(data rate)、数据的传输时延(latency)、数据的通信距离(range)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可选地,QoS信息可以是QoS分级索引QCI,或者QoS流标识(Qos flow ID),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可选地,QCI或Qosflow ID与相应的Qos需求或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约定的。
业务类型信息用于指示逻辑信道中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可选地,业务类型可以通过应用标识(application ID,AID)来区分。例如主动降噪业务的AID为1,视频业务的AID为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指的是网络设备为终端建立的逻辑信道。此处的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概念与上述第一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概念不同,上述第一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是网络设备为终端建立的逻辑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建立的逻辑信道包含10个逻辑信道,第一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是这10个逻辑信道中的一部分逻辑信道或者全部逻辑信道。
步骤310、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逻辑信道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的,步骤309的执行顺序在步骤301之前,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步骤309与步骤301的执行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301,后执行步骤309;或者,先执行步骤309,后执行步骤301;或者,同时执行步骤301和步骤309。
在步骤310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311。
步骤311、终端根据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一种实现方式中,协议中规定了哪些QoS信息对应的业务是透传模式和/或那些业务类型信息对应的业务是透传模式。以一个逻辑信道为例,终端接收到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之后,根据该逻辑信道的QoS信息,判断该QoS信息是否为协议中规定的透传模式的业务对应的QoS信息,若该QoS信息是协议中规定的透传模式的业务对应的QoS信息,则终端确定该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否则,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同理,根据该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该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步骤311与步骤301的执行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301,后执行步骤311;或者,先执行步骤311,后执行步骤301;或者,同时执行步骤301和步骤311。
结合上述图4所示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结合步骤311,当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则第一数据包含该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结合上述图4所示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结合步骤311,当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则上述第一数据包含该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结合图7所示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结合步骤311,当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则第一数据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所述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结合图7所示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时频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结合步骤311,当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不是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则第一数据包含该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进行数据封装时,终端可以根据逻辑信道对应的QoS信息和/或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当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资源或透传资源时,对于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所对应的一个逻辑信道,终端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且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针对不同的QoS的业务或者不同类型的业务,能够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且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终端接收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还是非透传输模式。
结合图4所示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当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第三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结合图4所示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当确定至少一个逻辑信道(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属于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确定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结合图7所示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该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当终端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不允许将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确定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时,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
结合图7所示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该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当至少一个逻辑信道(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属于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指示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时,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和/或,当上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每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指示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非透传模式,第一数据包含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终端接收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部分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中的部分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该部分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该不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该部分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模式为透传模式。
结合图4所示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该第三逻辑信道为上述部分逻辑信道(即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所述的部分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
结合图4所示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即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不包含上述部分逻辑信道。
结合图7所示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该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是透传资源,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三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该第三逻辑信道为上述部分逻辑信道(即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所述的部分逻辑信道)中的一个逻辑信道。
结合图7所示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对应的通信方法,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该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即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不包含上述部分逻辑信道。
可选地,根据第一时频资源是非透传资源,首先确定与非透传资源属性匹配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即,从终端存在的所有逻辑信道中,选择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为非透传模式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之后,对确定的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数据按照逻辑信道优先级信息和/或PBR的约束进行数据封装,生成第一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终端接收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仅包括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属性。该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该不允许将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PDU中;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模式为透传模式。上述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者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第一数据仅包含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上述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或者,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第一数据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包含包头信息,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不包含该逻辑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对于数据封装属性为不允许将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的逻辑信道,和/或对于逻辑信道属性为数据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的逻辑信道,终端将该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 PDU中,且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传输这些具体特定信道属性的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可选地,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协议约定,对于没有配置数据封装属性和所述数据传输属性的逻辑信道,默认允许将所述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封装在非透传资源或动态时频资源中。
可选地,结合图8,如图9所示,在上述步骤309之后,在步骤303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312至步骤313。
步骤31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
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含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
与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类似,上述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RRC信令、PCCH或管理帧中,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与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相同的RRC信令中。
步骤313、终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步骤301与步骤313的执行顺序,即可以先执行步骤301,后执行步骤313;或者,先执行步骤313,后执行步骤301;或者,同时执行步骤301和步骤313。
可选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即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是该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则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该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指示的逻辑信道,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该第二逻辑信道。
可选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即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是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则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该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该第二逻辑信道。
可选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即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是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则第一数据仅包含第二逻辑信道的数据,且第一数据不包含包头信息,该第二逻辑信道为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指示的逻辑信道,上述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该第二逻辑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对于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指示的逻辑信道,终端将该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MACPDU中,且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如此能够有效降低传输这些具有特定特征的逻辑信道的数据的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对于视频图像业务,可以为视频图像业务的不同帧,例如I帧,intra-coded picture(帧内编码图像帧),P帧,predictive-coded picture(前向预测编码图像帧),B帧,bidirectionally predicted picture(双向预测编码图像帧)建立不同的逻辑信道,从而实现对视频图像业务中的不同图像帧进行数据封装,以保证数据的差异化需求。
在另外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的视频图像业务一般会编码生成不同层的数据,例如基本层(Layer 0)和增强层(Layer 1)。对于采用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的视频图像业务,可以为不同层的图像帧建立不同的逻辑信道,从而实现对视频图像业务中的不同图像帧的数据进行封装,以满足保证数据的差异化需求。
可以理解的,当然也可以为视频图像业务的不同帧,或者不同层的数据分配不同的业务类型信息,或者Qos信息,从而实现数据封装,以保证数据的差异化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执行,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01、生成模块1002、以及发送模块1003。其中,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例如该接收模块10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2。生成模块1002用于基于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第一数据,例如生成模块1002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3。发送模块1003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例如发送模块1003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4。
可选地,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1004,该确定模块1004用于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动态时频资源。例如确定模块1004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6。
可选地,上述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例如接收模块10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8。
可选地,上述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接收模块10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10。
可选地,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上述确定模块1004,还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对应的业务是否为在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例如确定模块1004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11。
可选地,上述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含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例如接收模块10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13。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通信模块1102。处理模块1101可以用于对该通信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该处理模块1101是上述生成模块1002和确定模块1004的集成模块。例如,处理模块11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03、步骤306以及步骤31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102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该通信模块1102是上述接收模块1001和发送模块1003的集成模块。例如,通信模块2002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2、步骤304、步骤308、步骤310以步骤313。可选地,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103,用于存储该通信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以及逻辑信道的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1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上述如图2所示的处理器210),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上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1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例如可以是上述如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模块250或无线通信模块260)。存储模块1103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可以是上述如图2所示的外部存储器220或内部存储器221)。
当处理模块11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1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1103为存储器时,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0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图10中上述各个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例如,采用软件实现时,上述生成模块1002、确定模块1004可以是由图2中的处理器201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后,生成的软件功能模块来实现。图10中上述各个模块也可以由不同硬件分别实现,例如生成模块1002由图2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201中的一部分处理资源(例如多核处理器中的一个核或两个核)实现,而确定模块1004由图2中至少一个处理器201中的其余部分处理资源(例如多核处理器中的其他核),或者FPGA、或协处理器等可编程器件来完成。接收模块1001和发送模块1003由图2中的无线通信模块260实现。显然上述功能模块也可以采用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例如生成模块1002由硬件可编程器件实现,而确定模块1004由CPU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后,生成的软件功能模块。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201和接收模块1202。其中,发送模块1201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例如该发送模块12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1。接收模块1202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中从终端接收第一数据,例如接收模块1202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5。
可选地,上述发送模块1201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或第一时频资源为非透传资源。例如发送模块12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7。
可选地,上述发送模块1201还用于向终端逻辑信道配置信息,该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例如发送模块12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9。
可选地,上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上述发送模块1201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含下述至少一项: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QoS信息或第一时频资源对应的传输的逻辑信道的业务类型信息。例如发送模块1201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12。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301和通信模块1302。处理模块1301可以用于对该通信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模块1302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该通信模块1302是上述接收模块1202和发送模块1201的集成模块。例如,通信模块1302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1、步骤305、步骤307、步骤312、步骤309、以步骤308。可选地,如图13所示,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303,用于存储该通信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以及逻辑信道的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3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上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3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3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3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3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1303为存储器时,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总线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方式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磁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属性信息、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业务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是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所述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不允许将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中;所述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
基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MAC PDU,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者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所述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且所述MAC PDU仅包含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MAC 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包括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生成模块以及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逻辑信道配置信息,所述逻辑信道配置信息包括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属性信息、数据封装属性信息或数据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业务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是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采用透传模式传输的业务;所述数据封装属性信息用于指示不允许将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与其他逻辑信道的数据封装在单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MAC PDU中;所述数据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的传输模式是透传模式;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生成MAC PDU,所述MAC PDU包含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半静态时频资源,或者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资源属性包括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透传资源,所述MAC PDU不包含包头信息,且所述MAC PDU仅包含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中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MAC PDU。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数据包括主动降噪业务对应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业务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或业务类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与所述存储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时,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004678.0A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40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1789.0A CN114938524A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00285 WO2022000513A1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1789.0A Division CN114938524A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0523A CN112640523A (zh) 2021-04-09
CN112640523B true CN112640523B (zh) 2022-04-29

Family

ID=7529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678.0A Active CN112640523B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2210431789.0A Pending CN114938524A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1789.0A Pending CN114938524A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9029A1 (zh)
EP (1) EP4171148A4 (zh)
CN (2) CN112640523B (zh)
WO (1) WO20220005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2516A (zh) * 2022-01-26 2022-04-26 大庆恒驰电气有限公司 微智能型灭火控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7214A (zh) * 2017-01-20 2018-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8811140A (zh) * 2018-04-10 2018-11-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数据业务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811154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99620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1133826A (zh) * 2017-09-28 2020-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共享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对于冲突具有鲁棒性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9267B (zh) * 2016-08-12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053685A1 (zh) * 2016-09-20 2018-03-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封装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0312226B (zh) * 2018-03-20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351860B (zh) * 2018-04-02 2021-0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mac pdu传输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181693B (zh) * 2018-11-09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发送数据的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7214A (zh) * 2017-01-20 2018-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8811154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133826A (zh) * 2017-09-28 2020-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共享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对于冲突具有鲁棒性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96207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8811140A (zh) * 2018-04-10 2018-11-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数据业务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1148A1 (en) 2023-04-26
EP4171148A4 (en) 2023-08-02
US20230139029A1 (en) 2023-05-04
CN112640523A (zh) 2021-04-09
CN114938524A (zh) 2022-08-23
WO2022000513A1 (zh)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871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197269A1 (zh) 一种临近服务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190041342A (ko) 기지국장치 및 데이터 및 신호 전송 방법
US2023018847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139029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2122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63289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225361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9029739A1 (zh) 一种多载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3022410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06493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1062849A1 (zh) 缓冲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83656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841441B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WO20212270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3523366A (ja) 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CN117082565A (zh) 数据传输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696278A (zh) 处理广播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7998638A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5190635A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