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8804A -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8804A
CN112618804A CN202011490460.9A CN202011490460A CN112618804A CN 112618804 A CN112618804 A CN 112618804A CN 202011490460 A CN202011490460 A CN 202011490460A CN 112618804 A CN112618804 A CN 112618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p
arm
clamping arm
upper clamping
absorb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0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国玉
王鹏
王大川
汪龙
刘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National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National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National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National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04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8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8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8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31/00Materials for other surgical articles, e.g. stents, stent-grafts, shunts, surgical drapes, guide wires, materials for adhesion prevention, occluding devices, surgical gloves, tissue fixation devices
    • A61L31/14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31/148Materials at least partially resorbable by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2Clamps or clips, e.g. for the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31/00Materials for other surgical articles, e.g. stents, stent-grafts, shunts, surgical drapes, guide wires, materials for adhesion prevention, occluding devices, surgical gloves, tissue fixation devices
    • A61L31/0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31/041Mixture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31/00Materials for other surgical articles, e.g. stents, stent-grafts, shunts, surgical drapes, guide wires, materials for adhesion prevention, occluding devices, surgical gloves, tissue fixation devices
    • A61L31/14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扎夹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使用中容易滑脱或跳夹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可吸收结扎夹,主要原料为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本发明还公开了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采用交联共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结扎夹,包括上夹臂和下夹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通过高分子改性剂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进行改性,提高聚对二氧环己酮分子链段的刚性,增加材料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交联共聚,提高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和夹持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扎夹,由可降解材料加工而成,机械强度高,夹持力大,可有效减少组织滑脱现象。

Description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又称为微创手术。由于术后瘢痕小、又符合美学要求,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结扎夹作为腹腔镜手术的常用耗材,其材质、工艺及结构的研制与更新也越来越重要。其中,金属钛结扎夹和不可吸收高分子结扎夹应用最为广泛。
钛结扎夹由于其金属材质特性具备褚多弊端,例如:手术中碰到使用电凝器电凝时容易传导电流,损伤组织;术后金属结扎夹的应力屏蔽效应导致结扎夹的松动、游移、过早脱落等现象,未起到应有的结扎闭合作用,造成胆漏或出血,引起腹腔感染。
不可吸收高分子夹可避免金属材质的弊端,但由于长期留于体内带来的异物反应、组织炎症及副反应;且由于不可降解吸收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等等。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强生Ethicon公司首次研制出了可吸收结扎钉夹,与金属夹相比,该可吸收结扎钉夹采用可降解高分子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制成,具有可降解吸收、无异物排斥反应、可行X射线检查及避免二次手术痛苦等优点。随着临床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可吸收结扎夹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相比于金属和不可吸收高分子材质的结扎夹,采用可吸收PPDO制成的结扎夹在夹持过程中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无法闭合致使出现跳夹或滑脱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扎夹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使用中容易滑脱或跳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通过高分子改性剂对聚对二氧环己酮进行改性,提高聚对二氧环己酮分子链段的刚性,增加材料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滑脱或者跳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高分子改性剂和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共聚,提高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和夹持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扎夹,由可降解材料加工而成,机械强度高,夹持力大,可有效减少组织滑脱现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吸收结扎夹,主要原料包括
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40~95wt%;
高分子改性剂5~60wt%;
其中,所述高分子改性剂为聚乙醇酸、聚丙交酯、聚己内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酰胺-葵二酸酐共聚物、聚碳酸乙烯酯、聚双烯酮二甲醇酸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改性剂用量为5~30w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原料还包括染色剂。
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制备;
步骤2,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混合,并加入0.5~5mol%的交联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于惰性氛围,110~220℃条件下交联共聚,交联时间1~3h,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
步骤3,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注塑成型,注塑温度100~180℃,注塑压力80~110MPa,得到可吸收结扎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制备时,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单体预聚合,在75~85℃下反应30~48h。
结扎夹,整体呈V型结构状,采用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制备方法制得,包括
上夹臂,所述上夹臂的一端具有钩槽,其内侧面为上夹持面;
挡板,所述挡板成型于邻近所述钩槽的所述上夹臂的一端侧面,并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
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成型于所述钩槽所在的所述上夹臂一端两侧;
下夹臂,所述上夹臂的一端具有锁钩,另一端与所述上夹臂的一端连接,其内侧面为下夹持面;
插槽,所述插槽成型于邻近所述锁钩的所述下夹臂的一端侧面,并与所述挡板配合;
下定位柱,所述下定位柱成型于所述锁钩所在的所述下夹臂一端两侧;
防滑齿或防滑槽,所述防滑槽或所述防滑槽成型于所述上夹持面、所述下夹持面、所述钩槽内侧以及所述锁钩内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夹臂呈直臂和所述下夹臂呈直臂结构状;
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呈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的弧面。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夹臂呈直臂和所述下夹臂呈配合的弧形结构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夹臂呈直臂和所述下夹臂呈直臂结构状;
所述上夹持面包括平滑过渡的凹面和凸面,所述凹面邻近所述钩槽所在的所述上夹臂一边;
所述下夹持面呈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的弧面。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夹臂和所述下夹臂连接处成型有空心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扎夹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使用中容易滑脱或跳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该结扎夹主要由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组成。通过高分子改性剂对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进行改性,聚对二氧环己酮分子的旋转和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可提高分子链段的刚性,增加材料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滑脱或者跳夹。同时通过配方设计,可以调节降解周期,开发适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扎夹产品。
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通过先制备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然后与高分子改性剂交联共聚,提高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和夹持力。
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由可降解材料加工而成,机械强度高,夹持力大,可有效减少组织滑脱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30中,可吸收结扎夹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30中,可吸收结扎夹的右视图
图3为实施例30中,可吸收结扎夹的仰视图
图4为实施例30中,可吸收结扎夹的闭合锁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1中,可吸收结扎夹的正视图。
图6为实施例32中,可吸收结扎夹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结扎夹机械强度偏差,可能存在形变的发生导致使用中容易滑脱或跳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吸收结扎夹。该结扎夹具有实施例1中的结扎夹结构,其主要原料包括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PPDO和高分子改性剂,并加入0.5~5mol%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其中,高分子改性剂为聚乙醇酸PGA、聚丙交酯PLA、聚己内酯PCL、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甲基丙烯酰胺-葵二酸酐共聚物PMAC、聚碳酸乙烯酯PEC、聚双烯酮二甲醇酸酯POEII中的一种。
聚双烯酮二甲醇酸酯POEII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061
高分子改性剂与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共聚后对聚对二氧环己酮进行改性,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聚对二氧环己酮分子的旋转和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可提高分子链段的刚性,增加材料的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滑脱或者跳夹。同时通过配方设计,可以调节降解周期,开发适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扎夹产品。
在上述对聚对二氧环己酮改性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注塑成结扎夹时还可引入食品级染色剂以提高结扎夹显隐性,便于术后观察。其中,可选择的食品级染色剂包括D&C 6号绿色,D&C 17号红色,D&C 33号红色,D&C 2号紫色,以及FD&C6号黄色着色剂中的一种,其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用量为的0.1~0.5wt%。同时,PPDO中引入食品级染色剂,采用不同颜色可区分不同规格尺寸的结扎夹。
实施例2~29
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与高分子改性剂按配比例于熔点以上、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交联共聚后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将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粉碎得1~5mm颗粒料,加入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重量的0.5wt%D&C 2号紫色染色剂,注塑,得到可吸收结扎夹。
其中,PPDO制备时,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PTOL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体开环聚合,在75~85℃下反应30~48h。
按照以下方式对可吸收结扎夹进行测试:
特性粘数测试方法:将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粒料溶于苯酚/四氯乙烷(V:V=1)混合溶液中,用乌氏粘度计在30℃恒温水浴中测试所得。
抗弯强度测试方法:将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粒料注塑成棒材(Φ4mm×6mm),采用万能测试机进行三点抗弯曲测试。
夹持力测试方法:将可吸收结扎夹夹闭导线后,采用万能测试机进行滑脱测试。
降解试验测试方法:选用PBS缓冲溶液(pH=7.4)作为体外降解溶液,将可吸收结扎夹浸于恒温(37±1)℃的降解溶液中(1g:30ml),直至可吸收结扎完全降解消失,记录可吸收结扎完全降解所需时间。
实施例2~29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进行。
其中,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制备时,以辛酸亚锡0.2mol%为催化剂,季戊四醇PTOL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体开环聚合,在80℃下反应36h。
交联共聚时,偶联剂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用量1mol%。
各个实施例中原料组成及可吸收结扎夹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实施例3~9具体制备参数和性能指标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081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091
从表1中可以看出,PPDO和PGA交联后,PGA用量对可吸收结扎夹的强度、夹持力以及降解时间有明显的影响。抗弯强度最高可达33.6MPa,夹持力最大可达27.8N,降解时间最快为6个月。
表2实施例10~16具体制备参数和性能指标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092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1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PPDO和PLA交联后,PLA用量对可吸收结扎夹的强度、夹持力以及降解时间有明显的影响。抗弯强度最高可达34.4MPa,夹持力最大可达30.1N,降解时间最快为8个月。
表3实施例17~23具体制备参数和性能指标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102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111
从表3中可以看出,PPDO和SMA交联后,SMA用量对可吸收结扎夹的强度、夹持力以及降解时间有明显的影响。抗弯强度最高可达34.4MPa,夹持力最大可达28.9N,降解时间最快为3个月。
表4实施例24~30具体制备参数和性能指标
Figure BDA0002839543180000112
从表4中可以看出,PPDO和PEC交联后,PEC用量对可吸收结扎夹的强度、夹持力以及降解时间有明显的影响。抗弯强度最高可达34.4MPa,夹持力最大可达30.4N,降解时间最快为1个月。
对照例1
以0.2mol%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体开环聚合,在80℃下反应36h后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其特征黏数为1.82dL/g。将PPDO聚合物粉碎得1-5mm颗粒料,加入0.5wt%D&C 2号紫色染色剂,注塑成型,制备结扎夹及抗弯测试棒材,通过测试结果可知,其抗弯强度为17.4MPa,夹持力为14.8,降解周期为6个月。
从实施例2~29与对照例1中可以看出,添加高分子改性剂与PPDO交联共聚,可以有效提高PPDO分子链的刚性,从而得到的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和夹持力都有所提升,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实施例2~29的检测结果还可以看出,随着聚乙醇酸PGA、聚丙交酯PLA、聚己内酯PCL等高分子改性剂比例增大,PPDO交联聚合物分子量随之增加,注塑成型的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夹持力及降解周期都随之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两者比例对结扎夹力学和降解性能进行调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或者聚碳酸乙烯酯PEC加入,在一定比例下也可达到增强的作用,但降解周期随着含量的升高而加速。因此可认为高分子改性剂比例控制在5~30wt%之间所制备的结扎夹性能较优。
对照例2
以0.2mol%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PTOL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体开环聚合,在80℃下反应36h后得到以PTOL为核的支链聚对二氧环己酮(4s-PPDO)。通过直接将4s-PPDO于120℃、惰性气体保护下与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用量1mol%交联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其特征黏数为2.09dL/g。将PPDO交联聚合物粉碎得1-5mm颗粒料,加入0.5%D&C 2号紫色染色剂,注塑成型,制备结扎夹及抗弯测试棒材,通过测试结果可知,其抗弯强度为20.4MPa,夹持力为17.8N,降解周期为8个月。
从实施例2~29与对照例2中可以看出,与PPDO自身交联共聚相比,PPDO与额外添加的高分子改性剂交联共聚后,结扎夹的抗弯强度、夹持力以及降解周期更具优势。
对比例3
以0.2mol%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PDO单体开环聚合,在80℃下反应36h后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其后粉碎成粒料与PGA粒料按照质量比PPDO:PGA=7:3,共混于190℃熔融共聚2h后得到PPDO-PGA线性共聚物,其特征黏数为2.16dL/g。将PPDO-PGA线性共聚物粉碎得1-5mm颗粒料,加入0.5wt%D&C 2号紫色染色剂,注塑成型,制备结扎夹及抗弯测试棒材,通过测试结果可知,其抗弯强度为25.4MPa,夹持力为23.9N,降解周期为10个月。
从实施例5和对照例3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采用交联聚合工艺相比于传统的熔融共聚,可以提高材料力学强度,缩短降解周期。
实施例30
一种可吸收结扎夹,其结构如附图1~4所示。该结扎夹的材质与实施例2~29中任意一个中的结扎夹材质相同,其包括上夹臂1、下夹臂2。上夹臂1和下夹臂2连接后呈V型结构,其自由端相互靠近后锁合,实现结扎夹闭合锁死,组织夹持于上夹臂1和下夹臂2内侧表面之间。
具体的,上夹臂1,呈直臂结构状。上夹臂1的内侧一面即V型结构内侧所在表面为上夹臂1的上夹持面11。上夹臂1的一端开设有钩槽12。钩槽12所在的上夹臂1一端两侧成型有上定位柱13。钩槽12所在的上夹臂1一端一侧还成型有挡板14,挡板14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
本实施例中,上夹持面11为微微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的弧面。上述弧面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扎组织受力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增加结扎夹闭合后的夹紧力和夹紧程度,可有效防止组织滑脱。再者,弧面设计产生的反作用力,促使结扎夹进一步夹紧,防止跳夹。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减结扎夹与组织的摩擦力,防止组织滑脱,在上夹持面11上成型有若干防滑槽或者防滑齿。本实施例中以防滑齿3示出,该防滑齿3沿上夹臂1的宽度方向布设。同样,在钩槽12内侧表面亦成型有若干防滑槽或者防滑齿,增加摩擦力,防止跳夹。
本实施例中,上定位柱13可以方便施夹器“抓紧”结扎夹,并进行操作。上定位柱13的头部呈圆弧球面型,定位器外周表面平滑无棱角,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力,降低定位器划伤血管周围组织的风险。
下夹臂2,呈直臂结构状。下夹臂2一端与上夹臂1远离锁钩12的一端铰接,构成V型结构。V型结构张开角度0~170°。
下夹臂2的内侧一面为下夹臂2的下夹持面21。上夹臂1的自由端为锁钩22。锁钩22所在的下夹臂2一端两侧成型有下定位柱23。锁钩22所在的下夹臂2一端一侧还成型有插槽24。
本实施例中,下夹持面21为微微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的弧面。上述弧面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扎组织受力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增加结扎夹闭合后的夹紧力和夹紧程度,可有效防止组织滑脱。再者,弧面设计产生的反作用力,促使结扎夹进一步地夹紧,防止跳夹。
本实施例中,上夹持面11和下夹持面21可单独做弧面设计,亦可同时做弧面设计。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减结扎夹与组织的摩擦力,防止组织滑脱,在下夹持面21上成型有若干防滑槽或者防滑齿。本实施例中以防滑齿3示出,该防滑齿3沿下夹臂2的宽度方向布设。同样,在锁钩22内侧表面亦成型有若干防滑槽或者防滑齿,增加摩擦力,防止跳夹。
本实施例中,钩槽12和锁钩22为配合机构,锁钩22勾住钩槽12时,结扎夹锁合。
本实施例中,下定位柱23可以方便施夹器“抓紧”结扎夹,并进行操作。下定位柱23的头部呈圆弧球面型,定位器外周表面平滑无棱角,可以有效减小摩擦力,降低定位器划伤血管周围组织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挡板14与插槽24为配合结构。结扎夹闭合锁死过程中,挡板14伸入到插槽24内。结扎夹闭合夹住组织后,防止组织外溢。
本实施例中,上夹臂1和下夹臂2的铰接连接处为一体化圆弧结构,并沿其宽度方向成型有空心槽4,可以一次性整体成型,并提高连接处的弯折变形能力。
本实施例中的可吸收结扎夹,机械强度高,夹持力大,可有效减少组织滑脱现象。
实施例31
一种可吸收结扎夹,其结构如附图5所示。该结扎夹的材质与实施例2~29中任意一个中的结扎夹材质相同,其包括上夹臂1、下夹臂2。上夹臂1和下夹臂2连接后呈V型结构,其自由端相互靠近后锁合,实现结扎夹闭合锁死,组织夹持于上夹臂1和下夹臂2内侧表面之间。
具体的,上夹臂1,呈弧形结构状。上夹臂1的内侧一面即V型结构内侧所在表面为上夹臂1的上夹持面11。在上夹持面11上成型有若干防滑齿3。上夹臂1的一端开设有钩槽12。钩槽12所在的上夹臂1一端两侧成型有上定位柱13。钩槽12所在的上夹臂1一端一侧还成型有挡板14,挡板14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
下夹臂2,呈弧形结构状。下夹臂2与上夹臂1的弯曲方向相同,其一端与上夹臂1远离锁钩12的一端铰接,构成V型结构。V型结构张开角度0~170°。
下夹臂2的内侧一面为下夹臂2的下夹持面21。下夹持面21上亦成型有若干防滑齿3。上夹臂1的自由端为锁钩22。锁钩22所在的下夹臂2一端两侧成型有下定位柱23。锁钩22所在的下夹臂2一端一侧还成型有插槽24。
上夹臂1和下夹臂2的铰接连接处为一体化圆弧结构,并沿其宽度方向成型有空心槽4。
本实施例中的上夹臂1和下夹臂2均呈弧形结构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即上夹臂1和下夹臂2之间夹持的组织较大时,上夹臂1和下夹臂2可以适当变形,比如上夹臂1逐渐变直,以保持夹持稳定。
实施例32
一种可吸收结扎夹,其结构如附图6所示。该结扎夹的材质与实施例2~29中任意一个中的结扎夹材质相同,其包括上夹臂1、下夹臂2。上夹臂1和下夹臂2连接后呈V型结构,其自由端相互靠近后锁合,实现结扎夹闭合锁死。组织则夹持于上夹臂1和下夹臂2内侧表面之间。
具体的,上夹臂1,呈直臂结构状。上夹臂1的内侧一面即V型结构内侧所在表面为上夹臂1的上夹持面11。在上夹持面11上成型有若干防滑齿3。上夹臂1的一端开设有钩槽12。钩槽12所在的上夹臂1一端两侧成型有上定位柱13。钩槽12所在的上夹臂1一端一侧还成型有挡板14,挡板14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
下夹臂2,呈直臂结构状。下夹臂2的一端与上夹臂1远离锁钩12的一端铰接,构成V型结构。V型结构张开角度0~170°。
下夹臂2的内侧一面为下夹臂2的下夹持面21。下夹持面21上亦成型有若干防滑齿3。上夹臂1的自由端为锁钩22。锁钩22所在的下夹臂2一端两侧成型有下定位柱23。锁钩22所在的下夹臂2一端一侧还成型有插槽24。
上夹臂1和下夹臂2的铰接连接处为一体化圆弧结构。
其中,上夹持面11包括凹面111和凸面112。凹面111邻近钩槽12所在的上夹臂1一边,凸面112邻近上夹臂1与下夹臂2的铰接的一遍,且凹面111和凸面112平滑过渡。下夹持面21为微微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的曲面。采用上述设计,上夹臂1和下夹臂2锁合时,凸面112与下夹持面21相抵的反作用力可促使结扎夹进一步地夹紧,防止跳夹。凹面111与下夹持面21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间隙,可以夹持较大的组织。

Claims (10)

1.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包括
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40~95wt%;
高分子改性剂5~60wt%;
其中,所述高分子改性剂为聚乙醇酸、聚丙交酯、聚己内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酰胺-葵二酸酐共聚物、聚碳酸乙烯酯、聚双烯酮二甲醇酸酯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改性剂用量为5~3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原料还包括染色剂。
4.制备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制备;
步骤2,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和高分子改性剂混合,并加入0.5~5mol%的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于惰性氛围,110~220℃条件下交联共聚,交联时间1~3h,得到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
步骤3,聚对二氧环己酮交联聚合物注塑成型,注塑温度100~180℃,注塑压力80~110MPa,得到可吸收结扎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对二氧环己酮预聚体制备时,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单体预聚合,在75~85℃下反应30~48h。
6.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整体呈V型结构状,采用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制备方法制得,包括
上夹臂,所述上夹臂的一端具有钩槽,其内侧面为上夹持面;
挡板,所述挡板成型于邻近所述钩槽的所述上夹臂的一端侧面,并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
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成型于所述钩槽所在的所述上夹臂一端两侧;
下夹臂,所述上夹臂的一端具有锁钩,另一端与所述上夹臂的一端连接,其内侧面为下夹持面;
插槽,所述插槽成型于邻近所述锁钩的所述下夹臂的一端侧面,并与所述挡板配合;
下定位柱,所述下定位柱成型于所述锁钩所在的所述下夹臂一端两侧;防滑齿或防滑槽,所述防滑槽或所述防滑槽成型于所述上夹持面、所述下夹持面、所述钩槽内侧以及所述锁钩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臂呈直臂和所述下夹臂呈直臂结构状;
所述上夹持面和所述下夹持面呈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臂呈直臂和所述下夹臂呈配合的弧形结构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臂呈直臂和所述下夹臂呈直臂结构状;
所述上夹持面包括平滑过渡的凹面和凸面,所述凹面邻近所述钩槽所在的所述上夹臂一边;
所述下夹持面呈向V型结构内侧凸出的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臂和所述下夹臂连接处成型有空心槽。
CN202011490460.9A 2020-12-16 2020-12-16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618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0460.9A CN112618804A (zh) 2020-12-16 2020-12-16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0460.9A CN112618804A (zh) 2020-12-16 2020-12-16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8804A true CN112618804A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0460.9A Pending CN112618804A (zh) 2020-12-16 2020-12-16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88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4156A (zh) * 2023-04-10 2023-07-25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止血结扎夹
CN117982740A (zh) * 2024-04-07 2024-05-07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可吸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结扎夹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6288A (zh) * 2012-12-19 2013-04-03 杭州铭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结构的v型血管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6288A (zh) * 2012-12-19 2013-04-03 杭州铭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结构的v型血管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海霞,等: "以季戊四醇为引发剂的星形聚对二氧环己酮的合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4156A (zh) * 2023-04-10 2023-07-25 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吸收抗菌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止血结扎夹
CN117982740A (zh) * 2024-04-07 2024-05-07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可吸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结扎夹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62186A1 (en) Adhesion-preventive film
US6699940B2 (en) Cyanoacrylate-capped heterochain polymers and tissue adhesives and sealants therefrom
AU658697B2 (en) Polymeric surgical staple
US4857602A (en) Bioabsorbable surgical suture coating
CN112618804A (zh) 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US4838267A (en) Glycolide/p-dioxanone block copolymers
AU664964B2 (en) Castor oil polymers
JP2517731B2 (ja) 外科用品のための生物吸収性コ―ティング組成物
EP2825581B1 (en) Segmented, semicrystalline poly(lactide-co-epsilon-caprolactone) absorbable copolymers
US20070014848A1 (en) Resorbable Polyetheresters and Medicinal Implants Made Therefrom
EP2039714B1 (en) Bio-degradable/absorbable polymer having reduced metal catalyst content,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05764539B (zh) 具有精确可控的吸收速率的吸收性聚合物共混物组合物、加工方法、以及从其得到的尺寸上稳定的医疗装置
JPH01103622A (ja) d▲l▼−乳酸−グリコール酸共重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7653257A (zh) 一种弧线卡扣式可吸收组织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0753A (zh) 一种可吸收高分子止血夹
EP3978569A1 (en) Polymer composition, molded body and nerve regeneration inducing tube
JP4953052B2 (ja) 癒着防止フィルム
EP0334062A2 (en) Bioabsorbable coating for a surgical article
KR100529705B1 (ko) 의료용품용 블록 공중합체
US6376643B1 (en) Method of polymerization of lactide and polylactide homopolymer thereof
US6716932B2 (en) High consistency absorbable polymeric resin
RU281826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о)полимера гликолида и/или лактид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рассасывающихся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х изделий
JP2009132769A (ja) 医療用インプラント用ラクチド/ε−カプロラクトン共重合体
US6770711B2 (en) Process for cross-linking an acrylic polymer or copolymer or an acrylic derivatives of a copolymer and the cross-linked polymer thereby obtained
AU2001290515A1 (en) High consistency absorbable polymeric res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