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6778A -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6778A
CN112616778A CN202011464442.3A CN202011464442A CN112616778A CN 112616778 A CN112616778 A CN 112616778A CN 202011464442 A CN202011464442 A CN 202011464442A CN 112616778 A CN112616778 A CN 112616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leroderma
parasitic
maintaining
artificially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44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6778B (zh
Inventor
周宇爝
张慧
王敏
刘光立
马均
黄卓
李西
潘远智
龙晓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644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6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6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6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6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67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9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insects, e.g. bees or silk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r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是通过将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在饲养过程中采用改良的昆虫饲料进行饲养,同时配合松节油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可以使川硬皮肿腿蜂在长期人工繁育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和野生蜂基本一致的对野生寄主的搜寻和寄生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存在对野生寄主的寻找定位能力低于野生蜂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种植业等领域中,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利用天敌生物、微生物及其衍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手段,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属膜翅目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作为一种寄生蜂新种,其野生寄主主要为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等。目前川硬皮肿腿蜂已经可以人工繁育并商业化生产,用于全国各地的多种中小型钻蛀性害虫的生物防治及无公害防治,具有寄生率高,防治效果好,防治效果持久等优点。因此,如何提高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饲养技术水平,对于生物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育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人工饲养的特定昆虫幼虫(例如黄粉虫等)替代双条杉天牛幼虫作为其人工寄主,在全室内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整个生活史。
但是,以上技术方案中的方法存在以下缺点:长期人工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远离原生环境和自然寄主,以及人工环境和野生环境的巨大差异,使用时川硬皮肿腿蜂被突然释放到野外,其对放生后的环境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导致其对野生寄主的寻找定位能力要明显低于野生蜂,因此,提高人工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对野生寄主的寻找定位能力,以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人工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存在对野生寄主的寻找定位能力低于野生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在饲养过程中采用改良的昆虫饲料进行饲养;
将待人工饲养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卵寄生在所述人工寄主中;
其中,所述昆虫饲料是以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为原料,加入松树粉末与杉木粉末进行混合并干燥制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松树粉末、杉木粉末与饲养基质是按照质量比是1-2:1-2:5-10的比例进行混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松树粉末、杉木粉末与饲养基质是按照质量比是1-1.5:1-1.5:7-8的比例进行混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还包括进行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的步骤,所述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具体是在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的容器中放置质量浓度是95wt%以上的松节油,以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在寄生昆虫饲养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在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通过将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在饲养过程中采用改良的昆虫饲料进行饲养,同时配合松节油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可以使川硬皮肿腿蜂在长期人工繁育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和野生蜂基本一致的对野生寄主的搜寻和寄生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存在对野生寄主的寻找定位能力低于野生蜂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对双条杉天牛的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对花椒虎天牛的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对花椒虎天牛的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对双条杉天牛的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在饲养过程中采用改良的昆虫饲料进行饲养;
将待人工饲养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卵寄生在所述人工寄主中;
其中,所述昆虫饲料是以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为原料,加入松树粉末与杉木粉末进行混合并干燥制得。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松树粉末是以松树枝条为原料进行粉碎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杉木粉末是以杉木枝条为原料进行粉碎得到。
优选的,取新鲜的杉木枝条,制成锯末状,形成杉木锯末,即得到所述杉木粉末。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松树是马尾松、油松、白皮松、罗汉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松树是马尾松、油松,具体是取新鲜的等重量的马尾松枝条和油松枝条,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形成松树锯末,即得到所述松树粉末。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人工寄主是指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特定昆虫幼虫(例如黄粉虫等),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合理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通过替代双条杉天牛幼虫作为其人工寄主,在全室内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整个生活史。
当然,也可以是以人工养殖的松褐天牛、花椒虎天牛、青杨天牛、双条杉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等天牛品种的幼虫作为人工寄主,还可以是其他的钻蛀性害虫的幼虫作为人工寄主,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因此,对应的饲养基质也根据人工寄主的不同而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例如,人工寄主采用黄粉虫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采用麦麸、酒糟、豆腐渣等作为主要成分的饲养基质,当采用其他人工寄主时,对应的也选择合适的饲养基质,具体根据需求进行确定,这里并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以上的饲养基质中只要加入了松树粉末与杉木粉末进行混合并干燥,以得到昆虫饲料进行饲养人工寄主。因为,野生川硬皮肿腿蜂的繁育环境为松林、杉木林等林分,天然寄主就是生活在此类林木体内的双条杉天牛。改良后的昆虫饲料,即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中含有松树和杉木的锯末成分,可以使得人工寄主身上沾染上松树、杉木等树种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使得川硬皮肿腿蜂在幼虫阶段就可以在类似的野生环境中接受化学刺激,形成本能性记忆,有利于回归野生环境中迅速找到寄主,完成寄生过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存在对野生寄主的寻找定位能力明显低于野生蜂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松树粉末、杉木粉末与饲养基质是按照质量比是1-2:1-2:5-10的比例进行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松树粉末、杉木粉末与饲养基质是按照质量比是1-1.5:1-1.5:7-8的比例进行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干燥是干燥至昆虫饲料的含水量为8-10wt%左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干燥的温度是55-60摄氏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昆虫饲料是密封储存,且每10kg昆虫饲料中放置40-60g左右的硅胶干燥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昆虫饲料是密封储存,且每10kg昆虫饲料中放置50g左右的硅胶干燥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还包括进行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的步骤,所述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具体是在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的容器中放置质量浓度是95wt%以上的松节油,以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是控制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的容器中的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不得超过1cm2,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的容器中的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松节油的挥发浓度范围约在1-5ppm。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的容器是使用无漆的金属容器替代塑料容器,以在羽化室形成羽化环境,羽化环境中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不得超过1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1-5pp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野生环境中川硬皮肿腿蜂会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体表羽化,而双条杉天牛幼虫生活在松树或杉木的体内,其接受到的挥发性物质浓度远大于开放的林间。因此,人工繁育过程中,羽化室中放置挥发性较强的松节油可以模拟自然环境,使用无漆的金属容器替代塑料容器是为了避免油漆和塑料制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在寄生昆虫饲养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寄生昆虫可以是川硬皮肿腿蜂、管氏肿腿蜂等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也可以是其他的独寄生或共寄生昆虫,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在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具体可以是松褐天牛、花椒虎天牛、青杨天牛、双条杉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等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也可以是其他钻蛀性害虫的生物防治,具体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需要培育的种类,这里并不作限定。
以下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具体是在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的成分改进,其包括以下步骤:
1)取新鲜的等重的马尾松枝条和油松枝条,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形成松树锯末,即得到松树粉末。
2)取新鲜的杉木枝条,制成锯末状,形成杉木锯末,即得到杉木粉末。
3)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按照比例(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具体比例控制在1:1:8-1.5:1.5:7之间。
4)混合料置入烘箱,在55-60摄氏度下烘干,控制含水量在8-10%左右,得到改良的昆虫饲料。
5)烘干后的昆虫饲料必须密封储存,且每10kg昆虫饲料中放置50g左右的硅胶干燥剂。
6)在人工寄主的饲养过程中用改良的昆虫饲料作为饲养介质替代常规饲养基质,其他操作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实施例2
为了验证本发明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的效果是有效的,下面进行寄生率比较实验:
采用实施例1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并将该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记作方法1,同时,以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作为比较组,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后,采用相同方法和条件进行统计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花椒虎天牛)的寄生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计算公式为:(绝对寄生率/被害株率)×100%;具体指标和检测方法参见《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方法》,国家林业局造防函[2006]92号文。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见图3所示,其中,方法1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实施例1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野生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相比于采用常规的饲养基质而导致的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急剧下降,可以一定程度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因为,野生川硬皮肿腿蜂的繁育环境为松林、杉木林等林分,天然寄主就是生活在此类林木体内的双条杉天牛。改良后的昆虫饲料,即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中含有松树和杉木的锯末成分,可以使得人工寄主身上沾染上松树、杉木等树种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使得川硬皮肿腿蜂在幼虫阶段就可以在类似的野生环境中接受化学刺激,形成本能性记忆,有利于回归野生环境中迅速找到寄主,完成寄生过程。但是,采用实施例1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仍低于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能力。
实施例3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具体是在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改良,其包括以下步骤:
1)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使用无漆的金属容器替代塑料容器。其中,川硬皮肿腿蜂的成长阶段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在羽化室中放置浓度在95%以上的松节油。
3)严格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可挥发面积不得超过1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1-5ppm,其他操作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实施例4
为了验证本发明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的效果是有效的,下面进行寄生率比较实验:
采用实施例3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并将该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记作方法2,同时,以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作为比较组,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后,采用相同方法和条件进行统计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计算公式为:(绝对寄生率/被害株率)×100%;具体指标和检测方法参见《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方法》,国家林业局造防函[2006]92号文。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见图4所示,其中,方法2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实施例3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野生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3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相比于采用常规的饲养方法而导致的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急剧下降,可以一定程度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因为,野生环境中川硬皮肿腿蜂会在川硬皮肿腿蜂幼虫体表羽化,而川硬皮肿腿蜂幼虫生活在松树或杉木的体内,其接受到的挥发性物质浓度远大于开放的林间。因此,人工繁育过程中,羽化室中放置挥发性较强的松节油可以模拟自然环境,使用无漆的金属容器替代塑料容器是为了避免油漆和塑料制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干扰。但是,采用实施例3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仍低于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能力。
实施例5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具体是在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的成分改进以及在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改良,其包括以下步骤:
1)取新鲜的等重的马尾松枝条和油松枝条,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形成松树锯末,即得到松树粉末。
2)取新鲜的杉木枝条,制成锯末状,形成杉木锯末,即得到杉木粉末。
3)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按照比例(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具体比例控制在1:1:8-1.5:1.5:7之间。
4)混合料置入烘箱,在55-60摄氏度下烘干,控制含水量在8-10%左右,得到改良的昆虫饲料。
5)烘干后的昆虫饲料必须密封储存,且每10kg昆虫饲料中放置50g左右的硅胶干燥剂。
6)在人工寄主的饲养过程中用改良的昆虫饲料作为饲养介质替代常规饲养基质。
7)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使用无漆的金属容器替代塑料容器。
8)在羽化室中放置浓度在95%以上的松节油。
9)严格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可挥发面积不得超过1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1-5ppm,其他操作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实施例6
为了验证本发明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的效果是有效的,下面进行寄生率比较实验:
采用实施例5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同时,以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作为比较组,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后,采用相同方法和条件进行统计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计算公式为:(绝对寄生率/被害株率)×100%;具体指标和检测方法参见《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方法》,国家林业局造防函[2006]92号文。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见图1所示,其中,人工复壮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实施例5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野生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5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相比于采用常规的饲养方法而导致的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急剧下降,可以有效提高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而且,在繁殖至4代后,可以达到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能力。
结合实施例1-4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方法1和方法2的联合实施,连续实施4代后,可使长期人工繁育后寄生能力退化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能力恢复至野生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水平。单独使用方法1和方法2中的一种方法,使用相同代数下对寄生率提升效果不如方法1和方法2的联合实施。
实施例7
进一步的,为了验证本发明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的效果是有效的,下面进行寄生率比较实验:
采用实施例5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同时,以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作为比较组,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后,采用相同方法和条件进行统计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花椒虎天牛)的寄生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川硬皮肿腿蜂对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计算公式为:(绝对寄生率/被害株率)×100%;具体指标和检测方法参见《松树钻蛀性害虫监测预报方法》,国家林业局造防函[2006]92号文。寄生率比较实验结果见图2所示,其中,人工复壮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实施例5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野生代表的线条表示采用野生的川硬皮肿腿蜂并经过连续4代的繁殖而获得的对松树钻蛀性害虫的寄生率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5中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进行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相比于采用常规的饲养方法而导致的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急剧下降,可以有效提高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而且,在繁殖至4代后,可以达到甚至略高于野生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能力。
结合实施例1-4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方法1和方法2的联合实施,连续实施4代后,可使长期人工繁育后寄生能力退化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能力恢复至野生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水平,甚至在繁殖4代时,略高于野生川硬皮肿腿蜂的寄生水平。单独使用方法1和方法2中的一种方法,使用相同代数下对寄生率提升效果不如方法1和方法2的联合实施。方法1和方法2联合实施效果最佳,方法1和方法2处于川硬皮肿腿蜂人工培育的不同阶段,不存在时间冲突。明确的说,方法1在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过程中使用了改良基质替代了传统基质;方法2在川硬皮肿腿蜂的羽化过程中,在环境中置放了挥发性的松节油,并控制其挥发浓度。
实施例8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取新鲜的等重的马尾松枝条和油松枝条,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形成松树锯末,即得到松树粉末。
2)取新鲜的杉木枝条,制成锯末状,形成杉木锯末,即得到杉木粉末。
3)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按照比例(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具体比例控制在1:1:7.5。
4)混合料置入烘箱,在58摄氏度下烘干,控制含水量在9%左右,得到改良的昆虫饲料。
5)烘干后的昆虫饲料必须密封储存,且每10kg昆虫饲料中放置50g左右的硅胶干燥剂。
6)在人工寄主的饲养过程中用改良的昆虫饲料作为饲养介质替代常规饲养基质。
7)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使用无漆的金属容器替代塑料容器。
8)在羽化室中放置浓度在95%以上的松节油。
9)严格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可挥发面积是1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3ppm,其他操作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实施例9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是按照比例(质量比)为1:1:7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是按照比例(质量比)为1:1:8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是按照比例(质量比)为1:1:5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是按照比例(质量比)为2:2:5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锯末、杉木锯末和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是按照比例(质量比)为1:2:10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干燥的温度是55摄氏度,干燥至昆虫饲料的含水量为8wt%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干燥的温度是60摄氏度,干燥至昆虫饲料的含水量为10wt%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每10kg昆虫饲料中放置40g的硅胶干燥剂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每10kg昆虫饲料中放置60g的硅胶干燥剂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粉末是取新鲜的马尾松枝条,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混合形成松树粉末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粉末是取新鲜的油松枝条,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混合形成松树粉末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0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粉末是取新鲜的等重量的马尾松、油松、白皮松、罗汉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混合形成松树粉末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粉末是取新鲜的等重量的罗汉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混合形成松树粉末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2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粉末是取新鲜的等重量的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混合形成松树粉末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3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粉末是取新鲜的等重量的马尾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混合形成松树粉末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4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松树粉末是取新鲜的等重量的油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分别用破碎机粉碎为锯末状,混合形成松树粉末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5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严格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是松节油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可挥发面积是0.9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1ppm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6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严格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是松节油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可挥发面积是0.7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5ppm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7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严格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是松节油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可挥发面积是0.5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3ppm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28
与实施例8相比,除了严格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是松节油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可挥发面积是0.2cm2,挥发浓度范围约在1ppm外,其他与实施例8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作为一种可以使川硬皮肿腿蜂在长期人工繁育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和野生蜂基本一致的对野生寄主的搜寻和寄生能力的方法,可以使川硬皮肿腿蜂在长期的人工繁育过程中依然保持较高的寄生活力,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通过将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在饲养过程中采用改良的昆虫饲料进行饲养,同时配合松节油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可以使川硬皮肿腿蜂在长期的人工繁育过程中依然保持较高的寄生活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繁育的川硬皮肿腿蜂,存在对野生寄主的寻找定位能力明显低于野生蜂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在饲养过程中采用昆虫饲料进行饲养;
将待人工饲养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卵寄生在所述人工寄主中;
其中,所述昆虫饲料是以用于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寄主的饲养基质为原料,加入松树粉末与杉木粉末进行混合并干燥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松树粉末是以松树枝条为原料进行粉碎得到;其中,所述松树是马尾松、油松、白皮松、罗汉松、华山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杉木粉末是以杉木枝条为原料进行粉碎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松树粉末、杉木粉末与饲养基质是按照质量比是1-2:1-2:5-10的比例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松树粉末、杉木粉末与饲养基质是按照质量比是1-1.5:1-1.5:7-8的比例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干燥是干燥至昆虫饲料的含水量为8-1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昆虫饲料中还放置有硅胶干燥剂,所述昆虫饲料与硅胶干燥剂的质量比是1000: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还包括进行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的步骤,所述改良川硬皮肿腿蜂羽化过程中的环境具体是在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的容器中放置质量浓度是95wt%以上的松节油,以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中,所述控制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是控制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松节油的可挥发面积不超过1cm2,每立方米空间范围内的松节油的挥发浓度范围在1-5pp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在寄生昆虫饲养中的应用。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在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202011464442.3A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16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4442.3A CN112616778B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4442.3A CN112616778B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6778A true CN112616778A (zh) 2021-04-09
CN112616778B CN112616778B (zh) 2022-05-03

Family

ID=7531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444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16778B (zh) 2020-12-12 2020-12-12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67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7051A (zh) * 2021-12-03 2022-01-11 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花椒虎天牛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16250510A (zh) * 2023-04-26 2023-06-13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管氏肿腿蜂人工饲养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415A (zh) * 2005-04-05 2005-09-21 周祖基 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方法
CN101589697A (zh) * 2008-05-30 2009-12-0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人工繁殖花斑花绒寄甲及应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
CN10329995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浙江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人工驯化繁殖肿腿蜂及应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
CN104996236A (zh) * 2015-07-24 2015-10-28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方法
CN105900748A (zh) * 2016-05-05 2016-08-31 四川农业大学 川硬皮肿腿蜂对花椒虎天牛幼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6376528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四川农业大学 川硬皮肿腿蜂的一种短时低温驯化方法
CN10638670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四川农业大学 川硬皮肿腿蜂的一种长时低温驯化方法
CN106900659A (zh) * 2017-02-27 2017-06-30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烟草甲幼虫及蛹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415A (zh) * 2005-04-05 2005-09-21 周祖基 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方法
CN101589697A (zh) * 2008-05-30 2009-12-0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人工繁殖花斑花绒寄甲及应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
CN103299956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浙江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人工驯化繁殖肿腿蜂及应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
CN104996236A (zh) * 2015-07-24 2015-10-28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红脂大小蠹的方法
CN105900748A (zh) * 2016-05-05 2016-08-31 四川农业大学 川硬皮肿腿蜂对花椒虎天牛幼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6376528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四川农业大学 川硬皮肿腿蜂的一种短时低温驯化方法
CN10638670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四川农业大学 川硬皮肿腿蜂的一种长时低温驯化方法
CN106900659A (zh) * 2017-02-27 2017-06-30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烟草甲幼虫及蛹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正萍等: "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湖南林业科技》 *
陈明华: "松褐天牛人工饲料及川硬皮肿腿蜂的复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科技I辑》第2期》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7051A (zh) * 2021-12-03 2022-01-11 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花椒虎天牛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16250510A (zh) * 2023-04-26 2023-06-13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管氏肿腿蜂人工饲养方法
CN116250510B (zh) * 2023-04-26 2024-06-04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管氏肿腿蜂人工饲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6778B (zh)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con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s (moisture, nutrients) and photosynthesis in endophyte-infected tall fescue
Akinkurolere et al.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e toxic properties of forest anchomanes, Anchomanes difformis against pulse beetle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Coleoptera: Bruchidae)
DE69526251T2 (de) Regulierung des gehaltes toxischer metaboliten in nahrungsmitteln
Nadeem et al. Management of Tribolium castaneum (Hbst.)(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using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and tumha (Citrullus colocynthis (L.))
CN112616778B (zh) 一种保持人工饲养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的方法及其应用
TWI648001B (zh) 用於改良植物性能之化合物及方法
Nerg et al. Significance of wood terpenoids in the resistance of Scots pine provenances against the old house borer, Hylotrupes bajulus, and brown-rot fungus, Coniophora puteana
CN109526977B (zh) 一种具有强内吸传导特性和触杀作用的防治天牛的高效膏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88915B (zh) 防治蛀干害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ale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solar heat on oviposition, development and adult mortality of the cowpea bruchid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 in the Nigerian savanna
Osipitan et al. Evaluation of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maize grains infested by maize weevil (Sitophilus zeamais L.)(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Stutz et al. Borrowed plant defences: Deterring browsers using a forestry by-product
Emeka et al. Efficacy of Eucalyptus lea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Moringa seed (Moringa oleifera) and Pirimiphos-methyl powders against maize weevil (Sitophilus zeamais) in Stored Maize
CN109258683B (zh) 一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防治天牛的药膏及其使用方法
Antonov et al. Application of a vermicomposter containing biostimulant for pine tapping
Montes-Molin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omato plants treated with leaf extracts of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L.)) and mata-raton (Gliricidia sepium (Jacqu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CN111264544B (zh) 一种用于防治钻蛀性害虫的制剂及其应用
Moog Heteropsylla cubana: Impact on feeding systems in South-West Asia and the Pacific
Remadevi Status,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Biodiversity: Forest Insects
Omran et al. Effect of mixing of organic solvent plant extracts with pesticide runner on adult of lesser grain borer Rhyzopertha dominica.
Özgen et al. The important record of Monolexis fuscicornis Forster, 1862 (hymenoptera, braconidae, doryctinae) in Turkey with notes on Trogoxylon impressum (Comoli, 1837)
Koç Change of arthropod communities in a wheat field after application of wood vinegar produced from nutshells
Pangnakorn et al. Effects wood vinegar and fermented liquid organic fertilizer on soybean (srisamrong 1) cultivated under drought condition
Massaguni et al. Neem crude extract as Biomolluscicide for sustainable control of golden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Iyer et al. Green manure of sorghum-sudan: Its toxicity to pine seedl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