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1912A -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1912A
CN112611912A CN202011325136.1A CN202011325136A CN112611912A CN 112611912 A CN112611912 A CN 112611912A CN 202011325136 A CN202011325136 A CN 202011325136A CN 112611912 A CN112611912 A CN 112611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voltage
main power
output
sam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51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1912B (zh
Inventor
陈锋
杨国勋
金立旸
寇秋林
姚辰
梁华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nj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nj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nj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nj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51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1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1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1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1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1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04Measuring peak values or amplitude or envelope of ac or of pul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3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electric measuring instruments with basic electronic circuits, e.g. with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路采样系统,应用于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无线充电系统具有一发射端和一接收端,其中,于逆变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电感;则采样系统包括: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处理模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中在线圈内部添加采样线圈的方案相比,在结构方面与电器隔离方面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并且能够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线圈引出线进行测量误差的补偿,实现较为准确的线圈电流幅值采样;本技术方案中的采样电路不需要经过隔离器件和隔离电源,且不受隔离期间的带宽限制,大幅降低了采样电路的总体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来说,主功率传输线圈的通流大小不仅决定了系统的可传输功率强度,也影响到线圈本身的发热损耗问题。因此线圈电流幅值的实时监测不仅对系统的功率控制至关重要,也是对系统热管理而言必不可少的关键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LCC型谐振拓扑的主功率线圈结构一般采用将谐振电容板与线圈集成安装的设计方案,其结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很难使用传统的电流互感器电路对线圈电流进行直接采样。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电路采样系统,旨在提供一种间接测量主功率线圈中交流电流幅值的方法,降低设计复杂度,降低总体建设成本,并同时实现较为准确的线圈幅值采样。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应用于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端的逆变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发射端的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电感;
则所述采样系统包括:
电流采样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感与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用于采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并得到第一采样信号输出;
电压采样模块,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在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和/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端,用于采集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和/或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的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随后根据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得到第二采样信号并输出;
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形成的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发射线圈的通流状态,和/或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形成的所述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接收线圈的通流状态。
优选的,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和一发射端线圈之间;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则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容和和所述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包括:
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一接收端线圈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入端之间;
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输出端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则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容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于所述电感与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变压器的第三引脚通过一第一电阻连接至一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四引脚通过一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节点;
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第四引脚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所述反向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节点;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
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接入一参考电压;
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所述同相输入端与地线之间;
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所述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地线之间;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电流采样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采样信号: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31
其中:
VI1_AD为所述第一采样信号;
I1为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32
为所述变压器的变比;
R3为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
Vref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
优选的,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七电容的方式作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五电阻的方式连接至一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通过串联一第八电容的方式作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七电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之间设置有一第三节点;
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之间设置有一第四节点;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九电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
所述第八电阻和所述第九电阻之间外接所述参考电压;
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参考电压之间;
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电压采样模块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VC=VC+-VC--I1*jωLX
其中:
VC为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VC+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VC-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I1为经过所述电感的电流;
Lx为所述电感的电感系数。
优选的,所述电压采样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处理得到所述第二采样信号: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41
其中,
VC1_AD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
R11为所述第十一电阻的阻值;
R7为所述第七电阻的阻值;
R8为所述第八电阻的阻值;
R4为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
C7为所述第七电容的电容量;
Vref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并作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一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并作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第四运算放大器,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串联一二极管和一第十四电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十四电阻和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五节点;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五节点;
所述第五节点和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第六节点,一第七节点;
第九电容,所述第九电容连接在所述第六节点和所述地线之间;
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七节点和所述地线之间;
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参考电压之间;
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为: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51
其中,
VCOID_AD为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输出信号,用于表示所述通流状态;
R16为所述第十六电阻的阻值;
R12为所述第十二电阻的阻值;
VI1_AD为所述第一采样信号;
VC1_AD为所述第二采样信号;
Vref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中在线圈内部添加采样线圈的方案相比,在结构方面与电器隔离方面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并且能够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线圈引出线进行测量误差的补偿,实现较为准确的线圈电流幅值采样;本技术方案中的采样电路不需要经过隔离器件和隔离电源,且不受隔离期间的带宽限制,大幅降低了采样电路的总体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具体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流采样模块的电路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采样模块的电路实施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模块的电路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采样系统,如图1所示,应用于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无线充电系统具有一发射端和一接收端,发射端包括一逆变器控制电路1和一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接收端包括一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和一整流器控制电路4;其中,于逆变器控制电路1的正极输出端和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电感Lx;
则采样系统包括:
电流采样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感Lx与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端之间,用于采集流经电感Lx的电流并得到第一采样信号;
电压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在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端和/或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端,用于采集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和/或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随后根据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或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得到第二采样信号并输出;
处理模块,分别连接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用于:
根据第一采样信号和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形成的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发射线圈的通流状态,和/或
根据第一采样信号和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形成的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接收线圈的通流状态。
具体的,电感Lx通过测量获得,且测量方法为:使用由两个互相绝缘的线缆绞合而成的引线,将引线一端的两个端子短接,使用LCR测量仪的夹具固定另一侧的两个端子,记录其在85kHz频率下的自感系数。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包括:
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连接于电感Lx的输出端和一发射端线圈L1之间;
第二电容C2,第二电容C2连接于电感Lx的输出端和逆变器控制电路3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则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电感Lx与第二电容C2之间,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第二电容C2和逆变器控制电路1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具体的,在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中还包括:
电感L1a,电感L1a连接在逆变器控制电路1的正极输出端和电感Lx之间;
电感L1b,电感L1b连接在第二电容C2和逆变器控制电路1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电容C1a,电容C1a连接在第二电容C2和发射端线圈L1之间。
具体的,对于发射端来说,流经电感Lx的电流I1等于流经第一电容C1的电流I2加上流经第二电容C2的电流I3。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包括:
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连接于一接收端线圈L2和整流器控制电路4的正极输入端之间;
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连接于第三电容C3的输出端和整流器控制电路4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则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之间,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第四电容C4和整流器控制电路4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具体的,在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中还包括:
电感L2a,电感L2a连接在第三电容C3的输出端和整流器控制电路4的正极输入端之间;
电感L2b,电感L2b连接在第四电容C4和整流器控制电路4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电容C1b,电容C1b连接在第四电容C4和接收端线圈L2之间。
具体的,对于接收端来说,流经第三电容C3的电流I11等于流经第四电容C4的电流I12加上流经电感L2a的电流I13。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流采样模块包括:
变压器CT1,变压器CT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于电感Lx与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端之间,变压器CT1的第三引脚通过一第一电阻R1连接至一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变压器CT1的第四引脚通过一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
变压器CT1的第三引脚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节点P1;
变压器CT1的第四引脚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所述反向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节点P2;
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连接于第一节点P1和第二节点P2之间;
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阻R2之间接入一参考电压Vref;
第五电容C5,第五电容C5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地线之间;
第六电容C6,第六电容C6连接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地线之间;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作为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具体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同,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的电容量相同。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电流采样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流经电感Lx的电流处理得到第一采样信号: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91
其中:
VI1_AD为第一采样信号;
I1为流经电感Lx的电流;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92
为变压器CT1的变比;
R3为第三电阻R3的阻值;
Vref为参考电压Vref的电压值。
进一步地,第一采样信号变换得到流经电感Lx的电流I1: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93
进一步地,令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094
可得,I1=λ1(VI1_AD-Vref)。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压采样模块包括:
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七电容C7的方式作为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五电阻R5的方式连接至一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
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一端通过串联一第八电容C8的方式作为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七电阻R7的方式连接至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
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之间设置有一第三节点P3;
第六电阻R6与第七电阻R7之间设置有一第四节点P4;
第八电阻R8,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至第三节点P3,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九电阻R9的方式连接至第四节点P4;
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之间外接参考电压Vref;
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
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1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之间;
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作为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具体的,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的阻值相同,第六电阻R6与第七电阻R7的阻值相同,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阻值相同,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的电容量相同。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电压采样模块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得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或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
VC=VC+-VC--I1*jωLX
其中:
VC为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或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
VC+为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VC-为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I1为经过电感Lx的电流;
Lx为电感Lx的电感系数。
进一步地,由于接收端线圈L2与逆变器控制电路之间存在3~5米的长引线,电感Lx会与通过的高频交流电流I1产生感应电动势Vx,因此在计算Vc时需要先将这部分减去:
Vc=VC+-VC--VX=VC+-VC--I1*jωLx
以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为例,可得: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01
最终得到的VC=VC+-VC--I1*jωLX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电压采样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或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处理得到第二采样信号: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11
其中,VC1_AD为第二采样信号;
R11为第十一电阻R11的阻值;
R7为第七电阻R7的阻值;
R8为所述第八电阻的阻值;
R4为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
C7为所述第七电容的电容量;
Vref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12
以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为例,可得,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13
以发射端为例,对I1和I2的采样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可得: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14
设: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15
从而简化可得: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16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处理模块包括:
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至电流采样模块并作为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至一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
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至电压采样模块7并作为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向输入端;
第四运算放大器U4,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通过串联一二极管D1和一第十四电阻R14的方式连接至处理模块的输出端;
第十四电阻R14和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五节点P5;
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至第五节点P5;
第五节点P5和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第六节点P6,一第七节点P7;
第九电容C9,第九电容C9连接在第六节点P6和地线之间;
第十五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5连接在第七节点P7和地线之间;
第十六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6连接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和参考电压Vref之间;
第十七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7连接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向输入端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之间。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第一采样信号和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为: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21
其中,
VCOID_AD为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输出信号,用于表示通流状态;
R16为第十六电阻R16的阻值;
R12为第十二电阻R12的阻值;
VI1_AD为第一采样信号;
VC1_AD为第二采样信号;
Vref为参考电压Vref的电压值。
由上式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22
可得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23
而对于处理模块7输出的输出端输出的输出信号,有:
Figure BDA0002794052750000124
即可求得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发射线圈的通流状态。
同理,在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中,在该求解过程中将I1与I11进行替换,将I2和I12进行替换,将I3与I13进行替换,将C2与C4进行替换,即可求得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接收线圈的通流状态。
本技术方案中的电流采样系统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在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逆变器控制电路1的正极输出端和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电感Lx,然后将电流采样模块的的输入端连接在电感Lx与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端之间,采集得到流经电感Lx的电流并得到第一采样信号。
进一步地,将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在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端,采得到集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随后根据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得到第二采样信号。
进一步地,将处理模块分别连接在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处理模块根据第一采样信号和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输入电压形成的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2的发射线圈的通流状态。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将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在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端,采集得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随后根据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得到第二采样信号。
进一步地,将处理模块分别连接在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处理模块根据第一采样信号和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输出电压形成的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3的接收线圈的通流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中在线圈内部添加采样线圈的方案相比,在结构方面与电器隔离方面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并且能够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线圈引出线进行测量误差的补偿,实现较为准确的线圈电流幅值采样;本技术方案中的采样电路不需要经过隔离器件和隔离电源,且不受隔离期间的带宽限制,大幅降低了采样电路的总体建设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路采样系统,应用于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端的逆变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发射端的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电感;
则所述采样系统包括:
电流采样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感与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用于采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并得到第一采样信号输出;
电压采样模块,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在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和/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端,用于采集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和/或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的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随后根据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得到第二采样信号并输出;
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形成的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发射线圈的通流状态,和/或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形成的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接收线圈的通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和一发射端线圈之间;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则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容和和所述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包括:
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一接收端线圈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入端之间;
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输出端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则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之间,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容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包括: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于所述电感与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变压器的第三引脚通过一第一电阻连接至一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四引脚通过一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节点;
所述变压器的所述第四引脚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所述反向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节点;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
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接入一参考电压;
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所述同相输入端与地线之间;
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所述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地线之间;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采样信号:
Figure FDA0002794052740000021
其中:
VI1_AD为所述第一采样信号;
I1为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
Figure FDA0002794052740000031
为所述变压器的变比;
R3为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
Vref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七电容的方式作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五电阻的方式连接至一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通过串联一第八电容的方式作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七电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之间设置有一第三节点;
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之间设置有一第四节点;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串联一第九电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四节点;
所述第八电阻和所述第九电阻之间外接所述参考电压;
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参考电压之间;
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模块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VC=VC+-VC--I1*jωLX
其中:
VC为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
VC+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VC-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的输入电压;
I1为经过所述电感的电流;
Lx为所述电感的电感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处理得到所述第二采样信号:
Figure FDA0002794052740000041
其中,
VC1_AD为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电压;
R11为所述第十一电阻的阻值;
R7为所述第七电阻的阻值;
R8为所述第八电阻的阻值;
R4为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
C7为所述第七电容的电容量;
Vref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流采样模块并作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一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压采样模块并作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第四运算放大器,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串联一二极管和一第十四电阻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第十四电阻和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一第五节点;
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五节点;
所述第五节点和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之间依次设置有一第六节点,一第七节点;
第九电容,所述第九电容连接在所述第六节点和所述地线之间;
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七节点和所述地线之间;
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参考电压之间;
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采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采用下述公式,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为:
Figure FDA0002794052740000051
其中,
VCOID_AD为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输出信号,用于表示所述通流状态;
R16为所述第十六电阻的阻值;
R12为所述第十二电阻的阻值;
VI1_AD为所述第一采样信号;
VC1_AD为所述第二采样信号;
Vref为所述参考电压的电压值。
CN202011325136.1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Active CN112611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5136.1A CN112611912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5136.1A CN112611912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1912A true CN112611912A (zh) 2021-04-06
CN112611912B CN112611912B (zh) 2024-03-26

Family

ID=7522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5136.1A Active CN112611912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1912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22848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Battery Charger With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US20170264211A1 (en) * 2016-03-14 2017-09-14 Nxp B.V. Load current measurement
US20180366986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9130903A (zh) * 2018-08-29 2019-01-0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双侧lccl-t拓扑的低压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
CN110401267A (zh) * 2019-08-14 2019-11-01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半桥谐振逆变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电源
CN111413538A (zh) * 2020-03-31 2020-07-14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侧无桥拓扑电流过零点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211577254U (zh) * 2019-12-11 2020-09-25 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隔离采样电路
CN111740509A (zh) * 2020-06-19 2020-10-02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调压控制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1740504A (zh) * 2020-06-19 2020-10-02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1740508A (zh) * 2020-06-19 2020-10-02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1830318A (zh) * 2020-07-13 2020-10-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高频电流采样系统及其采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22848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Battery Charger With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US20170264211A1 (en) * 2016-03-14 2017-09-14 Nxp B.V. Load current measurement
US20180366986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9130903A (zh) * 2018-08-29 2019-01-0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双侧lccl-t拓扑的低压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
CN110401267A (zh) * 2019-08-14 2019-11-01 东莞市钜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半桥谐振逆变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电源
CN211577254U (zh) * 2019-12-11 2020-09-25 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隔离采样电路
CN111413538A (zh) * 2020-03-31 2020-07-14 西安许继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侧无桥拓扑电流过零点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111740509A (zh) * 2020-06-19 2020-10-02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调压控制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1740504A (zh) * 2020-06-19 2020-10-02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1740508A (zh) * 2020-06-19 2020-10-02 青岛鲁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1830318A (zh) * 2020-07-13 2020-10-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高频电流采样系统及其采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1912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2982B (zh) 一种负载在线识别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负载识别方法
TWI589090B (zh) Resonant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power receiver and control method
CN112087061B (zh) 一种可自动恒流-恒压切换的三线圈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CN110429718B (zh) 一种基于一次侧参数辨识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恒压控制方法
CN113765232A (zh) 一种基于三次谐波注入的分数阶恒流输出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6202690B (zh) 一种降低无线充电系统电应力的设计方法
CN105467351B (zh) 一种电子式互感器频率响应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9070006U (zh) 一种电流传感器
CN101285853A (zh) 宽频高压智能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
CN211720479U (zh) 用于电量交流电流变送的信号调理电路
CN112611912B (zh)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CN103604959B (zh) 标准电感箱
CN111654118B (zh) 基于倍压整流器的动态无线供电系统功率波动抑制方法
CN201166685Y (zh) 宽频高压智能电阻分压式电压传感器
CN109067184B (zh) 一种恒流恒压无缝切换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CN109818431A (zh) 一种基于载波通信的无线充电方法
CN211955632U (zh) 一种用于计量线损考核的计量箱
CN113555967A (zh)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谐振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13424813U (zh) 一种免接线远传高压电流互感器
CN210806860U (zh) 一种具有恒压输出特性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208969157U (zh) 一种直流电压测量装置
CN103675374B (zh) 标准电感箱
CN208874367U (zh) 无线电能发射端、无线充电系统和电路模组
CN106953410A (zh) 一种低压电力网络监测终端及监测系统
CN114167127A (zh) 一种自供电式电流互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311305, Building 1, 101, 201, 301, Binhe Wealth Factory, No. 88 Binhe Road, Qingshanhu Street, Lin'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ed)

Applicant after: Yichuang Zhilian (Zhej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2, building 1, No. 211, Chuanda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Wanj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