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6442A -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6442A
CN112606442A CN202011345308.1A CN202011345308A CN112606442A CN 112606442 A CN112606442 A CN 112606442A CN 202011345308 A CN202011345308 A CN 202011345308A CN 112606442 A CN112606442 A CN 112606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uction head
liquid
treatment
protective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53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6442B (zh
Inventor
罗央
杜小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angyu Mingj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angyu Mingj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angyu Mingj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angyu Mingj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53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6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6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6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6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6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71/0009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liquids, e.g. solvents, swell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71/02Thermal after-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71/0009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liquids, e.g. solvents, swelling agents
    • B29C2071/0018Absorbing ingredients, e.g. drugs, flavourings, UV screeners, embedded in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1/00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71/0009After-treatment of articles without altering their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liquids, e.g. solvents, swelling agents
    • B29C2071/0045Washing using non-reactive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23/00Tubular articles
    • B29L2023/008Drinking straw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进行:S1:吸头清洗;将待处理的吸头进行清洗;S2:浸泡处理;将经过S1处理后的吸头放置在处理液中浸泡,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包括:环己烷20‑50份、二氯甲烷10‑30份、分散剂3‑6份、保护剂13‑24份以及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0‑36份;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在80‑90℃的条件下保温3‑8min,然后降温至55‑65℃保温5‑10min;经过步骤S3处理后得到不易沾液的吸头。能够降低油性液体附着在吸头表面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吸头属于一次性的消耗品,用于任何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研究的应用,其在移液器和样品之间有效的形成保护结构,保证吸样和分样的安全性。市场出售的吸头主要是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中空的管状物品,用于安装在移液器上,依靠移液器产生的气压吸入并吐出液体,根据移液器型号,即每次移取液体最大体积,所用吸头的大小不同,常见的有50000微升、1000微升、200微升、10微升等几个规格。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粘度较大的油性液体,如甘油、玻璃酸钠、胶原、海藻糖等。此时,使用常规规格的吸头移液时,由于吸取粘性较大的油性液体,排出液体后有较多的液体残留在吸头的内壁上,导致使用移液器将容器内的液体移动到另一容器内时,液体有所减少,从而使得移液器移液时的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油性液体容易吸附在吸头内壁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进行:
S1:吸头清洗;将待处理的吸头进行清洗;
S2:浸泡处理;将经过S1处理后的吸头放置在处理液中浸泡,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包括:环己烷20-50份、二氯甲烷10-30份、分散剂3-6份、保护剂13-24份以及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0-36份;
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在80-90℃的条件下保温3-8min,然后降温至55-65℃保温5-10min;
经过步骤S3处理后得到不易沾液的吸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80-90℃的环境下,吸头本体的聚乙烯发生软化,然后吸头在环己烷和二氯甲烷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吸头本体的非结晶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溶胀、溶解,形成粗糙不平的表面,此时有利于处理液其他的成分附着在吸头本体上。由于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分子中还有长链的脂肪基团,而软化后的吸头本体是聚乙烯长链,属于脂肪类的物质,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的脂肪基团与吸头本体的表面产生分子间的作用力,而羟基朝向与远离吸头本体侧壁的一侧,使用时,吸头内吸附液体,羟基与油性的液体相接触时,由于二者互不相容,从而使得油性的液体很难附着在吸头内壁上。接着将吸头运输至55-65℃的环境下保温5-10min,能够使得处理液完全干燥,从而能够使得处理液能够在吸头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针对油性液体移液时,能够降低油性液体附着在吸头表面的可能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液的原料中以重量份计还包括2-4份的吐温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处理液中加入吐温20,能够降低各组分的表面张力,从而使得处理液中各组分之间的稳定性更高。同时,通过添加吐温20,还能够在吸头移液时,降低油性液体与吸头之间的表面张力,从而使得油性液体更加不易吸附在吸头的内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剂为松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香是一种廉价的有机原料,并且具有挥发性,松香能够与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互相混合,然后挥发的过程中共同在吸头表面形成坚固而透明的薄膜,并且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的羟基依旧能够保持向外;同时,松香的结构比较稳定,能够在各种极端的化学环境下均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剂内还包括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且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和松香的质量比为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本身具有粘黏性,能够与松香互相结合,从而使得处理液更加稳定的附着在吸头本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剂内还包括二鲸蜡醇磷酸酯,且二鲸蜡醇磷酸酯与松香的质量比为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鲸蜡醇磷酸酯能够使得松香与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互相结合的更加牢固,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吸头本体上形成的薄膜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剂内还包括三偏磷酸钠,且三偏磷酸钠与松香的质量比为0.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添加三偏磷酸钠,能够增强处理液形成的薄膜的耐酸耐碱的性质,从而使得制得的吸头的使用时间更长。同时,三偏磷酸钠与二鲸蜡醇磷酸酯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使得最终形成的保护液与吸头之间的作用力得到增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分散剂,能够使得三偏磷酸钠和二鲸蜡醇磷酸酯在处理液中分布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处理液整体更加均一,最终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液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6-17份的硅烷偶联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硅烷偶联剂,有利于提高处理液中的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之间的相容性,使得处理液中的各组分更容易分散均匀,最终使得处理液与吸头之间的作用力更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对市售的吸头先进行处理液的浸泡,然后再对吸头进行加热,使得处理液中的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附着在吸头的表面,最终使得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中的羟基朝向远离吸头表面的一侧,移液时油性液体与羟基接触而不易粘附在吸头上,从而降低油性液体附着在吸头表面的可能性;
2、松香能够与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互相混合,然后挥发的过程中共同在吸头表面形成坚固而透明的薄膜,并且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的羟基依旧能够保持向外;同时,松香的结构比较稳定,能够在各种极端的化学环境下均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3、通过添加三偏磷酸钠,能够增强处理液形成的薄膜的耐酸耐碱的性质,从而使得制得的吸头的使用时间更长。同时,三偏磷酸钠与二鲸蜡醇磷酸酯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使得最终形成的保护液与吸头之间的作用力得到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各原料组分如表1:
表1
原料 厂家
环己烷 东莞市利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二氯甲烷 厦门爱珂玛化工有限公司
C<sub>14</sub>H<sub>31</sub>COOCH<sub>2</sub>(CH<sub>2</sub>OCH<sub>2</sub>)<sub>16</sub>CH<sub>2</sub>OH 东莞市塑宇化工有限公司
吐温20 宁波艾克姆新材料有限公司
松香 深圳易普诺化工有限公司
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 安徽天辰化工有限公司
二鲸蜡醇磷酸酯 安徽天辰化工有限公司
三偏磷酸钠 山东盛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广州成倍化工有限公司
硅烷偶联剂 昆山市塑而美塑化有限公司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进行:
S1:吸头清洗。先将山东巴罗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买到的吸头使用清水进行清洗3分钟。
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将处理液的原料无先后顺序的添加进入至水槽内,持续搅拌15min,并且使用水浴加热,使得水槽内的温度保持为40℃。然后将经过S1处理后的吸头放置在含有处理液的水槽内,持续浸泡10min。
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输送至烘箱内,并且将烘箱内的温度调节至85℃,持续保温5min。然后将烘箱内的温度调节至60℃,接着持续保温7min,最后空冷至室温,得到不易沾液的吸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中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保护剂19份以及3份吐温20,保护剂选用松香,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和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且二者的质量比为2:1;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以及二鲸蜡醇磷酸酯,且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和二鲸蜡醇磷酸酯三者的质量比为4:2:1;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以及三偏磷酸钠,且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和三偏磷酸钠四者的质量比为20:10:5:4;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以及三偏磷酸钠,且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和三偏磷酸钠四者的质量比为20:10:5:4;分散剂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保护剂19份以及11份硅烷偶联剂,保护剂选用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以及三偏磷酸钠,且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和三偏磷酸钠四者的质量比为20:10:5:4;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保护剂19份、11份硅烷偶联剂以及3份吐温20,保护剂选用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以及三偏磷酸钠,且松香、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二鲸蜡醇磷酸酯和三偏磷酸钠四者的质量比为20:10:5:4;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实施例9-12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如表2所示:单位:份
表2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环己烷 20 50 27 42
C<sub>14</sub>H<sub>31</sub>COOCH<sub>2</sub>(CH<sub>2</sub>OCH<sub>2</sub>)<sub>16</sub>CH<sub>2</sub>OH 20 36 24 32
二氯甲烷 10 30 15 25
分散剂 3 6 4 5
保护剂 13 24 16 21
硅烷偶联剂 6 17 8 14
吐温20 2 4 3 3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输送至烘箱内,并且将烘箱内的温度调节至80℃,持续保温3min。然后将烘箱内的温度调节至55℃,接着持续保温5min,最后空冷至室温,得到不易沾液的吸头。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输送至烘箱内,并且将烘箱内的温度调节至90℃,持续保温8min。然后将烘箱内的温度调节至65℃,接着持续保温10min,最后空冷至室温,得到不易沾液的吸头。
对比例1:为实施例1中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吸头。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液原料中无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二鲸蜡醇磷酸酯,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选用三偏磷酸钠,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和二鲸蜡醇磷酸酯,且二者的质量比为2:1;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选用松香;分散剂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乙酸乙酯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四氯化碳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
对比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将处理液的原料无先后顺序的添加进入至水槽内,持续搅拌15min,并且使用水浴加热,使得水槽内的温度保持为40℃。然后将经过S1处理后的吸头放置在含有处理液的水槽内,持续浸泡10min。
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输送至烘箱内,并且将烘箱内的温度调节至60℃,接着持续保温7min,最后空冷至室温,得到吸头。
对比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浸泡处理。先配置处理液。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环己烷35份、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8份、二氯甲烷20份、分散剂5份以及保护剂19份,保护剂选用松香,分散剂选用聚丙烯酰胺;将处理液的原料无先后顺序的添加进入至水槽内,持续搅拌15min,并且使用水浴加热,使得水槽内的温度保持为40℃。然后将经过S1处理后的吸头放置在含有处理液的水槽内,持续浸泡10min。
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取出后自然风干3h,得到吸头。
性能检测:
试验样品:采用实施例1-14以及对比例1-10得到的吸头。
试验方法:
步骤1、使用试验样品对室温、浓度为98%的硫酸进行移液,并且使得硫酸在吸头内停留10min,然后将移液后的吸头进行观察。
步骤2、选取同一地区、年龄为20-25周岁、实验室工作时间1年的实验员24名,平均分成24组。实验员分别对经过步骤1使用后的吸头进行观察硫酸液滴情况,并把观察结果记录至表3中。
表3:
Figure BDA0002799648500000121
Figure BDA0002799648500000131
数据分析:
从表3的实施例10-12的结果得出,经过本申请记载的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处理过的吸头,对于粘度较大的液体的附着情况优良,能够有效的防止粘稠的液体附着在吸头的表面。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3的结果能够得出,当保护剂仅仅只有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时,由于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本身具有一定的粘黏性,能够使得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附着在吸头表面,但是其附着效果差,硫酸在吸头保持10min的情况下,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有部分脱落,从而导致吸头上粘有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多。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4的结果能够得出,当保护剂仅仅只有二鲸蜡醇磷酸酯时,由于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无法很好的吸附在吸头表面上,从而使得硫酸在吸头保持10min的情况下,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有脱落的情况较多,从而导致吸头上粘有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多。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5的结果能够得出,当保护剂仅仅只有三偏磷酸钠时,由于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无法很好的吸附在吸头表面上,从而使得硫酸在吸头保持10min的情况下,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有脱落的情况较多,从而导致吸头上粘有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多。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6的结果能够得出,保护剂只有苯磺酰胺-甲醛树脂和二鲸蜡醇磷酸酯时,由于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无法很好的吸附在吸头表面上,从而使得硫酸在吸头保持10min的情况下,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有脱落的情况较多,从而导致吸头上粘有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多。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7的结果能够得出,当保护剂仅仅只有松香时,松香在挥发之后,能够与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互相混合,共同在吸头表面形成坚固而透明的薄膜,并且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的羟基依旧能够保持向外;从而使得最终吸头表面附着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少。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8的结果能够得出,由于溶剂没有选用环己烷和二氯甲烷,从而导致聚乙烯表面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增大了后续处理液附着在吸头表面的困难度,使得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不易附着在吸头表面;导致硫酸在吸头保持10min的情况下,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有脱落的情况较多,从而导致吸头上粘有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多。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9的结果能够得出,由于在S3步骤中未经过80-90℃的条件下烘烤,从而使得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的在吸头表面的附着力弱,从而导致硫酸在吸头保持10min的情况下,处理液形成的保护膜有脱落的情况较多,从而导致吸头上粘有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多。
从表3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10的结果能够得出,由于在S3步骤中未经过80-90℃的条件下烘烤,并且后续没有使得处理液在55-65℃的环境下进一步的固化,从而使得处理液仅有很少的部分附着在了吸头的表面,最终导致硫酸在吸头保持10min的情况下,吸头上粘有的硫酸的液滴数量较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进行:
S1:吸头清洗;将待处理的吸头进行清洗;
S2:浸泡处理;将经过S1处理后的吸头放置在处理液中浸泡,处理液的原料以重量份包括:环己烷20-50份、二氯甲烷10-30份、分散剂3-6份、保护剂13-24份以及C14H31COOCH2(CH2OCH2)16CH2OH为20-36份;
S3:后处理;将经过S2处理后的吸头在80-90℃的条件下保温3-8min,然后降温至55-65℃保温5-10min;
经过步骤S3处理后得到不易沾液的吸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的原料中以重量份计还包括2-4份的吐温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剂为松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剂内还包括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且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和松香的质量比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剂内还包括二鲸蜡醇磷酸酯,且二鲸蜡醇磷酸酯与松香的质量比为0.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剂内还包括三偏磷酸钠,且三偏磷酸钠与松香的质量比为0.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中还包括以重量份计为6-17份的硅烷偶联剂。
CN202011345308.1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Active CN112606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5308.1A CN112606442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5308.1A CN112606442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6442A true CN112606442A (zh) 2021-04-06
CN112606442B CN112606442B (zh) 2022-03-18

Family

ID=7522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5308.1A Active CN112606442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644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3719A2 (en) * 1989-10-16 1991-04-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ipette tip
DE102004046385A1 (de) * 2004-09-24 2006-04-06 Construction Research & Technology Gmbh Flüssige fluorhaltige Zusammensetzungen für die Oberflächenbehandlung mineralischer und nichtmineralischer Untergründe
CN101033304A (zh) * 2007-02-15 2007-09-1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溶剂响应型智能表面的制备方法
CN104520392A (zh) * 2012-06-25 2015-04-15 罗斯科技公司 具有疏水和/或疏油性质的弹性体涂层
CN205061945U (zh) * 2015-10-29 2016-03-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胀压成型超疏油表面织构
CN106086944A (zh) * 2016-07-07 2016-11-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溶胀效应制备金属基超疏油复合铸层的方法
CN107540864A (zh) * 2017-09-26 2018-01-0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含氟树脂单一羟基官能团化的改性方法
CN108349221A (zh) * 2015-11-06 2018-07-31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过的树脂制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3719A2 (en) * 1989-10-16 1991-04-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ipette tip
DE102004046385A1 (de) * 2004-09-24 2006-04-06 Construction Research & Technology Gmbh Flüssige fluorhaltige Zusammensetzungen für die Oberflächenbehandlung mineralischer und nichtmineralischer Untergründe
CN101033304A (zh) * 2007-02-15 2007-09-1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溶剂响应型智能表面的制备方法
CN104520392A (zh) * 2012-06-25 2015-04-15 罗斯科技公司 具有疏水和/或疏油性质的弹性体涂层
CN205061945U (zh) * 2015-10-29 2016-03-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胀压成型超疏油表面织构
CN108349221A (zh) * 2015-11-06 2018-07-31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过的树脂制品
CN106086944A (zh) * 2016-07-07 2016-11-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溶胀效应制备金属基超疏油复合铸层的方法
CN107540864A (zh) * 2017-09-26 2018-01-0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含氟树脂单一羟基官能团化的改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6442B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lomon et al. Drag reduction using lubricant-impregnated surfaces in viscous laminar flow
EP2516570B1 (en) Method to activate silicone rubber surfaces
US4806430A (en) Film-forming silicone compositions having lubricating properties
EP0423719B1 (en) Pipette tip
Celik et al. Blood repellent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constructed from nanoparticle-free and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KR20150033725A (ko) 미끄러운 자기-윤활성 중합체 표면
CN112606442B (zh) 一种吸头不易沾液的处理工艺
CN106983917A (zh) 一种抗菌‑超疏水聚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
KR101236494B1 (ko) 방오용 세라믹 도료 조성물
CN110743200A (zh) 一种超疏水超亲油的三维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21812A (zh) 一种适用于铅笔连续化生产的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8918A (zh) 一种建筑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EP0731143A2 (en) Solventless two component primer composition for improved adhesion of RTV silicone elastomers to substrates
CN113248765B (zh) 一种改性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978566A (zh) 针头的硅化处理试剂及其硅化处理方法
Yan et al. Fully repairable slippery organogel surfaces with reconfigurable paraffin-based framework for universal antiadhesion
CN101921502B (zh) 一种去除钢板表面阴极电泳漆膜的脱漆剂
US10508182B2 (en) Durabl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TWI551852B (zh) 生物樣本前處理裝置及生物樣本核酸萃取方法
WO2019038592A1 (de) Antihaftbeschichtung
EP3138676A1 (en) Multi-repellent wood veneer and paper surface coating
CN106634562B (zh) 一种类辣椒素双亲网络海洋防污涂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8559111A (zh) 强附着力富勒烯微/纳米纤维抗静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0066597B (zh) 一种渔具专用的有机硅水凝胶防污涂料、其制法及应用
CN115612573B (zh) 一种固化硅酮胶的除胶剂配方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