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289B -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289B
CN112601289B CN202011419413.5A CN202011419413A CN112601289B CN 112601289 B CN112601289 B CN 112601289B CN 202011419413 A CN202011419413 A CN 202011419413A CN 112601289 B CN112601289 B CN 112601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ransmission
data
terminals
respons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94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289A (zh
Inventor
温文坤
唐瑞波
林英喜
李玮棠
刘毅
陈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94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通过基于终端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符合需求,选取需要预设条件的终端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既能保证多个用户有质量的同时上传数据,也避免在多用户的情况下由于资源不足给传输造成卡顿、拥堵等情况的出现。

Description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交互的信息通过物理信道进行承载。其中,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通常通过上行数据信道承载;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通常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承载。
目前,多个终端设备同时接入一个基站进行数据上传时,基站往往不对终端设备进行筛选,容易造成资源不足导致终端设备的与基站之间的传输出现拥堵等问题,引起数据传输质量下降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多个用户同时上传数据的质量,避免拥堵。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包括:
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
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
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
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的数量,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全部终端的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
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将传输指数从大至小排序,选取传输指数位于前M名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根据目标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所述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包括:
根据响应时间获取该响应时间所在的响应等级段,并根据所述响应时间位于响应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响应系数,所述响应等级段对应有第二响应系数,根据第一响应系数和第二响应系数计算得到响应时间指数;
根据路径损耗获取该路径损耗所在的损耗等级段,并根据所述路径损耗位于损耗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损耗系数,所述损耗等级段对应有第二损耗系数,根据第一损耗系数和第二损耗系数计算得到路径损耗指数;
求其响应时间指数与路径损耗指数之和为终端的传输指数。
进一步的,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包括:
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判断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当数据量满足第一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特征还包括历史丢包率,当所述历史丢包率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包括标识帧和若干连续的数据帧,所述标识帧用于标识数据帧的数据类型;
所述多用户接入方法还包括:
根据数据的标识帧以及终端的唯一码分配给该数据地址符,将数据存储至与地址符对应的存储区。
进一步的,还包括:
判断相邻两次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是否满足拥堵条件,当满足拥堵条件时,增加终端上传数据的传输进程。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装置,包括: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
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
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的数量,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全部终端的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
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将传输指数从大至小排序,选取传输指数位于前M名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根据目标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所述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包括:
根据响应时间获取该响应时间所在的响应等级段,并根据所述响应时间位于响应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响应系数,所述响应等级段对应有第二响应系数,根据第一响应系数和第二响应系数计算得到响应时间指数;
根据路径损耗获取该路径损耗所在的损耗等级段,并根据所述路径损耗位于损耗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损耗系数,所述损耗等级段对应有第二损耗系数,根据第一损耗系数和第二损耗系数计算得到路径损耗指数;
求其响应时间指数与路径损耗指数之和为终端的传输指数。
进一步的,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包括:
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判断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当数据量满足第一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特征还包括历史丢包率,当所述历史丢包率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包括标识帧和若干连续的数据帧,所述标识帧用于标识数据帧的数据类型;
所述多用户接入装置还包括: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数据的标识帧以及终端的唯一码分配给该数据地址符,将数据存储至与地址符对应的存储区。
进一步的,还包括:
拥堵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相邻两次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是否满足拥堵条件,当满足拥堵条件时,增加终端上传数据的传输进程。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基于终端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符合需求,选取需要预设条件的终端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既能保证多个用户有质量的同时上传数据,也避免在多用户的情况下由于资源不足给传输造成卡顿、拥堵等情况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其可以实现当多个用户的终端同时接入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智能化基于终端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符合需求,选取需要预设条件的终端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既能保证多个用户有质量的同时上传数据,也避免在多用户的情况下由于资源不足给传输造成卡顿等情况的出现。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可以由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装置来执行,该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装置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
下述以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装置执行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为例进行描述。参考图1,该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包括:
S101: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上行数据的接收端,例如是基站,或者是服务器。所述群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所有可以与接收端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由接收端主动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所述预接入指令用于表示接收端对终端的授权,指示此时可以接收上行数据。
S102: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
终端接收到预接入指令,立即反馈回接入信号。该接入信号用于传递给接收端的信息包括成功应答和握手。除此之外,接入信号还包括终端特征,终端特征可以表征终端的多项性能,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还应当包括终端的唯一码,唯一码用于表示终端的唯一性。响应时间是指终端成功接到预接入指令并作出反应的时间,路径损耗表示数据从终端上传至接收端传播中产生的损耗。
S103: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本步骤用于对接入的终端进行条件筛选,剔除部分不符条件的终端,降低同时接入的终端数量,避免当同时接入的终端数量过大,而传输资源不足时造成传输质量下降的问题。对于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终端,则从与基站的连接中剔除。
而对筛选后的终端,获取每一个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根据任务的大小不同,调整传输进程,以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的数量,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全部终端的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将传输指数从大至小排序,选取传输指数位于前M名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根据目标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所述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条件为响应时间小于T秒。又或者,第一预设条件为路径损耗低于阈值,再或者第一预设条件为前N个接到的接入信号所对应的终端,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条件。第一预设条件用于初次筛选一部分终端。
例如总共接入的终端数量为S,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数量为S1,对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进行再次筛选,判断终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用于表征终端的数量,也即是判断S1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例如第二预设条件为S2,只有当S1小于或等于S2时,表明终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如果当S1大于S2时,则需要再根据其他条件重新筛选,以使终端的数量满足S2的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全部终端的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以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
具体的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包括:根据响应时间获取该响应时间所在的响应等级段,并根据所述响应时间位于响应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响应系数,所述响应等级段对应有第二响应系数,根据第一响应系数和第二响应系数计算得到响应时间指数;根据路径损耗获取该路径损耗所在的损耗等级段,并根据所述路径损耗位于损耗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损耗系数,所述损耗等级段对应有第二损耗系数,根据第一损耗系数和第二损耗系数计算得到路径损耗指数;求其响应时间指数与路径损耗指数之和为终端的传输指数。
作为示例性的说明,假设响应时间为T秒,响应等级段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6个等级段,而T位于第二个响应等级段,该第二响应等级对应的第二响应系数为0.8,并且T位于第二响应等级段的上游位置,对应的第一响应系数为0.9,因此响应时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0.8*0.9,也即是0.72。相应的,假设路径损耗为A,对应损耗等级段的第二损耗系数为0.8,且A位于该损耗等级段中的中段位置,对应第一损耗系数为0.6,因此路径损耗指数为0.8*0.6,也即是0.4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路径损耗可通过以往该终端传输数据时的收发比值获得。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包括:
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判断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当数据量满足第一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本步骤中,第一条件对应于数据的数量,通常是对应一个自然数字的阈值,例如第一条件为大于10,当满足第一条件,也即是当排队等待发送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10时,则保持一条传输进程即可,当数据量大于10时,则需要配置两条传输进程,以缓解传输压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终端特征还包括历史丢包率,当所述历史丢包率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数量和历史丢包率两者分别对应的条件可以是分别考量也可以是共同考量。例如,当满足第一条件或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两条传输进程,当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时,配置三条传输进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包括:
S201: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
S202: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
S203: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所述数据包括标识帧和若干连续的数据帧,所述标识帧用于标识数据帧的数据类型。
S204:根据数据的标识帧以及终端的唯一码分配给该数据地址符,将数据存储至与地址符对应的存储区。地址符对应于不同的终端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以便于或许查询和调取数据。
S205:判断相邻两次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是否满足拥堵条件,当满足拥堵条件时,增加终端上传数据的传输进程,否则,则可以保持原传输进程的数量。
如果相邻两次接收到的数据的时间差大于预设值,表明满足拥堵条件。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装置,包括指令发送模块31、反馈接收模块32和条件判断模块33,指令发送模块31用于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所述反馈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所述条件判断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包括: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的数量,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全部终端的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将传输指数从大至小排序,选取传输指数位于前M名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根据目标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所述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包括:
根据响应时间获取该响应时间所在的响应等级段,并根据所述响应时间位于响应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响应系数,所述响应等级段对应有第二响应系数,根据第一响应系数和第二响应系数计算得到响应时间指数;根据路径损耗获取该路径损耗所在的损耗等级段,并根据所述路径损耗位于损耗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损耗系数,所述损耗等级段对应有第二损耗系数,根据第一损耗系数和第二损耗系数计算得到路径损耗指数;求其响应时间指数与路径损耗指数之和为终端的传输指数。
其中,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包括: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判断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当数据量满足第一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特征还包括历史丢包率,当所述历史丢包率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作为优选的,所述数据包括标识帧和若干连续的数据帧,所述标识帧用于标识数据帧的数据类型。所述多用户接入装置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数据的标识帧以及终端的唯一码分配给该数据地址符,将数据存储至与地址符对应的存储区。进一步的,还包括:拥堵判断模块,该拥堵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相邻两次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是否满足拥堵条件,当满足拥堵条件时,增加终端上传数据的传输进程。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所述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包括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该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包括: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智能设备的电缆监测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智能设备的电缆监测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9)

1.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
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
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的数量,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全部终端的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将传输指数从大至小排序,选取传输指数位于前M名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根据目标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所述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
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包括:
根据响应时间获取该响应时间所在的响应等级段,并根据所述响应时间位于响应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响应系数,所述响应等级段对应有第二响应系数,根据第一响应系数和第二响应系数计算得到响应时间指数;
根据路径损耗获取该路径损耗所在的损耗等级段,并根据所述路径损耗位于损耗等级段中的上、中、下位置获得对应的第一损耗系数,所述损耗等级段对应有第二损耗系数,根据第一损耗系数和第二损耗系数计算得到路径损耗指数;
求其响应时间指数与路径损耗指数之和为终端的传输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包括:
根据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判断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当数据量满足第一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特征还包括历史丢包率,当所述历史丢包率满足第二条件时,配置给终端至少两条传输进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括标识帧和若干连续的数据帧,所述标识帧用于标识数据帧的数据类型;
所述多用户接入方法还包括:
根据数据的标识帧以及终端的唯一码分配给该数据地址符,将数据存储至与地址符对应的存储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相邻两次接收到数据的时间差是否满足拥堵条件,当满足拥堵条件时,增加终端上传数据的传输进程。
7.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群组中的所有终端发送预接入指令;
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终端基于所述预接入指令所反馈的接入信号,所述接入信号带有终端特征,所述终端特征包括响应时间、路径损耗、终端唯一码;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特征判断所述终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终端的数量,当所述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获取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全部终端的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和路径损耗计算终端的传输指数,将传输指数从大至小排序,选取传输指数位于前M名的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根据目标终端的上传队列任务调整传输进程,所述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并通过所述传输进程接收终端的数据;
其中,所述上传队列任务用于表示终端排队等待上传的数据量。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
9.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
CN202011419413.5A 2020-12-07 2020-12-07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01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9413.5A CN112601289B (zh) 2020-12-07 2020-12-07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9413.5A CN112601289B (zh) 2020-12-07 2020-12-07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89A CN112601289A (zh) 2021-04-02
CN112601289B true CN112601289B (zh) 2021-10-01

Family

ID=75188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9413.5A Active CN112601289B (zh) 2020-12-07 2020-12-07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128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0110A (zh) * 2009-11-14 2013-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用户通信方案中管理客户机发起的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22190A (zh) * 2016-01-26 2016-06-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集中式网络架构下多用户接入选择方法
CN10693735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18051A (zh) * 2017-03-29 2017-08-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排队的网络接入方法
CN107113135A (zh) * 2014-10-29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96395A (zh) * 2017-05-27 2017-11-24 长沙中天电子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多终端接入无线网络优化控制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US10201020B2 (en) * 2016-09-19 2019-02-05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Multi-use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for massive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0288C (zh) * 2005-06-15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终端接入效率的方法
CN106686699B (zh) * 2017-01-09 2019-08-2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可用带宽的多ap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0110A (zh) * 2009-11-14 2013-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用户通信方案中管理客户机发起的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13135A (zh) * 2014-10-29 2017-08-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上行链路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3735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22190A (zh) * 2016-01-26 2016-06-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集中式网络架构下多用户接入选择方法
US10201020B2 (en) * 2016-09-19 2019-02-05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Multi-use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for massive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018051A (zh) * 2017-03-29 2017-08-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排队的网络接入方法
CN107396395A (zh) * 2017-05-27 2017-11-24 长沙中天电子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多终端接入无线网络优化控制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89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6382B2 (en) Preemptive based radio channel access control
US20120016994A1 (en) Distributed system
EP1622293A2 (en) Intelligent data broadcasting
CN111937364A (zh) 无线网络系统中处理数据路径创建的方法和系统
CN112422441B (zh) 基于quic传输协议的拥塞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1300351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raffic prioritization and bandwidth allocation on mobile data networks
CN10344239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用户终端、系统
KR102219015B1 (ko) 네트워크 이용을 개선하기 위한 네트워크 지원 프로토콜 사용
JP2005333434A (ja) 無線モジュール
CN112333235A (zh) 一种多运营商多网聚合的文件传输方法、系统及智能终端
CN112601289B (zh) 基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196863B (zh) 一种码率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84525B (zh) 基于多用户接入的上行数据分割方法及装置
CN116382892B (zh) 一种基于多云融合以及云服务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2511702B (zh) 媒体帧的推送方法、服务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910881A1 (en) Poor-qoe assess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2584524B (zh) 基于下行数据传输的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47B (zh) 基于传输效果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141639B (zh) 一种识别流媒体视频帧边界的方法和装置
US11438920B2 (en) Downlink scheduling of terminal devices
WO2019232681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s and corresponding gateway,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1225390A (zh) 一种网络通道的分配方法、移动设备及存储装置
CN112866130B (zh) 报文组包间隔调整方法及装置
US9736078B2 (en) Rendezvous flow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tangible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9951329A (zh) 一种网络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