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261A -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261A
CN112601261A CN202011408069.XA CN202011408069A CN112601261A CN 112601261 A CN112601261 A CN 112601261A CN 202011408069 A CN202011408069 A CN 202011408069A CN 112601261 A CN112601261 A CN 112601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service data
gateway
things
transmiss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80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261B (zh
Inventor
郑凛
刘毅
李玮棠
陈名峰
王琳
马凤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80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91Revocation or update of secret information, e.g. encryption key update or re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第一网关基于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业务数据的接收,并在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时,更换物联网终端的业务数据接收端为第二网关。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业务数据发送、接收及接收端的选择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传输模式,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构建通信网络。一般而言,在这些领域的物联网系统中,通常会使用各种无线组网方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组网,然后在适当位置布置若干个数据集中器或者智能网关。但是,对于网络覆盖范围较大、通信距离相对较远的物联网系统,其物联网终端在与相关物联网网关进行通信时,其信号传输方式相对较为固定,容易导致信号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不稳定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传输模式,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包括:
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
所述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判断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
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进一步的,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还包括:
若选择加密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为所述加密传输模式配置对应的信号传输密钥,所述信号传输密钥预先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还包括:
每隔一个安全管理周期,更改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并将更改后的所述信号传输密钥备份至所述第一网关。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将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
进一步的,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同步发送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网关,并将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上报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至云端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网关上报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至云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云端设定时段内检测到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达到设定阈值,触发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通信异常报警。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通过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判断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更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业务数据,判断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业务数据的接收,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物联网终端,指示物联网终端更换业务数据的接收端,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物联网终端解析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业务数据发送、接收及接收端的选择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传输模式,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网关作为业务数据接收端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网关检测信号传输异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更换第二网关接收业务数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数据传输选择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可以由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设备执行,该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设备可以是物联网系统。
下述以物联网系统为执行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具体包括:
S110、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旨在业务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业务数据的发送、接收及接收端(即通信中继)进行适应性选择,以此来优化业务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稳定性,进而优化物联网系统的业务运行。
示例性的,在物联网系统中,参照图2,物联网终端11在自身通信范围内选择一个网关作为通信中继,即业务数据的接收端,定义这一网关为第一网关12。物联网终端11通过第一网关12与云端14传输业务数据,第一网关12通过接收物联网终端11的业务数据,将业务数据传输至云端14,同理,云端14的业务数据也由第一网关12中转至物联网终端11,以此来实现物联网系统的业务数据传输。一般而言,物联网终端11的通讯范围内会设置多个网关,以实现通信中继的冗余,当物联网终端与第一网关12的信号传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切换第二网关13作为通信中继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在物联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时,通过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式进行业务数据的发送。在此之前,系统根据不同业务数据所属的业务类型进行信号传输模式配置。信号传输模式包含初始传输模式和加密传输模式。其中,加密传输模式使用信号传输密钥对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后在传输至第一网关,而初始信号传输模式则直接将业务数据传输至第一网关。根据业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求,对于安全性需求较低的业务类型,可以配置初始信号传输模式,减少数据加、解密的步骤,以保障业务数据的传输处理效率。而对于安全性需求较高的业务类型,需要配置加密传输模式,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业务数据泄露的情况。通过对应不同的业务类型配置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在上传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时,则可以对应待传输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相应的信号传输模式上传业务数据,以此来适应性优化信号传输的信号传输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若选择加密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为所述加密传输模式配置对应的信号传输密钥,所述信号传输密钥预先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设置。通过对应不同业务类型配置不同的信号传输密钥,当需要对该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时,通过提取预先配置的对应信号传输密钥进行数据加密后再传输至第一网关。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某一组信号传输密钥被破解,由于业务类型的不同,其他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在加密传输时,使用不同的信号传输密钥也一样可以保障信号传输安全。通过对应不同业务类型配置不同信号传输密钥,以此可以增大数据被窃取的难度,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应不同业务类型设置了信号传输密钥之后,需要将信号传输密钥对应同步上传至第一网关,以便于第一网关接收业务数据后进行解密。并且,在上传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时,还可以添加信号传输密钥的标识信息,以便于第一网关根据标识信息使用相应的信号传输密钥进行业务数据解密,提升数据传输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每隔一个安全管理周期,更改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并将更改后的所述信号传输密钥备份至所述第一网关。为了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信号传输密钥被破解导致业务数据泄露的情况,通过周期性更新信号传输密钥,以此可以进一步增大业务数据被窃取的难度,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S120、所述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判断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
进一步的,对应第一网关一端,在接收物联网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第一个数据包时,首先通过单一天线接收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如若该业务数据使用了加密传输模式,则通过提取预先存储的信号传输密钥进行数据解密。根据解密后的业务数据,判断其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业务数据之后的各个数据包的接收。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网关设置了多个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各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对应信号支路(即信道)的信号。信号通过各自接收器传输给处理器,该处理器一般为基带处理器,用于处理各个分集信号,将分集信号进行合并,以此来实现第一网关的信号分集接收及合并。可以理解的是,对应物联网终端,其在发送一个信息至第一网关时,通过多径衰落,会产生对应同一个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而第一网关在进行信号接收时,若采用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信号接收,则通过各个天线独立接收各个信号副本,以此完成信号的分集接收,进而进行信号合并。而如若采用单天线接收模式进行信号接收,则通过单一天线接收信号并直接处理。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信号并合并,可以减少信号的多径衰落,提升信号传输质量。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对应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设置不同信号接收模式。其中,若该业务类型的业务等级较高,有高传输质量的需求,则对应该业务类型配置多天线接收模式,后续根据业务类型判断,若确定接收对应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时,则启用多天线接收模式接收业务数据。反之,如若业务类型的业务等级较低,则对应该业务类型配置单天线接收模式,后续根据业务类型判断,若确定接收对应业务类型的业务数据时,保持单一天线进行业务数据的接收。
S130、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进一步的,在接收完业务数据之后,本申请实施例还进一步进行业务数据的信号传输质量进行检测。其中,根据业务数据的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进行信号传输质量检测,当检测到业务数据的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则表明当次业务数据传输的信号传输质量相对较差。如若连续设定次数的业务数据传输均出现上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的情况,则表明当前物联网终端与第一网关出现通信异常,两者通信质量相对较差,需要更换物联网终端的业务数据接收端,选择另一个通信中继传输该业务数据。参照图3,当第一网关12与物联网终端之间出现通信异常时,则第一网关通过下发接收端更换信息至物联网终端11,指示物联网终端11更换通信中继,选择第二网关13中转业务数据至云端。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在检测业务数据的信号质量参数时,基于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或干扰信号强度确定该信号质量参数。信道瞬时质量值表示对应天线的信道质量、信道矩阵反馈、信号响应和/或干扰信息。通过对应的信号及天线参数测量上述各类型参数。进一步的,为了量化上述信号质量参数,提供一个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对业务数据的信号质量进行量化,信号质量参数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信号质量参数,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可根据各类型参数对信号质量参数的实际影响设定。基于上述信号质量参数计算公式,即可确定业务数据的信号质量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根据信号质量评定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评价业务数据的信号质量,并以此设置相应的量化公式。上述公式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信号质量参数的一种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测算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测算公式,在此不多赘述。
基于上述信号质量检测方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换物联网终端的业务数据接收端。当第一网关检测到物联网终端需要更换业务数据接收端时,则通过下发接收端更换信息至物联网终端,以指示该物联网终端更换当前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S140、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对应的,在物联网终端接收到第一网关发送的该接收端更换信息之后,响应于这一接收端更换信息,触发进行通信中继的更换。其中,参照图4,更换通信中继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是物联网终端11自行在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一个第二网关13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也可以是由第一网关12选择一个第二网关13并将第二网关13的IP地址信息添加至接收端更换信息,后续物联网终端11通过解析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第二网关13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13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通过更换业务数据接收端的方式,可以保障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避免业务数据传输以此,业务数据传输质量变差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后,物联网终端还将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可以理解的是,在更换业务数据接收端为第二网关之后,由于第二网关没有业务数据加密传输时所使用的信号传输密钥,因此通过物联网终端将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第二网关,以确保信号传输密钥同步,便于后续业务数据加密传输。
同样的,如若通信中继的更换是由第一网关进行,则在物联网终端解析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前,第一网关选择确定第二网关之后,所述第一网关同步发送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网关,并将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由于第二网关没有业务数据加密传输时所使用的信号传输密钥,而第一网关预存了该信号传输密钥,因此通过选择该第二网关的第一网关将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第二网关,以确保信号传输密钥同步,便于后续业务数据加密传输。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物联网终端,指示物联网终端更换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后,所述第一网关上报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至云端进行存储。通过存储这一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表示物联网终端与第一网关出现了通信异常,便于后续对物联网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运维管理。进一步的,在此之后,如若所述云端设定时段内检测到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达到设定阈值,触发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通信异常报警。可以理解的是,如若物联网终端在设定时间段频繁出现更换业务数据接收端的情况,表明该物联网终端可能出现运行异常,此时通过输出通信异常报警,以便于运维人员进行设备检测,进一步优化物联网系统的运维管理。
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并周期性更换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通过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业务数据,判断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业务数据的接收。之后,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由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物联网终端,指示物联网终端更换业务数据的接收端,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物联网终端解析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业务数据发送、接收及接收端的选择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传输模式,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具体包括:选择模块21、接收模块22、检测模块23和更换模块24。
其中,选择模块21用于通过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
接收模块2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判断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
检测模块2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更换模块24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上述,通过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业务数据,判断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基于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业务数据的接收,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物联网终端,指示物联网终端更换业务数据的接收端,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物联网终端解析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第二网关作为业务数据的接收端。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业务数据发送、接收及接收端的选择能够适应性选择信号传输模式,提升信号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7,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中的选择模块、接收模块、检测模块和更换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该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包括: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所述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判断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
所述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判断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
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还包括:
若选择加密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为所述加密传输模式配置对应的信号传输密钥,所述信号传输密钥预先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还包括:
每隔一个安全管理周期,更改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并将更改后的所述信号传输密钥备份至所述第一网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将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同步发送对应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第二网关,并将所述加密传输模式的信号传输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关上报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至云端进行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关上报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至云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云端设定时段内检测到所述物联网终端的接收端更换记录达到设定阈值,触发所述物联网终端的通信异常报警。
8.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通过物联网终端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选择信号传输模式上传所述业务数据至第一网关,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包括加密传输模式和初始传输模式;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关基于对应的所述信号传输模式并通过单一天线接收所述业务数据,判断所述业务数据的所述业务类型,基于所述业务类型选择单天线接收模式或者多天线接收模式进行当前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误码率或者信号质量参数检测,连续设定次数检测到所述误码率高于误码率阈值或者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低于信号质量参数阈值,所述第一网关发送接收端更换信息至所述物联网终端,指示所述物联网终端更换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更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联网终端响应于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从自身设定范围内选择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或者所述物联网终端解析所述接收端更换信息,提取所述第二网关的IP地址信息,并设定所述第二网关作为所述业务数据的接收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CN202011408069.XA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601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8069.XA CN112601261B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8069.XA CN112601261B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61A true CN112601261A (zh) 2021-04-02
CN112601261B CN112601261B (zh) 2022-04-12

Family

ID=7518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8069.XA Active CN112601261B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12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8520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江苏游隼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图像的编码计数型usb可靠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409A (zh) * 2009-03-05 2010-09-08 赵欣 基于802.11网络的快速切换方法
CN101867982A (zh) * 2009-04-17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终端业务请求的方法、终端、网络基站、系统
CN104684042A (zh) * 2015-03-13 2015-06-03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物联网设备、终端
CN104968023A (zh) * 2015-06-10 2015-10-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信道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70041845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M87, Inc. Communications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912117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NB-IoT终端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8820799U (zh) * 2018-06-22 2019-05-03 青岛清控人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节点设备自主切换网关的系统
CN110139224A (zh) * 2019-04-11 2019-08-16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环境的无线自组网方法
CN112039572A (zh) * 2020-09-10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409A (zh) * 2009-03-05 2010-09-08 赵欣 基于802.11网络的快速切换方法
CN101867982A (zh) * 2009-04-17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终端业务请求的方法、终端、网络基站、系统
CN104684042A (zh) * 2015-03-13 2015-06-03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物联网设备、终端
CN104968023A (zh) * 2015-06-10 2015-10-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信道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70041845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M87, Inc. Communications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912117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NB-IoT终端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8820799U (zh) * 2018-06-22 2019-05-03 青岛清控人居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节点设备自主切换网关的系统
CN110139224A (zh) * 2019-04-11 2019-08-16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环境的无线自组网方法
CN112039572A (zh) * 2020-09-10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8520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江苏游隼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图像的编码计数型usb可靠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578520B (zh) * 2023-07-14 2023-09-08 江苏游隼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图像的编码计数型usb可靠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61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031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and/or using packets to facilitate fault detection
CN107409075B (zh) 用于网络时间序列数据的自适应的基于异常检测的预测器
JP6683713B2 (ja) 信頼できる通信のための冗長リンク
EP296242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ternet connection st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88317B1 (en) Detection of security threats in a mesh network
WO2020042773A1 (zh) 安全检测方法、设备及装置
EP2833558B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eavesdropp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575988B2 (ja) データ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CN112887000B (zh) 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69761B (zh) 一种基于业务分级的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85235B (zh) 无线网络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543457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网关切换绑定方法及装置
CN112601261B (zh) 一种物联网信号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JP7016429B2 (ja) ミリ波mimoモード選択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677880A (zh) 辅链路数据信道优先级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201803764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point to station connection
CN117395715A (zh) 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产品
US20190199492A1 (en) A method,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and detecting reference signals
US20040185782A1 (en)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a signal path in an antenna system
US9380458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eavesdropp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3238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网关选择方法及装置
Huang et al. SCONN: Design and implement dual-band wireless networking assisted fault tolerant data transmission in intelligent buildings
CN112533200B (zh) 基于系统变更的数据跳传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KR20120068294A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의 감시 노드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54345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数据跳传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