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111B -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111B
CN112601111B CN202011305976.1A CN202011305976A CN112601111B CN 112601111 B CN112601111 B CN 112601111B CN 202011305976 A CN202011305976 A CN 202011305976A CN 112601111 B CN112601111 B CN 112601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ream
stream
data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59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111A (zh
Inventor
张强强
韦桂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59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1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1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08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operations for analysing video streams, e.g. detecting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ideo str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和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包括: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以及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得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利用多层加扰技术,对所述处理后数据进行多层加扰并选择性地进行编码及增加特征码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及DC均衡。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及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以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在网络通信的数据链路层,目前数据传输基本采用8B/10B编码、8B/9B编码或64B/66B编码,对于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数据传输效率不一样,8B/10B编码的数据传输效率约为80%,8B/9B编码的数据传输效率约88.9%,64B/66B编码的数据传输效率约为96.9%,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其对应的解码方式也不相同,设备内部处理通过识别对应的特征码流来做数据协议格式解析,也即数据解码。
一种常见的数据解码处理流程为:1)先对输入数据流进行8B/10B解码,若8B/10B编码特征码流识别不到则切换线速;2)再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8B/9B解码,若8B/9B编码特征码流识别不到则再次切换线速;3)之后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64B/66B解码,若64B/66B编码特征码流识别不到则切换线速;如此往复循环,直到识别到对应的特征码流。简而言之,在对输入数据流进行解码的过程中,定时识别特征码流,如果识别对应的特征码码流不到,切换线速,再进行下一个数据编码格式识别。此处的线速(Wire Speed)是指1秒传输的数据量,其通常为网络设备交换转发能力的一个标准,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存在速率切换时间太长、输入输出都在同步做模式识别造成无法稳定工作在固定的模式、以及有效数据传输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数据编解码处理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以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具体地,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i)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以及(ii)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得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包括:(ii-a)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第二加扰处理;或者,(ii-b)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未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编码并增加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编码后数据流、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所述第二加扰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利用多层加扰技术,对所述处理后数据进行多层加扰并选择性地进行编码及增加特征码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及DC均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包括:对所述原始数据流进行所述指定格式编码并增加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的编码数据流作为所述处理后数据流;或者,不对所述原始数据流进行所述指定格式编码以得到未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的数据流作为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其中,所述指定格式编码为8B/10B编码、8B/9B编码、64B/66B编码、64B/67B编码、128B/130B编码、或128B/132B编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扰处理和所述第二加扰处理采用相同的扰码器多项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I)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其中所述多层解扰处理包括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第一解扰处理得到包含所述特征码流的解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解扰后数据流中除所述特征码流之外的数据进行第二解扰处理;(II)识别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中的所述特征码流;以及(III-1)当识别到所述特征码流为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解码;或者,(III-2)当识别到所述特征码流不是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不同于所述目标格式解码的指定格式解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扰处理和所述第二解扰处理采用相同的扰码器多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在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的过程中,同步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特征码流识别以尝试进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多种编码格式的同步识别。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例如包括:指定格式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以及多层加扰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得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包括: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第二加扰处理;或者,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未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编码并增加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编码后数据流、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所述第二加扰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利用多层加扰技术,对所述处理后数据进行多层加扰并选择性地进行编码及增加特征码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及DC均衡。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例如包括: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其中所述多层解扰处理包括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第一解扰处理得到包含所述特征码流的解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解扰后数据流中除所述特征码流之外的数据进行第二解扰处理;识别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中的所述特征码流;以及当所述特征码流为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解码;以及,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特征码流不是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不同于所述目标格式解码的指定格式解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连接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其中,当所述输入数据流传送至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并经由所述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同步传送至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的过程中,同步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特征码流识别以尝试进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多种编码格式的同步识别。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端,包括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且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执行前述相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以及数据接收端,包括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且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数据流以得到输入数据流、并执行前述相对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发送端为应用于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发送卡,所述数据接收端为分线器或光电转换器。本实施例在LED显示屏控制系统中引入多层加扰技术,可以提高LED显示屏控制系统中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及DC均衡。
由上可知,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基于多层加扰技术,对所述处理后数据进行多层加扰并选择性地进行编码及增加特征码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及DC均衡和带宽数据效率,同时可以避免线速来回切换,解决模式识别较慢问题;再者随机定时切换模式可以避免因输入输出都在同步模式识别而造成无法稳定工作在固定模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数据处理方法的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层加扰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层解扰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适用于数据发送端且例如包括如下步骤S11及S13。
S11: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
S13: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得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步骤S11执行子步骤S11a:对所述原始数据流进行所述指定格式编码并增加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的编码数据流作为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则步骤S13相应地执行子步骤S13a: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第二加扰处理。
又或者,当步骤S11执行子步骤S11b:不对所述原始数据流进行所述指定格式编码以得到未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的数据流作为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则步骤S13相应地执行子步骤S13b: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编码并增加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编码后数据流、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所述第二加扰处理。
承上述,本实施例提出多层加扰技术,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及DC均衡(DCBalance,或称直流平衡)及带宽数据效率,同时可以避免线速来回切换,解决模式识别较慢问题;再者随机定时切换模式可以避免因输入输出都在同步做模式识别而造成无法稳定工作在固定模式的问题。
为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下面将结合图3A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10进行举例说明如下:
众所周知,如果数据传输编码格式为8B10B编码,数据带宽是10G/S,有效数据传输效率在80%,实际数据为8G/S。如果线速固定在10G/S,可以利用本实施例的多层加扰技术,例如将有效数据传输效率提升至高达99.99%,接近100%,有效数据带宽约为10G/S。这样可以避免线速来回切换所带来的输入输出都在同步做模式识别困扰。
结合图3A可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10中的指定格式编码处理模块11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模块13分别接受使能控制信号EN1和EN2的控制,且使能控制信号EN1和EN2的状态典型地互为相反,也即当EN1为使能状态,则EN2为禁能状态;反之当EN1为禁能状态,则EN2为使能状态。
如果通过使能控制信号EN1使能所述指定格式编码处理模块11(对应子步骤S11a)例如使能8B/10B编码处理,数据传输以8B/10B编码格式传输,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增加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例如8B/10B编码特征码流(其为一种标识数据,类似于MAC地址的前3个字节的表现形式),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识别出数据发送端的当前编码格式是8B/10B编码。
在通过使能控制信号EN1使能8B/10B编码处理(对应指定格式编码处理)后,由于数据流里增加了8B/10B编码特征码流(对应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使能控制信号EN2为禁能状态,所述多层加扰编码处理模块13执行多层加扰(对应子步骤S13a),但是数据流里不再增加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对应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这样可以做DC均衡,降低高速信号共模干扰。
反之,也可以通过使能控制信号EN1处于禁能状态来禁能所述指定格式编码处理模块11(对应子步骤S11b)例如关闭8B/10B编码,并通过使能控制信号EN2使能所述多层加扰编码处理模块13进行多层加扰及编码(对应子步骤S13b),数据传输以接近100%效率传输,数据传输过程增加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对应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其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识别出数据发送端的当前编码格式是多层加扰编码。此处,8B/10B编码特征码流和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指定格式编码处理模块11并不限于执行前述的8B/10B编码处理,也可以是执行其他编码处理例如8B/9B编码、64B/66B编码、64B/67B编码、128B/130B编码、或128B/132B编码等。
承上述,无论使能控制信号EN2是否处于使能状态,所述多层加扰编码处理模块13所执行的多层加扰过程例如图3B所示:1)多层加扰前数据流包括特征码流KEY00和除特征码流kEY00之外的数据D00~D06,此处的特征码流KEY00可以是前述的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也可以是前述的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2)在进行第一加扰处理过程中,只对多层加扰前数据流中的数据D00~D06进行加扰处理得到加扰数据D10~D16,但不对多层加扰前数据流中的特征码流KEY00进行加扰处理,从而得到由特征码流KEY00和加扰数据D10~D16组成的第一加扰处理后数据流;3)在进行第二加扰处理过程中,对第一加扰处理后数据流做整体数据加扰,也即对第一加扰处理后数据流中的特征码流KEY00和加扰数据D11~D16均进行加扰处理,从而得到包含加扰数据KEY10和D20~D26的多层加扰后数据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加扰处理和第二加扰处理例如采用相同的扰码器多项式例如G(x)=1+x39+x58或者其他扰码器多项式。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适用于数据接收端且例如包括如下步骤S41和S43、以及S45或S47。
S41: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其中所述多层解扰处理包括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第一解扰处理得到包含所述特征码流的解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解扰后数据流中除所述特征码流之外的数据进行第二解扰处理;
S43:识别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中的所述特征码流;
S45:当识别到所述特征码流为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解码;
S47:当识别到所述特征码流不是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不同于所述目标格式解码的指定格式解码。
具体地,在步骤S41中,所述特征码流可以是前述的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或者前述的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例如8B/10B编码特征码流、8B/9B编码特征码流、64B/66B编码特征码流、64B/67B编码特征码流、128B/130B编码特征码流或128B/132B编码特征码流。在步骤S43中,通过识别所述特征码流的内容即可判断出数据发送端采用了哪种数据编码格式例如是多层加扰编码,还是指定格式编码例如8B/10B、8B/9B、64B/66B、64B/67B、128B/130B或128B/132B。在步骤S45中,当识别到的特征码流是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例如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时,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解码,或者说后续一段时间内持续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解码。在步骤S47中,当识别到的特征码流是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例如8B/10B编码特征码流时,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8B/10B解码,或者说后续一段时间内持续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和8B/10B解码。
为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下面将结合图5A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40进行举例说明如下:
结合图5A可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40包括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41和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47;其中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41接受使能控制信号EN3的控制且可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1,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47接受使能控制信号EN4的控制且可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2。
承上述,在数据接收端做模式识别过程中,使能控制信号EN3及EN4均处于使能状态,由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41对输入数据流做多层解扰得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并识别多层解扰后数据流中的特征码流是否为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若识别到为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则对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解码、并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1的状态为合法以控制使能控制信号EN4切换为禁能状态,如果预设时长例如1000个时钟识别不到,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1的状态为不合法,并将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发送至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47尝试进行指定格式解码例如8B/10B解码。若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47识别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中的特征码流为8B/10B编码特征码流,则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2的状态为合法以控制使能控制信号EN3切换为禁能状态;反之,若预设时长例如1000个时钟识别不到,则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2的状态为不合法。
至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解扰过程,其为前述多层加扰过程的逆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5B所示:1)多层解扰前数据流包含加扰数据D20~D26和KEY10;2)在进行第一解扰处理过程中,其对多层解扰前数据流做整体数据解扰,以得到包含加扰数据D10~D16和特征码流KEY00的第一解扰处理后数据流;3)在进行第二解扰处理过程中,对第一解扰处理后数据流中的加扰数据D10~D16进行解扰得到未加扰数据D00~D06,但不对第一解扰处理后数据流中的特征码流KEY00进行再次解扰,从而得到包含特征码流KEY00和数据D00~D06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解扰处理和第二解扰处理例如采用相同的扰码器多项式例如G(x)=1+x39+x58或者其他扰码器多项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数据接收端做模式识别的过程中,在执行所述步骤S41及S43时还可以同步执行步骤S42,也即同步对输入数据流进行特征码流识别以尝试进行指定格式解码例如8B/10B、8B/9B、64B/66B、64B/67B、128B/130B或128B/132B解码。在步骤S41中,若识别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则跳至执行步骤S47。
对于图6所示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来实现。如图7所示,在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41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47之间还连接有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48,且所述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48接受切换控制信号SW的控制。相应地,在数据接收端做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使能控制信号EN3及EN4均处于使能状态且切换控制信号SW置1,如此一来,输入数据流同步传送至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41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47以进行特征码流识别。此时,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41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加扰和特征码流识别,若预设时长比如1000个时钟识别不到多层加扰编码特征码流,则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1的状态为不合法,反之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1的状态为合法;类似地,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47对所述输入数据流直接进行指定格式解码比如8B/10B解码,若预设时长比如1000个时钟识别不到8B/10B编码特征码流,则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2的状态为不合法,反之输出解码合法性信号En-Valid2的状态为合法。举例来说,若En-Valid1的状态为合法但En-Valid2的状态为不合法,则表示输入数据流为多层加扰编码数据流,从而控制EN4切换为禁能状态且保持EN3为使能状态;或者,若En-Valid1的状态为不合法但En-Valid2的状态为合法,则表示输入数据流为未加扰的8B/10B编码数据流,从而控制EN4保持使能状态且切换控制信号SW保持置1;又或者,若En-Valid1的状态为不合法且En-Valid2的状态为不合法,其表示输入数据流可能是多层加扰的8B/10B编码数据流,则控制EN3切换为禁能状态且保持EN4为使能状态,同时将切换控制信号SW置0。
此外,对应图7所示的包含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48的数据处理装置,也可以在图3A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10的指定格式编码处理模块11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模块13之间增设一个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从而数据处理装置10可以进一步输出未加扰的指定格式编码数据流比如未加扰的8B/10B编码数据流。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8,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80,例如包括:数据发送端81和数据接收端83。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81包括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811,且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811例如用于执行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端83包括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且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例如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数据流以得到输入数据流、并执行前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承上述,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811和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例如分别为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举例来说,所述数据发送端81例如为应用于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发送卡,所述数据接收端83例如为分线器或光电转换器。
所述发送卡例如包括视频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和电连接在所述视频输入接口电路与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之间的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811;所述视频输入接口电路例如包括视频接口像HDMI、DVI、DP等数字视频接口和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811与所述视频接口之间的视频解码器;以及,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例如包括光口和电连接在所述光口和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811之间的光模块比如SFP光模块,或者包括网口和电连接在所述网口和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811之间的以太网PHY芯片。
所述分线器例如包括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和电连接在所述输入接口电路和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之间的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所述输入接口电路例如包括光口和电连接在所述光口和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之间的光模块,或者包括网口和电连接在所述网口和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之间的以太网PHY芯片;以及,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例如包括多个网口和分别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与所述多个网口之间的多个以太网PHY芯片。
类似地,所述光电转换器例如包括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和电连接在所述输入接口电路和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之间的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所述输入接口电路例如包括光口和电连接在所述光口和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之间的光模块;以及,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例如包括多个网口和分别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831与所述多个网口之间的多个以太网PHY芯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例如包括存储器和与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可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可例如为嵌入式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前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例如为:磁介质(如硬盘、软盘和磁带),光介质(如CDROM盘和DVD),磁光介质(如光盘)以及专门构造为用于存储和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硬件装置(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装置来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施前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个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结构不矛盾、不违背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再者,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路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路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以及
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得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包括:
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第二加扰处理;或者,
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未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编码并增加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编码后数据流、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所述第二加扰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包括:
对所述原始数据流进行所述指定格式编码并增加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的编码数据流作为所述处理后数据流;或者
不对所述原始数据流进行所述指定格式编码以得到未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的数据流作为所述处理后数据流;
其中,所述指定格式编码为8B/10B编码、8B/9B编码、64B/66B编码、64B/67B编码、128B/130B编码、或128B/132B编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扰处理和所述第二加扰处理采用相同的扰码器多项式。
4.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其中所述多层解扰处理包括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第一解扰处理得到包含所述特征码流的解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解扰后数据流中除所述特征码流之外的数据进行第二解扰处理;
识别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中的所述特征码流;以及
当识别到所述特征码流为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解码;或者,当识别到所述特征码流不是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不同于所述目标格式解码的指定格式解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扰处理和所述第二解扰处理采用相同的扰码器多项式。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的过程中,同步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特征码流识别以尝试进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
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且包括:
指定格式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对原始数据流选择性进行指定格式编码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数据流;以及
多层加扰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多层加扰编码处理得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包括:
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第二加扰处理;或者,
当所述处理后数据流未包含所述指定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处理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编码并增加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以得到编码后数据流、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但不对所述编码后数据流包含的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进行所述第一加扰处理以得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编码加扰后数据流中包含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在内的数据进行所述第二加扰处理。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且包括:
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其中所述多层解扰处理包括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第一解扰处理得到包含所述特征码流的解扰后数据流、再对所述解扰后数据流中除所述特征码流之外的数据进行第二解扰处理;识别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中的所述特征码流;以及当所述特征码流为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目标格式解码;
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特征码流不是所述目标格式编码特征码流,对所述多层解扰后数据流进行不同于所述目标格式解码的指定格式解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连接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
其中,当所述输入数据流传送至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并经由所述数据流路径切换模块同步传送至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所述指定格式解码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多层解扰解码处理模块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多层解扰处理以得到包含特征码流的多层解扰后数据流的过程中,同步对所述输入数据流进行特征码流识别以尝试进行所述指定格式解码。
10.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发送端,包括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且所述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流以供发送;以及
数据接收端,包括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且所述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数据流以得到输入数据流、并执行如权利要求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端为应用于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发送卡,所述数据接收端为分线器或光电转换器。
CN202011305976.1A 2020-11-19 2020-11-19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12601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5976.1A CN112601111B (zh) 2020-11-19 2020-11-19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5976.1A CN112601111B (zh) 2020-11-19 2020-11-19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111A CN112601111A (zh) 2021-04-02
CN112601111B true CN112601111B (zh) 2023-03-14

Family

ID=7518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5976.1A Active CN112601111B (zh) 2020-11-19 2020-11-19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111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8401A (ja) * 2004-02-12 2005-08-25 Sony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05327472A (ja) * 1999-11-16 2005-11-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CN101277181A (zh) * 2008-05-04 2008-10-01 福州大学 一种流媒体数字权限管理的动态多层加密方法
CN103248918A (zh) * 2013-05-16 2013-08-14 无锡北斗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基本数据、正常数据加扰的dvb条件发送装置
CN106533656A (zh) * 2016-11-18 2017-03-22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wsn的密钥多层混合加/解密方法
CN107154833A (zh) * 2016-03-04 201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48675A (zh) * 2017-11-22 2018-04-20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cabac编码的h.264/avc视频格式兼容加密方法
CN111063287A (zh) * 2018-10-17 2020-04-24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系统
CN111917558A (zh) * 2020-08-13 2020-11-10 南开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视频帧数据双认证与分级加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0230B2 (en) * 2002-03-05 2004-11-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Self synchronous scrambl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7167560B2 (en) * 2002-08-08 2007-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rtial encryption of stream-formatted media
US8509435B2 (en) * 2006-12-07 2013-08-1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ransport single key change point for all package identifier channels
WO2012125824A2 (en) * 2011-03-16 2012-09-20 Zte (Usa)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ependent decryption of encrypted video frames
CN104426631B (zh) * 2013-09-06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9641851B2 (en) * 2014-04-18 2017-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ormance window information in multi-layer coding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7472A (ja) * 1999-11-16 2005-11-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228401A (ja) * 2004-02-12 2005-08-25 Sony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01277181A (zh) * 2008-05-04 2008-10-01 福州大学 一种流媒体数字权限管理的动态多层加密方法
CN103248918A (zh) * 2013-05-16 2013-08-14 无锡北斗星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基本数据、正常数据加扰的dvb条件发送装置
CN107154833A (zh) * 2016-03-04 201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33656A (zh) * 2016-11-18 2017-03-22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wsn的密钥多层混合加/解密方法
CN107948675A (zh) * 2017-11-22 2018-04-20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cabac编码的h.264/avc视频格式兼容加密方法
CN111063287A (zh) * 2018-10-17 2020-04-24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系统
CN111917558A (zh) * 2020-08-13 2020-11-10 南开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视频帧数据双认证与分级加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 Bruijn sequences for secure scrambling at Long Term Evolution - Advanced physical layer;Chirag Warty;《2013 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GLOBECOM)》;20140612;全文 *
混沌流密码研究;胡汉平;《计算机安全》;2005111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111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0314B2 (en) System transparent retimer
US20060153238A1 (en) Transfer of control data between network components
US9059844B2 (en) Etherne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operating multiple lanes
CN101527826B (zh) 视频监控前端系统
RU2678715C2 (ru) Протокол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состоянием исключения протокола
US2011010699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sas/sata devices using either electrical or optical transceivers
WO2014187070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18093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SAS devices using either electrical or optical transceivers
JP5696308B2 (ja) リング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ノード装置、集積回路及び制御方法
JPH03265324A (ja) バイト幅弾性バッファ
CN113132552B (zh) 视频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EP1700224B1 (en) Receiver corporation
CN11260111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3780350A (zh) 基于音频接口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TW202117552A (zh) 電子裝置、網路交換器以及中斷傳輸與接收方法
US7516237B2 (en) Scalable device-to-device interconnection
US9647826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wo devices mutually connected via a serial link, for example a point-to-point serial interface protocol
CA2349584C (en) Node insertion and removal in a loop network
KR101162018B1 (ko) 모바일 디스플레이 디지털 인터페이스를 위한 패킷 구조
EP3319249A1 (en) Transmission checking method, node,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20220171452A1 (en) Power state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interfaces
CN112732602A (zh) 电子装置、网络交换器以及中断传输与接收方法
CN111031019A (zh) E1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20230289315A1 (en) Autonomous entry and exit of low latency datapath in pcie applications
CN110365687B (zh) Swp协议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