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9815B -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9815B
CN112599815B CN202011466410.7A CN202011466410A CN112599815B CN 112599815 B CN112599815 B CN 112599815B CN 202011466410 A CN202011466410 A CN 202011466410A CN 112599815 B CN112599815 B CN 112599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uel cell
cell stack
energy utilization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64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99815A (zh
Inventor
胡松
杨福源
杨明烨
王天泽
党健
欧阳明高
李建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664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9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9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9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99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9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01Temperature
    • H01M8/04708Temperature of fuel cell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氢储存装置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燃料电池电堆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为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冷却的冷却液经过第二换热器并在第二换热器中再次与氢气进行热交换,此时氢气温度进一步升高,进入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在升温过程中利用了空气和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氢气是一种有效的储能方式。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期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氢气当中,在用电高峰期将氢气携带的能量通过燃料电池重新转换为电能以供使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无污染、高效的特点,是一种十分具有潜力的新能源汽车种类之一。而由于常温常压下的氢气体积能量密度比较小,为保证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密度,当作为汽车燃料时需要提高氢的体积能量密度,高压氢气和低温液氢是两种比较具有潜力的车载储氢方式。但是由于高压氢气或者低温液氢在进入燃料电池电堆之前需要进行减压气化升温,此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设置额外的加热设备通常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一种冷能利用装置,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连接;
氢储存装置,所述氢储存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及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包括:
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或者,
所述空压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还包括:
第一三通比例阀,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的第一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的第三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还包括:
第二三通比例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三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一电磁阀,连接于所述氢储存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冷能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氢储存装置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入的空气和所述氢储存装置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入的氢气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所述氢气温度升高,然后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因此,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冷却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并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中再次与所述氢气进行热交换,此时氢气温度进一步升高,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在升温过程中利用了空气和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能利用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能利用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能利用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冷能利用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冷能利用装置10、氢储存装置100、第一换热器110、第二换热器120、第三换热器130、燃料电池电堆200、空压机310、中冷器320、第一电磁阀330、第二电磁阀340、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第一三通阀352、第二三通阀354、第一加热器362、第二加热器364、附件系统370、循环泵380、第一温度计381、第二温度计382、第三温度计383、第四温度计38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发明人研究发现,液氢储氢罐内压力通常为1MPa左右,液氢的温度在-240℃左右。高压氢气罐内压力通常为35MPa或70MPa。即液氢储氢罐和高压氢气罐内的氢本身储存较多的能量。当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匹配液氢储氢罐或者高压氢气罐时,液氢或高压氢气在进入燃料电池电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减压、汽化或升温到50℃左右,此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燃料电池车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而对于这些余热通常需要专门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如果将燃料电池车辆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余热利用到液氢或高压氢气在进入燃料电池电堆之前的汽化升温过程,必然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省去安装冷却系统的空间。
请参见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能利用装置10。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氢储存装置100和第二换热器12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输出端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
所述第一换热器11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即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换热器11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U形管换热器等。所述氢储存装置100可以储存液氢或高压氢气。所述氢储存装置100可以为储存罐。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可以与大气相通。即通过所述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可以直接吸入空气。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出端与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因此可以为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提供反应所需的空气。所述氢储存装置100中的液氢或高压氢气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并与同时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空气热交换,温度升高后再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输入到所述述燃料电池电堆200中参与反应。
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因此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氢气再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一输入端。由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因此所述于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中的冷却液可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20中进行热交换。
图1和图2为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所述附件系统370的示意图。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或者所述附件系统370的冷却液可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构成的回路中循环。可以理解,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和所述附件系统370的冷却液在经过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和所述附件系统370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冷却液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120后,可以与同时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氢气进行热交换,进而可以再次提高所述氢气的温度。此时氢气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温度适宜,可以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的发电效率。可以理解,所述附件系统370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所述附件系统370可以包括电机、DC/DC、控制器、中冷器320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氢储存装置100和第二换热器120。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输出端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输入的空气和所述氢储存装置100向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输入的氢气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中进行热交换,所述氢气温度升高,然后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因此,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冷却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120并在所述第二换热器120中再次与所述氢气进行热交换,此时氢气温度进一步升高,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氢气在升温过程中利用了空气和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中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请参见图1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空压机310。所述空压机310的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空压机3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请参见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压机31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空压机310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
所述空压机310可以为空气压缩机或者鼓风机。所述空压机310可以对空气进行增压、压缩空气。空气被压缩和增压后温度会升高,可以便于空气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10与氢气进行热交换。同时,空气会被氢气冷却,在增加空气密度的同时又可以使空气在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之前的温度满足要求。
所述空压机310的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时,所述空压机310在空气通路中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前面,因此可以便于管路的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压机31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空压机310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空气先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然后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输出端进入所述空压机310。此时所述空压机310在所述管路中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后面。此时空气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处理后,可以使得所述空压机310的功耗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一三通比例阀342和第一三通阀352。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第一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5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5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352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第三端连接。
可以理解,进入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空气可以先经过所述空压机310处理。空气也可以直接从外界进入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开启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空气可以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第三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空气也可以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三通阀35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通阀352的第二输出端输入到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通过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342可以调整空气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比例。即所述空气的温度可以通过调整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比例进行调节。例如当空气温度较高时,可以提高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空气量。当空气温度较低时,可以减少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空气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中冷器320。所述中冷器320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之间。所述中冷器320可以用于调节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10后的空气的温度。例如所述中冷器320可以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320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中附件系统370中的一部分。因此,利用所述附件系统370中的中冷器320对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前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可以节省空间,提高能量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一加热器362。所述第一加热器362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之间。当从所述第一加热器362输出端空气温度较低,还不适宜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加热器362对空气进一步加热,以满足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的温度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30。所述第三换热器13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130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当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换热的冷却液如果仅仅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120与氢气进行热交换无法达到较低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对冷却液进行换热。可以理解,所述第三换热器130的周围可以设置冷却风扇。通过所述冷却风扇可以使得所述第三换热器130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液进行降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二三通比例阀344和第二三通阀354。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经过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输出的冷却液可以经过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换热器130、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二端输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经过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附件系统370输出的冷却液也可以经过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三端、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三端、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二端输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即冷却液是否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以及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的比例,可以通过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调整。例如当冷却液的温度较高时,可以先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进行换热。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二加热器364。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三端连接。请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第三端连接时,所述第二加热器364位于所述第二三通阀354和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之间。经过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所述附件系统370的冷却液流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和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当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所述附件系统370流出的冷却液温度较高时,可以使冷却液仅仅流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所述第三换热器130通过冷却风扇等装置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当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或者所述附件系统370流出的冷却液温度较低时,可以使冷却液仅流过所述第二加热器364。此时通过所述第二加热器364可以对冷却液加热。当需要进一步调节冷却液的温度时,可以调节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即调节流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和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冷却液比例,从而对冷却液进行更精确的温度调整。
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35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36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因此,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130的冷却液和经过所述第二三通阀354和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冷却液均需要通过所述第二加热器364。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加热器364可以根据需要开启或者关闭。冷却液经过所述第二加热器364后再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120进行换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一电磁阀330。所述第一电磁阀330连接于所述氢储存装置10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输入端之间。即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330的开闭,可以控制所述氢储存装置100是否输出氢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二电磁阀340。所述第二电磁阀340连接于所述中冷器320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之间。所述第二电磁阀340可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的空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循环泵380。所述循环泵380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之间。所述循环泵380可以为冷却液的循环提供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能利用装置10还包括第一温度计381、第二温度计382、第三温度计383和第四温度计384。所述第一温度计381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一输出口和所述中冷器320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温度计381可以测量由所述第一换热器110输出的空气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计382设置于所述氢储存装置10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温度计382用于测量所述氢储存装置100输出的氢气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计383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362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之间。所述第三温度计383可以用于测量进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200前的氢气温度,进而可以反馈调节所述第一加热器362的加热功率。所述第四温度计384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20的输出端,用于测量经过第二换热器120的冷却液的温度。根据所述第四温度计384的温度可以反馈调节所述第二加热器364、所述第三换热器130、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344的工作状态,以调节冷却液的温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本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冷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燃料电池电堆连接;
氢储存装置,所述氢储存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及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串联于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
第一三通比例阀,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的第一端用于输入空气,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三通比例阀的第三端连接;
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三通比例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或者附件系统,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通比例阀的第三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阀,连接于所述氢储存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之间。
8.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冷能利用装置。
CN202011466410.7A 2020-12-14 2020-12-14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Active CN112599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6410.7A CN112599815B (zh) 2020-12-14 2020-12-14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6410.7A CN112599815B (zh) 2020-12-14 2020-12-14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815A CN112599815A (zh) 2021-04-02
CN112599815B true CN112599815B (zh) 2022-04-15

Family

ID=7519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6410.7A Active CN112599815B (zh) 2020-12-14 2020-12-14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9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2087B (zh) * 2021-05-07 2022-08-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低温液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换热方法
CN113363532A (zh) * 2021-05-28 2021-09-07 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024004A (zh) * 2021-10-28 2022-02-08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冷启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GB202115488D0 (en) * 2021-10-28 2021-12-15 Rolls Royce Plc Fuel cell system
CN115810771B (zh) * 2022-12-20 2023-09-01 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液氢冷能的燃料电池热循环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4501A (zh) * 2016-12-30 2020-06-05 上海恒劲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功能水循环的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系统及其电堆
CN211320222U (zh) * 2020-01-20 2020-08-21 风氢扬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氢气加热水循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8148B2 (ja) * 2002-02-08 2004-10-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4037434B (zh) * 2014-05-30 2017-01-18 中盈长江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集成式氢能制取存储和循环利用设备
CN106602117A (zh) * 2016-12-01 2017-04-26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带有两级回热的氢能源动力系统
CN109980246B (zh) * 2018-04-27 2020-01-21 清华大学 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9888330B (zh) * 2019-02-01 2020-02-21 清华大学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和燃料电池装置
CN210296511U (zh) * 2019-06-04 2020-04-10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温冷启动的燃料电池加热系统
CN110957504B (zh) * 2019-11-22 2020-09-08 清华大学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CN111092244A (zh) * 2019-12-11 2020-05-01 浙江氢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热平衡“气-气-液”三相热交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4501A (zh) * 2016-12-30 2020-06-05 上海恒劲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功能水循环的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系统及其电堆
CN211320222U (zh) * 2020-01-20 2020-08-21 风氢扬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氢气加热水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815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99815B (zh) 冷能利用装置和冷能利用系统
Xing et al. Thermal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tacks for automotive vehicle
CN109888330B (zh)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和燃料电池装置
US20150053491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fuel cell system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fuel cell system
JP4484243B2 (ja) 水素貯蔵タンクの使用方法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0296511U (zh) 一种用于低温冷启动的燃料电池加热系统
CN110303906A (zh)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车及其冷量管理系统
CN112242539A (zh) 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的热管理系统及设置有该系统的车辆
US20130149624A1 (en) Air-intake apparatus for air-cooled fuel cell
JP2004522635A (ja) 内燃機関と車載電力供給装置とを備えた自動車
CN102800882B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16053515A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测试装置
US20150155573A1 (en) Fuel cell cooling apparatus and fuel cell cool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202474108U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14824361B (zh)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1619306B (zh) 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11634171B (zh) 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US6588522B2 (en) Vehicle with a fuel ce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215933652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水电联供系统
CN114122452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测试台架和测试方法
CN114597440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4024004A (zh) 燃料电池冷启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4447474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2599814A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2644250B (zh) 能量综合利用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