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8690A -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8690A
CN112598690A CN202011460715.7A CN202011460715A CN112598690A CN 112598690 A CN112598690 A CN 112598690A CN 202011460715 A CN202011460715 A CN 202011460715A CN 112598690 A CN112598690 A CN 112598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cel
area
sub
coordinate
coordinat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07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春晖
马梦园
伍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607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8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8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36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involving threshol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24Color image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提高包裹切分的准确性。该方法包括:在安检过程中,沿空间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对移动中的包裹依次进行放射性光扫描,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图像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当前次扫描的扫描区域中的包裹子区域;针对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空间坐标系中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若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例如在安检领域。目前安检的方法一般为:传送带上方设置有放射性安检机,例如X光安检机,将包裹放置在传送带上,X光安检机拍摄包裹安检过程中的透照数据,对透照数据进行渲染,生成伪彩色图像,安检员基于伪彩色图像确定该包裹中是否有违禁品等,但实时的伪彩色图像可能包括多个包裹,容易造成误检或漏检,因此,将各个安检包裹有效地切分出来有助于提高违禁品检测的准确率。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对是根据伪彩色图像的颜色以识别各个包裹,实现对包裹进行切分。然而,在交错包裹的复杂场景,基于伪彩色图像的包裹切分方法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提高包裹切分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裹切分方法,包括:
在安检过程中,沿空间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对移动中的包裹依次进行放射性光扫描,其中:
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其中,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属于所述包裹的各个坐标点;所述透照区域对应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的区域;
针对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其中,所述第一标记用于表示属于当前包裹的区域;
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所述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安检过程中,对包裹进行放射性光扫描时,确定其扫描的透照区域是否存在包裹子区域,如果当前的透照区域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是否属于同一个包裹,避免包裹切分错误,提高包裹切分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后续违禁品检测的准确性。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时地确定当前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是否属于同一个包裹,无需在后期生成伪彩色图像之后再进行包裹切分,在对包裹进行放射光扫描的同时,便能区分不同的包裹,相对减少了包裹切分的耗时,提高了切分包裹的效率。且,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标记来记录属于同一个包裹的区域,一方面可以减少数据存储,另一方面,后期可以直接合并这些属于一个包裹的区域,相对可以简化确定包裹区域的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
在当前次放射性光扫描过程中,获得经过扫描后透照区域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
将衰减信号值小于阈值的各个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本实施例中,基于透照区域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确定该坐标点是否有包裹,进而根据属于包裹的坐标点确定是否为当前扫描的包裹子区域,计算复杂度低,耗时较小,有利于提高包裹切分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包括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所述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分别由两个探测器获得,将衰减信号值小于阈值的各个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
针对每个坐标点,若对应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一阈值,和/或对应坐标点的第二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对应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本实施例中,根据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或第二衰减信号值是否小于对应的阈值确定该坐标点是否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基于两个衰减信号值可以将属于包裹的各个坐标点尽可能地找出来,以提高基于属于包裹坐标点确定出的包裹子区域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包裹切分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包括:
在每个单位区域,记录所述每个单位区域中属于所述包裹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
根据记录的每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
若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
通常属于一个包裹的相邻两单位区域的坐标点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对包裹区域的坐标点进行更精细的切分,根据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判断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是否有联系,进而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是否为同一包裹的子区域,提高了包裹切分的准确性。且,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标记来记录属于同一个包裹的各个坐标点,最大程度上地减少了数据存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个单位区域,记录每个单位区域中属于所述包裹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包括: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连续,则将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以及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设置为第二标记,所述第二标记用于表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不连续,则将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以及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设置为所述第二标记。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个单位区域,根据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是否连续,确定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进而根据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出包裹子区域,从而提高包裹切分的准确性。且,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二标记来记录属于包裹的各个边界点,可以相对减少存储的数据量,且后续能够基于第二标记便能够确定出包裹子区域,简化了后续确定包裹子区域的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所述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包括: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标记有所述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小于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则将标记有所述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记录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的对应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三标记;所述第三标记用于表示所述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已扫描完成;
针对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标记有所述第三标记的单位区域,将对应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区域进行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直接根据坐标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大小,确定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是否扫描完成,通常同一个包裹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坐标点是存在联系的,如果历史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小于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那么表示这两个包裹子区域不相关,因此可以确定该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扫描完成,本实施例中基于坐标大小判断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是否扫描完成,方法简单,耗时小,有利于提高包裹切分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获得包裹区域之后,包括:
根据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过程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生成灰度图像;
根据所述灰度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衰减信号值大小,将各个像素点渲染成对应的颜色,生成伪彩色图像;
根据所述包裹区域的坐标点,从所述伪彩色图像中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
本实施例中,基于衰减信号值确定包裹区域的过程与基于衰减信号值生成伪彩色图像的过程是并行完成的,能够减少包裹切分的时间,提高了包裹切分的效率。且,本实施例中根据包裹区域的坐标点从伪彩色图像中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使得能够渲染出更具有区分度的伪彩色图像,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基于伪彩色图像直观地进行违禁品检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裹切分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在安检过程中,沿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对移动中的包裹依次进行放射性光扫描;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所述当前次扫描的扫描区域中的包裹子区域;其中,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属于所述包裹的各个坐标点;所透照区域对应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的区域;
设置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其中,所述第一标记用于表示属于当前包裹的区域;
获得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所述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当前次放射性光扫描过程中,获得经过扫描后透照区域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
将衰减信号值小于阈值的各个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包括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所述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分别由两个探测器获得,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坐标点,若对应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一阈值,和/或对应坐标点的第二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对应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在每个单位区域,记录所述每个单位区域中属于所述包裹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
根据记录的每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
若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连续,则将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以及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设置为第二标记,所述第二标记用于表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不连续,则将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以及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设置为所述第二标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标记有所述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小于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则将标记有所述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记录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的对应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三标记;所述第三标记用于表示所述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已扫描完成;
针对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标记有所述第三标记的单位区域,将对应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区域进行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模块还用于:
在获得包裹区域之后,根据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过程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生成灰度图像;
根据所述灰度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衰减信号值大小,将各个像素点渲染成对应的颜色,生成伪彩色图像;
根据所述包裹区域的坐标点,从所述伪彩色图像中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包裹切分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裹切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裹切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单位区域是否存在交集的包裹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合并前后的包裹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前次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不存在交集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前次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存在交集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伪彩色图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裹切分前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裹切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裹切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X光安检机扫描传送带上的包裹,实时获取该包裹的伪彩色图像,基于伪彩色图像的颜色以识别各个包裹,实现对包裹进行切分。然而,在交错包裹的复杂场景,基于伪彩色图像的包裹切分方法的准确性较低,进一步导致后续违禁品检测的准确性较低。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包裹切分设备执行,包裹切分设备可以通过单独的带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设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安检机中的控制器实现,带GPU的设备例如控制器、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控制器可以通过芯片或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来实现。下面对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裹切分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包括安检机110和与安检机110通信连接的包裹切分设备120。安检机110内部设置有放射性光扫描仪140,安检机110还包括传送带130。放射性光扫描仪140例如双能X光扫描仪,放射性扫描仪140包括射线源150和探测器,探测器具体例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探测器160和第二探测器170,放射性扫描仪140还包括滤片180,该滤片180设置在第一探测器160和第二探测器170之间,滤片180例如铜滤片。
图1中是以包裹切分设备120和安检机110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设备为例,但是实际上,包裹切分设备120也可以是与安检机110耦合。
在各种场景的安检口,例如火车站安检口、出入境安检口等,在携包者将包裹放到安检机110的传送带之后,包裹会随着安检机110移动,在包裹经过放射性光扫描仪140时,放射性光扫描仪140的射线源150发出射线,射线穿过传送带130上移动的包裹,第一探测器160探测到第一衰减信号,并发送给包裹切分设备120,第一衰减信号经过滤片180后,第二个探测器170接收到第二衰减信号,并将第二衰减信号发送给包裹切分设备120。包裹切分设备120对第一衰减信号和第二衰减信号进行相应处理,获得包裹区域。包裹切分设备120对衰减信号处理获得包裹区域的方式,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基于图1论述的应用场景,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进行介绍。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裹切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10,在安检过程中,沿空间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对移动中的包裹依次进行放射性光扫描。
具体的,射线源150在传送带130的上方的固定位置,因此射线源150发出的射线与传送带130是相互垂直的。将包裹放上移动中的传送带130后,包裹随着传送带130往一个方向移动,当包裹移动到固定位置的射线源150正下方,射线源150发出的射线就会穿过包裹,随着传送带130的移动,射线源150发出的射线会依次穿过包裹的各个区域,实现对包裹进行放射性光扫描的过程。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坐标轴和第二坐标轴实际组成坐标空间,而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区域以及坐标点等均是基于该坐标空间而言。第一坐标轴和第二坐标轴相互垂直,第一坐标轴方向即沿第一坐标轴的方向,第二坐标轴的方向即沿第二坐标轴的方向。其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就是与传送带130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第二坐标轴方向就是传送带130移动的方向。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和第二坐标轴的方向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并不限于此。
S220,包裹切分设备120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当前次扫描可以理解为射线源150当前次的扫描,当前次扫描为一个相对概念,即任意一次在被射线源150扫描的时候都可以视为当前次扫描,射线源150的射线扫描的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区域不同,那么本次可以视为一次扫描。例如在传送带130移动过程中,射线源150依次照射到A区域-B区域-C区域,那么在扫描B区域时,可以视为当前次扫描,扫描A区域则对应为当前次扫描的上一次扫描,扫描C区域则对应为当前次扫描的下一次扫描。
在射线源150扫描传送带130上的包裹之后,探测器会接收到相应的信号值,这些信号值对应到空间坐标系上,形成了透照区域,换言之,透照区域是指射线源150每次穿过传送带130上对应包裹后,探测器接收到的各个衰减信号值所对应的区域,透照区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本次扫描的透照图像。
由于传送带130移动过程中,射线源150在当前次扫描过程中,可能扫描到部分包裹,或者扫描到的全是包裹,或者可能没有扫描到任何包裹,因此透照区域中可能包括包裹子区域,或者全为包裹子区域,或者不存在包裹子区域,也就是说,包裹子区域是指透照区域中属于包裹的区域,由于透照区域中属于包裹的区域可能是包裹的一部分,因此将这部分属于包裹的区域称为包裹子区域。
为了准确地识别透照区域中属于包裹的部分,包裹切分设备120可以先确定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是否存在包裹子区域。
具体地,由于不同物体对放射性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裹切分设备120可以基于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衰减值,确定透照区域中属于包裹的坐标点,该坐标点组成的区域就是包裹子区域。
例如,包裹切分设备120可以基于第一探测器160和第二探测器170探测到的信号衰减值确定透照区域中属于包裹的坐标点,该坐标点组成的区域就是包裹子区域。
具体而言,第一探测器160接收的是第一衰减信号值,第二探测器170接收的是第二衰减信号值,因此透照区域中每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具体均包括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包裹切分设备120分别对每个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进行处理,若对应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一阈值,和/或对应坐标点的第二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二阈值,则将对应坐标点确定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两个衰减信号值可以尽可能地找出属于包裹的各个坐标点,提高了包裹切分的准确性。
包裹切分设备120确定各个坐标点是否属于包裹子区域的公式可以参照如下:
Figure BDA0002831541470000111
Figure BDA0002831541470000121
f(i)=fH(i)∨fL(i) (3)
其中,i表示放射性光扫描仪140进行的第i次扫描,signalL(i)表示第一探测器160接收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即射线穿透包裹但不经过滤片180情况下探测到的信号衰减值;signalH(i)表示在第二探测器170接收的第二衰减信号值,即射线穿透包裹以及经过滤片180情况下探测到的信号衰减值;thresholdL表示第一阈值,即射线没有穿透包裹以及不经过滤片180情况下,第一探测器160接收的信号值;thresholdH表示第二阈值,即射线没有穿透包裹以及经过滤片180情况下,第二探测器170接收的信号值。fH表示第一衰减信号值对应的前景状态码;fL表示第二衰减信号值对应的前景状态码;∨表示并集;f(i)表示各个坐标点的前景状态码。前景状态码为“1”表示该坐标点属于包裹,前景状态码为“0”表示该坐标点不属于包裹。
按照上述公式(1)~公式(3):对于每个坐标点而言,如果根据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计算得到的f(i)值为1,那么表示该坐标点为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属于包裹的坐标点,找出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所有属于包裹的坐标点,所组成的区域就是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S230,针对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空间坐标系中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若包裹切分设备120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
在空间坐标系中,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沿第一坐标轴方向进行划分,也可以沿第二坐标轴方向进行划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区域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划分成固定宽度的区域。
理论上属于同一个包裹的各个坐标点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应当存在联系,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裹切分设备120可以基于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是否属于同一包裹。
具体的,包裹切分设备120在确定了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之后,针对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可能属于同一包裹的区域,也可能属于不同包裹的区域。若包裹切分设备120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那么表示这相邻两单位区域属于同一个包裹,即当前包裹,因此可以包裹切分设备120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第一标记即表示这些区域均属于一个包裹。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坐标轴方向对包裹子区域进行了精细的切分,提高了包裹切分的准确性,且记录第一标记能够相对节省存储的数据量。
例如,第一标记为数字“1”、“2”等,属于第一个包裹的子区域都用“1”表示,属于第二个包裹的子区域都用“2”表示,以此类推。
其中,包裹切分设备120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包裹切分设备120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个单位区域,记录每个单位区域中属于包裹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
具体的,包裹切分设备120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个单位区域,根据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坐标点,设置第二标记,第二标记表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进而根据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出包裹子区域,从而提高包裹切分的准确性。
包裹切分设备120根据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是否连续,设置第二标记的方式不同,具体示例如下:
一、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连续,则包裹切分设备120将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始坐标点,以及当前次扫描对应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设置为第二标记。
二、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不连续,则包裹切分设备120将上一次的包裹子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以及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设置为第二标记。
例如,
Figure BDA0002831541470000141
其中,j表示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第j个单位区域,x1(j)、x2(j)分别表示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第j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x3(j)、x4(j)分别表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第j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Coordh(j)表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
请参照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示意图。其中,图3中由虚线圈出来的点表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始坐标点,由实线圈出来的点表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数据流方向为传送带130移动的方向。
S2,包裹切分设备120根据记录的每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
包裹本身的材质会影响该包裹对射线的吸收,若一个包裹对射线的吸收较少,且该包裹中的物品较少,射线源150发出的射线穿过该包裹中物品较少的区域后,信号不会衰减,那么该物品较少的区域会被确定为不是包裹子区域,这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切分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包裹的错误切分,包裹切分设备120可以确定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的坐标是否存在交集,进而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是否为同一包裹。
如前文的步骤S1所述,标记有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每个单位区域可能有一对或多对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例如(x1(i),x4(i))或者((x1(i),x2(i)),(x3(i),x4(i)))。因此,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需要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每一对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的区间进行比较。
请参照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的包裹示意图。可见,图4中第j个单位区域相当于第j行,有一对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第j+1个单位区域相当于第j+1行,有两对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数据流方向为传送带130移动的方向。第j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的区间与第j+1个单位区域的第一对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的区间没有交集,说明这两个区间属于2个不同包裹的区域。第j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的区间与第j+1个单位区域的第二对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的区间存在交集,说明这两个区间属于同一个包裹的区域。
S3,若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包裹切分设备120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
包裹切分设备120在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存在交集之后,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属于同一个包裹的子区域,则合并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设置第一标记的方式请参照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合并前后的包裹示意图。图5中(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合并前的包裹示意图,其中第j个单位区域相当于第j行,第j+1个单位区域相当于第j+1行,数据流方向为传送带130移动的方向。第j+1个单位区域中两对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的区间与第j个单位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结束坐标点的区间均有交集,将第j个单位区域与第j+1个单位区域的坐标合并,得到图5中(2)所示的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合并后的包裹示意图。
S240,若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包裹切分设备120将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由于同一个包裹的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各个坐标点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前后两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来确定前后两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是否为同一包裹,进而确定包裹区域是否扫描完成。
包裹切分设备120根据标记有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与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大小,确定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是否扫描完成,进而根据对应单位区域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是否扫描完成确定包裹区域是否扫描完成。
具体的,包裹切分设备120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标记有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小于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将标记有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记录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的对应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三标记,第三标记表示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已扫描完成。针对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标记有第三标记的单位区域,将对应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区域进行合并,获得包裹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坐标大小判断对应单位区域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扫描是否完成,方法简单,耗时小,有利于提高包裹切分的效率。
例如,第三标记默认为“0”,表示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未扫描完成,若标记有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小于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将对应单位区域的第三标记设为“1”,表示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已扫描完成。若当前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的所有第三标记都为“1”,则包裹切分设备120确定包裹区域扫描完成,将对应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区域进行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或者例如,若当前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的所有第三标记中有的为“1”,有的为“0”,则包裹切分设备120确定包裹区域没有扫描完成,继续执行步骤S210~S240,直到当前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的所有第三标记都为“1”。
请参照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前次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不存在交集的示意图。可见,图6中数据流方向为传送带130移动的方向,从左到右第一个箭头所指的是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第二个箭头所指的是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两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说明包裹区域扫描完成。
请参照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前次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存在交集的示意图。可见,图7中数据流方向为传送带130移动的方向,从左到右第一个箭头所指的是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第二个箭头所指的是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两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存在交集,说明包裹区域没有扫描完成。
为了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包裹切分设备120在获得包裹区域之后,根据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过程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生成伪彩色图像,根据包裹区域的坐标点,从伪彩色图像中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
由于不同物体针对放射性光的吸收以及反射能力不同,因此包裹切分设备120在获得透照区域中各个坐标点的信号衰减值之后,可以按照信号衰减值和灰度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信号衰减值的大小,将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过程中各个坐标点对应转换成对应的灰度值,从而获得灰度图,再根据灰度图中各个像素点的衰减信号值大小,分别渲染成不同的颜色,从而获得伪彩色图像。
具体的,在获得包裹区域之后,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过程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包括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包裹切分设备120根据各个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生成第一灰度图像,根据各个坐标点的第二衰减信号值,生成第二灰度图像。再根据第一灰度图像和第二灰度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计算得到每个像素点的等效原子序数,根据等效原子序数将各个像素点渲染成对应的颜色,获得一张伪彩色图像。
例如,计算等效原子序数的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831541470000181
其中,R表示物质的属性值,signalL表示第一探测器160接收的第一衰减信号值;signalh表示在第二探测器170接收的第二衰减信号值;thresholdL表示第一阈值;thresholdh表示第二阈值,其具体含义请参照前文,此处不再赘述。Z表示等效原子序数,σ表示等效原子序数与色彩的映射关系,EL表示射线穿透包裹后的能量,Eh表示射线穿透包裹和滤片180后的能量。
包裹切分设备120获得伪彩色图像之后,根据包裹区域的坐标点,从伪彩色图像中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包裹区域的获取方式请参照前文的S210~S240,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包裹区域的过程与生成伪彩色图像的过程是并行完成的,能够减少包裹切分的时间,提高包裹切分的效率。
请参照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伪彩色图像示意图,表示从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各个坐标点中确定出的多个交错的包裹。
请参照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裹切分前后的示意图。可见,图9中(1)为包裹切分前的示意图,包括两个交错的包裹,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裹切分方法,可以得到图9中(2)所示的包裹切分后的示意图,包括两个切分好的包裹。
在获得各个包裹对应的包裹图像区域之后,包裹切分设备120可以根据包裹图像区域的颜色确定物品的材质,再根据包裹图像区域中各个物品呈现的轮廓,识别该包裹中是否包含违禁品。或者工作人员直接根据包裹图像区域确定包裹中是否包含违禁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裹切分装置,请参照图10,该装置相当于设置在前文论述的包裹切分设备120中,包括:
扫描模块1001,用于在安检过程中,沿空间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对移动中的包裹依次进行放射性光扫描;
确定模块1002,用于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当前次扫描的扫描区域中的包裹子区域;其中,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属于包裹的各个坐标点;透照区域对应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区域;
设置模块1003,用于针对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空间坐标系中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其中,第一标记用于表示属于当前包裹的区域;
获得模块1004,用于若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所述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002具体用于:
在当前次放射性光扫描过程中,获得经过扫描后透照区域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
将衰减信号值小于阈值的各个坐标点确定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包括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分别由两个探测器获得,确定模块1002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坐标点,若对应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一阈值,和/或对应坐标点的第二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二阈值,则将对应坐标点确定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设置模块1003具体用于:
在每个单位区域,记录每个单位区域中属于包裹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
根据记录的每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
若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设置模块1003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连续,则将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以及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设置为第二标记,第二标记用于表示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不连续,则将上一次的包裹子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以及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设置为第二标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获得模块1004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标记有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小于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则将标记有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记录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的对应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三标记;第三标记用于表示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已扫描完成;
针对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标记有第三标记的单位区域,将对应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区域进行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获得模块1004还用于:
在获得包裹区域之后,根据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过程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生成灰度图像;
根据灰度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衰减信号值大小,将各个像素点渲染成对应的颜色,生成伪彩色图像;
根据包裹区域的坐标点,从伪彩色图像中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裹切分设备,请参照图11,该设备相当于前文论述的包裹切分设备120,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102;
其中,所述存储器11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1102存储的指令实现如前文论述的包裹切分方法。
处理器11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或为图像处理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存储器11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102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存储器11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102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作为一种实施例,图11中的处理器1101可以实现前文论述的包裹切分方法,处理器1101还可以实现前文图10论述的装置的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文论述的包裹切分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裹切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安检过程中,沿空间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对移动中的包裹依次进行放射性光扫描,其中:
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其中,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属于所述包裹的各个坐标点;所述透照区域对应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的区域;
针对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其中,所述第一标记用于表示属于当前包裹的区域;
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所述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
在当前次放射性光扫描过程中,获得经过扫描后透照区域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
将衰减信号值小于阈值的各个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包括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所述第一衰减信号值和第二衰减信号值分别由两个探测器获得,将衰减信号值小于阈值的各个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
针对每个坐标点,若对应坐标点的第一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一阈值,和/或对应坐标点的第二衰减信号值小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对应坐标点确定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包括:
在每个单位区域,记录所述每个单位区域中属于所述包裹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
根据记录的每个单位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是否存在交集;
若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中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个单位区域,记录每个单位区域中属于包裹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包括: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连续,则将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以及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设置为第二标记,所述第二标记用于表示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边界点;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中起始坐标点与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不连续,则将所述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始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以及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设置为所述第二标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所述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包括:
针对每个单位区域,若标记有所述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小于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的结束坐标点中的第一坐标轴上的取值,则将标记有所述第二标记的包裹子区域中记录起点坐标点和结束坐标点的对应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三标记;所述第三标记用于表示所述对应单位区域中属于当前包裹的坐标点已扫描完成;
针对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标记有所述第三标记的单位区域,将对应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区域进行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包裹区域之后,包括:
根据在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过程中各个坐标点的衰减信号值,生成灰度图像;
根据所述灰度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衰减信号值大小,将各个像素点渲染成对应的颜色,生成伪彩色图像;
根据所述包裹区域的坐标点,从所述伪彩色图像中确定出包裹图像区域。
8.一种包裹切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在安检过程中,沿空间坐标系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对移动中的包裹依次进行放射性光扫描;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在当前次扫描的透照区域中存在包裹子区域,则确定所述当前次扫描的扫描区域中的包裹子区域;其中,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包括属于所述包裹的各个坐标点;所述透照区域对应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的区域;
设置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上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第二坐标轴方向上每相邻两单位区域,若确定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对应的坐标点存在交集,则将所述对应相邻两单位区域设置为第一标记;其中,所述第一标记用于表示属于当前包裹的区域;
获得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与下一次扫描的包裹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点不存在交集,则将所述下一次扫描之前的各次扫描中标记有第一标记的包裹子区域合并,获得包裹区域。
9.一种包裹切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460715.7A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2598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0715.7A CN112598690A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0715.7A CN112598690A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8690A true CN112598690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9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0715.7A Pending CN112598690A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86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6914A (zh) * 2022-08-18 2022-12-20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列数据的最大轮廓的包裹提取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6914A (zh) * 2022-08-18 2022-12-20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列数据的最大轮廓的包裹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5496914B (zh) * 2022-08-18 2023-05-02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列数据的最大轮廓的包裹提取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1491B2 (en) Depth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pth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579496B (zh) 一种安检ct系统的危险品图像快速插入方法及系统
US2008023750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age Processing for Profiling with Uncoded Structured Light
KR101655000B1 (ko) 히스테리시스 임계화를 사용한 에지 추적
CN101900696A (zh) 双能欠采样物质识别方法和系统
JP6538811B2 (ja) 検査装置及びコンテナを検査する方法
US2009016905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tems of interest through mass estimation
CN112598690A (zh) 一种包裹切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WO2015041259A1 (ja) 検査装置
CN112561859B (zh) 基于单目视觉的锚护用钢带钻孔与锚网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090016487A1 (en) Methods of Examining an Item of Luggage by Means of an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CN104658034B (zh) Ct图像数据的融合绘制方法
CN115035181A (zh) 容积使用率的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63308A (zh)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6286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an object employing machine vision
JP3737950B2 (ja) X線異物検出装置及び該装置における不良品検出方法
CN109990744B (zh) 体积测量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220142A1 (en) X-ray inspection device and x-ray inspection method
CN111368836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410226B (zh) 一种用于安检的包裹图像切分方法及相应的安检设备
CN114578441A (zh) 一种包裹切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78681B (zh) 一种基于列数据行进包裹识别的方法与系统
JPH01297772A (ja) 欠陥異物検出装置
JP2004318488A (ja) 製品検査方法及び製品検査装置
CN115496889B (zh) 基于rgb图像提取x光图片中包裹图片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