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4507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4507A
CN112584507A CN201910940643.7A CN201910940643A CN112584507A CN 112584507 A CN112584507 A CN 112584507A CN 201910940643 A CN201910940643 A CN 201910940643A CN 112584507 A CN112584507 A CN 112584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target
preamble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06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4507B (zh
Inventor
王晓鲁
罗禾佳
徐晨蕾
周建伟
李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06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4507B/zh
Priority to EP20872981.4A priority patent/EP402772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05753 priority patent/WO20210631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4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4507A/zh
Priority to US17/707,299 priority patent/US2022022542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4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4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包含传输时延差的目标信息,在根据传输时延差确定第一前导格式之后,确定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不同波束或小区的传输时延差确定其所需的前导格式,然后进一步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信息,使得所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其所需要的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从而能够解决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为用户提供了无限便利,包括语音通信、数据传输等。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和新空口(new radio,NR)的设计中,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网络的方式都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方式。
在NR标准中,终端设备要接入网络,需要进行小区搜索和获取小区系统信息,从而与网络侧(基站/卫星等)取得下行同步。之后,终端设备需要获取小区的系统信息(systeminformation),并通过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与小区建立连接并取得上行同步。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在网络侧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physical random accessoccasion,RO)的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preamble)以发起随机接入。前导由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Zadoff-chu序列,保护时间(guard time,GT)组成。CP的作用是补偿由于往返时延或往返时延差以及多径时延扩展造成的定时误差。一般Zadoff-chu序列和GT的长度不小于CP的长度。因此,当终端设备与网络侧的往返时延或往返时延差越大时,需要的前导长度越长。
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组织正在研究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NR标准适配到非陆地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在NR中,基站与各波束(beam)服务的终端设备基本是在同一个海拔高度上,且各波束中终端设备之间的最大传输时延差(max differential delay)是相同的,同一小区内的不同波束采用相同的随机接入时机配置。
与NR陆地通信场景不同的是,非陆地网络的通信场景中,网络侧与各波束服务的终端设备不在同一海拔高度上,且距离较远,因此非陆地通信的小区直径更大,这就造成同小区内不同地理位置用户的往返时延差较大。例如,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orbit,GEO)卫星场景的终端设备最大往返时延差可以达到1.6ms,该场景下要求前导最短长度为4.8ms。而NR支持的同小区内终端设备数据传输的最大往返时延差小于0.7ms,前导长度也远远小于非陆地通信中的需求。因此,如果在非陆地通信场景中仍采用NR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来传输较长的前导,那么将会出现前导检测窗重叠等干扰问题,影响网络侧对前导的检测概率。另外,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存在同一小区的不同波束中终端设备之间的最大传输时延差不同的情况,使得同一小区的不同波束内所需要的前导长度不同。因此,若非陆地通信场景中仍然采用陆地通信场景中的同小区内的不同波束均采用相同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不够灵活的配置方式,可能会产生时域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非陆地场景中不同波束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灵活配置从而避免因前导长度过长而导致的前导检测窗重叠等干扰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解决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网络设备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是以小区(cell)为级别进行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网络设备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小区,目标小区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直接以波束为级别进行波束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网络设备对应一个或多个波束,目标波束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中的任意一个,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目标信息中还可以包含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传输时延差是指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最大往返时延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参考点(reference point)可以是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近的点,也可以是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范围的几何中心点,参考点也可以位于距离地面具备一定高度的位置,例如,参考点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近的点或几何中心点具备相同的经纬度,但参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0-30公里,第二位置所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在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通信往返时延最大;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信息中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随机接入前导由循环前缀CP,Zadoff-chu序列,保护时间GT组成,随机接入前导存在多种前导格式,不同的前导格式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中循环前缀CP,Zadoff-chu序列及保护时间GT的长度不同,不同的前导格式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前导长度不相同,第一前导格式为多种前导格式中的一种。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随机接入周期是指随机接入时机的周期,例如可以是指标准定义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间段。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第一配置信息是一个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的一个,则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配置索引中的一个。一个或多个配置索引和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以上第一方面可知,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使得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从而能够解决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之后,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下行信息用于目标区域或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信息还包括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参考多径时延,多径时延是指经过不同路径的信号分量到达接收端的最短时间和最长之间的差值,参考多径时延可以是指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多径时延中最大的多径时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参考多径时延可以不需要实时测量,可以直接采用最差的多径时延的经验值。例如,在陆地通信过程中的前导CP的长度都是固定的,该固定的CP长度是通过对信道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城市里的通信信道的多径时延的最大值来确定的。网络设备获取目标信息之后,还包括:网络设备根据参考多径时延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网络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
由以上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知,网络设备分别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和参考多径信号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和第二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和第二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两种配置信息,该两种配置信息所指示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都大于或等于对应的前导格式所对应的前导长度,该两种配置信息分别用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具备定位功能和不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不但能够避免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还能够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能够节约随机接入前导所占用的时频资源。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之后,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和第二配置索引,下行信息用于目标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在判断不具备定位功能后,根据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在判断具备定位功能时,根据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由以上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知,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是否具备定位功能选择相应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从而可以节约随机接入前导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并且使得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方式具备多样性。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由以上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知,可以通过增加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的方式,增加随机接入时机的机会,避免时域资源的浪费,提高随机接入前导的容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二种至第五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配置索引的大小可以是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对应,多种配置信息为小于或者等于2n个配置信息,则配置索引的大小可以是n比特。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m的大小可以是与起始时隙号的个数对应。n大于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第二种至第五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目标参数集合,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表示循环移位信令的高层参数的4个比特来表示第二索引。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在高层信令(例如,SIB1)中增加比特位来指示该第二索引并进行发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以小区(cell)为级别进行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网络设备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小区,目标小区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直接以波束为级别进行波束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网络设备对应一个或多个波束,目标波束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中的任意一个。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第一前导格式是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中包含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的,目标信息中还可以包含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传输时延差是指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最大往返时延差,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参考点(reference point)可以是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近的点,也可以是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范围的几何中心点,参考点也可以位于距离地面具备一定高度的位置,例如,参考点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近的点或几何中心点具备相同的经纬度,但参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0-30公里,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第二位置所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在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通信往返时延最大;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由以上第二方面可知,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使得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从而能够解决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包括: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息中的第一配置索引确定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行信息还包括第二配置索引,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第二前导格式是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中包含的参考多径时延确定的,多径时延是指经过不同路径的信号分量到达接收端的最短时间和最长之间的差值,参考多径时延可以是指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多径时延中最大的多径时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参考多径时延可以不需要实时测量,可以直接采用最差的多径时延的经验值。例如,在陆地通信过程中的前导CP的长度都是固定的,该固定的CP长度是通过对信道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城市里的通信信道的多径时延的最大值来确定的。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包括: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具备定位功能;若不具备,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若具备,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配置索引确定第二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第一种至第二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n大于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目标参数集合,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目标信息中包括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确定模块确定的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生成模块生成的第一配置索引,下行信息用于目标区域或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信息还包括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参考多径时延,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目标信息中的参考多径时延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根据第二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确定模块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确定模块确定的第一配置索引和第二配置索引,下行信息用于目标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在判断不具备定位功能后,根据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在判断具备定位功能时,根据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第一种至第三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二种至第五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n大于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第二种至第五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目标参数集合,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第一前导格式是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中包含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的,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下行信息中的第一配置索引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行信息还包括第二配置索引,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具备定位功能;若不具备,则根据第一配置索引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若具备,则根据第二配置索引确定第二配置信息;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第一种至第二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n大于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第一种至第四种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索引或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目标参数集合,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称之为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前述有关网络设备的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网络设备还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称之为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前述有关终端设备的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一些实现方式下,该终端设备还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使得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从而能够解决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一个实施例;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个实施例;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在本申请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申请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申请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
现有协议中,网络侧通过系统信息信息块类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type 1,SIB1)下发物理随机接入信号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 index)给UE,UE通过查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表确定所需要使用的前导格式和发送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然后通过在随机接入时机上发送前导向网络侧发起随机接入。现有协议中随机接入时机在时域上是按照周期配置的,随机接入的帧周期被配置为10ms,20ms,40ms,80ms和160ms。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表中还示出了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的帧号、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号、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符号、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内包含的时隙的数目以及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时隙内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等配置参数。现有协议中,由于随机接入前导的长度较短,通常能够在一个时隙内发送完,因此所配置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不存在时隙间隔,仅适用于小区半径小于100km的陆地通信场景。而对于非陆地通信场景中更大的小区,小区内往返时延差更大,所需要发送的前导长度通常都大于一个时隙,因此现有协议中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方式并不适用与非陆地通信场景。除此之外,NR中同小区内不同beam内的最大往返时延差是相同的,因此同一个小区的不同beam均采用相同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而对于非陆地通信场景而言,同小区内的不同beam内的最大往返时延差存在不相同的情况,因此所需要的前导长度也是不同的,采用相同的随机接入时机配置显然是不够灵活的。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使得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从而能够解决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数据处理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当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时,该网络设备101还可以和核心网相连。网络设备101还可以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进行通信,例如,因特网(Internet),私有的IP网,或其他数据网络等。网络设备101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例如,参见图1所示,网络设备101为网络设备101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2提供无线接入。
网络设备101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102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S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卫星基站等。卫星基站可以是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也可以是非静止轨道(none-geostationaryearth orbit,NGEO)的中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和低轨道(low earthorbit,LEO)卫星,还可以是高空通信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等。
本申请所涉及的终端设备102可以通过小区搜索与网络设备101建立下行同步。终端设备102在本申请中可以指用户设备(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102可以通过空口接入卫星网络并发起呼叫,上网等业务,可以是是支持5G新空口(NR,new radio)的移动设备。典型的,终端设备102可以是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便携式笔记本电脑、虚拟\混合\增强现实设备、导航设备、地面基站(例如:eNB和gNB)和地面站(groundstation,GS)、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或未来的其他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201、网络设备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该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以小区(cell)为级别进行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网络设备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小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小区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小区中的任意一个。一个小区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波束(beam),当网络设备是以小区(cell)为级别进行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时,一个小区内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采用相同的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直接以波束为级别进行波束内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网络设备对应一个或多个波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波束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中的任意一个。本申请实施例对网络设备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的级别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需要对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时,网络设备首先获取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信息,除了可以包含传输时延差,可以包含其他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时延差是指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最大往返时延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时延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参考点所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在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通信往返时延最小。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参考点(referencepoint)可以是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近的点;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参考点也可以是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范围的几何中心点,例如,若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区域为一个圆形区域,则参考点为该圆形区域的圆心;除此之外,参考点也可以位于距离地面具备一定高度的位置,例如,参考点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在地面上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近的点或几何中心点具备相同的经纬度,但参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20-30公里。除此之外,该参考点也可以位于其他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参考点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第二位置所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在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通信往返时延最大。
202、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信息中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获取目标信息之后,根据目标信息中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前导长度与传输时延差有关。例如,当目标传输时延差为1ms时,目标波束内随机接入前导的前导长度至少为3ms。传输时延差越大,则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长度越大。随机接入前导由循环前缀CP,Zadoff-chu序列,保护时间GT组成。随机接入前导存在多种前导格式,不同的前导格式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中循环前缀CP,Zadoff-chu序列及保护时间GT的长度不同,因此,不同的前导格式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前导长度不相同。根据传输时延差可以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前导长度,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传输时延差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该第一前导格式所对应的前导长度大于或等于该所需的前导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可以不仅仅是基于传输时延差确定的,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结合网络设备覆盖的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信道的多径时延和网络设备所处的轨道高度等信息进行确定。要保证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中CP的长度不小于传输时延差与多径时延的和。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信息还可以包含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根据传输时延差和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共同计算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前导长度,然后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信息还可以包含其他的信息,网络设备基于传输时延差、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共同计算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前导长度,然后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
203、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之后,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随机接入周期是指随机接入时机的周期,例如可以是指标准定义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时间段(time interval)。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是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每一种配置信息都用于指示一种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一个集合。
204、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是一个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的一个,则第一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配置索引中的一个。一个或多个配置索引和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预先知道一个或多个配置索引和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预先存储有该一个或多个配置索引和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索引和配置信息之间可以存在如表1所示的一一对应关系。
表1配置索引和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配置索引1 配置信息1
配置索引2 配置信息2
配置索引3 配置信息3
由表1可知配置索引和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络设备在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以及配置索引和配置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以使得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配置索引后,能够根据该一一对应的关系确定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进而能够确定所需用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使得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从而能够解决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
301、网络设备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该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参阅图2中的步骤201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302、网络设备根据传输时延差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参阅图2中的步骤202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303、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可以参阅步骤203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可选地,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参数集合除了可以包含上述的参数之外,还可以包含其他类型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表2示出了一种随机接入实际的配置信息。
如表2所示的配置信息包含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的帧周期、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其中,nSFNmodx=y即指示了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的帧号,以及随机接入时机的帧周期。
表2一种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信息
Figure BDA0002222795180000141
具体地,表2中也示出了配置索引所对应的配置信息所包含的配置参数的取值的一些示例。如表2所示的配置参数的取值,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0、子帧4和子帧8上;或者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上;或者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子帧6上;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0、子帧2、子帧3、子帧5、子帧6或子帧8上。随机接入所在的系统帧可以是满足系统帧号模x等于y,其中,x为3、5、6、7、9-15中的任意一个数值,y为1或0。例如,当x取3,y取1时,代表随机接入时机的帧周期被配置为为3个子帧的长度,即30ms,系统帧的帧号满足除以3余1,例如,系统帧的帧号为4、7、10等等,即随机接入时机位于帧号为4、7、10等等的系统帧上。结合上述的子帧号,即代表随机接入时机被配置在帧号为4、7、10等的系统帧上的子帧0、4和8上,或者子帧1、5和9上,或者子帧2、6和10上,或者子帧0或2或3或5或8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还包含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当子载波间隔为120Khz,一个子帧内包含8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0.125ms。起始时隙号可以配置为如表2中所示的0~7中的一个或多个取值。当子载波间隔为60Khz,一个子帧内包含4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0.25ms,起始时隙号可以配置为如表2中所示的0~7中的0、1、2、3四个取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取值。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一个子帧内包含2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0.5ms,起始时隙号可以配置为如表2中所示的0~7中的0、1两个取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取值。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一个子帧内只包含1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1ms,起始时隙号可以配置为如表2中所示的0~7中的0这个取值。以子载波间隔为120Khz为例进行说明,当起始时隙号被配置为0时,代表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上的时隙0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且该子帧上只有一个随机接入时机;当起始时隙号被配置为0和4时,代表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上的时隙0和时隙4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且该子帧上有2个随机接入时机,两个随机接入时机的间隔为0.5ms。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对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以及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的配置,实现随机接入周期中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例如,假设网络设备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为0.5ms。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前导格式确定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所指示的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之间的间隔等于该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即0.5ms,则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的配置参数可以采用如表3中所示的取值。
表3不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四种配置方式
Figure BDA0002222795180000151
如表3中所示,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0、子帧4和子帧8上;或者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上;或者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子帧6上;随机接入时机可以是配置于系统帧的子帧0、子帧2、子帧3、子帧5、子帧6或子帧8上。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可以是满足系统帧号模x等于y,其中,x为3、5、6、7、9-15中的任意一个数值,y为1或0,即随机接入时机的帧周期可以是30ms、50ms、60ms、70ms、90ms、100ms、110ms、120ms、130ms、140ms或150ms。当子载波间隔为120Khz,一个子帧内包含8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0.125ms,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可以配置为0和4,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上包含的2个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即为0.5ms。当子载波间隔为60Khz,一个子帧内包含4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0.5ms,起始时隙号可以配置为0和2,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上包含的2个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即为0.5ms。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一个子帧内包含2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0.25ms,起始时隙号可以配置为0和1,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上包含的2个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即为0.5ms。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一个子帧内只包含1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1ms,可以通过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为2使得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上包含的2个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即为0.5ms。
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的配置参数的取值只是举例,配置参数也可以是采用其他的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04、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参阅图2中的步骤204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305、网络设备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之后,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索引可以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n大于m,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索引为一种或多种配置索引种的一种。配置索引可以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配置索引的大小可以是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对应。例如,多种配置信息为小于或者等于2n个配置信息,则配置索引的大小可以是n比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以n=8为例,当配置索引的大小是8个比特时,可以对应于多种(例如,小于或等于256)配置信息。该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m的大小可以是与起始时隙号的个数对应。例如,当子载波间隔为120Khz,一个子帧内包含8个时隙,此时对应8个时隙号,0~7,因此需要3个比特指示起始时隙号,即m=3。该n个比特种的(n-m)个比特则用于指示目标参数集合对应的多种(例如,小于或等于2n-m)取值。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目标参数集合,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索引为一种或多种配置索引种的一种。配置索引可以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其中,第一索引用于指示目标参数集合,而第二索引用于指示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表示循环移位信令的高层参数的4个比特来表示第二索引。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在高层信令(例如,SIB1)中增加比特位来指示该第二索引并进行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06、终端设备根据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位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的覆盖区域内,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发送的下行信息后,根据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具体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下行信息后,根据该下行信息中的第一配置索引确定第一配置信息,然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前导格式和第一集合,确定随机前导格式为第一前导格式,并从第一集合中确定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能够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使得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配置的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进而使得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都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从而能够避免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401、网络设备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和参考多径时延,该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第一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传输时延差有关的内容可以参阅图3中的步骤301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信息中还包括参考多径时延。
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可以包含不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包含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由于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定位功能确定自身的位置信息,同时通过获取卫星等基站位置可以计算出其发送信号时所需要的定时提前量,从而减少前导中的CP需要补偿的由于往返时延或者往返时延差造成的定时误差。即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所需要的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更短。在理想情况下,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前导格式中可以不用考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然而,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还是需要考虑多径效应所带来的时延扩展对接收端的解码信号的影响。需要通过补偿CP来补偿多径时延带来的影响。在通信过程中,发射端的网络设备发射出来的信号可以经过直达路径到达接收端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因反射和绕射经由非直达路径到达接收端的终端设备。信号反射的数量决定于信号入射角、载波频率、入射波的极化等因素。由于直达路径和各种非直达反射路径的长度不同,因此经过不同路径的信号分量到达接收端的终端设备的时间不同,这就产生了多径时延。多径时延可以是指经过不同路径的信号分量到达接收端的最短时间和最长之间的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参考多径时延,可以是指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覆盖范围内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多径时延中最大的多径时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参考多径时延可以不需要实时测量,可以直接采用最差的多径时延的经验值。例如,在陆地通信过程中的前导CP的长度都是固定的,该固定的CP长度是通过对信道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城市里的通信信道的多径时延的最大值来确定的。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路径损耗,路径损耗的大小也前导长度具有一定的影响,路径损耗越大,需要的前导长度越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信息还可以包含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
402、网络设备根据传输时延差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参阅图3中的步骤302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403、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前导格式从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参阅图3中的步骤303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在多种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为多种配置信息中的一种。
404、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参阅图2中的步骤204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405、网络设备根据参考多径时延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获取目标信息之后,根据目标信息中的参考多径时延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需要保证第二前导格式中的CP长度不小于参考多径时延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所需要的随机接入前导的第二前导格式可以不仅仅是基于参考多径时延得到的,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结合网络设备所处的轨道高度等信息进行确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信息还可以包含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根据参考多径时延和网络设备的轨道高度共同计算出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长度。
406、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前导格式从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之后,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前导格式从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配置信息是多种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每一种配置信息都用于指示一种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一个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是多种配置信息中不同的两种配置信息。
407、网络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根据第二前导格式从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之后,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是多种配置信息中不同的两种配置信息,则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和第一配置索引也是多个配置索引中不同的两个配置索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402-步骤404,以及步骤405-步骤407的先后顺序不做具体的限定。
408、网络设备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该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和第二配置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分别生成第一配置索引和第二配置索引之后,向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该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和第二配置索引。
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配置索引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参阅图3中的步骤305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409、终端设备接收下行信息,并判断是否具备定位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包含第一配置索引和第二配置索引的下行信息之后,首先判断是否具备定位功能。
410、若不具备,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索引确定第一配置信息,且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判断自身不具备定位功能,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索引确定第一配置信息,然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所指示的第一前导格式和第一集合,确定随机前导格式为第一前导格式,并从第一集合中确定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411、若具备,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配置索引确定第二配置信息,且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判断自身具备定位功能,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配置索引确定第二配置信息,然后根据第二配置信息所指示的第二前导格式和第二集合,确定随机前导格式为第二前导格式,并从第二集合中确定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分别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传输时延差和参考多径信号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和第二前导格式,并根据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和第二前导格式确定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随机接入时机的两种配置信息,该两种配置信息所指示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都大于或等于对应的前导格式所对应的前导长度,该两种配置信息分别用于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具备定位功能和不具备定位功能的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不但能够避免非陆地通信场景中前导检测窗重叠等等相互干扰问题,还能够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时机的配置,能够节约随机接入前导所占用的时频资源。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介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50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50,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所述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501获取的所述目标信息中包括的所述传输时延差确定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
所述确定模块5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生成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502确定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处理装置50还包括:发送模块504,用于向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所述下行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区域或所述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参考多径时延,所述确定模块502,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501获取的所述目标信息中的所述参考多径时延确定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根据所述第二前导格式从所述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所述生成模块503,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504,还用于向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二配置索引,所述下行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在判断不具备定位功能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在判断具备定位功能时,根据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所述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所述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n大于m,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参数集合,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501、确定模块502、生成模块503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发送模块504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60,该网络设备6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其中,存储器60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之外或独立于网络设备之外(Memory#3),也可以在处理器或网络设备之内(Memory#1和Memory#2)。存储器602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是云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或网络硬盘等。
所述存储器60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称之为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前述有关网络设备的方面及其任意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具体地,处理器6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获取模块501、确定模块502、生成模块503执行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602(Memory#1)位于所述装置内。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602(Memory#2)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602(Memory#3)位于所述装置之外。
可选的,该网络设备60还包括收发器6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具体地,收发器603,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504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50或网络设备6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50或网络设备6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至图4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70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终端设备70,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的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所述第一前导格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中包含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的,所述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701接收的所述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息中的所述第一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行信息还包括第二配置索引,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所述确定模块702,用于判断是否具备定位功能;若不具备,则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若具备,则根据所述第二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所述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所述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n大于m,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参数集合,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7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接收模块701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80,该终端设备80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与收发器830,其中,存储器8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810用于执行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8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8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确定模块702执行的操作,收发器8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模块701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0或终端设备8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70或终端设备8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至图4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9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9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920。所述RRU910可以称为收发模块,与图5中的发送模块504对应,可选地,该收发模块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11和射频单元912。所述RRU9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91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910与BBU9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9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下行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9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920还包括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所述存储器9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9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10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0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0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34)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所述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信息中的所述传输时延差确定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所述下行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区域或所述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参考多径时延,所述网络设备获取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多径时延确定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前导格式从所述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二配置索引,所述下行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在判断不具备定位功能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在判断具备定位功能时,根据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所述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所述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n大于所述m,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参数集合,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所述第一前导格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中包含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的,所述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信息中的所述第一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息还包括第二配置索引,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所述第二前导格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目标信息中包含的参考多径时延确定的,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判断是否具备定位功能;
若不具备,则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若具备,则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所述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所述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n大于所述m,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参数集合,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16.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内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传输时延差,所述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覆盖区域内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目标信息中包括的所述传输时延差确定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一配置索引。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所述下行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区域或所述目标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参考多径时延,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目标信息中的所述参考多径时延确定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根据所述第二前导格式从所述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生成对应的第二配置索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发送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和所述第二配置索引,所述下行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在判断不具备定位功能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在判断具备定位功能时,根据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所述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所述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n大于所述m,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参数集合,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24.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息,所述下行信息包括第一配置索引,所述第一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一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波束或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一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一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所述第一前导格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信息中包含的传输时延差确定的,所述传输时延差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的通信往返时延的差值,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的参考点所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目标波束覆盖区域内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下行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息中的所述第一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息还包括第二配置索引,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对应的第二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波束或所述目标小区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的第二前导格式从一种或多种配置信息中确定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周期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的第二集合,所述第二集合包含的随机接入时机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导格式对应的前导长度,所述第二前导格式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获取的所述目标信息中包含的参考多径时延确定的,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具备定位功能;若不具备,则根据所述第一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若具备,则根据所述第二配置索引确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用于传输随机接入前导的随机接入时机。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含目标参数集合和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包括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集合还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系统帧、随机接入时机所在的子帧、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机的数量、随机接入时机所在子帧或时隙内随机接入时机的持续时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配置索引,所述PRACH配置索引包括n个比特,所述n个比特中的m个比特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所述n大于所述m,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索引或所述第二配置索引包含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参数集合,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时机的起始时隙号。
3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9-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40643.7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84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0643.7A CN112584507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0872981.4A EP4027727A4 (en) 2019-09-30 2020-07-30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0/105753 WO2021063100A1 (zh) 2019-09-30 2020-07-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7/707,299 US20220225424A1 (en) 2019-09-30 2022-03-29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0643.7A CN112584507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4507A true CN112584507A (zh) 2021-03-30
CN112584507B CN112584507B (zh) 2022-05-17

Family

ID=7511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0643.7A Active CN112584507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25424A1 (zh)
EP (1) EP4027727A4 (zh)
CN (1) CN112584507B (zh)
WO (1) WO20210631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5959A (zh) * 2021-11-19 2022-02-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rach配置索引过滤方法及装置
WO2023010497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and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WO2023020367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46504A1 (en) * 2020-08-06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satellites in fixed radio cell
US11818738B2 (en) * 2020-12-02 2023-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preamble sequence for positioning
US20230029663A1 (en) * 2021-07-30 2023-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5549A2 (en) * 2009-04-30 2012-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ch-specific informaiton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11273A (zh) * 2012-04-19 2012-10-03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346829A (zh) * 2013-07-01 2013-10-09 北京大学 兼容lte模式卫星通信初始随机接入两步时延测量方法
CN105915315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地一体化系统面向随机接入的lte帧结构改进方法及获得的lte帧结构
CN107852266A (zh) * 2015-08-19 2018-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支持多种传输时间间隔的随机接入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8175705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Intel IP Corporation Nr (new radio) 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multi-beam operation
EP3425978A1 (en) * 2016-02-29 2019-01-0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451585A (zh) * 2018-04-04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788548A (zh) * 2019-02-19 2019-05-21 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提前补偿的卫星移动通信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0035488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5739B2 (en) * 2017-08-10 2020-09-22 Ofinno, Llc Beam indication in RACH
EP3682707A4 (en) * 2017-09-11 2020-12-16 Apple Inc. CONFIGURATION OF THE FORMAT OF A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25549A2 (en) * 2009-04-30 2012-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ch-specific informaiton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11273A (zh) * 2012-04-19 2012-10-03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346829A (zh) * 2013-07-01 2013-10-09 北京大学 兼容lte模式卫星通信初始随机接入两步时延测量方法
CN107852266A (zh) * 2015-08-19 2018-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支持多种传输时间间隔的随机接入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EP3425978A1 (en) * 2016-02-29 2019-01-0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915315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地一体化系统面向随机接入的lte帧结构改进方法及获得的lte帧结构
WO2018175705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Intel IP Corporation Nr (new radio) 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multi-beam operation
CN110035488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451585A (zh) * 2018-04-04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788548A (zh) * 2019-02-19 2019-05-21 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提前补偿的卫星移动通信随机接入方法、系统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DIA TECHNOLOGY PVT.: "R2-1905704 "Improving Random Access in NTN"",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6 TDOC R2-1905704》 *
SAMSUNG: "Uplink timing advance/RACH procedure and Initial Access for NTN", 《3GPP TSG WG1 MEETING #98 R1-1908488》 *
ZTE CORPORATION等: "R2-1906112 "Ambiguity on preamble reception in NTN"",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106 R2-1906112》 *
刘坤等: "基于LTE的卫星移动通信随机接入技术研究", 《无线电通信技术》 *
陈昌: "LTE随机接入流程研究", 《数字通信》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0497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and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WO2023020367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095959A (zh) * 2021-11-19 2022-02-2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rach配置索引过滤方法及装置
CN114095959B (zh) * 2021-11-19 2024-03-22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rach配置索引过滤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27727A1 (en) 2022-07-13
EP4027727A4 (en) 2022-10-26
WO2021063100A1 (zh) 2021-04-08
CN112584507B (zh) 2022-05-17
US20220225424A1 (en)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450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70343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1480375B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多往返时间(rtt)估计的系统和方法
US11747429B2 (en) Differential matched summed positioning
US2020005997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89563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027713A1 (en) Signal send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792618A (zh) 具有定时未对准的有效上行链路测量信号接收和传输窗口分配
JP2020519184A (ja) リソースの構成方法及び装置
US20220394650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12534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ce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KR20240066251A (ko) 플렉시블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구성들
CN116057864A (zh) 移动设备中组延迟的校准
US20220232504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US11825436B2 (en) Extending a time gap range for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US103830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6921427B (zh) 卫星通讯网络的接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EP3963742A1 (en) 2-step rach-based tx beam refinement procedure
WO20240602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e's position
US11894930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40045053A1 (en) Positioning via round-trip carrier-phase method with multiple-carriers
WO202407755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devices for uplink preamb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O20220068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ing advance value
WO2021089906A1 (en) Enhancement on provision of timing advance data
CN115474208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