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4360B -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4360B
CN112584360B CN202011409753.XA CN202011409753A CN112584360B CN 112584360 B CN112584360 B CN 112584360B CN 202011409753 A CN202011409753 A CN 202011409753A CN 112584360 B CN112584360 B CN 112584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data
level
data
node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97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4360A (zh
Inventor
唐瑞波
刘毅
王鑫
林英喜
李玮棠
陈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97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43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4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4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4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4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本方案,对组网机制进行了合理优化,可以高效的进行数据传输,降低系统的整体功耗。

Description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各个设备之间通过组网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通信,如物联网终端节点与中继器连接形成组网1,中继器与基站连接形成组网2,多个组网1和组网2共同构成了一树状网络。
现有的组网方式中,针对不同的适用场景有多种组网技术,如LoRa、ZigBee、Wi-Fi、NB-IoT、蓝牙及其他专网组网协议等。其中,LoRa是由Semtech公司开发的一种技术,典型工作频率在美国是915MHz,在欧洲是868MHz,在亚洲是433MHz。LoRa的物理层使用了一种独特形式的带前向纠错的调频纠错扩频技术。这种扩频调制允许多个无线电设备使用相同的频段,只要每台设备采用不同的纠错和数据速率就可以了。其典型的覆盖范围是2km至5km,最长距离可达15km,具体取决于所处的位置和天线特性。
ZigBee是物联网的优选组网技术之一,虽然ZigBee一般工作在2.4GHz ISM频段,但它也可以在902MHz到928MHz和868MHz频段中使用。在2.4GHz频段中数据速率是250kb/s。它可以用在点到点、星形和网格配置中,支持多达216个节点。与其它技术一样,安全性是通过AES-128加密来保证的。ZigBee的一个主要优势是有预先开发好的软件应用配置文件供具体应用使用。
Wi-Fi被广泛用于许多物联网应用案例,最常见的是作为从网关到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的链路。然而,它也被用于要求高速和中距离的主要无线链路。大多数Wi-Fi版本工作在2.4GHz免许可频段,传输距离长达100米,具体取决于应用环境。流行的802.11n速度可达300Mb/s,而更新的、工作在5GHz ISM频段的802.11ac,速度甚至可以超过1.3Gb/s。一种被称为HaLow的适合物联网应用的新版Wi-Fi即将推出。这个版本的代号是802.11ah,在美国使用902MHz至928MHz的免许可频段,其它国家使用1GHz以下的类似频段。虽然大多数Wi-Fi设备在理想条件下最大只能达到100米的覆盖范围,但HaLow在使用合适天线的情况下可以远达1km,其根据不同的低功耗设计适应性调整使用。802.11ah的调制技术是OFDM,它在1MHz信道中使用24个子载波,在更大带宽的信道中使用52个子载波。它可以是BPSK、QPSK或QAM,因此可以提供宽范围的数据速率。针对物联网应用的另外一种新的Wi-Fi标准是802.11af。它旨在使用从54MHz到698MHz范围内的电视空白频段或未使用的电视频道。这些频道很适合长距离和非视距传输。调制技术是采用BPSK、QPSK或QAM的OFDM。每个6MHz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大约为24Mb/s,不过在更低的VHF电视频段有望实现更长的距离。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蓝牙是一种无线传输技术,理论上能够在最远100米左右的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连线,但实际使用时大约只有10米。其最大特色在于能让轻易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和电脑,在不借助电缆的情况下联网,并传输资料和讯息,目前普遍被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智慧穿戴设备的连结以及智慧家庭、车用物联网等领域中。新到来的蓝牙5.0不仅可以向下相容旧版本产品,且能带来更高速、更远传输距离的优势。
然而现有技术中,针对多节点的数据的传输中,缺乏一种合理的组网机制,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终端功耗,对组网机制缺乏合理的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对组网机制进行了合理优化,可以高效的进行数据传输,降低系统的整体功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
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第二方面,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时延等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节点选择模块,用于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包括:
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根据所述传输时延要求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可选的,所述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包括:
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类型,根据所述数据发送类型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可选的,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数据发送类型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频段,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频段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可选的,所述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包括:
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当所述缓存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可选的,所述配置数据包含每个终端节点的唤醒周期。
可选的,在所述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之前,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主节点对其组网内的每个终端节点进行唤醒周期的配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本方案,对组网机制进行了合理优化,可以高效的进行数据传输,降低系统的整体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本申请一实施例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各个终端节点之间的组网传输,根据不同的传输协议机制确定一定的预设范围,如预设范围为200米。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预设范围内部署有多个终端节点,如智能电表终端、故障检测终端、火情检测终端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可以是中继或基站发送给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该配置数据具体内容是通知终端节点上传到数据内容、上传时隙、上传发送功率,或者为更新数据、控制指令数据等。
步骤S102、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配置数据的不同,其具备不同的时延等级,如实时性高的控制指令数据,其对应为第一等级,如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如更新数据,其对应为第二等级。
步骤S103、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采用随机的方式在多个终端节点中选择两个作为主节点,即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步骤S104、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出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
步骤S105、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由此通过不同的组网方式,实现针对不同时延要求的数据的区别处理,降低了终端节点的功耗,且不改变原有的唤醒时间。
由此可知,通过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本方案,对组网机制进行了合理优化,可以高效的进行数据传输,降低系统的整体功耗。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包括:
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根据所述传输时延要求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具体的包括:
步骤S201、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步骤S202、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步骤S203、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根据所述传输时延要求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具体的,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类型,根据所述数据发送类型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数据发送类型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频段,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频段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由此实现了最优化的主节点选择匹配机制。
步骤S204、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
步骤S205、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包括:
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当所述缓存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具体为:
步骤S301、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步骤S302、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步骤S303、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根据所述传输时延要求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步骤S304、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
步骤S305、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当所述缓存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的配置数据进行缓存而不是实时的进行传输,相应的,当缓存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示例性的,该预设长度可以是设置的缓存区大小的一半时。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数据接收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4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01、时延等级确定模块102、节点选择模块103和控制模块104,其中,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时延等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节点选择模块,用于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本方案,对组网机制进行了合理优化,可以高效的进行数据传输,降低系统的整体功耗。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选择模块103具体用于:
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根据所述传输时延要求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选择模块103具体用于:
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类型,根据所述数据发送类型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选择模块103具体用于:
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数据发送类型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频段,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频段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4具体用于:
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当所述缓存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数据包含每个终端节点的唤醒周期。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4还用于,在所述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之前,通过所述第二主节点对其组网内的每个终端节点进行唤醒周期的配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设备中处理器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201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2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输入装置2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2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
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7)

1.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
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二主节点对其组网内的每个终端节点进行唤醒周期的配置,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其中,包括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当所述缓存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所述配置数据包含每个终端节点的唤醒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包括:
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根据所述传输时延要求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包括:
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类型,根据所述数据发送类型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每个终端节点的传输时延要求一致,数据发送类型一致,则确定每个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频段,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频段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5.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节点,以及当前需要传输至各个终端节点的配置数据;
时延等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所述时延等级包括第一等级以及第二等级,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时延小于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时延;
节点选择模块,用于在每个终端节点中选择和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第一主节点以及和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第二主节点;
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一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一主节点向剩余的终端节点发起唤醒指令,传输所述配置数据至每个终端节点;如果所述配置数据的时延等级为第二等级,则通过所述第二主节点对其组网内的每个终端节点进行唤醒周期的配置,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其中,包括缓存所述配置数据,当所述缓存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在每个终端节点各自的唤醒周期内进行所述配置数据的传输,所述配置数据包含每个终端节点的唤醒周期。
6.一种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
7.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
CN202011409753.XA 2020-12-06 2020-12-06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84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9753.XA CN112584360B (zh) 2020-12-06 2020-12-06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9753.XA CN112584360B (zh) 2020-12-06 2020-12-06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4360A CN112584360A (zh) 2021-03-30
CN112584360B true CN112584360B (zh) 2022-02-01

Family

ID=7512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9753.XA Active CN112584360B (zh) 2020-12-06 2020-12-06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436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814A (zh) * 2020-04-28 2020-08-25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终端节点低功耗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15117A (zh) * 2019-02-22 2020-09-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5306A (zh) * 2016-09-29 2018-04-06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处理器的休眠控制方法与设备
EP3606280B1 (en) * 2018-08-02 2022-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managing 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11479330A (zh) * 2019-01-24 2020-07-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发送节点及接收节点
CN110996379A (zh) * 2019-11-29 2020-04-10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唤醒方法、终端节点、发送源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1447674A (zh) * 2020-04-03 2020-07-24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节点的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节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5117A (zh) * 2019-02-22 2020-09-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586814A (zh) * 2020-04-28 2020-08-25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终端节点低功耗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4360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8149B2 (en) Synchronous access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in frequency hopping radio communication
CN100471332C (zh) 短距离无线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84473A (zh) 依据唤醒时间进行组网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38582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over different rang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30114526A1 (en) Method for peer discovery using device-to-device link
CN101138208B (zh) 在无线网络中分配介质访问时隙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8697B (zh) 一种加入无线传感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95991A (zh) 基于中继协作传输的认知无线电系统及其资源分配方法
CN105916199A (zh) 低速率wi-fi通信中的短信标的系统、方法和器件
EP232830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4883242A (zh) 一种接入点、站点、信标帧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US20180184377A1 (en) Method for extending wur packet to multiple devices/technologies and enable wur packet aggregation
WO202011404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5154248A1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15499946B (zh) 基于ble mesh的配网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586814B (zh) 无线网络终端节点低功耗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90564B (zh) 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2457948B (zh) 更新在睡眠模式下操作的终端的睡眠标识符的设备和方法
CN112583511B (zh) 基于相同时隙传输的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4360B (zh) 基于数据时延的组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899990B (zh) 一种组网自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23674B (zh) 根据发送数据进行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73657A (zh) 蓝牙无连接从属广播突发模式
CN112584366B (zh) 基于主子节点通信的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959211A (zh) 一种获得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