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4057A -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4057A
CN112584057A CN201910939770.5A CN201910939770A CN112584057A CN 112584057 A CN112584057 A CN 112584057A CN 201910939770 A CN201910939770 A CN 201910939770A CN 112584057 A CN112584057 A CN 112584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adjustment coefficient
source type
illumina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97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4057B (zh
Inventor
马骋宇
张伟
王朝
马雷
徐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97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4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4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4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4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4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根据所述曝光值和所述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提升环境光的光照度检测的精度,可节省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有利于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的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脱离这些终端设备,这也使得人们对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在不同的环境光照度下使用终端设备的时候,对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为了解决用户需要频繁的手动调节屏幕亮度的问题的,现有技术的中提出了基于环境光照度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但是,现有的方法中,终端设备仅能依赖于其内部所集成的单颗环境光传感器或者接近光/环境光二合一传感器来采集终端设备所在环境的光照度,继而完成屏幕亮度的自动调节。这样一方面会增加终端设备的器件成本和设计成本,需要终端设备预留额外的结构空间,不利于终端设备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在具体实现中,为保证光传感器的隐藏性,其通光路径上通常需设置油墨遮蔽层和油墨均光层,此类油墨材料的透过率曲线一致性难以精准控制,这样会导致光传感器的光谱响应曲线发生畸变,使的检测到的环境光照度不准确。因此,如何实环境光照度的检测精度的提升和光感结构的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可提升环境光的光照度检测的精度,可节省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有利于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的优化。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根据所述曝光值和所述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摄像头即可确定环境光的光照度,可避免依赖光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的光照度所带来的终端设备的器件成本和设计成本的增加以及光照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可提升环境光的光照度检测的精度,可节省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有利于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的优化。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出目标光源类型。根据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和预设的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包括一组或者多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一种光源类型对应一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基于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所述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光照度调整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公式Lux=m×en×L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其中,Lux为所述光照度,m为所述第一调整系数,n为所述第二调整系数,L为所述曝光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包括所述摄像头所在环境的环境光的光谱特性值。通过环境光的光谱特性值来区分环境光的光源的类型,方法简单可靠,可提升光照度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境光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在白平衡过程中对所述出图帧中红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对所述出图帧中蓝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和对所述出图帧中绿色像素点的增益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这里,由于以红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r、绿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g和蓝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b可直接从ISP统计模块中获取,无需作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可为进一步简化光照度检测的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中任意两项的比值。这里,以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这三项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作为光源类型特征值,可准确的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光源,保证了光照度检测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这里,以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和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这三项中的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作为环境光的光源类型特征值,可准确的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光源,保证了光照度检测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光照度确定屏幕亮度值,并根据所述屏幕亮度值进行屏幕亮度调节。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若根据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出不存在环境光传感器,则当检测到预设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启动摄像头并获取环境光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照度检测装置。该光照度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的单元,因此也能是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也能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也能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中包括与终端设备的收发器耦合,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或者处理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必需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也能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照度检测的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节省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有利于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的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图帧的区块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照度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携带有或者连接有摄像头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或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方便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终端设备统一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由其他环境切换至图1所示的场景时,其可先检测出光源T所产生的环境光的光照度。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该光照度和预先设定的屏幕亮度自动调节策略对其屏幕亮度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为用户可接受范围内的屏幕亮度,从而提升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需要依赖于其携带的环境光传感器才能检测环境光的光照度。一方面,这样就要求终端设备一定需要携带有至少一个环境光传感器,其会增加终端设备的器件成本和设计成本,同时也需要终端设备预留出额外的结构空间以方便环境光传感器的安装,不利于终端设备后期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环境光传感器的隐藏性,其通光路径上通常需设置油墨遮蔽层和油墨均光层,此类油墨材料的透过率曲线一致性难以精准控制,这样会导致环境光传感器的光谱响应曲线发生畸变,使的检测到的环境光照度不准确。
因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实光照度的检测精度的提升和终端设备的空间结构的优化。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由图2可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确定需要进行环境光的光照度检测后,可先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这里,上述曝光值又可称为机身曝光参数(camera exposuresettings),然后再通过其含有的图像信号处理(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模块对摄像头输出的一张或者多张出图帧进行图像信息统计,从而确定出当前环境光所对应的光源类型特征值。这里,上述摄像头可以是数字摄像头或者模拟摄像头。上述摄像头可以集成于上述终端设备内部,也可以独立于上述终端设备且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连接方式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具体实现中,终端设备可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2219238370000041
这里,N为光圈值,T为摄像头的曝光时间。终端设备在确定出上述曝光值之后,还可确定出当前环境光所对应的光源类型特征值。这里,上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可以是能够表征环境光的光谱特征的光谱特性值。这里,通过环境光的光谱特性值来区分环境光的光源的类型,方法简单可靠,可提升光照度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获取到上述摄像头在自动曝光(automaticexposure,AE)或者说白平衡过程确定出的红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r、绿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g和蓝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b。然后,终端设备可计算出增益值Gr、增益值Gg与增益值Gb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并将该比值确定上述光源类型特征值。例如,终端设备可计算出增益值Gr与增益值Gb之间比值,并将该比值确定为上述光源类型特征值。这里,由于以红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r、绿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g和蓝色像素点的增益值Gb可直接从ISP统计模块中获取,无需作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可为进一步简化光照度检测的过程。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先获取自动曝光收敛后摄像头所输出的一帧图像(即一个出图帧)。然后,终端设备可通过ISP模块对上述出图帧中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各红色像素点所对应的原始数据的加权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红色像素点可以是上述出图帧中全部的像素点,也可以是上述出图帧的部分区域内的像素点,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其后,终端设备可计算出各红色像素点所对应的原始数据的加权值之和,并确定为该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同理,终端设备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出该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该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最后,终端设备设备可计算出上述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这三项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并将之确定为上述光源类型特征值。例如,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上述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以后,可计算出上述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的比值,并将该比值确定为光源类型特征值。这里,以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这三项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作为光源类型特征值,可准确的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光源,保证了光照度检测的准确度。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一个出图帧之后,终端设备可先根据预先设定的区块划分规则将上述出图帧划分成多了多个区块。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每个区块所对应的加权系数对每个区块中的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之和进行加权处理,以得到每个区块的红色像素点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加权和。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每个区块的红色像素点所对应的加权和计算出上述出图帧的红色像素点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加权和(这里假设为F)。最后,终端设备可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2219238370000051
计算出该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这里,参量t为摄像头采集该出图帧时对应的曝光时间,参量I为上述摄像头采集该出图帧时所对应的感光度值(又称ISO值),参量N为该出图帧中包含的区块的个数。例如,请一并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图帧的区块分布示意图。由图3可知,该出图帧被划分成4个区块(如区块1、区块2、区块3和区块4)。终端设备可获取到各区块预设的加权系数。这里假设区块1、区块2、区块3和区块4对应的加权系数分别为e1、e2、e3和e4。然后,终端设备可分别统计出区块1、区块2、区块3和区块4所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之和,这里假设分别为f1、f2、f3和f4。然后,终端设备可分别将e1*f1、e2*f2、e3*f3和e4*f4确定为区块1、区块2、区块3和区块4的红色像素点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加权和。其中,终端设备可将e1*f1、e2*f2、e3*f3和e4*f4的和确定为上述出图帧的红色像素点所对应的原始数据加权和。最后,终端设备可获取曝光时间t1、感光度值I1和区块个数4,并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2219238370000052
计算出该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这里,该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应为
Figure BDA0002219238370000053
同理,终端设备还可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出该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和该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最后,终端设备可将该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和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这三项中的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环境光的光源类型特征值。例如,终端设备可将该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和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的比值确定为环境光的光源类型特征值。这里,以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和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归一化均值这三项中的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作为环境光的光源类型特征值,可准确的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光源,保证了光照度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获取摄像头所在环境的环境光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之前,终端设备可先根据其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其是否携带或者连接有环境光传感器。这里,上述系统配置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出厂时被配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在使劲应用中被用户配置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若终端设备确定其没有携带或者连接任何环境光传感器,则当其检测到预设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可启动摄像头并获取环境光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这里,上述触发条件具体可以为检测到显示器被启动、检测到存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S20,根据上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上述环境光的光源类型特征值以后,可先根据该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出环境光所对应的光源类型(为方便区别,下文将以目标光源类型代替描述)。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述目标光源类型和预先定义好的调整系数指示集合确定出该目标光源类型所对应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为方便理解和区别,下文将以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代替描述)。实际应用中,上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包括一种或者多种光源类型对应的一组或者多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一种光源类型仅对应一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每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可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调整系数生成参数。需要说明的是,每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中包含的调整系数生成参数的个数由终端设备需要确定出的光照度调整系数的个数以及预设的调整系数生成规则所确定。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之后,可根据上述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和上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出上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光照度调整系数。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以及后续在确定光照度过程中所使用的光照度确定规则是对在不同光源的条件下的多次光照度检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所得到的。具体实现中,可根据终端设备的实际应用环境设定选定多种类型不同光源(不同类型的光源其色温值也不同。下面,将以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第三类型和第四类型的光源为例,对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以及后续在确定光照度过程中所使用的光照度确定规则的确定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首先,可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摄像头和照度计放置于包含第一类型的光源的灯箱中,记录不同时刻上述照度计所测量得到的光照度测量值、终端设备通过摄像头确定出的光源类型特征值以及曝光值,从而得到多组光照度测量值、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曝光值。同理,还可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摄像头和照度计分别放置于包含第二类型的光源的灯箱、包含第三类型的光源的灯箱和包含第四类型的光源的灯箱种中,从而得到在第二类型的光源、第三类型的光源和第四类型的光源下的多组光照度测量值、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曝光值。
这里,为了方便通过光源类型特征值对光源的类型进行划分,可预先设定好光源类型划分规则。具体的,可将上述第一类型的光源对应的多个光源类型特征值中数值最大的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为第一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第一区分阈值,将上述第二类型的光源对应的多个光源类型特征值中数值最大的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为第二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第二区分阈值,将上述第三类型的光源对应的多个光源类型特征值中数值最大的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为第三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第三区分阈值,将上述第四类型的光源对应的多个光源类型特征值中数值最大的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为第四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第四区分阈值。这里,第一区分阈值大于第二区分阈值,第二区分阈值大于第三区分阈值,第三区分阈值大于第四区分阈值。在后续终端设备根据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环境光的类型的过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检测到的光源类型特征值大于第二区分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区分阈值,则可确定当前环境光的光源类型为第一类型。若终端设备确定检测到的光源类型特征值大于第三区分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区分阈值,则可确定当前环境光的光源类型为第二类型。若终端设备确定检测到的光源类型特征值大于第四区分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区分阈值,则可确定当前环境光的光源类型为第三类型。若终端设备确定检测到的光源类型特征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区分阈值,则可确定当前环境光的光源类型为第四类型。
进一步,在获取到上述第一类型的光源、第二类型的光源、第三类型的光源和第四类型的光源下的多组光照度测量值、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曝光值之后,还可对上述第一类型的光源、第二类型的光源、第三类型的光源和第四类型的光源下测得的多组光照度测量值、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曝光值进行曲线拟合与分析,从而确定出能够表征光照度与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曝光值之间相互关系的光照度确定规则。这里,上述光照度确定规则中光照度为因变量,曝光值为自变量。又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光源下光照度和曝光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有所差别,因此,上述光照度确定规则中还包括了与环境光的光源类型所相关的光照度调整系数。在确定出上述光照度确定规则后,由于光照度调整系数与光源类型有关,因此,可考虑以光源类型特征值为自变量,以光照度调整系数为因变量,对光照度调整系数与光源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拟合,从而确定出上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具体的,可先根据第一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多组光照度测量值和曝光值以及上述关照度确定规则拟合出一条曲线,然后根据该曲线上每个采样点(即上述每个记录时刻)上的光照度和曝光值确定出每个采样点所对应的光照度调整系数(这里,该调整系数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然后,可根据每个采样点上所对应的光照度调整系数与每个采样点所对应的光源类型特征值进行拟合,从而确定出所述第一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这里,可以理解到的是,该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是以光源类型特征值为自变量,以光照度调整系数为因变量的函数。同理,还可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出第二类型的光源、第三类型的光源和第四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这里,上述第一类型的光源、第二类型的光源、第三类型的光源和第四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即可组成前文所述的调整系数指示集合。
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现中,上述光照度确定规则具体可以用公式Lux=m×en×L来表征。这里,Lux为环境光的光照度,m为第一调整系数,n为第二调整系数,L为终端设备检测到的环境光的曝光值。其中,第一调整系数与光源类型特征值可满足公式m=K1×S+D1。其中,S为光源类型特征值,K1和D1为该公式所对应的斜率和截距。第二调整系数与光源类型特征值可满足公式n=K2×S+D2。其中,S为光源类型特征值,K2和D2为该公式所对应的斜率和截距。当然,可以理解到的是,上述光照度确定规则、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具体还可通过其他形式进行表征,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在不同类型的光源条件下,第一调整系数和第二调整系数所对应的关系公式的斜率和截距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在第一类型的光源下,根据将上述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的第一区分阈值所对应的光照度测量值和曝光值确定出上述第一区分阈值所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m1和第二调整系数n1。在第二类型的光源下,根据将上述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的第二区分阈值所对应的光照度测量值和曝光值确定出上述第二区分阈值所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m2和第二调整系数n2。将上述第一调整系数m1和第一调整系数m2代入到上述公式m=K1×S+D1中,即可确定出斜率k1和截距d1。将上述第二调整系数n1和第一调整系数n2代入到上述公式m=K1×S+D1中,即可确定出斜率k2和截距d2。因此,上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第一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调整系数生成参数为k1、d1、k2和d2。同理,在第三类型的光源下,根据将上述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的第三区分阈值所对应的光照度测量值和曝光值确定出上述第三区分阈值所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m3和第二调整系数n3。将上述第一调整系数m2和第一调整系数m3代入到上述公式m=K1×S+D1中,即可确定出斜率k3和截距d3。将上述第二调整系数n2和第二调整系数n3代入到上述公式n=K1×S+D1中,即可确定出斜率k4和截距d4。因此。上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第二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调整系数生成参数为k3、d3、k4和d4。同理,在第四类型的光源下,根据将上述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的第四区分阈值所对应的光照度测量值和曝光值确定出上述第四区分阈值所对应的第一调整系数m4和第二调整系数n4。将上述第一调整系数m3和第一调整系数m4代入到上述公式m=K1×S+D1中,即可确定出斜率k5和截距d5。将上述第二调整系数n2和第二调整系数n3代入到上述公式m=K1×S+D1中,即可确定出斜率k6和截距d6。因此。上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第三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调整系数生成参数为k5、d5、k6和d6。实际应用中,上述第四类型的光源所对应的调整系数生成参数也为k5、d5、k6和d6。
结合前文所描述的调整系数指示集合的内容,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上述环境光的光源类型特征值(这里假设为s1)以后,可根据该光源类型特征值以及前文叙述的光源类型划分规则确定出当前环境光的光源类型。假设终端设备确定出当前环境光的光源类型为第一类型,则终端设备可从上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确定出当前环境光所对应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并获取到该跳帧系数指示信息中包括的调整系数生成参数k1、d1、k2和d2。然后,终端设备可确定其需要使用的光照度调整系数中的第一调整系数m’=k1*s1+d1,第二调整系数n’=k2*s1+d2。
S30,根据上述曝光值和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上述环境光的光照度。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出上述曝光值和上述光照度调整系数后,可根据上述曝光值、上述光照度调整系数以及前文提及的预设的光照度确定规则计算出当前环境光的光照度。
具体实现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出上述曝光值和上述光照度调整系数后,可先将上述光照度调整系数代入到上述光照度确定规则所对应的公式中,从而得到终端设备计算光照度所需的具体的公式。然后,终端设备可将上述曝光值代入到这具体的公式中,从而计算出环境光的光照度。下面,以当前环境光的光源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为例,对终端设备计算光照度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结合步骤S20中确定出的第一调整系数m’和第二调整系数n’可知,在第一类型的光源的场景下,将m’=k1*s1+d1和n’=k2*s1+d2代入到公式Lux=m×en×L中,即可确定上述光照度确定规则所对应的公式具体为Lux=(k1×s1+d1)×e(k2 *s1+d2)×L。若终端设备获取到的环境光的曝光值为L1,则最终可计算出当前环境光的光照度为
(k1×s1+d1)×e(k2*s1+d2)×L1
可选的,在终端设备确定出当前的环境光的光照度之后,还可根据该光照度以及预设的屏幕亮度调整策略对其当前的屏幕亮度进行调整。例如,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的环境光的光照度为lux1之后,可获取预设的屏幕亮度调整信息。这里,上述屏幕亮度调整信息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光照度以及每个光照度对应的合理的屏幕亮度值。终端设备可从上述屏幕亮度调整信息中确定出光照度lux1所对应的屏幕亮度值,并将其当前的屏幕亮度值修改为光照度lux1所对应的屏幕亮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先根据摄像头所采集的环境光的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出当前的环境光的光源类型,再根据该光源类型特征值以及预设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确定出环境光的光照度与曝光值之间的具体对应关系,最后根据摄像头所采集的环境光的曝光值确定出环境光的曝光值。采用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通过摄像头即可确定环境光的光照度,可避免依赖光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的光照度所带来的终端设备的器件成本和设计成本的增加以及光照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可提升环境光的光照度检测的精度,可节省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有利于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的优化。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410和处理单元420。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420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410获取的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出目标光源类型。根据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和预设的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包括一组或者多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一种光源类型对应一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基于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所述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光照度调整系数。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420还用于:根据公式Lux=m×en×L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其中,Lux为所述光照度,m为所述第一调整系数,n为所述第二调整系数,L为所述曝光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包括所述摄像头所在环境的环境光的光谱特性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境光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在白平衡过程中对所述出图帧中红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对所述出图帧中蓝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和对所述出图帧中绿色像素点的增益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420用于:基于所述光照度确定屏幕亮度值,并根据所述屏幕亮度值进行屏幕亮度调节。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410还用于:若根据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出不存在环境光传感器,则当检测到预设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启动摄像头并获取环境光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
具体实现中,上述获取单元410先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具体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种步骤S10中所描述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的获取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然后,处理单元420可根据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具体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中步骤S20中所描述的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的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最后,处理单元420可根据上述曝光值和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环境光的光照度,具体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中步骤S30中所描述的根据曝光值和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环境光的光照度的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终端装置。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总线系统504、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503、存储器502。上述处理器501、输入/输出设备503、和存储器502通过总线系统504连接。
存储器502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或CD-ROM,该存储器502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存储器5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
操作指令: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
操作系统: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图5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当然,存储器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
输入/输出设备503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就是摄像头。
处理器501可以是控制器,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5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具体的应用中,装置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4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5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4。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是示意性画出。
应注意,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2存储的程序指令。其中,处理器501被配置用于调用上述程序指令执行:
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根据所述曝光值和所述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
输入/输出设备503可以包括摄像头、摄影机等具备拍照功能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终端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应理解,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一个芯片,上述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改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上述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上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可被互换使用。本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总之,以上上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
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曝光值和所述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出目标光源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和预设的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包括一组或者多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一种光源类型对应一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所述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光照度调整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度调整系数包括第一调整系数和第二调整系数,所述根据所述曝光值和所述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包括:
根据公式Lux=m×en×L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其中,Lux为所述光照度,m为所述第一调整系数,n为所述第二调整系数,L为所述曝光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包括所述摄像头所在环境的环境光的光谱特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在白平衡过程中对所述出图帧中红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对所述出图帧中蓝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和对所述出图帧中绿色像素点的增益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光照度确定屏幕亮度值,并根据所述屏幕亮度值进行屏幕亮度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出不存在环境光传感器,则当检测到预设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启动摄像头并获取环境光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
10.一种光照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摄像头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光照度调整系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曝光值和所述光照度调整系数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确定出目标光源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和预设的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系数指示集合中包括一组或者多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一种光源类型对应一组调整系数指示信息;
基于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和所述目标调整系数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目标光源类型对应的光照度调整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公式Lux=m×en×L确定出所述环境光的光照度,其中,Lux为所述光照度,m为所述第一调整系数,n为所述第二调整系数,L为所述曝光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类型特征值包括所述摄像头所在环境的环境光的光谱特性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在白平衡过程中对所述出图帧中红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对所述出图帧中蓝色像素点的增益值和对所述出图帧中绿色像素点的增益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与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之和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16.根据权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光谱特性值为所述摄像头的出图帧对应的红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所述出图帧对应的绿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和所述出图帧对应的蓝色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加权统计量的归一化均值中任意两项的比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光照度确定屏幕亮度值,并根据所述屏幕亮度值进行屏幕亮度调节。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若根据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出不存在环境光传感器,则当检测到预设的触发条件满足时,启动摄像头并获取环境光的曝光值和光源类型特征值。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39770.5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584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9770.5A CN11258405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9770.5A CN11258405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4057A true CN112584057A (zh) 2021-03-30
CN112584057B CN112584057B (zh) 2022-05-06

Family

ID=7511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9770.5A Active CN11258405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40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6343A (zh) * 2021-07-23 2021-11-0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灯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643674A (zh) * 2021-08-13 2021-11-1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8474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Google Inc. Determining an Image Capture Payload Burst Structure
CN104582209A (zh) * 2013-10-29 2015-04-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灯故障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06806A (zh) * 2014-12-22 2016-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拍照的方法
CN107481694A (zh) * 2017-09-29 2017-12-15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显示屏幕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68474A1 (en) * 2012-12-13 2014-06-19 Google Inc. Determining an Image Capture Payload Burst Structure
CN104582209A (zh) * 2013-10-29 2015-04-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灯故障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06806A (zh) * 2014-12-22 2016-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拍照的方法
CN107481694A (zh) * 2017-09-29 2017-12-15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设备的显示屏幕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竞,朱向冰等: "自动适应环境光变化的显示终端研制", 《现代显示》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6343A (zh) * 2021-07-23 2021-11-0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灯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643674A (zh) * 2021-08-13 2021-11-1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4057B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8129B2 (ja) 方法、プロセッサ、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US945117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US99861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 exposure settings using a pixel array
EP3363196B1 (en) Auto white balance using infrared and ultraviolet signals
CN113132695B (zh) 镜头阴影校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84057B (zh) 一种光照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0177269B (zh) 双摄模组曝光同步校正方法及装置
WO2019029573A1 (zh) 图像虚化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7909569B (zh) 一种花屏检测方法、花屏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98743A1 (zh) 自动曝光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74222A1 (en) Method for marking focused pixel, electronic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hip
CN112312035B (zh) 曝光参数调节方法、曝光参数调节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42871A1 (zh) 图像的白平衡处理方法和装置
US8804029B2 (en) Variable flash control for improved image detection
CN109040729B (zh) 图像白平衡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17788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39881A (zh) 色温测试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EP3300352B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etecting wavelength spectrum of incident light
US11238564B2 (en) Temporal de-noising
CN109672829B (zh) 图像亮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669572A (zh) 摄像头模组的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89565A (zh) 一种深度图确定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02390A (zh) 终端白平衡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09061A1 (en) Temporal de-noising
CN113422893B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2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