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991B -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991B
CN112583991B CN202011242610.4A CN202011242610A CN112583991B CN 112583991 B CN112583991 B CN 112583991B CN 202011242610 A CN202011242610 A CN 202011242610A CN 112583991 B CN112583991 B CN 112583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image
information
file
encry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26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991A (zh
Inventor
王同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old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old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old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old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26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67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processing of the image
    • H04N1/32272Encryption or ciph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hybrid encryption, i.e. combination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72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using geo-location information, e.g. location data, time, relative position or proximity to other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包括:盖章设备,信息采集模块,加密模块,云端验证模块,在文件盖章时对盖章文件进行拍照,同时,根据所使用印章内置加密芯片对应的加密算法和私钥对盖章产出的信息进行签名和加密,同时对该次加密信息添加时间戳,方便后续时间追溯和严重,将加密后的信息上传至加密验证模块,不同的印章对应不同的加密算法和私钥,同时,对盖章时产生的信息添加时间戳,通过上述方式提高了印章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本发明的云端验证模块还提供对以盖章文件有效性的验证,通过预设顺序和预设区域对盖章文件图像进行对比,提高盖章文件有效性验证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Description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领域网络印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背景技术
印章,代表着权益与信誉,不论是企业的公章还是部门单位的职能章,在日常办公以及审批流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仿造、伪造、变造印章等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现有的印章管理系统和印章防伪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印章管理的需求,公安机关的公章备案信息不能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实现联网和信息共享,无法对未备案公章进行有效监管,一些非法印章仍在社会上流通,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极大危害,现在已经出现了附带芯片加密的印章,以提高印章的安全性。
但是,上述印章还存在以下问题:
1、加密系统不够完善,未将对称加密算法与非对称加密算法以及时间信息结合,提高印章信息记录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没有提供对盖章文件有效性的验证,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包括:
盖章设备、所述盖章设备至少包括多个印章以及操作窗口,以使用户通过所述操作窗口实现盖章操作或/和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操作,所述印章包括印章本体以及内置加密芯片,所述印章的印面上至少包括文字信息,中心图案,印章编号;所述盖章设备提供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的功能,当用户在操作窗口点击验证文件有效性选项后,所述盖章设备拍摄待验证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并将所述图片信息上传至云端验证模块,向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发出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的信息请求,
所述加密芯片内置对应的加密算法以及加密私钥,所述加密算法用以对待加密信息实施加密,生成密文k,所述私钥用以对加密信息集合施加标签;
信息采集模块,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盖章设备内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以采集盖章后的文件图片信息,并根据所述文件图片提取图片中印章的印章编号、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
信息整合模块,当所述盖章设备使用时,信息整合模块生成基于该次盖章操作的信息集合,所述信息集合内至少包括完成该次盖章操作时的时间戳信息、盖章使用人信息以及盖章后的文件图像信息;
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以对所述信息集合进行加密,加密时,根据该次盖章操作所使用印章内置的加密芯片所对应的加密算法对所述信息集合实施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加密信息集合发送至云端验证模块;
云端验证模块,其用以储存所述加密模块发出的信息,对所述加密模块发出的加密信息集合进行验证和解密并将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其内置与加密芯片私钥对应的公钥,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接收到所述盖章设备发出的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请求时对盖章文件进行有效性验证,进行所述有效性验证时,根据盖章文件的图像信息划分不同的检测区域,对不同区域采取预设的顺序和不同的预设标准进行图像比对,最终确定盖章文件是否具有有效性;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内部预设有第i验证参数矩阵Z(Zi1,Zi2,Zi3,Zi4)i=1,2,3,其中,Zi1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灰度值对比参数、Zi2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图形比例对比参数、Zi3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色度值对比参数、Zi4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对比度值对比参数,其中随着i增大第i验证参数矩阵Z内的各项参数均减小;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进行图像验证时,建立待验证图像信息的三维坐标,划分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包括印章编号检测区、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印章字体检测区、按照预设顺序,根据所述第i验证参数矩阵Z(Zi1,Zi2,Zi3,Zi4)内的数据对图像区域实施检测,判定盖章文件是否有效,其中:
所述云端验证模块首先对所述印章编号检查区进行印章编号验证,验证时,首先对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内的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印章编号,检索所述印章编号是否为已注册印章,若已注册,则进行图像验证,若未注册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通过所述印章编号验证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从数据库内检索所述印章编号对应的预储存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获取待检测盖章文件的特征点信息并与所述印章编号对应的已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一一比对,满足预设相似条件的预储存盖章文件图片作为比对文件,若能检索到满足预设相似条件的预储存盖章文件则进行图像比对,若不能则判定正在检查的盖章文件不合法;
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进行图像比对时,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编号检测区内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12、印章图像色度值R1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1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第1验证参数矩阵Z(Z11,Z12,Z13,Z14)内的各项参数对比,当R11-R10<Z11,R12-R20<Z12,R13-R30<Z13,R14-R40<Z14,全部满足,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进行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其中,J1表示第一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2表示第二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n表示第n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密加密算法,设定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加密模块对所述信息集合进行加密时采用对称加密算法,根据该次盖章所使用的印章本体对应的加密算法生成基于所述信息集合的加密密文k,其中: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一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一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1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二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二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2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n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n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n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使用该次打印操作所使用印章的加密芯片对应的私钥对待加密信息打上标签b,生成加密验证集合Y(b,k)其中:b表示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验证集合Y(b,k)发送至所述云端验证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用以对加密验证集合Y(b,k)实施验证,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接收到所述加密验证集合Y(b,k)时,验证该信息的有效性,其验证过程包括:
S1、验证所述加密信息集合Y(b,k)的私钥对应的公钥是否注册,若以注册使用对应的公钥对所述加密信息集合Y(b,k)的标签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进行第二步,若验证不通过则退出验证过程,判定该加密信息集合Y(b,k)不合法;
S2、对通过S1中验证的加密信息集合Y(b,k)内的时间戳信息进行验证,验证所述时间戳信息的时间有效性,若通过则进行下一步,若不通过则退出验证,判定该加密信息集合Y(b,k)不合法;
S3、对S1中验证合格的信息进行解密根据加密信息集合Y(b,k)内的印章编号在数据库内搜寻对应印章的解密算法,生成解密密文k0,并对所述加密信息集合进行解密;
S4、将解密后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内。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内部预设有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i=1,2...n,其中,Ci0表示图像对比差值范围,Ki1表示第一调整参数,Ki2表示第二调整参数,Ki3表示第三调整参数,Ki4表示第四调整参数,对所述印章中心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根据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的检测结果调整对印章中心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的检测参数,调整过程包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
Figure GDA0003625402000000051
将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与所述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内的数据进行比对,其对比过程包括: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1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1对比参数矩阵K1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2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2对比参数矩阵K2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n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n对比参数矩阵Kn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设定n为大于2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时,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2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32、印章图像色度值R3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3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所述第2验证参数矩阵Z(Z21,Z22,Z23,Z24)内的各项参数做对比,并根据所述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调整对比参数,当R21-R10<Z11-Ki1,R12-R20<Z12-Ki2,R13-R30<Z13-Ki3,R14-R40<Z14-Ki4,全部满足时,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先计算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
Figure GDA0003625402000000061
若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与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对比差值参数C均小于预设对比参数C0,则无须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所述云端验证模块直接判定待检测盖章文件合法有效;
若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或/和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对比差值参数C大于预设对比参数C0,则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处理模块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其过程包括: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字体检测区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4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42、印章图像色度值R4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所述第3验证参数矩阵Z(Z31,Z32,Z33,Z34)内的各项参数做对比,当R41-R10<Z31,R42-R20<Z32,R13-R30<Z33,R14-R40<Z34,全部满足时,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包括盖章设备,信息采集模块,加密模块,云端验证模块,在文件盖章时对盖章文件进行拍照,同时,根据所使用印章内置加密芯片对应的加密算法和私钥对盖章产出的信息进行签名和加密,同时对该次加密信息添加时间戳,方便后续时间追溯和严重,将加密后的信息上传至加密验证模块,不同的印章对应不同的加密算法和私钥,同时,对盖章时产生的信息添加时间戳,通过上述方式提高了印章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已盖章文件的有效性验证,对盖章文件的图片划分不同的区域,对不同区域内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与对比文件进行对比,同时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对比参数,和对比逻辑,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保证图像信息对比结果的可靠度与准确度,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方法,同时使用者还可调出盖章时所产生的信息,方便后续核实和追责。
尤其,本发明加密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使用不同的印章时产生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与私钥标识对信息加密和标识,提高了网络印章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尤其,本发明的云端验证模块,其对加密模块发出的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其内部预设有与私钥对应的公钥,以及解密算法,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时,通过公钥验证和时间戳验证才可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尤其,本发明的云端验证模块可以对盖章文件进行有效性验证,其内置有第i验证参数矩阵Z(Zi1,Zi2,Zi3,Zi4),对盖章文件图像信息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图像对比标准,因为印章仿制时不同区域的仿制难度不同,因此不同区域的盖章效果就不同,需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对比标准,以提高对比精度和运算速度。
尤其,本发明的云端验证模块先对印章编号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在根据印章编号区域的图像信息比对结果调整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对比参数,若印章编号区域的图像信息比对结果其误差值相对较大,则采取更高的检测精度对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进行检测,提高了盖章文件图像有效性验证的可靠性与精度,同时根据印章编号区域以及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图像对比结果计算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判定是否进行印章字体检测区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了验证有效性的可靠性与精度,同时减少了图像对比流程,提高计算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盖章设备结构简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印章章面区域划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结构图以及盖章设备结构简图,本实施例的一种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包括:
盖章设备1、所述盖章设备1至少包括多个印章2以及操作窗口3,以使用户通过所述操作窗口3实现盖章操作或/和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操作,所述印章2包括印章本体以及内置加密芯片,其设置在文件放置窗口5的顶部,所述文件放置窗口5内设置有文件放置台4,所述印章2的印面上至少包括文字信息,中心图案,印章编号;所述盖章设备提供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的功能,当用户在操作窗口点击验证文件有效性选项后,所述盖章设备拍摄待验证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并将所述图片信息上传至云端验证模块,向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发出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的信息请求,
信息采集模块,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盖章设备4内的摄像装置(图上未画出),所述摄像装置用以采集盖章后的文件图片信息,并根据所述文件图片提取图片中印章的印章编号、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
信息整合模块,当所述盖章设备使用时,信息整合模块生成基于该次盖章操作的信息集合,所述信息集合内至少包括完成该次盖章操作时的时间戳信息、盖章使用人信息以及盖章后的文件图像信息。
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以对所述信息集合进行加密,加密时,根据该次盖章操作所使用印章内置的加密芯片所对应的加密算法对所述信息集合实施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加密信息集合发送至云端验证模块;
云端验证模块,其用以储存所述加密模块发出的信息,对所述加密模块发出的加密信息集合进行验证和解密,并将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接收到所述盖章设备发出的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请求时对盖章文件进行有效性验证;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内部预设有第i验证参数矩阵Z(Zi1,Zi2,Zi3,Zi4)i=1,2,3,其中,Zi1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灰度值对比参数、Zi2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图形比例对比参数、Zi3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色度值对比参数、Zi4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对比度值对比参数,其中随着i增大第i验证参数矩阵Z内的各项参数均减小;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进行图像验证时,建立待验证图像信息的三维坐标,划分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包括印章编号检测区21、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印章字体检测区23、按照预设顺序,根据所述第i验证参数矩阵Z(Zi1,Zi2,Zi3,Zi4)内的数据对图像区域实施检测,判定盖章文件是否有效,其中:
所述云端验证模块首先对所述印章编号检查区进行印章编号验证,验证时,首先对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21内的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印章编号,检索所述印章编号是否为已注册印章,若已注册,则进行图像验证,若未注册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通过所述印章编号验证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从数据库内检索所述印章编号对应的预储存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获取待检测盖章文件的特征点信息并与所述印章编号对应的已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一一比对,满足预设相似条件的预储存盖章文件图片作为比对文件,若能检索到满足预设相似条件的预储存盖章文件则进行图像比对,若不能则判定正在检查的盖章文件不合法;
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进行图像比对时,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编号检测区21内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12、印章图像色度值R1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1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第1验证参数矩阵Z(Z11,Z12,Z13,Z14)内的各项参数对比,当R11-R10<Z11,R12-R20<Z12,R13-R30<Z13,R14-R40<Z14,全部满足,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进行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像对比,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具体而言,所述盖章设备使用时,使用者需预先填写个人信息,盖章设备的印章本体内部预设有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内置对应的加密算法以及加密私钥,所述加密算法用以对待加密信息实施加密,生成密文k,所述私钥用以对加密信息集合施加标签。
具体而言,所述加密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其中,J1表示第一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2表示第二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n表示第n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设定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加密模块对所述信息集合进行加密时采用对称加密算法,根据该次盖章所使用的印章本体对应的加密算法生成基于所述信息集合的加密密文k,其中: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一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一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1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二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二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2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n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n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n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使用该次打印操作所使用印章的加密芯片对应的私钥对待加密信息打上标签b,生成加密验证集合Y(b,k)其中:b表示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验证集合Y(b,k)发送至所述云端验证模块。
具体而言,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用以对加密验证集合Y(b,k)实施验证,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接收到所述加密验证集合Y(b,k)时,验证该信息的有效性,其验证过程包括:
S1、验证所述加密信息集合Y(b,k)的私钥对应的公钥是否注册,若以注册使用对应的公钥对所述加密信息集合Y(b,k)的标签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进行第二步,若验证不通过则退出验证过程,判定该加密信息集合Y(b,k)不合法;
S2、对通过S1中验证的加密信息集合Y(b,k)内的时间戳信息进行验证,验证所述时间戳信息的时间有效性,若通过则进行下一步,若不通过则退出验证,判定该加密信息集合Y(b,k)不合法;
S3、对S1中验证合格的信息进行解密根据加密信息集合Y(b,k)内的印章编号在数据库内搜寻对应印章的解密算法,生成解密密文k0,并对所述加密信息集合进行解密;
S4、将解密后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内。
具体而言,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内部预设有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i=1,2...n,其中,Ci0表示图像对比差值范围,Ki1表示第一调整参数,Ki2表示第二调整参数,Ki3表示第三调整参数,Ki4表示第四调整参数,对所述印章中心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根据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检测结果调整对印章中心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的检测参数,调整过程包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
Figure GDA0003625402000000131
将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与所述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内的数据进行比对,其对比过程包括: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1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1对比参数矩阵K1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2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2对比参数矩阵K2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n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n对比参数矩阵Kn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设定n为大于2的自然数。
具体而言,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时,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2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32、印章图像色度值R3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3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所述第2验证参数矩阵Z(Z21,Z22,Z23,Z24)内的各项参数做对比,并根据所述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调整对比参数,当R21-R10<Z11-Ki1,R12-R20<Z12-Ki2,R13-R30<Z13-Ki3,R14-R40<Z14-Ki4,全部满足时,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具体而言,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23进行图像对比时,先计算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
Figure GDA0003625402000000141
若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与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对比差值参数C均小于预设对比参数C0,则无需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23进行图像对比,所述云端验证模块直接判定待检测盖章文件合法有效。
若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22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或/和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对比差值参数C大于预设对比参数C0,则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23进行图像对比,对比时:
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字体检测区23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4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42、印章图像色度值R4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所述第3验证参数矩阵Z(Z31,Z32,Z33,Z34)内的各项参数做对比,当R41-R10<Z31,R42-R20<Z32,R13-R30<Z33,R14-R40<Z34,全部满足时,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具体而言,验证合格后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可向所述盖章设备反馈该盖章文件盖章时所产生的信息,例如,盖章时间、盖章人信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章设备、所述盖章设备至少包括多个印章以及操作窗口,以使用户通过所述操作窗口实现盖章操作或/和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操作,所述印章包括印章本体以及内置加密芯片,所述印章的印面上至少包括文字信息,中心图案,印章编号;所述盖章设备提供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的功能,当用户在操作窗口点击验证文件有效性选项后,所述盖章设备拍摄待验证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并将所述图片信息上传至云端验证模块,向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发出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的信息请求,
所述加密芯片内置对应的加密算法以及加密私钥,所述加密算法用以对待加密信息实施加密,生成密文k,所述私钥用以对加密信息集合施加标签;
信息采集模块,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盖章设备内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用以采集盖章后的文件图片信息,并根据所述文件图片提取图片中印章的印章编号、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
信息整合模块,当所述盖章设备使用时,信息整合模块生成基于该次盖章操作的信息集合,所述信息集合内至少包括完成该次盖章操作时的时间戳信息、盖章使用人信息以及盖章后的文件图像信息;
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以对所述信息集合进行加密,加密时,根据该次盖章操作所使用印章内置的加密芯片所对应的加密算法对所述信息集合实施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加密信息集合发送至云端验证模块;
云端验证模块,其用以储存所述加密模块发出的信息,对所述加密模块发出的加密信息集合进行验证和解密并将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其内置与加密芯片私钥对应的公钥,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接收到所述盖章设备发出的验证盖章文件有效性请求时对盖章文件进行有效性验证,进行所述有效性验证时,根据盖章文件的图像信息划分不同的检测区域,对不同区域采取预设的顺序和不同的预设标准进行图像比对,最终确定盖章文件是否具有有效性;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内部预设有第i验证参数矩阵Z(Zi1,Zi2,Zi3,Zi4)i=1,2,3,其中,Zi1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灰度值对比参数、Zi2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图形比例对比参数、Zi3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色度值对比参数、Zi4表示第i区域印章图像对比度值对比参数,其中随着i增大第i验证参数矩阵Z内的各项参数均减小;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进行图像验证时,建立待验证图像信息的三维坐标,划分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包括印章编号检测区、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印章字体检测区、按照预设顺序,根据所述第i验证参数矩阵Z(Zi1,Zi2,Zi3,Zi4)内的数据对图像区域实施检测,判定盖章文件是否有效,其中:
所述云端验证模块首先对所述印章编号检查区进行印章编号验证,验证时,首先对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内的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印章编号,检索所述印章编号是否为已注册印章,若已注册,则进行图像验证,若未注册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通过所述印章编号验证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从数据库内检索所述印章编号对应的预储存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获取待检测盖章文件的特征点信息并与所述印章编号对应的已盖章文件的图片信息一一比对,满足预设相似条件的预储存盖章文件图片作为比对文件,若能检索到满足预设相似条件的预储存盖章文件则进行图像比对,若不能则判定正在检查的盖章文件不合法;
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进行图像比对时,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编号检测区内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12、印章图像色度值R1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1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第1验证参数矩阵Z(Z11,Z12,Z13,Z14)内的各项参数对比,当R11-R10<Z11,R12-R20<Z12,R13-R30<Z13,R14-R40<Z14,全部满足,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进行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其内部设置有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其中,J1表示第一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2表示第二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n表示第n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设定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加密模块对所述信息集合进行加密时采用对称加密算法,根据该次盖章所使用的印章本体对应的加密算法生成基于所述信息集合的加密密文k,其中: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一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一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1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二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二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2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当该次盖章操作使用第n印章,则对应使用所述加密算法矩阵J(J1,J2...Jn)内的第n印章密码芯片内置加密算法Jn对该次盖章操作形成的信息集合实施加密,生成加密密文k;
使用该次盖章操作所使用印章的加密芯片对应的私钥对待加密信息打上标签b,生成加密验证集合Y(b,k)其中:b表示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验证集合Y(b,k)发送至所述云端验证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用以对加密验证集合Y(b,k)实施验证,当所述云端验证模块接收到所述加密验证集合Y(b,k)时,验证该信息的有效性,其验证过程包括:
S1、验证所述加密信息集合Y(b,k)的私钥对应的公钥是否注册,若已注册使用对应的公钥对述加密信息集合Y(b,k)的标签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进行第二步,若验证不通过则退出验证过程,判定该加密信息集合Y (b,k)不合法;
S2、对通过S1中验证的加密信息集合Y(b,k)内的时间戳信息进行验证,验证所述时间戳信息的时间有效性,若通过则进行下一步,若不通过则退出验证,判定该加密信息集合Y(b,k)不合法;
S3、对S1中验证合格的信息进行解密根据加密信息集合Y(b,k)内的印章编号在数据库内搜寻对应印章的解密算法,生成解密密文k0,并对所述加密信息集合进行解密;
S4、将解密后的信息储存在数据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其内部预设有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i=1,2...n,其中,Ci0表示图像对比差值范围,Ki1表示第一调整参数,Ki2表示第二调整参数,Ki3表示第三调整参数,Ki4表示第四调整参数,对所述印章中心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根据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的检测结果调整对印章中心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的检测参数,调整过程包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
Figure FDA0003625401990000041
将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与所述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内的数据进行比对,其对比过程包括: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1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1对比参数矩阵K1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2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2对比参数矩阵K2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属于图像对比差值范围Cn0时,所述云端验证模块调用第n对比参数矩阵Kn内的数据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设定n为大于2的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对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与比对文件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片信息进行对比时,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2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32、印章图像色度值R3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3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所述第2验证参数矩阵Z(Z21,Z22,Z23,Z24)内的各项参数做对比,并根据所述第i对比参数矩阵Ki(Ci0,Ki1,Ki2,Ki3,Ki4)调整对比参数,当R21-R10<Z11-Ki1,R12-R20<Z12-Ki2,R13-R30<Z13-Ki3,R14-R40<Z14-Ki4,全部满足时,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验证模块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先计算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
Figure FDA0003625401990000051
若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与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21的对比差值参数C均小于预设对比参数C0,则无须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23进行图像对比,所述云端验证模块直接判定待检测盖章文件合法有效;
若所述印章中心图案检测区的图像对比差值参数C或/和所述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对比差值参数C大于预设对比参数C0,则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23进行图像对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处理模块对所述印章字体检测区进行图像对比时,其过程包括:获取待验证盖章文件图片的印章字体检测区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41、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42、印章图像色度值R43、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4,与所述比对文件印章编号检测区的图片的印章图像灰度值R10、印章图像图形比例R20、印章图像色度值R30、印章图像对比度值R40进行差值运算,与所述第3验证参数矩阵Z(Z31,Z32,Z33,Z34)内的各项参数做对比,当R41-R10<Z31,R42-R20<Z32,R13-R30<Z33,R14-R40<Z34,全部满足时,判定该区域图像对比合格,若该区域图像对比不合格则判定该盖章文件不合法。
CN202011242610.4A 2020-11-09 2020-11-09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Active CN112583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2610.4A CN112583991B (zh) 2020-11-09 2020-11-09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2610.4A CN112583991B (zh) 2020-11-09 2020-11-09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991A CN112583991A (zh) 2021-03-30
CN112583991B true CN112583991B (zh) 2022-08-19

Family

ID=75122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2610.4A Active CN112583991B (zh) 2020-11-09 2020-11-09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3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77454B (zh) * 2023-09-21 2023-12-12 北京点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印章数据优化存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1652A (zh) * 2011-10-28 2012-06-20 苏建中 自动盖章及盖章联网管理查询管理实现装置
US9855785B1 (en) * 2016-04-04 2018-01-02 Uipco, Llc Digitally encoded seal for document verification
US10361857B2 (en) * 2016-04-28 2019-07-23 Sk Planet Co., Ltd. Electronic stamp system for security intens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computer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CN108985364B (zh) * 2018-07-05 2020-12-08 招银云创(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盖章文件的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62909B (zh) * 2019-12-17 2023-01-24 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 印章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31916B (zh) * 2020-03-30 2021-12-24 绍兴章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非对称加密的章印验证方法、印章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991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57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acting video for com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leasing party
EP1489551B1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various types of biometric data
US20010033661A1 (en) Digital imaging system for evidentiary use
CN110290134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WO2008010773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cryptographic key from biometric data
CN106411533A (zh) 双向隐私保护的在线指纹认证系统及方法
KR20070023569A (ko) 이동 통신 디바이스의 데이터 유닛들 인증
CN103999442B (zh) 用于产生数字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CN110460580B (zh) 图像采集装置、服务器及加、解密方法
CN112583991B (zh) 芯片密码网络印章查询验印系统
CN108062481B (zh) 一种物流信息的智能加密方法
WO2023009294A1 (en) Distributed private key recovery
Lin et al. A face-recognition approach based on secret sharing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in public-transportation security
Suklabaidya et al. Visual cryptographic applications
CN105490814A (zh) 一种基于三维码的票务实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8400874A (zh) 利用印章验证终端的数字签名功能对印文进行认证的方法
EP11191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data transmission via network
CN1779702A (zh) 一种数字证件的生成方法和验证方法
CN1397869A (zh) 文件的电子签名
CN11250735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个人健康数据存储系统
CN11398706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粒子分发系统
CN116186748B (zh) 一种数码印刷机防泄密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Azogu et al. Privacy-preserving license plate image processing
KR20180093547A (ko) 전자 서명자 본인 확인을 위한 구간별 서명날인 시간 데이터 분석을 통한 본인 확인방법
CN117744124A (zh) 一种倾斜摄影模型的辅助加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