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1337A -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81337A CN112581337A CN202011446279.8A CN202011446279A CN112581337A CN 112581337 A CN112581337 A CN 112581337A CN 202011446279 A CN202011446279 A CN 202011446279A CN 112581337 A CN112581337 A CN 1125813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personnel
- cell
- identification
- confirm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621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622623 Coeliadin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3—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metadata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判断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将待确认人员信息与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本发明通过与小区内已有的智能安防系统联动获取其采集的人脸数据,并根据人脸数据搭建每个人员标识对应的人脸信息与小区已登记的人员信息库进行比较,获取到在该小区内无法确认身份的待确认人员信息,实现待确认人员的自动筛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采集实有人口信息的方式,需要社区民警、网格员或辅警等人员上门采用移动APP进行采集或通过表格采集相应信息后回办公电脑上录入系统,维护到实有人口库。
这种实有人口信息采用人工上门采集的模式,存在的缺点有:1、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资源;2、上门采集时存在无人在家情况,此时无法采集相应信息;3、有的房屋为出租房,居住人流动性较大,不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上门采集,存在数据不鲜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小区的智能安防系统中获取人脸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频繁出入小区但并未在小区人员信息库登记的人脸数据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实现对小区内人员流动的动态监控,避免了现有采集实有人口信息时需要上门核实,无法兼顾小区内所有人员空闲时间的问题,筛选出疑似漏登人员之后能够再进行进一步确定,减少了人工核实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的数据流图;
标号说明:
1、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2、处理器;3、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及图3,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小区的智能安防系统中获取人脸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频繁出入小区但并未在小区人员信息库登记的人脸数据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实现对小区内人员流动的动态监控,避免了现有采集实有人口信息时需要上门核实,无法兼顾小区内所有人员空闲时间的问题,筛选出疑似漏登人员之后能够再进行进一步确定,减少了人工核实的工作量。
进一步的,所述S1中所述人员信息还包括人脸图像及所述人脸图像所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
所述S2具体为:
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判断所述每月出现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获取人脸图像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若每月出现次数超过阈值,则说明该人员在小区内经常出现,可能是该小区的常驻人口,需要进行监控,设置对出现次数超过一定阈值的人员标记为待确认人员,减少了后续需要筛查的人员信息量,提升了对待确认人员进行登记的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每一人员的标识信息及地址描述信息,所述地址描述信息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的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进行聚合得到;
根据标准地址分配信息将所述地址描述信息转换为标准地址,并获取所述标准地址对应的小区信息,得到包括标识信息、标准地址及小区信息的人员地址信息;
每一人员所对应的所述人员地址信息构成人员地址信息库。
由上述描述可知,获取预设范围孽的每一人员的标识信息及地址描述信息,因人口信息系统中身份证或户口本上所登记的住址信息往往不是现居住地址,对实有人口的登记帮助较小,从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中聚合得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地址描述信息,所得到的地址为真实居住地址的概率较大,适用于实有人口的登记。
进一步的,所述S3之后还包括:
S4、接收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漏登人员确认信号,所述漏登人员确认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
S5、获取所述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中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比较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中的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是否包含在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小区所对应的实有人口信息库中,若否,则执行S6;
S6、获取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有直系亲属的亲属标识,判断所述亲属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是,则获取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亲属地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及所述亲属地址信息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7;
S7、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小区信息及第一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一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8;
S8、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三小区信息及第二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三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二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首先将疑似漏登人员与人口信息系统登记的该小区实有人口信息库进行对比,若不在其中再确定其直系亲属是否在该小区有登记信息,若也不存在再判断该疑似漏登人员在其他小区是否有登记信息,若没有再最后判断其直系亲属是否在其他小区有登记信息,逐层判断确定该疑似漏登人员的实际居住地址及属于哪个地址的实有人口,实现了漏登人员登记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只需做出核查无需多次上门登记。
进一步的,所述S3之后还包括:
接收漏登人员查询信息,所述漏登人员查询信息包括小区标识;
返回与所述小区标识关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能够根据小区标识查询不同小区发现的漏登人员,便于进行漏登人员的查询。
请参照图2,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小区的智能安防系统中获取人脸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频繁出入小区但并未在小区人员信息库登记的人脸数据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实现对小区内人员流动的动态监控,避免了现有采集实有人口信息时需要上门核实,无法兼顾小区内所有人员空闲时间的问题,筛选出疑似漏登人员之后能够再进行进一步确定,减少了人工核实的工作量。
进一步的,所述S1中所述人员信息还包括人脸图像及所述人脸图像所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
所述S2具体为:
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判断所述每月出现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获取人脸图像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若每月出现次数超过阈值,则说明该人员在小区内经常出现,可能是该小区的常驻人口,需要进行监控,设置对出现次数超过一定阈值的人员标记为待确认人员,减少了后续需要筛查的人员信息量,提升了对待确认人员进行登记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每一人员的标识信息及地址描述信息,所述地址描述信息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的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进行聚合得到;
根据标准地址分配信息将所述地址描述信息转换为标准地址,并获取所述标准地址对应的小区信息,得到包括标识信息、标准地址及小区信息的人员地址信息;
每一人员所对应的所述人员地址信息构成人员地址信息库。
由上述描述可知,获取预设范围孽的每一人员的标识信息及地址描述信息,因人口信息系统中身份证或户口本上所登记的住址信息往往不是现居住地址,对实有人口的登记帮助较小,从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中聚合得到标识信息所对应的地址描述信息,所得到的地址为真实居住地址的概率较大,适用于实有人口的登记。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S3之后还包括:
S4、接收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漏登人员确认信号,所述漏登人员确认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
S5、获取所述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中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比较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中的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是否包含在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小区所对应的实有人口信息库中,若否,则执行S6;
S6、获取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有直系亲属的亲属标识,判断所述亲属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是,则获取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亲属地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及所述亲属地址信息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7;
S7、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小区信息及第一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一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8;
S8、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三小区信息及第二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三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二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首先将疑似漏登人员与人口信息系统登记的该小区实有人口信息库进行对比,若不在其中再确定其直系亲属是否在该小区有登记信息,若也不存在再判断该疑似漏登人员在其他小区是否有登记信息,若没有再最后判断其直系亲属是否在其他小区有登记信息,逐层判断确定该疑似漏登人员的实际居住地址及属于哪个地址的实有人口,实现了漏登人员登记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只需做出核查无需多次上门登记。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S3之后还包括:
接收漏登人员查询信息,所述漏登人员查询信息包括小区标识;
返回与所述小区标识关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能够根据小区标识查询不同小区发现的漏登人员,便于进行漏登人员的查询。
请参照图1及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人脸图像及所述人脸图像所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每个人员标识可以对应多张人脸图像,每月出现次数可以是平均每月出现次数,也可以是多个月份分别的每月出现次数;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S2具体为: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判断所述每月出现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静态人像比对引擎,将人脸图像与人口信息系统库中的人脸图像库进行比对,获取待确认人员信息中人脸图像所对应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及居民身份证号码;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S4、接收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漏登人员确认信号,所述漏登人员确认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
S5、获取所述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中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比较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中的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是否包含在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小区所对应的实有人口信息库中,若否,则执行S6;
S6、获取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有直系亲属的亲属标识,判断所述亲属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是,则获取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亲属地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及所述亲属地址信息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7;
S7、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小区信息及第一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一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8;
S8、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三小区信息及第二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三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二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还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每一人员的标识信息及地址描述信息,所述地址描述信息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的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进行聚合得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的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进行聚合,得到与标识信息对应的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及地址描述信息;若存在无法获取居民身份证号码的缺失标识信息,则将已获取的姓名、联系电话及地址描述信息与运营商数据库进行碰状得到对应的居民身份证号码,最终得到与标识信息对应的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及地址描述信息;
根据标准地址分配信息将所述地址描述信息转换为标准地址,并获取所述标准地址对应的小区信息,得到包括标识信息、标准地址及小区信息的人员地址信息;
每一人员所对应的所述人员地址信息构成人员地址信息库;
所述S3中还包括:将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中的漏登人员信息表,并获取当前时间作为发现时间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
S3之后还包括:
接收漏登人员查询信息,所述漏登人员查询信息包括小区标识;
返回与所述小区标识关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设置漏登人员信息查询服务接口,进行SQL 语句的响应,如要查询小区标识为A的小区中的待确认人员信息,则SQL语句格式为select小区标识,小区名称,标准地址编码,标准地址,居民身份号码,姓名,发现时间from漏登人员信息表where小区标识=‘A’;其中,漏登人员信息查询服务接口由Http+JSON或Web Service格式的接口实现,该接口接收请求端发送的小区标识,并转发后端从漏登人员信息表中获取到的与该小区标识对应的漏登人员信息。
请参照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1,包括处理器2、存储器3及存储在存储器3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实施例一中的各个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获取小区内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对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得到不同人员标识所对应的人脸数据,即形成一人一档的人脸数据分类,将人脸数据和小区内已有的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若相应身份信息不存在于小区的人员信息库中,且人脸图像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大于阈值,则标记其为待确认人员信息,并将其中的人脸数据与人口信息系统中的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得到待确认人员信息所对应的身份信息,实现对小区中可能的漏登人员的自动初步筛选,替代传统需要工作人员上门调查的方式,减少了工作量的同时,每月出现一定次数的人员才标记为待确认人员信息也能够保证筛选的精度;根据小区逐一进行待确认人员信息的核实和登记,首先获取一小区中所有疑似漏登人员,将疑似漏登人员与人口信息系统登记的该小区实有人口信息库进行对比,若不在其中再确定其直系亲属是否在该小区有登记信息,若也不存在再判断该疑似漏登人员在其他小区是否有登记信息,若没有再最后判断其直系亲属是否在其他小区有登记信息,逐层判断确定该疑似漏登人员的实际居住地址及属于哪个地址的实有人口,实现了漏登人员登记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只需做出核查无需多次上门登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人员信息还包括人脸图像及所述人脸图像所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
所述S2具体为:
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判断所述每月出现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每一人员的标识信息及地址描述信息,所述地址描述信息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的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进行聚合得到;
根据标准地址分配信息将所述地址描述信息转换为标准地址,并获取所述标准地址对应的小区信息,得到包括标识信息、标准地址及小区信息的人员地址信息;
每一人员所对应的所述人员地址信息构成人员地址信息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之后还包括:
S4、接收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漏登人员确认信号,所述漏登人员确认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
S5、获取所述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中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比较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中的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是否包含在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小区所对应的实有人口信息库中,若否,则执行S6;
S6、获取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有直系亲属的亲属标识,判断所述亲属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是,则获取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亲属地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及所述亲属地址信息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7;
S7、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小区信息及第一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一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8;
S8、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三小区信息及第二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三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二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之后还包括:
接收漏登人员查询信息,所述漏登人员查询信息包括小区标识;
返回与所述小区标识关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
6.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人员信息还包括人脸图像及所述人脸图像所对应的每月出现次数;
所述S2具体为:
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判断所述每月出现次数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每一人员的标识信息及地址描述信息,所述地址描述信息为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的水电账户信息、物流寄递信息、教育信息及医疗信息进行聚合得到;
根据标准地址分配信息将所述地址描述信息转换为标准地址,并获取所述标准地址对应的小区信息,得到包括标识信息、标准地址及小区信息的人员地址信息;
每一人员所对应的所述人员地址信息构成人员地址信息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S3之后还包括:
S4、接收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漏登人员确认信号,所述漏登人员确认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
S5、获取所述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中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比较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中的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是否包含在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小区所对应的实有人口信息库中,若否,则执行S6;
S6、获取人口信息系统中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有直系亲属的亲属标识,判断所述亲属标识是否在所述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是,则获取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亲属地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及所述亲属地址信息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7;
S7、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小区信息及第一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一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否则,执行S8;
S8、判断所述人员地址信息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亲属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三小区信息及第二标准地址,将所述第一待确认人员标识所对应的第一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三小区信息及所述第二标准地址关联并存入漏登人员信息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S3之后还包括:
接收漏登人员查询信息,所述漏登人员查询信息包括小区标识;
返回与所述小区标识关联的待确认人员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46279.8A CN112581337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46279.8A CN112581337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1337A true CN112581337A (zh) | 2021-03-30 |
CN112581337B CN112581337B (zh) | 2023-07-21 |
Family
ID=75131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46279.8A Active CN112581337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8133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61092A (zh) * | 2022-07-11 | 2022-08-05 |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 | 人员流动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91004A (zh) * | 2019-08-14 | 2019-11-22 | 金陵科技学院 | 一种居民社区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
JP2020190955A (ja) * | 2019-05-22 | 2020-11-26 | 株式会社Aill |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システム、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サーバ、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方法、及び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プログラム |
CN112052346A (zh) * | 2020-09-11 | 2020-12-08 | 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实有人员库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12-09 CN CN202011446279.8A patent/CN1125813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190955A (ja) * | 2019-05-22 | 2020-11-26 | 株式会社Aill |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システム、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サーバ、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方法、及び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プログラム |
CN110491004A (zh) * | 2019-08-14 | 2019-11-22 | 金陵科技学院 | 一种居民社区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2052346A (zh) * | 2020-09-11 | 2020-12-08 | 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实有人员库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61092A (zh) * | 2022-07-11 | 2022-08-05 |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 | 人员流动分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1337B (zh) | 2023-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51451B (zh) | 一种实验室大数据管理系统 | |
CN105556554A (zh) | 多个设备相关性 | |
CN109656973B (zh) | 一种目标对象关联分析方法及装置 | |
CN107273833A (zh) | 用于监测流动人口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5759640B (zh) | 一种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务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0598604A (zh) | 一种垃圾分类投放智能监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570097B (zh) | 基于大数据的业务人员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807546A (zh) | 社区网格人口变化预警方法及系统 | |
CN102801548A (zh) | 一种智能预警的方法、装置及信息系统 | |
CN112581337A (zh) |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9547931B (zh) | 确定移动终端所在地的服务器 | |
CN105930313A (zh) | 处理通知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022640B (zh) | 电量指数核对系统及方法 | |
CN114201640A (zh) | 一种基于视频采集的园区管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
CN111047726A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简易考勤方法及系统 | |
CN111798151B (zh) | 企业欺诈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8232887A1 (zh) | 一种流动人员信息采集反馈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
CN117909335A (zh) | 一种数据中心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0807052B (zh) | 用户群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052346A (zh) | 实有人员库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581304A (zh) | 一种基于社会人口家族关系自动绘制家系图谱的算法 | |
CN110598567A (zh) | 基于社区的垃圾管理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475657B (zh) | 一种显示设备、显示系统及实体对齐方法 | |
CN115809308A (zh) | 实现实有人口数据自动归类与采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
CN112487997B (zh) | 一种人像特征提取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