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9448A -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9448A
CN112569448A CN202011581236.0A CN202011581236A CN112569448A CN 112569448 A CN112569448 A CN 112569448A CN 202011581236 A CN202011581236 A CN 202011581236A CN 112569448 A CN112569448 A CN 112569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
bedding
user
sleeping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12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铭睿
盛征
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5812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94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9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94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267 priority patent/WO202214223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09Sleep detection, i.e. determining whether a subject is asleep or 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2Detecting sleep stages or cy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5Sleep qua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8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mounted on external non-worn devices, e.g. non-medical devices
    • A61B5/6891Furni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35Details of waveform analysis
    • A61B5/7264Class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data,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statistical classifiers, expert systems or fuzzy systems
    • A61B5/7267Class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data, e.g. using neural networks, statistical classifiers, expert systems or fuzzy systems involving training the classification dev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27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hearing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44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syc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包括:监测用户入寝状态数据;根据用户入寝状态数据选择对应的助眠策略;所述助眠策略至少包括通过调整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来改善用户入寝状态。本发明可帮助用户更快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缓解人们失眠和睡眠难的问题。同时可以收集用户的睡眠数据,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和睡眠习惯等,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方式。更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习惯来设置最合适客户的助眠床的运作方式,更好的帮助客户入睡。解决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

Description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老年人甚至是年轻人都有失眠的问题,还有很多人群有着各种各样的入睡难的问题,睡眠不好,就会造成第二天的工作,学习的效率大幅下降,造成第二天的精神萎靡,暴躁易怒,这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大问题。睡眠质量的好坏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时间、入睡难易程度以及睡眠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休息放松。
然而,睡眠质量高低与睡觉环境和床具都很有关系。有研究表明,人们在摇动环境中更容易入睡,而大多数床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如何使人们在传统床具上的睡眠质量得到提升,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助眠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包括:监测用户入寝状态数据;根据用户入寝状态数据选择对应的助眠策略;所述助眠策略至少包括通过调整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来改善用户入寝状态。
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入寝状态数据至少包括健康体征数据和/或睡眠质量数据;所述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包括活动幅度、活动频率、活动方向及活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助眠策略还包括当监测到用户准备入睡时开启活动寝具,并在监测到用户进入预设睡眠状态时关闭活动寝具;其中,通过判断用户入寝姿态是否为入睡姿态且环境灯光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阈值来确定用户是否准备入睡,并通过判断用户是否进入熟睡状态或深睡状态来确定用户是否已进入所述预设睡眠状态;或者,所述助眠策略还包括根据手动设定的活动寝具开启时间、关闭时间及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相应自动开启、关闭及调整活动寝具。
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助眠策略还包括根据用户入寝状态选择并调整助眠音乐和/或助眠灯光,包括调整助眠音乐的节奏、分贝及时长,并调整助眠灯光的波长、色调、光强及光照时间。
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有热源靠近或检测到紧急危难状况时,紧急关停所述活动寝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包括:获取不同用户的基本数据和用户入寝状态数据,以生成样本集;将样本集以预设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所述训练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测试集测试所述神经网络模型,据以构建用于分析助眠策略的入寝习惯分析模型。
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新用户的基本数据和用户入寝状态数据输入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获取该模型输出的适用于该新用户的助眠策略,包括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助眠音乐调节参数、助眠灯光调节参数;以及/或者,记录原有客户数据,并在原客户更换寝具时,根据原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来调整新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活动寝具,应用于所述助眠方法,所述活动寝具包括:寝具本体,包括供承载用户的可活动承载部;驱动单元,用以驱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相对于所述寝具本体活动。
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直接接触并带动其产生活动;或者,所述驱动单元通过设于可活动承载部底部的凸梁与所述可活动承载部间接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凸梁来使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
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摇臂;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摇臂转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位于所述摇臂的转动路径上,以在所述摇臂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
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推杆;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推杆做直线运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位于所述推杆的推动路径上,以在所述推杆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
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于可活动承载部两侧的一对通电磁吸部件;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两侧对应设有一对带磁部件;其中一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通电后磁吸对应侧的带磁部件,用以将所述可活动承载部固定于该侧的非平衡位置,该侧的通电磁吸部件断电后松开所述可活动承载部,所述可活动部件途经平衡位置并活动至对侧时,对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通电后磁吸对应侧的带磁部件,以将所述可活动承载部固定于对应侧的非平衡位置;如此反复,直至双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都受控断电后,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依靠惯性停止在平衡位置;所述活动承载件的底部设置一对带磁部件,供使活动承载部及时停止和固定在相应位置。
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寝具还包括阻尼器,用以改变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的活动参数。
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寝具包括防护外框,用以围裹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的活动轨迹所占的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或者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助眠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所述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预测模型构建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帮助用户更快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缓解人们失眠和睡眠难的问题。同时可以收集用户的睡眠数据,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和睡眠习惯等,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方式。更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习惯来设置最合适客户的助眠床的运作方式,更好的帮助客户入睡。解决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活动寝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活动寝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助眠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预测模型构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通过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如图1所示,展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涉及的活动寝具主要是指能够产生活动的供用户休憩的装置,所述活动寝具例如可以是活动床、活动沙发、活动榻榻米、活动沙发床等,活动方式例如可以是周期性的摇摆、摇动、摇晃、摇荡等,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助眠方法可应用于ARM(Advanced RISCMachines)、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oC(System on Chip)、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或者MCU(Micorcontroller Unit)等控制器;也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眼镜、智能腰带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个人电脑,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助眠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11和S12。
步骤S11:监测用户入寝状态数据。所述入寝状态数据包括健康体征数据和/或睡眠质量数据;所述健康体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心率数据、脉率数据、呼吸频率数据、血压数据、血糖数据、体温数据等;睡眠质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深睡时间数据、浅睡时间数据、清醒时间数据等。
应理解的是,健康体征数据及睡眠质量数据可借助各种硬件设备实现相应数据采集,例如使用现有的一些智能手环监测心率数据、脉率数据、呼吸频率数据、深睡时间数据、浅睡时间数据、清醒时间数据等,还可使用血压计监测血压数据,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数据,使用体温计监测体温数据等;事实上,任何现有技术已公开的能够用于监测健康体征数据及睡眠质量数据的技术手段都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
步骤S12:根据用户入寝状态数据选择对应的助眠策略;所述助眠策略至少包括通过调整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来改善用户入寝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助眠策略具体包括当监测到用户准备入睡时开启活动寝具,并在监测到用户进入预设睡眠状态时关闭活动寝具。具体来说,可通过判断用户入寝姿态是否为入睡姿态且环境灯光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阈值,来确定用户是否准备入睡。通过判断用户是否进入进入熟睡状态或深睡状态来确定用户是否已进入预设睡眠状态;应理解,所谓熟睡状态、深睡状态是相对于浅睡状态而言的;浅睡状态下脑波会呈现尖锐的波动;熟睡状态下心跳缓慢,脑波缓慢但高压的波动;深睡状态下肌肉完全放松,血压降低,呼吸绵长。
具体来说,可在活动寝具的入寝区域均匀设置多个重力传感器,若其中某个或某几个重力传感器感应到的重力数据明显高于其他重力传感器,则说明用户并未躺平还没有做好入睡准备。还可在入睡环境(如房间)中设置亮度传感器,若检测到环境亮度高于预设阈值,则说明房间的灯还未关闭或者即使房间灯已关闭但用户手机仍在使用中并发出屏幕亮光,说明用户还没有做好入睡准备。
进一步地,考虑到有些情况下用户习惯于开灯就寝或者就寝前忘记关灯,判断用户是否准备入睡的方式可调整为:虽然环境灯光亮度高于预设阈值但用户入寝姿态已呈入睡姿态,则在经过预设时间后,仍可判断该用户已经做好入睡准备。当然,考虑到有些情况下用户习惯于平躺着玩手机,那么即使环境灯光亮度低于预设阈值且用户入寝姿态已呈入睡姿态,在经过预设时间后,仍不可直接判断该用户已经做好入睡准备。因此,本实施例增设手动开关,可供用户手动控制活动寝具的开启与关闭。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助眠策略还包括根据用户入寝状态选择并调整助眠音乐和/或助眠灯光,包括调整助眠音乐的节奏、分贝及时长,并调整助眠灯光的波长、色调、光强及光照时间。举例来说,活动寝具的活动强度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而变小,助眠灯光的调光参数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而变弱。例如,在清醒状态下,为活动寝具设定大幅、高频且长时的活动;在浅睡状态下,降低寝具的活动幅度、频率和时长;在熟睡或深睡状态下,可直接关闭活动寝具。再例如,在入睡阶段将灯光调整为暖色调、低亮度、使人容易困乏的590~750nm波长,在浅睡状态下关闭灯具。应理解的是,出于说明性目的而提供以上示例,并且以上示例不应被理解成是限制性的。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助眠策略还可以是根据手动设定的活动寝具开启时间、关闭时间及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相应自动开启、关闭及调整活动寝具。例如,用户可在入睡前手动设定开启时间、关闭时间、摆动幅度、摆动频率等参数,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有人靠近或检测到紧急危难状况时,紧急关停所述活动寝具。具体来说,可通过人体感应单元(如人体红外感应器)来检测是否有热源(如人、动物等)靠近,若检测到有热源靠近,则出于安全考虑紧急关停活动寝具,避免寝具撞到热源,尤其是针对缺乏判断力的儿童、盲人、小动物等等。所述紧急危难状况例如是地震等自然灾害,这时也需要紧急关停活动寝具,以防出现危险。
如图2所示,展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21和S22。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可应用于服务器,用户在本地的就寝习惯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供云端服务器基于基础数据进行建模。所述服务器可以根据功能、负载等多种因素布置在一个或多个实体服务器上,也可以由分布的或集中的服务器集群构成,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S21:获取不同用户的基本数据和用户入寝状态数据,以生成样本集。所述入寝状态数据包括健康体征数据和/或睡眠质量数据;所述健康体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心率数据、脉率数据、呼吸频率数据、血压数据、血糖数据、体温数据等;睡眠质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如深睡时间数据、浅睡时间数据、清醒时间数据等。所述用户基本数据包括用户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疾病史等数据。
步骤S22:将样本集以预设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所述训练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测试集测试所述神经网络模型,据以构建用于分析助眠策略的入寝习惯分析模型。应理解的是,在最初使用过程中由于数据量有限,因此还不能形成自学习环境,而随着客户使用的增多,产生了很多用户入寝状态数据,这些入寝状态数据作为历史数据可与用户基本数据结合作为样本集,样本集可按一定比例(如7: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如卷积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或者前馈神经网络等。测试所述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是用于测试该模型的判别能力和准确性,主要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总准确度等,该些指标均是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利用大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入睡时的体重、心跳、血压、脑电波状态、精神状态(例如看完紧张剧情后的兴奋状态等)、寝具用品状态(如材质、品牌、重量等)、睡眠深度等,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用户此次睡眠的最佳助眠策略,如活动寝具的运动速度、频率、时间、播放何种音乐、使用何种灯光等等。
进一步地,通过建立入寝习惯分析模型,可将用户的助眠策略反馈给用户,如活动寝具的活动时间、频率、速度、行程等参数,并结合睡眠数据,向用户进行展示,方便用户更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据此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数据设定最佳的电动助眠方式,如摇动的时间,频率,速度,行程,何时开始自动摇动,何时结束摇动,按入睡时段和浅睡时段等分别设置最适合用户的频率速度,以及各睡眠阶段下的音乐,灯光强弱等参数。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新用户的基本数据和用户入寝状态数据输入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获取该模型输出的适用于该新用户的助眠策略,包括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助眠音乐调节参数、助眠灯光调节参数。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原有客户数据,并在原客户更换寝具时,根据原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来调整新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举例来说,当一用户从原活动寝具搬至新活动寝具时(如换新床、入住异地宾馆/民宿等),即可直接使用原活动寝具的参数来调整新寝具,使客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获得最佳睡眠策略。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入寝习惯分析模型不仅可以方便地为老用户快速制定最佳的助眠策略,面对新用户,也可以依据大数据,按照新用户的基本数据(如性别、身高、体重等)和入寝状态数据(如脑电波、心跳、血压等)来自适应的制定当前环境下的最优助眠策略,帮助用户最快最好的进入熟睡状态。也可以记录原有客户数据,在原客户更换寝具时(如换新床,入住有本寝具的宾馆,民宿)即可使用原有客户数据,使客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获得最佳睡眠策略。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活动寝具,具体包括寝具本体和驱动单元,所述寝具本体包括供承载用户的可活动承载部,所述驱动单元用以驱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相对于所述寝具本体活动。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活动寝具的几种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A所示,展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活动寝具的结构示意图。活动寝具包括寝具本体31和可活动承载部32,所述寝具本体包括固定栏杆33,可活动承载部32通过多根连接杆34与固定栏杆33相连,可活动承载部供放置床垫,被驱动后可沿横向或纵向摆动,例如沿箭头A1的方向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或也可沿箭头A2的方向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
需说明的是,驱动单元可与活动寝具的可活动承载部直接接触后带动其产生活动(例如在可活动承载部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驱动电机进行同步驱动);或者,为了避免直接接触对可活动承载部造成的损害,驱动单元也可与可活动承载部间接接触后带动其产生活动,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寝具本体31在可活动承载部32的底部设置凸梁35,驱动单元带动凸梁35来使可活动承载部32产生活动,或者驱动单元也可直接与可活动承载部32接触后推动其产生活动,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活动寝具包括防护外框,用以围裹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的活动轨迹所占的空间。如3B所示,防护外框36设于活动寝具外围,能够覆盖可活动承载部32所有活动轨迹所占的空间,这样能够进一步防护活动寝具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误伤。
进一步的,考虑到防护外框36与寝具本体31之间存在间隙,容易将物件掉入间隙内而造成诸多不便,因此在防护外框36与寝具本体31之间的间隙可由盖板密封,防止物件落入间隙中。当然,密封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本实施例不一一列举,也不作任何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单元的结构如图4所述,包括驱动电机41和摇臂42;所述驱动电机41驱动摇臂42转动,沿箭头B的方向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结合图3和图4可知,可活动承载部位于所述摇臂的转动路径上,从而在所述摇臂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可优选设定摇臂摆动一圈的时间周期与活动寝具摆动一圈的时间周期相等或为整数倍,这样更易于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单元的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驱动电机51和推杆52;所述驱动电机51驱动推杆52做直线运动,沿着箭头C的方向外伸或内缩。结合图3和图5可知,可活动承载部位于所述推杆的推动路径上,从而在所述推杆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可优选设定推杆伸缩一次的时间周期与活动寝具摆动一圈的时间周期相等或为整数倍,这样更易于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于可活动承载部两侧的一对通电磁吸部件(未图示);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两侧对应设有一对带磁部件;其中一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通电后磁吸对应侧的带磁部件,用以将所述可活动承载部固定于该侧的非平衡位置,该侧的通电磁吸部件断电后松开所述可活动承载部,所述可活动部件途经平衡位置并活动至对侧时,对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通电后磁吸对应侧的带磁部件,以将所述可活动承载部固定于对应侧的非平衡位置;如此反复,直至双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都受控断电后,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依靠惯性停止在平衡位置。通过通电和断电来控制磁吸固定和松开,节约空间且能降低噪声,也可在底部设置一对带磁部件,以便在需要时,使活动承载部及时停止和固定在相应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活动寝具设有阻尼器,具体可选用电阻尼器或磁阻尼器,用于提供运动阻力,耗减运动能量,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阻尼系数,灵活控制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
如图6所示,展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助眠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助眠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例提供的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通信器63;存储器62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61和通信器6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6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通信器6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61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使电子终端执行如上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的各个步骤。
如图7所示,展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预测模型构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助眠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例提供的电子终端,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通信器73;存储器72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71和通信器7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7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通信器73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71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使电子终端执行如上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各个步骤。
上述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或者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
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写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存储设备、闪存、U盘、移动硬盘、或者能够用于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进行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另外,任何连接都可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指令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的,则所述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述介质的定义中。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计算机可读写存储介质和数据存储介质不包括连接、载波、信号或者其它暂时性介质,而是旨在针对于非暂时性、有形的存储介质。如申请中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本发明可帮助用户更快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缓解人们失眠和睡眠难的问题。同时可以收集用户的睡眠数据,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和睡眠习惯等,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方式。更可以根据用户的睡眠习惯来设置最合适客户的助眠床的运作方式,更好的帮助客户入睡。解决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7)

1.一种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用户入寝状态数据;
根据用户入寝状态数据选择对应的助眠策略;所述助眠策略至少包括通过调整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来改善用户入寝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入寝状态数据至少包括健康体征数据和/或睡眠质量数据;所述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包括活动幅度、活动频率、活动方向及活动时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眠策略还包括当监测到用户准备入睡时开启活动寝具,并在监测到用户进入预设睡眠状态时关闭活动寝具;其中,通过判断用户入寝姿态是否为入睡姿态且环境灯光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阈值来确定用户是否准备入睡,并通过判断用户是否进入进入熟睡状态或深睡状态来确定用户是否已进入所述预设睡眠状态;或者,所述助眠策略还包括根据手动设定的活动寝具开启时间、关闭时间及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相应自动开启、关闭及调整活动寝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眠策略还包括根据用户入寝状态选择并调整助眠音乐和/或助眠灯光,包括调整助眠音乐的节奏、分贝及时长,并调整助眠灯光的波长、色调、光强及光照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有热源靠近或检测到紧急危难状况时,紧急关停所述活动寝具。
6.一种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不同用户的基本数据和用户入寝状态数据,以生成样本集;
将样本集以预设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所述训练集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测试集测试所述神经网络模型,据以构建用于分析助眠策略的入寝习惯分析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新用户的基本数据和用户入寝状态数据输入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获取该模型输出的适用于该新用户的助眠策略,包括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助眠音乐调节参数、助眠灯光调节参数;以及/或者
记录原有客户数据,并在原客户更换寝具时,根据原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来调整新活动寝具的活动参数。
8.一种活动寝具,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方法;所述活动寝具包括:
寝具本体,包括供承载用户的可活动承载部;
驱动单元,用以驱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相对于所述寝具本体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直接接触并带动其产生活动;或者,所述驱动单元通过设于可活动承载部底部的凸梁与所述可活动承载部间接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凸梁来使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摇臂;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摇臂转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位于所述摇臂的转动路径上,以在所述摇臂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推杆;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推杆做直线运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位于所述推杆的推动路径上,以在所述推杆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产生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于可活动承载部两侧的一对通电磁吸部件;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两侧对应设有一对带磁部件;其中一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通电后磁吸对应侧的带磁部件,用以将所述可活动承载部固定于该侧的非平衡位置,该侧的通电磁吸部件断电后松开所述可活动承载部,所述可活动部件途经平衡位置并活动至对侧时,对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通电后磁吸对应侧的带磁部件,以将所述可活动承载部固定于对应侧的非平衡位置;如此反复,直至双侧的通电磁吸部件都受控断电后,所述可活动承载部依靠惯性停止在平衡位置;所述活动承载件的底部设置一对带磁部件,供使活动承载部及时停止和固定在相应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寝具还包括阻尼器,用以改变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的活动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动寝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寝具包括防护外框,用以围裹所述可活动承载部的活动轨迹所占的空间。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
16.一种助眠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基于活动寝具的助眠方法。
17.一种预测模型构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入寝习惯分析模型构建方法。
CN202011581236.0A 2020-12-28 2020-12-28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Pending CN1125694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1236.0A CN112569448A (zh) 2020-12-28 2020-12-28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PCT/CN2021/104267 WO2022142233A1 (zh) 2020-12-28 2021-07-02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1236.0A CN112569448A (zh) 2020-12-28 2020-12-28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9448A true CN112569448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1236.0A Pending CN112569448A (zh) 2020-12-28 2020-12-28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944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523A (zh) * 2021-10-09 2022-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床垫的自调整方法、装置、智能床垫及存储介质
WO2022142233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盛铭睿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233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盛铭睿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CN113940523A (zh) * 2021-10-09 2022-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床垫的自调整方法、装置、智能床垫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71222B2 (ja) 睡眠段階の予測及びそれに基づいた介入準備
JP7437575B2 (ja) 生理学的イベント検知特徴部を備えたベッド
US10945659B1 (en) Dual sleep monitor
JP7465808B2 (ja) 睡眠段階検知特徴部を備えたベッド
JP7487105B2 (ja) 鼾検知特徴部を備えたベッド
JP7385582B2 (ja) 在宅でのストレステスト
US9962123B2 (en) Mattress with alarm features
CN105431851B (zh) 健康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和方法以及患者护理系统
JP2021508567A (ja) 2人の睡眠者の鼾及び呼吸パラメータを判定するためのセンサ特徴部を備えたベッド
US20160121074A1 (en) System with a Heart Rate Adjusting Mechanism
US20150128353A1 (en) Sleep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568565B1 (en) Utilizing an area sensor for sleep analysis
CN112569448A (zh)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CN105377129A (zh) 调节感官刺激强度以增强睡眠慢波活动
CN105431192A (zh) 双声道睡眠诱导系统
JP2022541118A (ja) 睡眠現象の長期間の検知
KR102403213B1 (ko) 생체리듬 최적화를 통한 딥러닝 수면 어시스턴트 시스템
WO2016164374A1 (en) Intelligent infant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fant monitoring hub and infant learning receptivity detection system
KR20230096982A (ko) 수면자 심박수 변동성을 추적하기 위한 컨트롤러를 구비한 침대
Charbonneau et al. Rhesus monkeys have an interoceptive sense of their beating hearts
CN109419493A (zh) 身体状况预测方法、身体状况预测装置和身体状况预测程序
KR20240039173A (ko) 수면자 압력을 감지하고 질환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뇌 활동의 추정치를 생성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침대
CN117460450A (zh)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确定实时睡眠状态
KR20230113527A (ko) 질병 상태의 자동 감지를 위한 피처를 가진 침대
WO2022142233A1 (zh) 活动寝具及其所应用的模型构建和助眠方法、终端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