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6224A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66224A CN112566224A CN201910920095.1A CN201910920095A CN112566224A CN 112566224 A CN112566224 A CN 112566224A CN 201910920095 A CN201910920095 A CN 201910920095A CN 112566224 A CN112566224 A CN 1125662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ata transmission
- bluetooth
- transmission
- bluetooth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为: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并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在基于蓝牙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地调整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从而有效地控制终端蓝牙连接所产生的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射功率调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的、为固定和移动设备建立通信环境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主要特点为适用设备多、无需电缆,通过无线就可以使两个蓝牙设备相互搜索、建立联系,并在控制软件的作用下,自动传输数据。而且,蓝牙技术还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与效率。
但是,“传统蓝牙”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及时响应其他设备通过蓝牙技术发送的连接请求,在等待过程中会采用轮询访问的方式,这样对于设备的能耗比较大;二是设备在蓝牙连接过程中涉及多次的信息传递与验证,这样反复进行数据的加密解密,并且每次连接过程中都进行设备身份验证也会浪费设备的计算资源;三是“传统蓝牙”技术的发射功率是厂家在生产产品的时候确定的,无法因为用户想扩大射程范围而加大功率或者由于耗电而减小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在基于蓝牙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地调整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从而有效地控制终端蓝牙连接所产生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
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
配置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收发模块,用于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写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软件程序,当软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或者“示例性地”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可选地”或者“示例性地”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可选地”或者“示例性地”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以蓝牙技术进行通信的场景下,可以在包括移动电话、平板(PAD)、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但是在终端设备开启蓝牙连接功能后会非常耗电,而且终端设备会因为占用较多的内部资源,其运行也会变得比较缓慢,虽然蓝牙技术具有蓝牙低功耗的功能和协议,能够对功耗进行优化,但是也会导致功能上的缺失或者用户体验感的降低,而且对于传统蓝牙连接,并不能优化太多的功耗。
基于上述场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为同类型的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电话,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例如第一终端为移动电话,第二终端为无线耳机,或者第一终端为移动电话,第二终端为PAD等等。
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功能设置界面中开启蓝牙功能后,基于蓝牙技术进行设备搜索、配对,配对后的终端设备之间即可通过蓝牙技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本步骤即为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蓝牙功能开启的状态下,由第一终端检测是否有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其中,蓝牙连接请求可以理解为第二终端通过蓝牙技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终端配对请求。
S102、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时,可以根据该蓝牙连接请求读取自身存储的硬件配置文件,并在该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其中,发射参数可以包括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等级,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等级为数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蓝牙通信过程中,某一方终端设备向另一方终端设备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请求通过蓝牙技术传输数据的速率、传输数据需要的流量估计等参数信息。
进而,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蓝牙连接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和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当前的蓝牙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对应的发射参数。例如,根据蓝牙连接请求中的数据传输速率、需要的流量估计等参数以及第一、二终端基于蓝牙技术进行通信时当前的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基于发射功率数组和发射功率等级数组选择相应的发射功率值和发射功率等级值进行参数配置。
S103、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好发射参数后,可以根据该发射参数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利用硬件配置文件中当前配置的发射参数配置其自身的收发模块,使得收发模块基于当前的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S104、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
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
其中,本步骤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状态可以为数据传输时间变化(例如,时间过长)、数据传输当前所耗费的流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硬件环境条件变化(例如,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打电话等)等等。
上述数据传输状态的监测可以由第一终端自动识别,也可以由用户以人工识别的方式进行监测。
在监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数据传输状态的过程中,若该状态达到一定条件,例如当前传输数据的流量上升,则可以根据该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选择与当前数据传输状态对应的发射参数,从而实现在基于蓝牙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的方式控制终端蓝牙连接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具体为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并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基于蓝牙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地调整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从而有效地控制终端蓝牙连接所产生的功耗。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对该方法的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开启蓝牙功能。
在本步骤中,开启第一终端的蓝牙功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设置界面中打开蓝牙连接设置界面,设置蓝牙连接的名称、个人识别密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PIN)等相关上层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终端作为被接入方时,设置蓝牙连接的名称可以理解为修改第一终端的蓝牙名称,或者也可以省略设置蓝牙连接的名称,即不修改第一终端的蓝牙名称,而采用终端设备本申请的蓝牙名称。
但是对于接入方设备(例如,本实施例下文出现的第二终端)而言,在开启蓝牙功能时,则需要设置蓝牙连接的名称,该设置过程可以理解为搜索、选择想要接入的终端设备的蓝牙名称。
第二种方式,打开专用的蓝牙连接设置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界面,设置蓝牙连接的名称、PIN码等相关上层信息、蓝牙连接时长限制、流量提醒阈值,以及数据传输模式。
其中,数据传输模式可以为数据流量大模式(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共享热点等)、数据流量中等模式(例如,语音导航、车载蓝牙设备听歌等)、数据流量小模式(例如,耳机听歌,接打电话,监听手机是否有电话等)。
上述数据传输模式可以由用户根据第一终端当前的蓝牙使用情况,和/或,可能与第一终端将要配对的终端设备的蓝牙使用情况进行手动选择。
由于第二种设置方式会引起终端界面的变化,下面结合终端界面的变化详细描述第二种方式的设置过程。
首先,用户打开终端的蓝牙设置界面,进入一级菜单,选择蓝牙设备选项,该选项分别为蓝牙便携设备(例如,蓝牙耳机、汽车、具有蓝牙功能的打印机等)和蓝牙终端设备(例如,蓝牙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选择完一级菜单的选项后,切换到二级菜单,用户进入该菜单后可以根据一级菜单冲中的选项确定二级菜单的选项,二级菜单的选项分别为数据流量大模式、数据流量中等模式、数据流量小模式,用户可以根据终端的蓝牙实际使用状态选择二级菜单中的选项。用户选择完二级菜单的选项后,终端会根据一级菜单和二级菜单的选项切换到三级菜单,三级菜单主要是用于将用户的选择统计显示出来,并加入蓝牙配对按钮,以完成用户对终端蓝牙功能的开启及工作状态的创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蓝牙功能开启的两种设置方式既可以应用于接入终端,也可以应用于被接入终端。其中,在不采用专用的蓝牙连接设置APP的情况下,上述第二种设置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系统设定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
S202、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
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蓝牙功能均开启的状态下,第一终端检测是否有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其中,蓝牙连接请求可以理解为第二终端通过蓝牙技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终端配对请求。
在第一终端检测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的过程中,也即第一终端等待第二终端与本终端设备的蓝牙进行配对的过程中,若暂时没有终端设备向与第一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则关闭第一终端的蓝牙连接设置选项,并上报信息给第一终端界面,提醒用户蓝牙连接已经关闭。
S203、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时,可以根据该蓝牙连接请求读取自身存储的硬件配置文件,并在该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其中,蓝牙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二终端请求传输数据的速率、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流量估计等请求参数信息,发射参数可以包括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发射功率、发射功率等级。
在上述发射参数中,蓝牙协议版本类型用于标识协议版本种类,比如蓝牙4.0协议模式、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协议模式等。
发射功率与蓝牙协议版本类型相匹配,为数组模式,其数组中的数值排序规则为间隔一个单位,这一个单位对应到实际输出的功率值为1dBm,数组的起始值和最后一个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具体形式可以为[-x,-(x-1),……,x+1,x]。
发射功率等级的主要作用是决定收发电路的发射参数配置在哪个等级上,以及放大等级是多少,该参数与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和发射功率一一对应。并且,发射功率等级为数组模式,其具体形式可以为[class 1,class 2,class 3]。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基于蓝牙技术传输数据时采用固定的发射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等级以数组的方式设计,可以使终端实时根据相关判断,动态的调整发射参数,并提取相应的值对应到终端蓝牙芯片发射制式配置中,这样可以使每个对应的发射制式中的发射功率配置变成可选择的,从而灵活地调整终端的发射参数,实现对数据传输的控制。
这样,第一终端即可根据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和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当前的蓝牙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对应的发射参数。
当然,在开启蓝牙功能时,若采用步骤S201中的第二种方式,那么也可以结合用户手动设置的相关条件、选项,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对应的发射参数。
S204、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好发射参数后,可以根据该发射参数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利用硬件配置文件中当前配置的发射参数配置其自身的收发模块,使得收发模块基于当前的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也可以统计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传输数据时所用的流量情况。
S205、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
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
其中,本步骤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状态可以为数据传输时间变化(例如,时间过长)、数据传输当前所耗费的流量、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硬件环境条件变化(例如,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打电话等)等等。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的实现方式为根据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以及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请求应用类型,确定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具体地,该实现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操作:
第一、根据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和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其中,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包括误码率、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Magnitude,EVM)、接收灵敏度、吞吐率等,第一参考标准可以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和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协议中关于指标门限的相关文档等。
在确定第一判断结果时,可以直接在预存储的位置调取第一参考标准,对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进行判断。
第二、根据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其中,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包括接收灵敏度、吞吐率、误码率以及请求状态等等。同样地,可以在预存储的位置调取第一参考标准,对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第二判断标准。
第三、根据第二终端上报的请求应用类型和存储的第二参考标准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其中,第二终端上报的请求应用类型包括大数据量上传、大数据量下载、小数据量下载、小数据量上传等需要网络交互的类型,第二参考标准可以为研发人员根据终端的蓝牙使用情况编写的优先级表格或者软件模块,该优先级表格可以存储于硬件配置文件中,软件模块可以以软件的形式编写并存储到对应的模块中。
在确定第三判断结果时,可以根据调取的第二参考标准和第二终端上报的请求应用类型确定第二终端要基于蓝牙进行的数据传输情况、是否需要长时间保持较高资源的作业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第二、第三仅是用于分别确定三个判断结果,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定。
第四、根据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确定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在获取三个判断结果后,可以根据该判断结果综合确定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实时监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并根据该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动态更新发射参数。这样可以使第一终端实时根据相关判断,灵活地进行发射功率的调整与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终端内部发射电流,释放部分资源,减少终端设备功耗的目的。
本步骤的上述过程可以由第一终端基于实时监测的数据传输状态自动调用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并进行更新。
若在开启蓝牙功能时,采用步骤S201中的第二种方式,即通过APP或者UI界面开启蓝牙功能,那么也可以由用户实时监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此时,若用户监测到第二终端接收状态的更改(例如,在传输文件过程中接打电话,或者分享热点等),或者反馈请求蓝牙协议版本类型修改等,则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上重新建立新配置的蓝牙,同时,与第一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终端也需要与第一终端重新进行蓝牙配对。
另外,用户在实时监测数据传输状态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当前状态在APP或UI界面上手动修改相关条件,例如,修改蓝牙连接时长限制、流量提醒阈值等。
S206、当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动报警模式,并保存当前发射参数。
在本步骤中,预设条件可以为数据通过蓝牙传输时间过长,或者,传输数据所耗费的流量达到最大限度,或者,第一终端长时间处于最大发射功率状态等等。
当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上述预设条件时,可以启动报警模式。
示例性地,上述报警模式可以包括强制断开蓝牙连接,设置蓝牙不可见,结束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的蓝牙配对连接工作,并保存最后蓝牙连接断开时刻的相关配置等。
此时,若第二终端仍然需要与第一终端进行蓝牙连接并传输数据,则可以重置第一终端的蓝牙,或者,在系统拨号界面中输入专门设计的密码进行解锁以清空蓝牙断开时刻的相关配置数据,或者,在第一终端的APP或UI界面中进行解锁,并清空相关配置数据,继而回到步骤S202。
上述过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自动模式和人工模式实现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上述过程做进一步地描述。
设定应用场景为A手机等待B手机与其配对,并使用蓝牙直连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在停止数据传输后,B手机使用蓝牙共享热点下载大型网络游戏,导致流量达到上限。同时,设定A手机和B手机的物理距离比较接近且位置保持不变,信号质量较好。
自动模式下,该实例为A手机等待B手机与其进行蓝牙配对,并在B手机配对成功后进行数据传输。此时,A手机开始执行本申请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当A手机确定B手机请求的速率不需要很快,传输数据使用的流量比较少,并且两个手机的发射状态满足硬件指标,同时接收状态良好,接收信号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例如,-25dBm)。该种情况下,假设A手机发射参数中的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处于蓝牙2.0协议模式,发射功率等级为class 1,发射功率为11dBm,根据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需要修改发射参数,并降低发射功率,以减少A手机的蓝牙功耗。此时,A手机可以基于硬件配置文件更新发射参数,将发射功率等级设为class 2,发射功率设置为4dBm,并基于该发射参数继续与B手机进行数据传输,同时统计连接设备所用流量情况。在B手机停止数据传输后,开始使用蓝牙共享热点下载大型网络游戏,此时所使用应用的流量上升,A手机监测到B手机流量状况突然上升,所使用应用的流量上升,A手机再次更新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将A手机的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变更为蓝牙BLE协议模式,发射功率为0dBm,并基于该发射参数与B手机进行蓝牙数据传输,同时统计流量使用情况。当A手机发现B手机使用的流量达到门限值,则A手机启动报警模式并设置蓝牙不可见,强制B手机断开连接,但由于B手机软件并未下载完成,则用户可以在A手机键盘上输入热点解锁码,以将蓝牙自动设为可见,并保持断开前最后时刻的发射参数的状态,B手机与A手机通过蓝牙继续进行配对连接。
人工模式下,该实例为用户打开A手机的蓝牙配置APP或UI界面对蓝牙进行设置,由于B手机已经开始数据传输模式,用户自己判断该传输过程不需要太多流量,则可以自行在菜单中选择对应的蓝牙选项,选择完成后A手机开启蓝牙功能,B手机与A手机进行蓝牙配对,此时A手机配置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假设蓝牙协议版本类型为蓝牙4.0协议模式,发射功率等级为class 1,发射功率为7dBm,A手机基于配置的发射参数与B手机进行蓝牙数据传输,同时统计当前蓝牙连接过程中的流量使用情况。假设此时用户使用B手机的蓝牙共享热点功能下载软件,此时所使用的流量上升,A手机监测到B手机的流量上升很快,在APP界面或UI界面上提示用户更改蓝牙配置,用户切换蓝牙配置参数,变更为大数据量下载,并点击重新配置热点选项。此时,A手机蓝牙参数为蓝牙协议版本类型为BLE协议模式,发射功率为0dBm,并根据更新后的发射参数进行蓝牙数据传输,同时统计当前蓝牙连接过程中的流量使用情况。一段时间后,若A手机检测到B手机使用的流量达到门限值,A手机启动报警模式,强制B手机断开,使蓝牙自动变更为不可见,同时蓝牙设置APP选项呈现灰色状态。但由于B手机软件并未下载完成,则用户可以在A手机APP或者UI界面上激活蓝牙设置选项,进行解锁并清空断开前的相关数据,手动将蓝牙热点设为可见,并对蓝牙进行重新选择、配置,A手机保持断开前最后时刻的发射参数,B手机重新与A手机进行蓝牙配对连接。
上述自动模式和人工模式都可以降低终端蓝牙模块的电流,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达到省电的目的,延长终端使用寿命。
另外,在人工模式下,还可以使用APP或者UI界面添加白名单,将认证的终端设备加入名单后,可以减少蓝牙配对连接过程中反复的数据加解密过程和每次连接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过程,从而减少对终端设备基带部分的应用,降低终端设备的资源利用,释放部分占用的资源,提高终端设备的运行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具体为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并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基于蓝牙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地调整硬件配置文件中的发射参数,从而有效地控制终端蓝牙连接所产生的功耗。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收发模块301、配置模块302。
其中,收发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
配置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其中,发射参数包括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发射功率、发射功率等级,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等级为数组模式;
收发模块,用于根据发射参数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发射参数。
进一步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蓝牙连接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和终端的当前状态,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确定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终端的硬件指标,以及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请求应用类型,确定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过程具体可以为确定模块根据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和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根据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根据第二终端上报的请求应用类型和存储的第二参考标准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以及,根据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确定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报警模块;
报警模块,用于当与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动报警模式,并使配置模块保存当前发射参数。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可以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终端中处理器4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1为例;终端中的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图1、2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收发模块301、配置模块302)。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存储器4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读可写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软件程序,当软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
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根据所述发射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所述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所述发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参数包括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等级,其中,所述发射功率和所述发射功率等级为数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和所述第一终端的当前状态,在所述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请求应用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请求应用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和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所述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请求应用类型和存储的第二参考标准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动报警模式,并保存当前发射参数。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
配置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蓝牙连接请求时,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在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参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在所述硬件配置文件中更新所述发射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参数包括蓝牙协议版本类型、发射功率和发射功率等级,其中,所述发射功率和所述发射功率为数组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蓝牙连接请求中携带的请求参数和所述终端的当前状态,在所述硬件配置文件中配置发射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硬件指标,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请求应用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硬件指标和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一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指标和所述存储的第一参考标准确定第二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上报的请求应用类型和存储的第二参考标准确定第三判断结果;
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报警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当与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启动报警模式,并使所述配置模块保存当前发射参数。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写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写存储介质存储有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20095.1A CN112566224B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0/090226 WO2021057036A1 (zh) | 2019-09-26 | 2020-05-14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20095.1A CN112566224B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66224A true CN112566224A (zh) | 2021-03-26 |
CN112566224B CN112566224B (zh) | 2024-04-12 |
Family
ID=75030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20095.1A Active CN112566224B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66224B (zh) |
WO (1) | WO2021057036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5607A (zh) * | 2021-08-16 | 2021-11-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5529334A (zh) * | 2022-10-12 | 2022-12-27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 | 一种具备报警功能的水文地质勘探用水位监测装置 |
WO2023185213A1 (zh) * | 2022-04-01 | 2023-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功率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26502A1 (en) * | 2013-02-13 | 2014-08-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existence of cellular and connectivity networks with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
CN106303933A (zh) * | 2016-09-30 | 2017-01-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6412326A (zh) * | 2016-10-28 | 2017-02-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的参数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8234034A (zh) * | 2017-12-22 | 2018-06-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信号调整方法、装置、测试终端、系统及可读介质 |
CN110139262A (zh) * | 2019-06-10 | 2019-08-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2019
- 2019-09-26 CN CN201910920095.1A patent/CN112566224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14 WO PCT/CN2020/090226 patent/WO20210570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26502A1 (en) * | 2013-02-13 | 2014-08-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existence of cellular and connectivity networks with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
CN106303933A (zh) * | 2016-09-30 | 2017-01-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6412326A (zh) * | 2016-10-28 | 2017-02-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的参数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8234034A (zh) * | 2017-12-22 | 2018-06-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信号调整方法、装置、测试终端、系统及可读介质 |
CN110139262A (zh) * | 2019-06-10 | 2019-08-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5607A (zh) * | 2021-08-16 | 2021-11-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3645607B (zh) * | 2021-08-16 | 2024-04-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蓝牙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3185213A1 (zh) * | 2022-04-01 | 2023-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功率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529334A (zh) * | 2022-10-12 | 2022-12-27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 | 一种具备报警功能的水文地质勘探用水位监测装置 |
CN115529334B (zh) * | 2022-10-12 | 2023-05-16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 | 一种具备报警功能的水文地质勘探用水位监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57036A1 (zh) | 2021-04-01 |
CN112566224B (zh) | 2024-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9646B2 (en) |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s links | |
EP3468068B1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lassic bluetooth connection between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s, and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 | |
JP6251199B2 (ja) | 通信デバイス上の通信リンク最適化を動的に有効化し、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7852762B (zh) | 管理蓝牙连接的方法、蓝牙主设备和装置 | |
US850411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battery power | |
CN112566224B (zh)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JP5992546B2 (ja) | 通信デバイス上の通信リンク最適化を動的に有効化し、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2019515525A (ja) | マルチモード通信デバイスにおける無線アクセス技術の使用の管理 | |
CN113395690B (zh) | 蓝牙设备自动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182113B (zh) | 多模移动终端的连网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EP3131348B1 (en) |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for wearable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 |
WO2021022720A1 (zh) | 基于蓝牙的数据传输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 | |
KR20230147716A (ko) | 네트워크 액세스 방법, 네트워크 액세스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network access method, network access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107614B (zh) | 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8120032A1 (zh) | 小区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08475097B (zh) |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
EP3637947B1 (en) | Multi-sim incoming call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managed device and server | |
WO2023185213A1 (zh) | 蓝牙功率调整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16384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 |
CN116016639B (zh) | 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6684467A (zh) | 数据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637936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注册专网频段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