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0794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0794A
CN112560794A CN202011586991.8A CN202011586991A CN112560794A CN 112560794 A CN112560794 A CN 112560794A CN 202011586991 A CN202011586991 A CN 202011586991A CN 112560794 A CN112560794 A CN 112560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layer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69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0794B (zh
Inventor
陈彬彬
陈国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69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0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0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0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0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0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光感组件,光感组件包括第二衬底基板、光感单元和遮光层,相邻两个光感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相邻两个遮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光感单元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反射层,反射层位于第一衬底基板与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反射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遮光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间隔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反射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本申请能够提高光感单元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的信噪比,进一步,增强显示模组的指纹识别灵敏度。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指纹识别不仅可以用于终端设备的解锁和唤醒等功能,也是移动支付重要的一环。
随着全面屏的不断普及,指纹识别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外挂式指纹识别和屏下指纹识别两种,其中,外挂式指纹识别是将触摸屏与显示屏分开生产,然后贴合到一起成为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其中,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和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相比于液晶显示屏自带超薄优势,且外挂式触摸屏存在制作成本较低等优势。此外,当OLED显示屏设置外挂式指纹识别时还存在光线透过率较低的问题,使得光感单元接收光线的可靠性较低,影响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增设反射层的方式,能够使光线更多的射向光感单元,提高光感单元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的信噪比,有利于增强显示模组的指纹识别灵敏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
光感组件,光感组件位于第一衬底基板远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光感组件包括第二衬底基板、位于第二衬底基板靠近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光感单元、以及位于光感单元靠近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遮光层,相邻两个光感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相邻两个遮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光感单元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还包括反射层,反射层位于第一衬底基板与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反射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遮光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间隔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反射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增设反射层的方式,使反射层位于第一衬底基板与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反射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遮光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能够有效的将经过指纹反射的光线尽可能少的被遮光层吸收,此外,第一间隔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反射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能够有效的将经过指纹反射后的光线尽可能多的被光感单元接收,尽可能少的射向相邻光感单元之间的间隙,以提高光感单元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的信噪比,因此有利于增强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A-A’的一种截面图;
图4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5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9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外挂式触控显示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外挂式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10和光感单元组320,此外,位于显示面板310远离光感单元组的一侧还设置有玻璃盖板330,当触摸主体(例如为手指)触控玻璃盖板330时,显示面板310中产生的光线射至指纹上,其中,指纹包括纹谷和纹脊,一方面,光感单元组320位于显示面板310远离玻璃盖板330的一侧,另一方面,显示面板310自身的透过率较低,被指纹反射后的光线经过显示面板310后射向光感单元组320,导致光感单元组320接收到指纹反射的光通量较少,光感单元组接收的信号量低,进一步造成光感单元组的信噪比较低,此外,纹谷和纹脊的差异量很小,在显示面板310的透过率较低的情况下,导致光感单元组接收到纹谷和纹脊反射的光线不分明,降低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增设反射层的方式,能够使光线更多的射向光感单元,提高光感单元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的信噪比,进一步,增强显示模组的指纹识别灵敏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沿A-A’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
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
光感组件20,光感组件2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远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光感组件2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的光感单元22、以及位于光感单元22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的遮光层23,相邻两个光感单元22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24;相邻两个遮光层23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25,第一开口25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光感单元22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还包括反射层30,反射层3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与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遮光层23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一间隔24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显示模组100与显示面板10的一种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图3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所包括的各膜层的厚度,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并且反射层30还包括其他位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见。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光感组件20,显示面板10与光感组件20层叠设置,其中,显示面板10中设置有第一衬底基板11,第一衬底基板11与光感组件20相邻,即,光感组件2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远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进一步地,光感组件2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光感单元22和遮光层23,光感单元22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的一侧,遮光层23位于光感单元22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光感单元22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1与遮光层23之间,相邻两个光感单元22之间存在第一间隔24,相邻两个遮光层23之间存在第一开口25,第一开口25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光感单元22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可选的,光感单元22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口25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的面积,如此,使得从开口入射至光感单元22的光尽可能多的被光感单元22接收。
进一步,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反射层30,反射层3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与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当然反射层30也可以与其他功能膜层共用,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遮光层23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能够有效的避免经过指纹反射的光线被遮光层23吸收,反射层30尽可能的将光线再利用,使光线更多的射向光感单元22,此外,第一间隔24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能够有效的将经过指纹反射后的光线尽可能多的被光感单元22接收,尽可能少的射向相邻光感单元22之间的间隙。基于上述结构,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遮光层23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能够将射向遮光层23的部分光线反射,使其不被遮光层23吸收,使光线再利用后更多的射向光感单元22,并且能够避免光线射向相邻两个光感单元22之间的间隙,使光线更多的射向光感单元22,提高光感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显示面板10中产生的光线射向触摸主体(例如为手指),经过指纹反射后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10射向光感组件20,其中,部分光线直接穿过第一开口25后射向光感单元22,部分光线射向反射层30,再经过反射层30和指纹多次反射后,使尽可能多的光线射向光感单元22,尽可能少的光线被遮光层23吸收,使被光感单元22接收的光线量增多,提高光感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光感单元22可以为指纹识别传感器,用于实现显示模组100的指纹识别功能,可选地,光感单元还可以有其他用途。在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10发射出的光线射向人的指纹,经过指纹反射后的光线射向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经过一系列转换,以实现显示面板10的指纹识别功能,此外,通过增设反射层,使光线更多的射向指纹识别传感器,能够增强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层23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范围内。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层23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反射层30的面积小于遮光层23的面积,可选地,反射层30的面积等于遮光层23的面积。如此,当反射层30位于遮光层23与第一衬底基板11之间时,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一开口25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存在交叠区域,从而影响第一通孔的透光量。当反射层30的面积等于遮光层23的面积时,反射层30的设置既不影响第一通孔的透光量,又能尽可能避免被指纹反射后的光线被遮光层23吸收。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第一间隔24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范围内。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第一间隔24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范围内,也就说,经指纹反射后的光线尽可能少的射向第一间隔24,使光线更多的射向光感单元22,提高光感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可选地,图4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4所示,还包括:微透镜阵列40,微透镜阵列40包括多个微透镜41,微透镜阵列40位于遮光层23与第一衬底基板11之间,第一开口25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微透镜41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所包括的各膜层的厚度,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并且反射层30还包括其他位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见。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微透镜阵列40,微透镜阵列40包括多个微透镜41,微透镜阵列40位于遮光层23与第一衬底基板11之间,微透镜41用于聚合经指纹反射后的光线,聚合后的光线经过第一开口25射向光感单元22,因此,第一开口25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微透镜41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如此,能够将经微透镜41汇聚后的光线射向第一开口25,而第一开口25与光感单元22相对,使得光线尽可能多的被光感单元22接收,提高光感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进一步,增强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显示面板10中产生的光线射向触摸主体(例如为手指),经过指纹反射后的光线穿过显示面板10射向光感组件20,其中,部分光线直接射向微透镜41,光线经过微透镜41汇聚后经过第一开口25射向光感单元22,部分光线射向反射层30,再经过反射层30和指纹多次反射后,使尽可能多的光线微透镜41,经过微透镜41汇聚后射向光感单元22,尽可能少的光线被遮光层23吸收,使被光感单元22接收的光线量增多,提高光感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微透镜41的光轴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微透镜41的光轴垂直于显示面板10出光面,使得微透镜41能够将指纹反射后的光线尽可能多的汇聚后射向光感单元22。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反射层3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与微透镜阵列40之间。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反射层3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与微透镜阵列40之间,可选地,微透镜阵列4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远离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反射层30能够将位于微透镜阵列40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的光线进行再利用,经过多次反射后,射向微透镜阵列40,使感光单元22接收更多的光线,增强感光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可选地,图5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5所示,反射层30位于遮光层23与微透镜阵列4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所包括的各膜层的厚度,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并且反射层30还包括其他位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见。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反射层30位于遮光层23与微透镜阵列4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遮光层23与微透镜阵列40层之间设置一层,用于放置反射层30,其中,反射层30位于遮光层23与微透镜阵列40层之间,能够将反射层30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的光线进行再利用,经过多次反射后,射向微透镜阵列40,使感光单元22接收更多的光线,增强感光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可选地,图6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6所示,反射层30位于遮光层23靠近微透镜阵列40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所包括的各膜层的厚度,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并且反射层30还包括其他位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见。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6所示,反射层30位于遮光层23靠近微透镜阵列40的表面,可选地,反射层30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于遮光层23靠近微透镜阵列40的表面,反射层30能够将位于遮光层23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的光线均进行再利用,经过多次反射后,射向微透镜阵列40,使感光单元22接收更多的光线,增强感光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可选地,图7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7所示,遮光层23的材质为金属,且遮光层23复用为反射层30。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遮光层23的材质为金属,且遮光层23复用为反射层30,当遮光层23的材质为金属时,遮光层23也具有反射作用,使得射向遮光层23的光线会被反射,且遮光层23为金属时,可以与反射层30同层制作,通过采用同种金属、同时制作,能够有效简化制作流程。
可选地,图8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8所示,反射层30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1与光感单元2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所包括的各膜层的厚度,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并且反射层30还包括其他位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见。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8所示,反射层30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1与光感单元22之间,反射层30能够将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的光线进行再利用,经过多次反射后,射向微透镜阵列40,相邻两个光感单元22之间的第一间隔24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范围内,还能将射向第一间隔24的光线再反射后再利用,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可选地,图9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沿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9所示,光感组件20还包括驱动电路层50,驱动电路层50位于光感单元22与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驱动电路层5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各薄膜晶体管与光感单元22电连接,其中,图9中只示出了膜层的位置关系,并没有示出膜层的连接关系。
驱动电路层50还包括第一金属层51和第二金属层52,第一金属层51与反射层同层制作;或者,第二金属层52与反射层同层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所包括的各膜层的厚度,并不代表实际尺寸,并且反射层30还包括其他位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见。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感组件20还包括驱动电路层50,驱动电路层50位于光感单元22与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驱动电路层50中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各薄膜晶体管与光感单元22电连接,其中,各薄膜晶体管与光感单元22通过走线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金属层51和第二金属层52,其中,部分走线位于驱动电路层50的第一金属层51,部分走线位于驱动电路层50的第二金属层52,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反射层30既可以与第一金属层51同层制作,也可以与第二金属层52同层制作,可选地,第一金属层51与反射层30同层且采用同种材料制作,第二金属层52与反射层30同层且采用同种材料制作,一方面,能够实现显示模组100的轻薄化,另一方面,能有效简化制作流程,节省劳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层50还包括绝缘层和其他金属层,图9中未示出。
可选地,反射层30的材质为金属。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反射层30的材质为金属,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金属具有反射作用,例如金、银、铜或铁,均能够良好的将射向反射层30光线进行反射,实现光线的再利用,使射向光感单元22的光线更多,提高光感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层30与第一金属层51同层同种材料制作时,反射层30和第一金属层51的材料均可以为钼(Mo),反射层30与第二金属层52同层同种材料制作,反射层30与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均可以为钛-铝-钛(Ti-Al-Ti),如此,可以有效的简化制作流程。
可选地,反射层30朝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涂覆有反射涂层。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在反射层30上涂覆发射涂层,可选地,反射涂层采用白油等材料,以实现反射层30具有反射的功能,更具体地,反射层30朝向显示面板10出光面的一侧涂覆有反射涂层,用于反射经指纹反射后射向反射层30的光线。
可选地,显示面板10为OLED显示面板。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0采用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具有轻薄的优点,使得将光感组件20设置于OLED显示面板10的一侧也不会使显示模组100的厚度较厚,并且将光感组件20设置于OLED显示面板一侧的制作工艺简洁。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模组100。该显示装置200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200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200的其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显示装置200与显示模组100的一种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及显示装置200,采用增设反射层30的方式,使反射层3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与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遮光层23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能够有效的将经过指纹反射的光线尽可能少的被遮光层23吸收,此外,第一间隔24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与反射层30在显示面板1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能够有效的将经过指纹反射后的光线尽可能多的被光感单元22接收,尽可能少的射向相邻光感单元22之间的间隙,以提高光感单元22接收的信号量,以及提高光感单元22的信噪比,进一步,增强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
光感组件,所述光感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光感组件包括第二衬底基板、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光感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光感单元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遮光层,相邻两个所述光感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相邻两个所述遮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光感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所述反射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反射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反射层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微透镜,所述微透镜阵列位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开口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与所述微透镜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光轴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微透镜阵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微透镜阵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遮光层靠近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材质为金属,且所述遮光层复用为所述反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光感单元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组件还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光感单元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各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光感单元电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反射层同层制作;或者,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反射层同层制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材质为金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涂覆有反射涂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011586991.8A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560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6991.8A CN112560794B (zh)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6991.8A CN112560794B (zh)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0794A true CN112560794A (zh) 2021-03-26
CN112560794B CN112560794B (zh) 2022-09-13

Family

ID=75032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6991.8A Active CN112560794B (zh) 2020-12-29 2020-12-29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079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9054A (zh) * 2022-04-21 2022-07-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15394191A (zh) * 2022-08-22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59054B (zh) * 2022-04-21 2024-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指纹识别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7598A (zh) * 2018-04-27 2018-10-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90050621A1 (en) * 2017-02-23 2019-02-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CN109445161A (zh) * 2018-12-27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13003A (zh) * 2018-12-27 2019-05-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09775A (zh) * 2019-06-28 2019-10-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560569U (zh) * 2019-02-14 2019-10-29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模组及取像装置
CN112070057A (zh) * 2020-09-18 2020-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50621A1 (en) * 2017-02-23 2019-02-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CN108647598A (zh) * 2018-04-27 2018-10-1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45161A (zh) * 2018-12-27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13003A (zh) * 2018-12-27 2019-05-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560569U (zh) * 2019-02-14 2019-10-29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模组及取像装置
CN110309775A (zh) * 2019-06-28 2019-10-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70057A (zh) * 2020-09-18 2020-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9054A (zh) * 2022-04-21 2022-07-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14759054B (zh) * 2022-04-21 2024-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15394191A (zh) * 2022-08-22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394191B (zh) * 2022-08-22 2023-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0794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1133B1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2865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02949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04773B (zh) 电子设备
WO2020168953A1 (zh) 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15005B (zh)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494901B (zh) 移动终端
CN112560794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201167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81755A (zh) 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0828498A (zh) 光学式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67477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1529180U (zh) 指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24118A (zh) 纹路识别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1198083A (ja) 光学式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CN107608122B (zh) 显示屏、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2864182B (zh) 感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69549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06139A (zh) 光学式集成装置
CN110796122A (zh) 光学式指纹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594061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00439A1 (en) Display device
TWI748643B (zh) 指紋識別模組、其製備方法及電子裝置
CN114594629B (zh) 指纹识别显示面板及装置
TWI819842B (zh) 感測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