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0256B - 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60256B CN112560256B CN202011451158.2A CN202011451158A CN112560256B CN 112560256 B CN112560256 B CN 112560256B CN 202011451158 A CN202011451158 A CN 202011451158A CN 112560256 B CN112560256 B CN 1125602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dient
- distance
- calculating
- string
- shad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OQCFWECOQNPQCG-UHFFFAOYSA-N 1,3,4,8-tetrahydropyrimido[4,5-c]oxazi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ONC2=C1C=NC(=O)N2 OQCFWECOQNPQC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包括:TIN图合并模块,所述TIN图合并模块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并根据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计算在T1‑T2时间段内不被阴影遮挡的最小值。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重复进行多次日照遮挡模拟,当地形复杂时,阵列最优间距计算值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组串间距计算是光伏电站阵列布置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要求,地面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方阵布置应满足“光伏方阵各排、列的布置间距应保证每天9:00~15:00(当地真太阳时)时段内前、后、左、右互不遮挡。”关于光伏组串间距的计算,通常做法为利用PVSyst软件进行阵列和地形坡度的模拟,进行日照遮挡因子分析,逐步获取最优间距值。这种做法需要重复进行多次日照遮挡模拟,当地形复杂时,阵列最优间距计算值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包括:
TIN图合并模块,所述TIN图合并模块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然后将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
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高度角θh,并将θh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
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方位角δ,并将δ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
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所述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接收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并根据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然后将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发送给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
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并根据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计算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然后将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发送给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
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并根据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计算在T1-T2时间段内不被阴影遮挡的最小值。
优选地,所述T1为9:00,T2为15:00。
一种光伏组串阴影间距计算方法,包括:
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
计算太阳高度角θh和太阳方位角δ,θh和δ随时间变化;
根据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
根据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计算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其中Dc随时间变化;
根据Dc计算在T1-T2时段内的组串不被阴影遮挡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间距Dc最小值。
优选地,所述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xr表示任意点的阴影点在x方向的相对值,yr表示任意点的阴影点在y方向的相对值,zr表示任意点的阴影点在z方向的相对值,B为光伏组串宽度值,γ为组串固定倾角。
优选地,所述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的计算方法为:
优选地,所述T1为9:00,T2为15:00。
优选地,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遍历E单元的所有标记符Di=0的相邻单元Ci,并将Ci对应的标记符Di设为1,求出所有相邻单元Ci的法向量如果相邻单元的法向量与的夹角小于λ,则合并相邻单元Ci和E得到新的区块EC,求出合并后新的区块EC的加权法向量
S3、令Ci=E,跳转到S2,直到TIN图上所有单元的标记符Di=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1)本发明通过随时间变化的太阳高度角θh和随时间变化的太阳高度角θh,计算出的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也是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出Dc在T1-T2时间段内不被阴影遮挡的最小值,即可算出光伏板的最佳间距,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直接获得最优间距,而不是通过多次模拟,计算量更小,工作效率更高;
2)本发明通过将T1设为9:00,T2设为15:00,正好是一天中日照最佳时段,避免了选取时间过宽导致光伏组串最佳间距过大导致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
3)本发明通过随时间变化的太阳高度角θh和太阳方位角δ,结合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计算得到的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在T1-T2时段内的组串不被阴影遮挡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间距Dc最小值即是光伏组串的最佳间距,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直接获得最优间距,而不是通过多次模拟,计算量更小,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光伏组串的几何模型;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3,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包括:TIN图合并模块,所述TIN图合并模块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然后将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高度角θh,并将θh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方位角δ,并将δ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所述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接收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并根据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然后将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发送给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并根据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计算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然后将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发送给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并根据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计算在T1-T2时间段内的最小值。
本发明通过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计算出随时间变化的太阳高度角θh,通过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计算出随时间变化的太阳高度角θh,通过TIN图合并模块将地形相似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区块,同时TIN图合并模块还能计算出每个区块的坡度,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结合上述参数计算出随时间变化的组串阴影值,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根据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和组串参数计算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根据组串的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值计算出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计算在T1-T2时间段内不被阴影遮挡的最小值;
优选地,所述T1为9:00,T2为15:00。
一种光伏组串阴影间距计算方法,包括:
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
计算太阳高度角θh和太阳方位角δ,θh和δ随时间变化;
根据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
根据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计算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其中Dc随时间变化;
根据Dc计算在T1-T2时段内的组串不被阴影遮挡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间距Dc最小值。
光伏组串常规为沿东西走向布置,朝南倾斜(倾角γ),地形东西坡度β。一般地,光伏组串有安装高度要求,但同一地平面上,光伏组串中心点所在的平面平行与地面,为便于分析,假定地平面抬高至光伏组串的下边缘,这样可以简化坡面方程且不影响阴影间距计算。对于任意地形,建立光伏组串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光伏组串长度为L,宽度为B,光伏组串为矩形P0P1P2P3,水平面为矩形P0P4P6P7所示,光伏组串底边P0P3、顶边P1P2,β=∠P3P0P7,γ=∠P2P3P5。
设定P0为坐标原点,则可以得到:
P0(0,0,0) (1)
P1(-B sinγsinβ,B cosγ,B sinγcosβ) (2)
P2(Lcosβ-B sinγsinβ,B cosγ,L sinβ+B sinγcosβ) (3)
P3(Lcosβ,0,Lsinβ) (4)
光伏组串的控制点为P0、P1、P2、P3四个点,其中P0、P3两个点为沿地面布置,其阴影点永远重合于自身点,因此,只需要分析P1、P2两个点的阴影即可,实际上,由于太阳光线为平行光线,同一时刻P1、P2的阴影点存在固定关系。现针对P1点的阴影进行分析。
优选地,所述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xr表示任意点的阴影点在x方向的相对值,yr表示任意点的阴影点在y方向的相对值,zr表示任意点的阴影点在z方向的相对值,B为光伏组串宽度值。
太阳光线的直线l参数方程
已知太阳方位角δ和太阳高度角θh,则太阳光线的入射向量为:
SL=(cosθhsinδ,cosθhcosδ,sinθh) (5)
太阳光线的直线l参数方程为:
其中,坐标(x0,y0,z0)即为光伏组串边缘控制点P1、P2两个点的坐标。光伏组串控制点的阴影相对坐标(xr,yr,zr)=(x-x0,y-y0,z-z0),即:
地形坡面A的平面方程
已知地面地形南北坡度α(角度值),地形东西坡度β(角度值),结合图1所示的光伏组串的几何模型,地面东西向向量:
n1=(cosβ,0,sinβ) (8)
地面南北向向量:
n2=(0,cosα,sinα) (9)
则,坡面平面法向量:
过点P0的地形坡面的平面方程:
sinβcosα·x+cosβsinα·y-cosβcosα·z=0 (11)
当太阳光线平行于地平面时,光伏组串的阴影间距将无线大,即无论如何调整光伏板间距均无法满足不遮挡要求,根据式(5)、(10),此时光线方向向量与地面法向量点乘为0,SL·SA=0,即:
sinβcosαcosθhsinδ+cosβsinαcosθhcosδ-cosβcosαsinθh=0 (12)
上式可以简化为:
tanαcosδ+tanβsinδ=tanθh (13)
一般地,太阳光直线总与地型坡面存在交点,此时将式(6)带入式(11):
结合式(7)、(14),得到式(15)如下:
又α∈(-90°,90°),β∈(-90°,90°),则,cosα≠0,cosβ≠0,上式可以简化为:
根据P1、P2两点坐标,分别结合式(2)、(16)和式(3)、(16)有:
即P1、P2两点的阴影点相对坐标完全相等,阴影的长度完全相同。光伏组串的阴影在南北向的竖直投影净间距即为yr,光伏组串的阴影在东西向的竖直投影净间距即为xr。
优选地,所述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的计算方法为:
在确定净间距yr下,南北相邻光伏组串(两个阵列x坐标相同)的中心点的距离Dc:
需要指出的是,式(17)、(18)的应用是考虑到光伏阵列中存在足够多列的组串,一般地,当组串阵列列数超过2列即可适用。当阵列中只有一列或者两列组串时,光伏组串最优间距需要利用式(17),考虑xr与组串尺寸L的相对关系确定。
优选地,所述T1为9:00,T2为15:00。
优选地,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遍历E单元的所有标记符Di=0的相邻单元Ci,并将Ci对应的标记符Di设为1,求出所有相邻单元Ci的法向量如果相邻单元的法向量与的夹角小于λ,则合并相邻单元Ci和E得到新的区块EC,求出合并后新的区块EC的加权法向量
S3、令Ci=E,跳转到S2,直到TIN图上所有单元的标记符Di=1。
这里的加权法向量是指每个待合并的相邻单元的法向量之和。这里将TIN图合并时避免了每一次都需要遍历所有单元,二是遍历过的单元不再遍历,运算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另外通过法向量与加权法向量的比较来合并相邻单元,避免了区块合并过程中产生累计误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TIN图合并模块,所述TIN图合并模块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然后将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
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高度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高度角θh,并将θh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
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太阳方位角计算模块计算出太阳方位角δ,并将δ发送给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
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所述组串阴影值计算模块接收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并根据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然后将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发送给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
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并根据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计算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然后将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发送给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
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所述最小中心点距离计算模块接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并根据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计算在T1-T2时间段内不被阴影遮挡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1为9:00,T2为15:00。
3.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TIN图依据坡度合并成1个以上区块,并计算每个区块的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
计算太阳高度角θh和太阳方位角δ,θh和δ随时间变化;
根据太阳高度角θh、太阳方位角δ、南北坡度α和东西坡度β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
根据计算组串阴影随时间的值计算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距离Dc,其中Dc随时间变化;
根据Dc计算在T1-T2时段内的组串不被阴影遮挡时相邻光伏组串的中心点的间距Dc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为9:00,T2为15: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51158.2A CN112560256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51158.2A CN112560256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60256A CN112560256A (zh) | 2021-03-26 |
CN112560256B true CN112560256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75061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51158.2A Active CN112560256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602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78889A1 (zh) * | 2022-03-25 | 2023-09-28 | 杭州伯资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一种光伏发电阵列间距离和高度差估计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539044U (zh) * | 2015-02-12 | 2015-08-05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 光伏阵列装置 |
CN105260622A (zh) * | 2015-11-10 | 2016-01-20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arcgis和坡向值的光伏电站阵列间距的计算方法 |
CN106100522A (zh) * | 2016-06-16 | 2016-11-0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结合场地朝向的跟踪式光伏阵列排布方法 |
CN106777634A (zh) * | 2016-12-07 | 2017-05-31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Arcgis的光伏阵列阴影计算方法 |
KR101777270B1 (ko) * | 2016-10-31 | 2017-09-13 | 주식회사비아이엠에스 | Bim을 이용한 bipv 설치영역 설정방법 |
WO2019155594A1 (ja) * | 2018-02-09 | 2019-08-15 | Totalmasters株式会社 | 太陽光発電設備の設計支援装置、設計支援方法、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設計支援用学習済みモデル作成装置 |
CN110851945A (zh) * | 2019-08-08 | 2020-02-28 |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阵列排布方法及光伏阵列排布方案自动生成系统 |
-
2020
- 2020-12-10 CN CN202011451158.2A patent/CN1125602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539044U (zh) * | 2015-02-12 | 2015-08-05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 光伏阵列装置 |
CN105260622A (zh) * | 2015-11-10 | 2016-01-20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arcgis和坡向值的光伏电站阵列间距的计算方法 |
CN106100522A (zh) * | 2016-06-16 | 2016-11-0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结合场地朝向的跟踪式光伏阵列排布方法 |
KR101777270B1 (ko) * | 2016-10-31 | 2017-09-13 | 주식회사비아이엠에스 | Bim을 이용한 bipv 설치영역 설정방법 |
CN106777634A (zh) * | 2016-12-07 | 2017-05-31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Arcgis的光伏阵列阴影计算方法 |
WO2019155594A1 (ja) * | 2018-02-09 | 2019-08-15 | Totalmasters株式会社 | 太陽光発電設備の設計支援装置、設計支援方法、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設計支援用学習済みモデル作成装置 |
CN110851945A (zh) * | 2019-08-08 | 2020-02-28 |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阵列排布方法及光伏阵列排布方案自动生成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Design of a photovoltaic system for a rural house;M. Aminy等;《2012 Second Iranian Conference on Renewable Energy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20120426;第18-22页 * |
太阳辐射计算讲座 第一讲 太阳能中天文参数的计算;王炳忠;《太阳能》;19990628(第02期);第8-10页 * |
山地光伏发电站的特性及设计要点;塔拉等;《内蒙古电力技术》;20190614;第37卷(第04期);第18-2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60256A (zh) | 2021-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51945B (zh) | 一种光伏阵列排布方法及光伏阵列排布方案自动生成系统 | |
CN105760590B (zh) | 一种基于阴影辐射分析的屋顶式光伏阵列间距优化方法 | |
CN102163341B (zh) | 通过阴影分析建立太阳能电站模型的方法 | |
CN106502274B (zh) | 一种优化光伏跟踪系统组件间距的方法 | |
CN103559738B (zh) | 一种山地光伏电站布置方法 | |
Yao et al. | Heliostat field layout methodology in central receiver systems based on efficiency-related distribution | |
CN104778316A (zh) |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光伏发电设备辐射分析方法 | |
CN113221222A (zh) | 建筑物屋顶光伏板排布方法 | |
CN106777634B (zh) | 基于Arcgis的光伏阵列阴影计算方法 | |
Zainali et al. | Direct and diffuse shading factors modelling for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grivoltaic system layouts | |
CN113221356A (zh) | 复杂建筑物不规则屋顶光伏板排布系统及优化方法 | |
US20150234943A1 (en) | Shade calculation for solar installation | |
CN113221355A (zh) | 复杂建筑物不规则屋顶光伏板排布方法 | |
CN112560256B (zh) | 一种光伏组串最优间距计算系统和计算方法 | |
Fartaria et al. | Simulation and computation of shadow losses of direct normal, diffuse solar radiation and albedo in a photovoltaic field with multiple 2-axis trackers using ray tracing methods | |
Oon et al. | Optimization study of solar farm layout for concentrator photovoltaic system on azimuth-elevation sun-tracker | |
CN103778331B (zh) | 一种建筑光伏系统中太阳能资源的计算方法 | |
CN107918700A (zh) | 一种民居坡屋面光伏阵列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 |
Jensen et al. | Self-shading of two-axis tracking solar collectors: Impact of field layout, latitude, and aperture shape | |
CN105260622A (zh) | 基于arcgis和坡向值的光伏电站阵列间距的计算方法 | |
CN113223151A (zh) | 建筑物屋顶光伏板排布系统 | |
Xu et al. |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shading effects from obstruction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n solar photovoltaic panels | |
Ye et al. | Planning the installation of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shading devices: A GIS-based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 | |
CN109684593A (zh) | 山地光伏项目阵列间距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15494883A (zh) | 一种逆跟踪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