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8774B -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8774B
CN112558774B CN202011455556.1A CN202011455556A CN112558774B CN 112558774 B CN112558774 B CN 112558774B CN 202011455556 A CN202011455556 A CN 202011455556A CN 112558774 B CN112558774 B CN 112558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isplay
vibration
display modu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55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8774A (zh
Inventor
马建华
王玉泠
陆辉
沈岭
路娜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55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8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8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8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8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振动模块、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底座;触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在显示模组上的压力值;振动模块与显示模组机械连接,用于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滑动模块与显示模组机械连接,底座上设置有沿X方向延伸的轨道,滑动模块嵌设于轨道内;滑动模块用于支撑显示模组,滑动模块随显示模组运动而在轨道内滑动;复位模块分别与滑动模块以及底座机械连接;复位模块用于通过滑动模块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触觉振动反馈等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于显示装置中,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集成有触觉振动反馈功能的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触觉反馈模组起到支撑显示模组以及带动显示模组振动的作用。目前,大多触觉反馈模组带动显示模组振动时具有竖直方向(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层叠方向)上的振动分量,如此,显示装置需要为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分量提供空间,导致盒厚较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机械连接,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振动模块、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底座;
触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在显示模组上的压力值;
振动模块与显示模组机械连接,用于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其中,X方向与水平面平行,水平面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
滑动模块与显示模组机械连接,底座上设置有沿X方向延伸的轨道,滑动模块嵌设于轨道内;滑动模块用于支撑显示模组,滑动模块随显示模组运动而在轨道内滑动;
复位模块分别与滑动模块以及底座机械连接;复位模块用于通过滑动模块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为显示模组在振动模块带动下沿X方向运动之前所在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第一方面的显示装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觉反馈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器,方法包括:
触觉检测模块响应于显示模组上用户的按压动作,向控制器反馈用户施加在显示模组上的压力值;
控制器根据压力值向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
振动模块响应于振动指令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
复位模块通过滑动模块带动显示模块沿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其中,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振动模块、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底座。通过设置振动模块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X方向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称之为Z方向)无振动分量,如此,显示装置无需在Z方向上为显示模组振动预留空间,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盒厚较厚的问题,实现减薄盒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滑动模块装配于轨道中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FD1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FD2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的轨道形成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与图11中轨道相匹配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3中的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振动模块装配于底座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反馈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20’以及触觉反馈模组。其中,触觉反馈模组包括底座11’、软连接结构12’、支架13’、振动马达14’以及应变片(图1中未示出),底座11’通过螺栓30’与软连接结构12’的一端连接,软连接结构1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30’与支架13’连接,同时,显示模组固定连接在支架13’上。振动马达14’包括活动块141’以及固定块142’,固定块142’固定在底座11’上,金属结构141’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架141’上。当用户按压显示模组20’时,应变片将显示模组20’的形变量发送至驱动芯片,驱动芯片根据形变量控制振动马达14’,以使固定块142’和活动块141’之间产生磁力,从而吸引活动块141’通过支架13’带动显示模组20’向固定块142’靠近。由于软连接结构12’具有弹性,因此,在活动块141’带动显示模组20’向固定块142’运动时,软连接结构12’会发生形变。但是,软连接结构12’呈U型,其形变特性使得显示模组20’既有沿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的运动,又有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Z方向)的运动,如此,显示装置需要为Z方向的振动预留空间,不利于减小盒厚。
有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机械连接,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振动模块、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底座;
触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在显示模组上的压力值;
振动模块与显示模组机械连接,用于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其中,X方向与水平面平行,水平面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
滑动模块与显示模组机械连接,底座上设置有沿X方向延伸的轨道,滑动模块嵌设于轨道内;滑动模块用于支撑显示模组,滑动模块随显示模组运动而在轨道内滑动;
复位模块分别与滑动模块以及底座机械连接;复位模块用于通过滑动模块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为显示模组在振动模块带动下沿X方向运动之前所在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其中,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振动模块、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底座。通过设置振动模块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X方向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称之为Z方向)无振动分量,如此,显示装置无需在Z方向上为显示模组振动预留空间,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盒厚较厚的问题,实现减薄盒厚的效果。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4是图3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图4,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60和触觉反馈模组,显示模组60和触觉反馈模组机械连接,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10、振动模块20、滑动模块30、复位模块40以及底座50;触觉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在显示模组60上的压力值;振动模块20与显示模组60机械连接,用于带动显示模组60沿X方向运动,其中,X方向与水平面平行,水平面平行于显示模组60所在平面;滑动模块30与显示模组60机械连接,底座50上设置有沿X方向延伸的轨道510,滑动模块30嵌设于轨道510内;滑动模块30用于支撑显示模组60,滑动模块30随显示模组60运动而在轨道510内滑动;复位模块40分别与滑动模块30以及底座50机械连接;复位模块40用于通过滑动模块30带动显示模组60沿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为显示模组60在振动模块20带动下沿X方向运动之前所在位置。
具体的,显示模组6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面板,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的,当用户在显示模组60上施加压力时,触觉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在显示面板上的压力值。触觉检测模块10中包括至少一个触觉检测元件110。触觉检测模块10的具体设置位置将在后文中就典型示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处先不作赘述。
具体的,当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振动模块20响应于振动指令,向显示模组60施加X方向的力,带动显示模组60沿X方向运动。其中,X方向平行于显示模组60所在平面,可选的,显示模组60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轮廓线包括多条直线段,X方向与其中至少一条线段平行,示例性的,显示模组60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呈矩形,X方向与矩形的长边平行。如此,显示装置只需在X方向预留空间以便显示模组60在该预留空间内振动,无需在其它方向上预留空间,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面积。具体的,振动模块20可以包括马达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振动元件,此处不作限定。振动模块2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连接方式连接与显示模组60连接,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的,滑动模块30与显示模组60机械连接,用于支撑显示模组60,同时,滑动模块30还嵌设于底座50的轨道510内。可以理解的是,振动模块20施加在显示模组60上的力沿X方向,复位模块40通过滑动模块30施加在显示模组60上的力也沿X方向,同时,轨道510将滑动模块30的运动方向限定在X方向上。如此,可使显示模组60在振动时,不会产生沿垂直于显示模组60所在平面方向(称之为Z方向)的振动分量,显示装置无需在Z方向上预留空间,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盒厚。还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相关技术(图1)中悬空的支架13’,本发明实施例中滑动模块30嵌设于轨道510内,与底座50接触,不悬空,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具体的,当显示模组60在振动模块20的带动下沿X方向运动一定距离之后,振动模块20停止工作,显示模组60停止运动,此时,复位模块40用于带动显示模组60沿X方向返回初始位置。复位模块40可以包括弹片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弹性元件,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中仅示例性示出了底座50包括两条轨道510,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轨道510的条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其中,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振动模块、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底座。通过设置振动模块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X方向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在Z方向无振动分量,如此,显示装置无需在Z方向上为显示模组振动预留空间,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盒厚较厚的问题,实现减薄盒厚的效果。
图5是图3中的滑动模块装配于轨道中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FD1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5中FD2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图9,可选的,滑动模块30包括滑块组,滑块组与轨道510对应设置;滑块组包括至少一个滑块310,滑块310包括沿Z方向排列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滑块分部311和第二滑块分部312,第一滑块分部311嵌设于轨道510内;第二滑块分部312与显示模组60连接;其中,Z方向垂直于水平面。
具体的,第一滑块分部311嵌设于轨道510内,可以在轨道510内沿着X方向滑动,第二滑块分部312位于轨道510外,与显示模组60连接。如此,当显示模组60在振动模块20的控制下沿X方向运动、或者在复位模块40的带动下沿X方向运动时,滑块310可以在轨道510内沿X方向随着显示模组60运动,以便支撑显示模组60。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示例性示出了滑块组中包括两个滑块310,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个滑块组中包括的滑块310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滑块310的数量越多,对显示模组60的支撑能力越强。
具体的,滑动模块和轨道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0是图5中的轨道形成块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图10,可选的,轨道510包括至少一个轨道形成块520,滑块310和轨道形成块520对应设置;轨道形成块520包括沿Z方向排列且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521和第二通道522,第一通道521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通道522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第一滑块分部311包括沿Z方向排列的底部3111连接部3112,连接部3112连接底部3111以及第二滑块分部312,底部3111嵌设于第一通道521内,连接部3112嵌设于第二通道522内,底部3111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连接部3112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
示例性的,图2-图10中示出了底座50包括两条轨道510,分别为轨道510A和轨道510B,滑动模块30包括两个滑块组。每条轨道510包括两个轨道形成块520,轨道510A由轨道形成块520A和轨道形成块520C构成,轨道510B由轨道形成块520B和轨道形成块520D构成。相应的,每个滑块组包括两个滑块310,滑块310A嵌设于轨道形成块520A中,滑块310B嵌设于轨道形成块520B中,滑块310C嵌设于轨道形成块520C中,滑块310D嵌设于轨道形成块520D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10中仅示例性示出了每条轨道510包括的两个轨道形成块520,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条轨道510中包括的轨道形成块520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通道521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通道522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使当滑块310在Z方向上窜动时会受到轨道形成块520的限制,进而避免了滑块310带动显示模组60在Z方向上窜动,并且,还可使滑块310的底部3111与底座50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得滑块310能够更稳定地嵌设于轨道510内,向显示模组60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道521、第二通道522、连接部3112和底部3111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滑块310能够在轨道510内滑动,而不被轨道形成块520卡死,可选的,底部311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略小于第一通道52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且连接部3112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面积略小于第二通道522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面积。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与图11中轨道相匹配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和图12,可选的,轨道510包括至少一段沿X方向连续延伸的凹槽540,滑块310与凹槽540对应设置;第一滑块分部311嵌设于凹槽540内。如此,可使轨道510的结构简单,进而使得制备工艺简单。
示例性的,图11中示出了底座50包括两条轨道510,每条轨道510包括两段沿X方向连续延伸的凹槽540,一条轨道510由凹槽540A和凹槽540C构成,另一条轨道510由凹槽540B和凹槽540D构成。相应的,每个滑块组包括两个滑块310,滑块310A嵌设于凹槽540A中,滑块310B嵌设于凹槽540B中,滑块310C嵌设于凹槽540C中,滑块310D嵌设于凹槽540D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仅示例性示出了每条轨道510包括的两个凹槽540,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条轨道510中包括的凹槽540的数量。
具体的,凹槽540的具体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选的,凹槽540沿Z方向的剖面图形包括矩形、梯形、阶梯形或圆弧形。可以理解的是,当凹槽540沿Z方向的剖面图形为上述规则图形时,可使凹槽540的制备工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540和第一滑块分部311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滑块310能够在轨道510内滑动,不被凹槽540卡死,可选的,第一滑块分部31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略小于凹槽540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继续参见图9和图12,可选的,第二滑块分部312包括横梁区HL,第一滑块分部311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与横梁区HL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不交叠;横梁区HL设置有显示模组安装孔313,显示模组安装孔313用于与显示模组60机械连接。
具体的,连接件穿过显示模组安装孔313与显示模组60固定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显示模组60上可设置锚柱,令螺栓穿过显示模组安装孔313固定于锚柱中,以实现显示模组60与滑块310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横梁区HL在受到压力时更容易发生形变,因此,当显示模组60将用户施加的压力传递至与其连接的横梁区HL时,横梁区HL可产生较大的形变。如此,当触觉检测模块10通过横梁区HL的形变量检测用户施加的压力值时,对触觉检测模块10的测量精度要求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
继续参见图9,可选的,至少部分数量的滑块310的底部3111上设置有复位模块安装孔314,复位模块安装孔314用于与复位模块40机械连接;第二滑块分部312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与复位模块安装孔314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不交叠。
具体的,连接件穿过复位模块安装孔314与复位模块40固定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复位模块40上还可以设置通孔,底座50上还可以设置螺纹孔,令螺栓依次穿过复位模块40上的通孔、以及复位模块安装孔314,以实现复位模块40与滑块310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滑块分部312在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与复位模块安装孔314不交叠,可使第二滑块分部312不会阻碍复位模块40与滑块310的连接,便于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模块30中设置有复位模块安装孔314的滑块310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复位模块40的具体实施方式设置,此处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图2-图5中示出了,每个滑块组中具有一个设置有复位模块安装孔314的滑块310。
继续参见图3-图5以及图11,可选的,底座50上设置有至少两条轨道510,轨道510沿Y方向排列,其中,X方向与Y方向交叉,且X方向和Y方向交叉形成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轨道510的数量越多,滑动模块30对显示模组60的支撑点越多,能够向显示模组60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可选的,振动模块20在底座50上的正投影覆盖底座50的几何重心点;至少两条轨道510关于底座50的几何重心点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振动模块20在底座50上的正投影覆盖底座50的几何重心点,可使振动模块20向显示模组60施加的力的作用点位于显示模组60的重心附近,有效提高显示模组60在振动模块20带动时的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显示模组60在振动模块20带动时的平衡性。并且,通过设置底座50上的轨道510关于底座50的几何重心点对称设置,可使显示模组60在振动模块20施加的力的两侧分别具有支撑点,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60在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发生侧翻的风险。可选的,显示模组60的几何重心在底座50上的正投影与底座50的几何重心重合,如此,可进一步提高滑动模块30对显示模组60支撑的稳定性以及平衡性。
具体的,触觉检测模块10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继续参见图2和图3,可选的,触觉检测模块10包括至少一个触觉检测元件110;触觉检测元件110包括第一电容极板111和第二电容极板112;第一电容极板111设置于滑动模块30上,第二电容极板112设置于底座50上;其中,当显示模组6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电容极板111在底座5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容极板112在底座5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具体的,第一电容极板111可以设置在滑动模块30朝向底座50的一侧表面上(如图2所示),也可以设置在滑动模块30背离底座50的一侧表面上,此处不作限定。第一电容极板111和第二电容极板112构成的电容器。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示例性示出了触觉检测模块10包括四个触觉检测元件110,分别为触觉检测元件110A、触觉检测元件110B、触觉检测元件110C以及触觉检测元件110D,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触觉检测模块10中触觉检测元件110的数量。
具体的,当显示模组60将用户施加的压力传递至滑动模块30时,滑动模块30发生形变,使得第一电容极板111和第二电容极板11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第一电容极板111和第二电容极板112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电容值的变化量与压力值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根据电容值的变化量即可得知压力值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触觉检测元件110包括第一电容极板111和第二电容极板112,可使触觉检测元件110的结构简单,便于提高触觉反馈模组的组装效率,且有利于减小其体积。
可选的,触觉检测模块10包括至少一个触觉检测元件;触觉检测元件包括应变片,应变片设置于滑动模块30上。
具体的,应变片可以设置在滑动模块30朝向底座50的一侧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滑动模块30背离底座50的一侧表面上,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触觉检测模块10中应变片的数量。此处也不作限定。
具体的,当显示模组60将用户施加的压力传递至滑动模块30时,滑动模块30发生形变,应变片的电阻值的变化量与压力值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根据电阻值的变化量即可得知压力值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触觉检测元件包括应变片,可使触觉检测元件110的结构简单,便于提高触觉反馈模组的组装效率,且有利于减小其体积。
可选的,触觉检测模块10包括多个触觉检测元件110;触觉检测元件110在底座50上的正投影均匀分布在底座50上;触觉检测模块10还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
具体的,这里所述的均匀分布指的是单位面积内触觉检测元件110的数量相同。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触觉检测模块10包括四个触觉检测元件110,四个触觉检测元件110在底座50上的正投影关于底座50的几何重心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多个触觉检测元件110均匀分布在底座50时,若用户在显示模组60施加压力,则与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的触觉检测元件110检测到的压力值不同,如此,根据各个触觉检测元件110反馈的压力值可确定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即触觉检测模块10不仅可检测压力值大小,还可检测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如此,便于实现针对某些区域进行触觉反馈的效果。示例性的,可根据压力施加的位置是否在预设区域内判断是否控制显示模组60沿X方向运动,具体的,当压力施加的作用点在预设区域内时,控制显示模组60沿X方向运动;当压力施加的作用点在预设区域外时,控制显示模组60保持静止状态。
可选的,显示模组60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模块;触控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触控模块位于显示面板背离触觉反馈模组的一侧;或者,触控模块集成于显示面板内。
具体的,触控模块可以基于自容式触控检测,也可以基于互容式触控检测,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模组60中集成有触控模块时,可利用触控模块检测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同时,触觉检测元件110用于检测用户施加的压力值。如此,一个触觉检测元件110即可完成压力值的检测,有利于减少触觉检测模块10中触觉检测元件110的数量,进而提高组装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图13是图3中的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振动模块装配于底座上后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可选的,复位模块40包括弹片410,弹片410与轨道510对应设置;弹片410的一端与底座50机械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模块30机械连接。
具体的,弹片410与底座50以及滑动模块30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可选的,底座50上设置有弹片固定架530,弹片410的一端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弹片固定架530上。示例性的,图13中示例性示出了,复位模块40包括弹片410A和弹片410B,底座50上设置有弹片固定架530A和弹片固定架530B,弹片410A固定于弹片固定架530A和滑块310C之间,弹片410B固定于弹片固定架530B和滑块310D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仅示例性示出了每条轨道510上对应设置一个弹片410,但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条轨道510上对应设置的弹片410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每条轨道510上对应设置至少一个弹片410,可使在显示模组60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每条轨道510上均具有沿X方向的力推动滑动模块30,保证了各条轨道510上受力的均一性,有利于降低滑块310偏离X方向滑动的风险。
继续参见图2和图13,可选的,振动模块20包括振动马达;振动马达包括固定块220和活动块210,固定块220与底座50机械连接,活动块210与显示模组60机械连接。
具体的,固定块220可以包括螺线管。当螺线管中流通有电流时,固定块220和活动块210之间的磁力使得活动块210沿X方向运动,由于活动块210固定在显示模组60上,因此,显示模组60在活动块210的带动下沿X方向运动,弹片410发生形变;当螺线管中未流通有电流时,固定块220和活动块210之间无磁力,弹片410恢复原状,由于滑动模块30固定在弹片410上,因此,滑动模块30在弹片410的带动下沿X方向向初始位置运动,显示模组60在滑动模块30的带动下沿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
可选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触觉检测模块10和振动模块20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压力值生成振动指令,并发送至振动模块20。具体的,触觉检测模块10检测用户施加在显示面板上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至控制器,当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向振动模块20发动振动指令,以使振动模块20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
基于同上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因此,具备与显示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当该显示装置用作车载显示装置时,可以应用在汽车、船只或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示例性的,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辆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任一种显示装置100。
基于同上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觉反馈方法。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觉反馈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由显示装置中的控制器执行,参见图15,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触觉检测模块响应于显示模组上用户的按压动作,向控制器反馈用户施加在显示模组上的压力值。
S120、控制器根据压力值向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
S130、振动模块响应于振动指令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
S140、复位模块通过滑动模块带动显示模块沿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觉反馈方法,通过设置振动模块带动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X方向平行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在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称之为Z方向)无振动分量,如此,显示装置无需在Z方向上为显示模组振动预留空间,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盒厚较厚的问题,实现减薄盒厚的效果。
可选的,触觉检测模块包括多个触觉检测元件;触觉检测元件在底座上的正投影均匀分布在底座上;触觉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S120具体包括:控制器判断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控制器根据各触觉检测元件反馈的压力值判断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是否发生在预设区域;若是,控制器向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
可选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模块;触控模块位于显示面板背离触觉反馈模组的一侧;或者,触控模块集成于显示面板内。该方法还包括:触控模块响应于显示模组上用户的按压动作,向控制器反馈触控信号。S120具体包括:控制器判断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控制器根据触控信号判断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是否发生在预设区域;若是,控制器向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在检测到用户施加的压力的位置在预设区域内时,再向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否则,不发送振动指令,可实现针对某些区域(即预设区域)进行触觉反馈的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触觉反馈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触觉反馈模组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觉反馈模组包括:触觉检测模块、振动模块、滑动模块、复位模块以及底座;
所述触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施加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压力值;
所述振动模块与所述显示模组机械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显示模组沿X方向运动,其中,所述X方向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水平面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
所述滑动模块与所述显示模组机械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沿所述X方向延伸的轨道,所述滑动模块嵌设于所述轨道内;所述滑动模块用于支撑所述显示模组,所述滑动模块随所述显示模组运动而在所述轨道内滑动;
所述复位模块分别与所述滑动模块以及所述底座机械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滑动模块带动所述显示模组沿所述X方向回复至初始位置;其中,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振动模块带动下沿所述X方向运动之前所在位置;
所述滑动模块包括滑块组,所述滑块组与所述轨道对应设置;
所述滑块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包括沿Z方向排列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滑块分部和第二滑块分部,所述第一滑块分部嵌设于所述轨道内;所述第二滑块分部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其中,所述Z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所述第二滑块分部包括横梁区,所述第一滑块分部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与所述横梁区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不交叠;
所述横梁区设置有显示模组安装孔,所述显示模组安装孔用于与所述显示模组机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至少一个轨道形成块,所述滑块和所述轨道形成块对应设置;
所述轨道形成块包括沿所述Z方向排列且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
所述第一滑块分部包括沿所述Z方向排列的底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底部以及所述第二滑块分部,所述底部嵌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连接部嵌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底部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滑块的所述底部上设置有复位模块安装孔,所述复位模块安装孔用于与所述复位模块机械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分部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与所述复位模块安装孔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正投影不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至少一段沿所述X方向连续延伸的凹槽,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块分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Z方向的剖面图形包括矩形、梯形、阶梯形或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所述轨道,所述轨道沿Y方向排列,其中,所述X方向与所述Y方向交叉,且所述X方向和所述Y方向交叉形成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水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模块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底座的几何重心点;所述至少两条轨道关于所述底座的几何重心点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觉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触觉检测元件;所述触觉检测元件包括第一电容极板和第二电容极板;
所述第一电容极板设置于所述滑动模块上,所述第二电容极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其中,当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电容极板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容极板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觉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触觉检测元件;所述触觉检测元件包括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设置于所述滑动模块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觉检测模块包括多个触觉检测元件;所述触觉检测元件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均匀分布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触觉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模块;所述触控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
所述触控模块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触觉反馈模组的一侧;或者,所述触控模块集成于所述显示面板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轨道对应设置;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机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模块机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模块包括振动马达;
所述振动马达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底座机械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显示模组机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触觉检测模块和所述振动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值生成振动指令,并发送至所述振动模块。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16.一种触觉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触觉检测模块响应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用户的按压动作,向所述控制器反馈所述用户施加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压力值;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值向所述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
所述振动模块响应于所述振动指令带动所述显示模组沿所述X方向运动;
所述复位模块通过所述滑动模块带动所述显示模块沿所述X方向回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觉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觉检测模块包括多个触觉检测元件;所述触觉检测元件在所述底座上的正投影均匀分布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触觉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值向所述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所述控制器根据各所述触觉检测元件反馈的所述压力值判断所述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是否发生在预设区域;
若是,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觉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模块;所述触控模块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触觉反馈模组的一侧;或者,所述触控模块集成于所述显示面板内;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触控模块响应于所述显示模组上用户的按压动作,向所述控制器反馈触控信号;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值向所述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触控信号判断所述用户施加压力的位置是否发生在预设区域;
若是,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振动模块发送振动指令。
CN202011455556.1A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Active CN112558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556.1A CN112558774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556.1A CN112558774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774A CN112558774A (zh) 2021-03-26
CN112558774B true CN112558774B (zh) 2022-11-15

Family

ID=7506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5556.1A Active CN112558774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877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6221A (zh) * 2018-09-25 2019-02-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触觉反馈显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8073B2 (en) * 2009-03-09 2013-04-09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electrosurgical tools in robotic surgical systems
KR102640240B1 (ko) * 2016-10-31 2024-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촉 감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8361502A (zh) * 2018-04-20 2018-08-03 深圳市晶向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切割机的摄像头调校装置及方法
CN210721417U (zh) * 2019-11-14 2020-06-0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30237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觉振动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6221A (zh) * 2018-09-25 2019-02-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触觉反馈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8774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8364B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sensor and actuation functionality for touch input device
US94597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panel, vibration mechanisms, and peripheral support structures having different rigidities
KR100997945B1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입력 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형전자 기기
CN1891422B (zh) 用来对用于平板显示器的基板划片的装置
US10126819B2 (en)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and manipulation feeling imparting input device using the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WO2018062078A1 (ja) 表示装置
CN103885581A (zh) 触觉反馈装置
CN108351703B (zh) 触摸界面模块的促动器、触摸界面模块和用于产生触觉反馈的方法
EP411325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326221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触觉反馈显示方法
KR102250060B1 (ko) 전기장치용 작동장치, 특히 차량부품용 작동장치
CN112558774B (zh) 一种显示装置、车辆及触觉反馈方法
CN101145340B (zh) 用于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
JP5782177B2 (ja) 高分子アクチュエータを用いた駆動装置
US20220083157A1 (en) Input device
US2021014950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390732A (zh) 一种大推力焊点强度剪切力测试装置
CN215729662U (zh) 一种汽车触摸开关振动反馈悬浮柔性结构
CN211786991U (zh) 一种触控设备
US11385756B2 (en) Input device
US11400867B2 (en) Operation apparatus
CN215339326U (zh) 一种大推力焊点强度剪切力测试装置
KR102637396B1 (ko) 전기활성고분자 기반 유연 양방향 햅틱 입출력 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출력 통합 시스템
CN218383930U (zh) 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WO2020217268A1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支持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