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5895B -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5895B
CN112555895B CN202011402429.5A CN202011402429A CN112555895B CN 112555895 B CN112555895 B CN 112555895B CN 202011402429 A CN202011402429 A CN 202011402429A CN 112555895 B CN112555895 B CN 112555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verized coal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distance
ai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2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5895A (zh
Inventor
贾永会
闫慧博
杜建桥
张勇胜
李欣
汪潮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14024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5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5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5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5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5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0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03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using detectors sensitive to combustion gas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11/00Safety arrangements
    • F23M11/04Means for supervising combustion, e.g. wind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3/00Regulat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 F23N3/007Regulat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using mechanical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0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20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with a time programme acting through electrical means, e.g. using time-delay re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00Systems f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5/26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流体燃料燃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是否到达第一预设值,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本发明基于一氧化碳浓度确定实际着火点并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提高了着火距离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Description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燃料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电站锅炉将原煤磨制成煤粉通过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内燃烧,需要对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的着火及燃烧状态进行监控。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监视火焰气流温度、燃烧器喷口壁温、火焰电视或由光学高温计通过看火孔测量来监控煤粉气流的燃烧状态。
然而,由于炉膛内火焰温度较高,在高温下监视火焰气流温度的热电偶元件昂贵,且容易烧损,在炉膛内不容易长时间运行。燃烧器喷口壁温监测只能监测喷口附近的煤粉气流燃烧状态,无法对煤粉气流的着火、燃烧过程进行检测。火焰电视和光学高温计通过测量火焰的亮度检测煤粉气流温度,只检测镜头视线内煤粉气流的平均温度,但实际上煤粉气流在炉膛内着火是一个逐渐开始的过程,随着煤粉进入炉膛距离的增长,其气流温度和释放的可燃成分逐渐增加;随着可燃成分的燃尽,煤粉的燃烧反应逐渐减少。
因此,现有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无法准确测出煤粉气流达到稳定着火温度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无法准确测出煤粉气流达到稳定着火温度的距离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包括:
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判断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包括:
浓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浓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着火距离确定单元,用于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煤粉气流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由于煤粉气流在燃烧过程中气流温度会逐渐增大,大量可燃成分也逐渐释放出来,且大部分以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故一氧化碳的释放过程和浓度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反应煤粉气流的着火情况,且相比传统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更为简单可靠。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基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实际着火点并获得实际着火距离,提高了着火距离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的实现流程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S101,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由于煤粉气流在燃烧过程中气流温度会逐渐增大,大量可燃成分也逐渐释放出来,且大部分以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故一氧化碳的释放过程和浓度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反应煤粉气流的着火情况,且相比传统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更为简单可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煤粉气流方向是指从煤粉气流喷口开始沿煤粉气流流向的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耐高温采样管进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例如可以采用可在1600℃左右高温工作15min的双层中空套管。利用耐高温采样管插入炉膛上设置的采样孔中,并沿煤粉气流方向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检测并得到沿煤粉气流方向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S102,判断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表示煤粉气流稳定着火时对应的实际着火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该值可以根据多次实际实验和检验的结果来确定,可以通过判断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来确定哪个检测点为实际的着火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可以设置为0.05毫克每立方米,通过对沿煤粉气流方向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若某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5毫克每立方米,则可认为该点为实际着火点。
S103,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由于是沿煤粉气流方向进行的检测,故首先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一预设值的检测点所在位置即为实际着火点。
在确定实际着火点之后,实际着火点的位置可以根据采样管的插入深度来确定,采样管插入的检测孔至煤粉气流喷口的距离是确定且已知的,该距离加上插入深度即可得到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由于煤粉气流在燃烧过程中气流温度会逐渐增大,大量可燃成分也逐渐释放出来,且大部分以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故一氧化碳的释放过程和浓度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反应煤粉气流的着火情况,且相比传统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更为简单可靠。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基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实际着火点并获得实际着火距离,提高了着火距离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3之后还可以包括:
S104、判断实际着火距离是否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
S105、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不一致,则输出送风调整指令,其中,所述送风调整指令用于调整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大小,以使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后,可以对实际着火距离进行调控,通过调控实际着火距离,有利于提高煤粉气流的燃尽效率,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具体的,可以判断所述实际着火距离是否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不一致,则输出送风调整指令;其中,所述送风调整指令用于调整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的大小,以使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其中,预设的着火距离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手段来确定,该值为一个能够表示煤粉气流的燃尽效率较高的参数。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5中,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不一致,则输出送风调整指令,可以包括:
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大于预设着火距离,则输出用于减小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的第一送风调整指令;
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小于预设着火距离,则输出用于增加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的第二送风调整指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燃烧炉膛的送风量来实现着火距离的调控。例如,接收到第一送风调整指令时,可以控制用于调整送风的二次风门的开度实现,开度变大时,送风量增加,开度变小时,送风量降低。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
获取煤粉气流所在炉膛的温度;
若所述温度达到预设的着火温度,则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先通过着火温度来确定煤粉气流是否开始燃烧,在确认煤粉气流开始燃烧之后,再进行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这样可以减少采样操作频率,提升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燃料对应的着火温度不同,因此预设的着火温度与燃烧的燃料存在对应关系,同一种燃料对应的着火温度可以根据实验确定。例如,根据入炉煤种的工业分析初步判断其着火温度(一般烟煤取400℃、贫煤取600℃、无烟煤取800℃),或在燃烧试验台上试烧可以确定该煤种的着火温度。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煤粉气流为包括两种及以上煤的混煤形成的煤粉气流,则在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可以包括:
获取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若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二预设值,则输出第三送风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三送风调整指令用于指示增加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风量。
在实际应用,对于采用两种及以上煤的混煤形成的煤粉气流,尤其是对于燃尽速度差别较大的两种煤种形成的混煤而言,易燃尽的煤种挥发成分会提前释放并与燃烧,耗尽附近的氧,使得难燃尽的煤种后期释放出的挥发成分在高温下难以参与燃烧,此种情况称之为抢风。故需要对抢风情况进行监控。具体的,对于目标检测点,可以获取该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若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二预设值,预示着该目标检测点出现抢风情况,则可以输出第三送风调整指令,以进行风门调节,增加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改善抢风情况。
实验可知,当出现抢风时CO浓度会显著升高至5%以上,故第二预设值可以为大于第一预设值5%的值,根据检测出的CO的浓度沿煤粉气流变化及其变化速率曲线率可以进行二次风调整,如采用后期补风或分级送风等手段进行调控,改善抢风情况。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1获得煤粉气流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可以包括:
再次获取所述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判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三预设值,且,与指定受热面的直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检测点;
若存在,则输出第一报警指令,所述第一报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受热面存在被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焦炭颗粒冲刷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当煤粉气流与附近受热面距离过小时,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的焦炭颗粒会冲刷受热面,使得受热面易结焦且受到高温腐蚀,此种情况称之为刷墙。故需要对刷墙情况进行监控。具体的,对于目标检测点,可获取该检测点一氧化碳浓度,若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第三预设值,且与附近受热面的最短直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预示着该目标检测点出现刷墙情况,则可以输出第一报警指令,第一报警指令用于指示受热面存在被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焦炭颗粒冲刷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值表示受热面受到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焦炭颗粒冲刷时对应的一氧化碳浓度,预设距离值表示到达第三预设值检测点与附近受热面的最短距离。第一报警指令表示出现受热面受到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焦炭颗粒冲刷的情况时,输出的报警指令。
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值可以设置为0.002毫克每立方米,预设距离值可以设置为20厘米,通过对沿煤粉气流方向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若某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02毫克每立方米,且该检测点与受热面最短直线距离小于20厘米,则可认为与该点直线距离最短的受热面受到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焦炭颗粒的冲刷。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1获得煤粉气流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可以包括:
获取指定检测孔中沿垂直于煤粉气流方向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若存在检测点深度大于预设深度,且,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一四预设值的检测点,则输出第二报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报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检测孔处存在回流区异常。
在实际应用中,回流区的大小会影响煤粉气流燃烧的燃尽率,因此需要对回流区进行监控。具体的,从燃烧器喷口附近的检测孔垂直于煤粉气流方向获取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若目标检测点深度大于预设深度,且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四预设值,预示着该目标检测点出现回流区异常的情况,则可输出第二报警指令,第二报警指令用于指示存在回流区异常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预设深度表示回流区正常时对应的深度,第四预设值表示存在回流区异常时煤粉气流的一氧化碳浓度,第二报警指令表示出现回流区异常的情况时,输出的报警指令。
本实施例中,预设深度可以设置为2米,第一预设值可以设置为0.05毫克每立方米。通过对垂直于煤粉气流方向的各检测点的深度进行检测,若某检测点的深度大于2米,且该检测点一氧化碳浓度大于0.05毫克每立方米,则可认为该检测点对应的回流区出现异常。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1获得煤粉气流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可以包括:
获取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当锅炉连续蒸发量小于或等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的50%时,则判断为处于低负荷阶段;当锅炉连续蒸发量大于或等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的75%时,则判断为处于高负荷阶段。
当处于低负荷阶段,煤粉气流实际着火距离大于或等于2米,且该距离内一氧化碳浓度瞬时波动范围超过了平均值的50%及以上时,则判断其燃烧状态不稳定。
当处于高负荷阶段,关注煤粉气流后期的CO浓度释放情况,及时补充配风,提高燃尽率,降低燃烧区受热面的高温腐蚀。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由于煤粉气流在燃烧过程中气流温度会逐渐增大,大量可燃成分也逐渐释放出来,且大部分以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故一氧化碳的释放过程和浓度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反应煤粉气流的着火情况,且相比传统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更为简单可靠。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基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实际着火点并获得实际着火距离,提高了着火距离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3包括:浓度获取单元31,浓度判断单元32和着火距离确定单元33。
浓度获取单元31,用于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浓度判断单元32,用于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着火距离确定单元33,用于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由于煤粉气流在燃烧过程中气流温度会逐渐增大,大量可燃成分也逐渐释放出来,且大部分以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故一氧化碳的释放过程和浓度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反应煤粉气流的着火情况,且相比传统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更为简单可靠。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基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实际着火点并获得实际着火距离,提高了着火距离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可选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3还包括:
距离判断单元,用于在着火距离确定单元33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之后,判断实际着火距离是否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
送风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不一致时,输出送风调整指令,其中,所述送风调整指令用于调整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大小,以使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
可选的,送风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大于预设着火距离,则输出用于减小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的第一送风调整指令;
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小于预设着火距离,则输出用于增加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的第二送风调整指令。
可选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3还包括:
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的温度;
相应的,浓度获取单元31还用于,若所述温度达到预设的着火温度,则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可选的,若所述煤粉气流为包括两种及以上煤的混煤形成的煤粉气流,则浓度获取单元31还用于:在着火距离确定单元33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获取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相应的,送风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二预设值,则输出第三送风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三送风调整指令用于指示增加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
可选的,浓度获取单元31还用于:在着火距离确定单元33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之后,再次获取所述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相应的,浓度判断单元32还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三预设值,且,与指定受热面的直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检测点;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3还包括:
报警单元,用于若浓度判断单元32判定存在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三预设值,且,与指定受热面的直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检测点,则输出第一报警指令,所述第一报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受热面存在被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焦炭颗粒冲刷的情况。
可选的,浓度获取单元31还用于:在着火距离确定单元33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获取指定检测孔中沿垂直于煤粉气流方向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相应的,报警单元还用于:若存在检测点深度大于预设深度,且,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四预设值的检测点,则输出第二报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报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检测孔处存在回流区异常。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由于煤粉气流在燃烧过程中气流温度会逐渐增大,大量可燃成分也逐渐释放出来,且大部分以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故一氧化碳的释放过程和浓度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反应煤粉气流的着火情况,且相比传统的温度检测、火焰亮度检测等检测手段更为简单可靠。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基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实际着火点并获得实际着火距离,提高了着火距离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4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2,所述处理器4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各个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3。或者,所述处理器4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4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42在所述装置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浓度获取单元,判断单元和着火距离确定单元,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浓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浓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着火距离确定单元,用于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所述终端设备4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存储器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终端设备4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4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4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4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4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4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4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4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4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4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实际着火距离是否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
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不一致,则输出送风调整指令,其中,所述送风调整指令用于调整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大小,以使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与预设着火距离不一致,则输出送风调整指令,包括:
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大于预设着火距离,则输出用于减小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的第一送风调整指令;
若所述实际着火距离小于预设着火距离,则输出用于增加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的第二送风调整指令。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包括:
获取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的温度;
若所述温度达到预设的着火温度,则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煤粉气流为包括两种及以上煤的混煤形成的煤粉气流,则在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包括:
获取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若目标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第二预设值,则输出第三送风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三送风调整指令用于指示增加所述煤粉气流所在炉膛内的送风量。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煤粉气流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包括:
再次获取所述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判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三预设值,且,与指定受热面的直线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的检测点;
若存在,则输出第一报警指令,所述第一报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受热面存在被煤粉气流中未燃尽焦炭颗粒冲刷的情况。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煤粉气流实际着火距离之后还包括:
获取指定检测孔中沿垂直于煤粉气流方向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若存在检测点深度大于预设深度,且,一氧化碳浓度大于第四预设值的检测点,则输出第二报警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报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检测孔处存在回流区异常。
8.一种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浓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沿煤粉气流方向分布的各检测点的一氧化碳浓度;
浓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着火距离确定单元,用于将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最接近所述煤粉气流的喷口的检测点作为实际着火点,基于所述实际着火点的位置获得煤粉气流的实际着火距离。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的步骤。
CN202011402429.5A 2020-12-04 2020-12-04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2555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2429.5A CN112555895B (zh) 2020-12-04 2020-12-04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2429.5A CN112555895B (zh) 2020-12-04 2020-12-04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5895A CN112555895A (zh) 2021-03-26
CN112555895B true CN112555895B (zh) 2022-12-27

Family

ID=7504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2429.5A Active CN112555895B (zh) 2020-12-04 2020-12-04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58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8206A (zh) * 2021-06-10 2021-09-21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煤粉燃烧器喷口温度测量的一次风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3483334A (zh) * 2021-07-08 2021-10-08 陕西青朗万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增强固体颗粒物燃烧的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7639A (zh) * 2005-03-24 2005-10-26 华中科技大学 可调节外旋流内直流主燃烧器装置
EP2434215A2 (de) * 2010-09-28 2012-03-28 Heribert Posch Brennrost
CN208688462U (zh) * 2018-07-26 2019-04-0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一种自动测量火电机组锅炉燃烧器着火距离的装置
CN111750346A (zh) * 2020-08-07 2020-10-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深度调峰的燃烧器系统
CN112555896A (zh) * 2020-12-14 2021-03-26 国家能源菏泽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火力发电厂锅炉燃烧效率智能化分析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7639A (zh) * 2005-03-24 2005-10-26 华中科技大学 可调节外旋流内直流主燃烧器装置
EP2434215A2 (de) * 2010-09-28 2012-03-28 Heribert Posch Brennrost
CN208688462U (zh) * 2018-07-26 2019-04-0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 一种自动测量火电机组锅炉燃烧器着火距离的装置
CN111750346A (zh) * 2020-08-07 2020-10-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深度调峰的燃烧器系统
CN112555896A (zh) * 2020-12-14 2021-03-26 国家能源菏泽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火力发电厂锅炉燃烧效率智能化分析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5895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5895B (zh) 煤粉气流燃烧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274526B (zh) 一种单一煤种煤粉气流着火温度的计算方法
CN106352370B (zh) 煤粉锅炉的配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55277A (zh) 一种水冷翅片管火排全预混低氮燃烧器
CN113266843A (zh) 一种燃煤锅炉燃烧优化方法、系统及装置
Katzer et al.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wirl burner operatingconditions and pulverized coal flame length
EP2385321A2 (en) A method for regulating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n solid fuel central heating boilers
CN105866374A (zh) 一种判别半焦着火性能难易的简便方法
CN107036125A (zh) 确定煤粉锅炉炉膛燃尽高度的方法
Peñ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o-firing coal mine waste residues with coal in PF swirl burners
CN106123023B (zh) 电站锅炉燃烧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76051A (zh) 一种瓦斯气燃烧控制方法
CN112524810B (zh) 壁挂炉燃气自适应调节方法、装置及壁挂炉
CN102288632B (zh) 燃煤锅炉中风粉混合物着火点的测量方法
Fan et al. Influence of inner secondary air vane angle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Ox emissions of a down-fired pulverized-coal 300 MWe utility boiler
CN109635464A (zh) 一种钢厂煤气含硫量软测量方法
CN208547520U (zh) 一种焦炉烟气检测装置
Stevenson et al. Modelling the ignition of brown-coal particles
CN108730943A (zh) 一种烟气动态温度评价方法
Lu et al. Advanced monitoring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combustion flames
CN213067949U (zh) 锅炉炉内流场红外成像系统
Smith et al. Effect of operating condition on the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 factor for a domestic biomass boiler
JP2753839B2 (ja) 燃焼状態の監視方法および制御方法
TWI804316B (zh) 可監控溫度與燃燒比例的智慧鍋爐結構
CN102338695B (zh) 工业炉窑直燃烧嘴的标定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