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3188A -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3188A
CN112553188A CN202011161340.4A CN202011161340A CN112553188A CN 112553188 A CN112553188 A CN 112553188A CN 202011161340 A CN202011161340 A CN 202011161340A CN 112553188 A CN112553188 A CN 112553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x
carbon source
water
paenibacillus
calcium alg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13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武
苏悦
郑刚
刘鹏程
王伟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uc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u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uc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uc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613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31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3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3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1/00Carrier-bound or immobilised enzymes; Carrier-bound or immobilised microbial cells; Preparation thereof
    • C12N11/02Enzymes or microbial cells immobilised on or in an organic carrier
    • C12N11/10Enzymes or microbial cells immobilised on or in an organic carrier the carrier being a carbohyd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02F2101/163Ni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02F2101/166Nitr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所述类芽孢杆菌命名为DFB2‑6,已在2020年8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35,微生物分类命名为Paenibacillus harenae。本发明的碳源缓释蜡在投入待处理水体中后能缓慢释放碳源,不会造成水体COD升高,并能为类芽孢杆菌提供持续、按需、可控的碳源,保持碳氮磷平衡,有利于类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氮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水体中氮含量过多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氮污染来源较多,工矿企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和生活废水中均具有较高的氮含量。目前,氮污染已成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问题。
氨氧化菌、亚硝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能将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硝酸盐和有机氮最终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溢出,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相较于物化方法而言,利用微生物进行水体的脱氮具有处理费用低、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较小的优点,因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和污染水体治理中。
在微生物脱氮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摄氮等过程均需要消耗大量有机碳源,但生活废水和污染水体中普遍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因而需要额外投加碳源以满足微生物脱氮的碳源需求。公开号为CN10683036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物清污净化水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污泥搅拌分离:采用移动式曝泥设备,使治理河、湖底污泥重新沉淀;然后,建立微生物生存载体系统:在治理河、湖中投放碳源和微生物菌床,为优势菌群提供繁殖、寄生、生长的环境;培养投放优势菌群:提取治理河、湖水体中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微生物,形成优势菌群投入污染水体工程段中;安装水体曝气设备;最后,提升水体自净功能:优势菌群在曝气作用下快速繁殖,就地硝化降解污泥及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转化氨、氮和磷污染物质。在该方法中,直接投加碳源会导致短期内水体中的COD升高,造成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并且,只有当碳氮磷比处于合适范围时,才能使有益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直接投加碳源会造成水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前期过大、后期过小,导致微生物代谢失衡等问题,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碳源缓释蜡在投入待处理水体中后能缓慢释放碳源,不会造成水体COD升高,并能为类芽孢杆菌提供持续、按需、可控的碳源,保持碳氮磷平衡,有利于类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
本发明产品投入待处理水体(高氮)中后,蜡质载体中的类芽孢杆菌缓慢释放,蜡质载体能为类芽孢杆菌提供生长繁殖场所,起到促进和富集类芽孢杆菌的作用;同时,由于蜡质载体中负载的碳源为非水溶性,因此能够在水中长效缓释,这些碳源物质与水体中的氮源等互补后作为类芽孢杆菌的营养源,促进其生长繁殖,最终在蜡质载体与水体的接触面形成一层微生物膜。类芽孢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摄取水体中的氮源作为营养物质,能分解有机氮,并转化无机氮,可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等指标。因此本发明产品可用于水体治理(例如河道、海洋湖泊、工厂废水池、养殖尾水等),相较于直接投放碳源和微生物的传统水体治理方法而言,本发明不但能为芽孢杆菌提供生长繁殖场所,而且碳源释放缓慢,不会造成水体中的COD升高,并能为芽孢杆菌提供持续、按需、可控的碳源,保持碳氮磷平衡,有利于类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
作为优选,所述类芽孢杆菌命名为DFB2-6,已在2020年8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35,微生物分类命名为Paenibacillus harenae。
在本发明的碳源缓释蜡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微生物投放到熔融蜡块中,温度通常达到 80℃,而普通类芽孢杆菌在该温度下无法存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它能耐受90℃的高温,因而能添加到碳源缓释蜡中。此外,本发明的类芽孢杆菌还能耐受0℃的低温,能适应较低的水体温度,在冬季仍能发挥净水作用。
经鉴定(见实施例1),菌株DFB2-6可能是类芽孢杆菌属内的新种,由于种名未定,故微生物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中的“建议的分类命名”采用了已有种Paenibacillusharenae。
作为优选,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软蜡70~75份,石蜡20份,微晶蜡 5~10份,总量为100份;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20%和1~2%;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2%和1~2%;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1.2×106cfu类芽孢杆菌。
上述PHBV是指3-羟基丁酸酯和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为微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 与机油均可作为微生物碳源,本发明将两者组合,具有以下优点:相较于PHBV而言,机油更易释放,且更容易得到微生物的利用,故两者的组合可以使微生物在碳源利用时具有时间上的选择性,有利于碳源的长效缓释。
除了蜡质载体和碳源这两类基础物质外,鼠李糖脂能作为表面活性剂,使各成分更好地融合;水能提高蜡液的流动性,促进各成分的混合,并能使蜡质载体更好地适应水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软蜡的熔点为45~50℃,所述石蜡的熔点为55~65℃,所述微晶蜡的熔点为60~80℃。
作为优选,所述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类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浓度为5×109~8×109cfu/mL的类芽孢杆菌悬液与质量分数为1.5~2.5%的海藻酸钠溶液按1:7~8 的体积比混合,以500~600r/min的转速搅拌乳化10~15min,而后喷入质量分数为0.5~1%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8~12min,经过滤、水洗、抽滤除水后,获得类芽孢杆菌微胶囊。
将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能减少制备碳源缓释蜡时高温蜡液对微生物造成的损伤;微胶囊在水体中释放类芽孢杆菌,使其与水体接触并大量繁殖,发挥净水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碳源缓释蜡还包括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且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40%。
本发明通过在蜡质载体中设置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将碳源缓释蜡浸泡于含有钠离子的溶液中后,海藻酸钙纤维发生离子交换,转变成水溶性的海藻酸钠,蜡质载体内部形成贯通的三维网络孔道,这些孔道与外界连通,水能进入孔道内,为类芽孢杆菌提供氮源和磷源,使类芽孢杆菌在孔壁上生长繁殖并与水体充分接触,提高水处理效果。
常规的制孔工艺(如充气搅拌制孔、添加致孔剂等)制得的孔洞,虽然孔隙率可以控制在很高水平,但是孔洞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贯通,因此不利于水渗透进入蜡质载体内部,类芽孢杆菌无法在孔壁上大量繁殖,且孔壁上的类芽孢杆菌也无法与水体充分接触以发挥净水作用。因此,本发明与传统制孔工艺相比能够实现孔洞之间的贯通,增加蜡质载体与水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水处理效果。此外,相较于传统制孔工艺而言,本发明的孔隙率可控,能防止孔隙率过高导致碳源物质过快释放,投放初期未被利用的碳源会导致水体中的 COD升高,并破坏碳氮磷平衡,不利于类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也能防止孔隙率过低导致蜡质载体与水体的接触面积过小,影响水处理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为0.5~1.5mm。
若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过大,则碳源缓释蜡投入水中后与水体的接触面积过大,碳源物质快速释放,由于投放初期类芽孢杆菌尚未大量繁殖,未被利用的碳源会导致水体中的 COD升高,并破坏碳氮磷平衡,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若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过小,则纤维溶解后形成的孔道过细,纤维溶解时形成的高粘度海藻酸钠不易被稀释至水体中,造成孔道堵塞,且水处理过程中水体中的杂质也易堵塞孔道,导致水无法进入孔道内,影响水处理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海藻酸钙纤维为改性海藻酸钙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i)将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质量分数为2~4%的海藻酸钠溶液;将乙醇胺与水按1:5~8 的体积比混合,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制备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5~30,搅拌反应3~5h,制得改性海藻酸钠;
(ii)将改性海藻酸钠和结冷胶按1:0.03~0.05的质量比分散到水中,调节pH为3~4,获得纺丝原液;
(iii)将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钙溶液中凝固成初生纤维;
(iv)初生纤维经水洗、干燥后,复捻,获得改性海藻酸钙纤维。
由于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较小,并且在溶解海藻酸钙纤维使蜡质载体获得三维网络孔道结构的过程中,海藻酸钙与钠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是一个可逆反应,钙离子无法被完全置换,导致形成的海藻酸钠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孔道内的海藻酸钠无法被及时稀释至水体中,从而堵塞孔道使蜡质载体内部与外界水体隔绝,影响孔道作用的发挥。为此,本发明在纺丝前对海藻酸钠进行了乙醇胺接枝改性,通过使海藻酸钠中的羧基与乙醇胺中的氨基反应,减少海藻酸钠中的羧基数量,从而减少凝固浴中与钙离子的结合,降低纤维溶解时生成的海藻酸钠的粘度,防止其堵塞孔道。
本发明将结冷胶与改性海藻酸钠进行混纺,作用在于:1)结冷胶在pH为3~4时具有较高粘度,可在湿法纺丝中发挥增稠剂的作用,消除乙醇胺接枝改性对可纺性的影响;2)结冷胶在pH为5~6时粘度大幅下降,故通过控制溶解海藻酸钙纤维时的pH,能使结冷胶溶于水而流出孔道,从而破坏海藻酸钙网络结构,有利于钠钙离子交换的进行。
作为优选,步骤(i)中,所述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3.5~5.5。
作为优选,步骤(ii)中,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25mL。
一种制备所述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或类芽孢杆菌微胶囊,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4℃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所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6、质量分数为0.5~2.5%的氯化钠溶液中,超声处理至海藻酸钙纤维完全溶解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由于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较小,并且在溶解海藻酸钙纤维使蜡载体获得三维网络孔道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海藻酸钠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因此孔道内的海藻酸钠无法被及时稀释至水体中,从而堵塞孔道使蜡质载体内部与外界水体隔绝。本发明通过在纤维溶解时施加超声处理,能使体系温度升高,并打散海藻酸钠,从而加快海藻酸钠溶解,并降低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防止堵塞孔道。
作为优选,所述超声处理的功率为100~200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能缓慢释放类芽孢杆菌并为其提供生长繁殖场所,且碳源释放缓慢,不会造成水体COD 升高,并能为类芽孢杆菌提供持续、按需、可控的碳源,保持碳氮磷平衡,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将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能减少制备碳源缓释蜡时高温蜡液对微生物造成的损伤;
(3)通过在蜡质载体中加入海藻酸钙纤维网,能使蜡块内部形成贯通的三维网络孔道,使类芽孢杆菌在孔壁上生长繁殖并与水体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水处理效率;
(4)通过对海藻酸钙纤维进行乙醇胺接枝改性和结冷胶混纺,使溶解海藻酸钙纤维时,生成的海藻酸钠能被及时稀释至水体中,防止堵塞孔道而导致蜡质载体内部与外界水体隔绝;
(5)通过在溶解海藻酸钙纤维时施加超声处理,能加快海藻酸钠被稀释至水中,防止堵塞孔道;
(6)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能耐受0~90℃的温度,在高温蜡液中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因而能用于本发明的碳源缓释蜡中,并能适应较低的水体温度,在冬季仍能发挥净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菌株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总实施例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所述类芽孢杆菌命名为DFB2-6,已在2020年8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35,微生物分类命名为Paenibacillus harenae。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50℃的软蜡70~75份,熔点为55~65℃石蜡20份,熔点为60~80℃微晶蜡5~10份,总量为10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20%和1~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2%和1~2%。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4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为 0.5~1.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1.2×106cfu类芽孢杆菌。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60~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60~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4℃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6、质量分数为0.5~2.5%的氯化钠溶液中,100~200W超声处理至海藻酸钙纤维完全溶解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可选地,所述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在步骤(3)中以类芽孢杆菌的形式添加到蜡液中;所述类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浓度为5×109~8×109cfu/mL的类芽孢杆菌悬液与质量分数为1.5~2.5%的海藻酸钠溶液按1:7~8的体积比混合,以500~600r/min的转速搅拌乳化10~15min,而后喷入质量分数为0.5~1%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8~12min,经过滤、水洗、抽滤除水后,获得类芽孢杆菌微胶囊。
可选地,所述海藻酸钙纤维为改性海藻酸钙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i)将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质量分数为2~4%的海藻酸钠溶液;将乙醇胺与水按1:5~8 的体积比混合,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所述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3.5~5.5,制备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5~30,搅拌反应3~5h,制得改性海藻酸钠;
(ii)将改性海藻酸钠和结冷胶按1:0.03~0.05的质量比分散到水中,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25mL,调节pH为3~4,获得纺丝原液;
(iii)将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钙溶液中凝固成初生纤维;
(iv)初生纤维经水洗、干燥后,复捻,获得改性海藻酸钙纤维。
实施例1
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经鉴定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命名为DFB2-6,已在2020 年8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35。
本发明的菌株DFB2-6的生物学性质如下:
(1)基因型:
①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长度共1441bp,在EzBioCloud网站上比对,其最相似菌株为Paenibacillus harenae KCTC 3951T,相似度为94.47%;
②基因组G+C含量为51mol%。
(2)表型:
①形态特征:革兰氏阳性菌,在LB固体培养基上30℃培养3d,菌落成米黄色、边缘不规则、表面凸起、不透明、1.5~2.0mm直径大小。温度生长范围为0~90℃,最适生长温度为40℃; NaCl盐度生长范围为0~6%、最适生长盐度为1%;pH生长范围为5.0~10.0,最适生长pH为 7.0;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②生理生化特征: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呈阳性;硝酸盐能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能水解酪蛋白、淀粉、Tween 80、纤维素;七叶苷水解酶和脲酶活性呈阳性;不能水解次黄嘌呤。
(3)化学特征:
①主要呼吸醌是MK-7;
②主要脂肪酸是anteiso-C15:0和iso-C16:0;
③主要极性脂是diphosphatidylglycerol(DPG)、phosphatidylglycerol(PG)、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
由以上可得,菌株DFB2-6可能为类芽孢杆菌属内的新种,由于种名未定,故微生物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中的“建议的分类命名”采用了已有种Paenibacillus harenae。
图1为菌株DFB2-6在不同温度(0℃、20℃、40℃、65℃、90℃)下的生长曲线。由图可以看出,该菌株在0~40℃时,菌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在40~90℃时,菌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DFB2-6最适温度在40℃附近;且0~90℃范围内,菌株活性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仍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实施例2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的软蜡70份,熔点为55℃石蜡20 份,熔点为60℃微晶蜡1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和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2%。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cfu类芽孢杆菌。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2)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3)将蜡液倒入模具中,在0℃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中,10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3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的软蜡70份,熔点为55℃石蜡20 份,熔点为60℃微晶蜡1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和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2%。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 0.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cfu类芽孢杆菌。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中,10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4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8℃的软蜡72份,熔点为60℃石蜡20 份,熔点为70℃微晶蜡8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1%。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和1%。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5%;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 1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1×106cfu类芽孢杆菌。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2℃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5、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15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5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50℃的软蜡75份,熔点为65℃石蜡20 份,熔点为80℃微晶蜡5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20%和1.5%。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2%和1.5%。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4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1.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1×106cfu类芽孢杆菌。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4℃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6、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20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6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的软蜡70份,熔点为55℃石蜡20 份,熔点为60℃微晶蜡1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和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2%。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 0.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cfu类芽孢杆菌。
所述改性海藻酸钙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
(i)将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质量分数为3%的海藻酸钠溶液;将乙醇胺与水按1:6的体积比混合,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所述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4.5,制备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7,搅拌反应4h,制得改性海藻酸钠;
(ii)将改性海藻酸钠分散到水中,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25mL,获得纺丝原液;
(iii)将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钙溶液中凝固成初生纤维;
(iv)初生纤维经水洗、干燥后,复捻,获得改性海藻酸钙纤维。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中,10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7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的软蜡70份,熔点为55℃石蜡20 份,熔点为60℃微晶蜡1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和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2%。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 0.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cfu类芽孢杆菌。
所述改性海藻酸钙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
(i)将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质量分数为3%的海藻酸钠溶液;将乙醇胺与水按1:6的体积比混合,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所述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4.5,制备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7,搅拌反应4h,制得改性海藻酸钠;
(ii)将改性海藻酸钠和结冷胶按1:0.04的质量比分散到水中,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25mL,调节pH为3.5,获得纺丝原液;
(iii)将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钙溶液中凝固成初生纤维;
(iv)初生纤维经水洗、干燥后,复捻,获得改性海藻酸钙纤维。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中,10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8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的软蜡70份,熔点为55℃石蜡20 份,熔点为60℃微晶蜡1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和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2%。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 0.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cfu类芽孢杆菌。
所述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类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浓度为5.56×109cfu/mL的类芽孢杆菌悬液与质量分数为1.5%的海藻酸钠溶液按1:7的体积比混合,以500r/min的转速搅拌乳化10min,而后喷入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12min,经过滤、水洗、抽滤除水后,获得类芽孢杆菌微胶囊。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微胶囊,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中,10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9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的软蜡70份,熔点为55℃石蜡20 份,熔点为60℃微晶蜡1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和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2%。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 0.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cfu类芽孢杆菌。
所述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类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浓度为7.83×109cfu/mL的类芽孢杆菌悬液与质量分数为2.5%的海藻酸钠溶液按1:8的体积比混合,以600r/min的转速搅拌乳化15min,而后喷入质量分数为1%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8min,经过滤、水洗、抽滤除水后,获得类芽孢杆菌微胶囊。
所述改性海藻酸钙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
(i)将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质量分数为3%的海藻酸钠溶液;将乙醇胺与水按1:6的体积比混合,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所述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4.5,制备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7,搅拌反应4h,制得改性海藻酸钠;
(ii)将改性海藻酸钠和结冷胶按1:0.04的质量比分散到水中,所述改性海藻酸钠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25mL,调节pH为3.5,获得纺丝原液;
(iii)将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钙溶液中凝固成初生纤维;
(iv)初生纤维经水洗、干燥后,复捻,获得改性海藻酸钙纤维。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微胶囊,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中,100W超声处理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对比例1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harenae DFB2-6;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熔点为45℃的软蜡70份,熔点为55℃石蜡20 份,熔点为60℃微晶蜡1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和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5%和2%。
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约为 0.5mm。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cfu类芽孢杆菌。
一种制备上述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海藻酸钙纤维网,该纤维网具有三轴向正交立体网络结构,且三个轴向上海藻酸钙纤维的间距相等;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在80℃下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在80℃下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 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一种利用上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质量分数为0.5%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2.5h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实施例2~9和对比例1中的碳源缓释蜡尺寸均为35cm×25cm,待处理水源均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尾水,每3m3的水体,投掷约1kg的蜡块。将碳源缓释蜡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24h和48h后,分别测量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含量(单位为mg/L),结果见表1。
表1
Figure RE-GDA0002908913720000171
1空白:不投入碳源缓释蜡;
2直接投入碳源和微生物:即不采用蜡质载体;投入碳源的种类和量与实施例2投入的碳源缓释蜡内的碳源相同;投入类芽孢杆菌的量与实施例2投入的碳源缓释蜡内的类芽孢杆菌相同。
从表1来看,相较于直接投入碳源和微生物而言,实施例2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含量下降较快,说明采用蜡质载体负载碳源和类芽孢杆菌可提高水处理效率,原因在于:相较于直接投放碳源的传统水体治理方法而言,蜡质载体能为类芽孢杆菌提供生长繁殖场所,且能使碳源缓慢释放,为类芽孢杆菌提供持续、按需、可控的碳源,保持碳氮磷平衡,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在蜡质载体中加入了海藻酸钙纤维网。从表1来看,实施例3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含量下降较快,说明本发明中海藻酸钙纤维的添加能有效提高碳源缓释蜡的水处理效率,原因在于:海藻酸钙纤维网溶解后在蜡块内形成相互连通的网状孔隙,这些孔隙与外界连通,水能进入孔隙内,为类芽孢杆菌提供氮源和磷源,使类芽孢杆菌在孔壁上生长繁殖并与水体充分接触,因而能提高水处理效率。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6采用乙醇胺改性海藻酸钙纤维。从表1来看,实施例6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含量下降较快,说明采用乙醇胺改性海藻酸钙纤维可提高碳源缓释蜡的水处理效率,原因在于:由于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较小,并且在溶解海藻酸钙纤维使蜡质载体获得三维网络孔道结构的过程中,海藻酸钙与钠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是一个可逆反应,钙离子无法被完全置换,导致形成的海藻酸钠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孔道内的海藻酸钠无法被及时稀释至水体中,从而堵塞孔道使蜡质载体内部与外界水体隔绝,影响孔道作用的发挥。在纺丝前对海藻酸钠进行乙醇胺接枝改性,能减少海藻酸钠中的羧基数量,从而减少凝固浴中钙离子的结合,降低纤维溶解时生成的海藻酸钠的粘度,防止其堵塞孔道。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实施例7采用与结冷胶混纺的方法制备改性海藻酸钙纤维。从表1来看,实施例7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含量下降较快,说明结冷胶混纺可提高碳源缓释蜡的水处理效率,原因在于:结冷胶在pH为3~4时具有较高粘度,可在湿法纺丝中发挥增稠剂的作用,消除乙醇胺接枝改性对可纺性的影响;结冷胶在pH为5~6时粘度大幅下降,在溶解海藻酸钙纤维时能使结冷胶溶于水而流出孔道,从而破坏海藻酸钙网络结构,有利于钠钙离子交换的进行。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8将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实施例9将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从表1来看,相较于实施例3和实施例7而言,实施例8和实施例9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含量下降较快,说明采用微胶囊负载类芽孢杆菌能提高碳源缓释蜡的水处理效率,原因在于:将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能减少制备碳源缓释蜡时高温蜡液对微生物造成的损伤,使其保持较高的活性。
对比例1在溶解海藻酸钙纤维时不采用超声处理,溶解时间及其余过程均与实施例3 相同。从表1来看,实施例2水体中的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含量下降较快,说明在溶解海藻酸钙纤维时采用超声处理能提高碳源缓释蜡的水处理效率,原因在于:通过在纤维溶解时施加超声处理,能使体系温度升高,并打散海藻酸钠,从而加快海藻酸钠溶解,并降低海藻酸钠溶液的粘度,防止堵塞孔道。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序列表
<110> 杭州秀川科技有限公司
<120>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60> 1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1441
<212> DNA
<213> 类芽孢杆菌DFB2-6(Paenibacillus harenae)
<400> 1
aacaaccttc ggcggctggc tccttgcggt tacctcaccg acttcgggtg ttgtaaactc 60
tcgtggtgtg acgggcggtg tgtacaagac ccgggaacgt attcaccgcg gcatgctgat 120
ccgcgattac tagcaattcc gacttcatgc aggcgagttg cagcctgcaa tccgaactga 180
gatcggcttt gataggattg gctccggatc gctccttcgc ttcccgttgt accgaccatt 240
gtagtacgtg tgtagcccag gtcataaggg gcatgatgat ttgacgtcat ccccaccttc 300
ctccggtttg tcaccggcag tcatcctaga gtgcccacct tgcgtgctgg caactaagat 360
caagggttgc gctcgttgcg ggacttaacc caacatctca cgacacgagc tgacgacaac 420
catgcaccac ctgtctcctc tgtcccgaag gaaaggccta tctctagacc ggtcagaggg 480
atgtcaagac ctggtaaggt tcttcgcgtt gcttcgaatt aaaccacata ctccactgct 540
tgtgcgggtc cccgtcaatt cctttgagtt tcagtcttgc gaccgtactc cccaggcgga 600
atgcttaatg tgttaacttc ggcaccaagg gtatcgaaac ccctaacacc tagcattcat 660
cgtttacggc gtggactacc agggtatcta atcctgtttg ctccccacgc tttcgcgcct 720
cagcgtcagt tacagcccag agagtcgcct tcgccactgg tgttcctcca catctctacg 780
catttcaccg ctacacgtgg aattccactc tcctcttctg cactcaagcc aagcagtttc 840
caatgcgacc caaggttgag ccctgggttt aaacatcaga cttactcagc cgcctgcgcg 900
cgctttacgc ccaataattc cggacaacgc ttgcccccta cgtattaccg cggctgctgg 960
cacgtagtta gccggggctt tcttctcagg taccgtcacc ttgagagcag ttactctccc 1020
aagcgttctt ccctggcaac agagctttac gatccgaaaa ccttcatcac tcacgcggcg 1080
ttgctccgtc agacttgcgt ccattgcgga agattcccta ctgctgcctc ccgtaggagt 1140
ctgggccgtg tctcagtccc agtgtggccg gtcaccctct caggtcggct acgcatcgtc 1200
gccttggtga gccgttaccc caccaactag ctaatgcgcc gcaggtccat ccgtaagtga 1260
cagattgctc cgtctttcca tgaagctcca tgcgaagctc catcctatcc ggtattagct 1320
cacgtttccg caagttatcc cggtcttaca ggcaggttac ctacgtgtta ctcacccgtc 1380
cgccgctaag ttcgcttcgt agcaagctac aaaacgaact ccgctcgact gcattatagc 1440
a 1441

Claims (10)

1.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包括蜡质载体,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和助剂,以及分布于蜡质载体内的类芽孢杆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芽孢杆菌命名为DFB2-6,已在2020年8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35,微生物分类命名为Paenibacillus harenae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
所述蜡质载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软蜡70~75份,石蜡20份,微晶蜡5~10份,总量为100份;
所述非水溶性微生物碳源包括以下原料:机油,PHBV;所述机油和PHBV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5~20%和1~2%;
所述助剂包括以下原料:鼠李糖脂,水;所述鼠李糖脂和水的质量分别为蜡质载体质量的1~2%和1~2%;
所述类芽孢杆菌的含量为每克蜡质载体内含有8×105~1.2×106cfu类芽孢杆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蜡的熔点为45~50℃,所述石蜡的熔点为55~65℃,所述微晶蜡的熔点为60~80℃。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芽孢杆菌负载在微胶囊中,类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浓度为5×109~8×109cfu/mL的类芽孢杆菌悬液与质量分数为1.5~2.5%的海藻酸钠溶液按1:7~8的体积比混合,以500~600r/min的转速搅拌乳化10~15min,而后喷入质量分数为0.5~1%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8~12min,经过滤、水洗、抽滤除水后,获得类芽孢杆菌微胶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缓释蜡还包括分布于蜡质载体内、呈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且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中的海藻酸钙纤维延伸至蜡质载体表面与外界相通;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网的质量为蜡质载体质量的30~4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钙纤维的直径为0.5~1.5mm。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碳源缓释蜡,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钙纤维为改性海藻酸钙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i)将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制备成质量分数为2~4%的海藻酸钠溶液;将乙醇胺与水按1:5~8的体积比混合,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制备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海藻酸钠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5~30,搅拌反应3~5h,制得改性海藻酸钠;
(ii)将改性海藻酸钠和结冷胶按1:0.03~0.05的质量比分散到水中,调节pH为3~4,获得纺丝原液;
(iii)将纺丝原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钙溶液中凝固成初生纤维;
(iv)初生纤维经水洗、干燥后,复捻,获得改性海藻酸钙纤维。
9.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6~8之一所述碳源缓释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钙纤维固定在模具中,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网;
(2)将软蜡、石蜡、微晶蜡加热融化后,加入机油和水,搅拌均匀后,冷却结块,获得蜡块;
(3)将蜡块再次加热融化,在融化过程中充分搅拌,直至完全融化后,加入PHBV和鼠李糖脂,再加入类芽孢杆菌或类芽孢杆菌微胶囊,充分混合,获得蜡液;
(4)将蜡液倒入装有海藻酸钙纤维网的模具中,在0~4℃下结块,获得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5~8之一所述碳源缓释蜡进行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碳源缓释蜡浸泡在pH为5~6、质量分数为0.5~2.5%的氯化钠溶液中,超声处理至海藻酸钙纤维完全溶解后,洗净,投放到待处理水体中。
CN202011161340.4A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2553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1340.4A CN112553188A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1340.4A CN112553188A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3188A true CN112553188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4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1340.4A Pending CN112553188A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31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3775A (zh) * 2023-04-04 2023-08-11 中新瑞美(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湖水污染环境治理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6793A (zh) * 2007-05-01 2016-03-02 海洋易洁公司 水处理组合物
CN106399176A (zh) * 2016-09-23 2017-02-15 北京华亚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类芽孢杆菌及其在净化水体方面的应用
CN107137834A (zh) * 2017-04-20 2017-09-08 常州市阿曼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纤维救火消防衣的制备方法
CN109136211A (zh) * 2018-08-16 2019-01-04 湛江恒兴养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微生物活菌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6793A (zh) * 2007-05-01 2016-03-02 海洋易洁公司 水处理组合物
CN106399176A (zh) * 2016-09-23 2017-02-15 北京华亚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类芽孢杆菌及其在净化水体方面的应用
CN107137834A (zh) * 2017-04-20 2017-09-08 常州市阿曼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海藻纤维救火消防衣的制备方法
CN109136211A (zh) * 2018-08-16 2019-01-04 湛江恒兴养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微生物活菌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奚廷斐等: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应用》",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22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3775A (zh) * 2023-04-04 2023-08-11 中新瑞美(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湖水污染环境治理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jtaba et al. Removal of nutrients and COD through co-culturing activated sludge and immobilized Chlorella vulgaris
AU2003247036B2 (en) Aerobic biomass granules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CN109775860B (zh)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7907B (zh) 一种固定化复合菌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1879B (zh) 一种多用途聚氨酯有效微生物固化载体
US10421679B2 (en) High bioactivity density, 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8726667B (zh) 一种水凝胶包埋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Role of adding dried sludge micropowder in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reactor with extended filamentous bacteria
CN112110547B (zh) 一种微生物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36900B (zh) 一种生态净水系统
WO2012096481A2 (ko) 혼합미생물을 포함한 미생물 제제, 이를 이용한 하천·호수의 생물학적 처리방법 및 슬러지 자가 소화공정
CN106430527A (zh) 一种生物亲和性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4335B (zh)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碳源的多孔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46640A (zh) 一种人工水草及其应用
Liu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conditioning and Ca2+ addition prior to the reintroduction of effluent sludge into SBR sharply accelerates the formation of aerobic granules
CN112553188A (zh) 一种负载有微生物的碳源缓释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47541A (zh) 一种水处理微生物菌剂
CN105712488A (zh) 一种淡水专用生物底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8137B (zh) 新型亲水、磁性网状生物体的制备方法
CN112551702B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微生物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00675B (zh) 一株同步脱碳、氮、磷及表面活性剂的鹤羽田代尔夫特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11349626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51657A (zh) 一种固体复合硝化菌剂的制备方法
JP2010158649A (ja) 廃水の処理方法
CN116119837A (zh) 一种含有硝化细菌生长促进剂的硝化细菌生物巢、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