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1730A -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1730A
CN112551730A CN202011173885.7A CN202011173885A CN112551730A CN 112551730 A CN112551730 A CN 112551730A CN 202011173885 A CN202011173885 A CN 202011173885A CN 112551730 A CN112551730 A CN 112551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water
tank
filtrate
floc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38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1730B (zh
Inventor
陈文龙
何贞俊
陈豪
陈高峰
莫伟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Original Assignee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filed Critical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Priority to CN2020111738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1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1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1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1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1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除藻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网滤装置、絮凝过滤装置以及过滤棉装置;网滤装置包括原水管、至少一个连接在原水管上的分流管、至少一个倾斜设置在分流管下方的滤板、设置在滤板下方的滤液槽和滤渣槽;滤板的第一表面倾斜朝向分流管,滤板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背并倾斜朝下;滤液槽与第二表面相连通;滤渣槽与第一表面相连通;絮凝过滤装置连通滤渣槽,将滤渣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过滤棉装置连通滤液槽和絮凝过滤装置,对滤液进行棉过滤,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本发明有效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水体进行除藻,净化水体,达到原位处理效果,降低藻类暴发危机,保障水体安全。

Description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排放量也随之增大,氮磷的大量排放进而引发江河湖库的水体富营养化。在我们131个主要湖泊的调查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调查湖泊数的51.3%;在39个大中型水库调查中,已达富营养程度水库有12座,占调查水库总数的30%。
一方面,水体的富营养化容易导致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等)的异常增殖,致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质变坏,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同时约80%藻类都会分泌藻毒素,对人和动物都有严重危害。另一方面,藻类浓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影响城市景观,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这些水体都是必须清除的对象。综上所述,高浓度的藻类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无数城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相关的整治行动,对于除藻的高效设备需求巨大。
目前藻类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除藻、化学除藻、生物控藻等方法,世界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然而收效甚微。物理方法如引水换水、过滤与吸附、机械打捞等,设备投入大,效率低;化学方法主要是投加化学杀藻剂、絮凝剂等,化学方法设备投入少,效率高,但某些杀藻剂或絮凝剂能够使藻细胞发生胞溶,向水体中彩旗藻毒素,增加后续污水处理难度的同时危害人体健康;生物控藻主要是利用生物间食物链关系,释放一些以藻类为食的鱼类或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对藻类进行控制,该方法遵循自然规律,清洁环保,但往往需要的时间太长,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高效且成本低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除藻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网滤装置、絮凝过滤装置以及过滤棉装置;
所述网滤装置包括接收富营养化水的原水管、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原水管上的分流管、至少一个倾斜设置在所述分流管下方的滤板、设置在所述滤板下方的滤液槽和滤渣槽;所述滤板的第一表面倾斜朝向所述分流管,所述滤板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并倾斜朝下;所述滤液槽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通,接收通过所述滤板的滤液;所述滤渣槽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通,接收所述第一表面上滑落的滤渣水;
所述絮凝过滤装置连通所述滤渣槽,将滤渣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所述过滤棉装置连通所述滤液槽和絮凝过滤装置,对来自所述滤液槽的滤液和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滤液进行棉过滤,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
优选地,所述滤板的倾斜角度为45°-80°。
优选地,所述网滤装置还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数个连接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相邻连接的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
所述原水管横向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滤板的顶部连接所述顶板,所述滤板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之间,所述滤板的第一表面朝向并连通所述第一收集槽,所述滤板的第二表面朝向并连通所述第二收集槽;所述分流管对应在所述滤板的上方并且分流管的管口朝向所述滤板的第一表面;
所述滤液槽和所述滤渣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滤液槽与所述第二收集槽相连通,通过所述滤板的滤液进入所述第二收集槽,再通过所述第二收集槽流入所述滤液槽;
所述滤渣槽与所述第一收集槽相连通,所述第一表面上滑落的滤渣水进入所述第一收集槽,再通过所述第一收集槽流入所述滤渣槽。
优选地,所述絮凝过滤装置包括用于滤渣水在其中与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反应的第一集水箱、用于使絮凝成团的藻团上升至水体表面的曝气机构、供水体通过并截留絮凝成团的藻团的滤网机构;
所述第一集水箱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滤网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箱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曝气机构靠近所述滤网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箱内。
优选地,所述絮凝过滤装置还包括多个交错并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集水箱内的分隔板;
多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一集水箱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依次相邻连通在所述第一集水箱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的反应流道;
所述滤网机构位于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邻连接的所述反应流道内。
优选地,所述滤网机构包括采用网状履带的履带机以及刮片;
所述履带机在所述反应流道内,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出水口,相对的第二端位于所在反应流道的与相邻另一反应流道连通的流道口;所述履带机提供动力带动水体沿着所述反应流道从履带机的第二端流动至第一端;
所述刮片对应所述履带机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处,将所述第一端上的藻团刮除。
优选地,所述絮凝过滤装置还包括溢流板;
所述溢流板设置在所述流道口处且溢流板的顶部高于所述履带机,使带藻团的水体通过所述溢流板跌水至所述履带机上。
优选地,所述絮凝过滤装置还包括出水渠;所述出水渠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过滤棉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过滤棉装置包括第二集水箱、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水箱内的过滤棉;
所述第二集水箱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滤棉将所述第二集水箱内部分隔成依次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之间的至少两个集水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除藻一体化设备的除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富营养化水输送至网滤装置的原水管内,富营养化水沿着所述原水管并通过分流管流至滤板上;
S2、富营养化水中的藻类被截留在所述滤板朝向所述分流管的第一表面上,沿着所述第一表面滑落至滤渣槽内并输送至絮凝过滤装置;通过所述滤板的第二表面的滤液流至滤液槽内并输送至过滤棉装置;
S3、所述絮凝过滤装置对来自所述网滤装置的滤渣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输出滤液至过滤棉装置;
S4、所述过滤棉装置对来自所述滤液槽的滤液和所述絮凝过滤装置的滤液进行棉过滤,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
本发明的除藻一体化设备,有效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水体进行除藻,净化水体,达到原位处理效果,降低藻类暴发危机,保障水体安全。设备一体化设置,结构简单、方便移动、搬运,除藻操作便捷,绿色环保、高效且成本低,可实现富营养化水体不间断处理,对中小池塘及湖泊的适用性强,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藻一体化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藻一体化设备中网滤装置的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藻一体化设备中网滤装置的正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藻一体化设备中网滤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藻一体化设备中絮凝过滤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履带机在反应流道内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藻一体化设备中过滤棉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10、安装在箱体10内的网滤装置20、絮凝过滤装置30以及过滤棉装置40;网滤装置20、絮凝过滤装置30以及过滤棉装置40依次对富营养化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藻类,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
其中,箱体10将网滤装置20、絮凝过滤装置30以及过滤棉装置40集成在其内部,形成一个一体化设备,方便整个设备移动、运输,实现在野外对池塘、湖泊等各种水环境进行处理。作为选择,箱体10可以采用镀锌板焊接形成,质轻且耐用。
箱体10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滚轮,方便移动。
网滤装置20分别与絮凝过滤装置30和过滤棉装置40连通,絮凝过滤装置30还与过滤棉装置40连通。网滤装置20用于对富营养化水进行第一道过滤处理,经过过滤后形成的滤液可以直接输送至过滤棉装置40;富营养化水中的藻类经过滤形成滤渣及其带有的水形成滤渣水则输送至絮凝过滤装置30进行絮凝过滤处理,将藻类和水分离,分离出藻类形成的滤液再输送至过滤棉装置40,分离出的藻类形成干藻进行收集再处理。
如图2-4所示,网滤装置20包括原水管21、至少一个分流管22、至少一个滤板23、滤液槽24和滤渣槽25。原水管21用于接收富营养化水,分流管22连接在原水管21上,对富营养化水进行分流。滤板23倾斜设置在分流管22的下方,滤液槽24和滤渣槽25设置在滤板23的下方。
对于多个分流管22和多个滤板23的设置,多个分流管22沿着原水管2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滤板23对应多个分流管22间隔布置,使得每一个滤板23对应在至少一个分流管22的下方。
滤板23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231和第二表面232。滤板23的第一表面231倾斜朝向分流管22,滤板23的第二表面232倾斜朝下,富营养化水从分流管22上流出后落在该第一表面231上,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滤板23,富营养化水中的藻类等物质被截留在第一表面231上,液体水则通过滤板23到达第二表面232形成滤液。
滤液槽24在滤板23的第二表面232下方并与第二表面232相连通,通过滤板23的滤液下落至滤液槽24内。滤渣槽25在滤板23的第一表面231下方并与第一表面231相连通,藻类等物质(非干燥状态)在第一表面231上还夹带有液体水可形成滤渣,滤渣沿着第一表面231滑落至滤渣槽25内。
作为选择,滤板23的倾斜角度为45°-80°,能够在对富营养化水过滤的同时,使得分离的滤液和滤渣可分别下落收集在滤液槽24和滤渣槽25内。
滤板23可采用单层板或双层板。滤板23的横截面还可以是波纹状,便于滤渣积聚再滑落。滤板23上的滤网可根据不同水体、不同藻类的粒径,选择合适目数(如600目、800目、1000目或1500目)的滤网,使用后定期冲洗。
本实施例中,网滤装置20还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顶板26和底板27、数个连接在顶板26和底板27之间的支撑柱28、设置在底板27上并相邻连接的第一收集槽29和第二收集槽210。第一收集槽29和第二收集槽210作为一组收集槽,其组数与滤板23的数量对应设置,即每一滤板23对应有一第一收集槽29和一第二收集槽210。
原水管21横向设置在顶板26上,其上连接的分流管22的管口朝下设置,可穿过顶板26至滤板23的上方。滤板23对应在分流管22的下方且以第一表面231朝向分流管22,滤板23的顶部连接顶板26;滤板23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收集槽29和第二收集槽210之间,滤板23的第一表面231朝向并连通第一收集槽29,滤板23的第二表面232朝向并连通第二收集槽210。
滤液槽24和滤渣槽25分别设置在底板27的相对两侧,滤液槽24与第二收集槽210相连通,通过滤板23的滤液进入第二收集槽210,再通过第二收集槽210流入滤液槽24。滤渣槽25与第一收集槽29相连通,第一表面231上滑落的滤渣水进入第一收集槽29,再通过第一收集槽29流入滤渣槽25。这样,对应多个滤板23设置的网滤装置20,多个第一收集槽29分别将对应的滤板23过滤形成的滤渣水送至滤渣槽25收集在一起,再输送至絮凝过滤装置30;多个第二收集槽210分别将对应的滤板23过滤得到的滤液送至滤液槽24收集在一起,再输送至过滤棉装置40。
结合图1及图5,絮凝过滤装置30连通网滤装置20的滤渣槽25,将滤渣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实现滤渣水的第二道过滤处理,再次将藻类和液体水分离。絮凝过滤装置30可包括用于滤渣水在其中与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反应的第一集水箱31、用于使絮凝成团的藻团上升至水体表面的曝气机构32、供水体通过并截留絮凝成团的藻团的滤网机构33。
其中,第一集水箱3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第一进水口311与滤渣槽25相连通,接收来自滤渣槽25的滤渣水;第一出水口312与过滤棉装置40相连通,将经过絮凝过滤处理形成的滤液送至过滤棉装置40。滤网机构33设置在第一集水箱31内并靠近第一出水口312,曝气机构32靠近滤网机构33设置在第一集水箱31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絮凝过滤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水箱31内的分隔板34。多个分隔板34在第一集水箱31交错并间隔布置,将第一集水箱31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依次相邻连通在第一进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之间的反应流道310,絮凝过滤处理的滤渣水依次沿着多个反应流道310行进(流向如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延长滤渣水在第一集水箱31内的行径路径以及与絮凝剂的反应时间。
具体地,分隔板34分别以一端连接第一集水箱31相对两内侧面中的一内侧面,相邻的两个分隔板34中,该两个分隔板34以相背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上,相对另一端则与对应的一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隔,从而多个反应流道310之间相平行排布并以端部依次相连通。
在多个反应流道310中,滤网机构33位于与第一出水口312相邻连接的一反应流道310内;曝气机构32也可以设置在该反应流道310内,或者还可以增设到相邻的另一反应流道310内。曝气机构32可包括多个曝气盘或者曝气管,用于将气体打入反应流道310内,利用气浮法将絮凝成团的藻团上升至水体表面。
滤网机构33可以包括滤网,将藻团截留在反应流道310内,滤液通过滤网从第一出水口312排出。
又如图5、6所示,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滤网机构33包括采用网状履带的履带机331以及刮片332。
履带机33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反应流道310内,履带机331的第一端朝向第一出水口312,第二端位于所在反应流道310的与相邻另一反应流道310连通的流道口。履带机331提供动力将停留在履带机331的第二端上的藻团运输至第一端(履带机331的运行方向如图6中实线箭头所示)。刮片332对应履带机331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出水口312处,将第一端上的藻团刮除。
进一步地,絮凝过滤装置30还包括溢流板35。溢流板35设置在履带机331的第二端朝向的流道口处,溢流板35的顶部高于履带机331,使带藻团的水体通过溢流板35跌水至履带机331上进行重力过滤。第一出水口312位于履带机331的第一端下方,水体下渗至履带机331的第一端下方,最终由第一出水口312流出(流动方向如图6中虚线箭头所示)。
根据需要,絮凝过滤装置30还可包括出水渠36;出水渠36连接在第一出水口312和过滤棉装置40之间,用于输送滤液。
结合图1、2及图7,过滤棉装置40连通滤液槽24和絮凝过滤装置30,对来自滤液槽24的滤液和絮凝过滤装置30的滤液进行棉过滤,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
过滤棉装置40可包括第二集水箱41、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二集水箱41内的过滤棉42。第二集水箱4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511和第二出水口512,过滤棉42将第二集水箱41内部分隔成依次位于第二进水口411和第二出水口412之间的至少两个集水空间410。来自滤液槽24的滤液和絮凝过滤装置30的滤液通过第二进水口411进入与其连通的一个集水空间410内,再通过过滤棉42进入到相邻的另一集水空间410(流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滤液中未被絮凝过滤的藻类被吸附在过滤棉42上,渗透通过过滤棉42形成净化水最后从第二出水口412输出。
过滤棉42可以采用鱼缸棉或其他的棉材料。
结合图1-7,本发明的除藻一体化设备的除藻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富营养化水输送至网滤装置20的原水管21内,富营养化水沿着原水管21并通过分流管22流至滤板23上。
S2、富营养化水中的藻类等物质被截留在滤板23朝向分流管22的第一表面231上,沿着第一表面231滑落至滤渣槽25内并输送至絮凝过滤装置30;通过滤板23的第二表面232的滤液流至滤液槽24内并输送至过滤棉装置40。
S3、絮凝过滤装置30对来自网滤装置20的滤渣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输出滤液至过滤棉装置40。
在絮凝过滤装置30中,用于絮凝反应的絮凝剂包括有PAC无机絮凝剂和PAM有机絮凝剂,根据富营养化水具体情况,絮凝剂可以采用其中任一种或者两种。
为提高絮凝效果及效率,絮凝剂优选采用PAC无机絮凝剂和PAM有机絮凝剂,并且使用时,先加PAC无机絮凝剂后再加PAM有机絮凝剂,用量根据处理水体水量确定。例如,参考图5、6所示的絮凝过滤装置30,滤渣水进入第一集水箱31后,在靠近第一进水口311的至少一个反应流道310内加入PAC无机絮凝剂,使其与滤渣水充分反应絮凝成团;沿着滤渣水的行进方向,在位于中部的反应流道310内再加入PAM有机絮凝剂,使其也与滤渣水充分反应絮凝成团。根据PAM有机絮凝剂较于PAC无机絮凝剂的粘性更高,后加入的PAM有机絮凝剂有助于将PAC无机絮凝剂反应形成的絮凝团再成团增大。
S4、过滤棉装置40对来自滤液槽24的滤液和絮凝过滤装置30的滤液进行棉过滤,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
本发明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可根据野外水体除藻需求移动、搬运,在现场对水体除藻处理后,净化水再返送至水体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安装在所述箱体(10)内的网滤装置(20)、絮凝过滤装置(30)以及过滤棉装置(40);
所述网滤装置(20)包括接收富营养化水的原水管(21)、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原水管(21)上的分流管(22)、至少一个倾斜设置在所述分流管(22)下方的滤板(23)、设置在所述滤板(23)下方的滤液槽(24)和滤渣槽(25);所述滤板(23)的第一表面(231)倾斜朝向所述分流管(22),所述滤板(23)的第二表面(232)与所述第一表面(231)相背并倾斜朝下;所述滤液槽(24)与所述第二表面(232)相连通,接收通过所述滤板(23)的滤液;所述滤渣槽(25)与所述第一表面(231)相连通,接收所述第一表面(231)上滑落的滤渣水;
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连通所述滤渣槽(25),将滤渣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所述过滤棉装置(40)连通所述滤液槽(24)和絮凝过滤装置(30),对来自所述滤液槽(24)的滤液和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的滤液进行棉过滤,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23)的倾斜角度为45°-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滤装置(20)还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顶板(26)和底板(27)、数个连接在所述顶板(26)和底板(27)之间的支撑柱(28)、设置在所述底板(27)上并相邻连接的第一收集槽(29)和第二收集槽(210);
所述原水管(21)横向设置在所述顶板(26)上;所述滤板(23)的顶部连接所述顶板(26),所述滤板(2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收集槽(29)和第二收集槽(210)之间,所述滤板(23)的第一表面(231)朝向并连通所述第一收集槽(29),所述滤板(23)的第二表面(232)朝向并连通所述第二收集槽(210);所述分流管(22)对应在所述滤板(23)的上方并且分流管(22)的管口朝向所述滤板(23)的第一表面(231);
所述滤液槽(24)和所述滤渣槽(25)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27)的相对两侧,所述滤液槽(24)与所述第二收集槽(210)相连通,通过所述滤板(23)的滤液进入所述第二收集槽(210),再通过所述第二收集槽(210)流入所述滤液槽(24);
所述滤渣槽(25)与所述第一收集槽(29)相连通,所述第一表面(231)上滑落的滤渣水进入所述第一收集槽(29),再通过所述第一收集槽(29)流入所述滤渣槽(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包括用于滤渣水在其中与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反应的第一集水箱(31)、用于使絮凝成团的藻团上升至水体表面的曝气机构(32)、供水体通过并截留絮凝成团的藻团的滤网机构(33);
所述第一集水箱(3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所述滤网机构(33)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箱(31)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311),所述曝气机构(32)靠近所述滤网机构(33)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箱(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还包括多个交错并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集水箱(31)内的分隔板(34);
多个所述分隔板(34)将所述第一集水箱(31)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依次相邻连通在所述第一集水箱(31)的第一进水口(311)和第一出水口(312)之间的反应流道(310);
所述滤网机构(33)位于与所述第一出水口(312)相邻连接的所述反应流道(3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机构(33)包括采用网状履带的履带机(331)以及刮片(332);
所述履带机(331)在所述反应流道(310)内,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出水口(312),相对的第二端位于所在反应流道(310)的与相邻另一反应流道(310)连通的流道口;所述履带机(331)提供动力带动水体沿着所述反应流道(310)从履带机(331)的第二端流动至第一端;
所述刮片(332)对应所述履带机(331)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312)处,将所述第一端上的藻团刮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还包括溢流板(35);
所述溢流板(35)设置在所述流道口处且溢流板(35)的顶部高于所述履带机(331),使带藻团的水体通过所述溢流板(35)跌水至所述履带机(3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还包括出水渠(35);所述出水渠(35)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口(312)和所述过滤棉装置(4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棉装置(40)包括第二集水箱(41)、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水箱(41)内的过滤棉(42);
所述第二集水箱(4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411)和第二出水口(412);所述过滤棉(42)将所述第二集水箱(41)内部分隔成依次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411)和第二出水口(412)之间的至少两个集水空间(410)。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除藻一体化设备的除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富营养化水输送至网滤装置(20)的原水管(21)内,富营养化水沿着所述原水管(21)并通过分流管(22)流至滤板(23)上;
S2、富营养化水中的藻类被截留在所述滤板(23)朝向所述分流管(22)的第一表面(311)上,沿着所述第一表面(311)滑落至滤渣槽(25)内并输送至絮凝过滤装置(30);通过所述滤板(23)的第二表面(312)的滤液流至滤液槽(24)内并输送至过滤棉装置(40);
S3、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对来自所述网滤装置(20)的滤渣水进行絮凝过滤处理,输出滤液至过滤棉装置(40);
S4、所述过滤棉装置(40)对来自所述滤液槽(24)的滤液和所述絮凝过滤装置(30)的滤液进行棉过滤,获得除藻后的净化水。
CN202011173885.7A 2020-10-28 2020-10-28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Active CN112551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3885.7A CN112551730B (zh) 2020-10-28 2020-10-28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3885.7A CN112551730B (zh) 2020-10-28 2020-10-28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1730A true CN112551730A (zh) 2021-03-26
CN112551730B CN112551730B (zh) 2022-11-15

Family

ID=75042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3885.7A Active CN112551730B (zh) 2020-10-28 2020-10-28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173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01547A (ko) * 1999-06-05 2001-01-05 김윤규 응집 여과를 이용한 조류 제거 장치
CN103539290A (zh) * 2013-11-08 2014-01-29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水体除藻装置
CN105923821A (zh) * 2016-05-12 2016-09-07 浙江天韵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除藻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CN206384960U (zh) * 2017-01-16 2017-08-08 青岛建城伟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气浮机
CN207659234U (zh) * 2017-12-15 2018-07-27 云南蓝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藻水分离器
CN207986999U (zh) * 2018-02-24 2018-10-19 漳州市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471034U (zh) * 2019-11-21 2020-09-11 青岛金海顺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气浮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01547A (ko) * 1999-06-05 2001-01-05 김윤규 응집 여과를 이용한 조류 제거 장치
CN103539290A (zh) * 2013-11-08 2014-01-29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水体除藻装置
CN105923821A (zh) * 2016-05-12 2016-09-07 浙江天韵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除藻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CN206384960U (zh) * 2017-01-16 2017-08-08 青岛建城伟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气浮机
CN207659234U (zh) * 2017-12-15 2018-07-27 云南蓝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藻水分离器
CN207986999U (zh) * 2018-02-24 2018-10-19 漳州市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471034U (zh) * 2019-11-21 2020-09-11 青岛金海顺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气浮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1730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8982B (zh) 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及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CN111285545B (zh) 一种用于湖泊水环境治理的一体化方法
CN108178383B (zh) 一种含泥沙污水的净化处理装置
CN214880707U (zh) 一种生态湿地的过滤沉淀池
CN210367360U (zh)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农村水循环系统
CN102060393A (zh) 一种微污染及突发污染物水源水的处理方法与设备
JP2006326485A (ja) 廃液の処理装置、その処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処理方法
CN212387839U (zh) 一种污水气浮净化装置
KR101353280B1 (ko) 여재카트리지를 결합한 모듈식 침투도랑
CN112551730B (zh) 除藻一体化设备及其除藻方法
CN109836016B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205953569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CN113603306B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治理用动态分流处理装置
CN106348537B (zh) 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
RU2759966C1 (ru)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дренажного стока рисовой оросительной системы
CN211770679U (zh) 一种利用压力臭氧实现连续清洗的水处理系统
CN103359846B (zh) 一种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及利用该系统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
CN100569672C (zh) 接力式河流净化方法
CN209468264U (zh) 一种用于河道排污口的预处理装置
CN113735368A (zh) 一种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2142275A (zh) 一种用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20845840U (zh) 用于河道治理的一体化生态海绵装置
CN115594369B (zh) 一种矿井涌水污染深度净化回用系统及实施方法
CN221822041U (zh) 运河枢纽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6963859U (zh) 重金属废水过滤沉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