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736A - 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736A
CN112543736A CN202080003370.4A CN202080003370A CN112543736A CN 112543736 A CN112543736 A CN 112543736A CN 202080003370 A CN202080003370 A CN 202080003370A CN 112543736 A CN112543736 A CN 112543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ortions
easy adhesion
mode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33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允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085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3663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43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18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 B65D11/186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whereby all side walls are hingedly connected to the base panel and to each other to allow automatic collapsing and reerecting, e.g. by means of folds provided in the side walls and or in the base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24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24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 B65D51/245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r co-operating with auxiliary devices for non-closing purposes provided with decoration, information or contents indicating devices, lab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1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配送的包装冷却盒,包括:底部部分,其用于在转换成盒模式时形成下表面;多个侧壁部分,其配置成与所述底部部分连接;盖部分,其配置成与所述侧壁部分中的一个连接,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面向所述底部部分;折痕部分,其沿着所述底部部分的边缘形成,使得所述侧壁部分可以直立;接合部分,其配置成接合所述侧壁部分,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接合部分被折叠以面向自身并与所述侧壁部分紧密接触;以及易粘合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和侧壁部分中,以在从由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所述盖部分和接合部分组成的单一平面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保持所述盒形状。

Description

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装冷却盒。
背景技术
近来,线上业务势头迅猛,从而带来了食品配送的巨大增长。对于食品配送来说,和任何其它传统配送一样使用包装盒。随着配送的食品逐渐多样化,对需要长时间保持冷藏的食品的配送需求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配送此类冷藏食品,包装盒需要有附接在该包装盒中的隔热构件,从而以指数方式增加了对包装资源的浪费。此外,即使在包装盒中附接有隔热构件,也会由于不完全的冷却功能而使得食品在接收时经常变质。因此,越来越需要一种包装盒,其能够代替一次性包装盒并具有增强的冷却功能。
发明内容
技术目标
提供了一种可回收包装冷却盒。本公开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可以从以下实施例推断出其它技术挑战。
技术方案
根据实现上述技术挑战的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配送的包装冷却盒,包括:底部部分,其用于在转换成盒模式时形成下表面;多个侧壁部分,其配置成与底部部分连接;盖部分,其配置成与侧壁部分中的一个连接,并且在转换成盒模式时面向所述底部部分;折痕部分,其沿着底部部分的边缘形成,使得侧壁部分可以直立;接合部分,配置成接合所述侧壁部分,在转换成盒模式时,接合部分被折叠以面向自身并与侧壁部分紧密接触;以及易粘合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和侧壁部分中,以在从由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所述盖部分和接合部分组成的单一平面转换成盒模式时保持盒形状。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折痕部分中具有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凹槽。
根据又一个方面,在转换成展开模式时,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形成单一的矩形形状。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接合部分各自具有圆角。
根据又一个方面,所述易粘合部分对称地形成在接合部分上,使得当折叠接合部分中的每一个接合部分时,接合部分的相对的两个面可以结合在一起。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易粘合部分在所述接合部分上沿着与侧壁部分相邻的侧边形成。
根据又一个方面,所述易粘合部分沿着所述接合部分的边缘形成。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易粘合部分设置在侧壁部分的与所述接合部分紧密接触的上端部上。
根据又一个方面,包装冷却盒包括隔层,该隔层配置成当将其向下卷起时附接到所述侧壁部分,并在卷状物内形成冷藏空间。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隔层在两个端部处都具有易粘合部分。
根据又一个方面,设置在所述隔层中的两个易粘合部分配置成同时附接到在所述侧壁部分中的任一个内竖直形成的易粘合部分中的任一个。
根据另一个方面,所述盖部分具有其上设置有易粘合部分的折板,并且为了转换成便携式模式,所述折板的易粘合部分固定到设置在所述侧壁部分中的易粘合部分。
根据又一个方面,所述盖部分在外侧具有把手。
其它实施例的细节包括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
效果
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可以容易地从展开模式转换成盒模式,反之亦然,并且使实质上伴随所述转换的易损部分中的热损失最小化。
此外,可以在本发明的包装冷却盒中实施全自动清洁,从而显著提高包装盒的可回收性。
因此,包装冷却盒可以取代一次性包装盒,从而减少与呈指数级增长的配送需求相关联的浪费。特别地,对于需要冷却功能的配送食品,也可以实现用于配送的包装盒的再循环。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权利要求中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这里未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包装冷却盒的透视图;
图2是用于图1的包装冷却盒的模板的内视图;
图3是用于图1的包装冷却盒的模板的外视图;
图4是示出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从展开模式组装到盒模式的过程的透视图;
图5是处于展开模式的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折痕部分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处于折叠模式的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折痕部分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侧壁部分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示出了在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组装成盒的过程中插入隔层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在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组装成盒的过程中已经被完全插入的隔层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已经被完全插入的隔层的实施例;
图11是示出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隔层的实施例的模板;
图12示出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清洁;
图13是示出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从展开模式组装到便携式模式的过程的透视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已经被完全组装成便携式模式的包装冷却盒。
具体实施方式
应尽可能地从目前广泛使用的通用术语中选择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同时考虑到根据本公开获得的功能,但是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意图、习惯或新技术的出现等由其它术语代替这些术语。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由本公开的申请人任意选择的术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的相应描述部分中描述这些术语的含义。因此,应该注意,应该基于其实际意义和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来解释本文使用的术语,而不是简单地基于术语的名称来解释。
如本文所使用的,用于本公开的组成元件的术语“模块”和“部分”用于或仅可互换地用于便于说明书的准备,并且没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它们中的每一个本身不起作用。此外,关于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描述,当将此类描述确定为可能混淆包括在本公开中的示例实施例的本质时,可以省略相关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仅是为了使得更容易理解包括在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并且本公开的技术思想不限于此,并且它们应该被解释为包括本公开的思想和技术范围中涉及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换。
可以将包括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的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组成元件,但不限于此。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将一个元件称为与另一个元件“结合”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两个不同的元件可以直接相互结合或连接,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另一个元件。另一方面,当将一个元件称为与另一个元件“直接结合”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时,它们应该被理解为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其它元件。
如本文所用,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外指出,否则单数形式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具有”旨在表示可能存在本公开中公开的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但不应理解为排除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量、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的情况,或者添加相同内容物的可能性。
表述“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以下含义:仅A;仅B;仅C;A和B两者;A和C两者;B和C两者;以及A、B和C三者。
在以下描述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公开。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包装冷却盒的透视图;图2是用于包装冷却盒的模板的内视图;以及图3是用于包装冷却盒的模板的外视图。
参考上述附图,本发明的包装冷却盒10具有:第一侧壁部分110、第二侧壁部分120、第三侧壁部分130和第四侧壁部分140;底部部分150,其形成为与侧壁部分110、120、130、140连接,并在组装成盒模式时形成包装冷却盒10的下表面;以及盖部分160,其形成为与第四侧壁部分140连接,并在组装成盒模式时形成包装冷却盒10的上表面。当组装成盒模式时,盖部分160面向底部部分150。
第一侧壁部分110设置成在组装成盒模式时面向第三侧壁部分130,以及第二侧壁部分120设置成在组装成盒模式时面向与盖部分160连接的第四侧壁部分140。此外,第二侧壁部分120设置成在组装成盒模式时邻近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三侧壁部分130。第四侧壁部分140设置成在组装成盒模式时邻近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三侧壁部分130。
由于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底部部分150和盖部分160配置成以这种方式连接,使得更容易将包装冷却盒从盒展开的展开模式转换成盒模式。在盒模式中,可以在其中提供容纳食品的空间。
盖部分160还可以具有折板161、162、163。折板161、162、163可以形成为沿着盖部分160的除了与第四侧壁部分140连接的侧边之外的剩余侧边延续。易粘合部分300可以设置在折板161、162、163中的至少一个上。将在下面详细描述易粘合部分300的布置和形状。
在侧壁部分110、120、130、140之间设置接合部分200。接合部分200设置在上述侧壁部分的任何两个相邻侧壁部分之间。接合部分200可以配置成在展开模式下与上述侧壁部分的任何两个相邻侧壁部分连接。接合部分200可以配置成在展开模式下与构成上述侧壁部分中的两个相邻侧壁部分的相邻侧边一体地连接。
具体地,第一接合部分210可以配置成与各自包括在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四侧壁部分140中的相邻侧边一体地连接。第二接合部分220可以配置成与各自包括在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二侧壁部分120中的相邻侧边一体地连接。第三接合部分230可以配置成与各自包括在第三侧壁部分130和第二侧壁部分120中的相邻侧边一体地连接。并且,第四接合部分240可以形成为与各自构成第三侧壁部分130和第四侧壁部分140的相邻侧边一体地连接。
下面将详细描述接合部分2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
参考图2,折痕部分400可以设置在其中底部部分150与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10的侧壁部分110、120、130、140交汇的地方。
第一折痕部分410可以设置在其中底部部分150与第一侧壁部分110或第三侧壁部分130交汇的地方。第二折痕部分420可以设置在其中底部部分150与第二侧壁部分120或第四侧壁部分140交汇的地方。第一折痕部分410和第二折痕部分420可以形成为围绕底部部分150的边缘彼此连接。
第三折痕部分430可以设置在其中盖部分160和第四侧壁部分140交汇的地方。第二折痕部分420和第三折痕部分430可以分别在其中底部部分150和盖部分160与第四侧壁部分140交汇的地方平行形成。
下面将详细描述折痕部分4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
参考图2和图3,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10包括易粘合部分300。
这里,易粘合部分300指的是能够为了粘合目的而重复附着和分离的构件。易粘合部分使用一种粘合方法,通过该方法,表面与另一个表面交汇以彼此附着或分离。在实施例中,易粘合部分可以包括Velcro。
具体地,在组装成盒模式时,易粘合部分310可以将折叠的接合部分200附接到侧壁部分。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分210或第四接合部分240上的易粘合部分310起到与设置在第四侧壁部分140上的易粘合部分310附着和分离的作用。此外,设置在第二接合部分220或第三接合部分230上的易粘合部分310起到与设置在第二侧壁部分120上的易粘合部分310附着和分离的作用。
此外,在组装成盒模式期间,当折叠接合部分200时,易粘合部分320可以结合相对的两面。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分210至第四接合部分240上的易粘合部320用于在折叠每个接合部分时附着和分离变成彼此相对的两面。
此外,在组装成盒模式期间,易粘合部分330、340可以将盖部分160结合到侧壁部分。易粘合部分330可以设置在与盖部分160一体地连接的折板161、162、163上。同时,易粘合部分340可以形成在侧壁部分的上部部分。易粘合部分340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部分110、第二侧壁部分120和第三侧壁部分130的上部部分,其各自对应于设置在折板161、162、163上的易粘合部分330。
此外,易粘合部分350、360设置在侧壁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侧壁部分的内侧,以将隔层170结合到其上(见图8和图9)。易粘合部分350可以竖直地设置在第一侧壁部分110上或第三侧壁部分130上,并且同时,易粘合部分360可以设置在隔层170的两个端部上。
下面将详细描述隔层170的具体转换过程和功能。
参考图3,把手164、标签165和发货单附件164可以设置在盖部分160的外侧。
把手164位于盖部分160的中心处,使得当用户在盒模式下拉起包装盒10时,均匀地施加保持能力,并且该保持能力防止负载滑动到一侧。
标签165可以包括具有配送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如此,由于标签165设置在盖部分160的外侧,所以在盒模式的配送过程中可以通过条形码扫描仪等容易地检查信息。
此外,可以提供发货单附件166,使得可以将发货单插入其中。发货单附件166由塑料包装构成以便于插入、验证和移除发货单,使得可以将除了插入件之外的剩余部分(由图3中的虚线指示)被提供为缝合到盖部分160。
根据图3的实施例,标签165可以独立于发货单附件166设置在不同的位置。相反,可以将标签165提供为包括在发货单附件166中。
图4是示出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从展开状态组装到盒模式的过程的透视图。
参考图4,包装冷却盒10可以从盒展开的展开模式(见图2)转换到在其中提供容纳食品的空间的盒模式(见图1),反之亦然。
在盒模式中构成六面体的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底部部分150和盖部分160配置成在展开模式中展开成单个平面。侧壁部分的、在盒模式中定位成汇合的相邻侧边在展开模式中变成彼此隔开而具有间隔。在这些间隔中形成接合部分200,从而由作为中心的底部部分150接合在一起的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可以整体上形成单个矩形形状。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壁部分110和所述第四侧壁部分140各自具有相邻侧边:它们的相邻侧边在盒模式中汇合,并且随着包装冷却盒转换成展开模式而变得分开。为了将如此间隔开的相邻侧边接合在一起,形成第一接合部分210。在展开模式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分210与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四侧壁部分140构成单个平面。以这种方式,第二接合部分220、第三接合部分230和第四接合部分240可以各自与相应的相邻侧壁部分构成单个平面。
结果,可以提供此种形状,即当将包装冷却盒10转换成展开模式并随后引入清洁设备时,该形状能够实现完全清洁并使实现清洁自动化的障碍最小化。将在后面进一步解释由本公开的清洁设备产生的优点。
另一方面,所述接合部分200可以各自具有圆角。例如,第一接合部分210配置成与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四侧壁部分140接合,并且其边缘的剩余部分可以是圆形的。以这种方式,第二接合部分220、第三接合部分230和第四接合部分240各自配置成与相应的相邻侧壁部分接合,并且其边缘的剩余部分可以是圆形的。因此,由作为中心的底部部分150结合在一起的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可以与接合部分200整体形成圆形的单一矩形形状。因此,用户可以在展开模式下容易地操作包装冷却盒10,并且可以顺利地执行清洁自动化。
参考图4,接合部分200可以配置成在从展开模式转换到盒模式时被折叠。换句话说,即使在转换到盒模式时,接合部分200也可以保持与相邻侧壁部分的物理连接。在盒模式中,其中侧壁部分的相邻侧边汇合的地方容易由于热泄漏或热流入而引起损失(在下文中,统称为“热损失”)。通过配置成与侧壁部分接合的接合部分200,可以有效地防止热损失。
如此,设置在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10中的接合部分200起作用,使得在展开模式下可以通过清洁设备顺利地进行清洁,并且它们在盒模式下也起作用,使得可以防止易损部分中的热损失以增强整体冷却功能。
参考图4,在组装成盒模式时,展开的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二侧壁部分120直立,使得各侧壁部分的相邻侧变得彼此更靠近。此时,与所述相邻侧结合的第二接合部分220中将形成对角折痕,其中第二接合部分220沿着该折痕对折。折叠成面向自身的第二接合部分220完全直立以与第一侧壁部分110或第二侧壁部分120的内侧紧密接触。在第一接合部分210、第三接合部分230和第四接合部分240中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这种变形。此外,也可以同时利用第一接合部分210、第三接合部分230和第四接合部分240进行这种变形。
此外,当包装冷却盒从展开模式转换到盒模式时,可以提供易粘合部分300,使得接合部分200可以保持在折叠位置,并且折叠的接合部分200可以保持靠近侧壁部分。换句话说,当接合部分200折叠时,相对的两个面可以通过所提供的易粘合部分300彼此粘合,并且折叠的接合部分200变得与侧壁部分紧密接触,并且可以粘合到侧壁部分上。
具体地,参考图4,当折叠第二接合部分220时,相对的两个面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接合部分220外侧的易粘合部分320彼此粘合。
在实施例中,用于与折叠的第二接合部分220结合的易粘合部分323可以在第二接合部分220中沿着其邻近侧壁部分的侧边形成为彼此对称。如此,由于沿着对应于上述易损部分的与侧壁部分相邻的侧边形成易粘合部分323,因此可以提高热效率并保持稳定的盒模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易粘合部分321可以沿着第二接合部分220的边缘形成为彼此对称。由于补充了所述易粘合部分323,因此第二接合部分220可以与侧壁部分紧密接触,以保持与其更稳定的附接。
另一个方面,参考图4,折叠的第四接合部分240具有用于附接到第四侧壁部分140的易粘合部分310。第四侧壁部分140在顶部具有易粘合部分311,并且第四接合部分240的内侧具有与其对应的易粘合部分312。换句话说,易粘合部分312设置在转换成盒模式时第四接合部分240的内侧边缘的与第四侧壁部分140紧密接触的部分上。由于在盒模式中折叠的接合部分通过所述易粘合部分310粘附到侧壁部分,因此可以在包装冷却盒中确保容纳食品的空间,而没有任何障碍。
具有此种构造或形状的易粘合部分310、320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设置在四个接合部分210、220、230、240上。此外,在包装冷却盒转换成盒模式时,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在四个接合部分210、220、230、240中进行这种粘附过程。如此,位于侧壁部分之间的四个接合部分200具有易粘合部分310、320,使得它们可以在包装冷却盒转换成盒模式时折叠到自身上并保持形状,并且折叠的接合部分200可以粘附到侧壁部分的内侧,从而可以减少由于侧壁部分之间的间隙引起的热损失,并且可以可靠地保持盒的形状。
如此,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可以容易地从展开模式转换成盒模式,反之亦然,并且使实质上伴随所述转换的易损部分中的热损失最小化。此外,可以在展开模式下实施全自动清洁,从而显著提高包装盒的可回收性。因此,包装冷却盒可以取代一次性包装盒,从而减少与呈指数级增长的配送需求相关联的浪费。特别地,对于需要冷却功能的配送食品,也可以实现用于配送的包装盒的再循环。
图5是处于展开模式的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折痕部分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处于折叠模式的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折痕部分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7是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侧壁部分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
参考上述附图,所述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底部部分150和盖部分160在盒模式中构成六面体,在其中具有泡沫板11。所述泡沫板11可以保持板形,并且由用于冷却的隔热材料制成,例如高密度发泡聚丙烯(EPP)。
可以提供内盖12和外盖13来容纳所述泡沫板11。所述内盖12可以由银或箔制成,以用于隔热或冷却。所述外盖13可以保护位于内部的泡沫板11,防止由于外部原因而撕裂,并且由防水的油布制成。
图7示出了其中易粘合部分311、321所处的第二侧壁部分120的上部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参考图7,所述易粘合部分311、321可以分别附着到内盖12和外盖13上与泡沫板11相对的面上。
折痕部分400可以设置在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和底部部分150之间,以及第四侧壁部分140和盖部分160之间(图2)。参考图5和图6,所述折痕部分400可以包括以预定间隔(D1)隔开的凹槽。其中形成有凹槽的折痕部分400仅具有内盖12和外盖13,而没有泡沫板11。其中形成有凹槽的折痕部分400可以配置成具有比其中包含泡沫板11的部分的厚度(D2)更小的厚度。
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可以容易地从底部部分150直立,并且在转换成盒模式的过程中,由于泡沫板11在所述折痕部分400上彼此分开,也可以容易地从第四侧壁部分140折叠盖部分160。
此外,所述折痕部分400中形成有凹槽,从而在转换到展开模式之后进行清洁时,可以完全清除折痕部分400中的污染物。由容纳在盒模式中但从中泄漏的一部分食品引起了底部部分150的污染。特别地,污染物可能在沿着底部部分150的边缘定位的折痕部分410、420中变硬,并且即使在清洁设备中也不容易去除。由于折痕部分400中具有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凹槽,因此即使当侧壁部分110、120、130、140通过转换成盒模式而从底部部分150直立时,也可以确保小的间隙,并因此可以容易地通过清洁设备去除引入的污染物而不会变硬。
图8是示出了在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组装成盒模式的过程中插入隔层的透视图;图9是已经被完全插入的隔层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已经被完全插入的隔层的实施例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11是示出构成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的隔层的实施例的模板。
参考上述附图,包装冷却盒10可以包括隔层170以将盒模式中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冷藏空间S1和室温空间S2。
参考图11,所述隔层170在展开位置可以由单个平面组成。所述隔层17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但是可以形成为具有圆角以便于用户操作。
所述隔层170可以在两个端部处都具有易粘合部分361、362。所述隔层170可以沿着纵向方向(图11的横向方向)滚动。所述隔层170可以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其两个端部处的易粘合部分361、362可以在其滚动时接触一个表面。结果,在卷起的隔层170内部形成了单独的空间,并且冷却能力通过空间中的双重隔热壁得到加强。因此,提供了一种环境,其中该空间可以用作冷藏空间S1。换句话说,所述冷藏空间S1具有由隔层170和包装盒10的六面体形成的双重隔热壁,从而防止热损失,使得冷藏食品可以储存较长时间。
另一方面,在隔层170的外部但是在包装盒10的六面体的内部的空间可以用作室温空间S2,其适合于室温食品的长期储存。通过设置在其中的隔层170,包装盒10内部可以同时具有在最佳条件下长时间储存冷藏食品的空间和储存室温食品的空间。
在附接隔层170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述隔层170可以向下卷起,使得设置在其一个端部的易粘合部分361和设置在另一个端部的易粘合部分362可以同时附接到设置在第三侧壁部分130中的易粘合部分。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隔层170的一个端部处的易粘合部分361可以附接到第三侧壁部分130的中间部分,从而根据要容纳的冷藏食品的形状和尺寸,在下部部分处形成更大的冷藏空间S1。
此外,参考图8和图9,在用户将食品分为冷藏食品和室温食品并将它们储存在包装盒10中的过程中,他/她可以首先将冷藏食品放入,同时将隔层170的一个端部附接到易粘合部分350的下端部,然后将隔层170的另一个端部附接到易粘合部分350的上端部。一旦完全附接隔层170,用户可以将室温食品放入由隔层170隔开的剩余空间中以完成内容物的储存,并且立即将盖部分160盖上,从而使该状态准备好配送。如此,设置在隔层170的两个端部处的易粘合部分360可以通过迅速、容易的过程分隔该空间,并且在最佳条件下容纳适合于每个相应空间的食品。
图12示出了清洁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
参考图12,包装盒10配置成使得其可以在展开模式下展开成单个平面,并且可以将展开的包装盒10引入清洁设备M中以实现自动清洁。
清洁设备M配置成使得当处于展开模式的包装盒10沿特定方向(图12中箭头的方向)穿过清洁设备M时,可以自动清洁展开部分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此时,当包装盒10是单个平面并且具有诸如矩形的简单形状时,包装盒10的清洁过程可以变得容易和彻底。在单个平面具有诸如十字形的复杂形状或具有突起的形状的情况下,在实施自动清洁时,障碍物会增加,诸如在清洁过程中发生堵塞。
换句话说,如果未设置各接合部分200,并且因此侧壁部分的相邻侧边配置成在包装盒10的展开模式中彼此分开,则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三侧壁部分130在它们被引入清洁设备M期间将用作突起,并且使清洁过程劣化。
如此,根据本公开的包装盒10具有连接相邻侧壁部分的连接部分200,以将展开模式中的形状简化为矩形,从而实现针对清洁设备M优化的完美清洁。
图13是示出将本公开的包装冷却盒从展开模式组装到便携式模式的过程的透视图;以及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包装冷却盒的透视图,该包装冷却盒已经完全组装成便携式模式。
除了侧壁部分110、120、130、140、底部部分150和盖部分160之外,根据本公开的包装盒10还具有接合部分200和易粘合部分300,并且从而可以转换成便携式模式。可以使用此种便携式模式的包装盒10,例如,当完成配送时,从包装盒10中取出其中的内容物,然后需要将其体积和尺寸最小化以递送回运输公司。
现在,将解释从展开模式转换到便携式模式的过程。首先,向内折叠第一侧壁部分110和第三侧壁部分130以及相邻的第一接合部分210至第四接合部分240。接下来,将分离的隔层170放置在向内折叠第一侧壁部分110、第三侧壁部分130等的位置。此时,隔层170的一个端部可以附接到第二侧壁部分120。然后,向内折叠第二侧壁部分120。然后,向内折叠盖部分160,将设置在折板163上的易粘合部分333附接到设置在第二侧壁部分120外侧的粘合部分343。
参考图14,完全转换成便携式模式的包装盒10的上部部分仍然具有位于盖部分160的中心并从其露出的把手164,并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抓住把手164来移动包装盒10。
另一方面,将如下详细解释隔层170在便携式模式下的固定功能:易粘合部分311可以在第二侧壁部分120的从一侧到另一侧的整个宽度上设置在第二侧壁部分120的上端部上。也就是说,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部分120上的易粘合部分311可以配置成超过与设置在第三接合部分230和第四接合部分240上的易粘合部分312对应的部分延伸到第二侧壁部分120的中间部分,该易粘合部分可以附接到中间部分或与其分离,或者配置成在中间部分处连接。
结果,在模式转换成便携式模式期间,它可以附接到设置在隔层170的一个端部处的易粘合部分361。尽管第三接合部分230和第四接合部分240向内折叠,但是易粘合部分311的一部分可以暴露在延伸的中间部分中,并且隔层170可以固定到易粘合部分311的暴露部分,并且可以在便携式模式下被安全地容纳而不会掉落。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且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实现其它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用于配送的包装冷却盒,包括:
底部部分,其用于在转换成盒模式时形成下表面;
多个侧壁部分,其配置成与所述底部部分连接;
盖部分,其配置成与所述侧壁部分中的一个连接,并且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面向所述底部部分;
折痕部分,其沿着所述底部部分的边缘形成,使得所述侧壁部分能够直立;
接合部分,其配置成接合所述侧壁部分,在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所述接合部分被折叠以面向自身并与所述侧壁部分紧密接触;以及
易粘合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和侧壁部分中,以在从由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所述盖部分和接合部分组成的单一平面转换成所述盒模式时保持盒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折痕部分中具有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当转换成展开模式时,所述底部部分、侧壁部分和接合部分形成单一的矩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接合部分各自具有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易粘合部分对称地形成在所述接合部分上,使得当所述接合部分中的每一个接合部分折叠时,所述接合部分的相对的两个面能够结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易粘合部分在所述接合部分上沿着与所述侧壁部分相邻的侧边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易粘合部分沿着所述接合部分的边缘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易粘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侧壁部分的与所述接合部分紧密接触的上端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包装冷却盒包括隔层,所述隔层配置成当将其向下卷起时附接到所述侧壁部分,并在卷状物内形成冷藏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隔层在两个端部处都具有易粘合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设置在所述隔层中的所述两个易粘合部分配置成同时附接到在所述侧壁部分内竖直形成的易粘合部分中的任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盖部分具有其上设置有易粘合部分的折板,并且为了转换成便携式模式,所述折板的所述易粘合部分固定到设置在所述侧壁部分中的易粘合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冷却盒,其中
所述盖部分在外侧具有把手。
CN202080003370.4A 2020-01-22 2020-07-28 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Pending CN1125437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08507 2020-01-22
KR1020200008507A KR102136639B1 (ko) 2020-01-22 2020-01-22 보냉 포장박스
PCT/KR2020/009918 WO2021149886A1 (ko) 2020-01-22 2020-07-28 보냉 포장박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736A true CN112543736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8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3370.4A Pending CN112543736A (zh) 2020-01-22 2020-07-28 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37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3793B (zh) 用於冷卻之包裝盒
TWI803794B (zh) 用於冷卻之包裝盒
JP4961422B2 (ja) オープンワークフラップを有する段ボール箱及びそれを得るためのブランクのセット
KR102226139B1 (ko) 보냉 포장박스
WO1995021774A1 (en) Collapsible pallet box
TWI776699B (zh) 冷卻用包裝盒
CN112543736A (zh) 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CN112543737A (zh) 用于冷却的包装盒
JP3131973U (ja) 折りたたみ箱
JP2006282183A (ja) フィルム梱包物の収納構造
KR200159372Y1 (ko) 포장용 상자
JP2004042970A (ja) 包装用箱
JPH09301350A (ja) こわれ物収納運搬箱
JP2004331085A (ja) 段ボール箱およびそれによる収納梱包法
JP2008290757A (ja) 梱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