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2101A -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2101A
CN112542101A CN202011477022.9A CN202011477022A CN112542101A CN 112542101 A CN112542101 A CN 112542101A CN 202011477022 A CN202011477022 A CN 202011477022A CN 112542101 A CN112542101 A CN 112542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panel
plate
infrar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7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ongda Future Wind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ongda Future Wind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ongda Future Wind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ongda Future Windo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70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21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2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2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内屏、黑砂晶外屏和背架,黑砂晶外屏包括框体、面板和红外模组,面板的边沿嵌设在框体的面板槽内;背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若干个立柱;上横杆和框体的上框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连接;立柱在靠近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与下横杆连接,支撑板与框体的下框体连接,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并形成为限位板,下框体开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因而本发明中背架和黑砂晶外屏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从而实现背架上连接的显示内屏体与黑砂晶外屏中的玻璃屏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显示屏市场,特别是会议、教学、培训等场景中,投影仪和LCD液晶显示屏是主流产品。其中,投影机对室内环境和光线要求比较高,容易营造成小黑屋,会显得比较压抑;液晶显示屏的尺寸限制较大,局限于90英寸以下的使用环境。因此,在一些大尺寸的应用场景中,能够无缝屏接和超高清显示的LED屏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例如,公开号为CN202008425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LED拼接屏,该LED拼接屏包括控制箱、框架、至少两个LED显示模块;控制箱至少包括两路独立的输出接口,每路输出接口连接一个LED显示模块;至少两个所述LED显示模块拼接固定在框架上;LED显示模块包括盒体、电路板、灌封胶、驱动芯片、输入接口及多个LED芯片;驱动芯片和多个 LED芯片设置于电路板上,驱动芯片分别连接LED芯片和输入接口;输入接口设置于盒体上,连接控制箱输出接口;盒体为扁平结构,一面敞开,电路板设置于盒体中,灌封胶覆盖电路板,封闭盒体的敞开面;LED芯片设置于电路板的对应盒体敞开面一侧。
然而,在大尺寸LED显示设备中,LED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通常直接暴露,因而为了保护LED灯珠不受损坏,一般不在LED显示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此外,即使在LED显示设备上设置一块用于保护LED灯珠的面板,受到LED显示设备整体尺寸的影响,面板的尺寸一般可达100寸以上,而大尺寸的面板很难稳定地连接在LED显示设备上,且安装有面板的 LED显示设备难以在承受使用者触控施力的同时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以实现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触控操作的面板尺寸较大而无法与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稳定连接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旨在提高黑砂晶外屏和显示内屏连接的稳定性。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内屏,所述显示内屏由若干个显示模组拼接形成;
黑砂晶外屏,所述黑砂晶外屏包括框体、面板和红外模组,所述面板的边沿嵌设在所述框体的面板槽内;所述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用于在所述面板外侧面形成正交的红外网格;
背架,所述背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若干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所述显示模组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所述上横杆和所述框体的上框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连接;所述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下横杆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框体的下框体连接,所述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并形成为限位板,所述下框体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的内侧设置有辅强板,所述连接板插设在所述立柱中,所述辅强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辅强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和立柱连接;所述辅强板和支撑件位于所述下横杆两侧,且所述辅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形成为三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辅强板的两端背向于所述下横杆弯折,且所述辅强板与支撑板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辅强板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与连接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位于背架两侧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以及位于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若干个内立柱,仅是内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的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内立柱由两段等长的空心型材并列连接形成,所述支撑件具有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连接板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空心型材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上横杆背向所述黑砂晶外屏的侧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从所述固定部引出并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上框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具有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部背向于显示内屏一侧的台阶部,所述面板槽的两槽壁分别形成在所述本部和台阶部上;所述红外模组的红外框架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与所述台阶部对应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具有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部背向于显示内屏一侧的台阶部,所述面板槽的两槽壁分别形成在所述本部和台阶部上;所述台阶部上开设有灯条槽和滤光条槽,所述滤光条槽位于所述灯条槽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以及连接在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的两个侧框体;所述侧框体与上框体之间,以及所述侧框体与下框体之间均通过用角码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豁口,所述框体上开设有第一出线孔,所述角码上开设有第二出线孔,所述豁口、第一出线孔和第二出线孔的位置相对应,以形成供线材从面板正面连接至所述黑砂晶外屏背面的通道。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内屏、黑砂晶外屏和背架,黑砂晶外屏包括框体、面板和红外模组,面板的边沿嵌设在框体的面板槽内;背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若干个立柱;上横杆和框体的上框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连接;立柱在靠近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与下横杆连接,支撑板与框体的下框体连接,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并形成为限位板,下框体开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因而本发明中背架和黑砂晶外屏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从而实现背架上连接的显示内屏体与黑砂晶外屏中的玻璃屏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2)本发明中,支撑件的内侧设置有辅强板,辅强板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辅强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辅强板和支撑件位于下横杆两侧,且辅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形成为三边形结构,通过辅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之间形成的三边结构,提高背架上支撑结构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背架与黑砂晶外屏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本发明中,面板上开设有豁口,框体上开设有第一出线孔,角码上开设有第二出线孔,豁口、第一出线孔和第二出线孔的位置相对应,以形成出线通道,从而方便于将线材从面板正面连接至外置一体机的背面,进而方便于本发明的外置一体机与显示内屏间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件与黑砂晶外屏和显示内屏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件与黑砂晶外屏和显示内屏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分体式的黑砂晶外屏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一体式的黑砂晶外屏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线材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包括背架100、黑砂晶外屏200和显示内屏 300。其中,显示内屏300设置在背架100上,黑砂晶外屏200能够连接在背架100上,从而设置在显示内屏30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背架100包括上横杆104和下横杆105,上横杆104和下横杆10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立柱,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杆104和下横杆105连接。若干个立柱可分为位于最左侧的左立柱101、位于最右侧的右立柱102,以及位于左立柱101和右立柱102之间的至少一个内立柱103。
为提高本实施方式背架100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在背架100上设置若干个加强杆107。具体的,若干个加强杆107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且相邻的加强杆107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使得若干个加强杆107之间为等距平行排列。加强杆107可以依次与若干个内立柱103连接,即加强杆107可以同时与若干个内立柱103中的所有内立柱103依次连接,从而提高背架结构的连接强度。
加强杆107用于与支架连接,使得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能够放置在地面上。通常来说,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支架设置为两个,而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尺寸较大,仅依靠上横杆104 和下横杆105与内立柱103的连接很难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导致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中部容易塌陷。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加强杆107能够将背架100上的内立柱103承重传递给支架,以提高背架100整体强度。
其中,内立柱103可以由两个并列设置的空心型材连接形成,从而增加内立柱103的强度,提高背架结构的稳定性。
当内立柱103由两个并列设置的空心型材连接形成时,可以在两个空心型材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安装孔,用安装螺栓与该安装孔配合以将内立杆102连接在加强杆107上,从而使得加强杆107能够与内立柱103的两个空心型材连接,进而提高加强杆107与内立柱10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在背架100上设置若干个斜向杆108,该斜向杆108与加强杆107之间可以相互倾斜设置,且斜向杆108至少与两个加强杆107相连接,从而提高背架100结构的稳定性。
上横杆10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件110,该固定件110用于连接上横杆104和黑砂晶外屏200;内立柱103与下横杆10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120,该支撑件120用于连接并支撑黑砂晶外屏200。
参照图3,具体的,固定件110包括连接部111和固定部112,连接部111和固定部112之间可以相互垂直设置。固定部112可以与上横杆104背向于黑砂晶外屏200的侧面连接,连接部111的自由端可以从固定部112引出并连接在上框体221上。
参照图4,更具体的,固定部112的自由端可以朝向上横杆104弯折并形成弯折部114,该弯折部114、固定部112和连接部111相互配合以将L形的上横杆104包覆设置。利用固定件110将上横杆104与上框体221连接时,可以利用固定螺栓穿过连接部111上的连接孔113将连接部111与上框体221连接,并利用固定螺栓穿过固定部112上的连接孔将固定部112与上横杆104连接,从而通过这种能够包覆上横杆104的固定件110,提高上横杆104与上框体221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5,支撑件120可以包括支撑板121和连接板122,支撑板121和连接板122之间可以相互垂直设置的。具体的,连接板122可以位于立柱中,连接板122能够同时与立柱的侧壁和下横杆105连接,支撑板121可以和下框体222的下侧面连接,从而实现支撑件120 对于背架100和黑砂晶外屏200的连接,以及对黑砂晶外屏200的支撑。
参照图6,支撑板121的自由端可以朝向下框体222弯折并形成为限位板123,通知可以在下框体222的下侧面设置限位槽2221,该限位槽2221的位置与限位板123的位置相对应,当支撑件120与背架100和黑砂晶外屏200连接后,限位板123可以设置为限位槽2221中,该结构一方面能提高支撑件120与黑砂晶外屏200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能够限制下框体222相对于背架100的位移以防止黑砂晶外屏200的下边沿相对于背架100翘起。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框体结构内还可以设置有辅强板130,该辅强板130用于加强支撑板121对于背架100和黑砂晶外屏200的连接强度。具体的,辅强板130可以设置在支撑件120的内侧,同时辅强板130的一端与支撑板121连接,辅强板130的另一端可以与连接板122连接。
辅强板130和支撑件120可以分别位于下横杆105的不同侧,且辅强板130、支撑板121 和连接板122之间连接形成为三边形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件120对于背架100和黑砂晶外屏200的连接强度。
辅强板130的两端可以背向于下横杆105弯折,同时辅强板130与支撑板121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31可以与支撑板121平行设置,辅强板130与连接板12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132可以与连接板122平行设置,从而方便与辅强板130与支撑板121之间的连接。
利用辅强板130和支撑件120实现下横杆105和下框体121的连接时,可以利用第一连接螺栓124将辅强板130的第一连接端131与支撑板121连接,利用第二连接螺栓125将支撑板121与下框体121连接,利用第三连接螺栓126将下横杆105与连接板122连接,利用第四连接螺栓127将第二连接端132和连接板122连接,使得辅强板130、支撑板121和连接板122之间连接形成为三边形结构,并将下横杆105包围在该三边形结构中,从而提高连接的强度。
此外,当本实施方式的若干个立柱分为位于最左侧的左立柱101、位于最右侧的右立柱 102,以及位于左立柱101和右立柱102之间的至少一个内立柱103时,若干个立柱中仅是内立柱103在靠近下横杆105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120,并利用内立柱103下端设置的支撑件120完成对黑砂晶外屏200下框体222的连接和支撑。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当内立柱103由两段等长的空心型材并列连接形成时,支撑件120 可以具有两个连接板122。两个连接板122可以分别与两个空心型材连接,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支撑件120与内立柱103连接强度,从而确保黑砂晶外屏200可以稳定地连接在背架100 上。
位于最左侧的左立柱101和位于最右侧的右立柱102上均可以设置侧板106,该侧板106 能够遮盖背架100、黑砂晶外屏200和显示内屏300的侧面,起到装饰作用,提高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整体美观。
参照图7,侧板106上可以开设有若干个缺口,例如第一缺口1061、第二缺口1062和第三缺口1063。第一缺口1061可以用于连接电源线,第二缺口1062可以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第三缺口1063可以用于设置开关,该开关用于控制显示内屏300的打开和关闭。
本实施方式的黑砂晶外屏200,其可以包括面板210和框体220,该框体用于与背架100 连接;面板210可以嵌设在框体中,具体是将面板210的边沿卡嵌在框体的面板槽2231中,且面板210的边沿与面板槽2231的槽底之间可以以胶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面板210可以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屏体,从而实现防眩光、防反光、防蓝光等功能。面板 210具体可以是玻璃板、亚克力板、有机玻璃板,或是由其他透光材质制成。例如,可以对面板210背向于显示内屏的一面进行粗糙度处理,使得面板210背向于显示内屏的一面形成为凹凸不平的粗表面,使得面板210具有防眩光、防反光的功能;又例如,可以在面板210 背向于显示内屏的一面涂覆胶水,之后在胶水层上形成一层光学结构扩散涂层,最后在光学结构扩散涂层上贴附一层防蓝光膜,使得面板210具有防蓝光的功能。应当说明的是,粗糙度处理可以采用相关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光学结构扩散涂层和防蓝光膜可以是相关领域中常用的产品,因而本实施方式不再赘述相关内容。
框体可以由上框体、下框体和两个侧框体223连接形成。上框体与侧框体223之间,以及下框体与侧框体223之间可以通过角码进行连接。角码可以位于框体朝向与显示内屏的一侧,即角码可以位于框体与显示内屏之间。
框体可以包括本部和台阶部,台阶部可以设置本部上,并使得台阶部背向于显示内屏一侧设置,使得面板槽的两槽壁分别形成在本部和台阶部上,即面板的边沿可以插设在框体的本部和台阶部之间。其中,台阶部上可以开设有中空槽,从而降低框体的重量,以减少背架的承重压力。
红外组件240可以由红外框架241,以及设置在红外框架241中的红外灯条245和滤光条244组成。具体的,红外框架241可以依附于黑砂晶外屏200的框体设置,也可以与黑砂晶外屏200的框体一体设置;红外框架241内设置有两组红外灯条245。即,红外框架241 内设置有两组红外发射灯条和红外吸收灯条,处于相互对应位置的红外吸收灯条能够接收红外发射灯条发出的红外光线,且两个红外发射灯条所发出的红外光线能够在面板的表面形成红外正交网格。应当说明的是,红外正交网格指的是两个红外发射灯条所发出的红外光线在面板上的投影是正交的,而不应理解为仅表示两个红外发射灯条所发出的红外光线实际相交。
以下,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8,红外框架241可以设置在面板与台阶部对应的位置处。红外框架241可以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在黑砂晶外屏200上。具体的,红外框架 241与面板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自粘条246实现胶接连接。
红外框架241上可以设置有灯条槽243和滤光条槽242,滤光条槽242可以位于灯条槽 243的外侧,即灯条槽243更靠向于台阶部设置,且红外框架241在灯条槽243上背向于台阶部的一侧开设有允许红外光线通过的光口。灯条槽243用于容置红外灯条245,滤光条槽242用于容置滤光条244,且红外灯条245朝向与滤光条244设置。
红外框架241具体可以包括上红外框、下红外框,以及设置在上红外框和下红外框之间的两个侧红外框。在本实施例中,上红外框可以设置在上框体与面板的连接处,下红外框设置在下框体与面板的连接处,侧红外框可以设置在侧框体与面板的连接处。上红外框中可以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灯条,下红外框中可以设置有第一红外吸收灯条;两个侧红外框中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灯条和第二红外吸收灯条,第一红外吸收灯条能够吸收第一红外发射灯条发出的红外光,第二红外吸收灯条能够吸收第二红外发射灯条发出的红外光,从而实现在面板的表面形成正交红外网格。
以下,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9,红外框架241可以与框体为一体结构,红外框架241设置在框体与台阶部对应的位置处。
即,黑砂晶外屏200的框体在与台阶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红外框架241,红外框架241 上可以设置有灯条槽243和滤光条槽242,滤光条槽242可以位于灯条槽243的外侧,灯条槽243用于容置红外灯条245,滤光条槽242用于容置滤光条244,且红外灯条245朝向与滤光条244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红外框中可以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灯条,下红外框中可以设置有第二红外吸收灯条;两个侧红外框中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红外发射灯条和第一红外吸收灯条,第二红外吸收灯条能够吸收第二红外发射灯条发出的红外光,第一红外吸收灯条能够吸收第一红外发射灯条发出的红外光,从而实现在面板的表面形成正交红外网格。
此外,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为实现线材从面板的正面连接至黑砂晶外屏200的背面,可以在黑砂晶外屏200上设置通道。
具体的,参照图10,可以在面板上开设豁口2101,并在框体上开设第一出线孔2201,在角码上开设第二出线孔2241,同时将豁口2101、第一出线孔2201和第二出线孔2241的位置对应设置,使得豁口2101、第一出线孔2201和第二出线孔2241之间形成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内屏300可以是LED屏,或是OLED屏,或是LCD屏,或是其他用于显示的屏幕。当显示内屏300为LED屏时,显示内屏300可以由若干个显示模组阵列连接形成,且所形成的显示内屏的显示面积可以大于100寸。应当指出的是,显示模组可以采用相关领域中常用的LED显示模组,因而本实施方式不再赘述LED显示模组的结构。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内屏,所述显示内屏由若干个显示模组拼接形成;
黑砂晶外屏,所述黑砂晶外屏包括框体、面板和红外模组,所述面板的边沿嵌设在所述框体的面板槽内;所述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用于在所述面板外侧面形成正交的红外网格;
背架,所述背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若干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所述显示模组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所述上横杆和所述框体的上框体之间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连接;所述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下横杆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框体的下框体连接,所述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并形成为限位板,所述下框体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配合的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内侧设置有辅强板,所述连接板插设在所述立柱中,所述辅强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辅强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和立柱连接;所述辅强板和支撑件位于所述下横杆两侧,且所述辅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形成为三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强板的两端背向于所述下横杆弯折,且所述辅强板与支撑板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辅强板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与连接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位于背架两侧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以及位于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若干个内立柱,仅是内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的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柱由两段等长的空心型材并列连接形成,所述支撑件具有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连接板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空心型材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上横杆背向所述黑砂晶外屏的侧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从所述固定部引出并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上框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部背向于显示内屏一侧的台阶部,所述面板槽的两槽壁分别形成在所述本部和台阶部上;所述红外模组的红外框架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与所述台阶部对应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部背向于显示内屏一侧的台阶部,所述面板槽的两槽壁分别形成在所述本部和台阶部上;所述台阶部上开设有灯条槽和滤光条槽,所述滤光条槽位于所述灯条槽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以及连接在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的两个侧框体;所述侧框体与上框体之间,以及所述侧框体与下框体之间均通过用角码实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豁口,所述框体上开设有第一出线孔,所述角码上开设有第二出线孔,所述豁口、第一出线孔和第二出线孔的位置相对应,以形成供线材从面板正面连接至所述黑砂晶外屏背面的通道。
CN202011477022.9A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2542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7022.9A CN112542101A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7022.9A CN112542101A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2101A true CN112542101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7022.9A Pending CN112542101A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210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6158A1 (fr) * 2007-05-18 2008-11-21 Prismaflex Sa Jonc equipant une toile d'affichage, toile d'affichage et systeme de maintien sous tension d'une toile
WO2012011684A2 (en) * 2010-07-19 2012-01-26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touch screen
CN207425248U (zh) * 2017-08-28 2018-05-29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493747A (zh) * 2019-01-03 2019-03-19 湖南新亚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背架、led显示屏背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110696531A (zh) * 2019-11-18 2020-01-17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控屏边框结构、红外触控屏及智慧黑板
CN210348128U (zh) * 2019-08-19 2020-04-17 苏州必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型材框架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210667595U (zh) * 2019-11-22 2020-06-02 深圳金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防水型led显示屏
CN211528872U (zh) * 2020-04-20 2020-09-1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211554550U (zh) * 2020-03-02 2020-09-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2131859U (zh) * 2020-04-15 2020-12-11 吉林省友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led屏模块支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6158A1 (fr) * 2007-05-18 2008-11-21 Prismaflex Sa Jonc equipant une toile d'affichage, toile d'affichage et systeme de maintien sous tension d'une toile
WO2012011684A2 (en) * 2010-07-19 2012-01-26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touch screen
CN207425248U (zh) * 2017-08-28 2018-05-29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493747A (zh) * 2019-01-03 2019-03-19 湖南新亚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背架、led显示屏背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0348128U (zh) * 2019-08-19 2020-04-17 苏州必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型材框架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110696531A (zh) * 2019-11-18 2020-01-17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控屏边框结构、红外触控屏及智慧黑板
CN210667595U (zh) * 2019-11-22 2020-06-02 深圳金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防水型led显示屏
CN211554550U (zh) * 2020-03-02 2020-09-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2131859U (zh) * 2020-04-15 2020-12-11 吉林省友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好的led屏模块支架
CN211528872U (zh) * 2020-04-20 2020-09-1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8791B (zh) 顯示裝置
CN201259587Y (zh) 多面显示器及其多面背光模块
WO2021063080A1 (zh)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CN1045031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864311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直下与侧入混合式背光模组
US11268687B2 (en) LED screen
CN103807814A (zh) 背板、用该背板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938686A (zh) 超窄边液晶拼接屏
CN106444154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62965A (zh) 一种背投影拼接显示屏
CN104633548A (zh) 背光模组以及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WO2021104395A1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3423916U (zh)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CN112542101A (zh)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
CN213485390U (zh)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
CN213601540U (zh) 一种巨幕显示屏的背架结构
WO2020015263A1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13423915U (zh) 基于红外触控的外置交互设备
CN10285334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1002975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0645065U (zh) 24秒显示器
WO2019071935A1 (zh) 一种镂空led屏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0475897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691282U (zh) 一种护眼黑砂晶面板及巨幕交互显示设备
CN207397624U (zh) 一种幕墙屏显示模组及幕墙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