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0877B -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0877B
CN112540877B CN201910892815.8A CN201910892815A CN112540877B CN 112540877 B CN112540877 B CN 112540877B CN 201910892815 A CN201910892815 A CN 201910892815A CN 112540877 B CN112540877 B CN 112540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pu
user
switching
distance
intellig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28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0877A (zh
Inventor
黄鸿坤
吴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Network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Network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Network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Network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28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0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0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0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0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0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33Failover techniques switching over of hardware re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包括: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本发明在进行CPU切换时,基于当前用户是否有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智能化进行CPU的切换。

Description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智能终端上已经出现了多个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需要控制不同的CPU运行。而目前在CPU切换时,通常是基于终端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需求,切换不同的CPU,例如启动游戏应用程序时,则切换至高性能CPU;但是如果切换至高性能CPU后,用户并没有使用终端的需求时,则会造成性能的浪费;因此,目前的切换方式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够智能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旨在克服目前切换CPU时没有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够智能化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切换CPU的方法,应用于具有两个CPU的智能终端上,两个所述CPU分别为第一CPU以及第二CPU,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CPU为高性能CPU,所述第二CPU为低功耗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的图像,并识别所述用户的图像中的指定部位是否佩戴有可穿戴设备;
若佩戴,则对所述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图像进行识别,并从预设的数据库中匹配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到对应所述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发出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设备的MAC地址;
判断所述MAC地址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指定终端的MAC地址;
若是,则获取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指定终端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CPU发出拉起所述第二CPU的命令或者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CPU,以使所述第二CPU运行,并断开所述第一CPU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切换CPU的装置,应用于具有两个CPU的智能终端上,两个所述CPU分别为第一CPU以及第二CPU,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切换单元,用于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本发明在进行CPU切换时,基于当前用户是否有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智能化进行CPU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切换CPU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中的步骤S2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图1中的步骤S2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图1中的步骤S2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切换CPU的方法,应用于具有两个CPU的智能终端上,两个所述CPU分别为第一CPU以及第二CPU,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步骤S2,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步骤S3,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智能终端包括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家居设备等。上述智能终端上设置有两个CPU,即上述第一CPU以及第二CPU;其中,上述第一CPU以及第二CPU分别为低功耗CPU以及高性能CPU;应当理解的是,若第一CPU为低功耗CPU,则第二CPU为高性能CPU;若第一CPU为高性能CPU,则第二CPU为低功耗CPU。上述低功耗CPU通过SPI接口(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与智能终端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屏幕相连,高性能CPU通过MIPI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与LCD屏幕相连;其中,LCD只能与两个CPU之间中的一个通讯,且两个CPU之间设置有拉起对方的控件,当其中一个CPU拉起另一个CPU时,则前一个CPU自动断开运行。其中,高性能CPU以高性能运行,其功耗较高,主要为了优先保障LCD的显示效果;而低功耗CPU的功耗较低,性能较弱,主要为了降低智能终端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为了考虑用户是否有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以及权限等,当用户具有使用权限而且又具体使用需求时,则可以运行高性能CPU;若没有使用权限或者没有使用需求时,则可以运行低功耗CPU;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要实现CPU的智能化自动切换,应当获取出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使用权限。
如上述步骤S1所述的,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该用户为所述智能终端当前可以识别到的任意用户,具体地,该用户可以是通过摄像头识别到,也可以是通过麦克风识别到用户的声音从而确定周围具有用户。上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用户的声音信息、图像信息等可以用来表征用户身份的信息。
如上述步骤S2所述的,上述与用户的距离用于判断出用户是否在附近,而上述用户的身份信息用于判定用户的身份;可以理解的是,若用户处于较远的距离,则显然用户没有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而用户的身份信息则可以作为判断该用户是否具有使用智能终端的使用权限。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作为判断是否触发切换至第二CPU的判断条件,则可以考虑到用户是否有使用需求和/或是否具有使用高性能的权限。因此,在经过上述判断过程之后,使得在切换CPU时更加贴合用户的需求,更加智能化,避免造成当智能终端运行高性能CPU时,而用户又没有使用需求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也可以避免当智能终端运行低功耗CPU时,用户有使用需求,却无法提供最佳的性能以供使用。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单独根据与用户的距离,作为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也可以单独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作为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或者也可以是结合与用户的距离以及用户的身份信息,综合考虑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述智能终端运行高性能CPU以及低功耗CPU的使用场景不同。因此,当第一CPU为不同的CPU时,判断第一CPU切换至第二CPU的判断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如上述步骤S3所述的,若满足条件,则可以由第一CPU切换至第二CPU;上述切换指的是由第二CPU运行处理数据,而断开第一CPU的运行。
其中,上述步骤S3中,切换至第二CPU的过程包括:
所述第一CPU发出拉起所述第二CPU的命令或者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CPU,以使所述第二CPU运行,并断开所述第一CPU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在低功耗CPU运行时,若需要切换高性能CPU,则通过低功耗CPU发出拉起高性能CPU的命令或电平信号至高性能CPU,此时触发智能终端断开LCD与低功耗CPU的SPI接口之间的连接,并将LCD切换至与高性能CPU之间的MIPI接口进行连接,从而运行高性能CPU,提高处理性能;高性能CPU运行状态下,若需要采用低功耗CPU,则通过高性能CPU发出拉起低功耗CPU的命令或电平信号至低功耗CPU,此时触发智能终端断开LCD与高性能CPU的MIPI接口之间的连接,并将LCD切换至与低功耗CPU的SPI接口进行连接,从而运行低功耗CPU,降低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受限于上述智能终端运行的CPU,当智能终端运行的是低功耗CPU,该低功耗CPU性能较差,只需要满足一些基础显示功能即可,则由其带动运行的LCD的显示效果较差,具体体现为亮度较低、色彩不饱和以及显示画面质量较差(例如帧率较低)等。在低功耗CPU运行时,选择牺牲掉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而保障智能终端处于低功耗的模式,降低功耗,从而延长智能终端的使用时长。当智能终端运行的是高性能CPU,该高性能CPU虽然功耗较高,但是性能较好,由其带动的LCD的显示效果可以达到最佳,具体体现在亮度高、色彩饱满、显示画面帧率高等;此时,优先保障LCD的最佳显示效果。
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S2,包括:
步骤S2a,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步骤S2b,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运行的是低功耗CPU,则判断与用户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该预设范围为预先设定的一个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终端的距离范围(例如0-1米、0-5米等)。
若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表明该用户可能随时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此时为了便于用户可以随时的使用智能终端的高性能,则可以运行高性能CPU,以控制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达到最佳,用户在想使用智能终端时,则可以使用到最佳性能。因此,在此情况下,则可以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以便后续切换至高性能的第二CPU。
若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的距离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可以表明该用户可能没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则此时智能终端没有必要进入高性能状态,即没有必要控制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可以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S2,包括:
步骤S20,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步骤S21,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步骤S22,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步骤S23,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运行的是低功耗CPU,则判断与用户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该预设范围为预先设定的一个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终端的距离范围(例如0-1米、0-5米等)。
若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的距离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可以表明该用户可能没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则此时智能终端没有必要进入高性能状态,即没有必要控制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可以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表明该用户可能随时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但是考虑到该用户可能并不是该智能终端的使用者,即该用户不一定具有使用权限;因此,还需要根据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即该智能终端的使用者);具体地,可以通过该用户的声纹信息、图像信息与数据库中预设用户的声纹信息、图像信息进行相应的特征匹配,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若该用户为预设用户,表明该用户不仅可能随时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而且还具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权限。此时为了便于该用户可以随时的使用智能终端的高性能,则可以运行高性能CPU,以控制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达到最佳,该用户在想使用智能终端时,则可以使用到最佳性能;因此,可以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以便后续切换至高性能的第二CPU。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PU为高性能CPU,所述第二CPU为低功耗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S2,包括:
步骤S201,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步骤S202,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步骤S203,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步骤S204,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运行的是高性能CPU,则判断与用户的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该预设范围为预先设定的一个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终端的距离范围(例如0-1米、0-5米等)。
若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的距离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可以表明该用户可能没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则此时智能终端没有必要保持高性能状态,即没有必要持续控制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达到最佳,此时,可以切换至低功耗的第二CPU;因此,可以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表明该用户可能随时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但是考虑到该用户可能并不是该智能终端的使用者,即该用户不一定具有使用权限;因此,还需要根据该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具体地,可以通过该用户的声纹信息、图像信息与数据库中预设用户的声纹信息、图像信息进行相应的特征匹配,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若该用户为预设用户,表明该用户不仅可能随时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需求,而且还具有使用该智能终端的使用权限。此时为了便于该用户可以随时的使用智能终端的高性能,则无需切换至第二CPU,可以保持运行高性能CPU,以保持智能终端的LCD的显示效果达到最佳,该用户在想使用智能终端时,则可以使用到最佳性能;因此,可以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该用户不是预设用户,则该用户不具有使用权限,可以判断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以便后续切换至低功耗的第二CPU,降低功耗。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PU为高性能CPU,所述第二CPU为低功耗CPU,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S2,也可以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仅仅考虑用户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而不考虑该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其他具体实现参照上一实施例中,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即当该用户为预设用户时,且当前运行的为低功耗CPU,则可以切换至高性能CPU,以提供高性能;当该用户不是预设用户时,且当前运行的为高性能CPU,则可以切换至低功耗CPU,以降低功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的图像,并识别所述用户的图像中的指定部位是否佩戴有可穿戴设备;
若佩戴,则对所述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图像进行识别,并从预设的数据库中匹配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到对应所述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智能终端上设置有摄像头,智能终端开启摄像头获取周围的环境图像,并从所述环境图像中进行人体识别,若识别到人体,表明当前环境中具有用户,则从环境图像中提取出用户的图像,并识别所述用户的图像中的指定部位是否佩戴有可穿戴设备,例如识别该用户的手腕部位是否佩戴有可穿戴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从环境图像中提取出的用户图像也可以作为用户的身份信息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预先在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各个可穿戴设备的图像以及对应每个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信息,若识别到该用户佩戴有可穿戴设备,则对该用户的图像中包括的可穿戴设备的图像进行识别,并与预设的数据库中存储的各个可穿戴设备的图像进行匹配,以匹配到对应的设备信息。即可以判断该用户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为预设的一种。
智能终端启动蓝牙扫描或者热点扫描以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从扫描到的列表中找出具有上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信息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经过上述过程,则可以确保当前识别到的蓝牙信号/热点信息便是由上述用户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所发出的。
进一步地,获取出对应上述设备信息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预设有一个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对应关系表,在获取到对应上述设备信息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便可以根据信号强度直接获取到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距离;由于该可穿戴设备是佩戴于用户身上的,因此与该可穿戴设备的距离即等同于与用户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发出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设备的MAC地址;
判断所述MAC地址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指定终端的MAC地址;
若是,则获取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指定终端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启动蓝牙扫描或者热点扫描以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扫描到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所对应设备的MAC地址,该MAC地址用于表示该设备的设备特征信息,其具有唯一性。可以理解的是,通常用户会时时佩戴一些指定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手环、智能手表等;获取与这些可穿戴设备的距离则可以等同于获取到与用户的距离。具体地,可以将上述可穿戴设备作为指定终端,并预先在数据库中保存上述指定终端的MAC地址。当扫描到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为上述指定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时,则可以直接获取该指定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然后根据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对应关系表,获取与所述指定终端的距离;由于,上述指定终端默认为用户时时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因此与该指定终端的距离则可以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上述智能终端上设置有红外传感器,通过该红外距离传感器便可以直接测量到与用户的距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集周围的声音信息,若采集到用户是声音时,则可以对该用户的声源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到与该用户的距离;同时,还可以从该用户的声音信息中提取出对应的声纹信息作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切换CPU的装置,应用于具有两个CPU的智能终端上,两个所述CPU分别为第一CPU以及第二CPU,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所处的状态,并根据所述智能终端所处的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触发条件;
切换单元,用于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请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该智能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智能终端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智能终端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参数数据等。该智能终端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切换CPU的方法,应用于具有两个CPU的智能终端上,两个所述CPU分别为第一CPU以及第二CPU。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切换CPU的方法的步骤:
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
所述处理器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
所述处理器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CPU为高性能CPU,所述第二CPU为低功耗CPU;
所述处理器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的图像,并识别所述用户的图像中的指定部位是否佩戴有可穿戴设备;
若佩戴,则对所述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图像进行识别,并从预设的数据库中匹配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到对应所述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发出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设备的MAC地址;
判断所述MAC地址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指定终端的MAC地址;
若是,则获取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指定终端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执行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CPU发出拉起所述第二CPU的命令或者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CPU,以使所述第二CPU运行,并断开所述第一CPU的运行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智能终端的限定。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切换CPU的方法。
综上所述,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本发明在进行CPU切换时,基于当前用户是否有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智能化进行CPU的切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切换CPU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两个CPU的智能终端上,两个所述CPU分别为第一CPU以及第二CPU,其中,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其中,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满足,则切换至所述第二CP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CPU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CPU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PU为高性能CPU,所述第二CPU为低功耗CPU;
所述根据与用户的距离和/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若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
若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若不为所述预设用户,则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CPU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的图像,并识别所述用户的图像中的指定部位是否佩戴有可穿戴设备;
若佩戴,则对所述用户佩戴的可穿戴设备的图像进行识别,并从预设的数据库中匹配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到对应所述设备蓝牙名称/设备热点名称的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CPU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扫描蓝牙信号/热点信号,并获取发出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设备的MAC地址;
判断所述MAC地址是否为所述用户的指定终端的MAC地址;
若是,则获取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蓝牙信号/热点信号的信号强度,获取与所述指定终端的距离,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与所述用户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CPU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CPU发出拉起所述第二CPU的命令或者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CPU,以使所述第二CPU运行,并断开所述第一CPU的运行状态。
7.一种切换CPU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具有两个CPU的智能终端上,两个所述CPU分别为第一CPU以及第二CPU,其中,所述第一CPU为低功耗CPU,所述第二CPU为高性能CPU,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第一CPU运行时,获取当前智能终端与用户的距离,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距离不在预设范围内,判定为不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判定为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
切换单元,用于当满足将所述第一CPU切换至所述第二CPU的条件时,切换至所述第二CPU。
8.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92815.8A 2019-09-20 2019-09-20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40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815.8A CN112540877B (zh) 2019-09-20 2019-09-20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815.8A CN112540877B (zh) 2019-09-20 2019-09-20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0877A CN112540877A (zh) 2021-03-23
CN112540877B true CN112540877B (zh) 2023-01-24

Family

ID=75012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2815.8A Active CN112540877B (zh) 2019-09-20 2019-09-20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087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6763A1 (zh) * 2014-06-23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省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45489A (zh) * 2016-07-04 2017-02-22 安徽天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88569A (zh) * 2017-10-27 2018-04-06 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识别的多界面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3113B2 (ja) * 2008-06-19 2013-07-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演算処理装置多重化制御システム
US9594612B2 (en) * 2013-06-28 2017-03-14 Arist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a hardware shadow for a network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6763A1 (zh) * 2014-06-23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省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45489A (zh) * 2016-07-04 2017-02-22 安徽天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88569A (zh) * 2017-10-27 2018-04-06 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识别的多界面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0877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1884B (zh) 采集指纹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70111495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1136050A1 (zh)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496042B2 (en) Alarm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face recognition
US10452890B2 (en) Fingerprint template input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US10402625B2 (en)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9951627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327779B1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81781A (zh) 视频通话过程中分辨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631750B (zh) 用于测试待测终端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748381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303746A1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earable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972123B (zh) 实现无线连接的方法、硬件及计算机介质
CN110515610B (zh) 页面绘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TW201521415A (zh) 通訊裝置及其來電管理方法
CN112540877B (zh) 切换cpu的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US20190052745A1 (en) Method For Presenting An Interface Of A Remote Controller In A Mobile Device
CN102098379A (zh) 一种终端及其实时视频图像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515623B (zh) 图形操作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791169A (zh) 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032942A (zh) 跨设备的导航任务的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40202B (zh) 一种相机及其执行指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10886A (zh) 触控屏幕亮度的调整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50172363A1 (en) Electronic file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22143048A1 (zh) 对话任务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