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0450A -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0450A
CN112540450A CN202011534653.XA CN202011534653A CN112540450A CN 112540450 A CN112540450 A CN 112540450A CN 202011534653 A CN202011534653 A CN 202011534653A CN 112540450 A CN112540450 A CN 112540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telephoto
lens element
image
telephoto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46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怡翔
李明
党绪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46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0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0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0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长焦镜片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曲折力的第二透镜至第六透镜以及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七透镜,将长焦镜片组的各透镜面型合理搭配,便于调控各透镜结构满足长焦镜片组长焦远摄和大光圈的需求,使长焦镜片组获得较大的光通量,提高长焦镜片组拍摄图像的像素。长焦镜片组还满足条件式43*f/(2*ImgH)>98,ImgH为长焦镜片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长焦镜片组在上述条件式的范围内可获得100mm左右的等效焦距,进一步满足长焦远摄的要求,使得安装有长焦镜片组的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也可获得长焦远摄、大通光量以及高像素的拍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长焦镜头的焦距长,视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离上能拍出比标准镜头更大的影像,适合于拍摄远处的对象。由于它的景深范围比标准镜头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虚化背景突出对焦主体,而且被摄主体与照相机一般相距比较远,在人像的透视方面出现的变形较小,拍出的人像更生动,因此人们常把长焦镜头称为人像镜头。然而,由于长焦镜头本身的光学特性限制导致其光圈较小,若设计较大的光圈,则导致长焦镜头孔径远大于像面使长焦镜头径向尺寸过大,若设计大像面,则导致长焦镜头整体过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在满足长焦远摄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平衡长焦镜头的光圈和像面需求提高长焦镜片组的成像品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长焦镜片组,长焦镜片组沿光轴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曲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七透镜,第七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长焦镜片组还满足条件式:43*f/(2*ImgH)>98(1),其中,ImgH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长焦镜片组,将各透镜面型合理搭配,便于调控各透镜结构满足长焦镜片组长焦远摄的需求,同时便于调控长焦镜片组结构获得较大的光圈,使长焦镜片组获得较大的光通量,提高长焦镜片组拍摄图像的像素。进一步地,长焦镜片组还满足条件式43*f/(2*ImgH)>98(1),使得长焦镜片组在条件式(1)的范围下可获得100mm左右的等效焦距,从而满足长焦远摄的要求。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还包括设于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光阑,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EPD≤2.55(2),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EPD为光阑有效通光口的直径。
基于上述实施例,光阑有效通光口大小决定来自物侧的光线能够进入长焦镜片组的进光量,通过控制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和光阑有效通光口的直径EPD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2),在控制长焦镜片组长度的基础上可确保长焦镜片组有足够的光通量,避免成像面内感光区域边缘出现暗角,还可使长焦镜片组获得足够的进光量提升暗环境下的拍摄效果。增加光阑有效通光口需同步增加成像面内成像区域的大小以满足解像要求,但增加成像面内成像区域则导致长焦镜片组体积过大。通过控制f和EPD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2),可将各透镜的屈折力搭配至合适的范围内,在满足高像素要求的基础上还可控制长焦镜片组的体积。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TTL/ImgH<4.5(3),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
基于上述实施例,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内可安装用于接收光线的感光元件,ImgH大小决定了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上用于接收光线的感光元件的大小,ImgH越大,可使得长焦镜片组支持越高像素的感光元件。但随着ImgH增加需同步增加长焦镜片组的长度,通过控制TTL和ImgH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3),可控制长焦镜片组的长度,使长焦镜片组易于实现超薄化、小型化设计。还可根据TTL和ImgH两个参数的比值来搭配各透镜的尺寸和屈折力,保证长焦镜片组结构的紧凑性和良好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TTL/f<0.95(4),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长焦镜片组第一透镜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即光学总长)与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大小成正相关,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增加需同步增加光学总长TTL。通过控制TTL和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4),使得长焦镜片组在获得长焦特性同时,还可控制长焦镜片组的长度以便于使长焦镜片组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f4|≤2.1(5),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通过控制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两个参数比值的绝对值满足上述条件式(5),可调配长焦镜片组整体的曲折力在合适的范围内,使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产生的色差能够得到平和,降低前三个透镜因为折射率过大所带来的高阶像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7/R71|<14.8(6),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71为第七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七透镜L7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便于合理分配曲折力的分布,通过控制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和第七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71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6),可使光线穿过第七透镜时有效改善第七透镜之前的透镜产生的像差,提升成像面内感光元件对光线的解析能力。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CT1+CT2+C3+CT4)/TTL≤0.32(7),其中,CT1为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3为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控制位于前端透镜的厚度可有效降低各透镜的加工和组装工艺难度,通过控制CT1、CT2、CT3、CT4四个参数之和与长焦镜片组光学总长TTL满足上述条件式(7),可调控位于前端的四个透镜的厚度至合适的范围内,便于透镜的加工和组装。还可调控位于前端的个各透镜占据整个光学总长的比例,以便调控各透镜之间的间距,有效提高长焦镜片组结构的紧凑性,利于透镜成型和组装。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0.7<ΣCT/ΣAT<1.7(8),其中,ΣCT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ΣAT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之和。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ΣCT和ΣAT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8),可调控各透镜的厚度以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间距至合适的范围内有助于提高成像品质,还能使光线穿过各透镜时平滑过度。若ΣCT/ΣAT高于条件式(8)上限1.7,则可能导致各透镜厚度过大,不利于光线在各透镜之间的汇聚与扩散,迫使透镜表面需具有更大的曲折幅度来改变光线走势,增加镜片的制造难度。若ΣCT/ΣAT低于条件式(8)下限0.7,则各透镜厚度过低,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曲折能力改变光线走向,从而导致成像品质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0.2<BF/TTL<0.37(9),其中,BF为第七透镜像侧面距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平行于光轴上的最小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BF和TTL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9),使得可在条件式(9)的范围内调控第七透镜像侧面距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平行于光轴上的最小距离BF占据光学总长TTL的比例,便于长焦镜片组的组装,还利于降低从第七透镜射入成像面内有效成像区光线的入射角,提高相对照度,进而提升成像品质。若BF/TTL低于条件式(9)下限0.2,则第七透镜像侧面到成像面的间距过小,导致长焦镜片组安装空间不足。若BF/TTL高于条件式(9)上限0.37,则第七透镜像侧面到成像面的间距过大,不便于长焦镜片组的组装,同时增加长焦镜片组的体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和如上的长焦镜片组。感光元件设于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内,其中,长焦镜片组用于接收被拍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并投射至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用于将光线转化成图像信号。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通过安装如上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在长焦镜片组能够满足长焦远摄以及获得较大光通量的基础上,镜头模组也可满足长焦远摄、大通光量的拍摄需求,并获得高像素的拍摄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的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安装于壳体内。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内安装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使得电子设备也可获得长焦远摄、大通光量以及高像素的拍摄性能。
本申请提供的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将长焦镜片组的各透镜面型合理搭配,便于调控各透镜结构满足长焦镜片组长焦远摄的需求,同时便于调控长焦镜片组结构获得较大的光圈,使长焦镜片组获得较大的光通量,提高长焦镜片组拍摄图像的像素。长焦镜片组还满足条件式43*f/(2*ImgH)>98,其中ImgH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使得长焦镜片组在上述条件式的范围下可获得100mm左右的等效焦距,进一步满足长焦远摄的要求。安装有长焦镜片组的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也可获得长焦远摄、大通光量以及高像素的拍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长焦镜片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长焦镜片组,包括沿光轴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三透镜、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长焦镜片组还包括成像面IMG,来自物侧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后投射至成像面IMG,成像面IMG内可设置光学元件,穿过第七透镜L7的光线可被成像面IMG内的光学元件接收并转化为图像信号,光学元件再将图像信号再传给其他控制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等处理。
第一透镜L1具有正曲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L1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
第二透镜L2可具有正曲折力或负曲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
第三透镜L3可具有正曲折力或负曲折力,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
第四透镜L4可具有正曲折力或负曲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第四透镜L4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L5可具有正曲折力或负曲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第五透镜L5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可具有正曲折力或负曲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第六透镜L6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可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第七透镜L7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长焦镜片组还满足条件式:43*f/(2*ImgH)>98(1),其中,ImgH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长焦镜片组,将各透镜面型合理搭配,便于调控各透镜结构满足长焦镜片组长焦远摄的需求,同时便于调控长焦镜片组结构获得较大的光圈,使长焦镜片组获得较大的光通量,提高长焦镜片组拍摄图像的像素。进一步地,长焦镜片组还满足条件式43*f/(2*ImgH)>98(1),使得长焦镜片组在条件式(1)的范围下可获得100mm左右的等效焦距,从而满足长焦远摄的要求。
长焦镜片组还包括设于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光阑ST,较佳地,光阑ST设于第一透镜L1物侧面边缘,以阻挡外部杂散光的进入并控制安装于第一透镜L1后端各透镜的光通量。
长焦镜片组还包括临近第一透镜L1物侧面设置的光反射元件F,光反射元件F包括与第一透镜L1光轴方向垂直设置的出射面R3、与出射面R3垂直设置的入射面R1以及连接出射面R3和入射面R1的反射面R2,反射面R2与第一透镜L1光轴方向的夹角度数范围可为30度~60度,较佳地,上述度数范围可为45度,使来自物侧的光线可经反射面R2弯折90度后再投射至第一透镜L1,以改变光路方向,例如可将光路方向由横置变为竖置,以便长焦镜片组在竖置的方向上改变焦深,从而可节省长焦镜片组横置方向上的变焦空间。
长焦镜片组还包括红外滤光片L8,红外滤光片L8设于第七透镜L7和成像面IMG之间,从第七透镜L7射出的光线穿过红外滤光片L8后再投射至成像面IMG内。红外滤光片L8可用于过滤一部分光线以减少杂光和光斑等,使最终获得的图像色彩亮丽和锐利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性。
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可均为塑料材质制得的非球面透镜,选用塑料材质易于加工成非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可具有更佳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可以维持良好的像差修正能力。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EPD≤2.55(2),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EPD为光阑ST有效通光口的直径。
基于上述实施例,光阑ST有效通光口大小决定来自物侧的光线能够进入长焦镜片组的进光量,通过控制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和光阑ST有效通光口的直径EPD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2),在控制长焦镜片组长度的基础上可确保长焦镜片组有足够的光通量,避免成像面IMG内感光区域边缘出现暗角,还可使长焦镜片组获得足够的进光量提升暗环境下的拍摄效果。增加光阑ST有效通光口需同步增加成像面IMG内成像区域的大小以满足解像要求,但增加成像面IMG内成像区域则导致长焦镜片组体积过大。通过控制f和EPD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2),可将各透镜的屈折力搭配至合适的范围内,在满足高像素要求的基础上还可控制长焦镜片组的体积。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TTL/ImgH<4.5(3),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
基于上述实施例,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IMG内可安装用于接收光线的感光元件,ImgH大小决定了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IMG上用于接收光线的感光元件的大小,ImgH越大,可使得长焦镜片组支持越高像素的感光元件。但随着ImgH增加需同步增加长焦镜片组的长度,通过控制TTL和ImgH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3),可控制长焦镜片组的长度,使长焦镜片组易于实现超薄化、小型化设计。还可根据TTL和ImgH两个参数的比值来搭配各透镜的尺寸和屈折力,保证长焦镜片组结构的紧凑性和良好的成像品质。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TTL/f<0.95(4),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长焦镜片组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TTL(即光学总长)与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大小成正相关,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增加需同步增加光学总长TTL,通过控制TTL和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4),使得长焦镜片组在获得长焦特性同时,还可控制长焦镜片组的长度以便于使长焦镜片组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f4|≤2.1(5),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四透镜L4可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通过控制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两个参数比值的绝对值满足上述条件式(5),可调配长焦镜片组整体的曲折力在合适的范围内,使得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以及第三透镜L3产生的色差能够得到平和,降低前三个透镜因为折射率过大所带来的高阶像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7/R71|<14.8(6),其中,f7为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R71为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七透镜L7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便于合理分配曲折力的分布,通过控制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f7和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71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6),可使光线穿过第七透镜L7时有效改善第七透镜L7之前的透镜产生的像差,提升成像面IMG内感光元件对光线的解析能力。当f7/R71|≥14.8时,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过大,需增加第七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间距才可使光线全部投射至成像面IMG的有效成像区内,不利于缩小长焦镜片组的体积;或者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过小,使第七透镜L7对穿过其内部的光线偏折能力过小而未能较好地改善像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CT1+CT2+CT3+CT4)/TTL≤0.32(7),其中,CT1为第一透镜L1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厚度,CT3为第三透镜L3于光轴上的厚度,CT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上的厚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控制位于前端透镜的厚度可有效降低各透镜的加工和组装工艺难度,通过控制CT1、CT2、CT3、CT4四个参数之和与长焦镜片组光学总长TTL满足上述条件式(7),可调控位于前端的四个透镜的厚度至合适的范围内,便于透镜的加工和组装。还可调控位于前端的个各透镜占据整个光学总长的比例,以便调控各透镜之间的间距,有效提高长焦镜片组结构的紧凑性,利于透镜成型和组装。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0.7<ΣCT/ΣAT<1.7(8),其中,ΣCT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ΣAT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于光轴上的间隔之和。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ΣCT和ΣAT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8),可调控各透镜的厚度以及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间距至合适的范围内有助于提高成像品质,还能使光线穿过各透镜时平滑过度。若ΣCT/ΣAT高于条件式(8)上限1.7,则可能导致各透镜厚度过大,不利于光线在各透镜之间的汇聚与扩散,迫使透镜表面需具有更大的曲折幅度来改变光线走势,增加镜片的制造难度。若ΣCT/ΣAT低于条件式(8)下限0.7,则各透镜厚度过低,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曲折能力改变光线走向,从而导致成像品质下降。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0.2<BF/TTL<0.37(9),其中,BF为第七透镜L7像侧面距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IMG平行于光轴上的最小距离,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BF和TTL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9),使得可在条件式(9)的范围内调控第七透镜L7像侧面距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IMG平行于光轴上的最小距离BF占据光学总长TTL的比例,便于长焦镜片组的组装,还利于降低从第七透镜L7射入成像面IMG内有效成像区光线的入射角,提高相对照度,进而提升成像品质。若BF/TTL低于条件式(9)下限0.2,则第七透镜L7像侧面到成像面IMG的间距过小,导致长焦镜片组安装空间不足。若BF/TTL高于条件式(9)上限0.37,则第七透镜L7像侧面到成像面IMG的间距过大,不便于长焦镜片组的组装,同时增加长焦镜片组的体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和如上的长焦镜片组。感光元件设于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IMG内,其中,长焦镜片组用于接收被拍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并投射至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用于将光线转化成图像信号,感光元件可为感光芯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通过安装如上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在长焦镜片组能够满足长焦远摄以及获得较大光通量的基础上,镜头模组也可满足长焦远摄、大通光量的拍摄需求,并获得高像素的拍摄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的镜头模组,镜头模组安装于壳体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内安装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使得电子设备也可获得长焦远摄、大通光量以及高像素的拍摄性能。
以下将参照附图及表格,结合具体数值介绍本技术方案的长焦镜片组在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组装结构以及对应的实施结果。
各实施例中示出的标记意义如下所示。
S1、S3、S5、S7、S9、S11、S13、S15分别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红外滤光片L8物侧面的编号,S2、S4、S6、S8、S10、S12、S14、S16分别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红外滤光片L8像侧面的编号。
“k”表示圆锥常数(Conic Constant),“A4”、“A6”、“A8”、……、“A20”分别表示4阶、6阶、8阶、……、20阶非球面系数。
另外,在以下示出圆锥常数及非球面系数的各表中,数值的表达采用以10为底的指数表达。例如,“0.12E-05”表示“0.12×(10的负5次方)”,“9.87E+03”表示“9.87×(10的3次方)”。
在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学成像镜头中,具体地,若将垂直于光轴H的方向上的距离设为“r”,将透镜原点处的近轴曲率设为“c”(近轴曲率c为上透镜曲率半径R的倒数,即c=1/R),将圆锥常数设为“k”,将4阶、6阶、8阶、……、i阶的非球面系数分别设为“A4”、“A6”、“A8”、……、“Ai”,则非球面形状x由以下的数学式1定义。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081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长焦镜片组包括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反射元件F、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红外滤光片L8,光阑ST设于第一透镜L1物侧面边缘。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曲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曲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圆周均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曲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负曲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曲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曲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实施例一中长焦镜片组的折射率、阿贝数均以波长为587.60nm的光线为参考,焦距以波长为555.00nm的光线为参考,长焦镜片组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1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082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091
根据表1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条件式 数值 条件式 数值
43*f/(2*ImgH) 101.528 |f7/R71| 3.393
f/EPD 2.350 (CT1+CT2+CT3+CT4)/TTL 0.219
TTL/ImgH 4.167 0.7<ΣCT/ΣAT 0.709
TTL/f 0.882 0.2<BF/TTL 0.258
|f/f4| 0.294
根据表2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至条件式(9)。
实施例一中各透镜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092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01
图2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一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2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0.00nm、610.00nm、555.00nm、510.00nm以及47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10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图2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2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由图2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的畸变率在±1%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2可知,实施例一中给出的长焦镜片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长焦镜片组包括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反射元件F、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红外滤光片L8,光阑ST设于第一透镜L1物侧面边缘。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曲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圆周均为凸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曲折力,第二透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圆周均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曲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负曲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曲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曲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实施例二中长焦镜片组的折射率、阿贝数均以波长为587.60nm的光线为参考,焦距以波长为555.00nm的光线为参考,长焦镜片组的相关参数如表4所示。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4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11
根据表4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条件式 数值 条件式 数值
43*f/(2*ImgH) 98.542 |f7/R71| 14.799
f/EPD 2.400 (CT1+CT2+CT3+CT4)/TTL 0.225
TTL/ImgH 4.306 0.7<ΣCT/ΣAT 1.146
TTL/f 0.939 0.2<BF/TTL 0.356
|f/f4| 0.281
根据表5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至条件式(9)。
实施例二中各透镜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12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21
图4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二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4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0.00nm、610.00nm、555.00nm、510.00nm以及47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图4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2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由图4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的畸变率在±1%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4可知,实施例二中给出的长焦镜片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所示,长焦镜片组包括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反射元件F、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红外滤光片L8,光阑ST设于第一透镜L1物侧面边缘。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曲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一透镜L1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曲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二透镜L2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圆周均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曲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负曲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曲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曲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L7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实施例三中长焦镜片组的折射率、阿贝数均以波长为587.60nm的光线为参考,焦距以波长为555.00nm的光线为参考,长焦镜片组的相关参数如表7所示。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7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31
根据表7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条件式 数值 条件式 数值
43*f/(2*ImgH) 99.736 |f7/R71| 0.084
f/EPD 2.450 (CT1+CT2+CT3+CT4)/TTL 0.303
TTL/ImgH 4.389 0.7<ΣCT/ΣAT 1.657
TTL/f 0.946 0.2<BF/TTL 0.209
|f/f4| 0.618
根据表8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至条件式(9)。
实施例三中各透镜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9所示。
表9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32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41
图6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三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6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0.00nm、610.00nm、555.00nm、510.00nm以及47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图6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2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由图6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的畸变率在±1%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6可知,实施例三中给出的长焦镜片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长焦镜片组包括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反射元件F、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红外滤光片L8,光阑ST设于第一透镜L1物侧面边缘。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曲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一透镜L1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曲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圆周均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曲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负曲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曲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圆周均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曲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实施例四中长焦镜片组的折射率、阿贝数均以波长为587.60nm的光线为参考,焦距以波长为555.00nm的光线为参考,长焦镜片组的相关参数如表10所示。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10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51
根据表10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52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61
根据表11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至条件式(9)。
实施例四中各透镜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2所示。
表12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62
图8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四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8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0.00nm、610.00nm、555.00nm、510.00nm以及47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图8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2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由图8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的畸变率在±1%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8可知,实施例四中给出的长焦镜片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的长焦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所示,长焦镜片组包括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反射元件F、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红外滤光片L8,光阑ST设于第一透镜L1物侧面边缘。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曲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曲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曲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曲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曲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物侧面于圆周为凸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曲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曲折力,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L7物侧面于圆周为凹面、像侧面于圆周为凸面。
实施例五中长焦镜片组的折射率、阿贝数均以波长为587.60nm的光线为参考,焦距以波长为555.00nm的光线为参考,长焦镜片组的相关参数如表13所示。其中,f为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L1物侧面至成像面IMG于光轴上的距离,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13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71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81
根据表13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
条件式 数值 条件式 数值
43*f/(2*ImgH) 102.722 |f7/R71| 2.786
f/EPD 2.550 (CT1+CT2+CT3+CT4)/TTL 0.226
TTL/ImgH 4.278 0.7<ΣCT/ΣAT 0.792
TTL/f 0.895 0.2<BF/TTL 0.223
|f/f4| 0.172
根据表14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至条件式(9)。
实施例五中各透镜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5所示。
表15
Figure BDA0002852810730000182
图10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五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10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0.00nm、610.00nm、555.00nm、510.00nm以及47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图10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2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毫米,由图10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55.00nm时的畸变率在±1%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长焦镜片组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10可知,实施例五中给出的长焦镜片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沿光轴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曲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曲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长焦镜片组还满足条件式:43*f/(2*ImgH)>98,其中,ImgH为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f为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光阑,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EPD≤2.55,其中,f为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阑有效通光口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TTL/ImgH<4.5,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TTL/f<0.95,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f4|≤2.1,其中,f为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f7/R71|<14.8,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R71为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CT1+CT2+CT3+CT4)/TTL≤0.32,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0.7<ΣCT/ΣAT<1.7,其中,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ΣAT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以及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焦镜片组满足条件式:0.2<BF/TTL<0.37,其中,BF为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距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平行于光轴上的最小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长焦镜片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10.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长焦镜片组;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长焦镜片组的成像面内;
其中,所述长焦镜片组用于接收被拍摄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并投射至所述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成图像信号。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上述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镜头模组;及
壳体,所述镜头模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CN202011534653.X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540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653.XA CN112540450A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653.XA CN112540450A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0450A true CN112540450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7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4653.XA Pending CN112540450A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04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6398A (zh) * 2023-12-14 2024-01-16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6398A (zh) * 2023-12-14 2024-01-16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7406398B (zh) * 2023-12-14 2024-03-0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3217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US7864454B1 (en) Imaging lens system
CN113552694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859565B (zh) 光学镜头
CN114815167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508986A (zh) 光学镜头
CN115128771A (zh) 光学镜头
CN114137690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480364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33656B (zh) 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66939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540450A (zh)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239986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019654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935812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40599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509862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460723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76814B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6210174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3957729U (zh) 一种长焦镜片组、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925085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40604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786323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15343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