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8553B -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8553B
CN112538553B CN202011319202.4A CN202011319202A CN112538553B CN 112538553 B CN112538553 B CN 112538553B CN 202011319202 A CN202011319202 A CN 202011319202A CN 112538553 B CN112538553 B CN 112538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preset
matrix
sample
sample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92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8553A (zh
Inventor
郑忠玉
郭利平
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Sanbao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anbao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anbao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anbao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92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8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8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8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08Composi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6Matrix or vector computation, e.g. matrix-matrix or matrix-vector multiplication, matrix factoriz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选取预设数量不同类型的原煤,并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筛选出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从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中再选取出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对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间的比例以及原煤的数量和类型进行调整,以对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将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将样品煤与混煤的重量进行对比,当两者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损耗值时,对原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一次修正。本发明通过对原煤的配比和应用场合的结合,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配比出不同的配煤方案,从而能够使得配煤后的煤品能够适用相应场合,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配煤成本。

Description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喷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近年来,随着高炉操作水平的不断进步、高炉喷吹煤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原燃料成本的不断上涨,钢铁企业降成本的压力不断增大。喷吹煤的消耗是影响喷吹成本的重要因素。而喷吹煤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煤种由于受成分、性能、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炉喷吹往往存在基础配煤结构,而在新煤种可供的前提下,存在用新煤种去替代原有煤种的配煤方案。
现有的配煤方法存在配煤成本无法控制,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旨在解决降低高炉喷吹的配煤成本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包括:
步骤1:选取预设数量不同类型的原煤,并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筛选出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中再选取出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
步骤2:将所述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将所述样品煤与所述混煤的重量进行对比,当两者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损耗值时,对原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一次修正,以使得所述样品煤的损耗在预设损耗范围内;
步骤3:对所述样品煤进行评定,以判断所述样品煤是否符合评定标准,其中,
当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时,将其标记为标准样品煤,并进行下述步骤;
当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时,计算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进行二次修正;
当经过二次修正之后的样品煤经再次评定合格后,将其标记为标准样品煤;当经过二次修正之后的样品煤再次评定不合格时,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再次进行所述二次修正,当达到二次修正次数上限后,若评定结果仍不合格,对所述混煤进行高炉喷吹时的温度进行修正,直至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
步骤4:在所述步骤3中,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并计算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经评定后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将获得的三个差值按大小进行排序,并将差值最小的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差值位于中间的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差值最大的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并计算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
步骤5: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预设成本系数,从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中选取其中之一的原煤预配比方案,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
进一步地,在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时,首先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并根据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确定所需的原煤类型,以及每一类原煤的重量,在所述每一类原煤中划分出预设重量的一次修正用原煤和二次修正用原煤,以保证一次修正和二次修正时的各类原煤的余量足够使用;其中,
建立应用场合矩阵组D0,D0(D1,D2,D3,...Dn),其中,D1为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2为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3为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n为第n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
对于第i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i,i=1,2,3,...n,Di(Pi,Qi,Ri),其中Pi为第i预设用途系数,Qi为第i预设用途的煤发热量系数,Ri为第i预设用途的生产损耗系数;
建立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A0(A1,A2,A3,...An),其中,A1第一预配比矩阵,A2第二预配比矩阵,A3第三预配比矩阵,An第n预配比矩阵;对于第i预配比矩阵Ai,i=1,2,3,...n,Ai(Xi,Yi,Zi,Ei),其中,Xi为第i预设原煤比例,Yi为第i预设原煤的修正系数,Zi为第i预设原煤的数量,Ei为第i预设原煤的单价;在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时,根据所述预配比矩阵组A0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
根据预设的应用场合和所述原煤的预配比方案确定所述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
当将所述原煤的预配比方案应用于第i预设应用场合时,i=1,2,3...n,从D0矩阵组中选取Di中的参数,并从A0矩阵组中选取Ai的参数,计算得到第i预设成本系数Fi,i=1,2,3...n,Fi=Qi/Ri*(Xi*Zi*Ei)*Pi/Yi*Pi/Ri*Qi/Yi;
将F1至Fn相加,计算得到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F0=F1+F2+F3+...+Fn,根据所述总成本系数F0调整原煤预配比时的总成本F,F=F0*(F11+F12+F13+...+F1N),F11为第一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2为第二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3为第三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N为第n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
进一步地,当计算得到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后,建立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通过M0对F0进行修正,以确定最终的预设成本;
对于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M0(M1,M2,M3,M4),其中,M1为原煤的类型矩阵,M2为原煤的单价矩阵,M3为原煤预设类型的数量矩阵,M4为修正系数矩阵;
对于原煤的类型矩阵M1,M1(M11,M12,M13,...M1n),其中,M11为第一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2为第二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3为第三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n为第n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
对于原煤的单价矩阵M2,M2(M21,M22,M23,...M2n),其中,M21为第一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2为第二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3为第三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n为第n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
对于原煤的预设类型的数量矩阵M3,M3(1,2,3,...n),其中,1,2,3,...n表示原煤预设类型的数量的取值;
对于修正系数矩阵M4,M4(M41,M42,M43,...M4n),M41为第一预设修正系数,M42为第二预设修正系数,M43为第三预设修正系数,M4n为第n预设修正系数,M41,M42,M43,...M4n依次递增,且0<M4n≤1;
通过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对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进行修正时;其中,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一预配比矩阵A1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1,在M1中选取M11,在M2中选取M21,将1×M11×M21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1;当M01≥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1<F0时,选取M4中的M41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1)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二预配比矩阵A2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2,在M1中选取M12,在M2中选取M22,将1×M12×M22计算得到第二总成本修正系数M02;当M02≥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2<F0时,选取M4中的M42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2)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三预配比矩阵A3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3,在M1中选取M13,在M2中选取M23,将1×M13×M23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3;当M03≥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3<F0时,选取M4中的M43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3)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n预配比矩阵An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n,在M1中选取M1n,在M2中选取M2n,将1×M1n×M2n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n;当M0n≥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n<F0时,选取M4中的M4n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n)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进一步地,建立预配比调整矩阵G,G(G1,G2,G3,...Gn),其中,G1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2第二预设调整系数,G3第三预设调整系数,Gn第n预设调整系数,G1,G2,G3,...Gn依次递增;
通过所述预配比调整矩阵G对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的A1、A2、A3、...An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确定最终的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其中,
在对所述第一预配比矩阵A1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1依次与第一预设原煤比例X1、第1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1和第1预设原煤的数量Z1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1、Y1和Z1后,得到最终的第1预配比矩阵A1;
在对所述第二预配比矩阵A2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2依次与第2预设原煤比例X2、第2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2和第2预设原煤的数量Z2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2、Y2和Z2后,得到最终的第2预配比矩阵A2;
在对所述第三预配比矩阵A3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3依次与第3预设原煤比例X3、第3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3和第3预设原煤的数量Z3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3、Y3和Z3后,得到最终的第3预配比矩阵A3;
在对所述第n预配比矩阵An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n依次与第n预设原煤比例Xn、第n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n和第n预设原煤的数量Zn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n、Yn和Zn后,得到最终的第n预配比矩阵An。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以及混煤制成样品煤时的预设损耗量和预设的一次修正次数进行确定;其中,
建立样品煤制成损耗量矩阵K,K(K1,K2,K3...Kn),其中,K1为第1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2为第2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3为第3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n为第n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1-Kn依次递增;
建立一次修正次数矩阵L1,L1(L11,L12,L13,...L1n),其中,L1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L1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L1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L1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L11-L1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L1n为一次修正次数上限;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一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1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1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1参数,并计算(∣R1-K1∣+R1+K1)×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二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2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2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2参数,并计算(∣R2-K2∣+R2+K2)×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三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3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3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3参数,并计算(∣R3-K3∣+R3+K3)×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n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n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n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n参数,并计算(∣Rn-Kn∣+Rn+Kn)×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根据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以及二次修正次数上限和温度修正次数上限进行确定;其中,
在获取到所述样品煤之后,建立样品煤矩阵组B0,B0(B01,B02,B03,B04),其中,B01为样品煤生产成本矩阵,B02为样品煤挥发分矩阵,B03为样品煤灰分矩阵,B04为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矩阵;
建立样品煤评定矩阵组B1,B1(B11,B12,B13,B14),其中,B11为样品煤的预设生产成本矩阵,B12为样品煤的预设挥发分矩阵,B13为样品煤的预设灰分矩阵,B14为样品煤的预设喷吹配煤耗时矩阵;
将所述样品煤矩阵B0与所述样品煤评定矩阵组B1进行比对,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分别位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或者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分别大于等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则评定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小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则评定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
建立二次修正次数矩阵L2,L2(L21,L22,L23,...L2n),其中,L2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L2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L2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L2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L21-L2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L2n为二次修正次数上限;
建立温度修正次数矩阵T,T(T1,T2,T3,...Tn),其中,T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T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T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T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T1至T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Tn为温度修正次数上限;
当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时,将(∣B11-B01∣)×(K1+Kn)×(L2n+Tn)×1/2的结果,确定为所述二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进一步地,根据B01、B02、B03和B04分别在B11、B12、B13和B14中的分布情况,确定所述标准样品煤的等级;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生产成本矩阵B11,B11(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生产成本,a2为第二预设生产成本,a3为第三预设生产成本,a4为第四预设生产成本,其中,a1<a2<a3<a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挥发分矩阵B12,B12(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挥发分,b2为第二预设挥发分,b3为第三预设挥发分,b4为第四预设挥发分,其中,b1<b2<b3<b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灰分矩阵B13,B13(c1,c2,c3,c4),其中,c1为第一预设灰分,c2为第二预设灰分,c3为第三预设灰分,c4为第四预设灰分,其中,c1<c2<c3<c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喷吹配煤耗时矩阵B14;B14(d1,d2,d3,d4),其中,d1为第一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2为第二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3为第三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4为第四预设喷吹配煤耗时,其中,d1<d2<d3<d4;其中,
当a1≤B01<a2、b1≤B02<b2、c1≤B03<c2、d1≤B04<d2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初级样品煤;
当a2≤B01<a3、b2≤B02<b3、c2≤B03<c3、d2≤B04<d3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中级样品煤;
当a3≤B01<a4、b3≤B02<b4、c3≤B03<c4、d3≤B04<d4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高级样品煤;
当a4≤B01、b4≤B02、c4≤B03、d4≤B04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高级样品煤;
对于所述中级样品煤、高级样品煤和特级样品煤分类进行生产,以满足不同需求。
进一步地,在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后,分别对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进行评分,并确定第一样品煤评分j1、第二样品煤评分j2和第三样品煤评分j3,同时确定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计算j1与j0之间的差值h1、j2与j0之间的差值h2以及j3与j0之间的差值h3,并对h1、h2和h3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其中,
对于所述样品煤生产成本矩阵B01,B01(e1,e2,e3),其中,e1为第一样品煤生产成本,e2第二样品煤生产成本,e3第三样品煤生产成本;
对于所述样品煤挥发分矩阵B02,B02(f1,f2,f3),其中,f1为第一样品煤挥发分,f2为第二样品煤挥发分,f3为第三样品煤挥发分;
对于所述样品煤灰分矩阵B03,B03(g1,g2,g3),其中,g1为第一样品煤灰分,g2为第二样品煤灰分,g3为第三样品煤灰分;
对于所述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矩阵B04,B04(q1,q2,q3),q1为第一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q2为第二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q3为第三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
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a1*y1+b1*y2+c1*y3+d1*y4,其中,y1为生产成本的预设得分系数,y2为挥发分的预设得分系数,y3为灰分的预设得分系数,y4为喷吹配煤耗时的预设得分系数;
所述第一样品煤评分j1=e1*y1+f1*y2+g1*y3+q1*y4,所述第二样品煤评分j2=e2*y1+f2*y2+g2*y3+q2*y4,所述第三样品煤评分j3=e3*y1+f3*y2+g3*y3+q3*y4;
计算所述第一样品煤评分j1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1,j01=j1-j0;计算所述第二样品煤评分j2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2,j02=j2-j0;计算所述第三样品煤评分j3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3,j03=j3-j0;
对j01、j02和j03按大小进行排序;
当j01<j02<j03时,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2<j01<j03时,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1<j03<j02时,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3<j01<j02时,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2<j03<j01时,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3<j02<j01时,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进一步地,建立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和标准样品煤生产总成本系数矩阵V0,根据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和应用场合矩阵组D0计算预算总成本,并根据所述预算总成本与V0中参数的差值,确定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的其中之一作为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
对于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N0(N1,N2,N3,...Nn),其中,N1为第一预算成本系数,N2为第二预算成本系数,N3为第三预算成本系数,Nn为第n预算成本系数;
对于所述标准样品煤生产总成本系数矩阵V0,V0(V1,V2,V3),其中,V1为第一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V2为第二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V3为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一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1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1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1,V01=(N1×P1)/(Q1×R1),将V01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1-V1 < V01-V2< V01-V3或者V01-V1 <V01-V3< V01-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1-V2 < V01-V1< V01-V3或者V01-V2 <V01-V3< V01-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1-V3 < V01-V2< V01-V1或者V01-V3 <V01-V1< V01-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二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2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2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2,V02=(N2×P2)/(Q2×R2),将V02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2-V1 < V02-V2< V02-V3或者V02-V1 <V02-V3< V02-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2-V2 < V02-V1< V02-V3或者V02-V2 <V02-V3< V02-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2-V3 < V02-V2< V02-V1或者V02-V3 <V02-V1< V02-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三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3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3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3,V03=(N3×P3)/(Q3×R3),将V03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3-V1 < V03-V2< V03-V3或者V03-V1 <V03-V3< V03-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3-V2 < V03-V1< V03-V3或者V03-V2 <V03-V3< V03-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3-V3 < V03-V2< V03-V1或者V03-V3 <V03-V1< V03-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n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n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n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n,V0n=(Nn×Pn)/(Qn×Rn),将V0n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n-V1 < V0n-V2< V0n-V3或者V0n-V1 <V0n-V3< V0n-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n-V2 < V0n-V1< V0n-V3或者V0n-V2 <V0n-V3< V0n-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n-V3 < V0n-V2< V0n-V1或者V0n-V3 <V0n-V1< V0n-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初级样品煤的所选取的预配比方案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初级样品煤在调整后获取的样品煤至少被评定为中级样品煤;其中,
当所述初级样品煤选用的是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的第一预配比矩阵A1时,依次选用A2、A3...An分别对A1进行替换,每替换一次预配比矩阵,均获取一次样品煤,当所述样品煤至少被评定为中级样品煤时,结束所述初级样品煤预配比方案的调整,从而确定所述初级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调整后的中级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原煤的配比和应用场合的结合,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配比出不同的配煤方案,从而能够使得配煤后的煤品能够适用相应场合,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配煤成本。
进一步地,通过选取预设数量不同类型的原煤,并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筛选出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中再选取出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间的比例以及原煤的数量和类型进行调整,以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能够有效地有效地提高原煤的混煤效率。
进一步地,将所述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将所述样品煤与所述混煤的重量进行对比,当两者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损耗值时,对原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一次修正,以使得所述样品煤的损耗在预设损耗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降低样品煤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对所述样品煤进行评定,以判断所述样品煤是否符合评定标准,当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时,计算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进行二次修正,通过多次修正能够使得配煤方案更加经济合理,不仅能够提高配煤效率,还能够极大地降低损耗,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并计算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经评定后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将获得的三个差值按大小进行排序,并将差值最小的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差值位于中间的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差值最大的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并计算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成本预算,从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中选取其中之一的原煤预配比方案,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根据配煤结果的评比,选取最优的配煤方案,不仅能够降低配煤时的损耗,还能得到最优的生产方案,极大地提高生效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S101:对原煤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
步骤2 S102:将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
步骤3 S103:对样品煤进行评定
步骤4 S104:根据样品煤的评定结果,获取三种标准样品煤
步骤5 S105: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成本预算,从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中选取其中之一的原煤预配比方案,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
具体而言,在步骤1 S101中,选取预设数量不同类型的原煤,并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筛选出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中再选取出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
具体而言,在步骤2 S102中,将所述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将所述样品煤与所述混煤的重量进行对比,当两者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损耗值时,对原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一次修正,以使得所述样品煤的损耗在预设损耗范围内;
具体而言,在步骤3 S103中,对所述样品煤进行评定,以判断所述样品煤是否符合评定标准,其中,
当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时,将其标记为标准样品煤,并进行下述步骤;
当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时,计算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进行二次修正;
当经过二次修正之后的样品煤经再次评定合格后,将其标记为标准样品煤;当经过二次修正之后的样品煤再次评定不合格时,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再次进行所述二次修正,当达到二次修正次数上限后,若评定结果仍不合格,对所述混煤进行高炉喷吹时的温度进行修正,直至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
具体而言,在步骤4 S104中,在执行所述步骤3 S103时,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并计算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经评定后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将获得的三个差值按大小进行排序,并将差值最小的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差值位于中间的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差值最大的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并计算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
具体而言,在步骤5 S105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预设成本系数,从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中选取其中之一的原煤预配比方案,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通过对原煤的配比和应用场合的结合,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配比出不同的配煤方案,从而能够使得配煤后的煤品能够适用相应场合,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配煤成本。
进一步地,通过选取预设数量不同类型的原煤,并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筛选出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中再选取出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间的比例以及原煤的数量和类型进行调整,以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能够有效地有效地提高原煤的混煤效率。
进一步地,将所述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将所述样品煤与所述混煤的重量进行对比,当两者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损耗值时,对原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一次修正,以使得所述样品煤的损耗在预设损耗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降低样品煤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对所述样品煤进行评定,以判断所述样品煤是否符合评定标准,当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时,计算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进行二次修正,通过多次修正能够使得配煤方案更加经济合理,不仅能够提高配煤效率,还能够极大地降低损耗,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并计算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经评定后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将获得的三个差值按大小进行排序,并将差值最小的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差值位于中间的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差值最大的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并计算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成本预算,从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中选取其中之一的原煤预配比方案,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根据配煤结果的评比,选取最优的配煤方案,不仅能够降低配煤时的损耗,还能得到最优的生产方案,极大地提高生效效率降低成本。
具体而言,在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时,首先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并根据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确定所需的原煤类型,以及每一类原煤的重量,在所述每一类原煤中划分出预设重量的一次修正用原煤和二次修正用原煤,以保证一次修正和二次修正时的各类原煤的余量足够使用;其中,
建立应用场合矩阵组D0,D0(D1,D2,D3,...Dn),其中,D1为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2为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3为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n为第n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
对于第i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i,i=1,2,3,...n,Di(Pi,Qi,Ri),其中Pi为第i预设用途系数,Qi为第i预设用途的煤发热量系数,Ri为第i预设用途的生产损耗系数;
建立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A0(A1,A2,A3,...An),其中,A1第一预配比矩阵,A2第二预配比矩阵,A3第三预配比矩阵,An第n预配比矩阵;对于第i预配比矩阵Ai,i=1,2,3,...n,Ai(Xi,Yi,Zi,Ei),其中,Xi为第i预设原煤比例,Yi为第i预设原煤的修正系数,Zi为第i预设原煤的数量,Ei为第i预设原煤的单价;在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时,根据所述预配比矩阵组A0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
根据预设的应用场合和所述原煤的预配比方案确定所述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
当将所述原煤的预配比方案应用于第i预设应用场合时,i=1,2,3...n,从D0矩阵组中选取Di中的参数,并从A0矩阵组中选取Ai的参数,计算得到第i预设成本系数Fi,i=1,2,3...n,Fi=Qi/Ri*(Xi*Zi*Ei)*Pi/Yi*Pi/Ri*Qi/Yi;
将F1至Fn相加,计算得到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F0=F1+F2+F3+...+Fn,根据所述总成本系数F0调整原煤预配比时的总成本F,F=F0*(F11+F12+F13+...+F1N),F11为第一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2为第二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3为第三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N为第n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
具体而言,当计算得到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后,建立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通过M0对F0进行修正,以确定最终的预设成本;
对于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M0(M1,M2,M3,M4),其中,M1为原煤的类型矩阵,M2为原煤的单价矩阵,M3为原煤预设类型的数量矩阵,M4为修正系数矩阵;
对于原煤的类型矩阵M1,M1(M11,M12,M13,...M1n),其中,M11为第一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2为第二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3为第三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n为第n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
对于原煤的单价矩阵M2,M2(M21,M22,M23,...M2n),其中,M21为第一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2为第二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3为第三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n为第n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
对于原煤的预设类型的数量矩阵M3,M3(1,2,3,...n),其中,1,2,3,...n表示原煤预设类型的数量的取值;
对于修正系数矩阵M4,M4(M41,M42,M43,...M4n),M41为第一预设修正系数,M42为第二预设修正系数,M43为第三预设修正系数,M4n为第n预设修正系数,M41,M42,M43,...M4n依次递增,且0<M4n≤1;
通过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对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进行修正时;其中,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一预配比矩阵A1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1,在M1中选取M11,在M2中选取M21,将1×M11×M21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1;当M01≥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1<F0时,选取M4中的M41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1)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二预配比矩阵A2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2,在M1中选取M12,在M2中选取M22,将1×M12×M22计算得到第二总成本修正系数M02;当M02≥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2<F0时,选取M4中的M42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2)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三预配比矩阵A3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3,在M1中选取M13,在M2中选取M23,将1×M13×M23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3;当M03≥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3<F0时,选取M4中的M43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3)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n预配比矩阵An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n,在M1中选取M1n,在M2中选取M2n,将1×M1n×M2n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n;当M0n≥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n<F0时,选取M4中的M4n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n)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具体而言,建立预配比调整矩阵G,G(G1,G2,G3,...Gn),其中,G1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2第二预设调整系数,G3第三预设调整系数,Gn第n预设调整系数,G1,G2,G3,...Gn依次递增;
通过所述预配比调整矩阵G对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的A1、A2、A3、...An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确定最终的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其中,
在对所述第一预配比矩阵A1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1依次与第一预设原煤比例X1、第1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1和第1预设原煤的数量Z1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1、Y1和Z1后,得到最终的第1预配比矩阵A1;
在对所述第二预配比矩阵A2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2依次与第2预设原煤比例X2、第2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2和第2预设原煤的数量Z2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2、Y2和Z2后,得到最终的第2预配比矩阵A2;
在对所述第三预配比矩阵A3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3依次与第3预设原煤比例X3、第3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3和第3预设原煤的数量Z3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3、Y3和Z3后,得到最终的第3预配比矩阵A3;
在对所述第n预配比矩阵An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n依次与第n预设原煤比例Xn、第n预设原煤的修正参数Yn和第n预设原煤的数量Zn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n、Yn和Zn后,得到最终的第n预配比矩阵An。
具体而言,所述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以及混煤制成样品煤时的预设损耗量和预设的一次修正次数进行确定;其中,
建立样品煤制成损耗量矩阵K,K(K1,K2,K3...Kn),其中,K1为第1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2为第2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3为第3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n为第n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1-Kn依次递增;
建立一次修正次数矩阵L1,L1(L11,L12,L13,...L1n),其中,L1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L1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L1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L1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L11-L1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L1n为一次修正次数上限;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一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1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1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1参数,并计算(∣R1-K1∣+R1+K1)×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二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2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2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2参数,并计算(∣R2-K2∣+R2+K2)×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三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3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3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3参数,并计算(∣R3-K3∣+R3+K3)×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n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n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n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n参数,并计算(∣Rn-Kn∣+Rn+Kn)×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具体而言,所述二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根据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以及二次修正次数上限和温度修正次数上限进行确定;其中,
在获取到所述样品煤之后,建立样品煤矩阵组B0,B0(B01,B02,B03,B04),其中,B01为样品煤生产成本矩阵,B02为样品煤挥发分矩阵,B03为样品煤灰分矩阵,B04为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矩阵;
建立样品煤评定矩阵组B1,B1(B11,B12,B13,B14),其中,B11为样品煤的预设生产成本矩阵,B12为样品煤的预设挥发分矩阵,B13为样品煤的预设灰分矩阵,B14为样品煤的预设喷吹配煤耗时矩阵;
将所述样品煤矩阵B0与所述样品煤评定矩阵组B1进行比对,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分别位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或者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分别大于等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则评定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小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则评定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
建立二次修正次数矩阵L2,L2(L21,L22,L23,...L2n),其中,L2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L2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L2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L2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L21-L2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L2n为二次修正次数上限;
建立温度修正次数矩阵T,T(T1,T2,T3,...Tn),其中,T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T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T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T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T1至T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Tn为温度修正次数上限;
当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时,将(∣B11-B01∣)×(K1+Kn)×(L2n+Tn)×1/2的结果,确定为所述二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具体而言,根据B01、B02、B03和B04分别在B11、B12、B13和B14中的分布情况,确定所述标准样品煤的等级;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生产成本矩阵B11,B11(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生产成本,a2为第二预设生产成本,a3为第三预设生产成本,a4为第四预设生产成本,其中,a1<a2<a3<a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挥发分矩阵B12,B12(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挥发分,b2为第二预设挥发分,b3为第三预设挥发分,b4为第四预设挥发分,其中,b1<b2<b3<b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灰分矩阵B13,B13(c1,c2,c3,c4),其中,c1为第一预设灰分,c2为第二预设灰分,c3为第三预设灰分,c4为第四预设灰分,其中,c1<c2<c3<c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喷吹配煤耗时矩阵B14;B14(d1,d2,d3,d4),其中,d1为第一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2为第二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3为第三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4为第四预设喷吹配煤耗时,其中,d1<d2<d3<d4;其中,
当a1≤B01<a2、b1≤B02<b2、c1≤B03<c2、d1≤B04<d2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初级样品煤;
当a2≤B01<a3、b2≤B02<b3、c2≤B03<c3、d2≤B04<d3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中级样品煤;
当a3≤B01<a4、b3≤B02<b4、c3≤B03<c4、d3≤B04<d4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高级样品煤;
当a4≤B01、b4≤B02、c4≤B03、d4≤B04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高级样品煤;
对于所述中级样品煤、高级样品煤和特级样品煤分类进行生产,以满足不同需求。
具体而言,在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后,分别对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进行评分,并确定第一样品煤评分j1、第二样品煤评分j2和第三样品煤评分j3,同时确定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计算j1与j0之间的差值h1、j2与j0之间的差值h2以及j3与j0之间的差值h3,并对h1、h2和h3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其中,
对于所述样品煤生产成本矩阵B01,B01(e1,e2,e3),其中,e1为第一样品煤生产成本,e2第二样品煤生产成本,e3第三样品煤生产成本;
对于所述样品煤挥发分矩阵B02,B02(f1,f2,f3),其中,f1为第一样品煤挥发分,f2为第二样品煤挥发分,f3为第三样品煤挥发分;
对于所述样品煤灰分矩阵B03,B03(g1,g2,g3),其中,g1为第一样品煤灰分,g2为第二样品煤灰分,g3为第三样品煤灰分;
对于所述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矩阵B04,B04(q1,q2,q3),q1为第一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q2为第二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q3为第三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
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a1*y1+b1*y2+c1*y3+d1*y4,其中,y1为生产成本的预设得分系数,y2为挥发分的预设得分系数,y3为灰分的预设得分系数,y4为喷吹配煤耗时的预设得分系数;
所述第一样品煤评分j1=e1*y1+f1*y2+g1*y3+q1*y4,所述第二样品煤评分j2=e2*y1+f2*y2+g2*y3+q2*y4,所述第三样品煤评分j3=e3*y1+f3*y2+g3*y3+q3*y4;
计算所述第一样品煤评分j1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1,j01=j1-j0;计算所述第二样品煤评分j2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2,j02=j2-j0;计算所述第三样品煤评分j3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3,j03=j3-j0;
对j01、j02和j03按大小进行排序;
当j01<j02<j03时,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2<j01<j03时,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1<j03<j02时,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3<j01<j02时,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2<j03<j01时,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3<j02<j01时,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具体而言,建立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和标准样品煤生产总成本系数矩阵V0,根据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和应用场合矩阵组D0计算预算总成本,并根据所述预算总成本与V0中参数的差值,确定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的其中之一作为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
对于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N0(N1,N2,N3,...Nn),其中,N1为第一预算成本系数,N2为第二预算成本系数,N3为第三预算成本系数,Nn为第n预算成本系数;
对于所述标准样品煤生产总成本系数矩阵V0,V0(V1,V2,V3),其中,V1为第一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V2为第二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V3为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一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1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1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1,V01=(N1×P1)/(Q1×R1),将V01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1-V1 < V01-V2< V01-V3或者V01-V1 <V01-V3< V01-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1-V2 < V01-V1< V01-V3或者V01-V2 <V01-V3< V01-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1-V3 < V01-V2< V01-V1或者V01-V3 <V01-V1< V01-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二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2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2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2,V02=(N2×P2)/(Q2×R2),将V02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2-V1 < V02-V2< V02-V3或者V02-V1 <V02-V3< V02-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2-V2 < V02-V1< V02-V3或者V02-V2 <V02-V3< V02-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2-V3 < V02-V2< V02-V1或者V02-V3 <V02-V1< V02-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三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3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3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3,V03=(N3×P3)/(Q3×R3),将V03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3-V1 < V03-V2< V03-V3或者V03-V1 <V03-V3< V03-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3-V2 < V03-V1< V03-V3或者V03-V2 <V03-V3< V03-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3-V3 < V03-V2< V03-V1或者V03-V3 <V03-V1< V03-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n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n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n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n,V0n=(Nn×Pn)/(Qn×Rn),将V0n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n-V1 < V0n-V2< V0n-V3或者V0n-V1 <V0n-V3< V0n-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n-V2 < V0n-V1< V0n-V3或者V0n-V2 <V0n-V3< V0n-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n-V3 < V0n-V2< V0n-V1或者V0n-V3 <V0n-V1< V0n-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可以看出,通过对三种标准样品煤的成本高低进行筛选后进行配煤生产,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而言,对于所述初级样品煤的所选取的预配比方案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初级样品煤在调整后获取的样品煤至少被评定为中级样品煤;其中,
当所述初级样品煤选用的是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的第一预配比矩阵A1时,依次选用A2、A3...An分别对A1进行替换,每替换一次预配比矩阵,均获取一次样品煤,当所述样品煤至少被评定为中级样品煤时,结束所述初级样品煤预配比方案的调整,从而确定所述初级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调整后的中级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通过对原煤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将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对样品煤进行评定后,根据样品煤的评定结果,获取三种标准样品煤;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成本预算,从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中选取其中之一的原煤预配比方案,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本实施例通过对原煤的配比和应用场合的结合,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配比出不同的配煤方案,从而能够使得配煤后的煤品能够适用相应场合,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配煤成本。
还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通过首先对高炉喷吹进行配煤时,先选取少量原煤进行配比,以进行预生产试验,通过预生产的结果确定经济合理的配煤方案,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配煤生产效率,还能够极大地节约生产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选取预设数量不同类型的原煤,并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筛选出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原煤中再选取出第二预设数量的原煤,对所述第二预设数量的进行预配比,并获取预配比后的混煤;
步骤2:将所述混煤放入高炉进行喷吹以获取配煤后的样品煤,将所述样品煤与所述混煤的重量进行对比,当两者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损耗值时,对原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一次修正,以使得所述样品煤的损耗在预设损耗范围内;
步骤3:对所述样品煤进行评定,以判断所述样品煤是否符合评定标准,其中,
当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时,将其标记为标准样品煤,并进行下述步骤;
当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时,计算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进行二次修正;
当经过二次修正之后的样品煤经再次评定合格后,将其标记为标准样品煤;当经过二次修正之后的样品煤再次评定不合格时,对所述样品煤配煤前的原煤预配比方案再次进行所述二次修正,当达到二次修正次数上限后,若评定结果仍不合格,对所述混煤进行高炉喷吹时的温度进行修正,直至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
步骤4:在所述步骤3中,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并计算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经评定后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将获得的三个差值按大小进行排序,并将差值最小的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差值位于中间的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差值最大的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并计算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
步骤5: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及预设成本系数,从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中选取其中之一的原煤预配比方案,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
在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时,首先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并根据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确定所需的原煤类型,以及每一类原煤的重量,在所述每一类原煤中划分出预设重量的一次修正用原煤和二次修正用原煤,以保证一次修正和二次修正时的各类原煤的余量足够使用;其中,
建立应用场合矩阵组D0,D0(D1,D2,D3,...Dn),其中,D1为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2为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3为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n为第n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
对于第i预设应用场合系数矩阵Di,i=1,2,3,...n,Di(Pi,Qi,Ri),其中Pi为第i预设用途系数,Qi为第i预设用途的煤发热量系数,Ri为第i预设用途的生产损耗系数;
建立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A0(A1,A2,A3,...An),其中,A1第一预配比矩阵,A2第二预配比矩阵,A3第三预配比矩阵,An第n预配比矩阵;对于第i预配比矩阵Ai,i=1,2,3,...n,Ai(Xi,Yi,Zi,Ei),其中,Xi为第i预设原煤比例,Yi为第i预设原煤的修正系数,Zi为第i预设原煤的数量,Ei为第i预设原煤的单价;在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时,根据所述预配比矩阵组A0对所述原煤进行预配比;
根据预设的应用场合和所述原煤的预配比方案确定所述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
当将所述原煤的预配比方案应用于第i预设应用场合时,i=1,2,3...n,从D0矩阵组中选取Di中的参数,并从A0矩阵组中选取Ai的参数,计算得到第i预设成本系数Fi,i=1,2,3...n,Fi=Qi/Ri*(Xi*Zi*Ei)*Pi/Yi*Pi/Ri*Qi/Yi;
将F1至Fn相加,计算得到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F0=F1+F2+F3+...+Fn,根据所述总成本系数F0调整原煤预配比时的总成本F,F=F0*(F11+F12+F13+...+F1N),F11为第一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2为第二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3为第三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F1N为第n预设应用场合预配比时的预设成本;
所述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根据配煤后不同的应用场合,以及混煤制成样品煤时的预设损耗量和预设的一次修正次数进行确定;其中,
建立样品煤制成损耗量矩阵K,K(K1,K2,K3...Kn),其中,K1为第1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2为第2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3为第3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n为第n预设样品煤制成损耗量,K1-Kn依次递增;
建立一次修正次数矩阵L1,L1(L11,L12,L13,...L1n),其中,L1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L1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L1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L1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L11-L1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L1n为一次修正次数上限;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一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1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1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1参数,并计算(∣R1-K1∣+R1+K1)×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二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2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2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2参数,并计算(∣R2-K2∣+R2+K2)×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三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3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3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3参数,并计算(∣R3-K3∣+R3+K3)×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当配煤后应用于第n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n中的预设生产损耗系数Rn和所述预设损耗量矩阵K中Kn参数,并计算(∣Rn-Kn∣+Rn+Kn)×1/2×L1n,将最终的结果作为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的一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所述二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根据所述样品煤的得分与评定标准合格值之间的差值,以及二次修正次数上限和温度修正次数上限进行确定;其中,
在获取到所述样品煤之后,建立样品煤矩阵组B0,B0(B01,B02,B03,B04),其中,B01为样品煤生产成本矩阵,B02为样品煤挥发分矩阵,B03为样品煤灰分矩阵,B04为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矩阵;
建立样品煤评定矩阵组B1,B1(B11,B12,B13,B14),其中,B11为样品煤的预设生产成本矩阵,B12为样品煤的预设挥发分矩阵,B13为样品煤的预设灰分矩阵,B14为样品煤的预设喷吹配煤耗时矩阵;
将所述样品煤矩阵B0与所述样品煤评定矩阵组B1进行比对,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分别位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或者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分别大于等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则评定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当B01、B02、B03和B04的数值小于B11、B12、B13和B14的取值范围时,则评定所述样品煤不符合评定标准;
建立二次修正次数矩阵L2,L2(L21,L22,L23,...L2n),其中,L2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L2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L2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L2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L21-L2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L2n为二次修正次数上限;
建立温度修正次数矩阵T,T(T1,T2,T3,...Tn),其中,T1为第一预设修正次数,T2为第二预设修正次数,T3为第三预设修正次数,Tn为第n预设修正次数,T1至Tn为依次递增的正整数,且Tn为温度修正次数上限;
当所述样品煤符合评定标准时,将(∣B11-B01∣)×(K1+Kn)×(L2n+Tn)×1/2的结果,确定为所述二次修正用原煤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计算得到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后,建立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通过M0对F0进行修正,以确定最终的预设成本;
对于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M0(M1,M2,M3,M4),其中,M1为原煤的类型矩阵,M2为原煤的单价矩阵,M3为原煤预设类型的数量矩阵,M4为修正系数矩阵;
对于原煤的类型矩阵M1,M1(M11,M12,M13,...M1n),其中,M11为第一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2为第二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3为第三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M1n为第n预设类型的原煤占比系数;
对于原煤的单价矩阵M2,M2(M21,M22,M23,...M2n),其中,M21为第一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2为第二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3为第三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M2n为第n预设类型原煤的价格系数;
对于原煤的预设类型的数量矩阵M3,M3(1,2,3,...n),其中,1,2,3,...n表示原煤预设类型的数量的取值;
对于修正系数矩阵M4,M4(M41,M42,M43,...M4n),M41为第一预设修正系数,M42为第二预设修正系数,M43为第三预设修正系数,M4n为第n预设修正系数,M41,M42,M43,...M4n依次递增,且0<M4n≤1;
通过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对所述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进行修正时;其中,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一预配比矩阵A1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1,在M1中选取M11,在M2中选取M21,将1×M11×M21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1;当M01≥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1<F0时,选取M4中的M41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1)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二预配比矩阵A2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2,在M1中选取M12,在M2中选取M22,将1×M12×M22计算得到第二总成本修正系数M02;当M02≥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2<F0时,选取M4中的M42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2)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三预配比矩阵A3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3,在M1中选取M13,在M2中选取M23,将1×M13×M23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3;当M03≥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3<F0时,选取M4中的M43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3)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当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选取所述第n预配比矩阵An时,在所述原煤总成本修正矩阵组M0中,M3中取值为n,在M1中选取M1n,在M2中选取M2n,将1×M1n×M2n计算得到第一总成本修正系数M0n;当M0n≥F0时,选取此时的预设原煤预配比的总成本系数F0为最终总成本系数;当M0n<F0时,选取M4中的M4n对F0进行修正,将F0×(1-M4n)的结果作为最终总成本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预配比调整矩阵G,G(G1,G2,G3,...Gn),其中,G1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2第二预设调整系数,G3第三预设调整系数,Gn第n预设调整系数,G1,G2,G3,...Gn依次递增;
通过所述预配比调整矩阵G对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的A1、A2、A3、...An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确定最终的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其中,
在对所述第一预配比矩阵A1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1依次与第一预设原煤比例X1、第1预设原煤的修正系 数Y1和第1预设原煤的数量Z1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1、Y1和Z1后,得到最终的第1预配比矩阵A1;
在对所述第二预配比矩阵A2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2依次与第2预设原煤比例X2、第2预设原煤的修正系 数Y2和第2预设原煤的数量Z2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2、Y2和Z2后,得到最终的第2预配比矩阵A2;
在对所述第三预配比矩阵A3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3依次与第3预设原煤比例X3、第3预设原煤的修正系 数Y3和第3预设原煤的数量Z3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3、Y3和Z3后,得到最终的第3预配比矩阵A3;
在对所述第n预配比矩阵An进行调整时,将第一预设调整系数Gn依次与第n预设原煤比例Xn、第n预设原煤的修正系 数Yn和第n预设原煤的数量Zn相乘,用得到的结果分别替换Xn、Yn和Zn后,得到最终的第n预配比矩阵A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B01、B02、B03和B04分别在B11、B12、B13和B14中的分布情况,确定所述标准样品煤的等级;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生产成本矩阵B11,B11(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生产成本,a2为第二预设生产成本,a3为第三预设生产成本,a4为第四预设生产成本,其中,a1<a2<a3<a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挥发分矩阵B12,B12(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挥发分,b2为第二预设挥发分,b3为第三预设挥发分,b4为第四预设挥发分,其中,b1<b2<b3<b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灰分矩阵B13,B13(c1,c2,c3,c4),其中,c1为第一预设灰分,c2为第二预设灰分,c3为第三预设灰分,c4为第四预设灰分,其中,c1<c2<c3<c4;
对于所述样品煤的预设喷吹配煤耗时矩阵B14;B14(d1,d2,d3,d4),其中,d1为第一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2为第二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3为第三预设喷吹配煤耗时,d4为第四预设喷吹配煤耗时,其中,d1<d2<d3<d4;其中,
当a1≤B01<a2、b1≤B02<b2、c1≤B03<c2、d1≤B04<d2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初级样品煤;
当a2≤B01<a3、b2≤B02<b3、c2≤B03<c3、d2≤B04<d3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中级样品煤;
当a3≤B01<a4、b3≤B02<b4、c3≤B03<c4、d3≤B04<d4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高级样品煤;
当a4≤B01、b4≤B02、c4≤B03、d4≤B04时,则判定所述标准样品煤为特级样品煤;
对于所述中级样品煤、高级样品煤和特级样品煤分类进行生产,以满足不同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后,分别对三种所述标准样品煤进行评分,并确定第一样品煤评分j1、第二样品煤评分j2和第三样品煤评分j3,同时确定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计算j1与j0之间的差值h1、j2与j0之间的差值h2以及j3与j0之间的差值h3,并对h1、h2和h3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第二标准样品煤和第三标准样品煤;其中,
对于所述样品煤生产成本矩阵B01,B01(e1,e2,e3),其中,e1为第一样品煤生产成本,e2第二样品煤生产成本,e3第三样品煤生产成本;
对于所述样品煤挥发分矩阵B02,B02(f1,f2,f3),其中,f1为第一样品煤挥发分,f2为第二样品煤挥发分,f3为第三样品煤挥发分;
对于所述样品煤灰分矩阵B03,B03(g1,g2,g3),其中,g1为第一样品煤灰分,g2为第二样品煤灰分,g3为第三样品煤灰分;
对于所述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矩阵B04,B04(q1,q2,q3),q1为第一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q2为第二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q3为第三样品煤喷吹配煤耗时;
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a1*y1+b1*y2+c1*y3+d1*y4,其中,y1为生产成本的预设得分系数,y2为挥发分的预设得分系数,y3为灰分的预设得分系数,y4为喷吹配煤耗时的预设得分系数;
所述第一样品煤评分j1=e1*y1+f1*y2+g1*y3+q1*y4,所述第二样品煤评分j2=e2*y1+f2*y2+g2*y3+q2*y4,所述第三样品煤评分j3=e3*y1+f3*y2+g3*y3+q3*y4;
计算所述第一样品煤评分j1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1,j01=j1-j0;计算所述第二样品煤评分j2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2,j02=j2-j0;计算所述第三样品煤评分j3与所述评定标准合格值j0之间的差值j03,j03=j3-j0;
对j01、j02和j03按大小进行排序;
当j01<j02<j03时,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2<j01<j03时,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1<j03<j02时,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3<j01<j02时,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2<j03<j01时,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当j03<j02<j01时,将第三样品煤评分j3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一标准样品煤,将第二样品煤评分j2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二标准样品煤,将第一样品煤评分j1所对应的所述标准样品煤标记为第三标准样品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
建立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和标准样品煤生产总成本系数矩阵V0,根据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和应用场合矩阵组D0计算预算总成本,并根据所述预算总成本与V0中参数的差值,确定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和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的其中之一作为配煤方案进行生产;
对于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N0(N1,N2,N3,...Nn),其中,N1为第一预算成本系数,N2为第二预算成本系数,N3为第三预算成本系数,Nn为第n预算成本系数;
对于所述标准样品煤生产总成本系数矩阵V0,V0(V1,V2,V3),其中,V1为第一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V2为第二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V3为第三标准样品煤的生产成本系数;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一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一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1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1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1,V01=(N1×P1)/(Q1×R1),将V01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1-V1 < V01-V2< V01-V3或者V01-V1 <V01-V3< V01-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1-V2 < V01-V1< V01-V3或者V01-V2 <V01-V3< V01-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1-V3 < V01-V2< V01-V1或者V01-V3 <V01-V1< V01-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二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二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2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2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2,V02=(N2×P2)/(Q2×R2),将V02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2-V1 < V02-V2< V02-V3或者V02-V1 <V02-V3< V02-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2-V2 < V02-V1< V02-V3或者V02-V2 <V02-V3< V02-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2-V3 < V02-V2< V02-V1或者V02-V3 <V02-V1< V02-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三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三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3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3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3,V03=(N3×P3)/(Q3×R3),将V03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3-V1 < V03-V2< V03-V3或者V03-V1 <V03-V3< V03-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3-V2 < V03-V1< V03-V3或者V03-V2 <V03-V3< V03-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3-V3 < V03-V2< V03-V1或者V03-V3 <V03-V1< V03-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配煤方案应用于第n预设应用场合时,选取所述第n预设应用场合矩阵Dn中的参数,以及所述预算成本系数矩阵N0中Nn的参数,计算预算总成本系数V0n,V0n=(Nn×Pn)/(Qn×Rn),将V0n分别与V1、V2和V3进行差值计算;
当V0n-V1 < V0n-V2< V0n-V3或者V0n-V1 <V0n-V3< V0n-V2时,选取所述第一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n-V2 < V0n-V1< V0n-V3或者V0n-V2 <V0n-V3< V0n-V1时,选取所述第二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当V0n-V3 < V0n-V2< V0n-V1或者V0n-V3 <V0n-V1< V0n-V2时,选取所述第三标准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进行生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初级样品煤的所选取的预配比方案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初级样品煤在调整后获取的样品煤至少被评定为中级样品煤;其中,
当所述初级样品煤选用的是所述原煤的预配比矩阵组A0中的第一预配比矩阵A1时,依次选用A2、A3...An分别对A1进行替换,每替换一次预配比矩阵,均获取一次样品煤,当所述样品煤至少被评定为中级样品煤时,结束所述初级样品煤预配比方案的调整,从而确定所述初级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调整后的中级样品煤的预配比方案。
CN202011319202.4A 2020-11-23 2020-11-23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Active CN112538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202.4A CN112538553B (zh) 2020-11-23 2020-11-23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202.4A CN112538553B (zh) 2020-11-23 2020-11-23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553A CN112538553A (zh) 2021-03-23
CN112538553B true CN112538553B (zh) 2022-03-22

Family

ID=75014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9202.4A Active CN112538553B (zh) 2020-11-23 2020-11-23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85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5394B (zh) * 2013-04-18 2014-10-29 首钢总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炉喷吹配煤方案的选择方法
PL3124574T3 (pl) * 2014-03-28 2020-07-27 Jfe Steel Corporation Sposób wytwarzania mieszaniny węgli i sposób wytwarzania koksu
CN106011340B (zh) * 2016-08-08 2018-10-30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喷吹煤的配煤组分
JP6885282B2 (ja) * 2017-09-27 2021-06-09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炉操業方法
CN109252005A (zh) * 2018-10-11 2019-01-22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配煤结构优化模型的方法
CN111160742A (zh) * 2019-12-19 2020-05-15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喷吹煤有效价值的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553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 et al.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n interprovincial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China: A novel integrated approach
Shi et al. Chinese regional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based on a DEA model of fixing non-energy inputs
CN110008553B (zh)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影响的产品设计方案优选方法
Zhong et al. The effects of technical change on carbon intensity in China’s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Chen et al. The evaluation of energy–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based on Super-SBM model
CN112538553B (zh) 高炉喷吹的配煤方法
JP2014160359A (ja) 生産計画支援装置、生産計画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方法
Ding et al. Modelling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 performance: A constrained performance index measure
Zhan Allo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quotas among provinces in China: efficiency, fairness and balanced allocation
Li et al. Industrial energy-pollution performance of regions in China based on a unified framework combining static and dynamic indexes
Gao et al.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Factor Market Distor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Liu et al. On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hina’s provincial carbon emission from the view of periods and groups
Zhou et al. Do feed-in tariff reduction and green certificate trading effectively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N104174655A (zh) 一种热连轧板形二级工艺模拟方法
CN115455341B (zh) 一种原材料下料排样的求解方法
Sharma et al. Estimation of energy intensity in Indian iron and steel sector: a panel data analysis
Ma China’s Low Carbon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an Analysis Involving Carbon Sink.
Zhang et al.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 in the north-south gap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discharge in China
Tang et al.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Evidence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
Feng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und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N113857243A (zh) 一种用于提高酸洗板轧制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Liang et al. Measurement and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n China’s provi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Xu The Impact of Energy Intensity on Environmental Inequity
Wenjuan et al. Revealing Dynamic Effects Of China's Regional Coal Consumption Control Policy On Energy Efficiency And Pollution Emissions
Li et al.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ssessment and differenc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cluster districts 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Assignee: Fujian Sanbao Cloud Commerce Co.,Ltd.

Assignor: FUJIAN SANBAO STEE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159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al blending method for blast furnace inj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13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Assignee: Fujian Sanbao Supply Chain Co.,Ltd.

Assignor: FUJIAN SANBAO STEE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169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al blending method for blast furnace inj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201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Assignee: Fujian Sanbao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ssignor: FUJIAN SANBAO STEE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168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al blending method for blast furnace inj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201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Assignee: FUJIAN SANBAO SPECIAL STEEL Co.,Ltd.

Assignor: FUJIAN SANBAO STEE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167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al blending method for blast furnace inj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131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Assignee: Fujian Kebao Metal Products Co.,Ltd.

Assignor: FUJIAN SANBAO STEE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163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al blending method for blast furnace inj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