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4944B - 基站、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4944B
CN112534944B CN201880096205.0A CN201880096205A CN112534944B CN 112534944 B CN112534944 B CN 112534944B CN 201880096205 A CN201880096205 A CN 201880096205A CN 112534944 B CN112534944 B CN 112534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andom access
control
base st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62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4944A (zh
Inventor
太田好明
河崎义博
大出高义
青木信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34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4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4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所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即使在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未取得同步的状况下产生了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到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延迟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所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实施随机接入过程,其具备:发送部,其能够发送第1信号和第2信号,其中所述第1信号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所述第2信号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2信号的控制信息包含在所述第1信号或附随于所述第1信号的控制信号中来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功能手机)的通信量占据了网络资源的大部分。此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今后也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随着IoT(Internet of a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表、装置等监视系统)的开展,要求应对具有多种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或NR(新空口))的通信标准中,除了用于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至11)之外,还需要实现进一步的高数据信号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第5代通信标准,在3GPP的工作组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 WG2等)中进行了技术研究,在2017年12月发布了第一版。(非专利文献12~39)
如上所述,为了支持多种多样的服务,在5G中,设想了支持分类为eMBB(Enhanced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类型通信)、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许多用例。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基站和移动站开始通信时,准备了终端最初发送用的信道。在3GPP中,将其称为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将基于RACH的通信开始过程称为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在RACH中,作为基站识别移动站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信息,包含被称为前导码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基站能够识别终端。
在实施初始接入的情况,在数据信号产生以及确立切换时的同步的情况等下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另外,初始接入的实施和上行数据信号发生时的随机接入是终端从多个前导码中选择并使用一个前导码(将其称为竞争型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Access Procedure。)。
在竞争型随机接入中,尽管概率低,但是多个移动站可以使用相同的定时和相同的RACH资源来发送前导码。另一方面,在下行数据信号的产生时确立同步的情况下和在切换时确立与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同步的情况下,通过基站分配终端固有的专用签名的方法来实施(将其称为非竞争型随机接入: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非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20)。
简单说明竞争型随机接入的过程。在竞争型随机接入的步骤中,通过首先将终端随机选择的前导码发送到基站来开始随机接入过程(称为消息1或者随机接入前导码。)。接着,基站与用于上行通信的同步信号或发送许可等一起回复消息1的应答(称为消息2或随机接入应答(Random Access Response)。)。
接着,终端向基站发送有效的移动站的ID等(称为消息3或调度发送(ScheduledTransmission)。)。另外,在消息1中发生了前导码的冲突的情况下,基站无法对该信号(消息3)进行解码(decode)而接收失败,所以能够识别出发生了前导码的冲突。基站向终端发送表示是否已经成功地接收到消息3的信息(称为消息4或竞争解决方案(ContentionResolution)。)。另外,在实施初始接入时的竞争型随机接入中,当基站成功接收到消息3时,通过PDCCH来通知新的上行发送。此外,在产生了上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的非竞争型随机接入中,在基站成功接收到消息3的情况下,通过PDSCH来通知有效的终端的标识符(ID)。如果基站未能接收到消息3,则终端执行非自适应HARQ(Non-Adaptive 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接着,简单说明非竞争型随机接入的步骤。预先发送单独的签名的分配(称为消息0或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Random Access Preamble Assignment)。)。终端通过RACH发送该单独前导码(称为消息1或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基站与用于上行通信的同步信号或发送许可等一起发送消息1的应答信号(称为消息2或随机接入应答(Random Access Response)。)。
这样,终端和基站确立同步,进行数据信号通信。作为具体的例子,说明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后的基站的下行数据信号发送。
在随机接入结束后上行的同步状态从非同步转变为同步。基站使用PDSCH将下行数据信号发送到移动站。另外,对于该PDSCH所使用的无线资源或MCS,通过伴随PDSCH的PDCCH来发送。当移动站成功接收到下行数据信号时,上行转变为同步状态,因此可以向基站回复ACK(ACKnowledgement:确收)信号。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211 V15.2.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2 V15.2.1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3 V15.2.0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300 V15.2.0
非专利文献5:3GPP TS36.321 V15.2.0
非专利文献6:3GPP TS36.322 V15.1.0
非专利文献7:3GPP TS36.323 V15.0.0
非专利文献8:3GPP TS36.331 V15.2.2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413 V15.2.0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423 V15.2.0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36.425 V15.0.0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37.340 V15.2.0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38.201 V15.0.0
非专利文献14:3GPP TS38.202 V15.2.0
非专利文献15:3GPP TS38.211 V15.2.0
非专利文献16:3GPP TS38.212 V15.2.0
非专利文献17:3GPP TS38.213 V15.2.0
非专利文献18:3GPP TS38.214 V15.2.0
非专利文献19:3GPP TS38.215 V15.2.0
非专利文献20:3GPP TS38.300 V15.2.0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38.321 V15.2.0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38.322 V15.2.0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38.323 V15.2.0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38.331 V15.2.1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38.401 V15.2.0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38.410 V15.0.0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38.413 V15.0.0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38.420 V15.0.0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38.423 V15.0.0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38.470 V15.2.0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 38.473V 15.2.1
非专利文献32:3GPPTR38.801V14.0.0
非专利文献33:3GPPTR 38.802V14.2.0
非专利文献34:3GPPTR38.803V14.2.0
非专利文献35:3GPPTR38.804V14.0.0
非专利文献36:3GPPTR 38.900V15.0.0
非专利文献37:3GPPTR 38.912V15.0.0
非专利文献38:3GPPTR 38.913V15.0.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要求降低数据信号通信的延迟量。例如,要求能够支持5G中设想的URLLC的服务的延迟量。因此,即使在终端和基站没有取得同步的状况下产生了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也要求降低数据信号发送之前的延迟量的方法。
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降低数据信号发送之前的延迟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所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实施随机接入过程,其具备:发送部,其能够发送第1信号和第2信号,其中所述第1信号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所述第2信号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进行控制,以将所述第2信号的控制信息包含在所述第1信号或附随于所述第1信号的控制信号中来进行发送。
发明的效果
能够降低从非同步状态到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延迟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网络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功能结构图的一例。
图3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功能结构图的一例。
图4是包括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5是包含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6是包含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7是实施例4中的MACRAR的结构的第1例。
图8是实施例4中的随机接入信号中包含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构的一例。
图9是实施例4中的第1例的具体的MACRAR的结构的例子。
图10是实施例4中的随机接入信号中附带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构的一例。
图11是实施例4中的MACRAR的结构的第2例。
图12A~图12C是实施例4的随机接入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的结构的一例。
图13A~图13C是实施例4中的第2例的具体的MACRAR的结构的例子。
图14是包含在RAR信号中的MACRAR的结构的一例。
图15是实施例4中的随机接入信号中附带的下行控制信息的结构的一例。
图16A~16B示出了实施例4中将随机接入信号和数据信号分配给无线资源的一例。
图17A~图17B示出了实施例4中将随机接入信号和数据信号分配给无线资源的一例。
图18A~18B示出了包含随机接入信号(MACRAR)的MACPDU的结构的一例。
图19是包含随机接入应答信号(MACRAR)的MACPDU中的随机接入应答信号(MACRAR)的子头的结构的一例。
图20A~图20C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MACRAR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21是包含实施例6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22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硬件结构图的一例。
图23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硬件结构图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的课题和实施例是一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申请的权利范围。特别是,即使记载的表述不同,只要在技术上等同,即使是不同的表述,也能够应用本申请的技术,并不限定权利范围。而且,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使处理内容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另外,对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记载的技术内容,也可以适当使用3GPP等作为与通信有关的标准而记载在规格书或书信中的术语或技术内容。作为这样的规格书,例如有在现有技术文献中记载的3GPP TS38.211 V15.2.0。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将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的例子。具体而言,对数据信号、和在同步处理中使用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或者消息)或者附随于该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用于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的控制信号赋予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来进行发送。另外,例如,可以将用于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记载为第1信号,将数据信号记载为第2信号。
图1表示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基站100和终端200。基站100形成小区C10。假设终端200存在于小区C10中。另外,基站100例如除了宏无线基站,微微无线基站等小型无线基站(包含微型无线基站、毫微微(Femto)无线基站等)之外,也可以是各种规模的无线基站,可以换成记载为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发送装置等。此外,终端200例如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手)、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也可以是车辆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装置或设备(传感器装置等)等无线终端,也可以改称为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装置、接收装置、移动站等。
基站100通过未图示的网络装置(上位装置或其他基站)和有线连接而连接到网络2。另外,基站100也可以不通过有线而通过无线与网络装置连接。
基站100也可以将与终端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和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控制功能分离而作为不同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将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称为RRH(Remote RadioHead,远程无线头),将具备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控制功能的装置称为BBU(Base Band Unit,基带单元)。RRH从BBU离开而设置,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光纤等有线连接。或者也可以无线连接。另外,也可以不是如上述的RRH和BBU那样,而是例如分离为中央单元(Central Unit)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这两个。分布单元至少包括RF无线电路,除此之外,还可以具有无线物理层(或者层1)功能,进而还具有MAC层功能,进而再具有RLC功能。
另一方面,终端200通过无线通信与基站100进行通信。另外,在与基站100没有取得同步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随机接入过程与基站100取得同步。
接着,说明基站100。图2表示基站100的功能块结构的一例。基站100包括无线通信部110、控制部120、存储部130和通信部140。
无线通信部110由发送部111、接收部112构成,与终端200进行无线通信。具体地说,发送部111对终端200发送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的控制信号(以下有时记载为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包含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和/或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此外,接收部112能够接收从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以及上行的控制信号。
控制部120控制基站100。具体地说,控制部120能够进行与终端200非同步时随机接入过程的执行控制、接收部112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处理的控制、发送块(TB:TransportBrock)的生成的控制、将发送块映射到无线资源等的控制。另外,发送块的生成例如可以举出将存储部130中存储的下行数据信号和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消息作为一个发送块来生成。
存储部130例如能够存储下行数据信号。
通信部140通过有线或无线与网络装置(例如上位装置、其他基站装置)连接,进行通信。通信部140接收到的面向终端200的数据信号可以存储在存储部130中。
接着,说明终端200。图3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200的功能结构图的一例。如图3所示,终端200包括通信部210、控制部220和存储部230。这些各构成部分连接成能够单向或双向地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另外,通信部210可以分为发送部211和接收部212来记载。
发送部210经由天线通过无线通信发送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另外,天线也可以在发送和接收中共用。发送部211例如发送与随机接入过程有关的信号、上行的数据信号、上行的控制信号(以下有时记载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应答信号。
接收部212通过天线接收从基站100发送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具体地说,接收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的控制信号(以下有时记载为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包含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和/或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等。此外,接收的信号例如包含用于信道估计或解调的基准(reference)信号。
控制部220控制终端200。具体地说,控制部220能够进行在与基站100非同步时随机接入过程的执行控制、接收部212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处理的控制、发送块(TB:Transport Brock)的生成的控制、将发送块映射到无线资源等的控制。
存储部230例如能够存储上行数据信号。另外,存储部230可以存储从基站100发送的与无线相关的设定信息。
图4是表示包含本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的一例的图。图4使用在基站100和终端200非同步的状态(上行非同步的状态)下产生下行数据信号的例子,表示到终端200发送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应答信号(ACK信号或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信号)的发送的时序图。
基站100在非同步状态时产生了数据信号时,为了与终端200同步而开始随机接入过程(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首先,基站的发送部111预先发送单独的前导码(签名)的分配作为消息0(或RAPA:Random Access Preamble Assingment,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终端200的接收部212接收消息0(S10)。以下将消息0(或RAPA:Random Access PreambleAssingment)记载为RAPA(RAPA:Random Access Preamble Assingment)信号。
接着,终端200的发送部211发送单独前导码作为消息1(或者RAP:Random accessPreamble,随机接入前导码),基站100的接收部112接收消息1(S20)。以下,将消息1(或RAP:Random access Preamble)记载为RAP(Random access Preamble)信号。
基站100的发送部111在接收到RAP信号后,作为消息2(RAR:Random AccessResponse,随机接入应答),与用于上行通信的同步信号或发送许可等一起发送消息1的应答信号,并且,发送所产生的下行数据信号,终端200的接收部212接收消息2和下行数据信号(S30)。以下,将消息2(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记载为RAR(Random AccessResponse)信号。
另外,具体而言,例如在控制部220中构成包含RAR信号和该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块,将所构成的发送块映射到要进行发送的无线资源。另外,将针对该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包含在针对RAR信号的控制信息中,或者包含在RAR信号中进行发送。
基站100和终端200通过RAR信号的收发的成功,从上行的非同步状态转移到同步状态。
终端200的发送部211发送针对接收部212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号的应答信号(ACK信号或者NACK信号),基站100的接收部112接收该应答信号(S40)。另外,基站100的控制部120根据接收到的应答信号执行HARQ处理。
这样,通过将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或者消息)和数据信号复用后发送,到发送下行数据信号为止的时间加快。总而言之,能够降低到下行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延迟量。另外,关于针对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可以包含在对消息2的控制信息中,或者包含在消息2中进行发送。因此,终端200能够对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并从发送部211发送应答信号。
以上,根据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通过将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和数据信号复用或连结后发送,能够降低延迟量。例如,若比较以往的随机接入过程和从实施例1中说明的随机接入过程到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过程,则实施例1中说明的方法中到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延迟更低。另外,具体而言,由于包含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来发送数据信号,所以例如能够缩短到以往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同步完成后进行调度而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为止的时间。下行数据可以是用户面(user plane)的数据,也可以是控制面(control plane)的数据。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将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复用或连结来进行发送的例子。在实施例2中,对基站100和终端200使用不需要授权的频带(以下称为未授权频带。)进行通信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对于无线通信系统1、基站100、终端200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基站100、终端200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省略说明。
首先,将描述未授权频带。由于未授权频带是不需要授权的频带,所以可以由各种厂商使用。总而言之,例如在未授权频带中,有可能在不同的厂商间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进行通信。因此,当在未授权频带中执行通信时,在信号发送之前执行载波侦听(CS:CarrierSensing)。例如,在基站100利用未授权频带向终端200发送的情况下,基站100的控制部120进行控制,以进行未授权频带的载波侦听,在确认了其他通信装置没有使用该未授权频带进行通信后,从发送部111发送信号。
由于在使用未授权频带的通信中需要载波侦听,因此例如利用未授权频带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进行载波侦听的时刻变多,存在延迟量根据该载波侦听的次数而增大的问题。例如,在从非竞争型的随机接入过程到其后的数据信号发送为止,在从基站100发送的RAPA信号、RAR信号以及其后的数据信号的发送之前需要进行载波侦听。另外,在终端200中,在从发送部211发送的RAP信号和针对数据信号的应答信号的发送之前需要进行载波侦听。另外,终端200的载波侦听的控制可以由控制部220进行。
图5是表示包含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的一例的图。图5的时序是基站100和终端200使用未授权频带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处理,记载相同的步骤编号。
当基站100在非同步时产生了数据信号时,为了与终端200同步而开始随机接入过程(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首先,在从发送部111发送RAPA信号之前,基站100在要发送RAPA信号的未授权频带中执行载波侦听(附图中:CS),以检查是否其他通信装置正在通信。另外,在载波侦听中对信号的有无的判断是这样的:例如,设为想要通过接收部112接收未许可频带的信号,通过控制部120测量未许可频带的信号强度,根据未许可频带中是否存在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功率,判断有无信号。或者,例如也可以另外设置检测部(未图示)来检测信号。当控制部120在载波侦听后判定为没有信号时,从发送部111发送RAPA信号,终端200的接收部212接收RAPA信号(S10)。
接着,终端200在从发送部211发送RAP信号之前,在要发送消息1的未授权频带中进行载波侦听(附图中:CS),以调查是否其他通信装置正在进行通信。例如,在载波侦听中对信号的有无的判断是这样的:例如,设为想要通过接收部212接收未授权频带中的信号,通过控制部220测量未授权频带的信号强度,根据该未授权频带中是否存在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功率来判断有无信号。或者,例如也可以另外设置检测部(未图示)来检测有无信号。当控制部220在载波侦听后判定为没有信号时,终端200的发送部211发送RAP信号,基站100的接收部112接收RAP信号(S20)。
基站(100)在接收部(112)接收到RAP信号后,在发送部(111)发送RAR信号之前,进行用于发送的未授权频带的载波侦听,在不存在未授权频带的信号的定时,与RAR信号一起进行,发送所产生的下行数据信号,终端200的接收部212接收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S30)。另外,具体而言,例如在控制部220中构成包含RAR信号和该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块,将所构成的发送块映射到要进行发送的无线资源。另外,将针对该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包含在针对RAR信号的控制信息中,或者包含在RAR信号中进行发送。
基站100和终端200通过RAR信号的收发的成功,能够从上行的非同步状态转移到同步状态。
终端200在从发送部211发送针对接收部212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号的应答信号(ACK信号或者NACK信号)之前,为了调查在要发送应答信号的未授权频带中其他通信装置是否正在进行通信,而进行载波侦听,在不存在未授权频带的信号的定时,从发送部211发送应答信号,基站100的接收部112接收该应答信号(S40)。另外,基站100的控制部120根据接收到的应答信号执行HARQ处理。
这样,在使用了未授权频带的通信中,通过将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或者消息)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者连结)发送,能够减少到数据信号的发送为止的载波侦听的次数。例如,如果如以往那样在不同的定时进行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则在RAR信号的发送定时和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定时都需要载波侦听。总而言之,需要两次载波侦听。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在实施例2中说明的方法,则由于将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者连结)发送,所以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中的载波侦听进行一次即可。另外,在实施例2中,假设信号的收发成功来进行记载。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2,通过在未授权频带中对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后发送,能够降低延迟量。例如,通过将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或者消息)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后发送,与以往的随机接入过程相比,能够降低延迟量。此外,具体而言,由于包含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来发送数据信号,所以例如能够缩短到以往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同步完成后被调度并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为止的时间,可以减少载波侦听的次数。因此,若与授权载波频带的效果进行比较,则由于未授权频带一方还能够减少与载波侦听的时间相当的延迟,所以具有更大的效果。另外,下行数据可以是用户面的数据,也可以是控制面的数据。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将在基站和终端之间用于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的例子。此外,在实施例2中,说明了将在基站和终端之间用于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的例子。在实施例3中,说明在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随机接入过程中的连续发送的例子。另外,对于无线通信系统1、基站100、终端200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基站100、终端200的处理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6是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包含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图的一例。图6的时序图是基站100和终端200使用未授权频带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另外,对于与实施例2相同的处理,使用相同的步骤编号等进行记载。另外,假定图6中的重复发送次数为3次进行说明。
在图6的时序图中,到步骤S30为止,与图5的顺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设步骤S30为重复发送的第1次。
基站100在重复发送时,在与RAR信号一起连续发送下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也需要在发送之前进行载波侦听。因此,在步骤S30中,在发送了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之后,控制部120进行控制以执行载波侦听。
基站100的发送部111在载波侦听的结果判定为能够发送信号时,发送成为连续发送的第2次的该信号(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S31)。然后,控制部120进行控制以再次进行载波侦听。当载波侦听的结果是控制部120判定为能够发送信号时,从发送部111发送成为连续发送的第3次的该信号(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S32)。另外,向上行同步状态的转移成为终端200正常接收到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的定时。
另外,在图6的说明中,使用在进行连续发送的各步骤之前进行载波侦听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通过缩短步骤S30~S31的间隔(规定的间隔(例如,4ms)),进一步减少载波侦听的次数。这是因为,如果在执行了载波侦听后成为能够发送信号的状态,则能够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地发送信号,所以能够减少载波侦听的次数。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3,通过在未授权频带中对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能够降低延迟量。而且,通过将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或者消息)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并连续发送,还能够提高下行数据信号的接收特性(可靠性)。此外,将用于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附随于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中,所以也能够降低控制信息的开销。
另外,在实施例3中,基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通过多次进行实施例1的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相当于图4的步骤S30),能够提高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的可靠性。另外,下行数据可以是用户面的数据,也可以是控制面的数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至3中,说明了将在基站和终端之间用于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的例子。在实施例4中,说明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具体的发送方法。此外,在实施例4的说明中,基于实施例1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
首先,说明实施例4中的在RAR信号内存储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例子(以下记载为第1方法。)。图7示出了RAR信号的MAC(介质访问控制)SDU(服务数据单元)的配置(MAC RAR(介质访问控制随机接入应答))的第1例。图7是保留位(附图中:R)为1比特,定时提前指令(附图中:定时提前指令(Timing Advance command))为12比特,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附图中:DLA(DL assignment,DL分配))为27比特,临时的C-RNTI值(Temporary C-RNTI(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为16比特的例子。
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附图中:DLA(DL assignment))中至少需要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频率资源信息(PDSCH frequency resource allocation,PDSCH频率资源分配)、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时间资源信息(PDSCH time resource allocation,PDSCH时间资源分配)、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制信息(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机制)中的一个以上。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附图:DLA(DLassignment))是27比特的一例,例如如果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附图:DLA(DLassignment))在19比特以内,则可以消除8比特(一个八位字节)。总而言之,在图7中是7个八位字节的例子,但根据控制信息的比特数,也可以是6个八位字节以下。
基站100为了通知终端发送包含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RAR信号,而使用下行控制信息格式(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formant(例如,DCI formant1_0))内的保留位(Reserved bits)的1比特,对终端200通知RAR信号的种类。终端200的控制部220例如在保留位(Reserved bits)为“1”时,判断为接收具有图7的结构的RAR信号。或者,也可以在DCI格式(DCI format)中不设定上述中说明的RAR类型(RAR Type)字段,而以现有的DCI格式(DCI format)进行通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20将RAR字段的保留位(附图中为R)设置为“1”,使得能够识别。
接着,说明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细节。图8表示存储在RAR信号中的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附图中:DLA(DL assignment))的一例。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下行控制信号的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频率资源信息(Frequency domainresource assignment:频域资源分配)为14比特,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时间资源信息(Time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时域资源分配)为4比特,与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的映射有关的信息(VRB-to-PRB mapping)为1比特,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制信息(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机制)为5比特,作为与上行通信有关的信息,与上行的功率控制有关的信息(TPC Command:TPC指令)为2比特,共计由26比特构成。另外,关于与上行的功率控制有关的信息,由于为了适当地确保PUCCH的覆盖范围是有用的,所以保留。
另外,关于功率的设定,例如基站接收RAP信号,参考该接收信号电平来设定PUCCH的功率。此时,优选的是,使PUCCH中的ACK接收质量比前导码(RAP信号)的接收质量高。因此,优选设定比接收前导码时的质量更高的质量(功率)。另外,图7所示的格式的例子是27比特,所以例如可以将剩余的1比特作为保留位。
另外,在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信息中,除了上述说明的信息以外,作为针对下行信号的信息,例如还有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识别信息(Identify for DCI formats)、表示是否是新数据的信息(New data indicator)、HARQ进程的编号信息(HARQprocess number)等,作为针对上行信号的信息,还有上行控制信号的资源信息(PUCC resource)和HARQ定时信息(HARQ定时)的信息。但是,在有限的资源中使重要的信息(例如,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频率资源信息(PDSCH frequency resource allocation)、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时间资源信息(PDSCH time resource allocation)、下行数据信号的调制信息(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优先,所以在图8的例子中上述的信息被排除。例如,对于与HARQ有关的信息,还具有通过重复发送用于发送RAR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定时的信号(相当于步骤S30),来确保下行数据信号的接收特性的代替方法。此外,还存在如下方法:预先设定接收针对该下行数据信号的确认应答的PUCCH的发送定时(例如,假设从RAR接收起4ms,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来设定或在标准规格书中进行硬编码(预先规定)来设定发送定时),将PUCCH使用的无线资源与PDCCH的资源相关联。因此,删除了与HARQ有关的控制信息。
图9示出了包含有图8中描述的各控制信息的RAR2的MAC SDU结构(MAC RAR)的结构例。图9是将图7所示的控制信息(附图中:DLA(DL assignment))具体化的一例。另外,保留位是控制信息(附图中:DLA(DL assignment))的开头(最新的Oct(Oct2)的第6比特)。如上所述,基站100能够在RAR信号中存储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因此,能够将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集中(连结或复用)发送。因此,能够降低到数据信号的发送为止的延迟量。
接着,说明使用用于RAR信号的控制信息来表示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例子(以下记载为第2方法。)。另外,作为用于随机接入应答的控制信息的格式,例如可以对现有的DCI_Formatt1_0追加信息,也可以定义依照所说明的内容的新DCI_Foramt。
图10示出实施例4的第2方法的用于RAR信号的控制信息的一例。图10所示的信息中,示出了下行控制信息格式标识符(Identifier for DCI formats)为1比特,分配频率资源信息(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频域资源分配))是14比特,随机接入前导码值(Random Access Preamble index(随机接入前导码索引))是6比特,上行链路/辅助上行链路标识符(UL/SUL indicator)为1比特,搜索空间/PBCH值(SS/PBCH index(SS/PBCH索引))为6比特,PRACH掩码值(PRACH Mask index(PRACH掩码索引))为4比特,随机接入类型(RARType)为1比特,保留位(Reserved bits)为9比特的例子。另外,随机接入类型(RARType)的1比特是表示随机接入应答的结构的信息,例如在随机接入类型(RARType)为“1”的情况下,表示使用用于对RAR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格式。
在第2方法的例子中,通过在频率轴或者时间轴上连续地分配RAR信号的资源和下行数据信号的资源,能够削减RAR信号中包含的信息量,例如,能够削减图7所示的DLA的27比特。另外,当削减了27比特时,增加3比特的保留位。因此,描述使用该3比特的保留位的一例。图11示出了考虑3比特的保留位的使用的MAC SDU结构(MAC RAR)的结构的一例。此外,在图11中,在将上述3比特设为保留位的情况下,将图11中记载的上行链路许可(UL许可)的3比特设为保留位的3比特。
图11是保留位(附图中:R)为1比特、定时提前指令(附图中:定时提前指令(TimingAdvance command))为12比特、上行链路许可(附图中:UL grant)为3比特、临时的C-RNTI值(Temporary C-RNTI)为16比特的例子。另外,关于与下行数据信号的分配有关的信息(例如,数据信号的调制信息(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等),通过使其与RAR信号相同(活用针对RAR信号的控制信息),能够削减。换言之,使用相同的调制信息对RAR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进行调制。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图11中所示的上行链路许可的具体方法。图12A~12C示出了上行链路许可的3比特的结构的一例。图12A~12C分别是CQI请求(CQI(Channel QualityInformation request(信道质量信息请求))为1比特、保留位2比特,上行的功率控制信息(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Command)为2比特和保留位为1比特,CQI请求为1比特和上行的功率控制信息为2比特的结构的例子。另外,在图13A~13C中表示使图11所示的上行链路许可对应于图12A~12C的具体例子。另外,对于CQI请求,在认为今后还会产生下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利用CQI请求来掌握下行的无线质量,能够在以后的下行通信中进行最佳的MCS设定。
此外,通过指定PUCCH的功率控制,能够使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应答信号以接近最佳的功率进行发送,能够确保适当的覆盖范围。另外,所说明的第1方法和第2方法的目的是削减DL分配(DL Assignment)字段。但是,如果不关注随机接入应答的大小,则例如,则可以将非专利文献16(3GPP TS38.212 V15.1.1(2018-04)Section7.3.1)中记载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例如,DCI Format 1_0(for DL data))的整个字段包含在RAR信号中。
另外,除了第1例(相当于图7)和第2例(相当于图11)以外,还可以利用RAR信号的控制信息来切换图14所示的上行链路为27比特的RAR信号的MAC SDU结构(MAC RAR)而使用。另外,图14是保留位(附图中:R)为1比特、定时提前指令(附图中:定时提前指令(TimingAdvance command))为12比特、上行链路许可(附图中:UL许可(UL grant))为27比特、临时的C-RNTI值(附图中:临时C-RNTI)为16比特的例子、即RAR信号中包含的MAC RAR的结构的一例,记载在非专利文献21(3GPP TS38.321 V15.2.0Section 6.2.3)中。
图15表示能够变更多个随机接入应答的格式的控制信息的一例。图15表示根据图10中记载的信息将随机接入类型(RARType)变更为2比特,将保留位(Reserved bits)变更为8比特的例子。
例如,在随机接入类型(RAR Type)为“00”时,表示与图14相当的MAC_RAR的格式,在随机接入类型(RAR Type)为“01”时,表示与图7相当的MAC RAR的格式,在随机接入类型(RARType)为“10”时,表示与图11相当的MAC RAR的格式。因此,可以一边切换MAC RAR的格式一边使用MAC RAR。因此,能够进行灵活的无线资源的分配,高效地使用无线资源。另外,这些控制信息的生成可以由基站100的控制部120进行。
另外,图16A~16B以及图17A~17B表示向无线资源的映射例。图17A~17B分别表示RAR信号(附图中:区域A)和下行数据信号(附图中:区域B)以相同的间隔P(例如,时隙、迷你时隙、子帧等)在频率方向上连续的例子、以及随机接入应答信号(附图中:区域A)和下行数据信号(附图中:区域B)以相同频率在时间轴方向上连续(使用连续的间隔P)的例子。另外,图16A~16B表示随机接入应答信号(附图中:区域A)和下行数据信号(附图中:区域B)以相同的间隔P在频率方向上不连续的例子、以及随机接入应答信号(附图中:区域A)和下行数据信号(附图中:区域B)以不同的频率在时间轴方向上连续(使用连续的间隔P)的例子。
当使用第1方法时,图16A~16B和图17A~17B中描述的映射可以通过随机接入应答信号来实现,因此可以灵活地映射到无线资源。另一方面,如果使用第2方法,则可以进行在频率或时间轴上连续的图17A~17B的映射。其中,第2方法可以减小RAR信号的大小(MACRAR)。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4,通过将用于在基站100和终端200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后发送,能够降低延迟量。具体而言,能够将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或者消息)和数据信号复用后连续发送,与以往的随机接入过程相比,能够降低延迟量。进而,能够使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附随于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或者消息)中、或者用于控制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中。此外,在实施例4中,基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在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中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此外,在应用于未授权频带的情况下,例如,在以连续的间隔P(例如,图17B的映射)对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或者消息)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按照载波侦听后的每个连续发送的时间进行载波侦听。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至3中,说明了将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的例子。此外,在实施例4中,说明了下行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的具体的发送方法。在实施例5的说明中,说明针对包含RAR信号的信号的控制信号的格式。另外,在实施例5中,基于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4中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进行说明。
图18A和18B示出了根据第5实施例的MACPDU(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的例子。图18A是将单一的数据信号复用到RAR信号中的例子,图18B是将多个(附图中为2个)数据信号复用到RAR信号中的例子。另外,图18A~18B中记载的MAC RAR例如存储实施例4中说明的图7、9、11、13、14那样的随机接入应答的MAC SDU(MAC RAR)。
首先说明下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在基站100发送下行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基站100的控制部120生成包含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的下行控制信息(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所述循环冗余校验比较利用终端200的识别信息(C-RNTI)或者随机接入信号的识别信息(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进行了屏蔽(masking)或加扰(scrambling)。通常,在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根据RAR信号的识别信息进行该CRC。
这里,记载在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使用了循环冗余校验(CRC)的下行控制信号的生成,其中所述循环冗余校验(CRC)使用终端200的识别信息(C-RNTI)进行了屏蔽或加扰。
图19示出了包含随机接入应答信号的MACPDU中的随机接入应答信号的子报头的结构例。另外,随机接入应答信号的子报头对应于图18中的E/T/RAPID子报头(E/T/RAPIDsubheader)。另外,图18中的E、T和RAPID分别对应于扩展字段(E-字段:扩展字段(Extension field))、类型字段(Type field)和随机接入前导码识别字段(The Random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 field)。通常,扩展字段(E-field)是表示多个RAPID的字段,但是在利用终端固有的标识符来屏蔽或者加扰PDCCH时,基站100使用扩展字段(E-field)来通知终端200。
另外,控制部120在利用终端200的标识符(C-RNTI)来屏蔽或加扰附随于RAR信号中的控制信号(PDCCH)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MAC RAR内的临时C-RNTI(Temporary C-RNTI)。这是因为已经使用终端200的识别信息(C-RNTI)进行了屏蔽或加扰,所以能够减少。
图20A~20C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MAC RAR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20A、20B、20C分别成为削减了图7、图11、图14中记载的MAC RAR内的临时C-RNTI(Temporary C-RNTI)后的MACRAR的结构。
由此,能够削减MAC RAR的八位字节。具体而言,比较图20A和图7的MAC RAR的结构可知,图20A的结构减少了2个八位字节。
另外,图20A~20C表示削减了临时C-RNTI(Temporary C-RNTI)后的MAC RAR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临时C-RNTI(Temporary C-RNTI)而存储不同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将针对下行的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DLA)或上行链路的分配信息(UL许可(UL grant))等赋予给能够削减临时C-RNTI(Temporary C-RNTI)的八位字节。
由此,能够构成包含有针对下行的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DLA)和上行链路的分配信息(UL许可)的MAC_RAR。但是,临时C-RNTI(Temporary C-RNTI)为16比特,而例如上行链路的分配信息(UL授权)如图14中记载的那样,由27比特构成,所以成为削减了11比特的信息。或者,也可以包含针对下行的数据信号的控制信息(DLA)和上行链路的分配信息(UL许可)而成为43比特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进行在下行的数据信号和上行数据信号中共用的MCS的使用、规定为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在下行和上行中对应(例如,将下行数据的接收后的4ms作为上行的发送定时)等,使得在43比特以内。由此,能够通过RAR信号发送针对上行数据的分配和针对下行数据的分配的信息。
对上述情况下的终端200的动作进行说明。终端200的接收部212接收利用终端固有的标识符对PDCCH进行了屏蔽或加扰后的PDCCH。
接着,控制部220接收、解码由PDCCH指定的区域的PDSCH,并分析MACPDU内的MAC子报头。这里,在起始比特为“0”的情况下,控制部120判断为是短数据信号用的子报头、长数据信号用的子报头、MACCE/UL CCCH用子报头中的某一个。这三个结构参照非专利文献5及21。在这三个子报头中,在与图18中的扩展字段(E-field)相当的位置有保留位(R),因此起始比特为“0”。
另一方面,这里,在起始比特为1,即E比特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120识别为接收了包含有固有的数据信号的(被复用或被连结的)RAR信号。
当控制部220识别出包含有数据信号的随机接入信号时,控制部220进行处理在图18A~18B中描述的任意一个格式的MAC SDU的动作。
由此,即使在使用终端固有的标识符对PDCCH进行了屏蔽或加扰的情况下,终端200也能够接收RAR信号和数据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5,通过将用于在基站100和终端200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后发送,能够降低延迟量。具体而言,能够将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或者消息)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后发送,与以往的随机接入过程相比,能够降低延迟量。进而,可以使用终端固有的标识符来进行PDCCH的屏蔽或者加扰。另外,在实施例5中,基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1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在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中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例如,在未授权频带中,通过使用同样的子报头的格式,可以适应于实施例2或3。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至5中,以将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的例子为基础进行了说明。此外,在实施例6中,说明将用于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同步处理的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以外的信号(例如,控制面的控制信息、NAS消息、RRC消息等)进行复用或连结来发送的例子。另外,在实施例6中,基于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4等中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RRC消息作为下行数据信号以外的信号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21是包含实施例6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序图的一例。图21的时序图是基站100和终端200使用授权频带进行通信时的时序图。另外,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处理,使用相同的步骤编号等进行记载。
在图21的时序图中,直到步骤S20为止的处理与图4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基站100在从终端200接收到RAP信号后,将RRC消息复用或连结到RAR信号中后从发送部111发送到终端200(S33)。总而言之,终端200接收将RAR信号和RRC消息复用或连结后的(或者作为一个发送块的)信号。在上述步骤S33中,也可以在图7、图20等中说明的MAC RAR的控制信息(DLA)或上行许可(UL grant)的比特中存储与RRC消息相关联的信息(例如,表示RRC消息的资源的信息、RRC消息的复用的有无等)。或者,使用广播信息来通知RRC消息。RRC消息例如是RRC重新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
终端200的发送部211在接收部212接收到将RAR信号和RRC消息进行了复用或连结后的(或者作为一个发送块的)信号,并在控制部220完成了RRC的设定(能够设定)之后,将针对RRC消息的应答信号(RRC完成消息(RRC complete message))发送到基站100(S34)。
基站100的发送部111在接收到针对RRC消息的应答信号后,发送下行数据信号(S35)。
在接收部212接收到下行数据信号之后,终端200的发送部211将针对下行数据信号的应答信号发送到基站100(S40)。
通过以上那样,能够将下行数据信号以外的信号(例如,RRC消息)和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复用或连结后发送,因此能够缩短在非同步状态时从产生下行数据到发送为止的时间。具体地说,以往,在需要RRC的设定的情况下,在随机接入过程之后发送用于RRC设定的消息。在实施例6中,将RAR信号和与RRC的设定有关的消息复用或连结后发送,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缩短到下行数据的发送为止的时间。另外,也可以将实施例6与其他实施例组合,在一个步骤中发送RAR信号、与RRC的设定有关的消息、下行数据这三个下行信号。总而言之,基站100也可以将RAR信号、与RRC的设定有关的消息、下行数据复用或连结后发送。此时,例如,能够利用附随于RAR信号中的控制信号来表示与下行数据或RRC的设定有关的消息的资源,利用在图7、图20等中记载的MAC RAR的控制信息(DLA、UL许可(UL grant)等)或临时-RNTI(Temporary-RNTI)的字段,表示与下行数据或RRC的设定有关的消息的资源。另外,可以在利用C-RNTI对附随于RAR信号中的控制信号(PDCCH)进行屏蔽或加扰的情况下使用临时-RNTI(Temporary-RNTI)的字段。
此外,在实施例6中,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1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在实施例2及实施例3中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例如,在未授权频带中,可以将RAR信号和RRC消息复用或连结后发送。另外,实施例6也可以与实施例5的内容组合。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例5中说明的图19的子报头的保留位用作表示复用的信号的字段。总而言之,也可以利用图19的E字段表示RAR信号和其他信号是否被复用,在保留位中表示其种类。此外,也可以合并图19的E字段和保留位,表示4种类(RAR信号、RAR信号和RRC消息的复用、RAR信号和下行数据的复用、RAR信号、RRC消息和下行数据的复用)。另外,在实施例6以及上述说明的实施例2、3、5与实施例6的组合中也可以使用在实施例4中说明的MAC RAR。
(其他实施例)
在实施例1至6中,说明了在非竞争型随机接入中的RAR信号中复用或连结下行数据信号的例子。但是,本申请也可能不限于此而进行实施。例如,也可以在竞争型随机接入中发生了下行数据的情况下的RAR信号(消息2)或消息4中应用在实施例4中说明的MAC的格式。此外,也可以在非竞争型随机接入中的信号(例如消息3)中复用上行数据信号。在该情况下,基站100需要通过RAR信号进行上行数据的资源分配,并通过消息3来允许发送。
(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装置的硬件结构)
基于图22和图23,说明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装置的硬件结构。
图22是表示基站100的硬件结构的图。如图22所示,基站100作为硬件的构成要素,例如具备具有天线310的RF(射频(Radio Frequency))电路320、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330、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340、存储器350以及网络接口(Interface)360。CPU以能够经由总线进行各种信号、数据信号的输入输出的方式连接。存储器350包括例如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闪速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存储程序、控制信息、数据信号。
说明图2所示的基站100的功能结构和图22所示的基站100的硬件结构的对应。发送部111和接收部112(或通信部140)例如由RF电路320或天线310及RF电路320实现。控制部120例如由CPU330、DSP340、存储器350、未图示的数字电子电路等实现。作为数字电子电路,可以列举例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ing Gate Array:场可编程门阵列)、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等。
另外,在基站100中,也可以生成在多个子带发送的多个数据信号,生成它们的滤波器也可以按照每个子带独立地构成。
图23是表示终端200的硬件结构的图。如图23所示,作为硬件的构成要素,无线终端200具有例如具备天线410的RF电路420、CPU430、存储器440。此外,无线终端200可以具有连接至CPU 430的诸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存储器440包括诸如SDRAM等RAM、ROM和闪存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存储程序、控制信息或数据信号。
说明图3所示的无线终端200的功能结构与图23所示的无线终端200的硬件结构的对应。发送部211以及接收部212(或者通信部210)例如通过RF电路420、或者天线410以及RF电路420来实现。控制部220例如由CPU430、存储器440、未图示的数字电子电路等实现。作为数字电子电路,例如可以举出ASIC、FPGA、LSI等。
标号说明
1 无线通信系统
100 基站
C100 小区
110 无线通信部
111 发送部
112 接收部
120 控制部
130 存储部
140 通信部
200 终端
210 通信部
211 发送部
212 接收部
220 控制部
230 存储部
310 天线
320 RF电路
230 CPU
340 DSP
350 存储器
360 网络接口
410 天线
420 RF电路
430 CPU
440 存储器

Claims (15)

1.一种基站,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所述基站具有:
发送部,其发送协议数据单元,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对第1信号和第2信号进行复用,其中所述第1信号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所述第2信号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而是控制面的下行控制信号;
接收部;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将控制信息包含在所述第1信号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2信号的发送,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接收部,使其接收与所述第2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是所述控制面的上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信号是随机接入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是无线资源控制,即RRC完成消息,所述第2信号是RRC层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是非竞争型的随机接入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的发送之前,对发送频带实施载波侦听,
所述发送部根据所述载波侦听的结果,发送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部将复用了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的信号连续发送规定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第1信号中包含用于控制所述第2信号的发送的所述控制信息时,使得不包含用于发送通过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发送的第3信号的频率和时间资源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与所述第1信号相关的控制信号中包含随机接入应答信号的类型信息,
所述发送部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生成小于7个八位字节的MACPDU结构的所述第1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用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所要发送至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屏蔽或者加扰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子报头中具有表示是否存储有随机接入信号的信息。
11.一种终端,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所述终端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协议数据单元,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对第1信号和第2信号进行复用,其中所述第1信号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所述第2信号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而是控制面的下行控制信号;
发送部;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包含控制信息的所述第1信号,进行所述第2信号的接收处理,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2信号的发送,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发送部,使其发送与所述第2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是所述控制面的上行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处理生成针对所述第2信号的所述应答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接收使用无线通信装置的标识符进行了屏蔽或加扰处理后的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部根据表示是否存储有包含在子报头中的随机接入信号的信息来识别随机接入信号的有无。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信号是随机接入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是无线资源控制,即RRC完成消息,所述第2信号是RRC层的信号。
1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
第1无线通信装置;和
第2无线通信装置,其与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其中,
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第1发送部,其发送协议数据单元,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对第1信号和第2信号进行复用,其中所述第1信号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所述第2信号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而是控制面的下行控制信号;
第1接收部;以及
第1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将控制信息包含在所述第1信号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2信号的发送,
所述第2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第2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协议数据单元;
第2发送部;以及
第2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第1信号进行所述第2信号的接收处理,
所述第1控制部控制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1接收部,使其接收与所述第2信号对应的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是所述控制面的上行信号,
所述第2控制部控制所述第2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第2发送部,使其发送与所述第2信号对应的所述应答信号。
CN201880096205.0A 2018-08-08 2018-08-08 基站、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Active CN112534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9848 WO2020031312A1 (ja) 2018-08-08 2018-08-08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4944A CN112534944A (zh) 2021-03-19
CN112534944B true CN112534944B (zh) 2023-11-07

Family

ID=6941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6205.0A Active CN112534944B (zh) 2018-08-08 2018-08-08 基站、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0920A1 (zh)
EP (1) EP3836716A4 (zh)
JP (1) JP7184086B2 (zh)
CN (1) CN112534944B (zh)
WO (1) WO20200313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5160A (zh) * 2019-03-06 2021-10-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932A2 (en) * 2007-10-29 2009-05-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87126A (zh) * 2008-01-04 2014-08-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
CN104170479A (zh) * 2012-03-16 2014-1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以及基站
WO2015137632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temporary identifier to terminal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eh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451B (zh) * 2009-03-03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的入网方法及装置
KR20120027163A (ko) * 2009-04-24 2012-03-21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전송을 실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314652A1 (en) * 2011-06-09 2012-12-13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60344B2 (en) * 2012-09-07 2015-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ssociation in multi-hop networks
GB2513904A (en) * 2013-05-10 2014-11-12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94088B2 (ja) * 2014-01-30 2018-03-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制御情報検出方法、及び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CN107079490A (zh) * 2014-11-06 2017-08-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299244B2 (en) * 2015-06-19 2019-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7926062A (zh) * 2015-08-13 2018-04-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2287383B1 (ko) * 2016-03-25 2021-08-06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인가 대역으로의 상향링크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87923B2 (en) * 2016-11-04 2021-01-05 Kyocera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triggering a base station to transmit a MAC message
US10728927B2 (en) * 2016-11-11 2020-07-2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Data packet delivery in RRC inactive state
WO2018131956A1 (en) * 2017-01-16 2018-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68007B2 (en) * 2017-03-22 2020-02-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Handover random access
CN108811166B (zh) * 2017-05-05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CN111386747B (zh) * 2017-12-20 2024-03-22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调度请求的随机接入过程
US11252782B2 (en) * 2018-02-13 2022-02-15 Yeongmoon 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ceive and transmi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medium access control subheader
CN117676904A (zh) * 2019-04-30 2024-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64235B2 (en) * 2019-10-08 2024-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apping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7932A2 (en) * 2007-10-29 2009-05-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87126A (zh) * 2008-01-04 2014-08-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
CN104170479A (zh) * 2012-03-16 2014-1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以及基站
WO2015137632A1 (en) * 2014-03-11 2015-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temporary identifier to terminal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eh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31312A1 (ja) 2021-08-10
WO2020031312A1 (ja) 2020-02-13
JP7184086B2 (ja) 2022-12-06
EP3836716A4 (en) 2021-08-11
EP3836716A1 (en) 2021-06-16
CN112534944A (zh) 2021-03-19
US20210160920A1 (en)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117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804697B (zh) 用于基于增强竞争的随机接入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JP673372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側とユーザー機器側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0710320A (zh) 识别随机接入响应的系统和方法
WO2019029300A1 (zh)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6209053A (zh) 执行多个rach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219350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7377863B2 (ja) 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指示方法及び装置
CN109076600A (zh) 一种随机接入的通信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1478757A (zh) 一种ra-rnti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369378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KR20200076736A (ko)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컴퓨터-판독가능 스토리지 및 캐리어
US20220070926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12534944B (zh) 基站、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11886918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220046619A1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298071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567850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439463A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9617656B (zh) 终端、基站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标识id配置方法
EP40428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
CN113519199A (zh) 用于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指示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7456551B2 (ja) 信号の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3058758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058756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