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792A -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792A
CN112532792A CN202011486797.2A CN202011486797A CN112532792A CN 112532792 A CN112532792 A CN 112532792A CN 202011486797 A CN202011486797 A CN 202011486797A CN 112532792 A CN112532792 A CN 112532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segment
track
unlocking
slid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67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792B (zh
Inventor
叶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du Xinghui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du Xinghui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du Xinghui Logi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du Xinghui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67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6User authentication by graphic or iconic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包括:通过将解锁时绘制的滑动轨迹进行分段,不同轨迹段分别与预储存的轨迹段进行对比,对比时,设置对比区域,而不同的轨迹段设置不同的对比区域,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各不相同,以此来控制对比精度,每一轨迹段的对比参数都根据前一轨迹段的对比参数进行调整,进而,在先对比的轨迹段较为吻合的情况下降低后续对比的标准,以实现对复杂的滑动轨迹对比时也能实现快速判定以及快速解锁,且精度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解锁方法,具体为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式丰富,最常用的是手势触控解锁、指纹解锁、人脸解锁等,对于手势触控解锁,现有技术中,手势触控解锁方式中传统的解锁方式存在绘制较为复杂图形时解锁精度较低,解锁判定不易成功的问题,没有存在通过将滑动轨迹分段后设置不同的对比方式进行对比进而提高绘制较为复杂图形时解锁精度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手势触控解锁方式中缺少将触控轨迹分段后设置不同的对比标准对比触控轨迹以提高绘制较为复杂解锁图形时解锁精度以及成功率的方法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包括,
预先进行滑动轨迹预储存,包括储存滑动轨迹的图形信息以及滑动时按压的按压位置信息,同时以手机屏幕为中心建立坐标系,获取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集合f(x,y),根据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信息确定起始判定区域;
预先设置比例矩阵B(B1,B2,B3,B4),其中,B1表示第一轨迹段长度比例,B2表示第二轨迹段长度比例,B3表示第三轨迹段长度比例,B4表示第四轨迹段长度比例;
将预储存的滑动轨迹按照所述比例矩阵B(B1,B2,B3,B4)内的轨迹段长度比例划分为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第三轨迹段以及第四轨迹段并储存,形成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其中B01表示预储存第一轨迹段坐标信息,B02表示预储存第二轨迹段坐标信息,B03表示预储存第三轨迹段坐标信息,B04表示预储存第四轨迹段坐标信息,提取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图案,根据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图案,确定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滑动方向,同时,根据滑动方向设定滑动角度范围,并且,根据所述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内的预储存第i轨迹段坐标信息建立对比区域;
当在手机屏幕上出现触控点时,判定所述触控点起始端是否处于所述判定区域内,
若所述触控点不在所述判定区域,则停止对触控点移动的监测,
若所述触控点在所述判定区域内,则继续监测触控点滑动产生的滑动轨迹的滑动方向是否处于所述滑动角度范围,若所述滑动方向在所述滑动角度范围内,则判定所述滑动轨迹满足开始解锁判定的要求,开始进行解锁判定;
开始进行解锁判定后,持续检测所述滑动轨迹,将滑动完成形成的滑动轨迹按照预设比例分段形成轨迹段,将轨迹段依次与所述对比区域进行对比,对比不同的轨迹段时采用不同的对比标准,同时,在对比过程中对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通过对比结果判定所述滑动轨迹是否符合预设解锁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起始判定区域,其过程为,根据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集合确定起始判定区域时,确定预储存滑动轨迹坐标集合f(x,y)内滑动起始点坐标(x0,y0)以及滑动轨迹的X轴向坐标最大值Xmax、X轴向坐标最小值Xmin、Y轴向坐标最大值Ymax以及Y轴向坐标最小值Ymin,同时,根据手机屏幕大小设定手机屏幕边框的坐标值X1,X2,Y1,Y2,其中X1表示手机屏幕左边框X坐标值,X2表示手机屏幕右边框Y坐标值,Y1表示手机屏幕上边框Y坐标值,Y2表示手机屏幕下边框Y坐标值,
计算手机屏幕上边框与Y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Y1-Ymax|;
计算手机屏幕下边框与Y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Y2-Ymin|;
计算手机屏幕左边框与X轴向坐标最小值的差值|X1-Xmin|;
计算手机屏幕下边框与X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X2-Xmax|;
将计算出的差值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其中的最小值记为Z;
以滑动起始点坐标为圆心原点,以Z+α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作为起始判定区域,其中,α为预设参量。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轨迹预储存完成后,根据所述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后,根据其内储存的预储存第i轨迹段坐标信息建立对比区域,
对于第i轨迹段,沿着轨迹段设置对比区域,所述对比区域为沿着轨迹段形成的条形区域,每一个轨迹段设置一个对比区域,其均覆盖整个轨迹段,但其条形宽度D不同,分别为D1,D2,D3,D4,D4>D3>D2>D1,Di表示第i条形宽度,i=1,2,3,4,其中,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1,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2,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3,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4。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判定进行时,将新形成的滑动轨迹按照比例矩阵B(B1,B2,B3..Bn)划分为轨迹段形成新滑动轨迹矩阵b(b1,b2...bn),其中,b1表示第一轨迹段,b2表示第二轨迹段...bn表示第n轨迹段;
首先判定第一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一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判定进行时,进行所述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G(G1,G2,G3),G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G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G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根据第一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一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一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一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一阶段偏差平均值G0,预设第二阶段偏差对比参数G01以及G02,根据对比参数G01以及G02,G01<G02,以及第一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对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G0≤G01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3;
当G01<G0≤G02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2;
当G01<G0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二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其中,首先判定第二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修正后的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二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三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二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修正后的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二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进一步地,进行所述第三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R(R1,R2,R3),R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R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R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根据第一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第一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一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一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一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一阶段偏差平均值G0,
根据第二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二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二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二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二阶段偏差平均值R0,并求解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偏差平均值RG,RG=(R0+G0)/2,预设第二阶段偏差对比参数R01以及R02,根据对比参数R01以及R02,R01<R02,以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偏差平均值RG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R0≤R01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1;
当R01<RG≤R02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2;
当R01<RG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1;
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三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三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四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三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修正后的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三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进一步地,进行所述第四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Y(Y1,Y2,Y3),Y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Y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Y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计算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U,再计算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RGU=(RG+U)/2,预设第三阶段偏差对比参数Y01以及Y02,根据第三阶段偏差对比参数Y01以及Y02,Y01<Y02,以及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RGU≤Y01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3;
当YO1<RGU≤Y02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2;
当Y01<RGU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1;
对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四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整个滑动轨迹符合解锁要求,若不能则判定整个滑动解锁不符合解锁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轨迹符合解锁要求后,再判定所述预储存按压位置是否被按压,若是,则对屏幕进行解锁;
若不是,则再次判定所述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是否小于预设对比参量M0,
若小于则同样可以对屏幕进行解锁,
若不小于则不对屏幕进行解锁并提示需重新按压按压位置,再次判定预储存按压位置是否被按压,若第二次判定还不通过,则提示需要重新触控屏幕重新绘制滑动轨迹。
进一步地,形成所述滑动角度范围时,以滑动起始点作为坐标原点,记录滑动方向所代表的角度A0,则所述滑动角度范围为A0-A1至A0+A1角度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解锁时绘制的滑动轨迹进行分段,不同轨迹段分别与预储存的轨迹段进行对比,对比时,设置对比区域,而不同的轨迹段设置不同的对比区域,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各不相同,以此来控制对比精度,每一轨迹段的对比参数都根据前一轨迹段的对比参数进行调整,进而,在先对比的轨迹段较为吻合的情况下降低后续对比的标准,以实现对复杂的滑动轨迹对比时也能实现快速判定以及快速解锁,且精度较高。
尤其,本发明设定起始判定区域,只有在起始判定区域开始滑动并滑动角度符合预设标准时才开始解锁判定,避免误触而触发解锁判定,减少手机信息处理的负担。
尤其,本发明设定对比区域,对于不同的轨迹段对应的对比区域设定不同的条形宽度,后续轨迹段的条形宽度较宽,对比区域的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对比的标准,宽度较大则较易对比成功,在先对比的轨迹段较为吻合的情况下,后续的对比标准可以适当的减少,进而提高判定成功几率的同时还能保证解锁精度。
尤其,本发明设定修正矩阵G(G1,G2,G3),Y(Y1,Y2,Y3),R(R1,R2,R3),在预先设定不同条形宽度对比区域的基础上,再次对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并且修正时根据之前轨迹段解锁判定时的吻合程度进行修正,在之前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吻合度高时,再对后续的判解锁判定过程中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在判定较为复杂图形时也能提高判定成功几率,同时还能保证解锁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解锁判定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比区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偏差值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角度范围确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解锁判定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包括:
预先进行滑动轨迹1预储存,包括储存滑动轨迹1的图形信息以及滑动时按压的按压位置信息,同时以手机屏幕为中心建立坐标系,获取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集合f(x,y),根据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信息确定起始判定区域;
预先设置比例矩阵B(B1,B2,B3,B4),其中,B1表示第一轨迹段长度比例,B2表示第二轨迹段长度比例,B3表示第三轨迹段长度比例,B4表示第四轨迹段长度比例;
将预储存的滑动轨迹按照所述比例矩阵B(B1,B2,B3,B4)内的轨迹段长度比例划分为第一轨迹段11、第二轨迹段12、第三轨迹段13以及第四轨迹段14并储存,形成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其中B01表示预储存第一轨迹段坐标信息,B02表示预储存第二轨迹段坐标信息,B03表示预储存第三轨迹段坐标信息,B04表示预储存第四轨迹段坐标信息,提取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图案,根据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图案,确定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滑动方向,同时,根据滑动方向设定滑动角度范围,并且,根据所述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内的预储存第i轨迹段坐标信息建立对比区域;
当在手机屏幕上出现触控点时,判定所述触控点起始端是否处于所述判定区域内,
若所述触控点不在所述判定区域,则停止对触控点移动的监测,
若所述触控点在所述判定区域内,则继续监测触控点滑动产生的滑动轨迹1的滑动方向是否处于所述滑动角度范围,若所述滑动方向在所述滑动角度范围内,则判定所述滑动轨迹满足开始解锁判定的要求,开始进行解锁判定;
开始进行解锁判定后,持续检测所述滑动轨迹1,将滑动完成形成的滑动轨迹1按照预设比例分段形成轨迹段,将轨迹段依次与所述对比区域进行对比,对比不同的轨迹段时采用不同的对比标准,同时,在对比过程中对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通过对比结果判定所述滑动轨迹1是否符合预设解锁标准。
具体而言,根据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集合确定起始判定区域时,确定预储存滑动轨迹坐标集合f(x,y)内滑动起始点坐标(x0,y0)以及滑动轨迹的X轴向坐标最大值Xmax、X轴向坐标最小值Xmin、Y轴向坐标最大值Ymax以及Y轴向坐标最小值Ymin,同时,根据手机屏幕大小设定手机屏幕边框的坐标值X1,X2,Y1,Y2,其中X1表示手机屏幕左边框X坐标值,X2表示手机屏幕右边框Y坐标值,Y1表示手机屏幕上边框Y坐标值,Y2表示手机屏幕下边框Y坐标值,
计算手机屏幕上边框与Y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Y1-Ymax|;
计算手机屏幕下边框与Y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Y2-Ymin|;
计算手机屏幕左边框与X轴向坐标最小值的差值|X1-Xmin|;
计算手机屏幕下边框与X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X2-Xmax|;
将计算出的差值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其中的最小值记为Z;
以滑动起始点坐标为圆心原点,以Z+α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作为起始判定区域,其中,α为预设参量。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比区域示意图,所述滑动轨迹预储存完成后,根据所述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后,根据其内储存的预储存第i轨迹段坐标信息建立对比区域,
对于第i轨迹段,沿着轨迹段设置对比区域2,所述对比区域2为沿着轨迹段形成的条形区域,每一个轨迹段设置一个对比区域,其均覆盖整个轨迹段,但其条形宽度D不同,分别为D1,D2,D3,D4,D4>D3>D2>D1,Di表示第i条形宽度,i=1,2,3,4,其中,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1,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2,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3,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4。
具体而言,所述解锁判定进行时,将新形成的滑动轨迹按照比例矩阵B(B1,B2,B3..Bn)划分为轨迹段形成新滑动轨迹矩阵b(b1,b2...bn),其中,b1表示第一轨迹段,b2表示第二轨迹段...bn表示第n轨迹段;
首先判定第一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一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偏差值示意图,进行所述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G(G1,G2,G3),G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G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G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根据第一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一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一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一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一阶段偏差平均值G0,预设第二阶段偏差对比参数G01以及G02,根据对比参数G01以及G02,G01<G02,以及第一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对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G0≤G01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3;
当G01<G0≤G02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2;
当G01<G0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1;
对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二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其中,首先判定第二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修正后的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二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三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二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修正后的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二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具体而言,进行所述第三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R(R1,R2,R3),R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R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R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根据第一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第一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一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一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一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一阶段偏差平均值G0,
之后再根据第二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二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二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二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二阶段偏差平均值R0,并求解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偏差平均值RG,RG=(R0+G0)/2,预设第二阶段偏差对比参数R01以及R02,根据对比参数R01以及R02,R01<R02,以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偏差平均值RG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R0≤R01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1;
当R01<RG≤R02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2;
当R01<RG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1;
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三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三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四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三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修正后的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三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具体而言,进行所述第四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Y(Y1,Y2,Y3),Y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Y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Y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计算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U,再计算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RGU=(RG+U)/2,预设第三阶段偏差对比参数Y01以及Y02,根据第三阶段偏差对比参数Y01以及Y02,Y01<Y02,以及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RGU≤Y01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3;
当YO1<RGU≤Y02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2;
当Y01<RGU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1;
对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四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整个滑动轨迹符合解锁要求,若不能则判定整个滑动解锁不符合解锁要求。
具体而言,在进行滑动轨迹预储存时,在录入滑动轨迹时,需设置一个按压位置,其应当在所述滑动轨迹上;
具体而言,在判定所述滑动轨迹符合解锁要求后,再判定所述预储存按压位置是否被按压,若是,则对屏幕进行解锁;
若不是,则再次判定所述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是否小于预设对比参量M0,
若小于则同样可以对屏幕进行解锁,
若不小于则不对屏幕进行解锁并提示需重新按压按压位置,再次判定预储存按压位置是否被按压,若第二次判定还不通过,则提示需要重新触控屏幕重新绘制滑动轨迹。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角度范围确定示意图,形成所述滑动角度范围时,以滑动起始点作为坐标原点,记录滑动方向所代表的角度A0,则所述滑动角度范围为A0-A1至A0+A1角度范围。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进行滑动轨迹预储存,包括储存滑动轨迹的图形信息以及滑动时按压的按压位置信息,同时以手机屏幕为中心建立坐标系,获取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集合f(x,y),根据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信息确定起始判定区域;
预先设置比例矩阵B(B1,B2,B3,B4),其中,B1表示第一轨迹段长度比例,B2表示第二轨迹段长度比例,B3表示第三轨迹段长度比例,B4表示第四轨迹段长度比例;
将预储存的滑动轨迹按照所述比例矩阵B(B1,B2,B3,B4)内的轨迹段长度比例划分为若干段并储存,形成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其中,B01表示预储存第一轨迹段坐标信息,B02表示预储存第二轨迹段坐标信息,B03表示预储存第三轨迹段坐标信息,B04表示预储存第四轨迹段坐标信息,提取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图案,根据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图案,确定预储存第一轨迹段的滑动方向,同时,根据滑动方向设定滑动角度范围,并且,根据所述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内的预储存第i轨迹段坐标信息建立对比区域;
当在手机屏幕上出现触控点时,判定所述触控点起始端是否处于所述判定区域内,
若所述触控点不在所述判定区域,则停止对触控点移动的监测;
若所述触控点在所述判定区域内,则继续监测触控点滑动产生的滑动轨迹的滑动方向是否处于所述滑动角度范围,若所述滑动方向在所述滑动角度范围内,则判定所述滑动轨迹满足开始解锁判定的要求,开始进行解锁判定;
开始进行解锁判定后,持续检测所述滑动轨迹,将滑动完成形成的滑动轨迹按照预设比例分段形成轨迹段,将轨迹段依次与所述对比区域进行对比,对比不同的轨迹段时采用不同的对比标准,同时,在对比过程中对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通过对比结果判定所述滑动轨迹是否符合预设解锁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确定起始判定区域的过程为,根据预储存滑动轨迹的坐标集合确定起始判定区域,确定预储存滑动轨迹坐标集合f(x,y)内滑动起始点坐标(x0,y0)以及滑动轨迹的X轴向坐标最大值Xmax、X轴向坐标最小值Xmin、Y轴向坐标最大值Ymax以及Y轴向坐标最小值Ymin,同时,根据手机屏幕大小设定手机屏幕边框的坐标值X1,X2,Y1,Y2,其中X1表示手机屏幕左边框X坐标值,X2表示手机屏幕右边框Y坐标值,Y1表示手机屏幕上边框Y坐标值,Y2表示手机屏幕下边框Y坐标值,
计算手机屏幕上边框与Y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Y1-Ymax|;
计算手机屏幕下边框与Y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Y2-Ymin|;
计算手机屏幕左边框与X轴向坐标最小值的差值|X1-Xmin|;
计算手机屏幕下边框与X轴向坐标最大值的差值|X2-Xmax|;
将计算出的差值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其中的最小值记为Z;
以滑动起始点坐标为圆心原点,以Z+α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作为起始判定区域,其中,α为预设参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迹预储存完成后,根据所述轨迹段储存矩阵B0(B01,B02...B0n)后,根据其内储存的预储存第i轨迹段坐标信息建立对比区域,
对于第i轨迹段,沿着轨迹段设置对比区域,所述对比区域为沿着轨迹段形成的条形区域,每一个轨迹段设置一个对比区域,其均覆盖整个轨迹段,但其条形宽度不同,分别为D1,D2,D3,D4,D4>D3>D2>D1,Di表示第i条形宽度,i=1,2,3,4,其中,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1,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2,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3,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为D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判定进行时,将新形成的滑动轨迹按照比例矩阵B(B1,B2,B3..Bn)划分为轨迹段形成新滑动轨迹矩阵b(b1,b2...bn),其中,b1表示第一轨迹段,b2表示第二轨迹段...bn表示第n轨迹段;
首先判定第一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一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判定进行时,进行所述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G(G1,G2,G3),G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G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G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根据第一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一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一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一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一阶段偏差平均值G0,预设第二阶段偏差对比参数G01以及G02,根据对比参数G01以及G02,G01<G02,以及第一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对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G0≤G01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3;
当G01<G0≤G02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2;
当G01<G0时,则将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2-G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二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一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二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其中,首先判定第二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修正后的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二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三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二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修正后的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二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第三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R(R1,R2,R3),R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R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R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根据第一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一轨迹段第一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一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一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一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一阶段偏差平均值G0,
根据第二轨迹段落入所述第二轨迹段对比区域时的情况计算第二轨迹段偏差平均值,计算第二轨迹段上一点距离与对比区域中线的距离作为偏差值,再计算整个第二轨迹段上所有点的偏差值后再求平均值最终求得第二阶段偏差平均值R0,并求解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偏差平均值RG,RG=(R0+G0)/2,预设第二阶段偏差对比参数R01以及R02,根据对比参数R01以及R02,R01<R02,以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偏差平均值RG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R0≤R01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1;
当R01<RG≤R02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2;
当R01<RG时,则将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3-R1;
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三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第三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开始进行第四轨迹段的解锁判定,
若第三轨迹段不能全部落入所述修正后的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则判定第三轨迹段符合解锁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第四轨迹段的解锁判定时,预设有判定修正矩阵Y(Y1,Y2,Y3),Y1表示第一修正参数,Y2表示第二修正参数,Y3表示第三修正参数,首先计算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U,再计算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RGU=(RG+U)/2,预设第三阶段偏差对比参数Y01以及Y02,根据第三阶段偏差对比参数Y01以及Y02,Y01<Y02,以及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对第三轨迹段对比区域的条形宽度进行修正,其中,
当RGU≤Y01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3;
当YO1<RGU≤Y02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2;
当Y01<RGU时,则将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为D4-Y1;
对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条形宽度修正完成后,
首先判定第四轨迹段是否能全部落入第四轨迹段对比区域,若能,则判定整个滑动轨迹符合解锁要求,若不能则判定整个滑动解锁不符合解锁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迹符合解锁要求后,再判定所述预储存按压位置是否被按压,若是,则对屏幕进行解锁;
若不是,则再次判定所述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以及第三轨迹段的偏差平均值RGU是否小于预设对比参量M0,
若小于则同样可以对屏幕进行解锁,
若不小于则不对屏幕进行解锁并提示需重新按压按压位置,再次判定预储存按压位置是否被按压,若第二次判定还不通过,则提示需要重新触控屏幕重新绘制滑动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滑动角度范围时,以滑动起始点作为坐标原点,记录滑动方向所代表的角度A0,则所述滑动角度范围为A0-A1至A0+A1角度范围。
CN202011486797.2A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Active CN112532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6797.2A CN112532792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6797.2A CN112532792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792A true CN112532792A (zh) 2021-03-19
CN112532792B CN112532792B (zh) 2021-10-22

Family

ID=75000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6797.2A Active CN112532792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79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2283A (zh) * 2012-06-06 2012-10-10 北京中自科技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US20130271393A1 (en) * 2012-04-11 2013-10-17 Peng Wa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and unlocking method
US20140059674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code setting method and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919108A1 (en) * 2014-03-13 2015-09-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50268853A1 (en) * 2012-12-13 2015-09-2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A Touch Screen
CN105117632A (zh) * 2015-08-27 2015-1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CN105243304A (zh) * 2015-08-07 2016-01-1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US20180373901A1 (en) * 2015-12-17 2018-12-27 Alcatel Lucent Enhanced lock screen security
CN109189316A (zh) * 2018-09-06 2019-01-11 苏州好玩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指令控制方法、装置、触屏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697341A (zh) * 2018-12-21 2019-04-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1393A1 (en) * 2012-04-11 2013-10-17 Peng Wa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and unlocking method
CN102722283A (zh) * 2012-06-06 2012-10-10 北京中自科技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US20140059674A1 (en) * 2012-08-24 2014-02-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code setting method and authent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50268853A1 (en) * 2012-12-13 2015-09-2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A Touch Screen
EP2919108A1 (en) * 2014-03-13 2015-09-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243304A (zh) * 2015-08-07 2016-01-1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5117632A (zh) * 2015-08-27 2015-1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US20180373901A1 (en) * 2015-12-17 2018-12-27 Alcatel Lucent Enhanced lock screen security
CN109189316A (zh) * 2018-09-06 2019-01-11 苏州好玩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指令控制方法、装置、触屏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697341A (zh) * 2018-12-21 2019-04-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792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953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nd computer product
US20060285729A1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9027974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o determine a resonant frequency in a biometric sensor
EP0650137A2 (en) An apparatus for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US7355725B2 (en) Measuring system
US20020051572A1 (e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objects in images and their features
JPH0471079A (ja) 画像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US2017037205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ngerprint authentication
KR20010070576A (ko) 리니어 지문 검출센서를 이용한 지문획득 방법
US20150262030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12532792B (zh) 一种通过在屏幕手绘图形解锁的方法
CN113563905B (zh) 推焦车定位方法、装置、推焦系统、推焦车及存储介质
JPH11316794A (ja) セグメント情報読み取り判定方法
US2015004276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ereo camera for controlling image lightness
US20020006223A1 (en) Image detecting method, image detecting system,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image detection
CN105513193A (zh) 一种矫正红外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27018B (zh) 一种基于触摸屏画线的移动终端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14463326A (zh) 一种手机中框视觉检测算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05165560A (ja) 座標入力装置
EP2271101A1 (en) Imag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imag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device
KR100789608B1 (ko) 지문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JP3620081B2 (ja) テンプレートマッチング方法
CN107066971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单指指纹检查控制方法及系统
JP3522164B2 (ja) 座標データ取得誤差吸収装置,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1597883B (zh) 一种图像重采样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