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355B -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355B
CN112532355B CN202011316243.8A CN202011316243A CN112532355B CN 112532355 B CN112532355 B CN 112532355B CN 202011316243 A CN202011316243 A CN 202011316243A CN 112532355 B CN112532355 B CN 112532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data
quality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62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355A (zh
Inventor
郑凛
李玮棠
刘毅
王鑫
陈名峰
唐瑞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62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无需等待反馈信息后进行数据帧的发送。本方案对数据传输机制进行了优化,可根据信道情况适时调整,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信息在信道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信息丢失,所以为了保持信息的完整性,需要重传信息至所有的信息都完成接收为止。根据链路情况的不同,可采取自适应或非自适应的数据传输,以及同步和异步的数据传输。其中,自适应传输指发送端根据实际的信道状态信息,改变部分的传输参数。非自适应传输指传输参数相对于接收端已经知晓,因此包含传输参数的信令在非自适应传输系统中不需要再次传输。同步传输指数据传输发生在固定时刻,由于接收端预先知道传输发生的时刻,因此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异步传输指数据传输可以发生在任意时刻,因为接收端不知道传输的发生时刻,优势在于在完全自适应系统中,可以采用离散,连续的子载波分配方式,调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现有的数据传输机制中,缺乏一种可以根据链路情况进行数据帧的高效传输的发送控制模式,同时,对于链路情况如链路复杂程度缺乏合理、准确的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对数据传输机制进行了优化,可根据信道情况适时调整,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参数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
数据发送模块,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信道质量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
参数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
所述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无需等待反馈信息后进行数据帧的发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一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数据传输机制进行了优化,可根据信道情况适时调整,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数据的传输机制中,该方法可以由计算设备如基站、网关、中继设备等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一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息传输时,首先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初始化,该质量变化参数表征了当前数据传输过程中信道的质量变化状况,如信道质量由良好变为较差,或由较差变为良好。具体的,该质量变化参数可通过信道质量参数值进行表示,其中,信道质量参数值取值范围为0~31。质量变化参数初始值示例性的可以是采用默认值18。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初始化完毕后,发送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以基站为例,基站可以下发各种数据至终端设备,当前采取的传输方式为基站发送数据帧至终端设备后,处于等待状态,终端设备发送该数据帧接收情况的反馈信息,如信息完整或信息丢失,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进行该数据帧的重传,或者进行新的数据帧的发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的方式可以是:
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该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其中,预先建立并定期维护有不同时间点(以一天24小时,每个小时对应一个时间点)以及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的初始值,在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初始化时,可查询当前时间,并根据该时间确定对应时间段的质量变化参数的初始值。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791502100000041
Figure BDA0002791502100000051
示例性的,当查询时间是11点时,将对应的信道质量参数值16确定为质量变化参数的初始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的方式还可以是:
确定当前终端设备的接入数量,根据所述接入数量,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可选的,设备中存储有不同终端数量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的映射关系表,如终端设备数量为500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可以是25。
该方案中,在进行质量变化参数值的初始化时,可根据时间节点或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行动态确定,使得初始化的数值更加接近实际信道情况,为后续模式切换的准确的提供了较优参考前提。
步骤S102、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触发第一设备进行通信质量数据的上报,第一设备发送包含通信质量数据的第一通信信号,基站在接收到该第一通信信号后进行解析得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预编码的方式进行质量参数的确定。具体的,在基站发射端随机改变预编码矩阵,在基站和终端设备均存储一套包含若干预编码矩阵的码书,终端设备根据估计出的信道矩阵和某一准则选择其中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索引值和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发送第一通信信号的形式,反馈给基站发送端,基站根据该第一通信信号包含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信道质量参数。
本方案中,在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第二通信质量参数的确定过程中,第一通信信号和第二通信信号相隔预设时间,示例性的,该预设时间为10秒,由此避免信道短时强干扰带来的扰动问题。本方案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依据不同的应用类型进行划分,如小型物联网固定终端设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等,本方案在进行模式切换时,进行条件判断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同终端设备类型的划分,即采集的信号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设备,由此避免了设备类型差异导致的质量变化参数误差较大的问题。
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出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后,根据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共同对质量变化参数进行修正。具体的,为:将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通过该种质量变化参数的修正,并非基于单一的信道实际状况进行传输模式的变更,而是基于信道的变化趋势情况进行数据更新。在质量变化参数修正完毕后,基于该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进行传输模式切换条件的判断,当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即由原来的停止发送等待反馈的模式转为持续发送数据帧的模式。示例性的,可以是质量变化参数在修正完毕后,大于设定阈值(如25),则判定其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一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由此,实现了对数据传输机制的优化,可根据信道情况适时调整,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传输机制优化控制的方法。如图2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201、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
步骤S202、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停等时间间隔并非采用默认值,而是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以此进一步优化了传输控制机制。具体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信道传输时延,信道质量越好传输时延则相对较低,示例性的,当质量变化参数值大于18时,停等时间间隔可确定为3秒。
步骤S203、发送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
步骤S204、判断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反馈消息,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05,是则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5、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S206、判断反馈信息是否为信息完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7、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步骤S208、重传当前数据帧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步骤S209、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
步骤S210、将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
步骤S211、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情况进行合理的重传时间的确认,在信道质量较好时,减少停等时间间隔,在信道质量较差时,延长停等时间间隔,避免了多余的等待时间造成信道利用率降低的问题。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在进行信道质量参数评估时,终端设备的选择策略。如图3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301、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
步骤S302、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
步骤S303、发送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
步骤S304、判断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反馈消息,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05,是则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5、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S306、判断反馈信息是否为信息完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7,否则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7、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步骤S308、重传当前数据帧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步骤S309、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量以及接入持续时间,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量以及所述接入持续时间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变化参数的修正准确性,在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时,采用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量以及接入持续时间,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量以及所述接入持续时间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方案。具体的,选择数据传输量大于1M以及接入持续时间大于5分钟的设备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步骤S310、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
步骤S311、将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
步骤S312、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量以及接入持续时间,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量以及所述接入持续时间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确定质量变化参数这一场景过程下,不是随机性的进行设备选择,提升了信道质量评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另一种具体的在进行信道质量参数评估时,终端设备的选择策略。如图4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401、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
步骤S402、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
步骤S403、发送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
步骤S404、判断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反馈消息,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05,是则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05、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S406、判断反馈信息是否为信息完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07,否则执行步骤S408。
步骤S407、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步骤S408、重传当前数据帧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步骤S409、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根据所述数据重传次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变化参数的修正准确性,在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时,采用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根据所述数据重传次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具体的,对每个终端设备在数据传输中进行数据重传的次数进行记录,优选的,选择在所有重传次数最接近平均重传次数的终端设备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步骤S410、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
步骤S411、将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
步骤S412、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根据所述数据重传次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确定质量变化参数这一场景过程下,不是随机性的进行设备选择,提升了信道质量评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进行持续数据帧发送的方法。如图5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501、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
步骤S502、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
步骤S503、发送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
步骤S504、判断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反馈消息,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505,是则执行步骤S506。
步骤S505、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S506、判断反馈信息是否为信息完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507,否则执行步骤S508。
步骤S507、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步骤S508、重传当前数据帧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步骤S509、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根据所述数据重传次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步骤S510、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
步骤S511、将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
步骤S512、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持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质量变化参数对传输机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采取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持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具体的,当前传输机制中,基站采用连续发送数据帧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当接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确定是否需要重传,还是后续进行第二批连续的数据帧的发送。本方案中,不同的质量变化参数在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示例性的可以是质量变化参数大于23,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质量变化参数的值适应性的确定并调整持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如在质量变化参数为24时,连续发送n帧数据块帧块,当质量变化参数为25时连续发送2n帧数据块帧块,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步骤S513、持续发送所述数据帧数量的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持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即根据信道质量确定连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可以显著提高信道利用率,同时保证高效的数据传输。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进行持续数据帧发送的方法。如图6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601、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
步骤S602、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
步骤S603、发送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
步骤S604、判断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反馈消息,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605,是则执行步骤S606。
步骤S605、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步骤S606、判断反馈信息是否为信息完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07,否则执行步骤S608。
步骤S607、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步骤S608、重传当前数据帧至对应的终端设备。
步骤S609、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根据所述数据重传次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步骤S610、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
步骤S611、将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
步骤S612、确定质量变化参数是否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13,否则,执行步骤S610。
步骤S613、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持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
步骤S614、根据所述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是否满足备份发送条件,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15,否则执行步骤S616。
在一个实施例中,质量变化参数满足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满足备份发送条件。其中,备份发送条件可以是质量变化参数小于预设值(如30),即在质量变化参数大于23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后,即可开始帧数据连续发送,此时,如果质量变化参数小于30,则判定其满足备份发送条件,执行保证S615。
步骤S615、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缓存备份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备份发送指在进行数据帧发送后,将发送内容进行缓存备份,以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缺失的反馈信息后,将备份的内容重新发送至终端设备。
步骤S616、持续发送所述数据帧数量的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在依据信道质量进行传输机制的控制时,根据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是否满足备份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缓存备份存储,进一步优化了数据传输机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7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参数初始化模块101、数据发送模块102、信道质量确定模块103和参数修正模块104,其中,所述数据发送模块102包括第一传输单元1021和第二传输单元1022,
参数初始化模块101,用于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
数据发送模块102,包括第一传输单元1021和第二传输单元1022,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信道质量确定模块103,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
参数修正模块1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
所述第二传输单元1022,用于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一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对数据传输机制进行了优化,可根据信道情况适时调整,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初始化模块101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或,确定当前终端设备的接入数量,根据所述接入数量,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单元1021还用于:
在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后,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
当等待时长超过所述停等时间间隔未收到反馈消息时,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备选择模块105,用于: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以及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之前,在连接的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随机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量以及接入持续时间,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量以及所述接入持续时间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根据所述数据重传次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参数修正模块104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
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持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
持续发送所述数据帧数量的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单元1022还用于:
在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之前,根据所述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是否满足备份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缓存备份存储。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设备中处理器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201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2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
存储器2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2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2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一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无需等待反馈信息后进行数据帧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包括:
确定当前系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时间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或,确定当前终端设备的接入数量,根据所述接入数量,确定对应的质量变化参数值进行初始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后,还包括:
根据初始化的质量变化参数值,动态确定停等时间间隔;
当等待时长超过所述停等时间间隔未收到反馈消息时,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以及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之前,还包括:
在连接的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随机在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量以及接入持续时间,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量以及所述接入持续时间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数据重传次数,根据所述数据重传次数选择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
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持续发送的数据帧数量;
持续发送所述数据帧数量的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质量变化参数确定是否满足备份发送条件,如果满足,则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缓存备份存储。
8.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
数据发送模块,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所述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发送数单独据帧至多个终端设备,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信道质量确定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终端设备;
参数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
所述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当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满足帧数据连续发送条件时,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帧至所述多个终端设备,无需等待反馈信息后进行数据帧的发送。
9.一种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1316243.8A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532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43.8A CN112532355B (zh)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43.8A CN112532355B (zh)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355A CN112532355A (zh) 2021-03-19
CN112532355B true CN112532355B (zh) 2021-07-13

Family

ID=7498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6243.8A Active CN112532355B (zh) 2020-11-22 2020-11-22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35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212A (zh) * 2007-08-03 2010-08-25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无线网络中移动站的确认和否认的聚集
CN103188036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调整传输控制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3220069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5323044A (zh) * 2014-07-15 2016-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和带内中继
CN105680987A (zh) * 2012-03-16 2016-06-1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6211333A (zh) * 2015-05-07 2016-12-0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多子帧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8769450A (zh) * 2018-06-21 2018-11-06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信息发送端、接收端及飞行器图传系统
CN111769900A (zh) * 2019-04-01 2020-10-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212A (zh) * 2007-08-03 2010-08-25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无线网络中移动站的确认和否认的聚集
CN103188036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调整传输控制协议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3220069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5680987A (zh) * 2012-03-16 2016-06-1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5323044A (zh) * 2014-07-15 2016-02-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和带内中继
CN106211333A (zh) * 2015-05-07 2016-12-0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一种多子帧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8769450A (zh) * 2018-06-21 2018-11-06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信息发送端、接收端及飞行器图传系统
CN111769900A (zh) * 2019-04-01 2020-10-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4-1704628;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4 Meeting #83 》;2017051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355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41324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S789895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166186B (zh) 一种确定dci中信息域取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35649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N10390532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040002604A (ko) 수신기 개시 송신 레이트 증가 방법
CN111786901B (zh) 一种传输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及加速服务系统
CN109218222A (zh) 一种实现发送端调速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614517A (zh) 基于数据传输量控制的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55B (zh) 基于链路复杂程度进行模式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75646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服务器、客户端
CN113300817B (zh)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WO2023155747A1 (zh) 数据编码码率自适应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30381B (zh) 拥塞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422645B (zh) 根据传输数据标识确定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290552B (zh) 缓存深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511702B (zh) 媒体帧的推送方法、服务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86062A (zh) 带宽自适应网络音频传输方法、设备、介质及系统
CN112770358A (zh) 基于业务数据的多速率模式数据发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338839B (zh) 基于tcp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3686B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43296B (zh) 延时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2448852A (zh) 基于重传数据块进行进程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19511A1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7231417B (zh) 一种低速链路下网络节点间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