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1883A -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1883A
CN112531883A CN202011346157.1A CN202011346157A CN112531883A CN 112531883 A CN112531883 A CN 112531883A CN 202011346157 A CN202011346157 A CN 202011346157A CN 112531883 A CN112531883 A CN 112531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tailstock
ftu
conductive column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61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1883B (zh
Inventor
张广梅
赵武刚
朱皓
王磊
黄力
任杰
李洪
邓朴
文忠进
赵圆圆
陈航
刘志斌
黄松
陈志鹏
吴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61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1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1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1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1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1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ervice supply to auxiliaries of stations in which electric power is generated, distributed or conver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50Charging of 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ultra-capacitors or double 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2Energy storage unit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e.g. in the last power distribution st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块化FTU,其将现有的FTU内部的各个模块和器件进行整合,将主要的功能模块集成为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将电源模块、储能模块和双交流切换模块集成为电源设备;将多路熔断器集成为整个保护模块,同时将连接在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电源设备、保护模块上的导线均设置为一端裸露的线束端头;而各个集成模块之间,可以通过线束端头和线束连接器进行快速插接固定,因此方便安装和拆卸维护。当需要更换、维护设备时,只需将线束连接器拔下即可整体更换,实现模块化为运维,效率高。当需要装配FTU产品时,只需一一将待连接的两个集成模块上的线束端头通过线束连接器进行插接固定即可,无需繁琐的接线操作,操作简单,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背景技术
FTU,馈线自动化测控终端,主要应用于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具有遥控、遥测、遥信、故障检测功能,FTU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提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和各种参数及监测控制所需信息(包括开关状态、电能参数、相间故障、接地故障以及故障时的参数),并执行配电主站下发的命令,对配电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快速恢复供电等功能,进而实现电网实时监控和配电自动化。
目前常见的FTU体积大,内部接线复杂,安装、排故难度大。现有的FTU将各功能模块直接安装在机柜内部,通过导线实现互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部布局凌乱,接线关系错综复杂,无法进行线束预制化生产,需要现场做线,效率低,接线容易出错,且出错后不易排查;
2、设备进入运维阶段,一旦出现故障,排故难度大,更换功能模块需要对导线进行拆卸,操作要求较高,且出错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模块化FTU,其包括: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包括微控制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进行连接的双口RAM,以及与所述双口RAM进行连接的DSP控制器;保护模块,包括第一支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的第一熔断器、第二支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的第二熔断器;所述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均外接信号采集模块,并能够将所述信号采集模块所获得的线路信息发送至与两者分别进行连接的DSP控制器;以及,电源设备,包括与所述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分别进行连接的双交流切换模块、与所述双交流切换模块进行连接的电源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源模块进行连接的超级电容;所述电源模块同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以及DSP控制器连接并为能够其进行供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还包括与所述DSP控制器进行连接的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器进行连接,并能够通过所述模数转换器将来自信号采集模块的线路信息发送至所述DSP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新型模块化FTU还包括配网通讯终端;所述配网通讯终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能够通过所述配网通讯终端与主站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配网通讯终端连接,并能够为其供电。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上均设置有彼此连接的放大器以及滤波器,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第一熔断器或第二熔断器连接,所述滤波器与所述模数转换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连接在所述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保护模块以及电源设备之间的线路均为可拆卸的两段式,且该两段式的线路包括一端裸露的第一线束以及一端裸露的第二线束;所述第一线束的末端形成一对第一电线;所述第二线束的末端形成一对第二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二电线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器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连接在所述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保护模块、电源设备以及配网通讯终端之间的线路均为可拆卸的两段式,且该两段式的线路包括一端裸露的第一线束以及一端裸露的第二线束;所述第一线束包括有一对第一电线;所述第二线束包括有一对第二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与所述第二电线的端头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器进行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线束的一对第一电线在末端处形成外露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所述第二线束的一对第二电线在末端处形成外露的第三线芯和第四线芯;所述线束连接器包括对接组件、套于所述对接组件两端的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以及能够将所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进行连接并拉紧的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尾座的尾部具有穿线口,且其对接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尾座的尾部具有穿线口,且其对接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凸台的限位环,另一端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所述对接组件包括中心固定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固定架横向两侧的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能够分别从所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的尾部穿入,并通过第一导电柱接通第一线芯与第三线芯,通过第二导电柱接通第二线芯与第四线芯。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柱的结构相同,两者的两端均具有对称设置的插口,且各个插口沿其径向的外侧边缘均设置有侧向开口;所述插口的内径外向内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所述中心固定架的横向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内凹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导电柱以及第二导电柱分别嵌入在该两个容置槽内,并使得同一导电柱两端的侧向开口能够分别正对其两端的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的内侧壁;所述中心固定架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分线头,所述分线头自内端向外端具有厚度不断减小的趋势,并在分线头的末端形成分线脊;所述分线头的两侧形成导向坡面;所述导向坡面为外凸曲面,且所述导向坡面的内端与所述插口的外端口形成衔接;所述中心固定架的两个分线脊分别正对所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的尾部穿线口;所述线芯的端头能够插入所述导电柱的插口内,并在所述侧向开口处形成部分外露。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正对其所对应的接尾座的连接端,且所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的台阶面均上搁置有柔性挤压环,所述柔性挤压环贴合于其所对应的接尾座的内侧壁。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心固定架上还设置有纵向沿伸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配合于所述滑槽的条形凸起,所述所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分别通过各自的条形凸起嵌入中心固定架的滑槽两端,使得述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能够相对于中心固定架发生滑动,而不能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条形凸起的内端头延伸至所述连接尾座内部的柔性挤压环的外侧面,并对柔性挤压环形成纵向的限位;当所述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分别从第一连接尾座和第二连接尾座的穿线口穿入时,所述第一线束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能够被中心固定架其中一端的分线头分为两路,并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其中一端的插口内;所述第二线束的第三线芯和第四线芯能够被中心固定架另一端的分线头分为两路,并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的另一端的插口内;当所述连接环的一端套于第二连接尾座的外围,且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连接尾座进行旋转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尾座与第二连接尾座能够在所述滑槽的导向下发生相向运动,且所述柔性挤压环能够将位于同一分线头两侧的线芯分别按压在该分线头两侧的导向坡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FTU内部的模块和器件进行整合、集成,形成若干个模块化的集成模块,然后通过各个集成模块自带的线束端头以及连接器进行快速组装插接,因此,使得FTU产品的拆装过程方便快捷、即插即用、可靠性高,同时实现模块化维护,运维操作简单,不易出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新型模块化FTU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框架图。
图2为新型模块化FTU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框架图。
图3为新型模块化FTU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框架图。
图4为新型模块化FTU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框架图。
图5为新型模块化FTU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框架图。
图6为线束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7为线束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模块化FTU,其将FTU内部的模块和器件进行整合、集成,形成若干个模块化的集成模块,然后通过各个集成模块自带的线束端头以及连接器进行快速组装插接,完成FTU的模块化产品组装。
具体的,所述新型模块化FTU内部的器件至少可以整合为三个集成模块,分别为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保护模块200以及电源设备300。
如图1所示,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包括微控制单元101(MCU)、与微控制单元101进行连接的双口RAM102,以及与双口RAM102进行连接的DSP控制器103。
保护模块200包括第一支路201、设置于第一支路201上的第一熔断器202、第二支路203,以及设置于第二支路203上的第二熔断器204。第一支路201与第二支路203均外接信号采集模块(如电流/电压互感器),并能够将信号采集模块所获得的线路信息(线路电流信息和电压信息等)发送至与两者分别进行连接的DSP控制器103。
电源设备300包括与第一支路201以及第二支路203分别进行连接的双交流切换模块301、与双交流切换模块301进行连接的电源模块302,以及与电源模块302进行连接的超级电容303;电源模块302同时与微控制单元101以及DSP控制器103连接并为能够其进行供电。
双交流切换模块301为继电器,当第一支路201和第二支路203中的任一支路出现电路故障时,双交流切换模块301能够选择另一条支路为电源模块302持续供应电能,保证电源模块302为其他元器件供电的持续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还包括与DSP控制器103进行连接的模数转换器104(A/D模数转换),同样作为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的一部分集成一体。
第一支路201与第二支路203分别与模数转换器104进行连接,并能够通过模数转换器104将来自信号采集模块的线路信息发送至DSP控制器103。
本发明设定:如图3所示,连接在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保护模块200以及电源设备300之间的线路均为可拆卸的两段式,且该两段式的线路包括一端裸露的第一线束X以及一端裸露的第二线束Y。
第一线束X的末端形成一对第一电线X-1;第二线束Y的末端形成一对第二电线Y-1;第一电线X-1与第二电线Y-1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器500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新型模块化FTU还包括配网通讯终端400。
配网通讯终端400与微控制单元101连接,微控制单元101能够通过配网通讯终端400与远端的主站进行无线通讯。
此外,电源模块302还与配网通讯终端400连接,并能够为其供电。
连接在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保护模块200、电源设备300以及配网通讯终端400之间的线路均为可拆卸的两段式,且该两段式的线路包括一端裸露的第一线束X以及一端裸露的第二线束Y。
第一线束X包括有一对第一电线X-1;第二线束Y包括有一对第二电线Y-1;第一电线X-1与第二电线Y-1的端头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器500进行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一支路201与第二支路203上均设置有彼此连接的放大器205以及滤波器206,放大器205与第一熔断器202或第二熔断器204连接,滤波器206与模数转换器104连接。
本发明的新型模块化FTU的工作原理为:
FTU采集线路电压和电流信息,经放大、滤波之后进入A/D模数转换器,在数模转换器中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转换值读入DSP,由DSP完成电网各参数的计算;数据处理结果经过双口RAM传输给MCU;MCU根据预设的故障判断参数判断线路工作状态,并实施采样开关状态,通过配网加密通讯终端与主站通讯,随时上报异常和故障,并接受主站遥控指令。
电源模块将输入的电源转换后给MCU、通讯终端供电,同时对超级电容进行充电,当外部电源断开后,由超级电容反向给电源模块供电。输入的电源均带有熔断器等保护装置,对FTU内部的模块和元器件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现有的FTU内部的各个模块和器件进行整合,将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MCU、DSP、RAM、A/D数模转化等芯片)集成为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将电源模块、储能模块(超级电容)和双交流切换模块(继电器)集成为电源设备;将多路熔断器集成为整个保护模块,同时将连接在各个集成模块(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电源设备、保护模块)上的导线均设置为一端裸露的线束端头;而各个集成模块之间,可以通过线束端头和线束连接器进行快速插接固定,因此方便安装和拆卸维护。
当需要更换、维护设备时,只需将线束连接器拔下即可整体更换,实现模块化为运维,效率高,出错概率低。
保护模块集成多路熔断器,进、出线采用插拔模式,操作简单、可靠性高。
当需要装配FTU产品时,只需一一将待连接的两个集成模块上的线束端头通过线束连接器进行插接固定即可,无需繁琐的接线操作,操作简单、便捷,且可靠性高。
进一步的,如图6、7,第一线束X的一对第一电线X-1在末端处形成外露的第一线芯X-11和第二线芯X-12,第一线芯X-11和第二线芯X-12的外围包覆有一层第一绝缘线皮X-13;同样的,第二线束Y的一对第二电线Y-1在末端处形成外露的第三线芯Y-11和第四线芯Y-12,第三线芯Y-11和第四线芯Y-12的外围包覆有一层第二绝缘线皮Y-13。
如图6、7,上述中的线束连接器500用于连接两个线束的线芯端头,使得两个待连接线束能够形成电性连接。线束连接器500包括对接组件501以及套于对接组件501两端的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
对接组件501包括采用硬质绝缘材料制成的中心固定架501a以及设置于中心固定架501a横向两侧的第一导电柱501b和第二导电柱501c。第一导电柱501b和第二导电柱501c采用导电金属制成,如铜、铝。
第一线束X和第二线束Y能够分别从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尾部穿入,并使得第一线芯X-11和第三线芯Y-11分别插接在第一导电柱501b的两端,实现该条线路的接通,同时,使得第二线芯X-12和第四线芯Y-12分别插接在第二导电柱501c的两端,实现该条线路的接通。
此外,线束连接器500还包括能够将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进行连接并拉紧的连接环504。连接环504不但能够连接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还能够将穿入的线芯进行压紧固定,保证线芯连接后的稳固。
通过上述的线束连接器500能够实现两个集成模块外伸的线束端头的快速连接,且能够保证两者之间连接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因此,也相应地能够保证其所应用的FTU机柜内的各个集成模块之间的快速连接,实现了FTU机柜系统内各装置模块化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其中一端均为配合于线束外径的穿线口,另一端均为向外开口的对接端,用于连接环504的连接配合。
具体的,第一连接尾座502的尾部为穿线口,且其对接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502a;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尾部为穿线口,且其对接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凸的凸台503a。连接环504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于凸台503a的限位环504a,另一端设置有配合于外螺纹502a的内螺纹504b。
限位环504a通过其一端的限位环504a套于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凸台503a的后侧,而另一端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一连接尾座502进行连接,能够实现第一连接尾座502与第二连接尾座503的拉紧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柱501b与第二导电柱501c的结构相同,两者各自的两端均具有对称设置的插口K-1,且各个插口K-1沿其径向的外侧边缘均设置有侧向开口K-2。
中心固定架501a横截面的外围轮廓配合于第一连接尾座502(或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内径,其中间的主体优选柱形结构。
中心固定架501a的横向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内凹的容置槽501a-1;第一导电柱501b以及第二导电柱501c分别嵌入在该两个容置槽501a-1内,并使得同一导电柱两端的侧向开口K-2能够分别正对套于其两端的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内侧壁。
任一线束的线芯端头能够插入导电柱的插口K-1内,并在侧向开口K-2处形成部分外露。因此,侧向开口K-2能够与连接尾座的内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用于线芯端头插入固定的插孔。
优选的,插口K-1的内径外向内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因此,插口K-1能够适应不同外径的线芯。
进一步的,中心固定架501a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分线头501a-2,分线头501a-2自内端向外端具有厚度不断减小的趋势,并在分线头501a-2的末端形成分线脊501a-21;分线头501a-2的两侧形成导向坡面501a-22。
优选的,导向坡面501a-22为外凸曲面,且导向坡面501a-22的内端与插口K-1的外端口形成衔接。
中心固定架501a的两个分线脊501a-21分别正对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尾部穿线口。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台阶面M,台阶面M正对其所对应的接尾座的连接端,且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台阶面M均上固定有柔性挤压环505,柔性挤压环505的外围贴合于其所对应的接尾座的内侧壁。
柔性挤压环505为采用韧性材料耐压耐磨材料(如橡胶)制成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中心固定架501a上还设置有纵向沿伸的滑槽501a-3。
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配合于滑槽501a-3的条形凸起T,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分别通过各自的条形凸起T嵌入中心固定架501a上的滑槽501a-3两端,使得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仅能够相对于中心固定架501a发生滑动,而不能相对于中心固定架501a发生转动。
优选的,条形凸起T的内端头延伸至连接尾座内部的柔性挤压环505的外侧面,并对柔性挤压环505形成纵向的限位。因此,本发明的条形凸起T具有两个作用:一、为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相对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二、为柔性挤压环505的固定起到限位和防脱作用。
优选的,中心固定架501a上的滑槽501a-3的深度方向与容置槽501a-1的深度方向互相垂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线束连接器500对第一线束X和第二线束Y的连接和紧固原理如下:
当第一线束X和第二线束Y分别从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穿线口穿入时,第一线束X的第一线芯X-11和第二线芯X-12能够被中心固定架501a其中一端的分线头501a-2分为两路分岔,该两路分岔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柱501b和第二导电柱501c的其中一端的插口K-1内。同样的,第二线束Y的第三线芯Y-11和第四线芯Y-12能够被中心固定架501a另一端的分线头501a-2分为两路分岔,该两路分岔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柱501b和第二导电柱501c的另一端的插口K-1内。
当连接环504的一端套于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外围,且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第一连接尾座502进行旋转连接时,第一连接尾座502与第二连接尾座503能够在滑槽501a-3的导向下发生相向运动,且柔性挤压环505能够将位于同一分线头501a-2两侧的线芯分别按压在该分线头501a-2两侧的导向坡面501a-22上,实现压实紧固。
由于第一连接尾座502与第二连接尾座503仅能够发生相向的直线滑动,而不能发生相对旋转,因此,该运动方式不但能够保证柔性挤压环505对线芯进行有效地直线挤压固定,而且还不存在因为旋转而扭动线芯的弊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中心固定架501a具有至少如下作用:
一、对其两侧的两个导电柱起到容纳、固定的作用;
二、对其两侧的两个导电柱起到隔绝的作用,防止误触短路;
三、中心固定架501a能够为套于其两端的连接尾座起到直线导向作用,保证两个连接尾座仅能够发生直线相向运动,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有利于柔性挤压环505对线芯的挤压固定;
四、为线束穿入连接尾座后的“分岔、形成两路线芯”提供导向作用;
五、为柔性挤压环505的挤压固定提供受力支撑面(导向坡面501a-22),即柔性挤压环505与导向坡面501a-22共同挤压固定两个线芯端头。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包括微控制单元(101)、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1)进行连接的双口RAM(102),以及与所述双口RAM(102)进行连接的DSP控制器(103);
保护模块(200),包括第一支路(20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201)上的第一熔断器(202)、第二支路(20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203)上的第二熔断器(204);所述第一支路(201)与第二支路(203)均外接信号采集模块,并能够将所述信号采集模块所获得的线路信息发送至与两者分别进行连接的DSP控制器(103);以及,
电源设备(300),包括与所述第一支路(201)以及第二支路(203)分别进行连接的双交流切换模块(301)、与所述双交流切换模块(301)进行连接的电源模块(302),以及与所述电源模块(302)进行连接的超级电容(303);所述电源模块(302)同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1)以及DSP控制器(103)连接并为能够其进行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还包括与所述DSP控制器(103)进行连接的模数转换器(104);
所述第一支路(201)与所述第二支路(203)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器(104)进行连接,并能够通过所述模数转换器(104)将来自信号采集模块的线路信息发送至所述DSP控制器(10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模块化FTU还包括配网通讯终端(400);
所述配网通讯终端(40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1)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101)能够通过所述配网通讯终端(400)与主站进行无线通讯;
所述电源模块(302)与所述配网通讯终端(400)连接,并能够为其供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201)与所述第二支路(203)上均设置有彼此连接的放大器(205)以及滤波器(206),所述放大器(205)与所述第一熔断器(202)或第二熔断器(204)连接,所述滤波器(206)与所述模数转换器(104)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保护模块(200)以及电源设备(300)之间的线路均为可拆卸的两段式,且该两段式的线路包括一端裸露的第一线束(X)以及一端裸露的第二线束(Y);
所述第一线束(X)的末端形成一对第一电线(X-1);所述第二线束(Y)的末端形成一对第二电线(Y-1);所述第一电线(X-1)与所述第二电线(Y-1)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器(500)进行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自动化馈线终端设备(100)、保护模块(200)、电源设备(300)以及配网通讯终端(400)之间的线路均为可拆卸的两段式,且该两段式的线路包括一端裸露的第一线束(X)以及一端裸露的第二线束(Y);
所述第一线束(X)包括有一对第一电线(X-1);所述第二线束(Y)包括有一对第二电线(Y-1);所述第一电线(X-1)与所述第二电线(Y-1)的端头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器(500)进行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X)的一对第一电线(X-1)在末端处形成外露的第一线芯(X-11)和第二线芯(X-12);所述第二线束(Y)的一对第二电线(Y-1)在末端处形成外露的第三线芯(Y-11)和第四线芯(Y-12);
所述线束连接器(500)包括对接组件(501)、套于所述对接组件(501)两端的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以及能够将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进行连接并拉紧的连接环(504);
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的尾部具有穿线口,且其对接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502a);所述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尾部具有穿线口,且其对接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台(503a);所述连接环(504)的一端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凸台(503a)的限位环(504a),另一端设置有配合于所述外螺纹(502a)的内螺纹(504b);
所述对接组件(501)包括中心固定架(501a)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固定架(501a)横向两侧的第一导电柱(501b)和第二导电柱(501c);所述第一线束(X)和第二线束(Y)能够分别从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尾部穿入,并通过第一导电柱(501b)接通第一线芯(X-11)与第三线芯(Y-11),通过第二导电柱(501c)接通第二线芯(X-12)与第四线芯(Y-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柱(501b)与第二导电柱(501c)的结构相同,两者的两端均具有对称设置的插口(K-1),且各个插口(K-1)沿其径向的外侧边缘均设置有侧向开口(K-2);所述插口(K-1)的内径外向内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所述中心固定架(501a)的横向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内凹的容置槽(501a-1);所述第一导电柱(501b)以及第二导电柱(501c)分别嵌入在该两个容置槽(501a-1)内,并使得同一导电柱两端的侧向开口(K-2)能够分别正对其两端的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内侧壁;
所述中心固定架(501a)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分线头(501a-2),所述分线头(501a-2)自内端向外端具有厚度不断减小的趋势,并在分线头(501a-2)的末端形成分线脊(501a-21);所述分线头(501a-2)的两侧形成导向坡面(501a-22);所述导向坡面(501a-22)为外凸曲面,且所述导向坡面(501a-22)的内端与所述插口(K-1)的外端口形成衔接;
所述中心固定架(501a)的两个分线脊(501a-21)分别正对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尾部穿线口;
所述线芯的端头能够插入所述导电柱的插口(K-1)内,并在所述侧向开口(K-2)处形成部分外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台阶面(M),所述台阶面(M)正对其所对应的接尾座的连接端,且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台阶面(M)均上搁置有柔性挤压环(505),所述柔性挤压环(505)贴合于其所对应的接尾座的内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模块化FTU,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固定架(501a)上还设置有纵向沿伸的滑槽(501a-3);
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配合于所述滑槽(501a-3)的条形凸起(T),所述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分别通过各自的条形凸起(T)嵌入中心固定架(501a)的滑槽(501a-3)两端,使得述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能够相对于中心固定架(501a)发生滑动,而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所述条形凸起(T)的内端头延伸至所述连接尾座内部的柔性挤压环(505)的外侧面,并对柔性挤压环(505)形成纵向的限位;
当所述第一线束(X)和第二线束(Y)分别从第一连接尾座(502)和第二连接尾座(503)的穿线口穿入时,所述第一线束(X)的第一线芯(X-11)和第二线芯(X-12)能够被中心固定架(501a)其中一端的分线头(501a-2)分为两路,并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柱(501b)和第二导电柱(501c)的其中一端的插口(K-1)内;所述第二线束(Y)的第三线芯(Y-11)和第四线芯(Y-12)能够被中心固定架(501a)另一端的分线头(501a-2)分为两路,并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柱(501b)和第二导电柱(501c)的另一端的插口(K-1)内;
当所述连接环(504)的一端套于第二连接尾座(503)的外围,且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进行旋转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尾座(502)与第二连接尾座(503)能够在所述滑槽(501a-3)的导向下发生相向运动,且所述柔性挤压环(505)能够将位于同一分线头(501a-2)两侧的线芯分别按压在该分线头(501a-2)两侧的导向坡面(501a-22)上。
CN202011346157.1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Active CN112531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6157.1A CN112531883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6157.1A CN112531883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1883A true CN112531883A (zh) 2021-03-19
CN112531883B CN112531883B (zh) 2023-05-12

Family

ID=74993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6157.1A Active CN112531883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188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471A (zh) * 2020-11-19 2021-03-05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ftu专用电源的专用装置
CN117485168A (zh) * 2023-12-22 2024-02-02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桩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CN117485168B (zh) * 2023-12-22 2024-04-26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桩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022A (zh) * 2012-06-13 2012-10-03 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馈线自动化终端的配电网馈线保护与重构方案
CN203951262U (zh) * 2014-03-31 2014-11-1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配电自动化终端
US20170256985A1 (en) * 2014-08-01 2017-09-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wer distribution terminal capable of determining fault type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thereof
CN206698015U (zh) * 2017-04-18 2017-12-01 北京Bke电气有限公司 配电站所自动控制终端
US20180241157A1 (en) * 2017-02-17 2018-08-23 Md Elektronik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multi-wire electrical cable
CN109994900A (zh) * 2019-04-12 2019-07-0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022A (zh) * 2012-06-13 2012-10-03 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馈线自动化终端的配电网馈线保护与重构方案
CN203951262U (zh) * 2014-03-31 2014-11-1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配电自动化终端
US20170256985A1 (en) * 2014-08-01 2017-09-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wer distribution terminal capable of determining fault type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80241157A1 (en) * 2017-02-17 2018-08-23 Md Elektronik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multi-wire electrical cable
CN206698015U (zh) * 2017-04-18 2017-12-01 北京Bke电气有限公司 配电站所自动控制终端
CN109994900A (zh) * 2019-04-12 2019-07-0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教学的电线对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卫等: "环保型多芯预制分支电缆的研制", 《电线电缆》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471A (zh) * 2020-11-19 2021-03-05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ftu专用电源的专用装置
CN112448471B (zh) * 2020-11-19 2022-12-09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ftu专用电源的专用装置
CN117485168A (zh) * 2023-12-22 2024-02-02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桩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CN117485168B (zh) * 2023-12-22 2024-04-26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桩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1883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1883A (zh) 一种新型模块化ftu
CN112510391B (zh) 一种应用于模块化ftu的线束连接器
CN110867619A (zh)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的短板电池隔离装置和方法
CN112421265B (zh) 一种接线系统
EP0821458B1 (de) Leitungsverzweiger
CN212518299U (zh) 一种可以防水的母线槽
EP1288553A1 (de) Versorgungskabel mit Fluid-, Strom und Lichtwellenleitungen für einen Industrieroboter
CN113759862A (zh) 一种信号切换装置和信号控制方法
CN217110976U (zh) 一种模块化多通道手动波段测量装置
CN219998633U (zh) 一种线缆配接器
CN216016336U (zh) 一种电动车用防水电缆结构
CN218182720U (zh) 一种汇流排接线装置
CN212114222U (zh) 一种机柜内数据的输出装置
CN216720441U (zh) 差分连接器
CN117650402B (zh) 一种应用于可变距相控阵天线的射频模块组合
CN218385977U (zh) 一种容量段用电力扩容的绞制导线
CN219959577U (zh) 一种电气柜的排线接线结构
CN207517915U (zh) 10kv旁路电缆双输出接头
CN220692423U (zh) 拼接式连接结构、电连接器及供电系统
CN113820559B (zh) 一种功率环分阵电噪声测试系统
CN214627644U (zh) 一种电控箱
CN215816747U (zh) 一种综合线缆连接器
CN211605948U (zh) 一种网络建设的布线用调节装置
CN217182571U (zh) 二合一插接结构
CN102496857B (zh) 配电全功能组合式低压接地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