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1330B -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1330B
CN112531330B CN201910880123.1A CN201910880123A CN112531330B CN 112531330 B CN112531330 B CN 112531330B CN 201910880123 A CN201910880123 A CN 201910880123A CN 112531330 B CN112531330 B CN 112531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bile terminal
tuning circuit
controller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01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1330A (zh
Inventor
陈仁庆
胡育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01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1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1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1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1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1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 H01Q21/10Collinear arrangements of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longated conductiv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9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for giving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包括:信号源、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全向的第一天线、控制器、以及附属设备,所述附属设备包含第二天线及与其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其中,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本发明将内置全向天线在附属设备中进行重构设计,实现天线由全向向定向的方向性增强,实现内置全向天线增益无法满足的,如天线方向性指向天空的高增益定位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外观设计,全面屏的设计因其带有高科技外观所以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主流的手机设计趋势。随着屏占比的增加,非屏幕空间被极限的压缩,给天线的设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非屏幕空间被压缩,天线净空也被极限压缩,天线净空区是手机天线在设计时,不仅应远离金属元件,而且还应隔离电池、振荡器、屏蔽罩、摄像头等不相干的零部件,给天线留出一段干净的空间,称作净空(clearance),以保证天线的全向通信效果,可见现有的天线设计很难保证天线始终处于高效率的状态。
同时,手机套的使用是目前的手机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消费习惯,但手机套的非金属材质给手机信号带来的正切损耗较大,其中正切损耗是指表征电介质材料在施加电场后介质损耗大小的物理量,并且原有的天线介电常数也会随之改变,介电常数是指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
基于上述两种情况看,全面屏手机环境天线性能相较于原有手机设计有着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使用手机套也会增加天线1-4dB的频偏和损耗的降低。
目前对于全面屏下的天线的解决方案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扩大手机内部的净空区域,对应的解决方案为屏背后金属切除;第二种思路是减小天线所需的净空区域,对应的解决方案有LDS天线技术、整合天线与其他零件。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大多是基于终端对于净空区域大小的调整,虽然可以从设计上弥补天线信号的被减弱的问题,但一定程度上也伴随着设计开发成本大幅提升与机身强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设计的目的在解决极限屏幕比例下净空区域减少,对于手机天线的性能的影响。本设计提供一种便携移动终端外壳的设计,通过对原有的便携移动终端通信设备内置的天线由全向向定向的可重构设计,来实现在特殊场景下便携移动终端对天线高增益以及方向性的设计需求,也克服了便携移动终端外壳给天线带来的性能耗损以实现天线性能的增强设计。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信号源、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全向的第一天线、控制器、以及附属设备,所述附属设备包含第二天线及与其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
其中,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通过如下任一方式连接:
馈电导通的接触连接方式;
非接触的寄生耦合连接方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天线通过第二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二调谐电路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谐所述定向天线的每个指定频段的频率及信号相位。
可选地,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霍尔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位于所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是否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的信号源、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全向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所述附属设备中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未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一天线形成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全向天线。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包括:
第二天线,用于与移动终端内的第一天线连接;
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用于在移动终端内的控制器的控制下,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为移动终端的非金属外壳套,所述第二天线位于所述非金属外壳套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天线的外部末端相对。
可选地,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至少两根无源金属走线,所述至少两只无源金属走线并排形成阵列天线。
可选地,所述第二调谐电路包括如下任一或任多组合:
电容或电感组成的π型电路、有源可变电容、相位调谐装置。
利用本发明,可以将移动终端中第一的全向天线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进行匹配,实现移动终端中的第一天线与其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相结合以完成天线重构的设计,实现第一天线由全向向定向的转变,使得天线的定向方向性得到增强,满足第一全向天线增益所无法满足的高增益的定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天线部分的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终端第一天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终端佩戴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第一金属走线设计示意图;
图5a为第一金属走线与第一天线形成重构天线图;
图5b为第二金属走线与第一天线形成重构天线图;
图5c为第三金属走线与第一天线形成重构天线图;
图5d为第四金属走线与第一天线形成重构天线图;
图6为移动终端连接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前的天线增益场强波瓣示意图;
图7为移动终端连接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后重构天线的增益场强波瓣示意图;
图8为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电路控制方法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1)π型电路:包括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电感器,它的输入和输出都呈低阻抗,π型电路因为元件多,所以其插入损耗特性比RC型和LC型更好;
2)寄生耦合:寄生耦合是指在设计的耦合之外由于布线或器件特性而额外产生的耦合现象;
3)PIFA(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平面倒F型天线)天线:是倒F型天线的拓展,其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一个辐射顶片,一个馈电引脚,一个短路引脚,还有所需的参考地,由于其辐射顶片,馈电引脚以及短路引脚从侧面来看,如同一个倒放在平面上的大写字母F,故得名平面倒F型天线;最简单的PIFA天线是一个金属片平行放置于地平面上,用同轴线或者微带线馈电即可,其辐射主要靠边缘场;
4)LOOP(loop Antenna,环形天线)天线:是将一根金属导线绕成一定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以导体两端作为输出端的结构,绕制多圈(如螺旋状或重叠绕制)的称为多圈环天线;
5)tuner:天线调谐器简称天调,用于发射机和天线之间,调谐时,微处理器控制模数转换器将检测电路提供的取样参数量化为数字信号,然后读入到内存中,处理后控制匹配网络状态变化,实现阻抗匹配;天线调谐器是连接发射机与天线的一种阻抗匹配网络,它能使发射机与天线之间阻抗匹配,从而使天线在任何频率上有最大的辐射功率;
6)波瓣:全称为(in lobe)方向图来表示天线方向性,因为天线方向图一般呈花瓣状,故又称为波瓣图,最大辐射方向两侧第一个零辐射方向线以内的波束就称为主瓣;能流密度最大方向上的波瓣为主波瓣,侧面的为旁瓣,相反方向的为尾瓣;
7)阵列天线:阵列天线是一类由不少于两个天线单元规则或随机排列并通过适当激励获得预定辐射特性的特殊天线。阵列天线作为一种在某方向的有着更高场强增益的设计,是智能天线的研究设计趋势,满足通信终端的特殊通信方向需求,能很好的解决极限净空内置天线对于信号强度的局限性。
8)全向天线:当前手机大多采用的是全向天线设计,也就是说在天线横截面360°各方向的信号辐射强度相同,以实现最佳通信效果。要实现全向天线通信,手机内的天线周围需要足够开阔的空间,不能有屏蔽或干扰。
9)有源可变电容:是一种电容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电容器,通过改变极片间相对的有效面积或片间距离改变时,它的电容量就相应地变化。通过调节电容器的电容量来作为接收电路中调谐电容器用。
10)相位调谐装置:可以概括为每一级电路都被装备了一个具有可调谐的或者等效于可调谐的相移的相位调谐(phase tuning,PT)单元,通过调谐这些单元的相移,每级电路中的主RC谐振腔的相移会被相应的改变。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通过对原有移动终端中的内置天线由全向向定向的天线重构,实现在特殊场景下对天线高增益及方向性的设计需求,同时克服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给天线带来的性能损耗以实现天线性能的增强设计。本发明在原有移动终端内置天线电路设计基础上,在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增加天线末端设计由此克服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带来的频偏及差损的同时实现天线信号的提升。本实施例中将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命名为第一天线,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外置天线命名为第二天线。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由第一天线部分和与第一天线部分配合的第二天线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为移动终端中的第一天线部分的天线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天线部分由位于移动终端内部的信号源101、与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102、与第一调谐电路102与信号源101连接的控制器103及与第一调谐电路102连接的全向第一天线104及外部的移动终端组成,其中控制器103通过控制信号源101产生天线源信号,该源天线信号经第一调谐电路进行相位、频段的调整后通过第一天线发射,其中通过控制器103控制第一调谐电路,将源天线信号调谐到至少一个指定频段。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移动台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订阅设备等。
在实施例中,由控制器103检测第一天线104是否与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若第一天线没有连接到第二天线,则控制第一调谐电路102工作在第一模式,信号源中的天线源信号经调谐后通过全向辐射的第一天线104发射。
控制器用于103检测第一天线与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通过控制第一调谐电路102和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使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中至少一个指定频段是可以适用于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2G、3G、4G、5G系统以及5G新媒体(New Radio,NR)系统等。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电路,可以将全向天线通过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重构为定向天线,实现对指定方向上的场强的增益,尤其是应用到对与信号要求比较高的天线信号辐射的场景,例如应用到发射GPS信号场景。因GPS卫星处在移动终端的上部,重构天线会产生对于上部方向的场强增益。
其中移动终端第一天线104可以采用金属边框开缝的方式,形成第一天线104的结构。图2为移动终端第一天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终端的外围金属边框被终端的开缝所斩断而形成的独立金属辐射体10,移动终端中金属边框的其他部分与第一的合金材质的结构相连接,所形成的第一天线的参考地部分11,由独立金属辐射体作为移动终端的金属外观面天线,金属外框与合金材料相连接作为外观面天线,因通常卫星用于定位的特性,所以正常使用的应用场景为对向上方向有场强增益的要求。其中第一天线104可以是移动终端外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外壳被开缝斩断的对外接触的独立金属辐射体作为第一天线,也可以是移动终端外部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外壳中增加由独立金属辐射体作为第一天线。
由于第一天线采用全向的设计,因此在有上方向有场强增益需求的信号,信号的辐射面积有大部分会产生浪费,且现有的移动终端附属设备距离移动终端的上下端面距离相较于两侧较远,同时由于其非金属材质,相较于空气的介电常数大,并且具有耗损正切角,在原有的天线设计中导致天线的频偏和辐射效率耗损增加。图3为含有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移动终端示意图,移动终端附属设备30,移动终端31,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32。
其中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和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第二天线通过如下任一方式连接:
馈电导通的接触连接方式;
非接触的寄生耦合连接方式。
其中的馈电导通接触连接方式为在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第一的多组无源金属走线上,串联有至少一电容/电感器件,用于与第一天线通过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上金属接触点连接,形成第一天线与至少一个电容/电感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结构。
其中的非接触的寄生耦合连接方式,为在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存在有等效电容,在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接触时,等效电容以不接触的方式将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馈电导通的接触连接的示例,如图4是本实施例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第一金属走线设计示意图,第一有四根金属走线,分别为第一金属走线400、第二金属走线401、第三金属走线402、第四金属走线403,构成了阵列天线形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金属走线400、第二金属走线401、第三金属走线402、第四金属走线403,每通过金属电接触点来与第一天线相导通,通过调谐电路匹配电路,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单元连接,相谐振可以通过金属接触点的方式和第一天线连接,上述调谐电路可以是与每根金属走线串联的不同电容值的电容/电感器件,分别为第一电容/电感器件410、第二电容/电感器件411、第三电容/电感器件412、第四电容/电感器件413,通过金属接触点来和第一天线导通;或者第一金属走线400、第二金属走线401、第三金属走线402、第四金属走线403,与第一天线通过非接触的寄生耦合连接方式,图中的一电容/电感器件410、第二电容/电感器件411、第三电容/电感器件412、第四电容/电感器件413分别等效电容/电感器件。
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与控制器连接的霍尔传感器;其中霍尔传感器也可以存在于控制器内部。
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霍尔传感器控制第一天线与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状态。
在佩戴便携移动通信终端附属设备的场景下,便携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控制器中的霍尔传感器进行识别,在识别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连接后,将第一调谐电路切换到第二调谐电路,第二调谐电路将移动终端中的第一天线与附属设备中的每条金属线单元来形成4单元的阵列天线,天线等效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因而天线电流场强的最强位置在每个线单元的位置相同,每个单元的等效天线路径经由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单元形成完整的天线分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移动终端未检测第一天线与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时:
移动终端中的控制器未检测到与第二天线相连接,则由控制器控制第一调谐电路,将由信号源发出的信号由第一调谐电路调谐后发送到第一天线中,由第一天线辐射出全向天线信号。
参见图5a、图5b、图5c、图5d为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和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相连接后的重构阵列天线的示意图,每个第二天线单元通过金属电接触点来与第一天线相导通,通过调谐电路匹配电路,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单元相谐振,形成对于GPS天线频段的4天线单元阵列金属天线结构。
其中根据图4中的标识,当图5a中的第一金属走线通过至少一个开关或者第一电容/电感器件与第一天线相连接以形成重构后的单条金属天线结构。
当图5b中的第二金属走线通过至少一个开关或者第二电容/电感器件与第一天线相连接以形成重构后的单条金属天线结构。
当图5c中的第三金属走线通过至少一个开关或者第三电容/电感器件与第一天线相连接以形成重构后的单条金属天线结构。
当图5d中的第四金属走线通过至少一个开关或者第四电容/电感器件与第一天线相连接以形成重构后的单条金属天线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的信号源、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全向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所述附属设备中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具体构造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相同,仅不含有外部的附属设备,这里不再多做赘述。
其中该移动终端中的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中该移动终端中的控制器还用于未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一天线形成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全向天线,信号源中的天线源信号经调谐后通过全向辐射的第一天线发射。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附属设备,附属设备中包括:第二天线,用于与移动终端内的第一天线连接;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用于在移动终端内的控制器的控制下,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对移动终端中的第一天线由全向向定向的重构,来实现特殊场景下对天线高增益及方向性的设计需求,同时克服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给天线带来的性能损耗以实现天线性能的增强设计。
其中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连接的移动终端内部有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的信号源、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全向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具有第二天线及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
其中,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时,移动终端内的控制器可以检测到该连接,并对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第二调谐电路进行控制,使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为移动终端的非金属外壳套,第二天线位于非金属外壳套的顶部,并与第一天线的外部末端相对。
在小型化移动终端内置天线设计技术中,天线的辐射效率决定于天线的辐射体面积和净空。天线辐射面积的增大和净空的提升均会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对天线末端面积和净空的提升是提高天线辐射效率的有效手段。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由于较远离内置天线,具有较内置天线更好的天线净空。本实施例在于在原有内置天线设计基础上,在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中第二调谐电路的设计,由此克服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给移动终端带来的频偏及差损,同时实现提升天线的信号。其中,第二天线的作用为实现天线由全向向定向的方向性增强,实现内置全向天线增益无法满足的,如天线方向性指向天空的高增益定位需求,其内部的天线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可以包括至少两根无源金属走线,至少两根无源金属走线可以为阵列天线或其他结构的天线。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内置无源金属走线可以增加接地点,形成有接地的金属单元,如PIFA、LOOP等天线单元方式。
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第二天线的材质可以根据传输信号需求的精度进行设计,其中材质可以为铜、铝或其他合金。
至少两根无源金属走线为阵列天线时,多根的金属走线可以为并排设计呈阵列天线辐射条件,其排列方式根据其方向性需求设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宽频或多频天线的增强设计,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的设计,可以是由多组内置无源金属走线分支对于多频段进行的辅助增强设计。其中辅助频段增强设计,可以是以多组内置无源金属走线分支对于至少一种指定频段进行频段定向的增强,或内置无源金属走线分支中的每组内置无源金属走线分支对于至少一种指定频段进行定向的增强。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谐电路串联在多根金属走线和第一天线之间,用于调谐每一指定频段的频率及信号相位,包括如下任一或任多组合:
电容或电感组成的π型电路、有源可变电容、相位调谐装置。
其中在第二调谐电路中还包括至少一开关或可变电容等调谐器件,形成连接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增加天线走线后的天线频段的调谐。
其中第二调谐电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开关,用于设置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多组无源金属走线对于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调节,例如通过关闭开关屏蔽部分第一无源金属走线来对至少一个指定频段进行屏蔽。
其中第二调谐电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开关还用于设置移动终端在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进行连接后,对于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不进行重构,仍使用由第一天线形成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全向天线。
其中第二调谐电路中包括至少一个可变电容,可以通过对于可变电容的电容值的大小进行设置,以调节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后形成的重构天线辐射频段的切换。例如:在连接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后,天线的辐射由全向辐射转变成为定向辐射,如GPS卫星处在移动终端的上部,重构天线会产生对上部方向的场强增益,当需要切换到对于北斗卫星的场强增益时,通过调节可变电容的容值,使得重构天线产生对于北斗卫星的场强增益。
参见图6,图6是移动终端连接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前的天线增益场强波瓣示意图,此时的第一天线为全向天线设计,其方向性对于各个方向都比较好,因GPS对于天线的增益为正面朝上,但全向天线设计的各个方向的场强相对平均,故需要对于全向天线进行定向的增强。
参见图7,图7为移动终端连接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后重构天线的增益场强波瓣示意图,此时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经过重构后为定向的阵列天线设计,分为朝上的主波瓣和其他几个方向的副波瓣,在有正面朝上需求的GPS信号中,场强效益较全向的天线具有较强的提升。
实施例4
基于上述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与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的连接方法,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是否与位于所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若是,通过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内与第一天线连接第一调谐电路,及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与所述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若未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位于所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一天线形成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全向天线。
该方法用于控制当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进行连接时,移动终端中第一天线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状态,该方法中移动终端及附属设备的具体结构和信号传递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如图8所示,该天线电路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是否与位于所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若是,执行步骤S802;
步骤S802,通过控制所述移动终端内与第一天线连接第一调谐电路,及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与所述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用与控制器连接的霍尔传感器检测第一天线与位于所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状态。其中霍尔传感器检测并控制的原理为,霍尔传感器对移动终端外部的磁场及其变化进行检测,佩戴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磁性物质与移动终端近距离接触,磁性物质改变了移动终端控制器里霍尔传感器所处的磁场大小,从而控制切换第一调谐电路和第二调谐电路的选项。
若检测到了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与移动终端已经连接,通过控制移动终端内与第一天线连接第一调谐电路,以及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使得第一使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通过第二调谐电路进行调谐,其中调谐的方式为通过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第二调谐电路对于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进行阻抗匹配,从而使重构天线在至少一个指定频段上有最大的辐射功率,形成对于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信号增强,将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重构为定向附属的阵列天线。
进一步地,若未检测第一天线与位于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时,执行步骤S803:
步骤S803,通过控制第一调谐电路对于第一天线进行功率发射的调节,使第一形成天线形成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全向辐射天线。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源、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全向的第一天线、控制器、以及附属设备,所述附属设备包含第二天线及与其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
其中,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附属设备的外置天线;所述附属设备为移动终端的非金属外壳套,所述第二天线位于所述非金属外壳套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天线的外部末端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通过如下任一方式连接:
馈电导通的接触连接方式;
非接触的寄生耦合连接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通过第二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二调谐电路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调谐所述定向天线的每个指定频段的频率及信号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霍尔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是否连接。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的信号源、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调谐电路连接的全向的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移动终端的附属设备中的第二天线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未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源用于产生源天线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所述附属设备中与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和第二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附属设备的外置天线;所述附属设备为移动终端的非金属外壳套,所述第二天线位于所述非金属外壳套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天线的外部末端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未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调谐电路,使所述第一天线形成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全向天线。
7.一种移动终端附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天线,用于与移动终端内的第一天线连接;
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调谐电路,用于在移动终端内的控制器的控制下,使所述第二天线和第一天线重构为至少一个指定频段的定向天线;
其中,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的连接是利用所述控制器进行检测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所述附属设备的外置天线;所述移动终端附属设备为移动终端的非金属外壳套,所述第二天线位于所述非金属外壳套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天线的外部末端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至少两根无源金属走线,所述至少两只无源金属走线并排形成阵列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谐电路包括如下任一或任多组合:
电容或电感组成的π型电路、有源可变电容、相位调谐装置。
CN201910880123.1A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Active CN112531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0123.1A CN112531330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0123.1A CN112531330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1330A CN112531330A (zh) 2021-03-19
CN112531330B true CN112531330B (zh) 2022-11-25

Family

ID=74974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0123.1A Active CN112531330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1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2228A (zh) * 2021-12-31 2022-03-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7319A (zh) * 2006-10-12 2007-03-28 上海交通大学 全向/定向方向图可重构高增益双频天线
CN102570034A (zh) * 2012-01-04 2012-07-1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共形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可重构天线
CN103765670A (zh) * 2011-07-26 2014-04-30 伯明翰大学 多输出天线
CN105098369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缝隙天线及终端
US9203148B1 (en) * 2012-12-28 2015-12-01 Google Inc. Expandable antenna structure
CN106887667A (zh) * 2017-04-26 2017-06-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7706506A (zh) * 2017-11-15 2018-02-1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构天线及智能通信终端
CN109066074A (zh) * 2018-07-23 2018-12-21 华南理工大学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09921178A (zh) * 2019-02-19 2019-06-21 深圳市和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天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7319A (zh) * 2006-10-12 2007-03-28 上海交通大学 全向/定向方向图可重构高增益双频天线
CN103765670A (zh) * 2011-07-26 2014-04-30 伯明翰大学 多输出天线
CN102570034A (zh) * 2012-01-04 2012-07-1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共形有源频率选择表面的可重构天线
US9203148B1 (en) * 2012-12-28 2015-12-01 Google Inc. Expandable antenna structure
CN105098369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缝隙天线及终端
CN106887667A (zh) * 2017-04-26 2017-06-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7706506A (zh) * 2017-11-15 2018-02-1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构天线及智能通信终端
CN109066074A (zh) * 2018-07-23 2018-12-21 华南理工大学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09921178A (zh) * 2019-02-19 2019-06-21 深圳市和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1330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5623B (zh) 移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94351B (zh) 一种全金属外壳移动智能终端天线
JP3864127B2 (ja) デュアルフィーディングポートを有するマルチバンドチップ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移動通信装置
Liu et al. A multi-broadband planar antenna for GSM/UMTS/LTE and WLAN/WiMAX handsets
CN107230835B (zh) 具备环型辐射单元的金属体天线
US20170033437A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KR102025638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내장 안테나
CN111029729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246989B1 (en) Multi-frequency antenna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204814A (zh) 具有镀覆在高电容率壳体材料上的天线的可穿戴设备
JP2016536934A (ja) 可変インピーダンス素子の弱結合によりアンテナを調整する技術
CN105846055A (zh) 一种含寄生单元的多频pifa手机天线
CN109273843B (zh) 天线及移动终端
EP3121899B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112531330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附属设备
CN205509020U (zh) 通信终端
CN108140929B (zh) 天线装置和终端
CN107078387B (zh) 一种多频天线及终端设备
EP2234207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device
EP2251930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device
US10374311B2 (en) Antenna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114999A (en) Field controlled resonator
CN213425185U (zh) 具有缝隙天线的装置
CN108432048A (zh) 一种缝隙天线和终端
JPH0936628A (ja) 携帯無線機器用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