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1231B -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1231B
CN112531231B CN202011382990.1A CN202011382990A CN112531231B CN 112531231 B CN112531231 B CN 112531231B CN 202011382990 A CN202011382990 A CN 202011382990A CN 112531231 B CN112531231 B CN 112531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oling
battery pack
liquid cooling
passive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29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1231A (zh
Inventor
王贺武
李成
欧阳明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3829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1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1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1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1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1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located inside the innermost case of the cells, e.g. mandrels, electrodes or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9Fluids undergoing a liquid-gas phase change or transition, e.g. evaporation or cond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单体与液冷装置。每个电池单体具有极柱汇流元件。液冷装置导热绝缘设置于极柱汇流元件的表面。液冷装置包含液冷介质。液冷装置设置有多个热熔结构。液冷装置包含液冷介质,可以对多个极柱汇流元件进行降温,实现常规冷却,进而实现常规热管理功能。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释放的高温烟气等会将热熔结构熔化,内部液冷介质从上而下淹没电池内外,以蒸发换热、流动传热等方式,对热失控电池进行冷却,实现更高效降温,进而实现了应急热管理的功能。因此,通过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同时实现常规热管理与应急热管理的功能,实现了常规热管理与应急热管理两种工作模式。

Description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动力性、耐久性和环境友好性,成为了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现阶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通常以热失控为基本特征,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动力系统通常以模组为基本单位,每个电池模组又由一定数量的电池单体排列组装而成。当电池包局部或整体受到外界冲击(如碰撞、挤压、加热、过充等)、或某些电池单体出现内部缺陷(析锂等),电池就有发生热失控的风险。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演进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一系列产气、放热的副反应。在电池内部的密闭环境中达到一定压力后会向外界释放高温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可燃有机电解液等),这也是新能源着火事故的根源。
然而,传统的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为了抑制热失控传播,对电池包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进而,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难以对热失控单体及相邻单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危害抑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本申请提供一种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单体与液冷装置。每个所述电池单体具有极柱汇流元件。所述液冷装置导热绝缘设置于所述极柱汇流元件的表面。所述液冷装置包含液冷介质。所述液冷装置设置有多个热熔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冷却流道,用于流通冷却介质。每个所述冷却流道导热绝缘设置于所述极柱汇流元件的表面,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中冷却介质的流向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柱汇流元件包括正极柱汇流排和负极柱汇流排。每个所述冷却流道导热绝缘设置于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正极柱汇流排和相邻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负极柱汇流排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负极柱汇流排之间。且所述导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正极柱汇流排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体。所述固定连接体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用于将多个所述冷却流道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固定连接体与多个所述冷却流道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冷却流道的厚度。所述固定连接体与所述冷却流道包围形成导流通道,用于疏通气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单体具有安全阀。所述固定连接体与所述安全阀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熔结构设置于靠近所述安全阀的所述冷却流道的侧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还包括多个阻隔结构。多个所述阻隔结构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隔。且多个所述阻隔结构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包围设置,形成多个电池分区单元。每个所述热熔结构与每个所述电池分区单元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安全阀的高度且低于所述冷却流道的高度。
上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所述液冷装置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多个所述极柱汇流元件的表面。所述液冷装置包含液冷介质,可以对多个所述极柱汇流元件进行降温,实现常规冷却,进而实现常规热管理功能。同时,所述液冷装置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顶端,可以有效地冷却因受热上升的空气,促进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内部气体自然对流。
并且,当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释放的高温烟气等喷发气体,会将所述热熔结构熔化,内部液冷介质从上而下淹没电池内外,以蒸发换热、流动传热等方式,对热失控电池进行冷却。从而,通过所述液冷装置设置的多个所述热熔结构,可以实现所述电池单体的六个表面同时换热,增大了换热面积,进而可以快速对热失控电池进行冷却。同时,所述液冷装置释放的液冷介质从上而下降落,可以淹没热失控电池。此时,当液冷介质液面高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安全阀位置时,可以在热失控电池单体内部压力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从安全阀进入所述电池单体的内部,实现更高效降温,进而实现了应急热管理的功能。从而,在电池包热失控时,通过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可以使得液冷介质直接进入电池包内部定点冷却热失控区域,能更有效地起到热失控传播抑制作用。
因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同时实现常规热管理与应急热管理的功能,将常规电池包管理与极端热失控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常规热管理与应急热管理两种工作模式。从而,通过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解决了传统电池包的冷却介质难以进入电池包导致的难以对热失控单体及相邻单体进行高效的降温得问题。并且,通过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对电池包内部结构改动较小,不需要额外增加管路结构,提高了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冷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电池单体10、液冷装置20、极柱汇流元件110、热熔结构201、冷却流道210、正极柱汇流排112、负极柱汇流排111、导热结构30、固定连接体220、安全阀120、阻隔结构40、电池包壳体50、隔热结构60、电池分区单元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0与液冷装置20。每个所述电池单体10具有极柱汇流元件110。所述液冷装置20导热绝缘设置于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的表面。所述液冷装置20包含液冷介质。并且,所述液冷装置20设置有多个热熔结构2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20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的多个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的表面。此时,可以理解为:所述液冷装置20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的顶端,即所述液冷装置20设置于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的顶端位置。所述液冷装置20包含液冷介质,可以对多个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进行降温,实现常规冷却,进而实现常规热管理功能。同时,所述液冷装置20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的顶端,可以有效地冷却因受热上升的空气,促进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内部气体自然对流。
并且,当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发生热失控时,释放的高温烟气等喷发气体,会将所述热熔结构201熔化,内部液冷介质从上而下淹没电池内外,以蒸发换热、流动传热等方式,对热失控电池进行冷却。从而,通过所述液冷装置20设置的多个所述热熔结构201,可以实现所述电池单体10的六个表面同时换热,增大了换热面积,进而可以快速对热失控电池进行冷却。同时,所述液冷装置20释放的液冷介质从上而下降落,可以淹没热失控电池。此时,当液冷介质液面高于所述电池单体10的安全阀位置时,可以在热失控电池单体内部压力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从安全阀进入所述电池单体10的内部,实现更高效降温,进而实现了应急热管理的功能。从而,在电池包热失控时,通过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可以使得液冷介质直接进入电池包内部定点冷却热失控区域,能更有效地起到热失控传播抑制作用。
因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同时实现常规热管理与应急热管理的功能,将常规电池包管理与极端热失控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常规热管理与应急热管理两种工作模式。从而,通过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解决了传统电池包的冷却介质难以进入电池包导致的难以对热失控单体及相邻单体进行高效的降温的问题。并且,通过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对电池包内部结构改动较小,不需要额外增加管路结构,提高了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20内的冷却介质,可以为常规电池包系统的冷却液,例如乙二醇与水的混合物等。冷却介质也可以为去离子水、改性的全氟己酮等的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20为设置有多个所述热熔结构201的异形液冷板结构。所述热熔结构201为能够在80℃至120℃温度范围内熔化的热熔材料。当一个或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发生热失控时,释放的高温烟气等喷发气体,会将所述热熔结构201熔化,内部液冷介质释放到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内,对热失控电池单体进行降温,有效地起到热失控传播抑制作用。
请参见图2、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冷却流道210,用于流通冷却介质。每个所述冷却流道210设置于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的表面,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中冷却介质的流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的表面,可以对多个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进行降温,实现常规冷却,进而实现常规热管理功能。同时,每个所述冷却流道210设置于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的表面,具有针对性,可以直接与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实现热交换,对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进行降温。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中冷却介质的流向相反,如图2所示标记,可以提升所述液冷装置20的冷却均温性,从整体上实现均匀性降温。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包括正极柱汇流排112和负极柱汇流排111。每个所述冷却流道210导热绝缘设置于一个所述电池单体10的所述正极柱汇流排112和相邻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10的所述负极柱汇流排111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流道210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10的所述正极柱汇流排112和所述负极柱汇流排111的表面。此时,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依次间隔排列设置时,所述冷却流道210设置在了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10的间隙之上。从而,当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依次错开排列设置时,将所述电池单体10的安全阀120露出。此时,每个所述冷却流道210可以直接分别与所述正极柱汇流排112和所述负极柱汇流排111进行热量交换,降温更加直接快速。同时,通过上述错开排列设置,可以在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内,尽可能多的设置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充分利用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的顶部空间,以实现高效降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10包括所述正极柱汇流排112、所述负极柱汇流排111和分别形成在汇流排上的鼻槽。极耳插入鼻槽内,直接进行焊接连接。
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热结构30。所述导热结构30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210与所述负极柱汇流排111之间。且所述导热结构30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210与所述正极柱汇流排112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30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210与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之间。通过所述导热结构30,实现所述冷却流道210对所述极柱汇流元件110的间接冷却。此时,通过所述导热结构30实现热传输,分别对所述负极柱汇流排111和所述正极柱汇流排112进行降温,以实现常规热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30可以为导热硅胶等绝缘且有较好导热性能的材料。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20还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体220。所述固定连接体220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之间,用于将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固定连接体与多个所述冷却流道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用于流通冷却介质,实现了冷却介质的不断循环流动。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中冷却介质的流向相反。通过多个所述固定连接体220,将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连接在一起,对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起到了固定连接的作用。同时,所述固定连接体220与所述冷却流道210之间不连通,冷却介质在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之间流通,不会在所述固定连接体220内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体220为实体结构。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体220的厚度小于所述冷却流道210的厚度。所述固定连接体220与所述冷却流道210包围形成导流通道,用于疏通气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体220的厚度小于所述冷却流道210的厚度,使得所述固定连接体220与所述冷却流道210形成了高低起伏的结构。所述冷却流道210的厚度大,形成了所述液冷装置20的凸状结构。所述固定连接体220的厚度小,形成了所述液冷装置20的凹状结构。
此时,如图3所示,也可以理解为:所述液冷装置20的多个所述固定连接体220和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交叉排列设置,形成了凹凸间隔分布的结构。从而,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之间间隔设置一个所述固定连接体220,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和所述固定连接体220包围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导流通道。即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为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为导流通道的侧边,所述固定连接体220为导流通道的顶边,导流通道的开口与所述电池单体10相对设置。从而,当所述电池单体10发生热失控时,释放的高温气流会在导流通道内进行流动。此时,在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内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高温烟气导流通道,有利于对高温气流进行疏导。
同时,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中冷却介质的流向相反,并以凹凸间隔的形式分布,提升了冷却均温性。因此,通过所述液冷装置20,不仅可以导流高温烟气,而且可以实现冷却介质内外部同时浸没电池单体进行高效散热。
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单体10具有安全阀120。所述固定连接体220与所述安全阀120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当多个所述冷却流道210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依次错开排列设置时,将所述电池单体10的所述安全阀120露出。同时,两个相邻的所述冷却流道210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连接体220,包围形成导流通道。此时,所述安全阀120与所述固定连接体220相对设置,即所述安全阀120与导流通道相对设置。所述液冷装置20中的凹陷部分与所述安全阀120正对设置。当所述电池单体10发生热失控时,所述安全阀120释放的高温气流会在导流通道内流动。此时,通过所述安全阀120与所述固定连接体220相对设置,有利于对高温气流进行疏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装置20中形成的多个导流通道,可以外接处理系统连接。处理系统可以为可燃颗粒物捕集系统、可燃气体惰化系统或烟气净化系统等。通过多个导流通道,将高温气流疏导至处理系统,可以降低热失控释放物的可燃性和毒性。
请参见图3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熔结构201设置于靠近所述安全阀120的所述冷却流道210的侧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熔结构201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210(即所述液冷装置20中的凸出部分)的侧面底部,并靠近所述安全阀120设置。此时,当所述电池单体10发生热失控时,所述安全阀120释放的高温气流会在导流通道内流动,更有利于将所述热熔结构201熔化,释放冷却介质。从而,内部液冷介质从上而下淹没电池内外,以蒸发换热、流动传热等方式,对热失控电池进行冷却。
请参见图5、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还包括多个阻隔结构40。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分隔。且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包围设置,形成多个电池分区单元101。每个所述热熔结构201与每个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间隔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之间,用以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定点冷却。此时,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包围时,可以将四个所述电池单体10包围,也可以将六个所述电池单体10包围,具体包围的所述电池单体10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
通过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包围设置,形成了多个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实现了对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的内部区域进行划分,具体可参见图6中所示。此时,所述液冷装置20的侧面底部,以多个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为基本单元,设置多个所述热熔结构201。每个所述热熔结构201与每个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由图5(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的正视示意图)和图7(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的侧视示意图)所示,每个所述热熔结构201对应每个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设置。并且,每个所述热熔结构201靠近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中的多个所述安全阀120设置。当所述电池单体10发生热失控时,释放的高温气流会及时将所述热熔结构201熔化,释放冷却介质,以便冷却介质流入电池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还包括多个隔热结构60。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通过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实现内部分区划分,实现了替代模组化设计。此时,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内的所述隔热结构60可以适当减少。通过减少所述隔热结构60的个数和电池包分区划分代替模组设计,在不过多增加成本、不过多损耗系统能量密度的前提下简化了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的结构设计。
请参见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结构40的高度大于所述安全阀120的高度且低于所述冷却流道210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结构40的高度高于所述安全阀120的高度,并且低于所述冷却流道210的高度(即所述液冷装置20中凸出部分的底部)。所述冷却流道210中流通有冷却介质,并在侧面底部设置有所述热熔结构201。当所述热熔结构201被热失控高温烟气熔化后,内部冷却介质从上而下以蒸发换热、流动传热等方式,冷却热失控的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同时,由于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10进行了划分,冷却介质可在所述电池分区单元101内淹没热失控电池。所述阻隔结构40的高度大于所述安全阀120的高度,可以实现冷却介质的液面高于所述安全阀120。此时,当热失控电池单体内部压力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冷却介质通过所述安全阀120进入热失控电池单体内部,以实现更高效降温,进而实现了应急热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中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与所述液冷装置20可独立制造后组装到电池包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中多个所述阻隔结构40与所述液冷装置20通过铸造等工艺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也可以用于无安全阀结构的软包电池。电池包的分区划分可以根据软包电池尺寸而定,也可实现热失控喷发高温烟气来触发应急热管理功能。
因此,通过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在工程上容易实现,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池包体积。同时,在电池包热失控时,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中的冷却介质可直接进入电池包内部,实现定点冷却热失控区域,能更有效地起到热失控传播抑制作用。并且,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100通过一套结构系统,同时实现了常规热管理与应急热管理的功能,可以广泛适用于车辆、航空、储能等各种用途的锂离子电池包系统和各种软包、方壳、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包系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包括:
多个电池单体,每个所述电池单体具有极柱汇流元件,所述极柱汇流元件包括正极柱汇流排和负极柱汇流排;
液冷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用于流通冷却介质,每个所述冷却流道导热绝缘设置于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正极柱汇流排和相邻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负极柱汇流排的表面,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中冷却介质的流向相反;
且所述液冷装置设置有多个热熔结构,所述热熔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的侧表面;
多个阻隔结构,多个所述阻隔结构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隔;
且多个所述阻隔结构将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包围设置,形成多个电池分区单元;
每个所述热熔结构与每个所述电池分区单元对应设置;
多个固定连接体,所述固定连接体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流道之间,用于将多个所述冷却流道固定连接;
且多个所述固定连接体与多个所述冷却流道一体成型;
所述固定连接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冷却流道的厚度,所述固定连接体与所述冷却流道包围形成导流通道,用于疏通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还包括:
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负极柱汇流排之间,且所述导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正极柱汇流排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具有安全阀,所述固定连接体与所述安全阀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结构设置于靠近所述安全阀的所述冷却流道的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安全阀的高度,且低于所述冷却流道的高度。
CN202011382990.1A 2020-12-01 2020-12-01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Active CN112531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2990.1A CN112531231B (zh) 2020-12-01 2020-12-01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2990.1A CN112531231B (zh) 2020-12-01 2020-12-01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1231A CN112531231A (zh) 2021-03-19
CN112531231B true CN112531231B (zh) 2022-04-01

Family

ID=7499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2990.1A Active CN112531231B (zh) 2020-12-01 2020-12-01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12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32353A (ko) * 2021-03-23 2022-09-3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냉각수를 활용한 배터리 셀의 열확산 방지 구조를 갖춘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13206313B (zh) * 2021-03-24 2023-04-21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电池包热失控蔓延的电池结构
CN113725518B (zh) * 2021-08-02 2022-12-13 清华大学 冷却装置和冷却系统
CN114497803A (zh) * 2022-01-05 2022-05-1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模组、动力电池及车辆
CN114583341A (zh) * 2022-04-29 2022-06-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3726B2 (en) * 2009-09-12 2015-07-28 Tesla Motors, Inc. Active thermal runaway mitig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in a battery pack
CN207338492U (zh) * 2017-10-31 2018-05-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
CN209071461U (zh) * 2018-12-28 2019-07-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包
CN210110988U (zh) * 2019-04-12 2020-02-21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1137173B (zh) * 2020-01-16 2022-05-1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热失控防护方法
CN111509163A (zh) * 2020-05-25 2020-08-07 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具有灭火功能的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1231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1231B (zh) 被动式安全管理电池包
EP3675218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KR101181807B1 (ko) 전지 조립체
JP5422596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二次電池パック
KR101206272B1 (ko) 전기 차량용 전지셀의 히트 싱크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지셀 모듈
EP2991134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refrigerant fluid channel
KR20210063939A (ko) 배터리 모듈
CN113785434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WO2001075989A3 (en) Extended life battery pack with active cooling
JP6317438B2 (ja) 電池セルアセンブリ
ES2942551T3 (es) Arquitectura de sistema de batería tolerante a fallos de celda única
KR102026386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114424397A (zh) 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CN113054300A (zh) 一种电池热失控换热结构、电池总成及车辆
KR101217608B1 (ko) 전지 카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KR101149406B1 (ko) 전기 차량용 전지셀의 히트 싱크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지셀 모듈
CN218957851U (zh) 一种电池壳体及大容量电池
CN217159335U (zh) 一种散热结构、高压盒、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6903104U (zh) 一种多列电池包和储能系统
CN116615830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116802889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114221064A (zh) 一种多列电池包和储能系统
KR102667183B1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및 자동차
CN112673516A (zh) 圆柱形电池单元封装和冷却配置
US20240039071A1 (en) Battery housing,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