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0430A -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0430A
CN112530430A CN202011372636.0A CN202011372636A CN112530430A CN 112530430 A CN112530430 A CN 112530430A CN 202011372636 A CN202011372636 A CN 202011372636A CN 112530430 A CN112530430 A CN 112530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user
operating system
earphone
w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26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ollo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26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0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0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0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2Procedures used during a speech recognition process, e.g. man-machine dialogue
    • G10L2015/223Execution procedure of a spoken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度学习。具体实现方案为: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根据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唤醒指令用于指示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可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而且在用户通过耳机触发唤醒操作后,可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多次语音控制,进而有效提高了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度学习,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在车辆上装载操作系统已成为趋势。车载系统一般为车载语音操作系统,现有车载语音操作系统用于接收驾驶员发出的唤醒信息,并被唤醒后,接收驾驶员发出的语音指令,在对语音指令进行识别后,控制操作系统执行控制指令。
现有技术中,在驾驶员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操作系统执行控制指令前,都必须先唤醒车载操作系统,并且在语音指令执行完毕后,默认停止识别,使用下次语音指令需再次唤醒车载操作系统,使得车载操作系统被频繁唤醒,而且由于车辆所处声音环境噪音大,需要对接收到的语音进行降噪处理后,才能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这均导致对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载操作系统被频繁唤醒,而且由于车辆所处声音环境噪音大,需要对接收到的语音进行降噪处理后,才能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这均导致对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效率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
根据所述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
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所述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所述语音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是耳机通过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生成的;
根据所述唤醒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接收耳机发送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所述语音指令是由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语音信息生成的;
根据所述语音指令对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唤醒操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
唤醒指令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
唤醒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所述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语音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所述语音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
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唤醒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是耳机通过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生成的;
系统唤醒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语音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接收耳机发送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所述语音指令是由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语音信息生成的;
系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音指令对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收发器,麦克风,其中,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收发器,所述麦克风通过电路互联;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与车载操作系统间收发数据,所述麦克风,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
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收发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收发器通过电路互联;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与耳机间收发数据;
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根据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唤醒指令用于指示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由于采用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进行通信,由耳机的麦克风收录语音指令,所以缩小音源的接收范围,有效降低了收录声音的噪音,所以可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而且在用户通过耳机触发唤醒操作和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整个期间,车载操作系统均能保持被唤醒的状态,无需对车载操作系统频繁唤醒,就可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多次语音控制,进而有效提高了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效率。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耳机的框图;
图10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车载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为了清楚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驾驶员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操作系统执行控制指令前,都需要先对车载操作系统说出唤醒词,等待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后,才能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并且为了避免驾驶员与其他乘客说话内容也进入语音指令的识别,在每次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后,车载操作系统默认停止识别,并进入休眠状态。在使用下次语音指令前重新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所以就导致了车载操作系统会被频繁唤醒。使得使用成本大大提高。
而且在现有技术中,车辆所处声音环境噪音大,特别是由于车辆的机械运动在车内产生的环境噪音较大。所以需要针对每类车型和车辆不同环境对接收到的语音单独进行降噪处理,费时费力,在进行单独的降噪处理后,才能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
再者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载操作系统直接接收驾驶员发出的语音指令,所以为了能够准确确定出哪些语音指令是驾驶员发出的,需要通过多个声音接收器定位声源位置在主驾驶位置还是在其他位置,所以驾驶员说话的位置必须在主驾驶上才能识别,在其他位置会被自动识别为非驾驶员,有时甚至出现驾驶员正常说话,但由于坐姿偏一些导致无法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
所以在面对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接收到的语音进行降噪处理后,才能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以及无法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这些均导致对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效率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时,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为了减少环境噪声的影响,可通过耳机输入声音缩小音源接收范围,而且耳机佩戴在驾驶员身上,其他声音就难以传入到耳机中,就能够有效防止无法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的问题。所以本申请中可将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建立通信连接,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载操作系统。
并且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为了解决车载操作系统会被频繁唤醒的技术问题,可通过耳机设置唤醒操作和退出控制操作。通过用户对耳机触发唤醒操作,来唤醒车载操作系统。并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所有语音信息均确定为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对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
发明人基于上述的创造性发现,提出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中可包括耳机1及车载终端2,在车载终端2中安装有车载操作系统。如图1所示,耳机1可与车载终端2的进行无线通信连接,进而与车载终端的操作系统进行无线通信。可在驾驶员启动车辆或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有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需求,如开启导航,收听音乐等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唤醒操作,则耳机接收到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操作,根据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根据唤醒指令进行唤醒。耳机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根据语音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若用户没有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需求时,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则耳机若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则根据退出控制操作,退出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应用场景中,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耳机与车载终端间通过用户终端进行通信连接。则在驾驶员未坐在车辆上,但有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的需求时,就可通过用户终端实现耳机对车载操作系统的唤醒和控制。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耳机。则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为目标车辆的驾驶员,驾驶员可以为车主或经过车主允许驾驶目标车辆的其他人员。
本实施例中,耳机可以为无线耳机或有线耳机,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若为无线耳机,则可以为蓝牙耳机,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进行蓝牙通信连接。
其中,在耳机上设置有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部件。如可设置有麦克风,收录用户发出的语音。又如还可设置有物理按键,用户通过物理按键与耳机进行交互,又如还可设置有触碰感应区,用户通过在触碰感应区内进行触碰与耳机进行交互。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耳机有多种模式,如可以有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模式,还可以有收听模式,还可以有通话模式。所以本实施例中,首先将耳机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然后用户可通过耳机上的交互的部件触发唤醒操作。或者耳机的各个模式可同时存在,通过用户不同的触发操作来确定触发了唤醒操作。例如耳机以一对耳机的形态存在,具有多个交互部件,分别部署在左右耳机上。如在左右两侧耳机上均有触碰感应区和物理按键,比如在右侧耳机的触碰感应区轻拍两下,则触发了唤醒操作。在右侧耳机按下物理按键是接通电话,在左侧耳机的触碰感应区轻拍两下是收听音乐等。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交互部件的不同,对应的唤醒操作也不同。例如唤醒操作可以为在触碰感应区轻拍两下,还可以为按压一下预设物理按键,还可以为通过麦克风收录唤醒语音,本实施例中,对唤醒操作不作限定。
步骤102,根据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耳机接收到唤醒操作后,根据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该唤醒指令为能够使车载操作系统进行识别,并指示车载操作系统唤醒的指令。
步骤103,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唤醒指令用于指示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若耳机为蓝牙耳机,则将唤醒指令通过蓝牙通讯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若耳机为有线耳机,则将唤醒指令通过有线通信的方式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载操作系统接收到唤醒指令后,对唤醒指令进行识别,并控制其进行唤醒,准备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
步骤104,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
本实施例中,耳机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接收到车载操作系统的唤醒响应后确定车载操作系统进入被唤醒期间。或者耳机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等待预设时间段后,确定车载操作系统进入被唤醒期间。
其中预设时间段为车载操作系统接收到唤醒指令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之间的一段时间。
本实施例中,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用户可向耳机麦克风发出至少一个语音信息。耳机麦克风收录到至少一个语音信息,耳机将每个语音信息均确定为语音指令,并将各语音指令均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
例如用户进入车辆,带上耳机唤醒车载操作系统后,先后向耳机发出“启动导航系统”,“查看天气情况”的语音信息,则将这两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这两个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先后根据两个语音指令,启动导航系统,并显示天气情况。
本实施例中,若用户没有其他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需求,则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则耳机将退出控制模式,停止对车载操作系统的其他控制。
本实施例中,在用户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时,如可以为在触碰感应区轻拍一下或轻拍两下,或者按压一下预设物理按键,或者通过麦克风收录退出控制语音,或者其他触发退出控制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通过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根据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唤醒指令用于指示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由于采用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进行通信,由耳机的麦克风收录语音指令,所以缩小音源的接收范围,有效降低了收录声音的噪音,所以可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而且在用户通过耳机触发唤醒操作和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整个期间,车载操作系统均能保持被唤醒的状态,无需对车载操作系统频繁唤醒,就可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多次语音控制,进而有效提高了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效率。
实施例二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步骤102的进一步细化。并且还包括了其他步骤。则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用户对耳机的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本实施例中,耳机有多种功能,所以每种功能可对应一个工作模式。如工作模式可以包括控制模式,收听模式,通话模式等。用户可通过耳机上的触碰感应区或者物理按键甚至还可以通过麦克风触发控制模式配置操作,使耳机接收到用户对耳机的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步骤202,根据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根据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在控制模式下,耳机的感应触碰区和/或物理按键按照控制模式进行工作。
步骤203,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
步骤204,根据唤醒操作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其他非授权用户采用耳机语音控制车载操作系统,所以在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前,耳机首先根据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在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时,可控制车载操作系统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例如采集用户的人脸特征,虹膜特征,指纹特征等。然后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输入到预设的识别算法中,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输出身份识别结果。
步骤205,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则生成唤醒指令。
本实施例中,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则说明用户为授权用户,可通过语音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则生成唤醒指令。
步骤206,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唤醒指令用于指示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本实施例中,耳机为蓝牙耳机,在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之前,保证蓝牙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已建立蓝牙通信连接。将唤醒指令通过蓝牙通信方式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每次使用蓝牙耳机语音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前无需重新建立蓝牙通信连接,在将蓝牙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进行配对连接时,无需校验确认步骤,自动进行蓝牙通信连接。
步骤207,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
步骤208,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若是,则执行步骤209,否则返回继续执行步骤207。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耳机上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部件触发退出控制操作,如退出控制操作可以为在触碰感应区轻拍两下,还可以为按压一下预设物理按键,还可以为通过麦克风收录退出控制语音,本实施例中,对退出控制操作不作限定。
步骤209,根据退出控制操作,退出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根据退出控制操作,退出控制模式,停止对车载操作系统的其他控制。用户可对耳机的工作模式进行配置,配置为非控制模式。或者在退出控制模式后,默认进入其他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在采用耳机接收语音指令控制车载操作系统之前,接收用户对耳机的控制模式配置操作,根据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能够保证耳机多种工作模式的灵活切换,保证耳机在控制模式下实现对车载操作系统的顺利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在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后,根据唤醒操作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则生成唤醒指令,以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在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前,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验证,能够有效保证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步骤20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31,接收用户通过耳机中的麦克风收录的唤醒语音。
步骤2032,将收录的唤醒语音确定为唤醒操作。
本实施例中,用于可对耳机的麦克风发出唤醒语音,如发出唤醒词“小A,请启动”。则耳机的麦克风收录唤醒语音,并将收录唤醒语音确定为唤醒操作。由于用户对耳机麦克风发出唤醒语音,缩小了音源接收范围,所以耳机收录的唤醒语音有效降低了噪音,能够准确识别出唤醒语音,并准确确定出用户触发了唤醒操作。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步骤20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3a,接收用户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
步骤203b,将第一预设触碰操作确定为唤醒操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耳机以一对耳机的形态存在,所以可在左侧耳机和/或右侧耳机设置有触碰感应区。预先配置了唤醒操作为在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则在接收到用户在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了第一预设触碰操作,则确定接收到了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触碰操作为以下触碰操作的任意一种:
轻拍一次、连续轻拍多次、滑动预设形状。
其中,滑动预设形状,例如可以为滑动一条曲线,或滑动一个类圆形等。
本实施例中,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时,具体为接收用户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将第一预设触碰操作确定为唤醒操作。由于采用触碰操作能够有效避免在唤醒语音中由于噪声的影响以至不能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的现象发生。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步骤20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3A,接收用户对耳机中物理按键的第一预设按压操作。
步骤203B,将第一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唤醒操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在左侧耳机和/或右侧耳机设置有物理按键,如设置有收听模式的音量调整按键,快进快退按键等。则在控制模式中,可配置某一按键作为唤醒操作的物理按键,如将音量调最大按键作为唤醒操作的物理按键,对唤醒操作的物理按键进行第一预设按压操作作为唤醒操作。
其中,第一预设按压操作可以为按压一次,连续按压多次等。
本实施例中,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时,接收用户对耳机中物理按键的第一预设按压操作,将第一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唤醒操作,由于采用对物理按键的按压操作能够有效避免在唤醒语音中由于噪声的影响以至于不能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的现象发生。
相应地,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208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碰感应区触发第二预设触碰操作,或通过物理按键触发第二预设按压操作,或通过麦克风收录退出控制语音。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若耳机具有触碰感应区,唤醒操作为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则可将退出控制操作配置为对触碰感应区的第二预设触碰操作。
其中,第二预设触碰操作可以为轻拍一次、连续轻拍多次、滑动预设形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触碰操作可以与第一预设触碰操作不同。而且由于退出控制操作在唤醒操作之后,所以在第二预设触碰操作与第一预设触碰操作相同时,也可根据用户对耳机的先后触发的操作确定当前的触碰操作具体为唤醒操作还是退出控制操作。
同理,本实施例中,若耳机具有物理按键,唤醒操作为对耳机中物理按键的第一预设按压操作,则可将退出控制操作配置为对物理按键的第二预设按压操作。
其中,第二预设按压操作可以为按压一次或连续按压多次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按压操作可以与第一预设按压操作不同。而且由于退出控制操作在唤醒操作之后,所以在第二预设按压操作与第一预设按压操作相同时,也可根据用户对耳机的先后触发的操作确定当前的按压操作具体为唤醒操作还是退出控制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唤醒操作还可以为麦克风收录退出控制语音,如用户发出“退出控制模式”,则根据该退出控制语音确定用户触发了退出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若耳机同时具有触碰感应区和物理按键和/或麦克风,可也将唤醒操作和退出控制操作设置为更加不同的操作。如唤醒操作可以为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而退出控制操作可以为对耳机中物理按键的第二预设按压操作。或其他更加不同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相应地,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20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1,接收用户对预设一侧耳机中触碰感应区的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物理按键的第三预设按压操作。
步骤2012,将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第三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操作耳机的复杂性,耳机不同时处于多种工作模式中,则通过用户的操作配置耳机处于控制模式中。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预设一侧耳机中具有触碰感应区。如在左侧耳机具有触碰感应区。在用户有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需求时,需要将耳机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则在预设一侧中的触碰感应区触发第三预设触碰操作,则耳机在接收到该第三预设触碰操作后,将第三预设触碰操作确定为控制模式配置操作,根据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
其中,第三预设触碰操作区别于第一预设触碰操作和第二预设触碰操作。如可以为长时间在触碰感应区进行触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预设一侧耳机中具有物理按键。如在右侧耳机具有物理按键。在用户有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需求时,需要将耳机的工作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则对预设一侧中的物理按键进行第三预设按压操作,则耳机在接收到该第三预设按压操作后,将第三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控制模式配置操作,根据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
同理,第三预设按压操作区别于第一预设按压操作和第二预设按压操作。如可以为连续两次按压物理按键。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步骤20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41,根据唤醒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其中,耳机根据唤醒操作可通过麦克风采集用户的语音,并对语音进行声波特征提取,获取到用户的声波特征。
步骤2042,将生物学特征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生物学特征用于车载操作系统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本实施例中,将声波特征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将声波特征输入到预设识别模型中,在预设识别模型中,将采集到的用户的声波特征与预先存储的可授权的用户声波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该用户的身份识别通过,输出识别通过的身份识别结果。若匹配不成功,则确定该用户的身份识别不通过,输出识别不通过的身份识别结果。
其中,该预设识别模型可以为训练至收敛的深度学习模型,或机器学习模型等,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043,接收车载操作系统发送的身份识别结果。
在车载操作系统确定用户的身份识别结果后,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耳机,以使耳机根据身份识别结果判断是否唤醒车载操作系统。
本实施例中,在根据唤醒操作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唤醒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将生物学特征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生物学特征用于车载操作系统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接收车载操作系统发送的身份识别结果,由于采集的是用户的生物学特征,能够使车载操作系统更准确地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实施例三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车载终端中的车载操作系统。则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指令是耳机通过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生成的。
本实施例中,车载操作系统设置在车载终端中,在车载终端中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如可包括音乐播放程序,车辆控制程序,导航程序等。这些应用程序被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车载操作系统与耳机预先建立通信连接,并且在用户触发唤醒操作后,耳机生成唤醒指令。车载操作系统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
步骤302,根据唤醒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本实施例中,车载操作系统根据唤醒指令进行唤醒,在唤醒后,可在语音指令的控制下控制车载操作系统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运行。
步骤303,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接收耳机发送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语音指令是由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语音信息生成的。
本实施例中,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可接收用户通过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若语音指令为多个,可按照接收到的语音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车载操作系统执行语音指令。
步骤304,根据语音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在根据语音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时,具体根据语音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中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如开启导航程序。通过车辆控制程序打开车窗,开启空调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通过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指令是耳机通过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生成的;根据唤醒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接收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语音指令是由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语音信息生成的;根据语音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由于采用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进行通信,由耳机的麦克风收录语音指令,所以缩小音源的接收范围,有效降低了收录声音的噪音,所以可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而且在用户通过耳机触发唤醒操作和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整个期间,车载操作系统均能保持被唤醒的状态,无需对车载操作系统频繁唤醒,就可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多次语音控制,进而有效提高了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效率。
实施例四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是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301之前,还包括了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的步骤。则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接收耳机采集的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其中,耳机可通过麦克风采集用户的语音,并对语音进行声波特征提取,获取到用户的声波特征。车载操作系统接收耳机采集的用户的声波特征。
步骤402,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和生物学特征,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步骤402具体包括:
将生物学特征输入到预设识别模型中,以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通过预设识别模型,输出身份识别结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生物学特征输入到预设识别模型中,在预设识别模型中,将采集到的用户的声波特征与预先存储的可授权的用户声波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该用户的身份识别通过,输出识别通过的身份识别结果。若匹配不成功,则确定该用户的身份识别不通过,输出识别不通过的身份识别结果。
步骤403,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耳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通过接收耳机采集的用户的生物学特征,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和生物学特征,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耳机,由于采集的是用户的生物学特征,能够使车载操作系统更准确地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实施例五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耳机接收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
步骤502,耳机根据唤醒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步骤503,耳机将生物学特征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
其中,生物学特征用于车载操作系统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步骤504,车载操作系统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和生物学特征,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步骤505,车载操作系统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耳机。
步骤506,耳机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则生成唤醒指令。
步骤507,耳机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
步骤508,车载操作系统根据唤醒指令对其进行唤醒。
步骤509,耳机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
步骤510,耳机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
步骤511,车载操作系统根据语音指令对其进行控制。
步骤512,耳机若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则根据退出控制操作,退出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步骤501-步骤511的实现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对应步骤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六
图7为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600包括:唤醒操作接收单元601,唤醒指令生成单元602,唤醒指令发送单元603及语音指令发送单元604。
其中,唤醒操作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唤醒指令生成单元602,用于根据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唤醒指令发送单元603,用于将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唤醒指令用于指示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语音指令发送单元604,用于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唤醒操作接收单元601,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确定模块。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用户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将第一预设触碰操作确定为唤醒操作。
其中,第一预设触碰操作为以下触碰操作的任意一种:轻拍一次、连续轻拍多次、滑动预设形状。
可选地,唤醒操作接收单元601,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
其中,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耳机中物理按键的第一预设按压操作。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唤醒操作。
可选地,唤醒操作接收单元601,包括:第三接收模块和第三确定模块。
其中,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通过耳机中的麦克风收录的唤醒语音。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收录的唤醒语音确定为唤醒操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还包括:监测单元。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
可选地,监测单元,具体用于:
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碰感应区触发第二预设触碰操作,或通过物理按键触发第二预设按压操作,或通过麦克风收录退出控制语音。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式退出单元。
其中,控制模式退出单元,用于根据退出控制操作,退出控制模式。
可选地,唤醒指令生成单元602,包括:身份识别控制模块和唤醒指令生成模块。
其中,身份识别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唤醒操作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唤醒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若确定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则生成唤醒指令。
可选地,身份识别控制模块包括:特征采集子模块,发送子模块及接收子模块。
其中,特征采集子模块,用于根据唤醒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发送子模块,用于将生物学特征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生物学特征用于车载操作系统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车载操作系统发送的身份识别结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还包括:配置操作接收单元和模式配置单元。
其中,配置操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耳机的控制模式配置操作。模式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
可选地,配置操作接收单元,包括:操作接收模块和操作确定模块。
其中,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预设一侧耳机中触碰感应区的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物理按键的第三预设按压操作。操作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第三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图3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3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七
图8为根据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700包括:唤醒指令接收单元701,系统唤醒单元702,语音指令接收单元703和系统控制单元704。
其中,唤醒指令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唤醒指令是耳机通过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生成的。系统唤醒单元702,用于根据唤醒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语音指令接收单元703,用于在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接收耳机发送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语音指令是由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语音信息生成的。系统控制单元704,用于根据语音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还包括:特征接收单元,身份识别单元和结果发送单元。
其中,特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耳机采集的用户的生物学特征。身份识别单元,用于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和生物学特征,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耳机。
可选地,身份识别单元包括:身份识别模块和识别结果输出模块。
其中,身份识别模块,将生物学特征输入到预设识别模型中,以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输出模块,用于通过预设识别模型,输出身份识别结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可以执行图5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图5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耳机、车载终端和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9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耳机的框图。耳机可以为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
如图9所示,该耳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以及存储器802,收发器803,麦克风804,其中,
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与收发器803,麦克风804通过电路互联。存储器8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的指令,收发器803用于与车载操作系统间收发数据,麦克风804,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801能够执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五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终端,在车载终端上安装有车载操作系统。该车载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收发器905,所述处理器901、所述存储器902与所述收发器905通过电路互联;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的指令,所述收发器905用于与耳机间收发数据;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1能够执行实施例三至实施例五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该车载终端还包括: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车载终端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
存储器9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
存储器9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8所示的唤醒指令接收单元701,系统唤醒单元702,语音指令接收单元703和系统控制单元704)。处理器9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车载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9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车载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车载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903和输出装置904。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输入装置903和输出装置9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9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车载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9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耳机与车载操作系统进行通信,由耳机的麦克风收录语音指令,所以缩小音源的接收范围,有效降低了收录声音的噪音,所以可准确识别出语音指令。而且在用户通过耳机触发唤醒操作和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整个期间,车载操作系统均能保持被唤醒的状态,无需对车载操作系统频繁唤醒,就可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多次语音控制,进而提高有效提高了对车载操作系统的控制效率。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
根据所述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
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所述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所述语音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包括:
接收用户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
将所述第一预设触碰操作确定为所述唤醒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触碰操作为以下触碰操作的任意一种:
轻拍一次、连续轻拍多次、滑动预设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包括:
接收用户对耳机中物理按键的第一预设按压操作;
将所述第一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所述唤醒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包括:
接收用户通过耳机中的麦克风收录的唤醒语音;
将所述收录的唤醒语音确定为唤醒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包括:
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碰感应区触发第二预设触碰操作,或通过物理按键触发第二预设按压操作,或通过麦克风收录退出控制语音。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若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退出控制操作,退出控制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唤醒操作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若确定所述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则生成唤醒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唤醒操作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包括:
根据所述唤醒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将所述生物学特征发送给所述车载操作系统,所述生物学特征用于所述车载操作系统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接收所述车载操作系统发送的身份识别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之前,还包括:
接收用户对耳机的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根据所述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对耳机的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对预设一侧耳机中触碰感应区的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物理按键的第三预设按压操作;
将所述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所述第三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13.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是耳机通过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生成的;
根据所述唤醒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接收耳机发送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所述语音指令是由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语音信息生成的;
根据所述语音指令对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耳机采集的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和所述生物学特征,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耳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和所述生物学特征,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包括:
将所述生物学特征输入到所述预设识别模型中,以通过所述预设识别模型对所述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通过所述预设识别模型,输出身份识别结果。
16.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唤醒操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唤醒操作;
唤醒指令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操作生成唤醒指令;
唤醒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给车载操作系统,所述唤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语音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将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确定为对应的语音指令,并将所述语音指令发送给所述车载操作系统,直到监测到用户通过耳机触发的退出控制操作为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唤醒操作接收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耳机中触碰感应区进行的第一预设触碰操作;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触碰操作确定为所述唤醒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触碰操作为以下触碰操作的任意一种:
轻拍一次、连续轻拍多次、滑动预设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唤醒操作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耳机中物理按键的第一预设按压操作;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所述唤醒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唤醒操作接收单元,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通过耳机中的麦克风收录的唤醒语音;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收录的唤醒语音确定为唤醒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发退出控制操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监测单元,具体用于:
监测用户是否通过耳机触碰感应区触发第二预设触碰操作,或通过物理按键触发第二预设按压操作,或通过麦克风收录退出控制语音。
23.根据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式退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退出控制操作,退出控制模式。
24.根据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唤醒指令生成单元,包括:
身份识别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操作控制车载操作系统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唤醒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则生成唤醒指令。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识别控制模块,包括:
特征采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发送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生物学特征发送给所述车载操作系统,所述生物学特征用于所述车载操作系统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车载操作系统发送的身份识别结果。
26.根据权利要求16-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操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耳机的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模式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式配置操作,将耳机的模式配置为控制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配置操作接收单元,包括:
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对预设一侧耳机中触碰感应区的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物理按键的第三预设按压操作;
操作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预设触碰操作或所述第三预设按压操作确定为控制模式配置操作。
28.一种车载操作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唤醒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耳机发送的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是耳机通过用户触发的唤醒操作生成的;
系统唤醒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指令对车载操作系统进行唤醒;
语音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被唤醒期间,接收耳机发送的至少一个语音指令,所述语音指令是由用户通过耳机麦克风收录的语音信息生成的;
系统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音指令对所述车载操作系统进行控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特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耳机采集的用户的生物学特征;
身份识别单元,用于通过预设识别模型和所述生物学特征,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将身份识别结果发送给耳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身份识别单元包括:
身份识别模块,将所述生物学特征输入到所述预设识别模型中,以通过所述预设识别模型对所述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识别结果输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预设识别模型,输出身份识别结果。
31.一种耳机,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收发器,麦克风,其中,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收发器,所述麦克风通过电路互联;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与车载操作系统间收发数据,所述麦克风,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至少一个语音信息;
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车载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收发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收发器通过电路互联;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与耳机间收发数据;
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72636.0A 2020-11-30 2020-11-30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530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2636.0A CN112530430A (zh) 2020-11-30 2020-11-30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2636.0A CN112530430A (zh) 2020-11-30 2020-11-30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0430A true CN112530430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2636.0A Pending CN112530430A (zh) 2020-11-30 2020-11-30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043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41597A1 (en) * 2011-08-21 2021-05-13 Transenterix Europe S.A.R.L. Vocally actuated surgical control system
CN113066493A (zh) * 2021-03-30 2021-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系统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13157240A (zh) * 2021-04-27 2021-07-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33301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拾音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5066A (zh) * 2022-05-05 2022-08-02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记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23443A1 (en) * 2011-08-21 2023-04-20 Asensus Surgical Europe S.a.r.l Vocally actuated surgical control system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4029Y (zh) * 2007-07-06 2008-09-10 杜野 具有无线广播接收功能的蓝牙耳机
CN102088511A (zh) * 2010-12-09 2011-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投影演示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209257A (zh) * 2013-03-11 2013-07-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耳机控制语音助手的方法
CN105329187A (zh) * 2015-11-05 2016-02-17 深圳市几米软件有限公司 蓝牙按键触发实现安全操作的智能车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356059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投影仪设备
CN106714023A (zh) * 2016-12-27 2017-05-2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骨传导耳机的语音唤醒方法、系统及骨传导耳机
CN107528755A (zh) * 2017-09-30 2017-12-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80167715A1 (en) * 2016-12-13 2018-06-14 Onvocal, Inc. Headset mode selection
CN109151637A (zh) * 2018-08-21 2019-0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用于无线耳机的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574103A (zh) * 2018-06-29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终端
CN111726269A (zh) * 2019-03-21 2020-09-2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的电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4029Y (zh) * 2007-07-06 2008-09-10 杜野 具有无线广播接收功能的蓝牙耳机
CN102088511A (zh) * 2010-12-09 2011-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投影演示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209257A (zh) * 2013-03-11 2013-07-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耳机控制语音助手的方法
CN106356059A (zh) * 2015-07-17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投影仪设备
CN105329187A (zh) * 2015-11-05 2016-02-17 深圳市几米软件有限公司 蓝牙按键触发实现安全操作的智能车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180167715A1 (en) * 2016-12-13 2018-06-14 Onvocal, Inc. Headset mode selection
CN106714023A (zh) * 2016-12-27 2017-05-2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骨传导耳机的语音唤醒方法、系统及骨传导耳机
CN107528755A (zh) * 2017-09-30 2017-12-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74103A (zh) * 2018-06-29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终端
CN109151637A (zh) * 2018-08-21 2019-0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用于无线耳机的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726269A (zh) * 2019-03-21 2020-09-29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的电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41597A1 (en) * 2011-08-21 2021-05-13 Transenterix Europe S.A.R.L. Vocally actuated surgical control system
US11561762B2 (en) * 2011-08-21 2023-01-24 Asensus Surgical Europe S.A.R.L. Vocally actuated surgical control system
US20230123443A1 (en) * 2011-08-21 2023-04-20 Asensus Surgical Europe S.a.r.l Vocally actuated surgical control system
US11886772B2 (en) * 2011-08-21 2024-01-30 Asensus Surgical Europe S.a.r.l Vocally actuated surgical control system
CN113066493A (zh) * 2021-03-30 2021-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系统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13066493B (zh) * 2021-03-30 2023-0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系统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13157240A (zh) * 2021-04-27 2021-07-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语音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33301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拾音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5066A (zh) * 2022-05-05 2022-08-02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记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0430A (zh) 车载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710615B (zh) 翻译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149285A1 (zh) 语音唤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685161B2 (en) Method for updating voiceprint feature model and terminal
KR100753780B1 (ko) 음성 입력 디바이스
US10284939B2 (en) Headphones system
US10880833B2 (en) Smart listening modes supporting quasi always-on listening
KR20190051368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간 음성으로 기능을 실행하는 방법
US1063515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1063354B (zh) 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WO2019184946A1 (zh) 人脸识别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00484B (zh) 一种结束语音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379615A1 (en) Portable audio device
JP7204804B2 (ja) スマートバックミラーの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KR20220106643A (ko) 소리 데이터에 기초하여 제어되는 전자 장치 및 소리 데이터에 기초하여 전자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CN106792307A (zh) 无线耳机及耳机调节方法
KR101713770B1 (ko) 차량용 음성 인식 시스템 및 그 음성 인식 방법
CN108429956B (zh) 无线耳机、控制操作方法及相关产品
GB2516075A (en) Sensor input recognition
CN111369999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243585A (zh) 多人场景下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84881A (zh) 一种移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通过触摸屏设置音量的方法
CN109346077B (zh) 一种适用于便携智能设备的语音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80565A (zh) 一种智能头盔
KR20220084902A (ko) 주변 소리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1

Address after: 100176 101, floor 1, building 1, yard 7, Ruihe West 2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Apollo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 / F, baidu building, 10 Shangdi 10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