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8382B -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8382B
CN112528382B CN202011515408.4A CN202011515408A CN112528382B CN 112528382 B CN112528382 B CN 112528382B CN 202011515408 A CN202011515408 A CN 202011515408A CN 112528382 B CN112528382 B CN 112528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point
excavation
plane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5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28382A (zh
Inventor
徐威
谢遵党
杨顺群
王岳
徐宏亮
胡艳杰
张芷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54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28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28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8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28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8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根据上、下相邻级两平台间的高程差及开挖坡度设计参数,创建辅助圆、寻找所述辅助圆满足设计要求的切线;然后创建偏移曲线、求解所述切线与所述偏移曲线的交点,形成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控制曲线;之后,再利用每级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所述控制曲线形成封闭曲面,实现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本发明采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多级平台的三维开挖设计,设计方法流程统一且规范,非常适合编制程序;采用三维设计软件‑CATIA,仅需要5min即可完成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开挖设计,大幅提升了重力坝及包含多级平台建筑物的开挖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物三维开挖设计方法,尤其是涉及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三维设计在水利行业内的广泛运用,不可避免要面临水工建筑物的三维开挖设计,由于水工建筑物的复杂性,三维开挖设计往往是这些水工建筑物三维设计中较复杂的部分。
目前,水工建筑物开挖面设计最主要的方法为拉伸曲面、扫略曲面和多截面曲面,这些方法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拉伸曲面法存在的不足是仅适用于沿单一方向的开挖;扫略曲面法可以沿曲线或者折线等引导线进行开挖,存在的不足是当引线的曲率较大时,经常会出现自相交的问题;多截面曲面法适用于多个控制断面间创建开挖面,存在的不足是稍微复杂的开挖设计的控制断面难以事先确定。因此,对于水工建筑物中具有多级平台的平马道开挖,以上三种方法均不能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的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根据上、下相邻级两平台间的高程差及开挖坡度设计参数,创建辅助圆、寻找所述辅助圆满足设计要求的切线;然后创建偏移曲线、求解所述切线与所述偏移曲线的交点,形成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控制曲线;之后,再利用每级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所述控制曲线形成封闭曲面,实现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
优选地,所述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采用折线分别将每一级平台位于上游侧的端点、下游侧的端点相连,得到多级平台的上游侧控制折线、下游侧控制折线;每一级平台位于上游侧的所述端点是指:该级平台位于上游侧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点;同理,每一级平台位于下游侧的所述端点是指:该级平台位于下游侧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点;
S2,通过上游侧和下游侧所述的控制折线生成开挖方向控制轴系,用于控制上游侧和下游侧开挖曲线的偏移方向,从而确保开挖曲线往多级平台范围的外侧进行偏移;通过控制折线生成开挖方向控制轴系方法如下:
S2.1,在所述上游侧控制折线上,任取相邻两个端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所述X轴正方向与多级平台走向一致,Z轴正方向垂直向上,Y轴正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所述Y轴正方向为上游侧开挖偏移方向;在所述下游侧控制折线上,任取相邻两个端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所述X'轴正方向与多级平台走向一致,Z'轴正方向垂直向下,Y'轴正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所述Y'轴正方向为下游侧开挖偏移方向;
S3,任取两个上、下相邻的高一级平台j和低一级平台i,首先寻找高一级所述平台j的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控制曲线;其中,i和j为≥1的自然数,j=i+1;获取平台j内侧控制曲线的步骤如下:
S3.1,将平台j下游侧两个端点中与低一级所述平台i下游侧相邻的端点作为基准点,定义为B点,平台j下游侧另一个端点定义为B'点;平台i下游侧与平台j相邻的端点定义为A点,平台i下游侧另一个端点定义为E点;
S3.2,计算平台i和平台j的高程差h;
S3.3,将所述A点沿竖直方向投影至所述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的点,定义为C点;
S3.4,设拟开挖坡度为1:n,以所述C点为圆心,以半径R = n×h为半径做辅助圆;
S3.5,以B点为起点,做圆的切线,获得两条切线,即切线BD1和切线BD2,由S2中的Y'轴正方向确定满足要求的其中一条切线BD2,确保切线BD2在多级平台范围的外侧,即切BD2在Y'轴的正方向侧;
S3.6,则平面ABD2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7,将A点到所述E点的直线AE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得到CF直线,将所述CF直线向Y'轴正方向偏移所述半径R的距离,获得GH直线,则平面AEHG也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8,将直线BD2与直线GH延伸相交的点,定义为M点,则折线BMH为平马道内侧控制曲线,平面AMB和平面AMHE为平台j所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获取平台j外侧控制曲线的步骤如下:
S3.1.1,将平台j下游侧所述B'点作为基准点;
S3.2.1,计算平台i和平台j的高程差h;
S3.3.1,将所述A点沿竖直方向投影至所述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的点,定义为C'点;
S3.4.1,设拟开挖坡度为1:n,以所述C'点为圆心,以半径R’=R+L为半径做辅助圆;式中,L为设计马道宽度,即内侧控制曲线与外侧控制曲线之间的偏移距离;
S3.5.1,以B'点为起点,做圆的切线,获得两条切线,即切线B'D'1和切线B'D'2,由S2中的Y'轴正方向确定满足要求的其中一条切线B'D'2,确保切线B'D'2在多级平台范围的外侧,即切B'D'2在Y'轴的正方向侧;
S3.6.1,则平面A B'D'2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7.1,将A点到所述E点的直线AE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得到C'F'直线,将所述C'F'直线向Y'轴正方向偏移所述半径R'的距离,获得G'H'直线,则平面AEH'G'也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8.1,将直线B'D'2与直线G'H'延伸相交的点,定义为M'点,则折线B'M'H'为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平面AM'B'和平面AM'H'E为平台j所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由平马道内侧控制曲线BMH和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B’M’H’进行封闭,从而形成平马道开挖面,即平面BMHH’M’B’B,与平台j对应的平马道内侧设计开挖面,即平面AMB和平面AMHE,共同形成平台j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S.4,与平台j相邻的上一级平台,利用平台j对应的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B’M’H’代替直线AE,重复第3步骤,即完成上一级平台对应的平马道开挖设计;依次循环,完成所有平台对应的平马道开挖设计。
本发明采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多级平台的三维开挖设计,设计方法流程统一且规范,非常适合编制程序;采用三维设计软件-CATIA,仅需要5min即可完成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开挖设计,大幅提升了重力坝及包含多级平台建筑物的开挖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四级平台的平马道上、下游侧控制折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折线生成开挖方向控制轴系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上、下游侧控制折线上每个端点的开挖方向控制轴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求解平马道内侧控制曲线的示意图。
图3.1是图3的I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求解下游侧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的示意图。
图4.1是图4的J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形成第二级平台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示意图。
图5.1是图5的K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级平台下游侧平马道开挖设计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级平台上、下游侧平马道开挖设计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现以四级平台的平马道为例进行描述:
S1,如图1所示,采用折线依次将第一级平台1、第二级平台2、第三级平台3、第四级平台4位于上游侧的端点1.1、1.2、2.1、2.2、3.1、3.2、4.1、4.2相连,得到四级平台的上游侧控制折线5,如图1中虚线所示。
采用折线将第一级平台1、第二级平台2、第三级平台3、第四级平台4位于下游侧的端点1-1、1-2、2-1、2-2、3-1、3-2、4-1、4-2相连,得到四级平台的下游侧控制折线6;如图1中点划线所示。
每一级平台位于上游侧的端点是指:该级平台位于上游侧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点;同理,每一级平台位于下游侧的端点是指:该级平台位于下游侧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点。
S2,通过上游侧和下游侧控制折线生成开挖方向控制轴系,用于控制上游侧和下游侧开挖曲线的偏移方向,从而确保开挖曲线往多级平台范围的外侧进行偏移;通过控制折线生成开挖方向控制轴系,如图2所示,具体方法如下:
S2.1,在上游侧控制折线上,取相邻两个端点1-2、2-1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正方向与四级平台走向一致,Z轴正方向垂直向上,Y轴正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Y轴正方向为上游侧开挖偏移方向;在下游侧控制折线上,取相邻两个端点1-2、2-1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所述X'轴正方向与四级平台走向一致,Z'轴正方向垂直向下,Y'轴正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Y'轴正方向为下游侧开挖偏移方向。
按照S2.1的方法,生成上、下游侧控制折线上每个端点的开挖方向控制轴系,如图2.1所示。
S3,根据上、下游侧控制折线及开挖方向控制轴系,生成上、下游侧四级平台的平马道开挖设计曲线;
如图3、图3.1所示,根据下游侧控制折线及开挖方向控制轴系,生成下游侧四级平台的平马道开挖设计曲线,步骤如下:
S3.1,取第一级平台1和第二级平台2,首先寻找第二级平台2的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控制曲线;将平台2下游侧两个端点中与平台1下游侧相邻的端点2-1作为基准点,定义为B点,平台2下游侧另一个端点2-2定义为B'点;平台1下游侧与平台2相邻的端点1-2定义为A点,平台1下游侧另一个端点1-1定义为E点;
S3.2,计算平台1和平台2的高程差h;
S3.3,将A点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的点,定义为C点;
S3.4,设拟开挖坡度为1:n,以C点为圆心,以半径R = n×h为半径做辅助圆;
S3.5,以B点为起点,做圆的切线,获得两条切线,即切线BD1和切线BD2,由S2中的Y'轴正方向确定满足要求的其中一条切线BD2,确保切线BD2在四级平台范围的外侧,即切BD2在Y'轴的正方向侧;
S3.6,则平面ABD2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7,将A点到E点的直线AE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得到CF直线,将CF直线向Y'轴正方向偏移半径R的距离,获得GH直线,则平面AEHG也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8,将直线BD2与直线GH延伸相交的点,定义为M点,则折线BMH为平马道内侧控制曲线,平面AMB和平面AMHE为平台2所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获取平台2外侧控制曲线,如图4、图4.1所示,步骤如下:
S3.1.1,将平台2下游侧B'点作为基准点;
S3.2.1,计算平台1和平台2的高程差h;
S3.3.1,将A点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的点,定义为C'点;
S3.4.1,设拟开挖坡度为1:n,以C'点为圆心,以半径R’=R+L为半径做辅助圆;式中,L为设计马道宽度,即内侧控制曲线与外侧控制曲线之间的偏移距离;
S3.5.1,以B'点为起点,做圆的切线,获得两条切线,即切线B'D'1和切线B'D'2,由S2中的Y'轴正方向确定满足要求的其中一条切线B'D'2,确保切线B'D'2在四级平台范围的外侧,即切B'D'2在Y'轴的正方向侧;
S3.6.1,则平面A B'D'2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7.1,将A点到E点的直线AE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得到C'F'直线,将C'F'直线向Y'轴正方向偏移半径R'的距离,获得G'H'直线,则平面AEH'G'也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8.1,将直线B'D'2与直线G'H'延伸相交的点,定义为M'点,则折线B'M'H'为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平面AM'B'和平面AM'H'E为平台2所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由平马道内侧控制曲线BMH和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B’M’H’进行封闭,从而形成平马道开挖面,即平面BMHH’M’B’B,与平台2对应的平马道内侧设计开挖面,即平面AMB和平面AMHE,共同形成平台2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如图5、图5.1所示。
S.4,与平台2相邻的第三级平台3,利用平台2对应的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B’M’H’代替直线AE,重复第3步骤,即完成第三级平台对应的平马道开挖设计;依次循环,完成四级平台对应的平马道开挖设计曲线;如图6所示。
根据上游侧控制折线及开挖方向控制轴系,通过三维设计软件-CATIA生成上游侧四级平台的平马道开挖设计曲线,从而形成如图7所示的四级平台上、下游侧平马道开挖设计曲面。

Claims (1)

1.一种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根据上、下相邻级两平台间的高程差及开挖坡度设计参数,创建辅助圆、寻找所述辅助圆满足设计要求的切线;然后创建偏移曲线、求解所述切线与所述偏移曲线的交点,形成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控制曲线;之后,再利用每级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所述控制曲线形成封闭曲面,实现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
包括下述步骤:
S1,采用折线分别将每一级平台位于上游侧的端点、下游侧的端点相连,得到多级平台的上游侧控制折线、下游侧控制折线;每一级平台位于上游侧的所述端点是指:该级平台位于上游侧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点;同理,每一级平台位于下游侧的所述端点是指:该级平台位于下游侧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点;
S2,通过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所述控制折线生成开挖方向控制轴系,用于控制上游侧和下游侧开挖曲线的偏移方向,从而确保开挖曲线往多级平台范围的外侧进行偏移;通过控制折线生成所述方向控制轴系的方法如下:
S2.1,在上游侧控制折线上,任取相邻两个端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所述X轴正方向与多级平台走向一致,Z轴正方向垂直向上,Y轴正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所述Y轴正方向为上游侧开挖偏移方向;在下游侧控制折线上,任取相邻两个端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所述X'轴正方向与多级平台走向一致,Z'轴正方向垂直向下,Y'轴正方向按右手螺旋方向确定,所述Y'轴正方向为下游侧开挖偏移方向;
S3,任取两个上、下相邻的高一级平台j和低一级平台i,首先寻找高一级所述平台j的平马道内侧和外侧控制曲线;其中,i和j为≥1的自然数,且j=i+1;获取平台j内侧控制曲线的步骤如下:
S3.1,将平台j下游侧两个端点中与低一级所述平台i下游侧相邻的端点作为基准点,定义为B点,平台j下游侧另一个端点定义为B'点;平台i下游侧与平台j相邻的端点定义为A点,平台i下游侧另一个端点定义为E点;
S3.2,计算平台i和平台j的高程差h;
S3.3,将所述A点沿竖直方向投影至所述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的点,定义为C点;
S3.4,设拟开挖坡度为1:n,以所述C点为圆心,以半径R = n×h为半径做辅助圆;
S3.5,以B点为起点,做圆的切线,获得两条切线,即切线BD1和切线BD2,由S2中的Y'轴正方向确定满足要求的其中一条切线BD2,确保切线BD2在多级平台范围的外侧,即切BD2在Y'轴的正方向侧;
S3.6,则平面ABD2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7,将A点到所述E点的直线AE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得到CF直线,将所述CF直线向Y'轴正方向偏移所述半径R的距离,获得GH直线,则平面AEHG也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8,将直线BD2与直线GH延伸相交的点,定义为M点,则折线BMH为平马道内侧控制曲线,平面AMB和平面AMHE为平台j所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获取平台j外侧控制曲线的步骤如下:
S3.1.1,将平台j下游侧所述B'点作为基准点;
S3.2.1,计算平台i和平台j的高程差h;
S3.3.1,将所述A点沿竖直方向投影至所述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的点,定义为C'点;
S3.4.1,设拟开挖坡度为1:n,以所述C'点为圆心,以半径R’=R+L为半径做辅助圆;式中,L为设计马道宽度,即内侧控制曲线与外侧控制曲线之间的偏移距离;
S3.5.1,以B'点为起点,做圆的切线,获得两条切线,即切线B'D'1和切线B'D'2,由S2中的Y'轴正方向确定满足要求的其中一条切线B'D'2,确保切线B'D'2在多级平台范围的外侧,即切B'D'2在Y'轴的正方向侧;
S3.6.1,则平面A B'D'2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7.1,将A点到所述E点的直线AE沿竖直方向投影至B'点所在高程平面上,得到C'F'直线,将所述C'F'直线向Y'轴正方向偏移所述半径R'的距离,获得G'H'直线,则平面AEH'G'也为满足拟开挖坡度的平面;
S3.8.1,将直线B'D'2与直线G'H'延伸相交的点,定义为M'点,则折线B'M'H'为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平面AM'B'和平面AM'H'E为平台j所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由平马道内侧控制曲线BMH和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B’M’H’进行封闭,从而形成平马道开挖面,即平面BMHH’M’B’B,与平台j对应的平马道内侧设计开挖面,即平面AMB和平面AMHE,共同形成平台j对应的平马道设计开挖面;
S4,与平台j相邻的上一级平台,利用平台j对应的平马道外侧控制曲线B’M’H’代替直线AE,重复第3步骤,即完成上一级平台对应的平马道开挖设计;依次循环,完成所有平台对应的平马道开挖设计。
CN202011515408.4A 2020-12-21 2020-12-21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Active CN112528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5408.4A CN112528382B (zh) 2020-12-21 2020-12-21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5408.4A CN112528382B (zh) 2020-12-21 2020-12-21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8382A CN112528382A (zh) 2021-03-19
CN112528382B true CN112528382B (zh) 2023-09-26

Family

ID=7500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5408.4A Active CN112528382B (zh) 2020-12-21 2020-12-21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2838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6837A (ja) * 1993-09-06 1995-03-20 Sabukon Syst:Kk 山留め工法設計の掘削面展開図の自動作成手段
CN108460185A (zh) * 2018-01-31 2018-08-28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既有公路隧道及电力管线影响数值分析方法
CN108920870A (zh) * 2018-07-24 2018-11-3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明挖段基坑开挖面设计方法
CN109657290A (zh) * 2018-11-28 2019-04-1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CATIA与Excel的心墙坝设计方法
CN111042071A (zh) * 2020-01-07 2020-04-21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拱坝与基岩连接的半径向开挖拱端结构及其开挖方法
CN111236269A (zh) * 2020-01-21 2020-06-05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场高边坡区域土工材料分层铺设组合加固方法
CN210857234U (zh) * 2018-03-05 2020-06-26 徐兴华 一种边坡马道平台绿化和防护的组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5484B1 (fr) * 2013-05-13 2017-12-22 Saipem Sa Dispositif d'ancrage d'un support de goulottes d'une installation fond-surfa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6837A (ja) * 1993-09-06 1995-03-20 Sabukon Syst:Kk 山留め工法設計の掘削面展開図の自動作成手段
CN108460185A (zh) * 2018-01-31 2018-08-28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既有公路隧道及电力管线影响数值分析方法
CN210857234U (zh) * 2018-03-05 2020-06-26 徐兴华 一种边坡马道平台绿化和防护的组合结构
CN108920870A (zh) * 2018-07-24 2018-11-3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明挖段基坑开挖面设计方法
CN109657290A (zh) * 2018-11-28 2019-04-1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CATIA与Excel的心墙坝设计方法
CN111042071A (zh) * 2020-01-07 2020-04-21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拱坝与基岩连接的半径向开挖拱端结构及其开挖方法
CN111236269A (zh) * 2020-01-21 2020-06-05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场高边坡区域土工材料分层铺设组合加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EOPAK在开敞式溢洪道三维开挖设计中的应用;姬宏奎 等;《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全文 *
Liu Qixia,et al..The Records Of Slope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In A Loess City.《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全文. *
兰州新区某黄土高边坡开挖抗滑稳定分析;郜军辉;《甘肃科技》;全文 *
基于Catia三维开挖设计凹面处理技术研究;张积强;武佩佩;戴琳;;西北水电(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8382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9660B (zh)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
CN107100645B (zh) 基于bim技术的盾构隧道曲线区段管片预拼装选型设计方法
CN109815561B (zh) 基于Revit的通用管片模型参数化错缝拼接建模方法
CN110442996B (zh) 一种基于pdms平台的实体电缆智能敷设的方法
CN109344555B (zh) 一种集输管网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3343329B (zh) 一种参数化铁路隧道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09887052B (zh) 一种二维多边形偏移方法
CN109711106A (zh) 一种集输管网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241666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穿堤涵闸智能化设计方法
CN111460560A (zh) 一种基于bim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US20230108059A1 (e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head loss coefficient and branch pipe flow distribution of multi-point water intake
CN109977528A (zh) 重力坝与土石坝结合的混合坝bim通用模型设计方法及应用
CN112528382B (zh) 多级平台的平马道三维自动开挖设计方法
CN110826128B (zh) 一种任意形状底面疏浚挖槽快速成形设计方法
CN112861237A (zh) 一种模块化钢框架建筑结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6842626B (zh) 面向施工进度模拟的隧道钢筋网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780742B (zh) 一种用于蜗壳结构的三维布筋的方法
CN101303770B (zh) 一种应用于岩土工程建模的三角网格构建方法
CN101447024A (zh) 梁结构平面工程图中梁构件的快速自动识别方法
CN111143935B (zh) 一种三维混凝土高架桥的自动设计方法
CN112100726B (zh) 平面正交多轴向承台钢筋智能化生成方法
CN115510530A (zh) 一种CAD平面图纸自动化构建Revit三维模型的方法
CN108532938B (zh) 建筑框架设计方法
CN111125805A (zh) 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河流流向的无资料地区河道断面信息识别方法
Hong et al. Layout Optimization for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Stellated Natural Gas Gathering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