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3740A -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3740A
CN112523740A CN201910830638.0A CN201910830638A CN112523740A CN 112523740 A CN112523740 A CN 112523740A CN 201910830638 A CN201910830638 A CN 201910830638A CN 112523740 A CN112523740 A CN 112523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quadrant
logging data
threshold value
r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06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康绪
万广峰
赵俊峰
赵健
王童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8306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23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23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3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根据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目标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设有预先根据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其对应的岩石类型。本申请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海域超深水油气勘探(注:水深超过1500m的领域)已成为聚焦热点和油气储量的快速增长点,倍受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重视。火成岩虽然在大多数情况还不是超深水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但由于常常在钻井中钻遇,预测难度大,对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影响较大。火成岩在超深水沉积盆地中的分布,首先是会给主要储层的连续性分布造成隔断,导致油藏特征复杂化;其次,规模较大的侵入岩会对紧邻的储层孔隙发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另外,火成岩本身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育为优质储层,而且受埋深因素影响较小。可见,火成岩是在超深水油气勘探中不容忽视的一种特殊岩类,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
由于超深水油气勘探的特殊性,与陆上油气勘探大有不同,其钻探成本非常高昂,资料录取比较有限。为了降低成本并且尽快实现油气发现,要求在作业过程中对井下钻遇的主要岩性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从而为后续各种措施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实践表明,现场施工中对碳酸盐岩、碎屑岩等常规沉积岩类的判识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对火成岩类的判识相对比较薄弱。由于火成岩岩性比较复杂,而且在海域超深水沉积盆地中经常发生强烈蚀变,取芯资料极少,岩屑细小,常常为粉末状,因此仅凭录井常常会出现误判,于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判识就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便捷手段。
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超深水油气钻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一情况下的火成岩测井识别模板,过去常常采用的一些针对井下火成岩的测井识别模板或判识技术,主要是基于陆上或浅水环境的油气勘探所建立的,对海域超深水环境不能直接应用。例如,在陆上对火成岩岩性反映最为敏感的是自然伽马(GR),当火成岩类型从基性岩、中性岩变化到酸性岩时,其值呈现出规律性的升高,即使是在不同地区的沉积盆地,其参数变化范围大体一致且边界较为明确。但在超深水环境中,这一规律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海域超深水环境发育的火成岩常以中基性为主,碱性系列较发育,而且普遍蚀变强烈,即使是基性岩类,其自然伽马变化范围非常大,一般在陆上基性岩GR值常低于35-40API,但在超深水领域常常延伸到70-80API,有的高达130API以上。因此,在陆地或浅水沉积盆地中建立的很多火成岩测井识别图版,在超深海环境中均不适用,而且也缺乏区别火成岩与主要围岩(灰岩类、碎屑岩类)的图版,进而无法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进行准确的识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为25API。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划分阈值为2.8g/cm3
进一步地,所述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碎屑岩类、石灰岩类和复杂岩类;
所述火成岩包括碱性系列的火成岩和钙碱性系列的火成岩;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纵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横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
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象限区域包括: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
所述第一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二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三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四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一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火成岩。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三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侵入岩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阈值为2.85g/cm3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大于第四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为碱性系列的火成岩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阈值为40API。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去铀伽马测井数据中的符合第一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高值端,且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一象限以及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五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钙碱性火成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阈值为2.81g/cm3,所述第一百分比为50%。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的符合第二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中低值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时,当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白云岩化石灰岩。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阈值为2.90g/cm3,所述第二百分比为50%。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三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石灰岩类。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四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复杂岩类;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进一步的,还包括:
根据预先应用预获取的能谱测井数据建立的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获取所述复杂岩类中的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中的分布情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
输出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以根据该岩石类型确定针对所述目标层段的油气开采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包括:
测井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象限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岩石类型识别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为25API。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划分阈值为2.8g/cm3
进一步的,所述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碎屑岩类、石灰岩类和复杂岩类;
所述火成岩包括碱性系列的火成岩和钙碱性系列的火成岩;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纵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横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
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象限区域包括: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
所述第一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二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三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四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包括:
火成岩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一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火成岩。
进一步地,所述火成岩识别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三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侵入岩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阈值为2.85g/cm3
进一步地,所述火成岩识别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大于第四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为碱性系列的火成岩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阈值为40API。
进一步地,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包括:
钙碱性火成岩或白云岩化石灰岩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去铀伽马测井数据中的符合第一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高值端,且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一象限以及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五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钙碱性火成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阈值为2.81g/cm3,所述第一百分比为50%。
进一步地,所述钙碱性火成岩或白云岩化石灰岩识别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的符合第二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中低值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时,当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白云岩化石灰岩。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阈值为2.90g/cm3,所述第二百分比为50%。
进一步地,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包括:
石灰岩类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三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石灰岩类。
进一步地,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包括:
复杂岩类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四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复杂岩类;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进一步地,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还包括:
联立判别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应用预获取的能谱测井数据建立的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获取所述复杂岩类中的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中的分布情形。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还包括:
岩石类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以根据该岩石类型确定针对所述目标层段的油气开采方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步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通过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中的火成岩进行快速识别,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岩石识别方法,进而能够提供根据岩石识别结果选择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平面交会图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含有步骤400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能谱曲线平面交会判别图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中的岩石类型识别模块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中的岩石类型识别模块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含有岩石类型输出模块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超深水油气钻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专门针对这一情况下的火成岩测井识别模板,过去常常采用的一些针对井下火成岩的测井识别模板或判识技术,主要是基于陆上或浅水环境的油气勘探所建立的,对海域超深水环境不能直接应用。例如,在陆上对火成岩岩性反映最为敏感的是自然伽马(GR),当火成岩类型从基性岩、中性岩变化到酸性岩时,其值呈现出规律性的升高,即使是在不同地区的沉积盆地,其参数变化范围大体一致且边界较为明确。但在超深水环境中,这一规律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海域超深水环境发育的火成岩常以中基性为主,碱性系列较发育,而且普遍蚀变强烈,即使是基性岩类,其自然伽马变化范围非常大,一般在陆上基性岩GR值常低于35-40API,但在超深水领域常常延伸到70-80API,有的高达130API以上。因此,在陆地或浅水沉积盆地中建立的很多火成岩测井识别图版,在超深海环境中均不适用,而且也缺乏区别火成岩与主要围岩(灰岩类、碎屑岩类)的图版,进而无法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进行准确的识别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中的火成岩进行快速识别,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岩石识别方法,进而能够提供根据岩石识别结果选择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上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参见图1,所述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可以为一种服务器01,所述服务器01可以至少一个数据库02和/或测井相关设备03之间通信连接,还可以与至少一个客户端设备04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服务器01可以在线接收客户端设备04发送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指令,并根据该岩石类型识别指令自对应的测井相关设备03或者数据库02中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而后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并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而后,所述服务器01可以将确定之后的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发送至对应的客户端设备04,以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面交会图可以存储在所述服务器01本地,也可以存储在数据库02中,所述服务器01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器02来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客户端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网络机顶盒、便携式计算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在实际应用中,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的部分可以在如上述内容所述的服务器侧执行,也可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客户端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限制等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所述客户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器。
上述的客户端设备可以具有通信模块(即通信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任务调度中心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包括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任务调度中心服务器有通信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包括在本申请提交日尚未开发出的网络协议。所述网络协议例如可以包括TCP/IP协议、UDP/IP协议、HTTP协议、HTTPS协议等。当然,所述网络协议例如还可以包括在上述协议之上使用的RPC协议(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EST协议(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协议)等。
为了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步骤200: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步骤300: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纵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横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象限区域包括: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
所述第一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二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三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四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具体来说,参见图3,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其中,交会图可按照逆时针顺序,分别划分出第一、二、三和四象限,并分象限进行四种情况判别:
①第一象限区域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
②第二象限区域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
③第三象限区域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
④第四象限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岩石类型具体包含有:火成岩、碎屑岩类、石灰岩类和复杂岩类。其中的火成岩包括碱性系列的火成岩和钙碱性系列的火成岩;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3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301: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一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火成岩。
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三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侵入岩类型。所述第三阈值为2.85g/cm3。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大于第四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为碱性系列的火成岩类型。所述第四阈值为40API。
具体来说,投点主要在这一区域时,可直接判别为火成岩类。处于这一区域的样品一般为蚀变程度弱的火成岩,而且密度越大越可能是侵入岩类,即当绝大多数密度大于2.85g/cm3时,可判别为侵入岩类;CGR值越高越可能是碱性岩系列,对基性火成岩来说,当绝大多样品的CGR大于40API时,可判别为碱性系列。
步骤302: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去铀伽马测井数据中的符合第一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高值端,且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一象限以及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五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钙碱性火成岩。
其中,所述第五阈值为2.81g/cm3,所述第一百分比为50%。具体来说,样品投在这一区域时,多数情况是蚀变较弱的钙碱性火成岩,而且主要是基性、超基性类型。但有时也会出现白云岩化灰岩:一般情况下灰岩的CGR值低、密度值也较低,不会投影到第二象限,但当白云岩化作用较强时,大量白云石的存在会导致其密度偏高,可高于2.8g/cm3。具体判别时,如果样品的CGR参数倾向于集中在这一区域的高值端,尤其是出现跨界到第一象限的情况,密度又常常偏大时,判别为火成岩;当样品的CGR多处于中低值段,密度主要在2.90g/cm3附近或更低,尤其同一特征的样品多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判别为白云岩化灰岩。另外,如果有元素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可进行辅助判别:火成岩常常具有较高的Ti、Fe、Si含量(Ti≥0.003(v/v)、Fe≥0.04(v/v)、Si≥0.05(v/v)),成像测井上常常出现明显诱导缝;而碳酸盐岩的Ti、Fe、Si含量较低,成像测井上无明显诱导缝。
步骤303: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的符合第二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中低值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时,尤其是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白云岩化石灰岩。
其中,所述第六阈值为2.90g/cm3,所述第二百分比为50%。
步骤304: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三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石灰岩类。
具体来说,处于这一区域的样品,属于正常石灰岩类类的测井响应特征,如果样品数据点主要投在这个区域,直接判别为灰岩类。
步骤305: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四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复杂岩类。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具体来说,根据海域超深水环境主要岩性的测井敏感参数响应特征,有多种岩性类型可以投到这一区域,例如强烈蚀变的火成岩、孔隙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类、泥质组分含量较高的灰岩,等等。因此,投影在这一区域的岩性需要借助于下一环节的伽马能谱交会图联立判别。
为了利用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及辅助条件进行联立判别,以进一步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步骤304之后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305:根据预先应用预获取的能谱测井数据建立的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获取所述复杂岩类中的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中的分布情形。
为了进一步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应用的便捷性,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岩石识别方法,进而能够提供根据岩石识别结果选择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本申请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步骤300之后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400:输出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以根据该岩石类型确定针对所述目标层段的油气开采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本具体应用实例适合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火成岩快速识别图版,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技术方法。
(1)提供一套主要基于常规测井参数,能快速、便捷、准确地识别海域超深水油气勘探中火成岩的判别图版;
(2)定性判别火成岩的碱性系列、火成岩的蚀变程度、白云岩化灰岩;
(3)除对火成岩的判识外,也对主要围岩即石灰岩类和碎屑岩类进行宏观判识。
基于对大西洋西岸代表性盆地海域超深水钻探的实际情况,在岩矿鉴定、岩石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较准确地明确了钻遇的火成岩类型。通过优选测井敏感参数进行交会,分析火成岩与围岩类型的差异,确定参数界限,建立起对应的判别图版,明确判别流程,实现对井下火成岩的快速判识。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CGR-DEN平面交会图通过象限法对岩性进行判别:
(1)建立去铀伽马(CGR)测井(横坐标)与密度(DEN)测井(纵坐标)的平面交会图,根据参数界限划分象限区域。优选CGR和DEN进行交会主要考虑这两个参数比较常规,而且对超深水环境下主要的岩性反映最为敏感,干扰因素相对较少。交会图中划分象限的参数界限:CGR采用25API,DEN采用2.8g/cm3,这也是根据岩性分布概率,以干扰最小的原则确定的。
(2)按照逆时针顺序,分别划分出第一、二、三和四象限,将需要判别的层段(无明显扩径)进行投图,分象限进行四种情况判别:
①第一象限区域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双高)。投点主要在这一区域时,可直接判别为火成岩类。处于这一区域的样品一般为蚀变程度弱的火成岩,而且密度越大越可能是侵入岩类,即当绝大多数密度大于2.85g/cm3时,可判别为侵入岩类;CGR值越高越可能是碱性岩系列,对基性火成岩来说,当绝大多样品的CGR大于40API时,可判别为碱性系列。
②第二象限区域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样品投在这一区域时,多数情况是蚀变较弱的钙碱性火成岩,而且主要是基性、超基性类型。但有时也会出现白云岩化灰岩:一般情况下灰岩的CGR值低、密度值也较低,不会投影到第二象限,但当白云岩化作用较强时,大量白云石的存在会导致其密度偏高,可高于2.8g/cm3。具体判别时,如果样品的CGR参数倾向于集中在这一区域的高值端,尤其是出现跨界到第一象限的情况,密度又常常偏大时,判别为火成岩;当样品的CGR多处于中低值段,密度主要在2.90g/cm3附近或更低,尤其同一特征的样品多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判别为白云岩化灰岩。另外,如果有元素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可进行辅助判别:火成岩常常具有较高的Ti、Fe、Si含量(Ti≥0.003(v/v)、Fe≥0.04(v/v)、Si≥0.05(v/v)),成像测井上常常出现明显诱导缝;而碳酸盐岩的Ti、Fe、Si含量较低,成像测井上无明显诱导缝。
③第三象限区域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双低)。处于这一区域的样品,属于正常石灰岩类的测井响应特征,如果样品数据点主要投在这个区域,直接判别为灰岩类。
④第四象限需要满足CGR≥25API,DEN<2.8g/cm3。根据海域超深水环境主要岩性的测井敏感参数响应特征,有多种岩性类型可以投到这一区域,例如强烈蚀变的火成岩、孔隙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泥质组分含量较高的灰岩,等等。因此,投影在这一区域的岩性需要借助于下一环节的伽马能谱交会图联立判别。
2、利用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及辅助条件联立判别
针对象限法判别时投在第四象限的样品,进一步采用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及辅助条件联立判别。由于能谱测井也是常规测井中基本都会采集的参数,因此较为便利。根据数十口代表井已知岩性段的能谱参数,编制(Th/U)/(U/K)与Th的平面交会图,明确了火成岩、碎屑岩和石灰岩类的分布区域,参见图5。
将井下待判别层段的岩性能谱参数在图5上进行投图,观察投点的分布特征,然后进行判别。图5中火成岩与碎屑岩、石灰岩的重叠区域较小,处于重叠区外的样品可直接判别。处于重叠区内的样品,可根据待判别段样品点在上述交会图上集中分布总趋势以及辅助条件进行联立判别:
(1)如果样品主要分布在火成岩区,但有少部分样品分布在碎屑岩或石灰岩区时,如果具备以下任何2条以上条件时,判别为火成岩,否则判别为非火成岩。这些条件是:
①声波时差相对较小;
②成像测井出现连续诱导缝、扩径明显;
③成像测井显示出火成岩特有的构造特征(如枕状构造、集块构造等);
④元素测井具有较高的Ti、Fe、Si含量(Ti≥0.003(v/v)、Fe≥0.04(v/v)、Si≥0.05(v/v));
⑤Th/U>U/K。
(2)样品主要分布在碎屑岩或石灰岩区,但有少部分样品分布在火成岩区时,具备以下任何2条以上条件时,判别为非火成岩。这些条件是:
①具有极高电阻,且声波时差值中等;
②具有较低的电阻(非水层段),且密度较低、声波时差相对较高;
③成像测井无诱导缝、无扩径或无明显扩径;
④元素测井具有较低的Ti、Fe、Si含量(Ti<0.003(v/v)、Fe<0.04(v/v)、Si<0.05(v/v));
⑤Th/U<U/K或Th/U≈U/K。
本申请应用实例在南大西洋西岸的桑托斯盆地S油田及邻区的超深水的老井和新钻探井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通过对老井的复查和新钻井的推广应用,除少量极薄层(<0.5m)火成岩段外,其他情况均实现了对火成岩段的准确判别,通过与有实物鉴定资料的层段对比,达到了完全吻合的程度。另外,还实现了对过去很多误判的岩性的矫正,例如在S油气中老井复查了,实现了对4口井7个层段误判岩性的矫正。该图版及配套判识技术,在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交流后已得到认可,应用效果非常好。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具体应用实例中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适用于海域超深水环境(水深条件>1500m)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井下火成岩的快速判识,判识的基本条件是常规的测录井资料;考虑到测井参数的采集密度(通常是1米采集8个数据点),对待判识的火成岩段厚度应满足≥0.5m;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水,这是能源勘探开发的一个发展趋势。走向深水,意味着更高尖的技术。超深水条件下油气钻探风险高、成本大,火成岩对油气储层发育和圈闭评价影响极大,因此对井下火成岩的快速识别和有效预测成为勘探开发至关重要的内容,对降低勘探风险、提高油气钻探成功率有重要影响。深水勘探,已然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争的高阶赛场。中国石油公司在这一领域还刚刚起步,急需培育和发展自己在超深水领域独有的技术系列。由于本项技术对超深水井下火成岩的识别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应用前景看好。
为了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6,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测井数据获取模块10,用于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象限区域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岩石类型识别模块30,用于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其中,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为25API;所述第二划分阈值为2.8g/cm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上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中的火成岩进行快速识别,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岩石识别方法,进而能够提供根据岩石识别结果选择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碎屑岩类、石灰岩类和复杂岩类;所述火成岩包括碱性系列的火成岩和钙碱性系列的火成岩;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纵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横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
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象限区域包括: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
所述第一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二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三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四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岩石类型识别模块3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火成岩识别单元31,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一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火成岩。
所述火成岩识别单元31,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三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侵入岩类型。所述第三阈值为2.85g/cm3
所述火成岩识别单元31,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大于第四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为碱性系列的火成岩类型。所述第四阈值为40API。
钙碱性火成岩或白云岩化石灰岩识别单元32,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去铀伽马测井数据中的符合第一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高值端,且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一象限以及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五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钙碱性火成岩。
其中,所述第五阈值为2.81g/cm3
所述钙碱性火成岩或白云岩化石灰岩识别单元32,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的符合第二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中低值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时,尤其是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白云岩化石灰岩。其中,所述第六阈值为2.90g/cm3。石灰岩类识别单元33,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三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石灰岩类。
复杂岩类识别单元34,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四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复杂岩类;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为了利用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及辅助条件进行联立判别,以进一步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在本申请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中的岩石类型识别模块30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联立判别单元35,用于根据预先应用预获取的能谱测井数据建立的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获取所述复杂岩类中的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中的分布情形。
为了进一步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应用的便捷性,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岩石识别装置,进而能够提供根据岩石识别结果选择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本申请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岩石类型输出模块40,用于输出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以根据该岩石类型确定针对所述目标层段的油气开采方式。
从硬件层面来说,为了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与数据库、测井相关设备以及用户终端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移动终端等,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参照实施例中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实施例,以及,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其内容被合并于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10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一实施例中,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9100中。其中,中央处理器910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100: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步骤200: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步骤300: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中的火成岩进行快速识别,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岩石识别方法,进而能够提供根据岩石识别结果选择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功能。
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0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10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0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步骤200: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步骤300: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有效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岩石类型进行识别,且能够有效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及可靠性,并有效提高岩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对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中的火成岩进行快速识别,为现场施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的岩石识别方法,进而能够提供根据岩石识别结果选择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6)

1.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为25API,所述第二划分阈值为2.8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碎屑岩类、石灰岩类和复杂岩类;
所述火成岩包括碱性系列的火成岩和钙碱性系列的火成岩;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纵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横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
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象限区域包括: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
所述第一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二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三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四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一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火成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三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侵入岩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阈值为2.85g/cm3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大于第四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为碱性系列的火成岩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阈值为40API。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去铀伽马测井数据中的符合第一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高值端,且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一象限以及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五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钙碱性火成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阈值为2.81g/cm3,所述第一百分比为5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的符合第二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中低值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时,当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白云岩化石灰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阈值为2.90g/cm3,所述第二百分比为50%。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三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石灰岩类。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包括:
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四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复杂岩类;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预先应用预获取的能谱测井数据建立的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获取所述复杂岩类中的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中的分布情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以根据该岩石类型确定针对所述目标层段的油气开采方式。
18.一种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井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位于超深海井下区域的目标层段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
象限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和密度测井数据分别对应的数值,在预设的目标平面交会图中确定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其中,所述平面交会图为去铀伽马与密度之间的平面交会图,且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中设有预先根据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一划分阈值和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第二划分阈值划分而成的多个象限区域;
岩石类型识别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识别规则,根据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确定该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为25API,所述第二划分阈值为2.8g/cm3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碎屑岩类、石灰岩类和复杂岩类;
所述火成岩包括碱性系列的火成岩和钙碱性系列的火成岩;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纵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横坐标用于表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
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平面交会图的象限区域包括: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
所述第一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二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三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所述第四象限区域为:所述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划分阈值,以及,所述密度测井数据对应的数值小于所述第二划分阈值的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包括:
火成岩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一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火成岩。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成岩识别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三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侵入岩类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阈值为2.85g/cm3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成岩识别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大于第四阈值,则进一步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火成岩类型确定为碱性系列的火成岩类型。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阈值为40API。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括:
钙碱性火成岩或白云岩化石灰岩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去铀伽马测井数据中的符合第一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高值端,且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一象限以及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大于第五阈值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钙碱性火成岩。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阈值为2.81g/cm3,所述第一百分比为50%。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钙碱性火成岩或白云岩化石灰岩识别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二象限,对应的去铀伽马测井数据的符合第二百分比的数据集中在所述第二象限的预设的中低值段,对应的密度测井数据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时,当出现连续分布且跨界到第三象限时,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白云岩化石灰岩。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阈值为2.90g/cm3,所述第二百分比为50%。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包括:
石灰岩类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三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石灰岩类。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包括:
复杂岩类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层段所处的象限区域为所述第四象限,则将所述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确定为复杂岩类;
其中,所述复杂岩类中包含有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类型识别模块还包括:
联立判别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应用预获取的能谱测井数据建立的能谱参数平面交会图,获取所述复杂岩类中的蚀变程度达到预设的强蚀变阈值的火成岩、孔隙已发育的火成岩、砂泥岩类以及泥质组分含量高于预设的含量阈值的石灰岩类中的分布情形。
3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岩石类型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目标层段对应的岩石类型以根据该岩石类型确定针对所述目标层段的油气开采方式。
3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步骤。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30638.0A 2019-09-04 2019-09-04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523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0638.0A CN112523740A (zh) 2019-09-04 2019-09-04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0638.0A CN112523740A (zh) 2019-09-04 2019-09-04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3740A true CN112523740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7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0638.0A Pending CN112523740A (zh) 2019-09-04 2019-09-04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237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28860A (zh) * 2023-08-30 2024-01-02 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 一种红色碎屑岩建造中灰色富铀还原地质体的定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731A (zh) * 2013-11-19 2014-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勘探中蚀变火山岩有效储层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7024530A1 (zh) * 2015-08-11 2017-02-16 深圳朝伟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CN107133670A (zh) * 2017-04-21 2017-09-05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种基于决策树数据挖掘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US20180031732A1 (en) * 2015-02-13 2018-02-0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iagenetic and Depositional Rock Analysis
CN108957587A (zh) * 2018-07-10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165375A (zh) * 2018-08-03 2019-0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基岩岩性识别和物性计算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731A (zh) * 2013-11-19 2014-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勘探中蚀变火山岩有效储层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80031732A1 (en) * 2015-02-13 2018-02-0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iagenetic and Depositional Rock Analysis
WO2017024530A1 (zh) * 2015-08-11 2017-02-16 深圳朝伟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烃源岩中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CN107133670A (zh) * 2017-04-21 2017-09-05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种基于决策树数据挖掘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8957587A (zh) * 2018-07-10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165375A (zh) * 2018-08-03 2019-0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基岩岩性识别和物性计算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韦阿娟;: "渤海海域中生界火成岩岩性测井识别技术及应用", 地质科技情报, no. 06, 15 November 2015 (2015-11-15), pages 48 - 5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28860A (zh) * 2023-08-30 2024-01-02 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 一种红色碎屑岩建造中灰色富铀还原地质体的定位方法
CN117328860B (zh) * 2023-08-30 2024-04-16 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 一种红色碎屑岩建造中灰色富铀还原地质体的定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0793B (zh) 一种定量分析裂缝因素对储层影响的方法
US11614417B2 (en) Determining saturation in low resistivity pay zones
CN109557593A (zh) 灰岩颗粒滩微相识别方法及设备
CN108375785A (zh) 裂缝带位置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2523740A (zh) 用于超深海井下油气勘探的岩石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147688B (zh) 一种储层油气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201491A (zh) 一种确定水淹强度的方法及装置
Hassanipak et al. GET: a function for preferential site selection of additional borehole drilling
Denisenko et al. Automated geosteering while drilling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ase studies
CN112541607A (zh) 火山岩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5480296A (zh)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308488B (zh) 确定洞穴充填程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13075747B (zh) 储层裂缝发育区域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329878A (zh) 页岩气井小层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62423A (zh) 生物礁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7435537B (zh) 一种录井目标层自动划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51879A (zh) 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77074B (zh) 基于储层预测因子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31102A (zh) 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岩相测井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45346A (zh) 油藏属性在断面的投影方法及装置
CN112883606B (zh) 渗透率确定方法、表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15238B (zh) 同期异相海相碳酸岩地震解释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113537B (zh) 定量识别致密砂岩成岩作用的方法和装置
US11668847B2 (en) Generating synthetic geological formation images based on rock fragment images
CN114325869A (zh) 低角度缝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