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1364B -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1364B
CN112511364B CN202010178788.0A CN202010178788A CN112511364B CN 112511364 B CN112511364 B CN 112511364B CN 202010178788 A CN202010178788 A CN 202010178788A CN 112511364 B CN112511364 B CN 112511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time
time delay
test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87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1364A (zh
Inventor
卢刘明
袁立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1787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1364B/zh
Priority to US17/911,36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96640A1/en
Priority to EP20925780.7A priority patent/EP412410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221 priority patent/WO202118491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1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1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1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1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75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reduc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包括: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为业务接入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与优化提供评估依据,以实现接入低时延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具体涉及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网络领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快速发展。WIFI为WLAN的重要组成部分。WIFI采用非授权频谱进行数据通信,因此通信环境及干扰强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WIFI中,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以及与该AP相关联的多个站点(Station,STA),组成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WIFI主要采用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与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模式,它们的核心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机制。虽然CSMA/CA可满足多站点公平接入并保持较大的吞吐量,但是无法严格保证满足低时延业务的传输要求,特别是在大量用户接入的情况下。而点协调功能(Point CoordinationFunction,PCF)与混合协调功能(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HCF)可控信道接入(HCFcontrolled channel access,HCCA)虽然引入了非竞争信道接入方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可控业务接入能力评估调度,但是业务接入能力评估在工作频段内一旦受到干扰,其可靠性与健壮性都大大下降。
为了在WIFI中支持虚拟现实、在线游戏等低时延业务操作模式,需要评估WIFI通信环境下的时延性能,从而为WIFI接入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与优化提供评估依据。
目前,还不能实现评估WIFI的时延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无法评估时延性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包括:
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通信节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所述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和/或
所述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所述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非预留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的组成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评估参数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数据包BSS内部等待时间与测试数据包BSS外部等待时间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延性能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延性能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针对当前WIFI接入技术难以保证低时延的问题,本申请中,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和/或,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为业务接入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与优化提供评估依据,以实现接入低时延业务。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对时延性能进行评估的场景。本实施例可以由时延性能评估装置来执行,该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可以集成于接入点或者站点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一实施例中,通信节点可以为接入点(AP)或者非AP(non-AP STA),即站点。接入点或者站点对应有BSS。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BSS可以为WIFI中的BSS。
一实施例中,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为预先获取到的。通信节点可以预先通过测试数据包获取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
步骤102: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一实施例中,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为预先获取到的。通信节点可以预先通过测试数据包获取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
一实施例中,对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具体为确定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为BSS的外部因素,还是为BSS的内部通信环境。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的组成部分的示意图。该评估方法可以基于低时延业务的接入需求来评估当前BSS通信环境的时延性能,如图2所示,包括两个评估内容:一是针对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评估,即对WIFI当前BSS通信的外在环境进行评估,分析重叠基本服务集(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等BSS外部因素干扰的强弱程度;二是针对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评估,即分析本身BSS通信环境数据通信的繁忙程度。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101与步骤102可以是择一执行,也可以均执行。在步骤101与步骤102均执行的场景中,步骤101与步骤102的执行过程没有时序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包括: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和/或,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为业务接入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与优化提供评估依据,以实现接入低时延业务。
图3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通信节点获取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
一实施例中,通信节点可以从其他通信节点处获取到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
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节点可以从待传输业务的数据包中获取到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
本实施例中的待传输业务可以包括低时延业务。
可选地,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包括:最大下行时延和最大上行时延。
本申请中,通信节点在获取到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后,可以对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步骤302: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可选地,通信节点根据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步骤303: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可选地,通信节点根据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一实施例中,对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具体为确定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为BSS的外部因素,还是为BSS的内部通信环境。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2与步骤303可以是择一执行,也可以均执行。在步骤302与步骤303均执行的场景中,步骤302与步骤303的执行过程没有时序关系。
一实施例中,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多个测试内部时延。相对应地,步骤101或步骤302可以为:若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内部时延以及时延指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
一实施例中,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多个测试外部时延。相对应地,步骤102或步骤303可以为:若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外部时延以及时延指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因素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内部时延和测试外部时延可以统称为时延评估参数。其中,时延评估参数中,由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测试内部时延,由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测试外部时延。以下对时延评估参数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时延性能评估内容,通过传输时延参数等性能指标的测量结果来评估时延性能。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时延评估参数的示意图。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输时间点分布如图4所示。其中:
测试数据包站点处理与内部队列等待时间(用T1表示)是测试数据包进入发送队列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主要是由BSS内部的站点本身通信环境造成的,包括测试数据包处理的时间、和/或测试数据包从进入队列到出队列之间的排队时间、和/或内部队列之间竞争等待的时间。
测试数据包BSS内部等待时间(用T2表示)是指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BSS内部其他站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即测试数据包通过BSS内部竞争或协调而等待获取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的时间,它是由本身BSS内部通信环境造成的。
测试数据包BSS外部等待时间(用T3表示)是指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在BSS外的OBSS中的通信节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即测试数据包等待OBSS站点释放频谱资源的时间,它是由BSS外的OBSS传输干扰造成的。
测试数据包初次成功发送时间(用T4表示)是测试数据包初次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即测试数据包初次发送成功而产生的时间段,它是测试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测试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不受BSS内部其他传输的干扰,但是BSS内部通信产生的。
测试数据包通过重发而发送的时间(用T5表示)是重传测试数据包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是由于初次发送测试数据包发生错包或丢失而产生的,它主要是由BSS外部干扰环境造成的。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1、T2、T3、T4及T5定义为传输时延参数。
基于以上各时延所产生因素的分析,为便于进行低时延业务支持能力的评估,把时延评估参数分成两部分:
Tin是测试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由BSS内部通信环境而造成的传输时延,简称BSS内部时延,或者,测试内部时延;
Tout是测试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由BSS外部干扰而造成的传输时延,简称BSS外部时延,或者,测试外部时延。
一实施例中,测试内部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试数据包进入发送队列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
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内部除通信节点之外的其他通信节点传输数据而等待的时间段;
测试数据包初次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
即,测试内部时延包括:T1、T2及T4中的至少一项。
一实施例中,测试外部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在BSS外的OBSS中的通信节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段;
测试数据包初次发送失败时,重传测试数据包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
即,测试外部时延包括T3及T5中的至少一项。
以下对不同的场景中的测试内部时延与测试外部时延的具体组成做详细说明。
第一种场景:若考虑测试数据包网络传输的时间,则:
当考虑测试数据包站点处理与内部队列等待时间时,Tin=T1+T2+T4;当不考虑测试数据包站点处理与内部队列等待时间时,Tin=T2+T4;其中,如果测试数据包初次发送失败则T4=0。
Tout=T3+T5,其中,如果测试数据包初次发送成功则T5=0,如果测试数据包发生丢包,则T5取一个较大的预设值。
第二种场景:若不考虑测试数据包网络传输的时间,则:
当考虑测试数据包站点处理与内部队列等待时间时,Tin=T1+T2;当不考虑测试数据包站点处理与内部队列等待时间,则Tin=T2;
Tout=T3。
以下对如何获取T1、T2、T3、T4及T5进行详细描述。
通信节点可以通过计时器和/或所接收的测试数据包的持续时间(duration)等信息来获取本身发送测试数据包所产生的相关传输时延参数。对于测试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参数,通信节点从该测试数据包进入发送队列时间点开始计时,直到接收到该测试数据包接收端发出的确认(ACK)信息或者确认该测试数据包丢失,期间分别记录测试数据包进入发送队列时间点、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起始点,以及该测试数据包接收端发出的确认(ACK)信息接收时间点或该测试数据包重传后接收端发出的确认(ACK)信息接收的时间点。
其中,测试数据包站点处理与内部队列等待时间,即T1,是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与测试数据包进入发送队列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测试数据包初次成功发送时间,即T4,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测试数据包初次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获得。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测试数据包接收方有反馈确认接收报文的情况下,T4可测量为测试数据包接收端发出的确认(ACK)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起始点之间的时间差,即图4中,线段M所表示的时间段。也即,T4可通过测试数据包发送方接收该测试数据包的确认接收报文的时间点以及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来确定。
测试数据包通过重发而发送的时间,即T5,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重传测试数据包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获得。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重传测试数据包接收方有反馈确认接收报文的情况下,T5可测量为测试数据包重传后接收端发出的重传测试数据包ACK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起始点之间的时间差,即图4中,线段N所表示的时间段。也即,T5可通过测试数据包发送方接收该测试数据包重传后的确认接收报文的时间点以及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来确定。
测试数据包BSS内部等待时间,即T2,与测试数据包BSS外部等待时间,即T3,通过以下方法获取。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数据包BSS内部等待时间与测试数据包BSS外部等待时间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通信节点通过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起始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接收内部BSS数据包与外部BSS(OBSS)数据包产生的接收时间或它们所携带的持续时间(duration)信息来获取T2与T3。
T2=T(Intra-BSS-Duration.1)+T(Intra-BSS-Duration.2)+…+T(Intra-BSS-Duration.M)
T3=T(OBSS-Duration.1)+T(OBSS-Duration.2)+…+T(OBSS-Duration.N)
其中,T(Intra-BSS-Duration.1)、T(Intra-BSS-Duration.2)、…、T(Intra-BSS-Duration.M)指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接收到的本身BSS内部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M中传输持续时间(Duration)分别对应的时间长度。
T(OBSS-Duration.1)、T(OBSS-Duration.2)、…、T(OBSS-Duration.N)指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接收到的外部BSS(OBSS)数据包1、数据包2、…、数据包N中传输持续时间(Duration)分别对应的时间长度。
综上所述,通信节点将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接收到的BSS内部数据包的传输持续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之和,确定为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内部除通信节点之外的其他通信节点传输数据而等待的时间段。
通信节点将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接收到的OBSS的数据包的传输持续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之和,确定为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在BSS外的重叠基本服务集OBSS中的通信节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段。
一实施例中,测试内部时延包括: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内部时延。
一实施例中,测试外部时延包括:测试上行外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一实施例中,在通信节点为接入点的场景中,在步骤302与步骤303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通信节点根据每个测试数据包的发送过程,确定每个测试数据包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通信节点接收站点发送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
换句话说,假设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节点为接入点,它能根据上述描述的方法获取到自己对应的T1、T2、T3、T4及T5,进而,确定出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站点能根据上述描述的方法获取到自己对应的T1、T2、T3、T4及T5,进而,确定出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本实施例中的测试数据包可以为多个,因此,通信节点可以确定出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以及接收到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
一实施例中,在通信节点为站点的场景中,在步骤302与步骤303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通信节点根据每个测试数据包的发送过程,确定每个测试数据包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通信节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换句话说,假设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节点为站点,它能根据上述描述的方法获取到自己对应的T1、T2、T3、T4及T5,进而,确定出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接入点能根据上述描述的方法获取到自己对应的T1、T2、T3、T4及T5,进而,确定出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本实施例中的测试数据包可以为多个,因此,通信节点可以确定出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以及接收到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
一实施例中,时延性能评估可以由接入点发起,也可通过站点发送时延性能评估请求给接入点,由接入点确定进行时延性能评估后发起评估,也可以由站点直接发起时延性能评估。
通信节点作为时延性能评估发起者即执行者,根据下行和/或上行时延评估参数(包括T1、T2、T3、T4或T5,和/或Tin、Tout)来对时延性能评估。其中,上行方向的时延评估参数可由站点获取后上报给接入点,下行方向的时延评估参数可由接入点获取后发送给站点。
一实施例中,在步骤101、步骤102、步骤302及步骤303之前,还包括步骤:通信节点接收时延性能评估请求。
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以及第一下行预设条件。其中,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包括:若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以及最大上行时延满足第一上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若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以及最大下行时延满足第一下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更具体地,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第一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以及第二下行预设条件。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包括:若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以及最大上行时延满足第二上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若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以及最大下行时延满足第二下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更具体地,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第二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以下详细描述上述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以及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的具体实现过程。
请继续参照图4,当通信节点1为接入点且通信节点2是站点时,图4展示的是下行(AP至non-AP STA方向)传输的各时间点分布,将BSS内部时延,即测试内部时延Tin标记为Tin下行,BSS外部时延,即测试外部时延Tout标记为Tout下行
当通信节点1是站点且通信节点2是接入点时,图4展示的是上行(non-AP STA至AP方向)传输的各时间点分布,将BSS内部时延,即测试内部时延Tin标记为Tin上行,BSS外部时延,即测试外部时延Tout标记为Tout上行
根据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利用Tin下行、Tin上行、Tout下行、Tout上行对WIFI当前通信环境下时延性能进行评估。设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表示为最大下行时延为T下行max,最大上行时延为T上行max。测量得到的下行方向测试数据包1,…,测试数据包n的BSS内部时延Tin分别表示为Tin下行-1、Tin下行-2、…、Tin下行-n。测试数据包1,…,测试数据包n的BSS外部时延Tout分别表示为Tout下行-1、Tout下行-2、…、Tout下行-n。上行方向测试数据包1,…,测试数据包n的BSS内部时延Tin分别表示为Tin上行-1、Tin上行-2、…、Tin上行-n,测试数据包1,…,测试数据包n的BSS外部时延Tout分别表示为Tout上行-1、Tout上行-2、…、Tout上行-n。设a表示第一预设值,b表示第二预设值。其中,a的取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b的取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评估方法如下所示。
第一种方法,通过测试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时延来进行评估,则:
(1)当max(Tin下行-1、Tin下行-2、…、Tin下行-n)>a T下行max时,表示BSS内部通信环境的繁忙程度是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其中,max(Tin下行-1、Tin下行-2、…、Tin下行-n)表示Tin下行-1、Tin下行-2、…、Tin下行-n中的最大值,以下表示类同;即,第一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2)当max(Tout下行-1、Tout下行-2、…、Tout下行-n)>b T下行max时,表示BSS外部因素的干扰是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即,第二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3)当max(Tin上行-1、Tin上行-2、…、Tin上行-n)>a T上行max时,表示BSS内部通信环境的繁忙程度是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即,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
(4)当max(Tout上行-1、Tout上行-2、…、Tout上行-n)>b T上行max时,表示BSS外部因素的干扰是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即,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
第二种方法,通过测试数据包的平均传输时延来进行评估,则:
(1)当avg(Tin下行-1、Tin下行-2、…、Tin下行-n)>a T下行max时,表示BSS内部通信环境的繁忙程度是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其中,avg(Tin下行-1、Tin下行-2、…、Tin下行-n)表示Tin下行-1、Tin下行-2、…、Tin下行-n的平均值,以下表示类同;即,第一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2)当avg(Tout下行-1、Tout下行-2、…、Tout下行-n)>b T下行max时,表示BSS外部因素的干扰是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即,第二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3)当avg(Tin上行-1、Tin上行-2、…、Tin上行-n)>a T上行max时,表示BSS内部通信环境的繁忙程度是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即,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
(4)当avg(Tout上行-1、Tout上行-2、…、Tout上行-n)>b T上行max时,表示BSS外部因素的干扰是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即,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利用Tin下行、Tin上行、Tout下行、Tout上行对WIFI当前通信环境下待传输业务支持能力进行评估。
也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评估:
第一种方法,利用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最大值来进行评估,则:
(1)当max(Tin上行-1+Tout上行-1、Tin上行-2+Tout上行-2、…、Tin上行-n+Tout上行-n)>T上行max时,表示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要求;
(2)当max(Tin下行-1+Tout下行-1、Tin下行-2+Tout下行-2、…、Tin下行-n+Tout下行-n)>T下行max时,表示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要求。
第二种方法,利用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平均值值来进行评估,则:
(1)当avg(Tin上行-1+Tout上行-1、Tin上行-2+Tout上行-2、…、Tin上行-n+Tout上行-n)>T上行max时,表示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要求;
(2)当avg(Tin下行-1+Tout下行-1、Tin下行-2+Tout下行-2、…、Tin下行-n+Tout下行-n)>T下行max时,表示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要求。
也即,当确定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最大上行时延时,通信节点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当确定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最大下行时延时,通信节点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
在多个测试数据包中,针对每个测试数据包,均可以计算出其对应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之和Tin上行+Tout上行。有多少个测试数据包,就会计算出多少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之和。如果这些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则通信节点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
同样地,在多个测试数据包中,针对每个测试数据包,均可以计算出其对应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之和Tin下行+Tout下行。有多少个测试数据包,就会计算出多少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之和。如果这些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则通信节点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
可以理解的是,当通信节点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或者,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时,确定当前通信环境无法实现接入该待传输的业务。
针对WIFI在免授权频谱环境下通信并采用基于竞争的接入方式从而造成通信性能难以确定的问题,本申请提出分别对WIFI当前基本服务集通信的外在环境与BSS内部通信环境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来分析当前WIFI环境是否可支持低时延业务,以及造成通信时延增加的主要因素。本申请对于WIFI技术的演进与发展以及在新业务承载方面具有价值。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包括:通信节点获取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为业务接入策略与方法的调整与优化提供评估依据,以实现接入低时延业务。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延性能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可以设置于通信节点中。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第一评估模块52和/或第二评估模块53。
第一评估模块52,被配置为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第二评估模块53,被配置为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
相对应地,第一评估模块52,具体是设置为根据预先获取的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对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第二评估模块53,具体是设置为根据预先获取的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以及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对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一实施例中,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多个测试内部时延。相对应地,第一评估模块52具体用于:若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内部时延以及时延指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
一实施例中,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多个测试外部时延。相对应地,第二评估模块53具体用于:若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外部时延以及时延指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因素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
一实施例中,测试内部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试数据包进入发送队列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
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内部除通信节点之外的其他通信节点传输数据而等待的时间段;
测试数据包初次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
一实施例中,测试外部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在BSS外的重叠基本服务集OBSS中的通信节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段;
测试数据包初次发送失败时,重传测试数据包接收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
一实施例中,时延指标包括:最大下行时延和最大上行时延。测试内部时延包括: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内部时延。测试外部时延包括:测试上行外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以及第一下行预设条件。在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的方面,第一评估模块52具体用于:若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以及最大上行时延满足第一上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若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以及最大下行时延满足第一下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以及第二下行预设条件。在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的方面,第二评估模块53具体用于:若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以及最大上行时延满足第二上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若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以及最大下行时延满足第二下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一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其中,第一预设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第一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一实施例中,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第二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时延性能评估请求。
一实施例中,在通信节点为接入点的场景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每个测试数据包的发送过程,确定每个测试数据包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接收站点发送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
一实施例中,在通信节点为站点的场景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每个测试数据包的发送过程,确定每个测试数据包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
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接收接入点发送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以及第四确定模块。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接收到的BSS内部数据包的传输持续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之和,确定为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内部除通信节点之外的其他通信节点传输数据而等待的时间段;
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接收到的OBSS的数据包的传输持续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之和,确定为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在BSS外的重叠基本服务集OBSS中的通信节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段。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模块及第六确定模块。
其中,第五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若确定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最大上行时延,则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
第六确定模块具体被配置为:若确定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最大下行时延,则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
本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装置用于实现图1及图3所示实施例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延性能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包括处理器61。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62。该时延性能评估装置中处理器6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61为例;该时延性能评估装置中的处理器61与存储器62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图1实施例中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时延性能评估装置中的第一评估模块52以及第二评估模块53)。处理器6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时延性能评估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图1及各可选实现方式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
存储器6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时延性能评估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更具体地,图7所示的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可以为WLAN中的接入点或者站点,或者设置于接入点或者站点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6)

1.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通信节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所述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和/或
所述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所述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
其中,对所述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和/或,对所述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包括:确定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为BSS的外部因素,还是为BSS的内部通信环境;
所述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多个测试内部时延;所述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通信节点所在的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所述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包括: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内部时延以及时延指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
所述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包括多个测试外部时延;所述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BSS的外部干扰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所述BSS外部干扰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包括: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外部时延以及时延指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因素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节点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通信节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BSS的内部通信竞争或控制引起的时延评估参数,对所述BSS内部通信环境所涉及的时延性能进行评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节点获取待传输业务的时延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内部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测试数据包进入发送队列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
所述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所述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内部除所述通信节点之外的其他通信节点传输数据而等待的时间段;
所述测试数据包初次接收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外部时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在所述BSS外的重叠基本服务集OBSS中的通信节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段;
所述测试数据包初次发送失败时,重传所述测试数据包接收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在所述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指标包括:最大下行时延和最大上行时延;
所述测试内部时延包括: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内部时延;
所述测试外部时延包括:测试上行外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以及第一下行预设条件;
所述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包括:
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以及所述最大上行时延满足所述第一上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以及所述最大下行时延满足所述第一下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以及第二下行预设条件;
所述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包括:
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以及所述最大上行时延满足所述第二上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上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预先获取的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以及所述最大下行时延满足所述第二下行预设条件,则确定外部通信环境为影响下行时延的主要因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上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所述第一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下行内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上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上行时延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所述第二下行预设条件为: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或者,多个测试下行外部时延的平均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与所述最大下行时延的乘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节点接收时延性能评估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节点为接入点的场景中,所述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以及,确定外部因素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节点根据每个测试数据包的发送过程,确定每个测试数据包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所述通信节点接收站点发送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
12.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节点为站点的场景中,所述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以及,确定外部因素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节点根据每个测试数据包的发送过程,确定每个测试数据包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
所述通信节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内部通信环境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以及,确定外部因素为影响时延的主要因素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节点将所述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所述BSS内部数据包的传输持续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之和,确定为所述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所述通信节点所在的BSS内部除所述通信节点之外的其他通信节点传输数据而等待的时间段;
所述通信节点将所述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接收到的所述OBSS的数据包的传输持续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之和,确定为所述测试数据包在网络开始传输时间点与所述测试数据包待发送等待起始点之间的时间段中,因在所述BSS外的重叠基本服务集OBSS中的通信节点传输而等待的时间段。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上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上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所述最大上行时延,则所述通信节点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上行时延;
若所述通信节点确定多个测试数据包中,同一个测试数据包对应的测试下行内部时延和测试下行外部时延之和中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大于所述最大下行时延,则所述通信节点确定当前通信环境不满足所述待传输业务的最大下行时延。
15.一种时延性能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时延性能评估方法。
CN202010178788.0A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11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788.0A CN112511364B (zh)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17/911,366 US20230096640A1 (en) 2020-03-15 2020-12-30 Time del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EP20925780.7A EP4124100A4 (en) 2020-03-15 2020-12-3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TIME DELAY PERFORMAN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0/141221 WO2021184917A1 (zh) 2020-03-15 2020-12-30 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788.0A CN112511364B (zh)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1364A CN112511364A (zh) 2021-03-16
CN112511364B true CN112511364B (zh) 2024-05-07

Family

ID=7495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8788.0A Active CN112511364B (zh) 2020-03-15 2020-03-15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6640A1 (zh)
EP (1) EP4124100A4 (zh)
CN (1) CN112511364B (zh)
WO (1) WO2021184917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0412A (zh) * 2004-09-13 2009-03-18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决定及管理壅塞的方法及装置
RU2008115815A (ru) * 2008-04-21 2009-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кадем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службы охра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сетей связи в условиях внешних деструктивных воздействий
CN101626585A (zh) * 2008-07-10 2010-01-13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网络干扰评估方法、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和设备
WO2014175882A1 (en) * 2013-04-24 2014-10-30 Nokia Corporation Logged measurements
WO2015187860A1 (en) * 2014-06-03 2015-12-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ption failure identification and remediation collision aware transmisson (refire cat) for wifi
CN105828354A (zh) * 2015-01-05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业务下行速率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5978653A (zh) * 2016-04-28 2016-09-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在交叠基本服务集下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9495348A (zh) * 2018-12-11 2019-03-19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具有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h∞故障检测方法
CN109510675A (zh) * 2018-12-24 2019-03-22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ap的自动信道选择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18888B1 (en) * 2007-01-12 2013-10-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stations
US7961659B2 (en) * 2007-01-16 2011-06-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dle connection state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ing variable beacon data advertisement
WO2017161225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Plume Design, Inc. Data gathering to enable the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wi-fi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0412A (zh) * 2004-09-13 2009-03-18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决定及管理壅塞的方法及装置
RU2008115815A (ru) * 2008-04-21 2009-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кадем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службы охра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сетей связи в условиях внешних деструктивных воздействий
CN101626585A (zh) * 2008-07-10 2010-01-13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网络干扰评估方法、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和设备
WO2014175882A1 (en) * 2013-04-24 2014-10-30 Nokia Corporation Logged measurements
WO2015187860A1 (en) * 2014-06-03 2015-12-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ption failure identification and remediation collision aware transmisson (refire cat) for wifi
CN105828354A (zh) * 2015-01-05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业务下行速率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5978653A (zh) * 2016-04-28 2016-09-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在交叠基本服务集下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9495348A (zh) * 2018-12-11 2019-03-19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具有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h∞故障检测方法
CN109510675A (zh) * 2018-12-24 2019-03-22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ap的自动信道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1364A (zh) 2021-03-16
WO2021184917A1 (zh) 2021-09-23
EP4124100A4 (en) 2024-04-24
US20230096640A1 (en) 2023-03-30
EP4124100A1 (en)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5490B (zh) 處理上鏈路共享通道傳輸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EP3139680A1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station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714472A (zh) 参数反馈、更新、关联方法、通信节点、通信系统及介质
CN110381601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6192510A1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站点和系统
CN110859010B (zh) 实现数据传输的冲突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95681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US1030660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295612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94530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5932162B2 (ja) 一時的媒体ハンドオーバ
WO2017161502A1 (zh) 用于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US9560674B2 (en) Virtual busy-tone for full-duplex wireless networks
WO2017114040A1 (zh) 一种传输机会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1259212A1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EP4123968A1 (en) Dela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511364B (zh) 一种时延性能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17114033A1 (zh) 一种传输机会确定方法及接入点
WO2020010991A1 (zh) 一种信道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60338A1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4760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09396A1 (ja) 送信局、送信方法及び送信プログラム
US20240032086A1 (en) Relay method and relay apparatus
CN117998665A (zh) 通信冲突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099458A (zh) 具有中央节点资源分配的免许可侧链路通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