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1362A -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1362A
CN112511362A CN201910872573.6A CN201910872573A CN112511362A CN 112511362 A CN112511362 A CN 112511362A CN 201910872573 A CN201910872573 A CN 201910872573A CN 112511362 A CN112511362 A CN 112511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ort
flow
traffic
ro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25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1362B (zh
Inventor
赵文睿
杨海俊
李苏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25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1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1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1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1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1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并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Description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BRAS)设备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比较简单,基本方案如下:
选取两块完全相同的板卡,分别作为用户侧和网络侧。
测试仪表和被测设备网络侧板卡各端口建立BGP路由邻居关系,发布单一掩码长度(一般常用24位)的连续路由,路由平均分布于网络侧各端口;测试仪表模拟板卡所能支持的最大数量PPPoE用户,均匀分布于被测设备用户侧板卡各端口,使能用户上线;待路由学习和用户上线完毕后,在网络侧和用户侧之间发送双向骨干(Backbone)流量。测试流量的转发通过率即为BRAS设备板卡转发容量。通过调整流量报文大小,可以得到设备板卡在不同报文长度下的转发性能。
现有方案的主要缺点有:路由差异化较小:主要体现在掩码长度单一、地址分布连续、路由属性缺乏等,设备容易通过路由聚合等方式对硬件转发表进行压缩,虽然降低了设备查找硬件转发表的复杂度,但由此可能会造成路由转发错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并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
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配置为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
通告单元,配置为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
配置单元,配置为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测试单元,配置为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其中,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并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如此,与现有技术采用单一前缀长度、连续地址空间的测试路由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路由离散程度高,保证了测试路由具备极强的差异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拓扑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Qos策略验证的过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转发性能测试过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转发性能测试的上行流量的构造方法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转发性能测试的下行流量的构造方法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之前,先提出一种测试拓扑结构,测试拓扑结构见图1A,一般来说,采用设备支持的最大容量板卡来衡量设备的转发性能,比如说,设备的转发性能是400G,是指2块板卡之间的双向转发能力可以达到400Gbps。基于此,该图1A中是以2块相同板卡为例,每块板卡端口数为n。一般情况下,网络侧端口和用户侧端口的数量是相等的,在某些情况下,用户侧端口与网络侧端口的数量也可以不相等,当二者不相等时,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的实现。
现有技术中,路由差异化较小:主要体现在掩码长度单一、地址分布连续、路由属性缺乏等,设备容易通过路由聚合等方式对硬件转发表进行压缩,虽然降低了设备查找硬件转发表的复杂度,但由此可能会造成路由转发错误。也就是说,虽然对路由聚合可以将多条长掩码的明细路由转化为1条短掩码的汇总路由,但可能会把某些转发路径不同的明细路由也错误地汇总在一起,导致设备转发错误。现有的测试方法因路由连续,难以测试出这一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采用离散路由进行测试。基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设备,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试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测试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并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
这里,所述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包括:建立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的网络侧之间的离散路由;其中,所述路由具有不同长度掩码、地址离散且携带多种路由属性的特点。
步骤S102,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这里,相关技术中拨号用户设计过于简单:主要体现用户地址空间单一、用户策略缺失,与现网实际应用场景偏差较大。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仿照现网实际用户分配不同地址空间,并且叠加用户ACL及Qos策略。在复杂模型测得的转发性能对现网设备使用更具指导意义。
步骤S103,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这里,所述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包括: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构造性能测试流量,依次发送不同待测包长的流量进行转发测试,统计流量的丢包率和转发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验证所述离散路由的学习情况,并在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离散路由时,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其中,所述验证所述离散路由的学习情况,包括:
步骤A1,以源地址为测试设备各端口的IP地址、以所述离散路由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验证流量;其中,所述验证流量在网络侧各端口之间遍历;
步骤A2,向被测设备发送生成的验证流量;其中,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测试设备通告的全部随机路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B1,为所述被测设备的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独立的用户域,关联不同网段的用户地址池,以使得各端口的上线用户获取不同网段的IP地址;
步骤B2,为每一用户域创建一个用户组,其中用户组涵盖对应端口的所有上线用户;
对应地,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ACL策略,包括:基于每个用户组创建独立的用户ACL策略,使得各用户组下的ACL总和为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值。
其中,所述ACL策略包括:每个端口下的用户ACL分为两组: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离散路由的流量,动作为禁行;另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动作为放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并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
这里,所述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包括:建立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的网络侧之间的离散路由;其中,所述路由具有不同长度掩码、地址离散且携带多种路由属性的特点。
步骤S12,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步骤S13,当所有用户同时上线,待用户全部上线后,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验证流量;
步骤S14,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全部用户上线成功;
步骤S15,在所述全部用户上线成功后,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
步骤S16,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包括:
步骤C1,在所述用户侧各端口域下配置用户Qos策略;其中,用户Qos策略包括基于用户的带宽限制和基于用户的优先级队列调度;
步骤C2,为各用户配置带宽限速模板,同时为每个用户配置8个队列,拥塞时的队列调度方式为wfq,设置不同用户的8队列wfq权重为特定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ACL策略包括:
步骤D1,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上行流量;
步骤D2,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离散路由时,验证所述上行流量全部丢包;
步骤D3,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时,验证所述流量全部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验证用户Qos策略包括:
步骤E1,从所述用户侧的端口选择一个用户;
步骤E2,在所述网络侧和所述用户侧之间构造带有V个优先级标识的双向流量,流量速率超过所述用户的限速模板的设定值;
步骤E3,对所有端口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进行统计,得到所述用户在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和所述用户的总速率;
步骤E4,对于下发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与配置的wfq权重比一致,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对于未配置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为1∶1,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构造性能测试流量,依次发送不同待测包长的流量进行转发测试,统计流量的丢包率和转发时延,包括:
步骤F1,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配置作为性能验证流量的上下行流量字节、速率;
步骤F2,发送上下行流量,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发送所述上下行流量;
步骤F3,基于端口,根据所述上下行流量的字节、速率,确定上下行丢包率;基于流量,根据所述上下行流量的字节、速率,确定上下行平均/最大时延。
其中,所述性能验证流量的上行流量包括用户信息和上行IP流量,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MAC、用户IP、PPPoE会话ID和用户VLAN;
所述性能验证流量的下行流量为下行IP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G1,读取所述网络侧各端口发布的离散路由,将网络侧端口的离散路由分n块处理,得到n个路由块信息bk.i
步骤G2,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分n块处理,得到n块用户信息Ai
这里,所述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分n块处理,得到n块用户信息Ai包括:从用户会话表中读取用户会话信息,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进行区分和整合,确定所述用户侧各端口上线用户信息集合分别为:A1、A2......An
步骤G3,将采用Ai和n个路由块信息bk.i依次配对的方式构造性能验证流量;其中,所述Ai包含了u/n个条目的用户信息,bk.i则包含了r/n2个条目的路由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H1,依次从网络侧各端口选取不重复的一个路由块进行组合;
步骤H2,在选取路由块时,为每个用户侧端口选择不同的网络侧起始端口。
这里,所述在选取路由块时,为每个用户侧端口选择不同的网络侧起始端口,包括:假设用户侧端口i对应的上行流量的第j个目的IP地址块为bk.i,根据公式k=((i+j-1)%n==0)?n:((i+j-1)%n)确定参数k。
本申请实施例以BRAS设备作为被测设备、以BRAS设备PPPoE转发性能为例进行说明,从而提供一种BRAS设备PPPoE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一方面,使设备的测试方法和业务叠加模型更贴近现网实际使用情况,更加真实地反映BRAS设备的转发性能;另一方面,对测试系统(可以理解为测试设备)发送的验证流量进行优化,能够降低测试系统压力,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并减轻测试中流量的瞬时拥塞造成的测试时延不准确的问题。
其中,业务叠加模型包括:1)网络侧的离散路由模型,该模型中路由具有前缀地址离散、掩码长度多变且携带不同BGP属性的特点;2)用户侧的上线用户模型,该模型包含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部署。
本申请实施例先提出一种测试拓扑结构,测试拓扑结构见图1A,该图中的被测设备为BRAS设备,n为BRAS设备上一块板卡上的端口数量。
测试方法的流程步骤见图2,包括:
步骤S21,生成离线路由并通告;
该步骤包括下面的步骤S201。
步骤S22,验证离散路由学习情况;
该步骤包括下面的步骤S202和步骤S203。
步骤S23,设计用户模型并下发设备配置;
本申请各实施例描述的测试方法其实分别对用户侧和网络侧各自建立了模型:网络侧模型即通告的BGP离散路由,用户侧模型即叠加了ACL和Qos策略的用户。在用户侧模型中,为了贴近现网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端口的用户各自分配一个IP地址段。当网络侧路由下发且用户侧拨号用户上线后,可以在设备上查看到网络侧的BGP路由是离散的,用户侧的UNR路由(用户路由)也是不连续的。
ACL和Qos策略是要通过配置下发给被测设备的。整个测试中要下发给被测设备的配置包括:1)、BGP路由协议配置;2)、PPPoE拨号协议配置,包括各用户端口的地址池(IP地址段),设备将从地址池中选取地址分配给上线用户。3)、用户ACL和Qos策略。
测试过程中,测试系统所做的工作包括通告BGP路由,模拟PPPoE用户发起拨号从被测设备上获取用户信息,建立各种流量验证之前下发的各项配置。
该步骤S23包括下面的步骤S204至步骤S207。
步骤S24,验证用户上线成功;
该步骤包括下面的步骤S208。
步骤S25,验证用户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策略;
该步骤包括下面的步骤S209至S210。
步骤S26,验证用户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策略;
该步骤包括下面的步骤S211至S213。
步骤S27,测试BRAS设备的转发性能。
该步骤包括下面的步骤S214至S222。
步骤S201,测试系统和BRAS设备网络侧板卡各端口间建立路由协议的邻居关系。
其中,使用的路由协议为外部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路由具有不同长度掩码、地址离散且携带不同BGP属性等特点。测试系统各端口将离线路由数量均匀地通告给BRAS设备各端口。本实施例中,离散路由是指具有不同长度掩码、地址离散且携带不同BGP属性的路由。
步骤S202,以步骤S201选取的路由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验证流量,验证流量的源地址为被测设备网络侧板卡各端口的IP地址。验证流量在网络侧各端口之间遍历,即网络侧端口1的验证流量发往端口2,端口2的验证流量发往端口3...端口n的验证流量发往端口1。
这里,一般来说,转发测试实际上用到了两块板卡,一个是用户侧板卡(记为板卡1),另一个是网络侧板卡(记为板卡2)。步骤S202只是验证了网络侧板卡路由是否下发成功,发送的流量完全在板卡2上转发,并未涉及板卡1(即用户侧板卡)。
离散路由的验证流量在网络侧各端口之间遍历,验证流量的源地址为网络侧各端口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选取的离散路由的IP地址,即本步骤的验证流量可以为IP流量。
步骤S203,测试设备向BRAS设备发送步骤S202中生成的验证流量,若流量可以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设备正确学习到了测试设备通告的全部随机路由。
步骤S204,为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独立的用户域,关联不同网段的用户地址池,确保各端口的上线用户可以获取不同网段的IP地址。
步骤S205,在每个用户域下创建一个用户组,用户组涵盖对应端口的所有上线用户。基于每个用户组创建独立的用户ACL,使得各用户组下的ACL总和为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值。
每个端口下的用户ACL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离散路由的流量,动作为禁行;B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动作为放行。
步骤S206,在被测设备各端口域下配置用户Qos策略。
用户Qos策略包括基于用户的带宽限制和基于用户的优先级队列调度。为各用户配置带宽限速模板,同时为每个用户配置8个队列,拥塞时的队列调度方式为加权公平排队(Weighted Fair Queuing,wfq),设置不同用户的8队列wfq权重为特定比值。
这里,一般来说,现网中最多能够为用户配置8个优先级队列,这是因为在流量转发时,关于优先级队列的字段只有3个二进制位,因此最多有8个。在其他实施例中,配置优先级队列的字段可能有V个二进制位,V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那么对应的优先级队列的数量可以为2的V次方。
步骤S207,由于被测板卡支持的最大队列数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最大并发用户全部配置8队列。因此,将用户侧端口划分为两类,一类端口下的全部用户配置8队列且对用户进行限速而另一类端口下的用户只做限速。若板卡最大支持的队列数为q,最大并发用户为u,端口数为n,在保证8队列用户的情况下,步骤S206中可以测试的实际队列数为:
Figure BDA0002203282210000101
此时n个端口中,带有8队列用户的端口数为
Figure BDA0002203282210000111
不带8队列用户的端口数为
Figure BDA0002203282210000112
步骤S208,所有PPPoE用户同时上线,待用户全部上线后,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验证流量。若流量可以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全部用户上线成功。
这里的流量是为了验证用户是否全部上线,从网络侧的端口IP地址打向用户侧的IP地址,即源地址为网络侧的端口地址,目的地址为用户侧的IP地址,其中用户侧的IP地址即为上线用户获取到的IP地址。
这里,由于在图1A所示的架构图中,同一条通路上的用户侧端口的序号与网络侧端口的序号是相同的,所以验证流量时,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验证流量。
步骤S209,验证用户ACL的生效情况: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上行流量;
这里,因为是上行流量,流量的源地址需要携带一些用户信息,流量的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的离散路由,此时流量应该全部丢包。
这里,可以参见前述的ACL策略,每个端口下的用户ACL分为两组:A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离散路由的流量,动作为禁行;B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动作为放行。因为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的离线路由,因此,流量全部丢包。
一般来说,流量分为上行和下行,上行是指从用户侧板卡打向网络侧板卡,因为要经过用户侧板卡,所以要携带用户信息,也就是说,上行的验证流量并不是单纯的IP流量,额外的需要携带用户信息。下行流量是网络侧板卡打向用户侧板卡,可以为普通的IP流量,例如可以为:以网络侧的端口地址为源地址,用户的IP地址为目的地址的流量。
步骤S210,修改步骤S205中的用户ACL,将A组规则的动作更改为放行,此时流量应该全部通过。
这里,参见ACL策略,B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动作为放行。
步骤S211,验证用户Qos策略生效情况:用户侧每个端口选择一个用户进行验证,在网络侧和用户侧间构造带有8个优先级标识的双向流量,流量速率超过用户限速模板的设定值。
这里,双向流量包括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参见步骤S209的描述,其中上行流量需要携带用户信息,下行流量可以为普通的IP流量。
步骤S212,对所有端口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进行统计,得到用户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以及该用户的总速率。
对于下发了8队列的用户,前者比值的结果应该与步骤S206中配置的wfq权重比一致,对于未配置8队列的用户,比值的结果应为1∶1。而这两类用户均应按照限速模板被限制速率。
步骤S213,统计两种类型的用户数量,应与步骤S207中的两类端口数量对应。Qos策略验证的过程如图3所示。
在上述步骤成功完成并且均符合预期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214中的转发测试。
步骤S214,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构造性能测试流量,依次发送不同待测包长的流量进行转发测试,统计流量的通过率和转发时延,如图4所示。
这里,图4描述的是测试转发性能,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性能验证流量,步骤S214至步骤S222是描述了如何构造性能验证流量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步骤S214需要预先生成性能验证流量,所述性能验证流量的特点和生成步骤如下:
BRAS转发性能测试的验证流量由上下行两个方向组成。
上行方向为PPPoE接入,上行流量的源信息需要包括用户信息,目的信息为远端的离散路由,流量进入被测设备以后,需要确定上行流量的用户信息是否匹配了会话中的用户信息,匹配成功了以后,查找路由器的转发表,查找到了转发表才知道从哪个上行端口转发出去。
设备在转发过程中要匹配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媒体介入控制层(Media AccessControl,MAC)、用户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PPPoE会话标识(IdentitV,ID)以及用户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并查找FIB表指导转发。
下行方向为IP接入,下行流量可以为IP流量,不涉及查找会话信息;只需查找用户接入路由(User Network Routes,UNR)。
由此可见,上下行流量的接入方式不同,构建上行流量所需的参数要明显超过下行流量。
现网常见的BRAS设备单板支持的PPPoE最大用户数量一般在100千(k)量级之下,支持的FIB容量在1兆(M)量级之上,两者量级差距明显。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流量设计简单,测试设备和测试系统的上下行流量压力不对称,容易产生流量瞬时拥塞的问题,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假定单板端口数为n,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为u,FIB容量为r。在传统的Backbone流量模型下,全部遍历用户和转发信息库(Forward Information dataBase,FIB)信息将产生庞大的流量条目,全部端口的上行流量条目数可能达到u*r,即100吉(G)量级,对测试设备造成极大压力。同时,如果不对各端口流量的发送顺序进行统一编排,极易发生某一时间点流量全部集中被一个端口接收的情况,造成瞬时的拥塞,导致转发时延测试数据不准确。
以下将从用户和路由选取的方式进行优化,在保证充分验证上线用户和离散路由的情况下,降低测试设备压力,提高测试效率,同时改善测试中可能遇到的流量拥塞问题。
步骤S215,测试设备读取网络侧各端口发布的离散路由并进行分块处理,将每个端口的路由条目均分为n块,即网络侧n个端口的全部路由被均分为n2块。
步骤S216,构造上行流量的目的IP地址,依次从网络侧各端口选取不重复的一个路由块进行组合。进一步地,在选取路由块时,为每个用户端口选择不同的网络侧起始端口。例如,用户端口1依次从网络侧端口1、2、3...n-1、n选取路由块,用户端口2依次从网络侧端口2、3、4...n、1选取路由块。具体的选取和重组方式如下:
用户侧首端口stream1.dstIP=>B1=[b1.1,b2.1,...,bn-2.1,bn-1.1,bn.1]
用户侧端口2stream2.dstIP=>B2=[b2.2,b3.2,...,bn-1.2,bn.2,b1.2]
用户侧端口i streami.dstIP=>Bi=[...,bk.i,...]
用户侧尾端口streamn.dstIP=>Bn=[bn.n,b1.n,...,bn-3.n,bn-2.n,bn-1.n]
其中用户侧端口i对应的上行流量的第j个目的IP地址块为bk.i,参数k可以表示为公式(2):
k=((i+j-1)%n=0)?n:((i+j-1)%n) (2);
这里,将(i+j-1)的值对n进行取模,判断取模的结果是否等于0,如果取模的结果等于0,那么k的取值为n;如果取模的结果不等于0,那么k的取值为取模的结果。
在各端口流量同步发送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各条上行流量将指向不同的网络侧目的端口,能有效避免流量的瞬时拥塞。
步骤S217,测试设备从用户PPPoE会话表中读取用户会话信息,将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进行区分和整合,各端口上线用户信息集合分别为:A1、A2......An
步骤S218,考虑单板最大并发用户数u和路由总量r存在1-2个数量级的差异,为尽量覆盖更多的离散路由,采用Ai和n个路由块信息bk.i依次配对的方式构造流量。Ai包含了u/n个条目的用户信息,bk.i则包含了r/n2个条目的路由信息。
步骤S219,当u/n≤r/n2,即Ai包含的条目小于bk.i时,对每个路由块随机抽取u/n个不重复的条目生成路由块b′k,i。当u/n>r/n2,即Ai包含的条目大于bk.i时,对每个路由块进行扩充,从bk.i中随机抽取m个不重复的条目和原路由块bk.i一起构成新的路由块b′k,i。其中参数m可以表示为公式(3):
Figure BDA0002203282210000141
步骤S220,由于源地址对转发无影响,下行流量的源IP固定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目的IP为网络侧全部上线用户的IP地址集合{U1,U2,...,Un-1,Un}。
步骤S221,同样地,为避免下行流量瞬时拥塞,将用户侧各端口获取的IP地址进行排序,使得网络侧不同端口发送的流量在同一时间指向不同的用户侧端口。例如,网络侧端口1对应的目的转发地址可表示为列表[U1,U2,...,Un-1,Un],端口2对应的目的转发地址可表示为列表[U2,U3,...,Un,U1]。
步骤S222,为上下行各流量添加8个dhcp标识,引导流量在转发过程中进入优先级队列。
改进后的流量构造方式如图5A和图5B所示。确保了在遍历全部用户的前提下,尽可能随机和全面地验证了网络侧离散路由。上行流量的总条目数经过筛选和抽取,从u*r的量级优化为u*n的量级,降低到1M左右。上下行流量总条目数趋近相等。在所有端口流量同步发送的情况下,可以确保不会产生瞬时拥塞。
这里,n为单板端口数,u为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r为FIB容量。图5A上可以看出上行流量的总条目数为u*n,图5B上可以看出下行流量的总条目数为u*n。理论上,本实施例中的上行流量的总条目数与下行流量的总条目数是相等的,实际中,考虑到误差等原因,上下行流量总条目数趋近于相等。
需要说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很多流量,步骤S214之前构造的流量是为了验证测试模型中的配置是不是正确的,例如发布的路由是不是被设备完全学习成功,Qos策略和ACL策略中的部署有没有生效。步骤S214到步骤S222中构造的流量是了测试转发性能的。另外,步骤S214到步骤S222中构造的流量与步骤S214之前构造的流量相比,比较复杂,也就是说,后面转发性能测试构造的流量由于规模比较大,进行了流量压缩所以构造起来比较复杂。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Qos策略验证的过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301,发送Qos验证流量;
这里,延迟Tw秒,等待Qos策略,模板生效;
步骤S302,读取各条流量接收端速率pps;
步骤S303,各端口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归一化;
步骤S304,依次输出接收端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比;
步骤S305,输出满足Qos 8队列调度的端口数量和端口序号;
步骤S306,各端口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累加;
步骤S307,依次输出接收端流量总速率。
本实施例中,参见步骤S206,用户Qos策略包括基于用户的带宽限制和基于用户的优先级队列调度,可以理解地,Qos的指标包括带宽限制和优先级队列调度,图3中的步骤S306和步骤S307是针对的带宽限制,步骤S302至步骤S305是针对的优先级队列调度。
一般来说,要先发送验证流量,在验证流量发送完毕之后,测试系统读取经过被测设备以后收到的实际上每个端口的流量速率。由于发送的流量是不同优先级的流量,最后统计的时候也是不同端口对应的不同优先级的流量。图3的实施例描述了流量的一个发送过程,测试设备接收到这个流量之后如何去处理的过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转发性能测试过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401,配置上下行流量字节、速率;
步骤S402,发送流量,持续60s;
步骤S403,停止流量,刷新统计数据;
步骤S404,基于端口统计,计算上下行丢包率;
步骤S405,基于流量统计,计算上下行平均/最大时延;
步骤S406,转发率、时延等相关指标进行保存;
步骤S407,所有字节均测试毕;
步骤S408,转发测试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14至步骤S222为构造性能验证流量的过程,在构造完成之后,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进行转发性能测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BRAS设备PPPoE转发性能的测试装置,如图6A所示,该装置包括测试逻辑控制模块61、流量收发模块62、路由协议模块63、和用户拨号模块64。
测试逻辑控制模块61,用于通过内部API调度路由协议模块、用户拨号模块和流量控制模块,完成整个BRAS设备转发性能测试的逻辑控制。
路由协议模块63,用于测试设备与BRAS设备之间路由协议邻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完成测试路由的选取及通告工作。另外,它还需要以内部消息的形式将测试路由选取的结果传递给流量收发模块。
用户拨号模块64,用户测试设备与BRAS设备之间的PPPoE会话建立和维护,完成用户信息的收集。另外,它还需要以内部消息的形式将整理后的用户信息传递给流量收发模块。
流量收发模块62,用于根据测试路由选取结果和/或拨号用户的用户信息等生成相应的验证流量,并将验证流量发送给IP设备。
此外,它还用于统计各测试接口上的流量接收情况,判断IP设备是否正确转发验证流量,并将验证结果以内部消息的形式通知测试逻辑控制模块。
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RAS设备的转发流量构造方法,包括网络侧路由分块、抽选和编排方式;还提供了一种BRAS设备转发性能的验证逻辑,包括PPPoE用户模型设计、用户ACL、用户Qos策略验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优点:
1)测试路由差异性强:与现有技术采用单一前缀长度、连续地址空间的测试路由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使用路由离散程度高、路由前缀长度多样,保证了测试路由具备极强的差异性。2)PPPoE用户模型设计更复杂:与现有技术采用单一地址空间的用户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仿照现网实际用户分配不同地址空间,并且叠加用户ACL及Qos策略。在复杂模型测得的转发性能对现网设备使用更具指导意义。3)转发性能流量优化:本申请实施例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转发流量数目极不对称的现状,降低了测试设备压力,提高了测试效率,同时改善测试中可能遇到的流量拥塞问题。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B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601,配置为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
通告单元602,配置为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
配置单元603,配置为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测试单元604,配置为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生成单元,配置为:建立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的网络侧之间的离散路由;其中,所述路由具有不同长度掩码、地址离散且携带多种路由属性的特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验证单元,配置为验证所述离散路由的学习情况;
所述配置单元,配置为在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离散路由时,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验证单元,配置为:以源地址为测试设备各端口的IP地址、以所述离散路由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验证流量;其中,所述验证流量在网络侧各端口之间遍历;向被测设备发送生成的验证流量;其中,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测试设备通告的全部随机路由。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关联单元,配置为:为所述被测设备的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独立的用户域,关联不同网段的用户地址池,以使得各端口的上线用户获取不同网段的IP地址;创建单元,配置为:为每一用户域创建一个用户组,其中用户组涵盖对应端口的所有上线用户;
所述配置单元,配置为:基于每个用户组创建独立的用户ACL策略,使得各用户组下的ACL总和为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ACL策略包括:每个端口下的用户ACL分为两组: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离散路由的流量,动作为禁行;另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动作为放行。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用户侧各端口域下配置用户Qos策略;其中,用户Qos策略包括基于用户的带宽限制和基于用户的优先级队列调度;为各用户配置带宽限速模板,同时为每个用户配置8个队列,拥塞时的队列调度方式为wfq,设置不同用户的8队列wfq权重为特定比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配置为当所有用户同时上线,待用户全部上线后,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验证流量;
确定单元,配置为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全部用户上线成功;
所述验证单元,配置为在所述全部用户上线成功后,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包括: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上行流量;
所述验证单元,配置为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离散路由时,验证所述上行流量全部丢包;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时,验证所述流量全部通过。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验证单元包括:
选择模块,配置为从所述用户侧的端口选择一个用户;
构造模块,配置为在所述网络侧和所述用户侧之间构造带有V个优先级标识的双向流量,流量速率超过所述用户的限速模板的设定值;
统计模块,配置为对所有端口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进行统计,得到所述用户在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和所述用户的总速率;
验证模块,配置为对于下发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与配置的wfq权重比一致,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对于未配置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为1:1,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单元,配置为: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构造性能测试流量,依次发送不同待测包长的流量进行转发测试,统计流量的丢包率和转发时延。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单元,包括:配置模块,配置为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配置作为性能验证流量的上下行流量字节、速率;发送模块,配置为发送上下行流量,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发送所述上下行流量;确定模块,配置为基于端口,根据所述上下行流量的字节、速率,确定上下行丢包率;基于流量,根据所述上下行流量的字节、速率,确定上下行平均/最大时延。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性能验证流量的上行流量包括用户信息和上行IP流量,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MAC、用户IP、PPPoE会话ID和用户VLAN;
所述性能验证流量的下行流量为下行IP流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读取单元,配置为读取所述网络侧各端口发布的离散路由,将网络侧端口的离散路由分n块处理,得到n个路由块信息bk.i;分块单元,配置为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分n块处理,得到n块用户信息Ai;构造单元,配置为将采用Ai和n个路由块信息bk.i依次配对的方式构造性能验证流量;其中,所述Ai包含了u/n个条目的用户信息,bk.i则包含了r/n2个条目的路由信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分块单元,配置为从用户会话表中读取用户会话信息,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进行区分和整合,确定所述用户侧各端口上线用户信息集合分别为:A1、A2......An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组合单元,配置为依次从网络侧各端口选取不重复的一个路由块进行组合;
选择单元,配置为在选取路由块时为每个用户侧端口选择不同的网络侧起始端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选择单元,配置为:假设用户侧端口i对应的上行流量的第j个目的IP地址块为bk.i,根据公式k=((i+j-1)%n==0)?n:((i+j-1)%n)确定参数k,以为选择不同的网络侧起始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测试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设备(可以为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设备70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和存储器703,其中
处理器701通常控制测试设备700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702可以使测试设备700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
存储器7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7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701以及测试设备7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实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测试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并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
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包括:
建立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的网络侧之间的离散路由;其中,所述路由具有不同长度掩码、地址离散且携带多种路由属性的特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所述离散路由的学习情况,并在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离散路由时,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离散路由的学习情况,包括:
以源地址为测试设备各端口的IP地址、以所述离散路由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验证流量;其中,所述验证流量在网络侧各端口之间遍历;
向被测设备发送生成的验证流量;其中,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所述被测设备正确学习到所述测试设备通告的全部随机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被测设备的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独立的用户域,关联不同网段的用户地址池,以使得各端口的上线用户获取不同网段的IP地址;
为每一用户域创建一个用户组,其中用户组涵盖对应端口的所有上线用户;
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ACL策略,包括:基于每个用户组创建独立的用户ACL策略,使得各用户组下的ACL总和为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L策略包括:每个端口下的用户ACL分为两组: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离散路由的流量,动作为禁行;另一组规则为匹配用户组,且目的地址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动作为放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包括:
在所述用户侧各端口域下配置用户Qos策略;其中,用户Qos策略包括基于用户的带宽限制和基于用户的优先级队列调度;
为各用户配置带宽限速模板,同时为每个用户配置8个队列,拥塞时的队列调度方式为wfq,设置不同用户的8队列wfq权重为特定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有用户同时上线,待用户全部上线后,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验证流量;
若所述验证流量正确转发无丢包,则表明全部用户上线成功;
在所述全部用户上线成功后,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ACL策略包括:
在相同序号的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间发送一对一的上行流量;
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离散路由时,验证所述上行流量全部丢包;
当将所述上行流量的目的地址确定为网络侧接口地址的流量时,验证所述流量全部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用户Qos策略包括:
从所述用户侧的端口选择一个用户;
在所述网络侧和所述用户侧之间构造带有V个优先级标识的双向流量,流量速率超过所述用户的限速模板的设定值;
对所有端口不同优先级流量速率进行统计,得到所述用户在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和所述用户的总速率;
对于下发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与配置的wfq权重比一致,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对于未配置V个队列的用户,验证不同优先级队列下的流量速率比为1:1,且按照所述限速模板的设定值被限制总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包括:
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构造性能测试流量,依次发送不同待测包长的流量进行转发测试,统计流量的丢包率和转发时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构造性能测试流量,依次发送不同待测包长的流量进行转发测试,统计流量的丢包率和转发时延,包括:
在用户侧和网络侧端口之间配置作为性能验证流量的上下行流量字节、速率;
发送上下行流量,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发送所述上下行流量;
基于端口,根据所述上下行流量的字节、速率,确定上下行丢包率;基于流量,根据所述上下行流量的字节、速率,确定上下行平均/最大时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验证流量的上行流量包括用户信息和上行IP流量,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MAC、用户IP、PPPoE会话ID和用户VLAN;
所述性能验证流量的下行流量为下行IP流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读取所述网络侧各端口发布的离散路由,将网络侧端口的离散路由分n块处理,得到n个路由块信息bk.i
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分n块处理,得到n块用户信息Ai
将采用Ai和n个路由块信息bk.i依次配对的方式构造性能验证流量;其中,所述Ai包含了u/n个条目的用户信息,bk.i则包含了r/n2个条目的路由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分n块处理,得到n块用户信息Ai包括:
从用户会话表中读取用户会话信息,将用户侧相同端口的用户信息进行区分和整合,确定所述用户侧各端口上线用户信息集合分别为:A1、A2……An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次从网络侧各端口选取不重复的一个路由块进行组合;
在选取路由块时,为每个用户侧端口选择不同的网络侧起始端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选取路由块时,为每个用户侧端口选择不同的网络侧起始端口,包括:
假设用户侧端口i对应的上行流量的第j个目的IP地址块为bk.i,根据公式k=((i+j-1)%n==0)?n:((i+j-1)%n)确定参数k。
18.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配置为为被测设备的网络侧生成离线路由;
通告单元,配置为将所述离散路由通告给所述被测设备;
配置单元,配置为为所述用户侧各端口配置用户Qos策略和ACL策略;
测试单元,配置为在验证所述ACL策略和所述Qos策略成功时,测试所述被测设备的转发性能。
19.一种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基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0872573.6A 2019-09-16 2019-09-16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Active CN112511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2573.6A CN112511362B (zh) 2019-09-16 2019-09-16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2573.6A CN112511362B (zh) 2019-09-16 2019-09-16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1362A true CN112511362A (zh) 2021-03-16
CN112511362B CN112511362B (zh) 2022-07-19

Family

ID=74923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2573.6A Active CN112511362B (zh) 2019-09-16 2019-09-16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13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1820A (zh) * 2021-12-25 2022-04-08 江苏信而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测试端口预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6340A (zh) * 2002-06-24 2004-01-07 �人��������������ι�˾ 以策略流方式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数据转发设备
US20120180047A1 (en) * 2011-01-11 2012-07-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SERVING TRAFFIC CLASS PRIORITY QoS WITH SELF-VIRTUALIZING INPUT/OUTPUT DEVICE
CN103873312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ip设备转发表容量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8494619A (zh) * 2018-02-28 2018-09-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统计方法、装置及提供商路由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6340A (zh) * 2002-06-24 2004-01-07 �人��������������ι�˾ 以策略流方式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数据转发设备
US20120180047A1 (en) * 2011-01-11 2012-07-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SERVING TRAFFIC CLASS PRIORITY QoS WITH SELF-VIRTUALIZING INPUT/OUTPUT DEVICE
CN103873312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ip设备转发表容量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8494619A (zh) * 2018-02-28 2018-09-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统计方法、装置及提供商路由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1820A (zh) * 2021-12-25 2022-04-08 江苏信而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测试端口预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1362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7825B2 (ja) スライスベースルーティング
EP3029896B1 (en) Qos implement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openflow network
CN103765839B (zh) 用于网络设备内的分组处理的基于变量的转发路径结构
CN107370676A (zh) 一种融合QoS及负载均衡需求的路由选择方法
CN108809857A (zh) 一种基于sdn的流量监控与业务服务质量保障策略的方法
CN106375214A (zh) 一种基于sdn的层次化路由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556916B (zh) 网络流的信息统计方法和装置
Wang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multipath network virtualization with SDN and NFV
US845173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high speed switching fabrics in an ethernet ring topology
CN105337819A (zh) 宽带接入网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宽带接入网关及网络系统
CN108337184A (zh) 流量均衡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3032096B (zh) 一种基于节点重要性与用户需求双感知的sfc映射方法
US20170222953A1 (en) User packet forward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ocessing node
CN108400936A (zh) 基于mpls的空间信息网络路由方法
CN105991456A (zh) 一种OpenFlow交换机、网络系统及带宽共享方法
CN112511362B (zh) 设备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CN106464670B (zh) 网络实体及服务策略管理方法
US8218440B2 (e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protocol
CN103188120A (zh) 一种组播业务的丢包检测方法及装置
Ko et al. Openqflow: Scalable openflow with flow-based qos
CN101478480B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JP2014513501A5 (ja) 情報決定方法、ユーザ・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及び情報決定システム
CN107528791A (zh)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6713158B (zh) Clos网络中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US8953449B2 (en) Virtual subport data traffic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