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9318A -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9318A
CN112509318A CN202011258513.4A CN202011258513A CN112509318A CN 112509318 A CN112509318 A CN 112509318A CN 202011258513 A CN202011258513 A CN 202011258513A CN 112509318 A CN112509318 A CN 112509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road section
sub
contro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85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9318B (zh
Inventor
张彤
孔涛
赵晓伟
王玉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Trans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85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9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9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9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9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9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G08G1/0133Traffic data processing for classifying traffic situ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37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8G1/0145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ctive traffic flow control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65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by counting the vehicles in a section of the road or in a parking area, i.e. comparing incoming count with outgoing coun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 G08G1/081Plural intersections under common control
    • G08G1/083Controlling the allocation of time between phases of a cyc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根据所述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所述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所述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由于进行交通控制区域时考虑到了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使得各时段划分得到的交通控制区域更加合理,提高了交通路网中控制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Description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基本实现点、线、面的配时优化和协调控制,平高峰时段的协调干线路口可能不同。交通拥堵过程是从拥堵源头逐渐蔓延的,不同拥堵阶段的控制路口不同。目前,控制目标和控制区域需要通过人工经验或人工调研划分,因人工经验和人工调研能力有限,传统的控制区域划分是固定不变的,而实际交通状况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
因此,根据交通规律动态划分交通控制区域,使每个控制区域根据各自的交通特点执行对应的控制策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用以提高交通路网中控制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
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
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度、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分别对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
拥堵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度、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分别对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配置为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从交通路网中获取的第一时段内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据根各路段的拥堵度、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分别对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由于进行交通控制区域时考虑到了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使得各时段划分得到的交通控制区域更加合理,提高了交通路网中控制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流程图;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堵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流程图;
图3a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
图3b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
图3c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
图3d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交通路网中部分路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调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流程图;
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向协调控制区域内添加路段的方法流程图;
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交通路网中部分路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服务器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9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交通路网中,控制区域的合理划分有利于执行灵活的控制策略。目前,一般以路口间或路段之间的关联指标作为控制区域划分的依据,仅考虑路口间或路段之间的关联性,不考虑整条干线的关联性,导致划分的控制区域的适用性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路网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该方法基于城市宏观交通状态分布及时间变化规律,进行时空融合分析,动态划分控制区域,实现拥堵控制区域和协调控制区域的自动划分,减少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提高控制片区的合理性换分。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预先采集的城市道路中的路段数据和路口数据预先构建交通路网,路段数据包括路段名称、路段上游路口、路段下游路口、路段转向、路段长度、路段类型(比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车道数、通行速度、路段经纬度等信息;路口数据包括路口名称、所属辖区、经纬度等信息。
构建交通路网后,获取路网中的各路段的车道或各路口的车流量,以及获取电子警察(也称为电子眼)、道路卡口采集的过车数据,基于交通路网的拓扑结构构建邻接矩阵,挖掘每一车辆的出行路径,得到每一车辆的出行信息,包括车辆路径和经过每个路口的时间,车流量和出行信息用于确定上下游路段的关联性。
其中,路口数据、路段数据和车辆数据(包括车辆流程和出行信息等)统称为交通通行信息。
在一些实施中,交通通行信息还包括浮动车辆实时提供的交通状态标识。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S101:获取第一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
该步骤中,第一时段可按照设定的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周期确定。比如,当前时刻为早上8:30,设定的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周期为30分钟,那么第一时段为8:00-8:30,获取8:00-8:30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
S102: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
该步骤中,各路段的拥堵度可通过以下任一方式确定:
方式一
根据各路段的路段转向、经过各路段转向路口的车流量确定各路段的修正行程时间比,根据各路段的修正行程时间比、交通指数与饱和度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其中,拥堵度可用饱和度表示,饱和度越大,拥堵程度越高。各路段的修正行程时间比TPI路段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031
其中,qi为转向路口i的车流量,转向路口i包括直行路口、左转路口、右转路口,TPI转向路口i为转向路口i的修正行程时间比。
表1、各路段的修正行程时间比、饱和度、交通指数、交通状态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032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041
其中,各路段的行程修正时间比的取值区间与交通指数的取值区间相对应,且与饱和度的取值区域间相对应,交通指数从1-10划分为6个取值区间,饱和度从0-1划分为6个取值区间,交通状态划分了5个等级,每个等级存在对应的修正行程时间比取值区间、交通指数取值区间、饱和度取值区间。
方式二
根据各路段的通行速度和路段类型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不同类型的路段的通行速度V对应的交通状态不同,根据各类型的路段的通行速度与交通指数和交通状态的对应关系,如表2,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其中,通行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拥堵度可用交通指数表示,交通指数越大,拥堵程度越高。
表2、各类型的路段的通行速度与交通指数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042
方式三:根据各路段的浮动车辆实时提供的交通状态标识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其中,交通状态标识可用数字表示,不同的交通状态标识代表不同的交通状态。其中,拥堵度可用交通状态标识表示,交通状态标识越大,拥堵程度越高。交通状态标识与交通状态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交通状态标识与交通状态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043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051
S103: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度、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该步骤中,划分的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包括拥堵控制区域,和/或协调控制区域。具体的,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拥堵控制区域,其中,每个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拥堵控制区域划分的详细过程参见图2,在此不再重复;和/或,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协调控制区域,其中,每个协调控制器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协调控制区域划分的详细过程参见图5,在此不再重复。其中,第二拥堵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拥堵度阈值。
S104:分别对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
该步骤中,如果交通控制区域为拥堵控制区域,则采用与拥堵控制区域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如果交通控制区域为协调控制区域,则采用与协调控制区域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堵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201:根据第一时段内各路段的拥堵度,确定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第一路段集合。
该步骤中,将第一时段内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到第一候选路段集合,获取历史上至少两天中与第一时段处于同一时段的各路段的拥堵度;若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路段在至少两天中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阈值的天数小于设定阈值,则从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删除第一候选路段,得到第一时段对应的第一路段集合;其中,第一候选路段为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的任一路段。
S202:根据第一路段集合内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分别确定第一时段内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其中,每个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该步骤中,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实时将第一时段划分为若干个子时段,每个子时段的时长相等,比如,第一时段为8:00-8:30,设定子时段的时间间隔为10分钟,第一时段的时长为30分钟,可以划分为三个子时段,第一子时段为8:00-8:10,第二子时段为8:10-8:20,第三子时段为8:20-8:30。根据第一路段集合内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分别确定第一子时段、第二子时段、第三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其中,第一子时段、第二子时段、第三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中可以包含重复路段,也可不包含重复路段。比如,路段在第一子时段为重度拥堵,路段2在第一子时段为中度拥堵,且路段1和路段2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路段1为路段2的上游路段,路段2为路段1的下游路段,将路段1和路段2划分到第一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中;路段2在第二子时段为重度拥堵,路段3在第二子时段为中度拥堵,路段4在第二子时段为中度拥堵,路段2和路段3、路段3和路段4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路段3为路段2的下游路段,路段4为路段3的下游路段,将路段2、路段3和路段4划分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中;路段5在第三子时段为重度拥堵,路段6在第三子时段为中度拥堵,路段4和路段5、路段5和路段6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路段5为路段4的下游路段,路段6为路段5的下游路段,将路段2、路段3和路段4划分到第三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中。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子时段的划分方式不做限制性要求,可以按照设定的子时段的数量划分第一时段,比如,设定每个时段的子时段的数量为6个,第一子时段为8:00-8:05,第二子时段为8:05-8:10,第三子时段为8:10-8:15,第四子时段为8:15-8:20,第五子时段为8:20-8:25,第六子时段为8:25-8:3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预先设置每个子时段的时间。
S203:根据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按照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对各子时段中每相邻两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括的控制子区域进行整合以得到相邻两个子时段中后一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该步骤中,为了区别描述,将第一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记为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将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记为第二控制子时段集合,其中,第一子时段和第二子时段相邻且第一子时段早于第二子时段。根据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如增大或减少),按照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对各子时段中每相邻两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括的控制子区域进行整合。
以第一子时段和第二子时段为例,确定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以及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表明从第一子时段到第二子时段为拥堵扩散状态,则对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进行合并,得到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大于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表明从第一子时段到第二子时段为拥堵消散状态,则将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中的全部或部分控制子区域,确定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为例,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的合并,具体包括: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将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图3a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控制子区域(用虚线表示)内的路段全部包含在第二控制子区域内(用实线表示),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的并集为第二控制子区域,即将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如图3a上半部分所示;另一种情况是第一控制子区域(用虚线表示)内的部分路段包含在第二控制子区域内(用实线表示),将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的并集确定为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如图3a下半部分所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为例,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的合并,具体包括:若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不存在重复路段,或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第二控制子区域内与第一控制子区域的重复路段从第一控制子区域删除,并将第二控制子区域和删除重复路段后的第一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图3b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如图3b上半部分所示,第一控制子区域(用虚线表示)和第二控制子区域(用实线表示)不存在重复路段,则将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如图3b下半部分所示,第一控制子区域(用虚线表示)和第二控制子区域(用实线表示)内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将第二控制子区域内与第一控制子区域的重复路段从第一控制子区域删除,并将第二控制子区域和删除重复路段后的第一控制子区域确定为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为例,将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中的全部或部分控制子区域,确定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具体包括:若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将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图3c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二控制子区域(用实线表示)内的路段全部包含在第一控制子区域(用虚线表示)内,将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如图3c上半部分所示;另一种情况是第二控制子区域(用实线表示)内的大部分路段包含在第一控制子区域(用虚线表示)内,将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如图3c下半部分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为例,将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中的全部或部分控制子区域,确定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具体包括:若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不存在重复路段,或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第一子时段和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图3d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整合的示意图。如图3d所示,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不存在重复路段,第三控制子区域(用点画线表示)与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第三子控制区域和第一子控制区域为第一时段对应的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两个控制子区域,则将第一子时段对应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子时段对应的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S204:将第一时段中最后一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确定为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
该步骤中,重复S203的操作,遍历第一时段中每相邻的两个子时段,直至最后一个子时段和其前一相邻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整合后,确定整合后的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数mt+u,与整合前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数mt,其中u表示第一时段包含的子时段的个数,u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并确定整合后的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数mt+u与整合前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数mt的差值的绝对值,与第一时段内各子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内的最大路段数的比值z=|mt+u-mt|/max(mt,mt+u),将比值z与设定阈值z0比较,若z大于设定阈值z0,则将第一时段中最后一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确定为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拥堵控制区域进行划分时,根据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确定相邻两子时段中交通道路的拥堵扩散状态或拥堵消散状态,采取与拥堵扩散状态或拥堵消散状态相匹配的方式对相邻两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进行整合,从时间轴上完整刻画了拥堵控制区域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动态划分的拥堵控制区更加合理,进而能够准确的采取相应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提高城市交通路网的控制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得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之后,还可以对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的拥堵控制区域进行微调,例如增加一个路口或减少一个路口,无需对拥堵控制区域集合进行重新划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微调前可先确定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各拥堵控制区域间的各边界路段,得到第一边界路段集合,确定依据为该路段为连接的两个路口不在同一拥堵控制区域中,如图4所示,路口1为第一拥堵控制区域中的路口,路口2为第二拥堵控制区域中的路口,路段2为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和第二拥堵控制区域间的边界路段。并确定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各拥堵控制区域内的各边界路口,得到第一边界路口集合,确定依据为该路口和第一边界路段集合中的边界路段相连,如图4所示,路口1与路段2相连,路口1为第一拥堵控制区域的边界路口,路口2与路段2相连,路口2为第二拥堵控制区域的边界路口。并确定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各拥堵控制区域内的各边界路段,得到第二边界路段集合,确定依据为各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路段与相应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口相连,如图4所示,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路段1与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口1相连,路段1为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对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拥堵控制区进行微调为例,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内为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集合中的任一拥堵控制区域,具体包括:若第一拥堵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的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以及第二路段不属于任何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则将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间的路口添加到第一拥堵控制区域。
举例来说,第一路段为第二边界路段集合中的路段1,第二路段为第一边界路段集合中的路段2,路段1与路段2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路段1和路段2的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路段2不属于任何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则将路段1和路段2间的路口1添加到第一拥堵控制区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对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拥堵控制区进行微调为例,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和第二拥堵控制区域为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集合中包含上下游关联关系的任意两个拥堵控制区域,具体包括:若第一拥堵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第二路段属于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拥堵控制区域,则将第一拥堵控制区域与第二拥堵控制区域合并,第一路段为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调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501:根据第一时段内各路段的拥堵度,确定拥堵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拥堵度阈值的第二路段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一时段内车流量达到设定区间的路段确定为第二路段集合中的路段。还可以将交通路网中拥堵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拥堵度阈值的主次路段确定为第二路段集合中的路段。
S502:从第二路段集合中选取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作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
比如,第二路段集合为[路段A,路段B,...,路段Z],路段A的车流量最大,则将路段A段作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
S503:依次将第二路段集合中与第一协调协控制区域内前一次添加的第一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设定条件的第二路段,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得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并从第二路段集合中删除已被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路段。
比如,第一路段为路段A,第二路段为路段B,路段A为前一次添加到第一协调协控制区域内的路段,路段B与路段A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设定条件,将路段B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得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并从第二路段集合中删除已被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路段B。具体添加过程参见图6,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S504:从删除路段后的第二路段集合中选取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作为第二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并重复以上操作,直到第二路段集合为空为止,得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
该步骤中,得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后,从第二路段集合中去除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路段的剩余路段中,再次选取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作为第二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依次将第二路段集合中与第二协调协控制区域内前一次添加的第三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设定条件的第四路段,添加到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内,得到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并从第二路段集合中删除已被添加到第二协调控制区域的路段,直到第二路段集合为空为止,得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
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向协调控制区域内添加路段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601:获取第二路段的上游路口和下游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周期。
该步骤中,控制周期可根据该路口的交通灯通行时间确定,比如一个路口包括左转向、直行、右转向,该路口的控制周期可为直行方向从第一绿灯到第二次绿灯的时间。
S602:根据第二路段的上下游路口的控制周期,判断第二路段的上下游路口是否关联,若是,执行S603,否则执行S604。
该步骤中,可根据上下游路口的控制周期的整数倍关系判断上下游路口是否关联。比如,第一路段的上游路口Ci在第一时段内的控制周期为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091
第一路段的下游路口Ci+1在第一时段内的控制周期为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01
若上下游路口的控制周期满足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02
n=(1,2,..),则上游路口Ci和下游路口Ci+1关联。
S603:将前一次添加到的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第一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的第二路段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返回S601继续遍历第二路段集合。
S604:判断是否有至少一个车辆在第一时段内经过第二路段以及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至少一个路段,若是,执行S605,否则执行S607。
该步骤中,各路段经过的车辆可通过电子警察(电子眼),和/或道路卡口统计,比如通过电子警察采集的道路视频识别各车辆的车牌,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等对相应车牌的车辆的行驶路径进行跟踪,从而得到在第一时段内经过第二路段以及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至少一个路段的车辆。
S605:判断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是否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若是,执行S603,否则S606。
该步骤中,可根据第一时段所在的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或非工作日(周六、周日)进行区别判断。具体的,若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则获取第二路段各下游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最大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举例来说,第一时段为周五早上10:00-12:00,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包括第三路段、第四路段,分别取周一至周五第一时段从第二路段到第三路段的车流量Q1i、第二路段到第四路段的车流量Q2i、并分别确定与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起始路段的车流量Q0的比值,λ1i=Q1i/Q0,λ2i=Q2i/Q0,i=(1,2,...),i表示工作日的天数,本例子中i等于5(包括本周五),并分别确定周一至周五车流量比值的均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03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04
最大且大于第一设定阈值λ0,本申请实施例中λ0可以为0.3,则确定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若当前日期为非工作日,则获取第二路段各下游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最大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举例来说,第一时段为周六早上10:00-12:00,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包括第三路段、第四路段,分别取上周六日第一时段从第二路段到第三路段的车流量Q′1i、第二路段到第四路段的车流量Q′2i、并分别确定与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起始路段的车流量Q′0的比值,λ′1i=Q′1i/Q′0,λ′2i=Q′2i/Q′0,i=(1,2,...),i表示非工作日的天数,本例子中i等于3(包括本周六),并分别确定上周六日和本周六车流量比值的均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05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06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07
最大且大于第二设定阈值λ′0,本申请实施例中λ′0可以和λ0相同也可以不同,则确定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
S606:将第二路段到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且大于第一阈值的路段作为当前路段,返回S601继续遍历第二路段集合。
S607:判断第二路段与第一路段是否均存在车流量,若是,执行S608,否则执行S609。
S608:判断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是否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以及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若是,执行S603,否则返回S601继续遍历第二路段集合。
该步骤中,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是根据历史上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是根据历史上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在判断是否满足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以及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时,可根据第一时段所在的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或非工作日(周六、周日)进行区别判断。具体的,若第一时段所在的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则获取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获取第二路段与第一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举例来说,第一时段为周五早上10:00-12:00,第二路段包括下游直行路口、下游左转路口、下游右转路口,分别获取三个路口本周周一至周五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分别记为P1i、P2i、P3i,i表示工作日的天数并确定下游直行路口与所有下行路口在本周周一至周五中中第一时段的车流量比值,记为αi=P1i/(P1i+P2i+P3i),i=(1,2,...),本例子中i=5,并确定αi的均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11
若均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12
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并获取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在本周一至周五中第一时段的车流量,分别记为Qy-1,i,Qy,i,其中Qy,i表示第二路段y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表示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确定第二路段y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i与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的差值与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的比值βi=(Qy,i-Qy-1,i)/Qy-1,i,并确定βi的均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13
若均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14
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其中,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定阈值可设为0.6,第二设定阈值可设为0.4。若第一时段所在的当前日期为非工作日,则获取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获取第二路段与第一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具体车流量比值满足的公式与工作日车流量满足的公式相似,在此不再重复。
S609:确定第二路段的上游路口和下游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差值的绝对值。
该步骤中,同一路口在不同的时段的控制周期可能不同,比如路口1在早高峰时段的控制周期为T1,在平峰时段的控制周期为T2。分别选取第二路段的上游路口和下游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比如,第二路段的上游路口Ci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为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15
下游路口Ci+1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为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16
控制周期的差值的绝对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17
S610:判断第二路段的上游路口和下游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差值的绝对值与差值的绝对值对应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范围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执行S611,否则,返回S601继续遍历第二路段集合。
该步骤中,两上下游路口间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差值的绝对值范围和两上下游路口间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范围可预先设定,如表4所示,其中,控制周期的单位为秒。
表4、两上下游路口间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差值的绝对值范围与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范围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21
S611:判断第二路段的上游路段和下游路段的车道数差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若是,执行S603,否则返回S601继续遍历第二路段集合。
该步骤中,第二路段的上游路段和下游路段的车道数进行分析,具体的,确定第二路段的上游路段和下游路段的车道数差值n,若差值n小于设定阈值,说明第二路段的上游路段和下游路段关联,则将第二路段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进行协调控制区域划分时,结合第一时段的历史数据,确定与各协调协控制区域内前一次添加的第一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第二路段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将满足设定条件的第二路段放入相应的协调协控制区域,筛除因特殊天气、突发事件、特殊活动等因素导致的路段交通状态突变的情况,使得协调协控制区域换分的更加合理。且获取历史数据时,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进行区分,适用于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不同时段(早晚高峰、平峰、低峰)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加准确的划分协调协控制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得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之后,还可以对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的协调控制区域进行微调,例如增加一个路口或减少一个路口,无需对协调控制区域集合进行重新划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微调前可先确定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各协调控制区域间的各边界路段,得到第三边界路段集合,确定依据为该路段为连接的两个路口不在同一协调控制区域中,如图7所示,路口3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中的路口,路口4为第二协调控制区域中的路口,路段5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和第二协调控制区域间的边界路段。并确定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各协调控制区域内的各边界路口,得到第二边界路口集合,确定依据为该路口和第三边界路段集合中的边界路段相连,如图7所示,路口3与路段5相连,路口3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边界路口,路口4与路段5相连,路口4为第二协调控制区域的边界路口。并确定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各协调控制区域内的各边界路段,得到第四边界路段集合,确定依据为各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路段与相应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口相连,如图7所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路段4与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口3相连,路段4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对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协调控制区进行微调为例,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为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集合中的任一协调控制区域,具体包括:若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设定条件,以及第二路段不属于任何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则将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间的路口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
举例来说,第一路段为第四边界路段集合中的路段4,第二路段为第三边界路段集合中的路段5,路段4与路段5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路段4和路段5且满足设定条件,设定条件的描述参见图6,在此不再重复,路段5不属于任何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则将路段4和路段5间的路口3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对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协调控制区进行微调为例,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和第二协调控制区域为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集合中包含上下游关联关系的任意两个协调控制区域,具体包括:若第一协调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第二路段属于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的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则将第一协调控制区域与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合并。第一路段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第二路段为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
参见图8,该服务器包括:获取模块801,拥堵度确定模块802,划分模块803,控制模块804。
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第一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
拥堵度确定模块802,用于根据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各路段的拥堵度;
划分模块803,用于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度、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控制模块804,用于分别对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划分模块803具体用于:
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拥堵控制区域,其中每个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和/或
根据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协调控制区域,其中每个协调控制器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其中第二拥堵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拥堵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划分模块803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时段内各路段的拥堵度,确定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第一路段集合;
根据第一路段集合内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分别确定第一时段内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其中,每个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根据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按照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对各子时段中每相邻两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括的控制子区域进行整合以得到相邻两个子时段中后一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将第一时段中最后一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确定为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划分模块803具体用于:
若第一子时段对应的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子时段对应的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则对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进行合并,得到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若第一子时段对应的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大于第二子时段对应的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则将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和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中的全部或部分控制子区域,确定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其中,第一子时段和第二子时段相邻且第一子时段早于第二子时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划分模块803具体用于:
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将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和/或
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不存在重复路段,或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第二控制子区域内与第一控制子区域的重复路段从第一控制子区域删除,并将第二控制子区域和删除重复路段后的第一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划分模块803具体用于:
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将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和/或
若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不存在重复路段,或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第一子时段和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拥堵度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
将第一时段内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到第一候选路段集合;
获取历史上至少两天中与第一时段处于同一时段的各路段的拥堵度;
若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路段在至少两天中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阈值的天数小于设定阈值,则从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删除第一候选路段,得到第一时段对应的第一路段集合;其中,第一候选路段为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的任一路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服务器还包括微调模块805,微调模块805用于:
若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拥堵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的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以及第二路段不属于任何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则将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间的路口添加到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和/或
若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拥堵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第二路段属于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拥堵控制区域,则将第一拥堵控制区域与第二拥堵控制区域合并;
其中,第一拥堵控制区域为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集合中的任一拥堵控制区域,第一路段为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划分模块803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时段内各路段的拥堵度,确定拥堵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拥堵度阈值的第二路段集合;
从第二路段集合中选取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作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
依次将第二路段集合中与第一协调协控制区域内前一次添加的第一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设定条件的第二路段,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得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并从第二路段集合中删除已被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路段;
从删除路段后的第二路段集合中选取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作为第二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并重复以上操作,直到第二路段集合为空为止,得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调模块805具体用于:
若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设定条件,以及第二路段不属于任何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则将第一路段和第二路段间的路口添加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和/或
若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协调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第二路段属于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的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则将第一协调控制区域与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合并;
其中,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为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集合中的任一协调控制区域,第一路段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满足设定条件包括:
第二路段的上下游路口关联;或者
至少一个车辆在第一时段内经过第二路段以及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至少一个路段,且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其中,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的车流量是根据历史上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或者
第二路段与第一路段均存在车流量,且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以及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其中,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是根据历史上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是根据历史上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
第二路段的上游路口和下游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差值的绝对值与差值对应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范围匹配,且第二路段的上游路段和下游路段的车道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路段的下游路口中车流量最大的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包括:
若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则获取第二路段各下游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最大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
若当前日期为非工作日,则获取第二路段各下游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最大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
其中,车流量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61
λxi=Qxi/Q0
其中,x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i表示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或非工作日的天数,Qxi表示第i天在第一时段从第二路段到第二路段的第x个下游路段x的车流量,Q0表示第一时段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起始路段的车流量,λxi表示第i天在第一时段从第二路段到第二路段的第x个下游路段x的车流量Qxi与第一时段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起始路段的车流量Q0的比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62
表示i天中λxi的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以及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包括:
若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则:
获取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
获取第二路段与第一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
若当前日期为非工作日,则:
获取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
获取第二路段与第一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的均值,若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第一路段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
其中,车流量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63
αi=P1i/(P1i+P2i+P3i);
其中,i表示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或非工作日的天数,P1i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第i天在第一时段的车流量,P2i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左转路口第i天在第一时段的车流量,P3i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右转路口第i天在第一时段的车流量,αi表示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第i天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64
表示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i天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
车流量变化参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71
βi=(Qy,i-Qy-1,i)/Qy-1,i
其中,Qy,i表示第二路段y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表示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βi表示第二路段y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i与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的差值与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的比值,
Figure BDA0002773829990000172
表示i天βi的均值。
上述服务器中各模块的功能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服务器实现的功能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终端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的功能。
参见图9,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901。其中,处理器901也可以为控制器。处理器901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2,存储器603与处理器901耦合,其保存该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其中,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相连,该存储器90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9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902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上述涉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其中,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与处理器分开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这些指令被执行时,可以完成前述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交通控制区域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
根据所述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
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所述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所述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所述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所述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拥堵控制区域,其中每个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和/或
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协调控制区域,其中每个协调控制器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拥堵度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拥堵度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拥堵控制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段内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确定拥堵度大于所述第一拥堵度阈值的第一路段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路段集合内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时段内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其中,每个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各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按照时间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对所述各子时段中每相邻两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括的控制子区域进行整合以得到相邻两个子时段中后一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将所述第一时段中最后一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确定为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各子时段中每相邻两个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括的控制子区域进行整合以得到相邻两个子时段中后一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包括:
若第一子时段对应的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子时段对应的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则对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进行合并,得到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若第一子时段对应的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大于第二子时段对应的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内的路段总数量,则将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和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中的全部或部分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子时段和所述第二子时段相邻且所述第一子时段早于所述第二子时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和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进行合并,得到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包括:
若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将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和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和/或
若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不存在重复路段,或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将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内与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的重复路段从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删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和删除重复路段后的第一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和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所包含的控制子区域中的全部或部分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集合,包括:
若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和/或
若所述第一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一控制子区域和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控制子区域不存在重复路段,或存在重复路段且重复路段数与所述第二控制子区域的路段总数量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子时段和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确定为整合后的所述第二子时段对应的控制子区域。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段内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确定拥堵度大于所述第一拥堵度阈值的第一路段集合,包括:
将第一时段内拥堵度大于所述第一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到第一候选路段集合;
获取历史上至少两天中与所述第一时段处于同一时段的各路段的拥堵度;
若所述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的第一候选路段在所述至少两天中拥堵度大于所述第一拥堵阈值的天数小于设定阈值,则从所述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删除所述第一候选路段,得到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第一路段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候选路段为所述第一候选路段集合中的任一路段。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拥堵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所述第一路段和所述第二路段的拥堵度大于第一拥堵度阈值,以及所述第二路段不属于任何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则将所述第一路段和所述第二路段间的路口添加到所述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和/或
若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拥堵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所述第二路段属于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域集合中的第二拥堵控制区域,则将所述第一拥堵控制区域与所述第二拥堵控制区域合并;
其中,所述第一拥堵控制区域为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拥堵控制区集合中的任一拥堵控制区域,所述第一路段为所述第一拥堵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拥堵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拥堵度阈值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协调控制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段内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确定拥堵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拥堵度阈值的第二路段集合;
从所述第二路段集合中选取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作为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
依次将所述第二路段集合中与所述第一协调协控制区域内前一次添加的第一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设定条件的第二路段,添加到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得到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并从所述第二路段集合中删除已被添加到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的路段;
从删除路段后的第二路段集合中选取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作为第二协调控制区域的起始路段,并重复以上操作,直到第二路段集合为空为止,得到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满足所述设定条件,以及所述第二路段不属于任何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则将所述第一路段和所述第二路段间的路口添加到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和/或
若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第一协调控制区内的第一路段,与第二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且所述第二路段属于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域集合中的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则将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与所述第二协调控制区域合并;
其中,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为所述第一时段对应的协调控制区集合中的任一协调控制区域,所述第一路段为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边界路段。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足设定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路段的上下游路口关联;或者
至少一个车辆在所述第一时段内经过所述第二路段以及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的至少一个路段,且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的车流量是根据历史上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或者
所述第二路段与所述第一路段均存在车流量,且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以及所述第一路段到所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是根据历史上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所述第一路段到所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是根据历史上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信息确定得到;
所述第二路段的上游路口和下游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的差值的绝对值与所述差值对应的交通信号灯最大控制周期范围匹配,且所述第二路段的上游路段和下游路段的车道数差值小于设定阈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路口中车流量最大的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包括:
若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则获取所述第二路段各下游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最大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
若当前日期为非工作日,则获取所述第二路段各下游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最大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中车流量最大的路段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一预设车流量条件;
其中,所述车流量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773829980000041
λxi=Qxi/Q0
其中,x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路段数,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i表示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或非工作日的天数,Qxi表示第i天在第一时段从所述第二路段到所述第二路段的第x个下游路段x的车流量,Q0表示所述第一时段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起始路段的车流量,λxi表示第i天在第一时段从所述第二路段到所述第二路段的第x个下游路段x的车流量Qxi与第一时段所述第一协调控制区域内起始路段的车流量Q0的比值,
Figure FDA0002773829980000042
表示i天中λxi的均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以及所述第一路段到所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包括:
若当前日期为工作日,则:
获取所述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所述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所述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
获取所述第二路段与所述第一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中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的均值,若所述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所述第一路段到所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三预设车流量条件;
若当前日期为非工作日,则:
获取所述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所述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若所述均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则所述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的车流量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
获取所述第二路段与所述第一路段在历史上至少一个非工作日中与所述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的均值,若所述均值大于第二设定阈值,则所述第一路段到所述第二路段的车流量变化参数不低于第二预设车流量条件;
其中,所述车流量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773829980000043
αi=P1i/(P1i+P2i+P3i),
其中,i表示历史上至少一个工作日或非工作日的天数,P1i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直行路口第i天在第一时段的车流量,P2i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左转路口第i天在第一时段的车流量,P3i表示第二路段的下游右转路口第i天在第一时段的车流量,αi表示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在第i天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
Figure FDA0002773829980000053
表示第二路段下游直行路口与第二路段的所有下行路口i天中与第一时段相同时段的车流量比值的均值;
所述车流量变化参数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FDA0002773829980000051
βi=(Qy,i-Qy-1,i)/Qy-1,i
其中,Qy,i表示第二路段y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表示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βi表示第二路段y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i与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的差值与第一路段y-1在第i天的第一时段的车流量Qy-1,i的比值,
Figure FDA0002773829980000052
表示i天βi的均值。
14.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段内交通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
拥堵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路段的交通通行信息确定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度、所述各路段间的上下游关联关系以及所述各路段的拥堵变化趋势,将所述交通路网内的路段划分为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其中每个交通控制区域内的路段存在上下游关联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交通控制区域采用相匹配的交通控制策略进行交通控制。
15.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配置为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服务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58513.4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Active CN112509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8513.4A CN112509318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8513.4A CN112509318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9318A true CN112509318A (zh) 2021-03-16
CN112509318B CN112509318B (zh) 2021-12-24

Family

ID=74957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8513.4A Active CN112509318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931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3191A (zh) * 2021-07-30 2021-11-30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道路拥堵预测方法、基于位置的服务提供方法及程序产品
CN113808399A (zh) * 2021-09-15 2021-12-17 谦亨信息化技术与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交通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3936480A (zh) * 2021-11-11 2022-01-14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14419887A (zh) * 2022-01-20 2022-04-29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网指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708728A (zh) * 2022-03-23 2022-07-05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交通高峰期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9184A (zh) * 2022-04-21 2022-09-02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时段的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9032A (zh) * 2016-03-24 2016-06-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交通流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控制子区划分方法
CN105869401A (zh) * 2016-05-12 2016-08-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不同拥挤程度的路网动态分区方法
CN110322694A (zh) * 2019-07-16 2019-10-11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交通控制片区划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25979A (zh) * 2020-02-28 2020-06-23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划分交通控制多级子区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9032A (zh) * 2016-03-24 2016-06-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交通流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控制子区划分方法
CN105869401A (zh) * 2016-05-12 2016-08-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不同拥挤程度的路网动态分区方法
CN110322694A (zh) * 2019-07-16 2019-10-11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交通控制片区划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25979A (zh) * 2020-02-28 2020-06-23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划分交通控制多级子区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3191A (zh) * 2021-07-30 2021-11-30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道路拥堵预测方法、基于位置的服务提供方法及程序产品
CN113723191B (zh) * 2021-07-30 2024-03-29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道路拥堵预测方法、基于位置的服务提供方法及程序产品
CN113808399A (zh) * 2021-09-15 2021-12-17 谦亨信息化技术与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交通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3936480A (zh) * 2021-11-11 2022-01-14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13936480B (zh) * 2021-11-11 2022-07-08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14419887A (zh) * 2022-01-20 2022-04-29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网指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708728A (zh) * 2022-03-23 2022-07-05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交通高峰期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9184A (zh) * 2022-04-21 2022-09-02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信号时段的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9318B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09318B (zh) 一种交通控制区域划分方法及服务器
CN108053661B (zh) 一种交通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06283B (zh) 一种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方法及车联网平台
CN108335496B (zh) 一种城市级交通信号优化方法与系统
CN104200680B (zh) 过饱和交通状态下城市干道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
CN113947900B (zh) 一种智能网联快速路匝道协同控制系统
JP5832074B2 (ja) 燃料最少経路及び費用算出方法
CN108986493A (zh) 交通信号灯通行时间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CN110414708B (zh) 一种潮汐车道优化方案选择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185119A (zh)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城市交通引导系统及方法
CN111028511B (zh) 一种交通拥堵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4141032B (zh) 一种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生成方法及设备
CN111220162B (zh) 一种获取慢行车辆行驶轨迹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15514A (zh) 一种交叉口车道优化方案选择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763728B (zh) 一种交通组织及信号配时协同优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389404B (zh) 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方法
CN105390001A (zh) 交通信号灯的动态控制方法
CN114155734A (zh) 等灯信息确定方法和车辆信息显示方法
CN114613162A (zh) 交通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037546B (zh) 一种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812584A (zh)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354197B (zh) 交通子区域及时段的划分方法及设备
CN114863676B (zh) 一种拥堵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5497301B (zh) 一种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的评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8428A (zh) 一种交通路况预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