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7414A -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7414A
CN112507414A CN202011210259.0A CN202011210259A CN112507414A CN 112507414 A CN112507414 A CN 112507414A CN 202011210259 A CN202011210259 A CN 202011210259A CN 112507414 A CN112507414 A CN 112507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
downburs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02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7414B (zh
Inventor
刘建军
李鸿泽
储昭杰
王永强
刘洋
杨立恒
袁光宇
高超
柏仓
黄日星
吴佰建
郭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102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7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7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7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7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划分输电铁塔塔段,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在模型文件中预设载荷信息文件接口;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及风荷载;将载荷导入输电铁塔三维数值模型中,对铁塔进行瞬态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构整体风振系数;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计算各点时变平均风,用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将平均风放大,得到等效静力风荷载,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利用分析结果评估输电铁塔结构安全性。

Description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铁塔结构的安全评 估方法。具体是下击暴流天气下输电铁塔力学响应分析以及快速评估 安全状态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对工业建设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而电力工业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倍受国家关 注。输电铁塔结构是由不同规格角钢连接而成的空间体系,不同输电 铁塔的高度也不尽相同,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输电铁塔体系结构 复杂,对它的研究也较一般的建筑结构难度更大,且现今的输电线路 规模增大,研究输电铁塔结构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极端天气下的健康 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击暴流作为极端天气中的一种,能产生破坏力极强的瞬时大风, 对于输电铁塔这种高耸柔性结构,极易受其影响,会严重影响输电线 路的安全运行。输电线路作为国家的大型生命线工程,一旦发生倒塌 破坏事故,会导致国家经济受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工 程中对下击暴流风场结构的确定方法不够具体,且缺乏较为简洁快速 的铁塔抗下击暴流的设计的安全评估方法。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有 效的方法能够从理论上确定下击暴流的风场结构,从技术上快速解决 输电铁塔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以及安全状态评估的问题,从而提高铁 塔抗强对流天气的快速应急管理能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 塔安全性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分析在下击暴流这种强对流天 气下输电铁塔结构的风振响应,实现对输电铁塔结构的快速安全分析, 满足实际的工程应用。
技术方案: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2)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成成分的模拟, 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及风荷载;
3)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中,对 铁塔进行瞬态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构整体风振系 数;
4)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并对铁塔进行准静 态分析;
5)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快速安全评估。
进一步地,步骤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1)根据实际输电线路中铁塔的设计信息,将输电铁塔划分为不 同的塔段以及不同的分块区域,把每个分块区域简化为一个模拟点进 行风荷载模拟,以模拟点的风速代替所在分块区域所有节点的风速, 所述输电铁塔设计信息包括输电铁塔构件布局、结构尺寸、材质、牌 号、数量等信息;
12)根据实际输电铁塔的材料设计信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输电 铁塔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建模,采用梁单元对输电铁塔杆件进行模拟, 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接;对梁单元进行设置,分别设置铁塔杆件 的参数,包括杨氏模量、泊松比、密度、截面形状等;
13)将建立完成的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保存成为模型文 件,并在文件中预留接口与载荷信息文件对接。
进一步地,步骤2)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在下击暴流风场结构中,某一时刻(t)任一高度(z)处的风速 U(z,t)表达为时变平均风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31
和脉动风速u(z,t)之和: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32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33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34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35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36
式中:V(z)为竖向风剖面平均风速;f(t)为最大值为1的时间函 数,描述输电铁塔处竖向风速剖面随时间的变化;Vc(t)是输电铁塔处 合成水平风速;Vt为风暴中心移动速度,Vr(r,t)为径向风剖面风速,θ 为输电线路与径向风剖面风速的夹角,α是合成水平风速与输电线路 的夹角,r为输电铁塔至风暴中心距离;
b)竖向风剖面V(z)为: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37
式中,z为风载荷模拟点处的高度,Vmax为下击暴流的最大水平 风速,Zmax为最大水平风速的产生高度;
径向风剖面Vr(r,t)为: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41
式中:Vr,max最大径向风速,rmax径向风速最大出距雷暴中心的距 离,r观测点距雷暴中心的距离,Rr雷暴径向特征尺寸,T为时间常 数;
c)脉动风速可表达为: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42
式中: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43
为调值函数,为时变平均风乘以经验系数,经验 系数取0.25,k(x,y,z,t)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高斯随机过程,;
d)将各模拟点的时变平均风与脉动风相结合,计算出各点的下 击暴流合成风速,并通过下式确定输电铁塔上各模拟点的下击暴流风 荷载: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44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45
式中,Fx(t)为模拟点x方向的风荷载,N;Fy(t)模拟点y方向的 风荷载,N;V(t)为下击暴流风速,m/s;ρ为空气密度,取1.226kg/m3; Cx、Cy分别为x、y方向阻力系数,角钢取1.3,导线、地线、悬索、 绝缘子以及拉线取1.0;Ax和Ay分别为x、y方向输电铁塔各节点所辖 的迎风面积。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将各模拟点的风荷载信息存储于载荷信息文件之中,把载荷 信息文件对接于模型文件接口,完成动力荷载对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型的施加,并采用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输电铁塔的风振响应;
B)遍历所有模拟点,计算各点位移风振系数,再计算输电铁塔 的整体位移风振系数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51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52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53
式中: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54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55
分别为时变平均风荷载作用下的节点 位移最大值和合成风荷载作用下节点位移最大值,βdi为节点i处位移 风振系数;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56
为平均风作用下该节点的位移平均值,m;μ为峰值保 证因子,取为3.0;σdi脉动风作用下该节点的位移均方根值,m。
进一步地,步骤4)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41)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编制程序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将天气数 据转换成荷载数据,把天气预报中的最大风速Vmax作为风速数据导入 步骤2)b)中得到下击暴流风场结构竖向风剖面,根据风场结构模 型及参数,生成下击暴流时变平均风(见步骤2)b))及风荷载(见 步骤2)d));
42)根据步骤3)B)计算得到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再将所述结 构整体风振系数与步骤2)d)计算得到的下击暴流风荷载相乘得出 等效静力风荷载,将载荷信息文件与模型文件接口对接,并利用有限 元软件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进一步,步骤5)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根据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塔顶位移进行校核;遍历整个下 击暴流过程,计算最不利时刻关键主材杆件的应力值,选择应力最大 的杆件,计算该杆件在整个下击暴流过程的应力,完成对输电铁塔的 安全评估。
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模型建立模块: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划分输电铁塔塔段,设 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在模型文件中 预设载荷信息文件接口;
风荷载生成模块: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 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 及风荷载;
风振系数计算模块: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型中,对铁塔进行强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 构整体风振系数;
准静态分析模块: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并对 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安全评估模块: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快速安 全评估。
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系统的存储介质,存储以 下功能模块:
模型建立模块: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划分输电铁塔塔段,设 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在模型文件中 预设载荷信息文件接口;
风荷载生成模块: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 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 及风荷载;
风振系数计算模块: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型中,对铁塔进行强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 构整体风振系数;
准静态分析模块: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并对 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安全评估模块: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安全评 估。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 划分输电铁塔塔段,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 值模型,在模型文件中预设载荷信息文件接口;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 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 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及风荷载;将载荷导入输电铁塔三维数值模 型中,对铁塔进行强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构整体 风振系数;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计算各点时变平 均风,用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将平均风放大,得到等效静力风荷载,对 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利用分析结果评估输电铁塔结构安全性。本发 明的方法可用于强对流天气预测路线覆盖范围的大量铁塔快速计算, 提高铁塔抗强对流天气的快速应急管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输电铁塔单线模型的示意图;
图2为输电铁塔塔段示意图;
图3为输电铁塔风荷载模拟点示意图;
图4为输电铁塔有限元数值模型的示意图;
图5为输电铁塔不同高度处时变平均风的风速时程曲线图;
图6为输电铁塔塔顶位移时程图;
图7为输电铁塔最不利时刻关键位置主材应力云图;
图8为输电铁塔最不利主材杆件应力时程图;
图9为实施例1输电铁塔主材应力时程响应对比图;
图10为实施例1输电铁塔塔顶位移时程响应对比图;
图11为实施例2输电铁塔杆塔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输电铁塔主材应力时程响应对比图;
图13为实施例2输电铁塔塔顶位移时程响应对比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某输电线路中的一个典型输电铁塔对本发明方案作进 一步说明,所结合的输电铁塔(见图1)杆塔类型为直线塔,塔高57 米,呼高40m,评估该输电铁塔在下击暴流下的安全状态,包括以下 步骤1)—步骤5):
1)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所述输电铁塔设计信息中包括且不限于输电铁塔的材料汇总图。 输电铁塔的材料汇总图中包括构件结构尺寸、材料牌号内容,根据该 内容,能够将输电铁塔划分为不同的塔段和不同的分块区域。
11)根据实际输电线路中铁塔的材料汇总图,将输电铁塔划分为 不同的塔段以及不同的分块区域,把每个分块区域简化为一个模拟点 进行风荷载的模拟,以风荷载模拟点风速代替所在分块区域所有节点 的风速。
12)根据实际输电线路中铁塔的材料汇总图,利用有限元软件对 输电铁塔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建模,采用梁单元对铁塔杆件进行模拟, 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接。对梁单元进行设置,分别设置杆件的杨 氏模量、泊松比、密度、截面形状等。
13)将建立完成的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保存成为模型文 件,并在文件中预留接口与载荷信息文件对接。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将输电铁塔以横隔层为分界划分成 12个塔段(见图2),以及26个不同的分块区域,把每个分块区域简 化为一个模拟点进行风速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 限元数值模型,约束模型底部所有自由度,将模型命令流存储于模型 文件之中,在文件中预留与载荷信息文件对接的接口。
2)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成成分的模拟, 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及风荷载。
21)在下击暴流风场结构中,任一高度处的风速U可以表达为时 变平均风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98
和脉动风速u之和: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91
Figure RE-GDA0002940981660000093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93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94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95
式中: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96
为时变平均风,u为脉动风速,V(z)为竖向风剖面平均 风速,f(t)为最大值为1的时间函数。Vt为风暴中心移动速度,Vr(r,t) 为径向风剖面风速。θ为风暴中心移动速度与径向风剖面风速的夹角。
22)竖向风剖面为: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097
式中,z为风载荷模拟点处高度,Vmax为下击暴流的最大水平风 速,Zmax为最大水平风速的产生高度。
径向风剖面表达为: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01
式中:Vr,max最大径向风速,rmax径向风速最大出距雷暴中心的距 离,r观测点(构筑物)距雷暴中心的距离,Rr雷暴径向特征尺寸,T 为时间常数。
23)脉动风速可表达为: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02
式中: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03
为调值函数,为时变平均风乘以经验系数,经验 系数取0.25。k(x,y,z,t)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高斯随机过程函数,x、 y、z分别为风荷载模拟点位置坐标,t为时刻。
24)将各模拟点的时变平均风与脉动风相结合,计算出各点的下 击暴流合成风速,并通过下式确定输电铁塔上各模拟点的下击暴流风 荷载: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04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05
式中,ρ为空气密度,取1.226kg/m3;Cx、Cy分别为x、y方向 阻力系数,角钢取1.3,导线、地线、悬索、绝缘子以及拉线取1.0; Ax和Ay分别为x、y方向输电铁塔各节点所辖的迎风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y方向为顺导、地线方向,x向为垂直于导、 地线方向,先模拟各风速模拟点位置处的时变平均风、脉动风以及下 击暴流合成风速,计算各模拟点所辖的迎风面积,再根据风荷载计算 式计算出每个风速模拟点的风荷载。本案例给出输电铁塔不同高度处 时变平均风的风速时程曲线(见图5),根据脉动表达式计算出脉动 风后,将平均风速与脉动风速相加,即可得到下击暴流合成风速。表 1给出了时变平均风风速的模拟参数。
表1:时变平均风风速的模拟参数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11
3)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数值模型中,对铁塔进 行强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构整体风振系数。
31)将各模拟点的风荷载信息存储于载荷信息文件之中,把载荷 信息文件对接于模型文件接口,完成动力荷载对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型的施加,并采用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输电铁塔的风振响应。
32)遍历所有模拟点,计算各点位移风振系数,再计算输电铁塔 的整体位移风振系数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12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13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14
式中: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15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16
分别为时变平均风荷载作用下的节点 位移最大值和合成风荷载作用下节点位移最大值,βdi为节点i处位移 风振系数;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17
为平均风作用下该节点的位移平均值,m;μ为峰值保 证因子,取为3.0;σdi脉动风作用下该节点的位移均方根值,m。
在本实施例中,将载荷信息存储于文件之中,并与模型文件的接 口对接,对铁塔模型施加风荷载。先计算输电铁塔在时变平均风作用 下的响应,得到各节点在平均风作用下的位移平均值,再计算输电铁 塔在脉动风作用下的响应,得到各节点在脉动风作用下的位移均方根 值。根据节点i的
Figure BDA0002758590410000121
和σdi即可计算出该节点的位移风振系数βdi,再根 据各节点的位移风振系数计算出输电铁塔结构的整体风振系数。最后 提取出输电铁塔在下击暴流合成风速作用下的风振响应结果,以备用。
4)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计算各点时变平均 风,用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将平均风放大,得到等效静力风荷载,并对 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41)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将天气数据转换成荷 载数据。根据风场结构模型及参数,生成下击暴流时变平均风。
42)利用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将平均风放大,计算等效静力风荷载, 将载荷信息文件与模型文件接口对接,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在本案例中,根据预先获得的天气预报数据,通过程序转换成荷 载数据,将载荷信息文件与模型文件对接,完成对输电铁塔等效静力 风荷载的施加,计算铁塔的风振响应,并提取出该工况下的风振响应 结果,以备用。
5)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的安全评估。
I)根据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塔顶位移进行校核;遍历 整个下击暴流过程,计算得出最不利时刻关键主材杆件的应力值,选 择响应最大的杆件,计算该杆件在整个下击暴流过程的应力,完成对 输电铁塔的快速安全评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有限元软件对输电铁塔结构的准静态分析结 果,计算输电铁塔的塔顶位移时程(见图6);遍历整个下击暴流过 程,计算最不利时刻关键主材杆件的应力值(见图7),选择响应最 大的杆件,计算该杆件在整个下击暴流过程的应力(见图8),根据 规范完成输电铁塔安全状态的评估。此外,比较了在下击暴流作用和 等效静风荷载作用下的主材应力与塔顶位移时程图对比(见图9和图 10),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模型建立模块: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 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风荷载生成模块: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 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 及风荷载;
风振系数计算模块: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型中,对铁塔进行强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 构整体风振系数;
准静态分析模块: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计算 各点时变平均风,用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将平均风放大,得到等效静力 风荷载,并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安全评估模块: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安全评 估。
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系统的存储介质,存储以 下功能模块:
模型建立模块: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 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风荷载生成模块: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 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 及风荷载;
风振系数计算模块: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 数值模型中,对铁塔进行强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 构整体风振系数;
准静态分析模块: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计算 各点时变平均风,用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将平均风放大,得到等效静力 风荷载,并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快速安全评估模块: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快 速安全评估。
实施例2
针对另外一条输电线路中的一个典型输电铁塔进行分析,所结合 的输电铁塔(见图11)杆塔类型为直线塔,塔高38.7米,呼高28m。 根据有限元软件对输电铁塔结构的准静态分析结果,比较了在下击暴 流作用和等效静风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主材应力与塔顶位移时程图 对比(见图12和图13),同样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 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 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 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 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 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 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 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 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 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 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 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 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 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 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 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 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 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 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 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 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 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 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 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 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步骤2)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及风荷载;
步骤3)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中,对输电铁塔进行瞬态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构整体风振系数;
步骤4)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并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步骤5)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安全评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根据实际输电铁塔的设计信息,将输电铁塔划分为多个塔段以及多个分块区域,把每个分块区域简化为一个模拟点进行风荷载模拟,以风荷载模拟点的风速代替所在分块区域所有节点的风速;
12)根据实际输电铁塔的设计信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输电铁塔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建模,采用梁单元对输电铁塔杆件进行模拟,所述梁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接;对梁单元进行设置,分别设置所述输电铁塔杆件的参数;
13)将建立完成的所述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保存成为模型文件,并在文件中预设载荷信息文件接口以与载荷信息文件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在下击暴流风场结构中,时刻t任一高度z处的风速U(z,t)表达为时变平均风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1
和脉动风速u(z,t)之和: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2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3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4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5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6
式中:V(z)为竖向风剖面平均风速;f(t)为最大值为1的时间函数,描述输电铁塔处竖向风速剖面随时间的变化;Vc(t)是输电铁塔处合成水平风速;Vt为风暴中心移动速度,Vr(r,t)为径向风剖面风速,θ为输电线路与径向风剖面风速的夹角,α是合成水平风速与输电线路的夹角,r为输电铁塔至风暴中心距离;
b)竖向风剖面表述为: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7
式中,z为风载荷模拟点处的高度,Vmax为下击暴流的最大水平风速,Zmax为最大水平风速的产生高度;
径向风剖面模型Vr(r,t)为: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28
式中:Vr,max最大径向风速,rmax径向风速最大出距雷暴中心的距离,r为观测点距雷暴中心的距离,Rr雷暴径向特征尺寸,T为时间常数;
c)脉动风速表达为: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31
式中: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32
为调值函数,为时变平均风乘以经验系数,k(x,y,z,t)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高斯随机过程函数,x、y、z分别为风荷载模拟点位置坐标,t为时刻;
d)将各模拟点的时变平均风与脉动风相结合,计算出各点的下击暴流合成风速,并通过下式确定输电铁塔上各模拟点的下击暴流风荷载: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33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34
式中,Fx(t)为模拟点x方向的风荷载;Fy(t)模拟点y方向的风荷载;V(t)为下击暴流风速;ρ为空气密度;Cx、Cy分别为x、y方向阻力系数;Ax和Ay分别为x、y方向输电铁塔各节点所辖的迎风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将各模拟点的风荷载信息存储于载荷信息文件之中,把载荷信息文件对接于模型文件接口,完成动力荷载对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的施加,并采用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输电铁塔的风振响应;
B)遍历所有模拟点,计算各点位移风振系数,再计算输电铁塔的整体位移风振系数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35
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41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42
式中: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43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44
分别为时变平均风荷载作用下的节点位移最大值和合成风荷载作用下节点位移最大值,βdi为节点i处位移风振系数;
Figure FDA0002758590400000045
为平均风作用下该节点的位移平均值;μ为峰值保证因子;σdi脉动风作用下该节点的位移均方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41)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将天气数据转换成荷载数据,把天气预报中的最大风速Vmax作为风速数据导入步骤2)b)中得到下击暴流风场结构竖向风剖面,根据风场结构模型及参数,生成下击暴流时变平均风及风荷载;
42)根据步骤3)B)计算得到结构整体风振系数,再将所述结构整体风振系数与步骤2)d)计算得到的下击暴流风荷载相乘得出等效静力风荷载,将载荷信息文件与模型文件接口对接,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根据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塔顶位移进行校核;遍历整个下击暴流过程,计算输电铁塔主材杆件的应力值,选择应力最大的杆件,计算该杆件在整个下击暴流过程的应力,完成对输电铁塔的安全评估。
7.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模型建立模块: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风荷载生成模块: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及风荷载;
风振系数计算模块: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中,对输电铁塔进行瞬态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构整体风振系数;
准静态分析模块: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并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安全评估模块: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安全评估。
8.一种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系统的存储介质,存储以下功能模块:
模型建立模块:根据输电铁塔设计信息,设置风荷载模拟点,建立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
风荷载生成模块:确定下击暴流风场结构,完成对风场结构各组成成分的模拟,遍历风荷载模拟点,生成各风荷载模拟点处的风速以及风荷载;
风振系数计算模块:将载荷信息文件对接至输电铁塔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中,对铁塔进行瞬态动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计算输电铁塔结构整体风振系数;
准静态分析模块:根据天气预报数据,生成下击暴流参数,并对铁塔进行准静态分析;
安全评估模块:利用准静态分析结果对输电铁塔结构进行安全评估。
CN202011210259.0A 2020-11-03 2020-11-03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07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0259.0A CN112507414B (zh) 2020-11-03 2020-11-03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0259.0A CN112507414B (zh) 2020-11-03 2020-11-03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7414A true CN112507414A (zh) 2021-03-16
CN112507414B CN112507414B (zh) 2022-09-06

Family

ID=7495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0259.0A Active CN112507414B (zh) 2020-11-03 2020-11-03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74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1212A (zh) * 2021-06-02 2021-09-07 重庆科技学院 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塔顺风向响应频域分析方法
CN114662350A (zh) * 2022-05-26 2022-06-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风沙耦合载荷模拟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7077234A (zh) * 2023-10-18 2023-11-1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格构塔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与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3628A (zh) * 2014-03-18 2015-09-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铁塔风荷载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3628A (zh) * 2014-03-18 2015-09-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铁塔风荷载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邵鹏飞: ""下击暴流作用下双柱悬索拉线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1212A (zh) * 2021-06-02 2021-09-07 重庆科技学院 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塔顺风向响应频域分析方法
CN113361212B (zh) * 2021-06-02 2022-05-03 重庆科技学院 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塔顺风向响应频域分析方法
CN114662350A (zh) * 2022-05-26 2022-06-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风沙耦合载荷模拟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17077234A (zh) * 2023-10-18 2023-11-1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格构塔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与设备
CN117077234B (zh) * 2023-10-18 2024-01-3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确定格构塔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与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7414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07414B (zh) 评估下击暴流下输电铁塔安全性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mirzadeh et al. A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rain-induced erosion in wind turbine blades, part I: Stochastic rain texture model and drop impact simulations
CN107346357B (zh) 一种基于整体耦合模型的海上风机疲劳分析系统
Cicconi et al. A design methodology to support the optimiza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CN106971046B (zh)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中央竖井设计方法
CN105260953A (zh) 一种综合风电场理论出力评估仿真系统和评估方法
CN104504167A (zh) 一种输电杆塔结构静态力学分析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CN115659756A (zh) 一种输电杆塔防风性能分析方法
CN106294969A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网架液压提升精度控制的方法
CN112036061A (zh) 全方位长短腿塔线体系有限元建模及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Stathopoulos Wind loads on low buildings: in the wake of Alan Davenport's contributions
Vemuri et al. Wind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s Using Codal Provisions, Stochastic Approach and CFD–A Comparative Study
CN107679332A (zh) 基于Tekla平台的输电铁塔BIM模型构建方法
CN111639450A (zh)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塔式起重机损伤识别方法
CN117150838A (zh) 一种基于视觉信息与物理融合的裂纹损伤智能评估方法
CN116341064A (zh) 基于3DMax建模的智能变电站云系统的建模系统和方法
Li1a et al. A review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performance under typhoon in wind tunnel test
CN111145349B (zh) 基于三维gis的输电线路跨越施工方案校验与可视化方法
CN107255978A (zh) 基于cfd流场分析的可视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34729A (zh) 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
Wong et al. Integrat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odels with GIS: An evaluation on data conversion formats
Santiago-Hernandez et al. Predicting topographic effect multipliers in complex terrain with shallow neural networks
Beltrani et al. Fast track BIM integration for structural fire design of steel elements
CN117034711B (zh) 一种基于风力机叶片有限元模型的分布力加载方法
Kralj et al. Generative design of structural steel jo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