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5899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5899A
CN112505899A CN202011519323.3A CN202011519323A CN112505899A CN 112505899 A CN112505899 A CN 112505899A CN 202011519323 A CN202011519323 A CN 202011519323A CN 112505899 A CN112505899 A CN 112505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optical
image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93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付建
徐武超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93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58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5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5899A/zh
Priority to US17/529,880 priority patent/US2022019698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光学成像镜头满足:TTL/ImgH≤1.5;以及FOV>100°,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ImgH是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镜片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适用于电子产品的摄像镜头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另外,随着电子产品逐渐朝向轻薄化发展的趋势,适用于电子产品的摄像镜头需要在满足良好像质的同时具备轻薄的外形,以此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使得电子产品具备更为人性化设计。
通常,摄像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MOS)两种。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不断缩小。另外,随着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具备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是当前的重点研发方向。
为了满足高像素和大视场角,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大口径的配置,这就导致镜头尺寸会比较长。已知现有的光学镜头较难同时满足大光圈与短总长的需求,尤其是周边影像对光圈大小较为敏感。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视场角,往往会导致畸变增大及主光线出射角度过大,使得镜头的解像力不足。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TTL/ImgH≤1.5;以及FOV>100°,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ImgH是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R9+R10)/f<2.0,其中,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R10/f<1.0,其中,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5<|f4×tan(FOV/2)|/R9<5.5,其中,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f12/f≤3.2,其中,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CT4+CT5)/T45≤4.5,其中,CT4是第四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5是第五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T45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4≤SAG62/SAG61≤9.8,其中,SAG6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SAG62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0≤f2/f123+f3/f123≤4.5,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f2/f3≤1.5,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0≤(CT1+CT2+CT3+CT4+CT5)/(CT6+CT7)≤1.5,其中,CT1是第一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2是第二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3是第三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4是第四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5是第五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6是第六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7是第七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0≤(R5+R6)/f3≤-1.0,其中,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5≤∑CT/∑AT≤2.3,其中,∑AT是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的总和,∑CT是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分别沿光轴的中心距离的总和。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光学成像镜头满足:TTL/ImgH≤1.5;FOV>100°;以及0<(R9+R10)/f<2.0,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ImgH是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R10/f<1.0,其中,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5<|f4×tan(FOV/2)|/R9<5.5,其中,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R9是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f12/f≤3.2,其中,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CT4+CT5)/T45≤4.5,其中,CT4是第四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5是第五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T45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4≤SAG62/SAG61≤9.8,其中,SAG6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SAG62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0≤f2/f123+f3/f123≤4.5,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f2/f3≤1.5,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0≤(CT1+CT2+CT3+CT4+CT5)/(CT6+CT7)≤1.5,其中,CT1是第一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2是第二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3是第三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4是第四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5是第五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6是第六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7是第七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0≤(R5+R6)/f3≤-1.0,其中,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5≤∑CT/∑AT≤2.3,其中,∑AT是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的总和,∑CT是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分别沿光轴的中心距离的总和。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例如七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例如,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可以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凸面。可选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以是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是凹面,像侧面可以是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是凹面,像侧面可以是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以是凸面,像侧面可以是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凸面。可选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可以是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是凹面。可选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以是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TTL/ImgH≤1.5。当TTL与ImgH满足TTL/ImgH≤1.5时,有利于系统的超薄化与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可满足FOV>100°。当FOV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视场角,提升系统对物方信息的收集能力。例如,FOV可满足FOV>10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可满足0<(R9+R10)/f<2.0。例如,R9、R10与f可以满足1.2<(R9+R10)/f<2.0。(R9+R10)/f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减小镜头的畸变值,从而获得具有大视场小畸变特性的光学镜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可满足0.5<R10/f<1.0。合理配置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对光学镜头的色差进行矫正,同时有利于保证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可满足3.5<|f4×tan(FOV/2)|/R9<5.5。合理配置上述条件式,有利于在保证光学镜头的紧凑性的同时,获得更大的视场角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可满足2.0≤f12/f≤3.2。通过合理分配镜头的焦距,有利于对轴外视场、色差及场曲进行矫正,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T45可满足2.0≤(CT4+CT5)/T45≤4.5。通过控制透镜的中心厚度及轴上间隔距离,有利于保证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性,同时降低间隔厚度对场曲的敏感性,有利于提升镜头的组装良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SAG6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光轴的距离SAG62可满足3.4≤SAG62/SAG61≤9.8。通过约束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在有效半径顶点处的矢高大小的比值,有利于控制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不过度弯曲,使其满足可加工性和工艺性要求。同时,有利于矫正镜头的外视场畸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可满足3.0≤CT6/ET6≤4.0。通过约束第六透镜有效径范围内的厚薄比例,以满足第六透镜的可加工性和工艺性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可满足3.0≤f2/f123+f3/f123≤4.5。合理配置第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有利于对光学镜头的球差与轴向色差进行矫正,提升镜头的成像品质。同时,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大孔径与大视场角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5≤f2/f3≤1.5。合理控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比值,有利于矫正光学镜头的轴外场曲,提升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5、第六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七透镜沿光轴的中心厚度CT7可满足1.0≤(CT1+CT2+CT3+CT4+CT5)/(CT6+CT7)≤1.5。合理配置各镜片的中心厚度,有利于保证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性,同时有利于满足透镜的可加工性及工艺性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4.0≤(R5+R6)/f3≤-1.0。合理配置第三透镜的曲率半径和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减缓光束在透镜上的入射角,进而有利于后续透镜对轴外像差的矫正。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与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分别沿光轴的中心距离的总和∑CT可满足1.5≤∑CT/∑AT≤2.3。合理配置各镜组的中心厚度及轴上间隔距离,有利于保证光学镜头的结构紧凑性,并有利于满足超薄化要求。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片,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061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071
表1
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56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53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8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53.39°,光圈值Fno=1.95。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07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4120E-01 -9.5589E-02 8.3229E-02 -6.0545E-02 3.1427E-02 -1.0926E-02 2.3867E-03 -2.9622E-04 1.5973E-05
S2 1.9357E-01 -1.5737E-01 2.4247E-01 -2.9350E-01 2.5072E-01 -1.4377E-01 5.3623E-02 -1.2224E-02 1.2956E-03
S3 3.6047E-02 -7.1842E-02 2.3443E-01 -5.4655E-01 8.3727E-01 -8.3625E-01 5.2043E-01 -1.8647E-01 2.9602E-02
S4 -4.2704E-03 -6.0721E-02 3.0449E-01 -9.5610E-01 1.7931E+00 -2.0905E+00 1.4706E+00 -5.6862E-01 9.3224E-02
S5 -3.5217E-02 -4.4074E-02 1.7046E-01 -8.1362E-01 2.2584E+00 -3.8034E+00 3.7096E+00 -1.9199E+00 4.0482E-01
S6 -8.3425E-03 -2.0858E-01 -1.8535E-01 2.1152E+00 -5.5274E+00 7.6859E+00 -6.1919E+00 2.7313E+00 -5.1224E-01
S7 -1.5361E-02 -7.0410E-02 -7.3613E-01 3.1206E+00 -6.4903E+00 7.9838E+00 -5.9204E+00 2.4519E+00 -4.3574E-01
S8 -5.6961E-02 1.0522E-01 -3.7789E-01 6.7955E-01 -7.6058E-01 5.3611E-01 -2.3221E-01 5.6443E-02 -5.7849E-03
S9 -1.6698E-01 1.8173E-01 -2.1384E-01 1.5150E-01 -4.8573E-02 -4.7331E-03 8.8953E-03 -2.6794E-03 2.8064E-04
S10 -1.6434E-01 1.9305E-01 -2.1816E-01 1.6325E-01 -8.0525E-02 2.6157E-02 -5.3685E-03 6.2789E-04 -3.1805E-05
S11 -9.1617E-02 1.4596E-01 -1.5652E-01 1.2243E-01 -6.7380E-02 2.3995E-02 -5.1423E-03 5.9986E-04 -2.9264E-05
S12 8.8278E-02 -4.3645E-02 2.4446E-02 -1.6394E-02 1.0412E-02 -3.8938E-03 7.8819E-04 -8.1391E-05 3.3799E-06
S13 3.4465E-02 -5.1590E-02 2.0220E-02 -4.0901E-03 5.0404E-04 -3.9580E-05 1.9440E-06 -5.4575E-08 6.6891E-10
S14 -1.1834E-01 3.4841E-02 -8.8122E-03 1.6238E-03 -2.0478E-04 1.6929E-05 -8.6650E-07 2.4702E-08 -2.9822E-10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081
表3
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55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03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8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53.42°,光圈值Fno=1.95。
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082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091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092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01
表5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55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82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8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53.41°,光圈值Fno=1.95。
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9.8447E-02 -4.8437E-02 4.2278E-02 -3.0225E-02 1.5420E-02 -5.3243E-03 1.1819E-03 -1.6115E-04 1.0727E-05
S2 1.5478E-01 -1.2218E-01 2.3920E-01 -3.3464E-01 3.2591E-01 -2.1076E-01 8.8388E-02 -2.2533E-02 2.5807E-03
S3 4.0098E-02 -1.0414E-01 4.0885E-01 -1.0850E+00 1.8119E+00 -1.9211E+00 1.2427E+00 -4.4858E-01 6.9423E-02
S4 -6.5022E-03 -5.0937E-02 2.1934E-01 -7.3173E-01 1.4869E+00 -1.9184E+00 1.5336E+00 -6.9070E-01 1.3369E-01
S5 -3.8080E-02 2.5807E-02 -2.5039E-01 7.7138E-01 -1.4107E+00 1.4276E+00 -7.4014E-01 1.4615E-01 8.0230E-04
S6 3.8583E-02 -7.5471E-01 2.6596E+00 -6.1240E+00 9.1105E+00 -8.7303E+00 5.1873E+00 -1.7317E+00 2.4633E-01
S7 4.1061E-02 -7.1273E-01 2.2319E+00 -4.7903E+00 6.7725E+00 -6.2766E+00 3.6672E+00 -1.2248E+00 1.7875E-01
S8 -9.3729E-03 -1.4976E-01 3.8106E-01 -6.7374E-01 7.6771E-01 -5.6430E-01 2.5798E-01 -6.6708E-02 7.4922E-03
S9 -1.2925E-01 7.2018E-02 -3.1054E-02 -1.5467E-02 3.6170E-02 -2.5221E-02 8.9756E-03 -1.6581E-03 1.2616E-04
S10 -1.4157E-01 1.1302E-01 -9.9658E-02 6.3854E-02 -2.8636E-02 9.0193E-03 -1.8872E-03 2.3054E-04 -1.2270E-05
S11 -6.3715E-02 8.4587E-02 -8.9665E-02 7.0914E-02 -3.8650E-02 1.3440E-02 -2.7962E-03 3.1605E-04 -1.4935E-05
S12 9.3781E-02 -5.6721E-02 3.1658E-02 -1.6228E-02 7.5387E-03 -2.2521E-03 3.7551E-04 -3.1704E-05 1.0428E-06
S13 4.2840E-02 -6.3533E-02 2.9701E-02 -7.8162E-03 1.3014E-03 -1.3860E-04 9.1031E-06 -3.3459E-07 5.2539E-09
S14 -1.0489E-01 2.6828E-02 -5.6025E-03 8.5140E-04 -8.7292E-05 5.6025E-06 -2.0147E-07 3.1257E-09 -2.5246E-12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11
表7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56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94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8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53.46°,光圈值Fno=1.96。
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12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21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22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31
表9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51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93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8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53.82°,光圈值Fno=1.88。
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1.1727E-01 -6.4281E-02 4.4194E-02 -2.5232E-02 1.0343E-02 -2.8448E-03 4.7819E-04 -4.3488E-05 1.6185E-06
S2 1.5493E-01 -8.3308E-02 8.2657E-02 -5.4490E-02 1.8015E-02 2.7181E-03 -4.2593E-03 1.0028E-03 -4.4097E-05
S3 2.6119E-02 -5.5197E-02 1.8544E-01 -4.0334E-01 5.4557E-01 -4.6599E-01 2.4111E-01 -6.9836E-02 8.8148E-03
S4 -9.5298E-03 -3.3281E-02 1.4627E-01 -4.3594E-01 7.9869E-01 -9.3897E-01 6.8546E-01 -2.8121E-01 4.9333E-02
S5 -4.2942E-02 4.1584E-02 -3.5856E-01 1.2006E+00 -2.4629E+00 3.1057E+00 -2.3926E+00 1.0416E+00 -1.9942E-01
S6 5.0161E-02 -7.3074E-01 2.2640E+00 -4.7266E+00 6.5004E+00 -5.8042E+00 3.2194E+00 -1.0013E+00 1.3192E-01
S7 3.6370E-02 -5.5734E-01 1.4999E+00 -2.8940E+00 3.7275E+00 -3.1605E+00 1.6835E+00 -5.0696E-01 6.5666E-02
S8 -4.8753E-02 3.2337E-03 2.5463E-02 -1.2171E-01 1.9305E-01 -1.6985E-01 8.6888E-02 -2.4173E-02 2.8692E-03
S9 -1.5536E-01 1.2212E-01 -9.8940E-02 3.0766E-02 2.7167E-02 -3.2783E-02 1.4500E-02 -3.0929E-03 2.6381E-04
S10 -1.3874E-01 1.2941E-01 -1.3206E-01 9.1643E-02 -4.2377E-02 1.3316E-02 -2.7470E-03 3.3217E-04 -1.7652E-05
S11 -7.2739E-02 1.0629E-01 -1.1617E-01 9.5883E-02 -5.5342E-02 2.0387E-02 -4.4771E-03 5.3227E-04 -2.6380E-05
S12 8.7444E-02 -4.7290E-02 2.3223E-02 -1.0894E-02 5.8387E-03 -2.0809E-03 4.0667E-04 -4.0287E-05 1.5922E-06
S13 2.9972E-02 -5.0023E-02 2.1998E-02 -5.2106E-03 7.7544E-04 -7.4619E-05 4.4991E-06 -1.5416E-07 2.2865E-09
S14 -1.0743E-01 2.9911E-02 -7.0710E-03 1.2149E-03 -1.4127E-04 1.0608E-05 -4.8524E-07 1.2104E-08 -1.2377E-10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41
表11
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3.48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77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7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53.97°,光圈值Fno=1.85。
表12-1和表12-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42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51
表12-1
面号 A18 A20 A22 A24
S1 -1.6850E-03 1.9486E-04 -9.6110E-06 0.0000E+00
S2 -1.8056E-01 5.0009E-02 -8.8601E-03 9.0731E-04
S3 -2.3339E-02 2.3036E-03 0.0000E+00 0.0000E+00
S4 -3.9478E-02 5.6450E-03 0.0000E+00 0.0000E+00
S5 1.8857E+01 -4.6793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2.6579E+00 -4.8969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1.2591E-01 -1.8360E-02 0.0000E+00 0.0000E+00
S8 -9.9184E-03 1.3960E-03 0.0000E+00 0.0000E+00
S9 -3.7628E-03 2.9080E-04 0.0000E+00 0.0000E+00
S10 -3.6636E-04 1.7157E-05 0.0000E+00 0.0000E+00
S11 3.7357E-03 -3.6038E-04 1.4743E-05 0.0000E+00
S12 -3.1308E-04 2.1825E-05 -6.5919E-07 0.0000E+00
S13 -1.8757E-05 9.2257E-07 -2.6311E-08 3.3140E-10
S14 1.0097E-07 -2.3124E-09 2.3196E-11 0.0000E+00
表12-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参数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Figure BDA0002848456740000152
表1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第六透镜;以及
第七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TTL/ImgH≤1.5;以及
FOV>100°,
其中,TTL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ImgH是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OV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0<(R9+R10)/f<2.0,
其中,R9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0.5<R10/f<1.0,
其中,R10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3.5<|f4×tan(FOV/2)|/R9<5.5,
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OV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R9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2.0≤f12/f≤3.2,
其中,f12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2.0≤(CT4+CT5)/T45≤4.5,
其中,CT4是所述第四透镜沿所述光轴的中心厚度,CT5是所述第五透镜沿所述光轴的中心厚度,T45是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3.4≤SAG62/SAG61≤9.8,
其中,SAG61是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所述光轴的距离,SAG62是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沿所述光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3.0≤f2/f123+f3/f123≤4.5,
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123是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1.5≤∑CT/∑AT≤2.3,
其中,∑AT是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的总和,∑CT是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分别沿所述光轴的中心距离的总和。
10.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第六透镜;以及
第七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TTL/ImgH≤1.5;
FOV>100°;以及
0<(R9+R10)/f<2.0,
其中,TTL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ImgH是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OV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R9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CN202011519323.3A 2020-12-21 2020-12-21 光学成像镜头 Pending CN1125058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9323.3A CN112505899A (zh) 2020-12-21 2020-12-21 光学成像镜头
US17/529,880 US20220196983A1 (en) 2020-12-21 2021-11-18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9323.3A CN112505899A (zh) 2020-12-21 2020-12-21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5899A true CN112505899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23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9323.3A Pending CN112505899A (zh) 2020-12-21 2020-12-21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6983A1 (zh)
CN (1) CN1125058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1005A (zh) * 2021-08-17 2021-12-0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6398B (zh) * 2023-12-14 2024-03-0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1005A (zh) * 2021-08-17 2021-12-0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41005B (zh) * 2021-08-17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96983A1 (en)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448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82083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526420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5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025603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18056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675263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12009121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85572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346705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22110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427671U (zh) 摄像镜头
CN11250589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48499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4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45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39918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433664B (zh) 摄像镜头
CN11334154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309199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795387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96520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4954310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66942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4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