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4629B -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4629B
CN112504629B CN202011326821.6A CN202011326821A CN112504629B CN 112504629 B CN112504629 B CN 112504629B CN 202011326821 A CN202011326821 A CN 202011326821A CN 112504629 B CN112504629 B CN 112504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leigh scattering
optical fiber
scattering
light
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68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4629A (zh
Inventor
何向阁
张敏
刘飞
古利娟
卢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3268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4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4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4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4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4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30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 G01M11/33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 G01M11/331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by using interferom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07Details of measur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30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 G01M11/33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 G01M11/333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using modulated input sig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30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 G01M11/33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 G01M11/338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by measuring dispersion other than PMD, e.g. chromatic disper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30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 G01M11/35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in which light is transversely coupled into or out of the fibre or waveguide, e.g. using integrating sphe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本发明采用双频率散射干涉技术实现对光纤中瑞利散射参量的分布式测量,采用双频率干涉技术,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干涉信号的不同成分上,通过简单的滤波即可将两者解耦合,从而实现两者的分别测量;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使得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进而通过低通滤波能够将仅包含瑞利散射率r的项单独提取出来;合理选择脉冲宽度与采集卡的采样率使得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从而简化计算公式;能够实现全新的分布式温度和应变传感器;本发明对瑞利散射参量的直接测量对于一系列与光纤瑞利散射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测量和传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当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将会与构成介质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其电场将会诱导出极化偶极子,而该偶极子将会进一步产生次波,该次波即为光的散射。当介质为完全均匀时,将只会产生前向的散射光。然而对于光纤来说,在拉制和涂覆过程中会引入剩余应力以及导致光纤几何结构和材料密度的不均匀,此外还有掺杂等过程,这些都导致了光纤的非均匀性。从而光波在光纤中将会发生瑞利散射,该散射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1]。瑞利散射为弹性散射,因为散射光相比于入射光没有发生频率的改变。
瑞利散射是光纤固有的一种物理现象,在分布式传感[2]、超窄线宽光纤激光器[3]和高精度波长计[4]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这些应用中,均涉及到了瑞利散射的随机性,包括瑞利散射率和附加相位两个参量。而上述应用都局限在测量瑞利参量的衍生参数,如空间干涉条纹、非相干强度等。实现对光纤瑞利散射参量的直接测量,可以对上述各类系统的物理机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衍生出新的传感机理。目前,还未见对光纤瑞利散射参量直接进行分布式测量的方法与结果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
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采用双频率散射干涉测量待测光纤中的瑞利散射参量,通过四种方式实现:双脉冲散射干涉,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或者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
双脉冲散射干涉,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调制单元、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光纤拉伸装置、隔声隔振装置、信号源、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 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光纤;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 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为零,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光纤拉伸装置采用压电陶瓷,通过对压电陶瓷施加线性电压,压电陶瓷线性膨胀和收缩,从而带动光纤的拉长和缩短;或者,光纤拉伸装置采用弹性装置或机械装置。
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调制单元、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隔声隔振装置、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 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fa满足关系wfa=2c/n,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由于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为零,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 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在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调制单元具有三种实现形式:采用单个声光调制器,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以及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两个半导体光放大器;其中,采用单个声光调制器,调制单元包括一个驱动器和一个声光调制器,驱动器连接声光调制器,输入直接接到声光调制器的输入口,通过驱动器加载两个带有频移并且具有时间延迟的脉冲信号驱动控制声光调制器,驱动器产生电驱动信号,声光调制器输出为一个脉冲对,频率分别为f1和f2,单个脉冲的宽度为w;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单元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延时光纤和驱动器,半导体光放大器经第一耦合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延时光纤,与第一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耦合器,驱动器分别连接至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输入首先经过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信号,然后经过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声光调制器,另外一路经过第二声光调制器和一段延时光纤,延时光纤的长度为w,之后两路再经第二耦合器合为一路输出,输出为一个脉冲对,驱动器控制半导体光放大器产生脉冲信号,驱动器控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对光波进行移频,两路光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两个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和驱动器,第一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耦合器,驱动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以及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输入首先经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产生频移和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另外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脉冲产生的时间由驱动器控制,使得两个脉冲有时间延迟,驱动器发送给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脉冲比发送给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脉冲延后w,之后两路再经第二耦合器合为一路输出,输出为一个脉冲对,两路光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
采用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的方式,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驱动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光纤拉伸装置、隔声隔振装置、信号源、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待测光纤;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为零,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驱动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隔声隔振装置、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中;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 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由于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为零,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为零,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进一步,以上四种方式下,设置标定装置,对光纤的瑞利散射率r和附加相位θ与温度和应变的对应关系进行标定,标定装置采用恒温箱和应变拉伸装置,待测光纤放置在恒温箱对温度进行标定,应变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进行拉伸,对应变进行标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采用双频率散射干涉测量待测光纤中的瑞利散射参量,包括四种方式:双脉冲散射干涉,或者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或者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或者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
双脉冲散射干涉,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
2)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光纤;
3)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61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7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t0时刻脉冲对第一个脉冲完全进入待测光纤,t1时刻脉冲对前进一个薄片的距离,tM时刻第一个脉冲完全离开待测光纤,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72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和E2分别为两个脉冲的振幅,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76
为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73
v.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第m个薄片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74
其中γ为相位变化率,由光纤拉伸装置的拉伸速率决定,累积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75
从而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81
上式(6)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6b)所有的求和项均为余弦函数,通过控制光纤拉伸装置使得2(k-l)γn遍历[0,2π],从而使得这些余弦函数的均值均为0, (6c)的所有求和项也均为余弦函数,均值也为0,即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i.对式(6)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82
上式(7)中,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83
进一步写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84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85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C1和C2分别为脉冲对的传输矩阵;
viii.通过式(9)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R=C-1IDC (10)
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ix.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91
x.将式(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92
然后将式(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93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11)和(1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
2)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
3)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094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 fa满足关系wfa=2c/n,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0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将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使得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02
且 wfa=2c/n,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2,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03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和E2分别为两个脉冲的振幅,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考虑边界条件则有: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04
iv.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05
上式(15)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对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11
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12
进一步写为:
IDC=ER (17)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13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E为脉冲对的包含振幅的传输矩阵;
vii.通过式(17)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R=E-1IDC (18)
对矩阵进行开平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viii.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14
然后将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21
式(19)与式(20)相除并进行反正切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22
利用式(21)递推计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待测光纤;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
2)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
3)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23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3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t0时刻脉冲完全进入待测光纤,t1时刻脉冲前进一个薄片的距离,tM时刻脉冲完全离开待测光纤,脉冲引起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与本地光的叠加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32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为脉冲光的振幅,E2为本地光的振幅,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33
为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34
为本地光的初始相位,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35
v.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第m个薄片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36
其中γ为相位变化率,由光纤拉伸装置的拉伸速率决定,累积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37
从而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41
上式(26)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26b)所有的求和项均为余弦函数,通过控制光纤拉伸装置使得2(k-l)γn遍历[0,2π],从而使得这些余弦函数的均值均为0,(26c)的所有求和项也均为余弦函数,均值也为0,即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i.对式(26)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42
上式(27)中,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43
进一步写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44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45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C为脉冲的传输矩阵;
viii.通过式(29)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51
对式(30)进行开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ix.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52
x.将式(2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53
然后将式(2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54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31)和(3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
2)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
3)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55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 fa满足关系wfa=2c/n,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6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将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使得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62
且 wfa=2c/n,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2,脉冲引起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与本地光的叠加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63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为脉冲光的振幅,E2为本地光的振幅,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64
为本地光的初始相位,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65
v.对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66
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71
进一步写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72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73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vii.通过式(36)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74
对式(37)进行开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viii.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75
然后将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76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31)和(3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进一步,在测得瑞利散射率r和附加相位θ的基础上,用这些参量实现分布式温度和应变传感。具体来说,在恒温箱和应变拉伸装置中对光纤的瑞利散射率r和附加相位θ与温度和应变的对应关系分别进行标定,得到如下表达式:
Δr(z)=C11ΔT(z)+C12Δε(z) (41)
Δθ(z)=C21ΔT(z)+C22Δε(z) (42)
其中,Δr(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瑞利散射率的变化量,Δθ(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瑞利附加相位的变化量,ΔT(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温度的变化量,Δε(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应变的变化量,C11、C12、C21和C22为变化系数,上面式(41)和(42)写为矩阵形式: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81
从而计算得到瑞利散射率和附加相位与温度和应变的传递系数矩阵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82
在一次测量中得到了瑞利散射率的变化量Δr′(z)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的变化量Δθ′(z),利用传递系数矩阵即可进一步反解出温度和应变的变化量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183
本发明采用双频率散射干涉技术实现对光纤中瑞利散射参量的分布式测量,系统的关键在于:(1)采用双频率干涉技术,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干涉信号的不同成分上,通过简单的滤波即可将两者解耦合,从而实现两者的分别测量。(2)采用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进而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含有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的项的均值为0,通过低通滤波能够将仅包含瑞利散射率r的项单独提取出来。(3)合理选择脉冲宽度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使得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从而简化计算公式。(4)采用传输矩阵和矩阵运算,实现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的分布式计算。(5)利用测得的瑞利散射率r和附加相位θ,能够实现全新的分布式温度和应变传感器。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实现对瑞利散射参量的直接测量对于一系列与光纤瑞利散射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够为单模光纤瑞利散射随机特性的研究提供全新的定量测量工具,进而为标定光纤本身的非均匀性特征提供辅助手段。其次,能够为研究随机瑞利散射与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中信号衰落的深层次关联提供实验手段,进而为抑制信号衰落提供理论支撑。从传感的角度讲,现有系统都是基于散射干涉信号或非相干强度信号获取外界信息,这些量都是光纤瑞利散射两个参量的函数。实现对瑞利散射参量的直接测量,能够开辟分布式传感新的参数空间。最后,对瑞利散射参量的直接测量对包括光纤随机激光等领域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也意义非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的调制单元的结构框图,其中,(a)为采用单个声光调制器的调制单元的结构框图,(b)为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调制单元的结构框图,(c)为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两个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调制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的待测光纤中的双脉冲的散射模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双脉冲散射干涉,本实施例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调制单元、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光纤拉伸装置、隔声隔振装置、信号源、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光纤;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如图2所示,调制单元具有三种实现形式:采用单个声光调制器,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以及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两个半导体光放大器;其中,如图2(a) 所示,采用单个声光调制器,调制单元包括一个驱动器和一个声光调制器,驱动器连接声光调制器,输入直接接到声光调制器的输入口,通过驱动器加载两个带有频移并且具有时间延迟的脉冲信号驱动控制声光调制器,驱动器产生电驱动信号,声光调制器输出为一个脉冲对,频率分别为f1和f2,单个脉冲的宽度为w;如图2(b)所示,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单元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延时光纤和驱动器,半导体光放大器经第一耦合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延时光纤,与第一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耦合器,驱动器分别连接至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输入首先经过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信号,然后经过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声光调制器,另外一路经过第二声光调制器和一段延时光纤,延时光纤的长度为w,之后两路再经第二耦合器合为一路输出,输出为一个脉冲对,驱动器控制半导体光放大器产生脉冲信号,驱动器控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对光波进行移频,两路光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如图2(c)所示,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两个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和驱动器,第一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耦合器,驱动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以及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输入首先经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产生频移和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另外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脉冲产生的时间由驱动器控制,使得两个脉冲有时间延迟,驱动器发送给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脉冲比发送给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脉冲延后w,之后两路再经第二耦合器合为一路输出,输出为一个脉冲对,两路光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
本实施例采用双脉冲散射干涉,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
2)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光纤;
3)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光纤的非均匀性会引起随机的瑞利散射,其是一种弹性散射,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01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由于散射粒子的尺寸远小于入射光波长(通常为1550nm),无法直接测量,本发明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进行处理;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如图3所示,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 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1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t0时刻脉冲对第一个脉冲完全进入待测光纤,t1时刻脉冲对前进一个薄片的距离,tM时刻第一个脉冲完全离开待测光纤,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12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和E2分别为两个脉冲的振幅,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13
为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14
v.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第m个薄片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21
其中γ为相位变化率,由光纤拉伸装置的拉伸速率决定,累积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22
从而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23
上式(6)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6b)所有的求和项均为余弦函数,通过控制光纤拉伸装置使得2(k-l)γn遍历[0,2π],从而使得这些余弦函数的均值均为0, (6c)的所有求和项也均为余弦函数,均值也为0,即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i.对式(6)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24
上式(7)中,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25
进一步写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31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32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C1和C2分别为脉冲对的传输矩阵;
viii.通过式(9)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R=C-1IDC (10)
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ix.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33
x.将式(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34
然后将式(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35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11)和(1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不需要光纤拉伸装置,其他同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
2)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
3)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41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 fa满足关系wfa=2c/n,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42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将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使得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43
且 wfa=2c/n,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2,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44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和E2分别为两个脉冲的振幅,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考虑边界条件则有: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45
iv.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51
上式(15)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对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52
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53
进一步写为:
IDC=ER (17)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54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E为脉冲对的包含振幅的传输矩阵;
vii.通过式(17)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R=E-1IDC (18)
对矩阵进行开平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viii.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61
然后将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62
式(19)与式(20)相除并进行反正切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63
利用式(21)递推计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采用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的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驱动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光纤拉伸装置、隔声隔振装置、信号源、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待测光纤;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本实施采用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待测光纤;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
2)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
3)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71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72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t0时刻脉冲完全进入待测光纤,t1时刻脉冲前进一个薄片的距离,tM时刻脉冲完全离开待测光纤,脉冲引起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与本地光的叠加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81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为脉冲光的振幅,E2为本地光的振幅,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82
为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83
为本地光的初始相位,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84
v.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第m个薄片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85
其中γ为相位变化率,由光纤拉伸装置的拉伸速率决定,累积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86
从而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87
上式(26)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26b)所有的求和项均为余弦函数,通过控制光纤拉伸装置使得2(k-l)γn遍历[0,2π],从而使得这些余弦函数的均值均为0,(26c)的所有求和项也均为余弦函数,均值也为0,即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i.对式(26)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91
上式(27)中,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92
进一步写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93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94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C为脉冲的传输矩阵;
viii.通过式(29)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95
对式(30)进行开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ix.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96
x.将式(2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297
然后将式(2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01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31)和(3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不需要光纤拉伸装置,其他同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采用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
2)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
3)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02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长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长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fa满足关系wfa=2c/n,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将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使得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2
且 wfa=2c/n,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2,脉冲引起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与本地光的叠加光场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3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为脉冲光的振幅,E2为本地光的振幅,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4
为本地光的初始相位,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5
v.对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6
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7
进一步写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18
其中IDC=[IDC(1,n) IDC(2,n) …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21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vii.通过式(36)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22
对式(37)进行开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viii.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23
然后将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24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31)和(3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进一步,在测得瑞利散射率r和附加相位θ的基础上,用这些参量实现分布式温度和应变传感。具体来说,在恒温箱和应变拉伸装置中对光纤的瑞利散射率r和附加相位θ与温度和应变的对应关系分别进行标定,得到如下表达式:
Δr(z)=C11ΔT(z)+C12Δε(z) (41)
Δθ(z)=C21ΔT(z)+C22Δε(z) (42)
其中Δr(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瑞利散射率的变化量,Δθ(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瑞利附加相位的变化量,ΔT(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温度的变化量,Δε(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应变的变化量,C11、C12、C21和C22为变化系数,上面式(41)和(42)写为矩阵形式: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25
从而可以计算得到瑞利散射率和附加相位与温度和应变的传递系数矩阵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31
温度和应变是单独进行标定的,在恒温箱里标定温度,采用应变装置上标定应变,两个装置是单独放置的。在一次测量中,将光纤放置在恒温箱中标定温度,应变拉伸装置对光纤进行拉伸,得到了瑞利散射率的变化量Δr′(z)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的变化量Δθ′(z),利用传递系数矩阵即可进一步反解出温度和应变的变化量为:
Figure RE-GDA0002860177830000332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参考资料:
[1]Bao X,Chen L.Recent Progress in Distributed Fiber OpticSensors.Sensors,2012,12(7): 8601.
[2]Chen D,Liu Q,Wang Y,et al.Fiber-optic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based on a chirped pulse and a non-matched filter.Optics Express,2019,27(20):29415~29424
[3]Zhu T,Zhang B,Shi L,et al.Tunable dual-wavelength fiber laser withultra-narrow linewidth based on Rayleigh backscattering.Optics Express,2016,24(2):1324~1330
[4]Wan Y,Wang S,Fan X,et al.High-resolution wavemeter using Rayleighspeckle obtained by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Optics Letters,2020,45(4):799。

Claims (10)

1.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脉冲散射干涉,所述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调制单元、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光纤拉伸装置、隔声隔振装置、信号源、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光纤;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为零,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2.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所述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调制单元、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隔声隔振装置、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fa满足关系wfa=2c/nr,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由于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为零,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单元具有三种实现形式:采用单个声光调制器,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以及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两个半导体光放大器;其中,采用单个声光调制器,调制单元包括一个驱动器和一个声光调制器,驱动器连接声光调制器,输入直接接到声光调制器的输入口,通过驱动器加载两个带有频移并且具有时间延迟的脉冲信号驱动控制声光调制器,驱动器产生电驱动信号,声光调制器输出为一个脉冲对,频率分别为f1和f2,单个脉冲的宽度为w;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单个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单元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延时光纤和驱动器,半导体光放大器经第一耦合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延时光纤,第一声光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耦合器,驱动器分别连接至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输入首先经过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信号,然后经过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声光调制器,另外一路经过第二声光调制器和一段延时光纤,延时光纤的长度为w,之后两路再经第二耦合器合为一路输出,输出为一个脉冲对,驱动器控制半导体光放大器产生脉冲信号,驱动器控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对光波进行移频,两路光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采用两个声光调制器和两个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和驱动器,第一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耦合器,驱动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以及第一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输入首先经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产生频移和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另外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脉冲产生的时间由驱动器控制,使得两个脉冲有时间延迟,驱动器发送给第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脉冲比发送给第一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脉冲延后w,之后两路再经第二耦合器合为一路输出,输出为一个脉冲对,两路光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
4.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的方式,所述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驱动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光纤拉伸装置、隔声隔振装置、信号源、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待测光纤;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为零,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5.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所述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包括:光源、驱动器、第一和第二耦合器、第一和第二声光调制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环形器、隔声隔振装置、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中;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fa满足关系wfa=2c/nr,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由于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为零,使得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对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即直流光强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为零,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特定信号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结合瑞利散射率r,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6.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脉冲散射干涉,所述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
2)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光纤;
3)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51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 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6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t0时刻脉冲对第一个脉冲完全进入待测光纤,t1时刻脉冲对前进一个薄片的距离,tM时刻第一个脉冲完全离开待测光纤,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62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和E2分别为两个脉冲的振幅,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63
为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64
v.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第m个薄片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65
其中,γ为相位变化率,由光纤拉伸装置的拉伸速率决定,累积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66
从而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71
上式(6)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6b)所有的求和项均为余弦函数,通过控制光纤拉伸装置使得2(k-l)γn遍历[0,2π],从而使得这些余弦函数的均值均为0,(6c)的所有求和项也均为余弦函数,均值也为0,即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i.对式(6)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72
上式(7)中,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73
进一步写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74
其中,IDC=[IDC(1,n) IDC(2,n) L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75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C1和C2分别为脉冲对的传输矩阵;
viii.通过式(9)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R=C-1IDC (10)
对矩阵进行求解,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ix.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84
x.将式(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81
然后将式(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82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11)和(1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7.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脉冲散射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所述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通过调制单元调制成一前一后两个脉冲,前脉冲频率为f1,后脉冲频率为f2,称之为一个脉冲对;
2)脉冲对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
3)一个脉冲对在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探测器,发生干涉;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83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fa满足关系wfa=2c/nr,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9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将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使得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92
且wfa=2c/nr,单 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2,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93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和E2分别为两个脉冲的振幅,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考虑边界条件则有: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94
iv.脉冲对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95
上式(15)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对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096
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01
进一步写为:
IDC=ER (17)
其中,IDC=[IDC(1,n) IDC(2,n) L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02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E为脉冲对的包含振幅的传输矩阵;
vii.通过式(17)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R=E-1IDC (18)
对矩阵进行开平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viii.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03
然后将式(15)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11
式(19)与式(20)相除并进行反正切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12
利用式(21)递推计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8.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所述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缠绕在光纤拉伸装置上,光纤拉伸装置连接信号源,通过信号源控制光纤拉伸装置拉伸待测光纤;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
2)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
3)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13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2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t0时刻脉冲完全进入待测光纤,t1时刻脉冲前进一个薄片的距离,tM时刻脉冲完全离开待测光纤,脉冲引起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与本地光的叠加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22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为脉冲光的振幅,E2为本地光的振幅,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23
为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24
为本地光的初始相位,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25
v.光纤拉伸装置对待测光纤施加一个线性拉伸,从而对待测光纤所有位置上添加均匀的相位变化信号,第m个薄片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26
其中,γ为相位变化率,由光纤拉伸装置的拉伸速率决定,累积的相位变化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27
从而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31
上式(26)中,通过干涉调制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分别调制在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的不同成分上,(26b)所有的求和项均为余弦函数,通过控制光纤拉伸装置使得2(k-l)γn遍历[0,2π],从而使得这些余弦函数的均值均为0,(26c)的所有求和项也均为余弦函数,均值也为0,即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中与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有关的成分的均值为零;
vi.对式(26)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32
上式(27)中,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33
进一步写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34
其中,IDC=[IDC(1,n) IDC(2,n) L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35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C为脉冲的传输矩阵;
viii.通过式(29)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41
对式(30)进行开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ix.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待测光纤放置在隔声隔振装置内,则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42
x.将式(2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43
然后将式(23)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44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31)和(32),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9.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单脉冲散射与本地干涉中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所述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光源发出频率为f0的连续光,首先被第一耦合器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然后经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成脉冲光,经过光信号放大与调理单元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注入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待测光纤相连,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另一路经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作为本地光;
2)驱动器驱动第一声光调制器和第二声光调制器进行移频,驱动半导体光放大器进行脉冲调制,第一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1,第二声光调制器出射光的频率为f2,经半导体光放大器后脉冲的宽度为w;
3)待测光纤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经过环形器的第三端口到达第二耦合器,第二声光调制器的出射光同样到达第二耦合器,两路光发生干涉,之后被探测器探测;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被数据采集卡所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
4)计算机采用分布式测量原理处理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
i.将待测光纤看作由一个个随机分布的散射粒子组成,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当光波被第i个散射粒子散射时,散射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45
其中,Ein为入射光振幅,φin为入射光相位,a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散射率,φi0为散射相位,根据电偶极子理论,每个散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光与入射光同相位,即φi0=0;
ii.采用粒子集合的薄片模型: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为fa,每一次采样脉冲往前传输的距离为δl=c/(nrfa),c为光速,nr为光纤的折射率,以这个传输的距离作为一个薄片的厚度将待测光纤划分为多个薄片,由于散射粒子位置是随机的,薄片内大量的散射光背向出射时将会引入不同的相位φi=2βzi,其中,β为波数,zi为第i个散射粒子的位置,待测光纤的总长为L,每个薄片的厚度为δl,则待测光纤被划分成M=L/δl个薄片,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w/δl,脉冲宽度w与数据采集卡的采样率fa满足关系wfa=2c/nr,即脉冲宽度为薄片厚度的两倍Mw=2,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参量为rm和θm,m=1,2,…,M;第m个薄片的散射参量为其内部K个散射粒子的叠加: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51
其中,rm和θm为第m个薄片的瑞利散射率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K为第m个薄片内的散射粒子的总数;
iii.将待测光纤置于隔声隔振装置内,使得外界振动引起的光波相位变化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52
且wfa=2c/nr,单个脉冲宽度覆盖的薄片个数为Mw=2,脉冲引起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与本地光的叠加光场表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53
其中,n为时间的离散序列,即m和n分别为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序列,E1为脉冲光的振幅,E2为本地光的振幅,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54
为本地光的初始相位,Δω=2πΔf=ω12为外差角频率,Δf=f1-f2为外差频率,ω1和ω2分别为前脉冲角频率和后脉冲角频率;
iv.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55
v.对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通过低通滤波得到干涉光强的直流项: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56
干涉光强的直流项只与瑞利散射率r有关,从而通过滤波将瑞利散射率r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解耦合,实现二者的分别测量;
vi.对每一个薄片采用低通滤波,逐层得到每一个薄片的干涉光强的直流项,从而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与直流光强的矩阵: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61
进一步写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62
其中,IDC=[IDC(1,n) IDC(2,n) L IDC(M-1,n) IDC(M,n)]T为不同位置上直流光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63
为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率的平方;
vii.通过式(36)的矩阵,得到瑞利散射率的平方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64
对式(37)进行开方,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的瑞利散射率r;
viii.在得到了瑞利散射率r的基础上,将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1=sin(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65
然后将式(34)的背向瑞利散射的干涉光强与Ir2=cos(Δωn)进行混频,再经过低通滤波得到: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66
结合瑞利散射率r带入式(38)和(39),采用矩阵运算,得到待测光纤不同位置上瑞利散射附加相位θ。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恒温箱和应变拉伸装置中对光纤的瑞利散射率r和附加相位θ与温度和应变的对应关系分别进行标定,得到如下表达式:
Δr(z)=C11ΔT(z)+C12Δε(z) (41)
Δθ(z)=C21ΔT(z)+C22Δε(z) (42)
其中,Δr(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瑞利散射率的变化量,Δθ(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瑞利附加相位的变化量,ΔT(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温度的变化量,Δε(z)为待测光纤上位置z处应变的变化量,C11、C12、C21和C22为变化系数,上面式(41)和(42)写为矩阵形式: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71
从而计算得到瑞利散射率和附加相位与温度和应变的传递系数矩阵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72
在一次测量中得到了瑞利散射率的变化量Δr′(z)和瑞利散射附加相位的变化量Δθ′(z),利用传递系数矩阵,进一步反解出温度和应变的变化量为:
Figure FDA0003161068290000173
CN202011326821.6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Active CN112504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821.6A CN112504629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821.6A CN112504629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4629A CN112504629A (zh) 2021-03-16
CN112504629B true CN112504629B (zh) 2021-08-24

Family

ID=74958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6821.6A Active CN112504629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46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8539B (zh) 2021-06-21 2022-03-25 南京大学 具有自由多空间分辨率的自外差式的φ-OTDR系统
CN117686007A (zh) * 2023-10-30 2024-03-1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多参数光纤传感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计算机产品
CN117708506B (zh) * 2024-02-05 2024-04-26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分布式声波传感相干衰落引起的恶化效应消除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9543A (zh) * 2018-09-18 2019-01-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传感光纤温度应变同时标定装置
CN109405956A (zh) * 2018-12-11 2019-03-01 珠海任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9596205A (zh) * 2018-12-21 2019-04-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延时光纤的双脉冲光纤振动传感方法
CN110319917A (zh) * 2019-08-08 2019-10-11 北京大学 一种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及其传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2305B (zh) * 2016-08-25 2022-02-18 上海交通大学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及其振动检测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9543A (zh) * 2018-09-18 2019-01-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传感光纤温度应变同时标定装置
CN109405956A (zh) * 2018-12-11 2019-03-01 珠海任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9596205A (zh) * 2018-12-21 2019-04-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延时光纤的双脉冲光纤振动传感方法
CN110319917A (zh) * 2019-08-08 2019-10-11 北京大学 一种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及其传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4629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04629B (zh) 一种光散射参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3196584B (zh) 测量光纤中温度和应力的方法、以及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
CN100439860C (zh)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US11221274B1 (en) Light scattering parameter measurement system and its measurement method
CN110646805B (zh) 一种基于虚拟扫频光源的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系统
US6788419B2 (en)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of an optical device
CN102607720B (zh) 一种测量光程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55619B (zh) 基于磁致伸缩分布式光频域反射磁场传感装置和解调方法
US20130025374A1 (en) Sweep-Free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Based Fiber Optical Sensing
WO2016080415A1 (ja) 測定装置およびセンサシステム
JP4991708B2 (ja) 光音響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波長効果により構造の特性を測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Zhang et al. Long-range distributed static strain sensing with $< $100 nano-strain resolution realized using OFDR
Koyamada et al. Novel fiber-optic distributed strain and temperature sensor with very high resolution
JP2019203859A (ja) ブリルアン周波数シフトを測定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Wu et al. Precise underwater distance measurement by dual acoustic frequency combs
CA2615327C (en) Optical fiber characteristic measuring system
Hong et al. Enlarging dynamic strain range in UWFBG array-based Φ-OTDR assisted with polarization signal
Huang et al. Hybrid 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nsing system by using Rayleigh backscattering lightwave as probe of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Zhang et al. A novel wavemeter with 64 attometer spectral resolution based on Rayleigh speckle obtained from single-mode fiber
JP2021128131A (ja) ブリルアン周波数シフト測定装置及びブリルアン周波数シフト測定方法
US5619321A (e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Kerr non-linearity coefficient in a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
Kadum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distributed Brillouin sensing via radio frequency filtering
CN113686366B (zh) 一种基于傅里叶域锁模的光频域反射计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1868482A (zh) 用于正负号正确地确定物理参数的变化的方法和具有光学纤维的装置
CN115854901A (zh) 基于混沌激光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应变温度传感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