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3738B -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3738B
CN112503738B CN202011497025.9A CN202011497025A CN112503738B CN 112503738 B CN112503738 B CN 112503738B CN 202011497025 A CN202011497025 A CN 202011497025A CN 112503738 B CN112503738 B CN 112503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air conditioner
condition
flow path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70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3738A (zh
Inventor
李新海
吴红霞
刘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70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3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3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3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3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3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3Control issues for charging or collecting refrigerant to or from a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5Refrigerant lev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冷媒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空调器运行;判断空调器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和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冷媒加注条件包括条件A、条件B和条件C中的至少一个,条件A:判断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否大于最大排气温度,条件B:判断压缩机的当前运行功率是否小于参考功率,条件C:判断空调器内的冷媒量是否小于冷媒量上限值;当空调器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向空调器内加注冷媒;当空调器满足冷煤排出条件时,控制空调器内的冷媒排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测试过程中其内部循环的冷媒量通常由测试人员依据经验直接排放或外接冷媒瓶直接加注的方式进行调节。然而,上述调节方式,使得空调器工作时实际循环的冷媒量与其最佳冷媒量存在较大偏差,从而会影响空调器的性能。而且,直接排放的冷媒会影响实验室内空气的组成成分、相应的密度以及比热容等物理属性参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调器的换热性能的测试精度。另外,多次重复排出或加注冷媒容易导致压缩机含油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有效地保证空调器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冷媒调节方法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和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加注条件包括条件A、条件B和条件C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条件A:判断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否大于最大排气温度,
所述条件B:判断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功率是否小于参考功率,
所述条件C:判断所述空调器内的冷媒量是否小于冷媒量上限值;
当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时,向所述空调器内加注所述冷媒;
当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冷煤排出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排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当空调器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向空调器内加注冷媒,当空调器满足冷煤排出条件时,控制空调器内的冷媒排出。由此,可以有效调节空调器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以使空调器内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器同时满足所述条件A、所述条件B和所述条件C时,向所述空调器内加注所述冷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煤排出条件包括条件L、条件M和条件N,
所述条件L:判断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否小于最大排气温度,
所述条件M:判断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功率是否大于所述参考功率,
所述条件N:判断所述空调器内的冷媒量是否大于冷媒量上限值,
当所述空调器同时满足所述条件L和所述条件M、或满足所述条件N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空调器制冷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时,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与节流装置的第一连接流路向所述空调器加注所述冷媒;
当所述空调器制冷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排出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从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连接流路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时,从所述第二连接流路向所述空调器加注所述冷媒;
当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排出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从所述第一连接流路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和所述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之后,执行所述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向所述空调器内加注所述冷媒达到第一预定时间时停止加注所述冷媒,或当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排出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时停止排出所述冷媒,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预设时间后,重新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和所述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调节方法是通过冷媒调节系统实现的,所述冷媒调节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相连;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冷媒调节装置,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流路和所述第一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一端与所述进口相连时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时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媒调节装置包括:冷媒调节流路,所述冷媒调节流路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所述流路和所述第一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所述冷媒调节流路的另一端为所述冷媒排出端或所述冷媒加注端;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在所述冷媒调节流路上以检测流经所述流量计的冷媒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方法应用于空调器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冷时向空调器内加注冷媒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冷时排出空调器内的冷媒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热时向空调器内加注冷媒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在空调器制热时排出空调器内的冷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1:压缩机;12:室内换热器;13:节流装置;14:室外换热器;
15:第一连接流路;16:第二连接流路;
200:冷媒调节系统;
2:第一压缩机;21:吸气口;22:排气口;3:第一换热器;
4:第二换热器;5:第一节流装置;6:储液罐;61:进口;62:第一出口;
63:第二出口;7:冷媒调节装置;71:冷媒加注流路;711:第一流路;
7111:第一开关;712:第二流路;7121:第二开关;72:冷媒排出流路;
721:第二节流装置;73:冷媒加注旁路;731:旁路开关;74:第一支路;
741:第一子支路;7411:第一子开关;742:第二子支路;7421:第二子开关;
75:第二支路;751:第二支路开关;76:第三支路;761:第三支路开关;
77:第四支路;771:第四支路开关;78: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空调器100通过使用压缩机1、冷凝器、节流装置13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100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1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节流装置13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节流装置13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100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100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14的部分,空调器100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12,并且节流装置13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换热器12和室外换热器14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12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100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12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100 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冷媒调节方法。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冷媒调节方法应用于空调器100,以对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进行调节。其中,冷媒调节方法可以在测试阶段对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进行调节,以使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值。当然,冷媒调节方法还可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空调器 100内的冷媒量进行调节,以使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达到最佳使用状态值。
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冷媒调节方法应用于测试阶段的空调器1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冷媒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空调器100运行。
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和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冷媒加注条件包括条件A、条件B和条件C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条件A:判断空调器100的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0是否大于最大排气温度T0max。当空调器100中的冷媒量较少时,空调器100内的换热效率较低,使得进入压缩机1内的冷媒的温度较高,从而导致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较高。由此,可以通过判断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0是否大于压缩机1的最大排气温度T0max,来判断空调器100中是否需要加注冷媒。
条件B:判断压缩机1的当前运行功率P是否小于参考功率ΔP。其中,参考功率Δ P是空调器100换热能力的最低值Qmin与空调器100的能效下限EERmin的比值,空调器 100的能效下限EERmin是空调器100换热能力与消耗功率之比的最低允许值。当空调器 100中的冷媒较少时,使得压缩机1的当前运行功率P较小,从而可能小于参考功率ΔP。由此,可以通过判断压缩机1的当前运行功率P是否小于参考功率ΔP,来判定空调器 100中是否需要加注冷媒。
条件C:判断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L是否小于冷媒量上限值Lmax。冷媒量上限值Lmax指的是空调器100内允许冷媒循环的最大值。
当空调器100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
通过上述三个条件对空调器100内是否需要加注冷媒进行判断,可以对向空调器100 内加注的冷媒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可以减少加注冷媒的次数,避免重复加注冷媒导致压缩机含油量的损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冷媒调节方法,当空调器100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可以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当空调器100满足冷煤排出条件时,可以控制空调器100内的冷媒排出。由此,可以有效调节空调器1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以使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0同时满足上述条件A、条件B和条件C时,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由此,当空调器100同时满足条件A、条件B和条件C时,可以有效地保证冷媒加注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冷煤排出条件包括条件L、条件M和条件N,其中,
条件L:判断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0是否小于最大排气温度T0max。当空调器100中的冷媒较多时,空调器100内的换热效率较高,使得进入压缩机1内的冷媒的温度较低,从而造成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降低。由此,可以通过判断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T0是否小于压缩机1的最大排气温度T0max,来判断空调器100中是否需要排出冷媒。
条件M:判断压缩机1的当前运行功率P是否大于参考功率ΔP。当空调器100中的冷媒较多时,压缩机1会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使得压缩机1的运行功率P较大。由此,可以通过判断压缩机1的当前运行功率P是否大于参考功率ΔP,来判断空调器100 中是否需要排出冷媒。
条件N:判断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L是否大于冷媒量上限值Lmax。此时空调器100中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大于空调器100中允许循环的最大冷媒量,影响空调器100的性能测试。空调器100需要将多余的冷媒排出,使得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
当空调器100同时满足条件L和条件M、或满足条件N时,控制空调器100内的冷媒排出。
在上述步骤中,当空调器100同时满足条件L和条件M时,可以有效地保证冷媒排出的准确性。或者,当空调器100满足条件N时,空调器100内的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大于冷媒量上限值,空调器100需要将多余的冷媒排出,以保证空调器100内循环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控制空调器100运行之后,还包括:
判断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
由于空调器100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空调器100内的冷媒在空调器100各个位置处的形态和压力也不同。通过预先判断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以确定空调器100中的冷媒从哪个位置处排出或者冷媒从空调器100哪个位置处加注到空调器100内,以保证空调器100加注冷媒和排出冷媒的顺畅性。
当空调器100制冷运行且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从空调器100的室内换热器12与节流装置13的第一连接流路15向空调器100加注冷媒。
在上述步骤中,空调器100制冷时,冷媒在空调器100内的循环流向依次为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14、节流装置13和室内换热器12,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2中充分蒸发为低压过热的气态后会流回压缩机1内,为避免加注冷媒时过热的冷媒损坏压缩机1,故将室内换热器12与节流装置13的第一连接流路15处作为冷媒加注点。此时室内换热器12与节流装置13的第一连接流路15的冷媒处于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由此,在保证压缩机1的正常工作的同时,可以将冷媒顺利地加注到空调器100内。
当空调器100制冷运行且满足冷媒排出条件时,控制空调器100内的冷媒从空调器100的室外换热器14与节流装置13的第二连接流路16排出。
在上述步骤中,空调器100制冷时,室外换热器14与压缩机1之间的冷媒为高压气态,室外换热器14与节流装置13的第二连接流路16处的冷媒为高压液态,为保证空调器100内的冷媒能够顺畅地排出,故将室外换热器14与节流装置13的第二连接流路 16处作为冷媒排出点,以保证空调器100的冷媒排出的顺畅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0制热运行且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从第二连接流路16向空调器100加注冷媒。
在上述步骤中,空调器100制热时,冷媒在空调器100内的循环流向依次经过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12、节流装置13、室外换热器14。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4中充分蒸发为低压过热的气态后会流回压缩机1内,为避免加注冷媒时过热的冷媒损坏压缩机1,故将第二连接流路16处作为冷媒加注点。此时第二连接流路16的冷媒处于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由此,在保证压缩机1的正常工作的同时,可以将冷媒顺利地加注到空调器 100内。
当空调器100制热运行且满足冷媒排出条件时,控制空调器100内的冷媒从第一连接流路15排出。
在上述步骤中,空调器100制热时,压缩机1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为高压气态,第一连接流路15处的冷媒为高压液态状。为保证空调器100内的冷媒能够顺畅地排出,故将第一连接流路15处作为冷媒排出点,以保证空调器100的冷媒排出的顺畅性。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和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之后,执行上述判断空调器100的运行模式。此时,冷媒调节系统200可以先判断空调器100是满足冷媒加注条件还是冷煤排出条件,以确定出空调器100是加注冷媒还是排出冷媒,再判断此时空调器100所处的运行模式是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以便确定出冷媒调节系统200是从第一连接流路15或第二连接流路16加注冷媒,还是从第一连接流路15或第二连接流路16排出冷媒。由此,方便测试人员操作,且可以实现冷媒在封闭环境中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实验室内空气的组成成分、密度以及比热容等物理参数的稳定,进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100 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当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达到第一预定时间Δt时停止加注冷媒,或
当控制空调器100内的冷媒排出达到第二预定时间nΔt时停止排出冷媒。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预定时间可以得出加注到空调器100的冷媒量,通过第二预定时间得出排出到空调器100外的冷媒量,以便测试人员通过空调器100原本的冷媒量和上述第一预定时间加注的冷媒量或第二预定时间排出的冷媒量得出空调器1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避免向空调器100内加注过多冷媒或者从空调器100内排出过多冷媒,从而使得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可以达到最佳冷媒量。
控制空调器100运行预设时间后,重新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和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
由此,控制空调器100运行上述预设时间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100内的冷媒能够均匀地扩散到空调器100的冷媒循环回路中,以保证重新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或冷煤排出条件的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3-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媒调节方法是通过冷媒调节系统200 实现的,冷媒调节系统200包括第一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储液罐6和冷媒调节装置7。
具体而言,第一压缩机2包括吸气口21和排气口22,吸气口21用于吸入待压缩的冷媒(例如,低温低压的冷媒),排气口22用于排出压缩后的冷媒(例如,高温高压的冷媒)。第一换热器3的一端(例如,图3中的下端)与吸气口21相连,第二换热器4的一端(例如,图3中的下端)与排气口22相连。储液罐6包括进口61、第一出口62和第二出口63,进口61与第二换热器4的另一端(例如,图3中的上端)相连。储液罐6内的冷媒可以从第一出口62流向空调器100内以实现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空调器100内的冷媒可以通过进口61流入储液罐6以实现空调器100内的冷媒的排出。第一节流装置5连接在第一换热器3的另一端(例如,图3中的上端)和第二出口63之间。
如此设置,当采用冷媒调节系统200对测试过程中的空调器100内的冷媒进行调节时,由于第一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以及储液罐6 构成的冷媒循环回路中不同位置处的冷媒的压力可能不同,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在经过第一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和第一节流装置5后可以从低温低压的冷媒转换为高温高压的冷媒,由于储液罐6的进口61与第二换热器4的上述另一端相连,从第二换热器4的上述另一端流出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冷媒,从而由进口61流入储液罐6内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上述冷媒循环回路可以有效地保证冷媒调节系统200内的压力环境,保证储液罐6的冷媒为高压液态状,使得空调器100中的冷媒可以随时排出到冷媒调节系统200中或者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冷媒可以随时加注到空调器100内,从而可以通过冷媒调节系统200的不断调节使得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为最佳冷媒量。
冷媒调节装置7的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5下游的流路和第一出口62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当冷媒调节装置7的上述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5下游的流路相连时冷媒调节装置7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如图5和图7所示)。当空调器1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大于其最佳冷媒量时,冷媒排出端可以连接在空调器100的高压段,且空调器100 高压段的冷媒压力大于第一节流装置5下游的流路内的冷媒的压力,从而空调器100可以将多余的高压冷媒经冷媒调节装置7顺利地流向第一节流装置5下游的流路,以使第一节流装置5下游的流路的冷媒可以依次经第一换热器3、第一压缩机2和第二换热器 4转换为高压液态,最终流向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储液罐6内。
当冷媒调节装置7的上述一端与第一出口62相连时冷媒调节装置7的上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如图4和图6所示)。当空调器1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小于其最佳冷媒量时,冷媒加注端可以连接在空调器100的低压段,由于储液罐6中的冷媒为高压液态冷媒,从而可以将冷媒调节系统200的储液罐6中的冷媒通过第一出口62经冷媒调节装置7加注到空调器100内。
由此,可以通过冷媒调节系统200调节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直至空调器100内实际循环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而且,在空调器100的冷媒调节过程中,冷媒可以始终在封闭环境内进行循环,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实验室内空气的组成成分、密度以及比热容等物理参数的稳定,进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同时,空调器100可以在不拆机的情况下精确地调节空调器100内的冷媒量,节省了因拆机,排放冷媒,抽真空以及重新加注冷媒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100整机性能匹配的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另外,冷媒调节系统200可以减小排出或加注冷媒的次数,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缩机11中含油量的损失。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冷媒调节装置7包括冷媒调节流路和流量计78。冷媒调节流路的一端与位于第一节流装置5下游的上述流路和第一出口 62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冷媒调节流路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或冷媒加注端。流量计78设在冷媒调节流路上以检测流经流量计78的冷媒的流量。当冷媒调节流路的上述一端与位于第一节流装置5下游的上述流路相连时,冷媒调节流路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如图5和图7所示),此时空调器100可以将多余的冷媒经冷媒调节流路排出至冷媒调节系统200的储液罐6中,在上述过程中,从空调器100内排出的冷媒流经流量计78,从而可以检测从空调器100排出的冷媒的流量;当冷媒调节流路的上述一端与第一出口62相连时,冷媒调节流路的上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如图4和图6所示),此时可以将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冷媒经冷媒调节流路加注到空调器100内,在上述过程中,从冷媒调节系统200内排出的冷媒流经流量计78,从而可以检测从冷媒调节系统 200排出的冷媒的流量。由此,测试人员可以根据空调器100内预充注的的冷媒量以及流经流量计78的冷媒的流量(包括加注或排出的冷媒量)来计算出加注后或排出后空调器100内的实际冷媒量,从而实现冷媒调节系统200在空调器100运行状态下对空调器100进行冷媒定量加注或定量排出,进而可以精确地控制被测空调器100中的冷媒量。另外,通过设置流量计78可以准确地检测流经冷媒调节流路的冷媒的流量,从而使得冷媒调节系统200可以减小排出或加注冷媒的次数,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缩机11中含油量的损失。
可选地,流量计78可以为质量流量计。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7,冷媒调节流路还包括冷媒加注流路71、冷媒排出流路72、冷媒加注旁路73、第一支路74、第二支路75、第三支路76和第四支路77。冷媒加注流路7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流路711和第二流路712,第一流路711的自由端与第一出口62相连,第二流路712的自由端与流量计78相连,第一流路711上设有第一开关7111 以控制第一流路711的通断,第二流路712上设有第二开关7121以控制第二流路712 的通断。冷媒排出流路72的一端与流量计78相连,冷媒排出流路7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3的上述另一端与第一节流装置5之间,冷媒排出流路72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721。冷媒加注旁路73与流量计78和第二开关7121并联连接,冷媒加注旁路73 上设有旁路开关731以控制冷媒加注旁路73的通断。第一支路74的一端与流量计78 相连,第一支路74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子支路741和第二子支路742,第一子开关7411 设在第一子支路741上,第二子开关7421设在第二子支路742上。第二支路75与第一支路74并联连接,第二支路75的一端与流量计78相连,第二支路75上设有第二支路开关751。第三支路76与流量计78和第二子开关7421并联连接,第三支路76上设有第三支路开关761。第四支路77与第三支路76并联连接,第四支路77上设有第四支路开关771。
可选地,第一开关7111、第二开关7121、第一子开关7411和第二子开关7421、旁路开关731、第二支路开关751、第三支路开关761和第四支路开关771可以均为电磁阀。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媒调节方法,采用冷媒调节方法的冷媒调节系统200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如图3-图7所示,冷媒调节系统200的第二支路75的远离流量计78的一端与空调器100的第二连接流路16相连,第一子支路741的远离流量计78的一端与空调器100 的第一连接流路15相连。其中,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721可以均为电子膨胀阀。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4和表1,当空调器100为制冷模式,且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200可以接收到冷媒加注信号,打开第一开关7111、第二开关7121、第一子开关7411和第二子开关7421,关闭旁路开关731、第二支路开关751、第三支路开关761和第四支路开关771,同时调小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721的开启度,使得冷媒加注流路71和第一支路74导通,储液罐6中的冷媒依次流经冷媒加注流路71、流量计78和第一支路74后从第一连接流路15处向空调器100加注冷媒。
当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的时间达到第一预定时间Δt时停止加注冷媒,并关闭第一开关7111、第二开关7121、第一子开关7411和第二子开关7421,使得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冷媒在第一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和储液罐6之间循环,为空调器100加注冷媒随时提供加注点。流量计78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78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1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
当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nΔt后,重新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向空调器100 内加注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加注模式,执行冷媒排出模式,直至空调器100 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5和表1,当空调器100为制冷模式,且满足冷媒排出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200可以接收到冷媒排出信号,打开旁路开关731和第二支路开关 751,关闭第一开关7111、第二开关7121、第一子开关7411、第二子开关7421、第三支路开关761和第四支路开关771,同时调大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721的开启度,使得冷媒排出流路72和第二支路75导通,空调器100中的冷媒可以从第二连接流路16处流出且依次流经第二支路75、流量计78、冷媒排出流路72、第二节流装置 721、第一换热器3、第一压缩机2和第二换热器4后,从进口61流向储液罐6。
当空调器100向外排出冷媒的时间达到第二预定时间Δt时停止排出冷媒,并关闭旁路开关731和第二支路开关751,使得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冷媒在第一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和储液罐6之间循环,为空调器100排出冷媒随时提供排出点。流量计78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78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1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其中,第二预定时间可以与第一预定时间相等,也可以与第一预定时间不相等。
当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nΔt后,重新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满足冷媒排出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使空调器100 向外排出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排出模式,执行冷媒加注模式,直至空调器 100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6和表1,当空调器100为制热模式,且满足冷媒加注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200接收到冷媒加注信号,打开第一开关7111、第二开关7121、第二子开关7421和第四支路开关771,关闭旁路开关731、第二支路开关751、第三支路开关761和第一子开关7411,同时调小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721的开启度,使得冷媒加注流路71、第二子支路742和第四支路77导通,储液罐6中的冷媒依次流经冷媒加注流路71、流量计78、第二子支路742和第四支路77后从第二连接流路16 处向空调器100加注冷媒。
当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的时间达到第一预定时间Δt时停止加注冷媒,并关闭第一开关7111、第二开关7121、第二子开关7421和第四支路开关771,使得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冷媒在第一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和储液罐6之间循环,为空调器100加注冷媒随时提供加注点。流量计78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78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1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
当冷媒调节系统200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nΔt后,重新判断空调器 100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向空调器100内加注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加注模式,执行冷媒排出模式,直至空调器100 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7和表1,当空调器100为制热模式,且满足冷媒排出条件时,冷媒调节系统200接收到冷媒排出信号,打开旁路开、第三支路开关761和第一子开关7411,关闭第一开关7111、第二开关7121、第二子开关7421、第二支路开关751 和第四支路开关771,同时调大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721的开启度,使得冷媒排出流路72、第三支路76和第一子支路741导通,空调器100中的冷媒从第一连接流路15处流出且依次流经第一子支路741、第三支路76、流量计78、冷媒加注旁路73、冷媒排出流路72、第二节流装置721、第一换热器3、第一压缩机2和第二换热器4后,从进口61流向储液罐6。
当空调器100向外排出冷媒的时间达到第二预定时间Δt时停止排出冷媒,并关闭旁路开关731、第三支路开关761和第一子开关7411,使得冷媒调节系统200中的冷媒在第一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和储液罐6之间循环,为空调器100排出冷媒随时提供排出点。流量计78可以检测出流经流量计78的冷媒的流量l,通过关联式L1=L-l×Δt算出此时空调器100中参与循环的冷媒总量L1
当冷媒调节系统200的各个开关的关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nΔt后,重新判断空调器 100是否满足冷媒排出条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上述操作使空调器100向外排出冷媒;如果判断为否,则退出冷媒排出模式,执行冷媒加注模式,直至空调器100 的冷媒量达到最佳冷媒量,结束运行。
表1
Figure BDA0002842476240000131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列的空调器100,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冷媒调节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列的空调器100,通过采用上述空调器100的冷媒调节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100内的冷媒为最佳冷媒量,同时空调器100的冷媒加注和排出始终在封闭环境内进行,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实验室内空气的组成成分、密度以及比热容等物理参数的稳定,进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性能测试的精准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冷媒加注条件和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冷媒加注条件包括条件A、条件B和条件C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条件A:判断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否大于最大排气温度,
所述条件B:判断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功率是否小于参考功率,
所述条件C:判断所述空调器内的冷媒量是否小于冷媒量上限值;
当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时,向所述空调器内加注所述冷媒;
当所述空调器满足所述冷煤排出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排出;
所述冷媒调节方法是通过冷媒调节系统实现的,所述冷媒调节系统包括:
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排气口;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相连;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出口间;
冷媒调节装置,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流路和所述第一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所述流路相连时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为冷媒排出端,当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时所述冷媒调节装置的所述另一端为冷媒加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同时满足所述条件A、所述条件B和所述条件C时,向所述空调器内加注所述冷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煤排出条件包括条件L、条件M和条件N,
所述条件L:判断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否小于最大排气温度,
所述条件M:判断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功率是否大于所述参考功率,
所述条件N:判断所述空调器内的冷媒量是否大于冷媒量上限值,
当所述空调器同时满足所述条件L和所述条件M、或满足所述条件N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当所述空调器制冷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时,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与节流装置的第一连接流路向所述空调器加注所述冷媒;
当所述空调器制冷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排出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从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连接流路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时,从所述第二连接流路向所述空调器加注所述冷媒;
当所述空调器制热运行且满足所述冷媒排出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从所述第一连接流路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和所述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之后,执行所述判断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向所述空调器内加注所述冷媒达到第一预定时间时停止加注所述冷媒,或
当控制所述空调器内的所述冷媒排出达到第二预定时间时停止排出所述冷媒,
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预设时间后,重新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满足所述冷媒加注条件和所述冷煤排出条件中的其中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调节装置包括:
冷媒调节流路,所述冷媒调节流路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下游的所述流路和所述第一出口中的其中一个可切换地相连,所述冷媒调节流路的另一端为所述冷媒排出端或所述冷媒加注端;
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在所述冷媒调节流路上以检测流经所述流量计的冷媒的流量。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
CN202011497025.9A 2020-12-17 2020-12-17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Active CN112503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7025.9A CN112503738B (zh) 2020-12-17 2020-12-17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7025.9A CN112503738B (zh) 2020-12-17 2020-12-17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3738A CN112503738A (zh) 2021-03-16
CN112503738B true CN112503738B (zh) 2022-05-17

Family

ID=7492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7025.9A Active CN112503738B (zh) 2020-12-17 2020-12-17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373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9367A1 (en) * 2013-09-04 2015-03-05 University Of Dayton Active charge control methods for vapor cycle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systems
CN104676944B (zh) * 2013-11-28 2018-04-03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CN106016867A (zh) * 2016-04-28 2016-10-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充注方法、冷媒充注系统及空调器
CN108981249A (zh) * 2017-07-27 2018-12-11 广州冰泉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10849007B (zh) * 2019-11-26 2022-04-0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量自动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940119B (zh) * 2019-12-16 2021-09-1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12050299B (zh) * 2020-09-09 2022-03-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3738A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9007B (zh) 一种冷媒量自动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940055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5855129B2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8109105B2 (en) Refrigera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refrigera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mount of refrigerant in refrigera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419024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热水采暖装置
EP2587193A2 (en) Air conditioner
JP6187514B2 (ja) 冷凍装置
JP654525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4322106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7024013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07354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4665334U (zh) 一种空调系统
JP3731174B2 (ja) 冷凍サイクル
JP7387022B2 (ja) 冷熱源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220381485A1 (en) Hydrogen cooling apparatus, hydrogen supply system, and refrigerator
CN112503738B (zh) 空调器及其冷媒调节方法
CN112503810A (zh) 冷媒调节系统和空调器的冷媒调节方法
CN214406580U (zh) 冷媒调节系统
US20220128285A1 (en) Water regulator
CN212274309U (zh) 一种冷藏车及其制冷系统
CN111059665B (zh) 风冷部分热回收机组系统以及控制方式
JP7493678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CN212657796U (zh) 空调器
CN115164302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2539518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