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9339B - 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89339B CN112489339B CN202011344934.9A CN202011344934A CN112489339B CN 112489339 B CN112489339 B CN 112489339B CN 202011344934 A CN202011344934 A CN 202011344934A CN 112489339 B CN112489339 B CN 1124893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unlocking
- terminal equipment
- power saving
- radio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9429 distr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22—Electrical actuation
- G08B13/24—Electrical 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electro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 G08B13/2491—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i.e. where the body of an intruder causes the interference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2—Monitoring battery levels, e.g. power saving mode being initiated when battery voltage goes below a certain leve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6—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lowering the supply or operating volta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最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实现了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在用户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例如,智能手机在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智能手机里面存储的文件、相片等隐私文件也越来越多,如果手机丢失会给用户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亟需一种防盗报警方案解决用户在丢失终端设备后的识别、报警和追回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
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包括:
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检测周期;
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可选地,所述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还包括:
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计时周期和检测阈值;
若当前的射频检测值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可选地,所述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还包括:
预设所述相关状态中的分离状态和关联状态;
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均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包括:
预设所述分离状态的第一预设时间;
当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其中,按第一设置选项的第一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省电状态,按第一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求救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包括:
检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指纹解锁状态和人脸解锁状态;
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数,和或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还包括:
按第二设置选项的第二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省电状态,按第二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求救状态;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后,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以达到第三计数的失败次数时,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指纹解锁、所述人脸解锁和或所述手势解锁达到对应的失败次数时的人脸信息和语音信息,打包所述人脸信息、所述语音信息,生成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进入预设的虚拟关机状态下,向预设的服务端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防盗报警控制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防盗报警控制程序,防盗报警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的步骤。
实施本发明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然后,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最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实现了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请参阅图1,其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单元101、WiFi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对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2000(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FDD-LTE(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和TDD-LTE(Time Division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双工长期演进)等。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通过WiFi模块102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示出了WiFi模块102,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A/V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1042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04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可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并能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显示面板1061,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8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1未示出,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所基于的通信网络系统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该通信网络系统为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LTE系统,该LTE系统包括依次通讯连接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201,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式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202,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式分组核心网)203和运营商的IP业务204。
具体地,UE201可以是上述终端100,此处不再赘述。
E-UTRAN202包括eNodeB2021和其它eNodeB2022等。其中,eNodeB2021可以通过回程(backhaul)(例如X2接口)与其它eNodeB2022连接,eNodeB2021连接到EPC203,eNodeB2021可以提供UE201到EPC203的接入。
EPC203可以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2031,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2032,其它MME2033,SGW(Serving Gate Way,服务网关)2034,PGW(PDN Gate 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2035和PCRF(Policy andCharging Rules Function,政策和资费功能实体)2036等。其中,MME2031是处理UE201和EPC203之间信令的控制节点,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HSS2032用于提供一些寄存器来管理诸如归属位置寄存器(图中未示)之类的功能,并且保存有一些有关服务特征、数据速率等用户专用的信息。所有用户数据都可以通过SGW2034进行发送,PGW2035可以提供UE 201的IP地址分配以及其它功能,PCRF2036是业务数据流和IP承载资源的策略与计费控制策略决策点,它为策略与计费执行功能单元(图中未示)选择及提供可用的策略和计费控制决策。
IP业务204可以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或其它IP业务等。
虽然上述以LTE系统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不仅仅适用于LTE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GSM、CDMA2000、WCDMA、TD-SCDMA以及未来新的网络系统等,此处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网络系统,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
S2、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
S3、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
S4、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然后,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最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在手机中调用一个SAR射频传感器,该传感器是通过射频发射的SAR值来检测智能手机是否与人体有接触,可选地,当在6小时内无人体任何接触即判定手机为丢失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6小时过去后检测到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可以理解的时,该时间可以根据用户设置而设定,例如,还可以是1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此时,手机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省电以免出现关机现象,进入省电模式后手机闪关灯发出红外报警灯,可选地,第一求救状态还可以是设置触发的振动或者铃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为丢失状态后,再对是否被盗进行判定,当手机丢失后被外人获取也认为是被盗,一般外人获取手机后会对手机进行解锁,在不管是指纹解锁还是人脸识别,还是密码解锁都有识别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例,针对被盗的判断条件是,当人脸解锁或者指纹解锁失败多次后系统进入密码解锁阶段后,解锁失败出现解锁锁定后,通过摄像头拍摄解锁人的特征,通过AI算法对比图库保存的图片和设置中保存的机主照片特征,匹配失败判定为被盗;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被盗状态进行相应的报警设置,例如,手机防盗系统设有应用端和服务端两个,其中,服务端通过手机唯一的IMEI号进行匹配,当手机丢失后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手机登录服务端,即可执行如下操作:一是,实时记录被盗手机的位置运动曲线,可以通过运动曲线判定被盗手机的活动范围,二是,被盗手机上传持有者解锁时的照片,可以通过地方的网警系统核实到手机持有人的信息(其中,该功能需要接入公安网警系统,只有在手机处于被盗情况下可以使用),三是,设置被盗手机电量及关机检测,倘若被关机进入假关机模式,1小时后重新开机,继续上报位置信息。当检测手机电量低于50%进入低功耗模式,只上传设备地理位置关闭其他功能,四是,若发现手机实在无法找回,可以通过应用端选择性上传手机资料到服务器备份,并同时删除手机资料及应用程序,五是,当检测到手机处于无网络状态下,持续发出报警。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然后,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最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实现了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包括:
S11、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检测周期;
S12、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检测周期;然后,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检测周期,其中,第一检测周期可以是5s或者10s,也即,每5s或者10s获取一次当前的射频检测值,从而避免高频工作带来的额外能耗。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检测周期;然后,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为实现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提供了检测周期的设置方案,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还包括:
S13、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计时周期和检测阈值;
S14、若当前的射频检测值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计时周期和检测阈值;然后,若当前的射频检测值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计时周期可以是十分钟或者半小时,若当前的射频检测值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在上述时间段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进入对丢失状态的检测。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计时周期和检测阈值;然后,若当前的射频检测值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为实现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提供了检测的逻辑条件,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四
图6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还包括:
S15、预设所述相关状态中的分离状态和关联状态;
S16、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均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预设所述相关状态中的分离状态和关联状态;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均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上例所述,在上述设定的时间段内,若在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均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后,再进行分离状态的时间判定。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预设所述相关状态中的分离状态和关联状态;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均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为实现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提供了分离状态的检测条件,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五
图7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包括:
S21、预设所述分离状态的第一预设时间;
S22、当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其中,按第一设置选项的第一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省电状态,按第一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求救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预设所述分离状态的第一预设时间;然后,当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其中,按第一设置选项的第一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省电状态,按第一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求救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所述分离状态的第一预设时间,其中,该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六小时,或者用户设定的任意时间,该第一预设时间长于上述第一计时周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则确定终端设备已处于丢失状态,即刻开始执行找回操作,也即,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按第一设置选项的第一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省电状态,按第一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其中,第一设置选项包括WiFi选项、定位选项、蓝牙选项等,第一设置参数包括降低WiFi选项的扫描频率或者关闭WiFi、降低定位选项的定位精度或者临时关闭定位、关闭蓝牙选项等,第一功能选项包括振铃功能的开启、播放警示音的开启、发出频闪闪光灯的开启等。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预设所述分离状态的第一预设时间;然后,当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其中,按第一设置选项的第一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省电状态,按第一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求救状态。为实现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提供了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的进入条件,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六
图8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包括:
S31、检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指纹解锁状态和人脸解锁状态;
S32、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数,和或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检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指纹解锁状态和人脸解锁状态;然后,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数,和或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数后,再进行人脸解锁,当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时,再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后,再进行指纹解锁,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数时,再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当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且第一计数和第二计数之和超过预设次数,则再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检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指纹解锁状态和人脸解锁状态;然后,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数,和或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为实现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提供了手势解锁状态的进入条件,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七
图9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还包括:
S33、按第二设置选项的第二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省电状态,按第二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求救状态;
S34、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后,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以达到第三计数的失败次数时,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按第二设置选项的第二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省电状态,按第二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求救状态;然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后,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以达到第三计数的失败次数时,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按第二设置选项的第二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省电状态,按第二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其中,第二设置选项也可以包括WiFi选项、定位选项、蓝牙选项等,第二设置参数包括更大幅度地降低WiFi选项的扫描频率或者关闭WiFi、更大幅度地降低定位选项的定位精度或者临时关闭定位、关闭蓝牙选项等,第二功能选项包括更大音量的振铃功能的开启、更大音量的播放警示音的开启、频率更高的发出频闪闪光灯的开启等。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按第二设置选项的第二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省电状态,按第二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求救状态;然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后,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以达到第三计数的失败次数时,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为实现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提供了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的进入条件,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八
图10是本发明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识别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包括:
S41、获取所述指纹解锁、所述人脸解锁和或所述手势解锁达到对应的失败次数时的人脸信息和语音信息,打包所述人脸信息、所述语音信息,生成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S42、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进入预设的虚拟关机状态下,向预设的服务端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所述指纹解锁、所述人脸解锁和或所述手势解锁达到对应的失败次数时的人脸信息和语音信息,打包所述人脸信息、所述语音信息,生成所述解锁报警信息;然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进入预设的虚拟关机状态下,向预设的服务端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进入预设的虚拟关机状态下,向预设的服务端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其中,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以达到第三计数的失败次数时,进入虚拟关机状态,此虚拟关机状态为熄屏状态,且不响应任何物理键的操作,同时,当通过线控刷机进入系统后,即刻再次进入该虚拟关机状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进入虚拟关机状态时,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且在每次进入虚拟关机时,更新并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获取所述指纹解锁、所述人脸解锁和或所述手势解锁达到对应的失败次数时的人脸信息和语音信息,打包所述人脸信息、所述语音信息,生成所述解锁报警信息;然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进入预设的虚拟关机状态下,向预设的服务端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为实现一种人性化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案提供了解决报警信息的上报方案,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知到终端设备的丢失状态,以及在丢失后自适应地执行后续报警和追回操作,避免造成额外的资料丢失和经济损失。
实施例九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防盗报警控制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备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细见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设备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防盗报警控制程序,防盗报警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介质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细见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介质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7)
1.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
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失败 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
所述通过射频检测值确定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包括:
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检测周期;
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预设所述射频检测的第一计时周期和检测阈值;
若当前的射频检测值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
预设所述相关状态中的分离状态和关联状态;
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射频检测值均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
其中,
在终端设备中调用SAR射频传感器,通过所述SAR射频传感器发射的SAR值,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与人体存在接触;
若在所述第一计时周期内,按所述第一检测周期获取当前的SAR值均未超过所述检测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人体的相关状态为所述分离状态;
在所述第一求救状态或所述第二求救状态下,设置被盗的终端设备电量以及关机检测;
若所述终端设备被关机,则进入预设的虚拟关机状态,并于预设时间后重新开机,上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若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电量低于预设值,则进入预设的低功耗模式,仅上传所述终端设备的地理位置,并关闭对所述解锁报警信息的上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相关状态为分离状态,且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包括:
预设所述分离状态的第一预设时间;
当所述分离状态的持续时间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省电状态和第一求救状态,其中,按第一设置选项的第一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省电状态,按第一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一求救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包括:
检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指纹解锁状态和人脸解锁状态;
当所述指纹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一计数的失败次数,和或所述人脸解锁状态已达到第二计数的失败次数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手势解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一求救状态后,监测并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解锁状态,且当所述解锁状态为解锁失败状态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二省电状态和第二求救状态,还包括:
按第二设置选项的第二设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省电状态,按第二功能选项的开启状态确定所述第二求救状态;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后,若所述手势解锁状态以达到第三计数的失败次数时,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省电状态和所述第二求救状态后,获取并上报所述解锁失败 状态对应的解锁报警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指纹解锁、所述人脸解锁和或所述手势解锁达到对应的失败次数时的人脸信息和语音信息,打包所述人脸信息、所述语音信息,生成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进入预设的虚拟关机状态下,向预设的服务端上报所述解锁报警信息。
6.一种防盗报警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防盗报警控制程序,所述防盗报警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盗报警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4934.9A CN112489339B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4934.9A CN112489339B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89339A CN112489339A (zh) | 2021-03-12 |
CN112489339B true CN112489339B (zh) | 2023-05-02 |
Family
ID=7493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44934.9A Active CN112489339B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8933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9424A (zh) * | 2007-08-24 | 2008-02-06 | 叶志宝 | 一种通过手机蓝牙技术实现的手机防盗方法 |
CN102014211A (zh) * | 2010-12-14 | 2011-04-13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手机及其防盗方法 |
CN106254652A (zh) * | 2016-08-05 | 2016-12-21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076426A (zh) * | 2017-12-11 | 2018-05-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追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CN108712567A (zh) * | 2018-04-27 | 2018-10-2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385406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屏幕的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11-25 CN CN202011344934.9A patent/CN11248933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89339A (zh) | 2021-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87287B (zh) | 终端搜网的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9195213B (zh) | 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890022B (zh)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506820A (zh) |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的备份方法及装置 | |
CN110069167B (zh) | 触摸点清除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334559B (zh) | 一种扫码识别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977040B (zh) | 文件读写权限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9445945B (zh) | 应用程序的内存分配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8959960B (zh) | 防止隐私泄露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022457A (zh) | 提醒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9218521A (zh) | 一种事件转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427229B (zh) | 应用无响应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46488B (zh) | 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388947B (zh) | 一种后台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489339B (zh) | 一种防盗报警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672203B (zh) | 文件传输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69913B (zh) | 人脸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446048B (zh) | 一种后台管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84016B (zh) | 一种人脸识别解锁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0377458B (zh) | 数据恢复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162952B (zh) | 基于时间差的人脸解锁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572518B (zh) | 息屏管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72948A (zh) | 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9302537B (zh) | 一种闹铃预启动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193477B (zh) | 闹钟防止误操作方法与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3 Address after: 710075 Room 5-01, Floor 5, Building 6, Headquarters Economic Park, No. 1309, Shangye Road, Fengxi New City,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HEYOU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801, building 2,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NUBIA TECHNOLOGY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