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85947B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85947B CN112485947B CN202011448306.5A CN202011448306A CN112485947B CN 112485947 B CN112485947 B CN 112485947B CN 202011448306 A CN202011448306 A CN 202011448306A CN 112485947 B CN112485947 B CN 1124859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splay
- light guide
- display panel
- back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3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位于导光板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背板,沿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背光模组开设有贯穿背板与导光板的通孔,通孔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件;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膜,导光膜位于背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导光膜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屏下光学传感器件所在显示区域亮度偏低,导致显示屏光学传感器件所在显示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域显示差异,影响整体画面的显示效果,导致屏幕无法真正实现全面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使用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带有红外指纹识别功能、摄像功能的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厚度、屏幕占比等,很多厂家逐渐推出了轻薄、全面屏显示装置,衍生了“屏下指纹识别”、“屏下摄像头”等显示装置。指纹识别器件和摄像头器件设置在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外壳之间,占据显示装置厚度方向上的整机空间,导致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偏厚,影响追求超薄显示装置的用户使用感。进一步,通过在背光模组中挖孔设置屏下指纹识别器件与屏下摄像头,虽然会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但是会导致显示装置上上述通孔对应显示区域的亮度较低,甚至通孔对应显示区域没有画面显示,导致整个显示屏显示画面亮度不均一,在实现真正全面屏的时候,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使用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上设置指纹识别器件和摄像头器件对应的区域的穿透率较低,该区域对应的显示画面亮度偏低,导致显示装置无法真正实现全面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与导光板,背板位于导光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沿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背光模组开设有贯穿背板与导光板的通孔,通孔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件;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膜,导光膜位于背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导光膜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与导光板,背板位于导光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沿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背光模组开设有贯穿背板与导光板的通孔,通孔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件,有效降低在沿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光学传感器件占据背光模组的空间,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膜,导光膜位于背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导光膜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导光膜收集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提高通孔的亮度,有效提高显示模组设置屏下指纹识别器件或屏下摄像头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一种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6所述的显示模组CC区域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1中B-B’的一种剖面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3中B-B’的一种剖面图;
图15是图12所述的显示模组DD区域的放大图;
图16是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沿图16中D-D’的一种剖面图;
图18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沿图16中D-D’的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剖面图,参考图1和图2,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包括:背光模组10,以及位于背光模组10出光面108一侧的显示面板20;
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01与导光板102,背板101位于导光板102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背光模组10开设有贯穿背板101与导光板102的通孔30,通孔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件;
背光模组10还包括导光膜103,导光膜103位于背板101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导光膜103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包括背光模组10,以及位于背光模组10出光面108一侧的显示面板20,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01与导光板102,背板101位于导光板102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开设有贯穿背板101与导光板102的通孔30,通孔30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件,有效降低在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光学传感器件占据背光模组10的空间,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现有技术中,通孔亮度低,导致通孔对应的显示区域亮度低,甚至显示区域没有画面显示,请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还包括导光膜103,导光膜103位于背板101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导光膜103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导光膜103收集背光模组10中的光线,提高通孔30的亮度,有效提高显示模组1设置光学传感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AA1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中,显示模组1包括显示区域AA,显示区域AA包括通孔30在显示模组1所在平面投影的显示区域AA1,和不包括通孔30在显示模组1所在平面投影的显示区域AA2。
本实施例的图1仅示意性画出通孔3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仅限于此形状,通孔30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和多边形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实施例背光模组10和显示面板20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理解,例如背光模组10还可以包括反射片和靠近显示面板20的光学膜片104,可以是扩散片、增亮膜等,显示面板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等,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导光膜10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至显示面板20。可选地,背光模组10还包括有光学膜片104,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通孔30同时贯穿背光模组10中的光学膜层104,导光膜10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至显示面板20。可选地,光学膜层104在通孔30对应区域未开设贯穿孔,导光膜10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至光学膜层104。
还可以是,导光板102内壁1022构成通孔30侧壁,通孔30内设置导光膜103,在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导光板102与导光膜103至少有两个接触点、且两个接触点的中心点与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的重心点重合,导光板102通过导光膜103和导光板102的至少两个接触点的摩擦力固定导光膜103;还可以是,导光膜103通过光学胶贴合在导光板102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剖面图,参考图3,可选地,背板101包括背板水平部1011和背板弯折部1012,背板弯折部1012和背板水平部1011的延伸方向交叉,背板水平部1011平行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背板弯折部1012朝向显示面板20弯折,背板弯折部1012构成通孔30的侧壁。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中,背板101包括背板水平部1011和背板弯折部1012,背板水平部1011和背板弯折部1012的延伸方向交叉,背板水平部1011平行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背板水平部1011用于承托背光模组10中的导光板102;背板弯折部1012朝向显示面板20弯折,背板弯折部1012承托导光膜103,背板弯折部1012构成通孔30的侧壁,通孔30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件,不会占据显示模组1在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的整机空间,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水平部1011和背板弯折部1012构成背板夹角,可选地,背板夹角是钝角。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3,背板弯折部1012包括第一侧面a、第二侧面a’和端面b,第一侧面a位于第二侧面a’远离通孔30的一侧,端面b所在平面与第一侧面a交叉,端面b所在平面与第二侧面a’交叉;导光膜103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覆盖端面b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
具体地,背板弯折部1012包括第一侧面a、第二侧面a’和端面b,第一侧面a位于第二侧面a’远离通孔30的一侧,端面b所在平面与第一侧面a有交叉,端面b所在平面与第二侧面a’有交叉,也即背板弯折部10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a,第二侧面a’和端面b,第一侧面a位于第二侧面a’远离通孔30的一侧,导光膜103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覆盖端面b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导光板102位于背板弯折部1012与背板水平部1011构成的背板夹角内,背板弯折部1012阻挡显示区域AA2中导光板102中的光线从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方向直接进入显示区域AA1中、并约束显示区域AA2中导光板102中的光线从端面b和光学膜片104之间进入到导光膜103中,有效提高导光膜103中的亮度,从而提高通孔30的亮度,有效提高显示模组1设置光学传感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AA1的亮度;导光膜103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覆盖端面b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有效提高端面b在显示区域AA1垂直投影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膜10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至显示面板20,可选地,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通孔30同时贯穿背光模组10中的光学膜层104,导光膜10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至显示面板20。可选地,光学膜层104在通孔30对应区域未开设贯穿孔,导光膜10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至光学膜层104。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导光板102内壁1022构成通孔30侧壁,通孔30内设置导光膜103,在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导光板102与导光膜103至少有两个接触点、且两个接触点的中心点与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的重心点重合,导光板102通过导光膜103和导光板102的至少两个接触点的摩擦力固定导光膜103;在本实施例中,背板弯折部1012承托导光膜103,有效避免导光膜103从光学膜片104靠近背板101的一侧脱落;且导光膜103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还覆盖端面b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有效提高端面b在显示区域AA1垂直投影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图3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端面b所在平面平行于显示面板20,端面b所在平面也可以与显示面板20有交叉,也即端面b所在平面可以与显示面板20不平行,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剖面图,参考图4,可选地,导光膜103包括导光膜水平部1031和导光膜弯折部1032,导光膜弯折部1032与导光膜水平部1031的延伸方向交叉,导光膜水平部1031平行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导光膜弯折部1032朝向背板101弯折,导光膜弯折部1032位于背板弯折部1012远离通孔30的一侧。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中,导光膜103包括导光膜水平部1031和导光膜弯折部1032,导光膜弯折部1032与导光膜水平部1031的延伸方向交叉,导光膜水平部1031平行于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导光膜弯折部1032朝向背板101弯折,导光膜弯折部1032位于背板弯折部1012远离通孔30的一侧;导光膜弯折部1032朝向背板101弯折,增大了与导光板10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的重叠面积,从而增大导光膜103接收导光板102出射的光线面积,有效提高导光膜103中的亮度,从而提高通孔30的亮度,有效提高显示模组1设置光学传感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AA1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膜弯折部1032位于背板弯折部1012远离通孔30的一侧,可选地,导光膜弯折部1032与背板弯折部1012接触、和/或平行设置,背板弯折部1012承托导光膜103时具有增大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导光膜103从光学膜片104靠近背板101的一侧脱落。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5,可选地,背板水平部1011垂直于背板弯折部1012,导光膜水平部1031垂直于导光膜弯折部1032。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中,背板水平部1011垂直于背板弯折部1012,即背板水平部1011与背板弯折部1012构成的背板夹角为直角,背板弯折部1012构成了垂直于显示面板20方向上的柱形通孔30的侧壁,通孔30侧壁垂直于显示面板20,适应于容纳光学传感器件;背板弯折部1012与光学传感器件至少有两个接触点、且两个接触点的中心点与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的重心点重合,背板弯折部1012通过光学传感器件与背板弯折部1012的至少两个接触点的摩擦力有效改善光学传感器件在通孔30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导光膜水平部1031垂直于导光膜弯折部1032,导光膜弯折部1032平行于背板弯折部1012,导光膜弯折部1032可以填充背板弯折部1012与导光板102形成的间隙,在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有效改善显示区域AA1与显示区域AA2的亮度均匀度;可选地,导光板102具有垂直于显示面板20的导光板侧面1021,导光板侧面1021平行于导光膜弯折部1032、且接触,从导光板侧面1021出射的光线直接进入导光膜103,有效提高导光膜103中的亮度,从而提高通孔30的亮度,在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有效提高显示区域AA1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6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中B-B’的一种剖面图,图7是图6所述的显示模组CC区域的放大图,参考图6,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40,第一发光元件40作为导光膜103的光源,第一发光元件40位于导光膜弯折部1032和背板弯折部1012之间;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7,导光膜103包括第一入光面1034,第一发光元件40包括第一出光面401,第一入光面1034与第一出光面401对应,第一入光面1034呈锯齿状。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6,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40,第一发光元件40作为导光膜103的光源,进一步提高导光膜103的亮度,从而提高显示区域AA1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第一发光元件40位于导光膜弯折部1032和背板弯折部1012之间,第一发光元件40可以安装、固定在背板弯折部1012处,安装步骤简单。可选地,第一发光元件40位于背板水平部1011上,并安装、固定在背板弯折部1012与背板水平部1011构成的背板夹角内,安装步骤简单。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7,导光膜103包括第一入光面1034,第一发光元件40包括第一出光面401,第一入光面1034与第一出光面401对应,第一出光面401出射的光线直接进入第一入光面1034;第一入光面1034呈锯齿状,相对于光滑的平面,呈锯齿状的第一入光面1034具有增大的面积,从而增大导光膜弯折部1032接收第一发光元件40出射的光线面积,有效提高导光膜103中的亮度,从而提高通孔30的亮度,有效提高显示模组1设置光学传感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AA1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8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40,为实现导光膜103的亮度均匀,第一发光元件40的数量设置至少两个、且在平行显示面板20的平面内第一发光元件40均匀分散在背板弯折部1012与导光膜弯折部1032之间,即图8至图10中,第一发光元件40位于背板弯折部1012的端面b在显示面板20的平面内投影的环形外侧:参考图8,第一发光元件40包括两个,包括第一发光元件40a和第一发光元件40b,第一发光元件40a和第一发光元件40b连线的中点D在显示面板20的投影与通孔30的重心D’在显示面板20的投影重合;参考图9,第一发光元件40包括三个,包括第一发光元件40a、第一发光元件40b和第一发光元件40c,第一发光元件40a、第一发光元件40b和第一发光元件40c连线形成图案的重心D与通孔30的重心D’在显示面板20的投影重合;参考图10,第一发光元件40包括三个,包括第一发光元件40a、第一发光元件40b和第一发光元件40c,第一发光元件40a、第一发光元件40b和第一发光元件40c连线形成图案的重心D与通孔30的重心D’在显示面板20的投影重合。第一发光元件40作为导光膜103的光源,均匀分散在背板弯折部1012与导光膜弯折部1032之间,导光膜103接收均匀发散的光,有效改善导光膜103亮度的均匀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8、图9和图10中第一发光元件40的圆形形状仅用于示意。第一发光元件40类型不作限定,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和迷你发光二极管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1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1中B-B’的一种剖面图,图13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发光元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的显示模组沿图13中B-B’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8、图12、图13和图14,背光模组10包括第二发光元件50,第二发光元件50作为背光模组10的光源,第二发光元件50位于导光板102沿平行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至少一侧;或者第二发光元件50设置在导光板102背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且第二发光元件20在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平面上排布有多个。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背光模组10包括第二发光元件50,第二发光元件50作为背光模组10的光源,第二发光元件50位于导光板102沿平行显示面板20所在平面的至少一侧;或者,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3和图14,第二发光元件50设置在导光板102背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且第二发光元件20在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平面上排布有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发光元件50类型不作限定,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和迷你发光二极管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5是图12所述的显示模组DD区域的放大图,参考图15,导光板102包括第二入光面1024,第二发光元件50包括第二出光面501,第二入光面1024与第二出光面501对应,第二入光面1024呈锯齿状。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5,导光板102包括第二入光面1024,第二发光元件50包括第二出光面501,第二入光面1024与第二出光面501对应,第二入光面1024呈锯齿状,相对于光滑的平面,呈锯齿状的第二入光面1024具有增大的面积,从而增大导光板102接收第二发光元件50出射的光线面积,有效提高导光板102中的亮度,进一步提高进入导光膜103中的亮度,从而提高通孔30的亮度,有效提高显示模组1设置光学传感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AA1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导光膜103由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导光性能。可选地,导光膜103可以是掺杂导光物质的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参考图2和图3,导光膜10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光学胶贴合至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104靠近背板101的一侧,可选地,导光板102内壁1022构成通孔30侧壁,通孔30内设置导光膜103,在平行于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导光板102与导光膜103至少有两个接触点、且两个接触点的中心点与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的重心点重合,导光板102通过导光膜103和导光板102的至少两个接触点的摩擦力固定导光膜103;导光膜103可以由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硬性材料制成,导光板102与硬性导光膜103之间的摩擦力更为稳固,有效避免导光膜103从光学膜片104靠近背板101的一侧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参考图4、图5和图6,导光膜103包括导光膜弯折部1032和导光膜水平部1031,导光膜弯折部1032和导光膜水平部1031之间的连接部分因弯曲容易开裂,导致导光膜103内部导光效果不佳,从而导致通孔30对应显示区域AA1的显示效果不佳,导光膜103可以由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有效避免导光膜弯折部1032和导光膜水平部1031连接的弯曲部分开裂而造成的显示效果不佳。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6是本申请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4,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1。
图1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沿图16中D-D’的一种剖面图,请参考图17,显示装置4包括指纹识别器件301和显示模组1,其中,显示模组1为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指纹识别器件301位于通孔30内。具体地,指纹识别器件301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通孔30内,不会占据显示模组1在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的整机空间,有效降低屏下指纹识别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仅示例性示出了显示装置4的剖面结构包括显示模组1,但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继续参考图17,背光模组10包括红外透过膜3011,红外透过膜3011位于导光膜103靠近指纹识别器件301的一侧,红外透过膜3011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
具体地,红外透过膜3011具有透过红外线的功能,指纹识别器件301通过发射红外线、接收手指反射的红外线进行指纹识别,红外透过膜3011位于导光膜103靠近指纹识别器件301的一侧,阻挡导光膜103中非红外光进入到指纹识别器件301,有效提高指纹识别器件301接收由手指反射的红外线的准确度;红外透过膜3011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30在显示面板20的垂直投影,完全阻挡导光膜103中非红外光进入到指纹识别器件301,有效提高指纹识别器件301接收由手指反射的红外线的准确度。
图1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沿图16中D-D’的一种剖面图,请参考图18,显示装置4包括摄像器件302和显示模组1,其中,显示模组1为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摄像器件302位于通孔30内。具体地,摄像器件302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通孔30内,不会占据显示模组1在沿垂直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的整机空间,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器件302包括采集画面的镜头,镜头位于通孔30远离显示面板2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18仅示例性示出了显示装置4的剖面结构包括显示模组1,但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下指纹识别显示装置或摄像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为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结构和屏下摄像头结构,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与导光板,背板位于导光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沿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开设有贯穿背板与导光板的通孔,通孔用于设置屏下指纹识别器件或屏下摄像头器件,不会占据显示模组在沿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整机空间,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膜,导光膜位于背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导光膜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通孔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导光膜收集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提高通孔的亮度,有效提高显示模组设置屏下指纹识别器件或屏下摄像头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亮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效果,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与导光板,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沿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所述背光模组开设有贯穿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件;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膜,所述导光膜位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所述导光膜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
其中,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水平部和背板弯折部,所述背板弯折部与所述背板水平部的延伸方向交叉,所述背板水平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所述背板弯折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所述背板弯折部构成所述通孔侧壁,所述背板弯折部包括端面,所述端面贴附于所述导光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弯折部还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二侧面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所述端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交叉;
所述导光膜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端面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包括导光膜水平部和导光膜弯折部,所述导光膜弯折部与所述导光膜水平部的延伸方向交叉,所述导光膜水平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所述导光膜弯折部朝向所述背板弯折,所述导光膜弯折部位于所述背板弯折部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水平部垂直于所述背板弯折部,所述导光膜水平部垂直于所述导光膜弯折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发光元件,所示第一发光元件作为所述导光膜的光源,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导光膜弯折部和所述背板弯折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对应,所述第一入光面呈锯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导光板沿平行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至少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排布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对应,所述第二入光面呈锯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的材料包括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硅胶任一种。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学传感器件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光学传感器件位于所述通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件为指纹识别器件,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红外透过膜,所述红外透过膜位于所述导光膜靠近所述指纹识别器件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透过膜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件为摄像头器件,所述摄像头器件位于所述通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48306.5A CN112485947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48306.5A CN112485947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85947A CN112485947A (zh) | 2021-03-12 |
CN112485947B true CN112485947B (zh) | 2022-08-16 |
Family
ID=7494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48306.5A Active CN112485947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859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31346B (zh) * | 2021-03-26 | 2022-05-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
CN113296306B (zh) * | 2021-06-03 | 2022-12-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CN113485044B (zh) * | 2021-07-27 | 2022-07-2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13687543B (zh) * | 2021-09-07 | 2023-05-1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5019353B (zh) * | 2021-10-28 | 2023-05-0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集成光学传感器的模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14265224B (zh) * | 2021-12-21 | 2023-04-18 | 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cd的upc显示面板 |
CN115755467A (zh) * | 2022-11-24 | 2023-03-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6184716A (zh) * | 2022-12-26 | 2023-05-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80110946A (ko) * | 2017-03-30 | 2018-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 |
CN109478236A (zh) * | 2018-10-15 | 2019-03-15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9541849A (zh) * | 2019-01-04 | 2019-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CN110458105A (zh) * | 2019-08-12 | 2019-1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04927B2 (ja) * | 2007-10-10 | 2010-01-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指示位置の検出方法 |
CN109190592B (zh) * | 2018-09-21 | 2021-10-12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Lcd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9167861B (zh) * | 2018-11-16 | 2021-05-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10062932B (zh) * | 2019-03-12 | 2023-05-23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后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装置 |
CN211014936U (zh) * | 2019-10-31 | 2020-07-14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ed光源、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
CN110764309B (zh) * | 2019-10-31 | 2022-07-15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
CN110850633B (zh) * | 2019-10-31 | 2022-08-30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
CN111752027B (zh) * | 2020-07-08 | 2022-02-22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2-09 CN CN202011448306.5A patent/CN1124859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80110946A (ko) * | 2017-03-30 | 2018-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 |
CN109478236A (zh) * | 2018-10-15 | 2019-03-15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9541849A (zh) * | 2019-01-04 | 2019-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CN110458105A (zh) * | 2019-08-12 | 2019-1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85947A (zh) | 2021-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85947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0894768U (zh) | 显示装置 | |
EP3819898B1 (en) | Display screen and terminal | |
US11300828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8989508B (zh) | 一种显示屏组装方法、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EP3920086B1 (en) | Terminal device | |
CN101326459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8897165B (zh) | 显示装置 | |
US9086761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1095289B (zh) |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 |
CN109491007B (zh) | 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 | |
CN111308784B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2866456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17118064A1 (zh)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80042505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H10301110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9752778A (zh) | 光学膜以及包括光学膜的显示装置 | |
US20240134105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50145915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KR102024862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0706584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5826293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101571344B1 (ko) | 바텀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 |
JP2002169149A (ja) |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3092065U (zh) |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