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9084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9084A
CN112469084A CN202011356351.8A CN202011356351A CN112469084A CN 112469084 A CN112469084 A CN 112469084A CN 202011356351 A CN202011356351 A CN 202011356351A CN 112469084 A CN112469084 A CN 112469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context
data
message
data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63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9084B (zh
Inventor
吴子卿
郝禺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63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9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9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0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1329 priority patent/WO202211136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9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9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压缩包为第一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接收到的;若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发送的IR包。用于实现快速获取IR包,避免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等待的时间较长,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健壮性包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协议,可以对报文的包头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包,并向终端设备发送压缩包,以提高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从U模式(ROHC协议中的单向模式)开始,网络设备通常周期性向终端设备发送初始化和重置状态(initiation and refresh,IR)报文、以及通过ROHC协议压缩的数据包。终端设备根据IR包中的上下文信息(context)建立上下文,进而根据上下文对数据包进行解压。当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异常时,通常无法接收到IR包(即IR包丢失),导致无法根据IR包建立上下文,进而导致对数据包解压缩失败,此时终端设备会向网络设备发送静态NACK(STATIC NACK)信息,处于U模式的网络设备接收到静态NACK信息之后,不会根据静态NACK信息进行任何操作,仍是周期性向终端设备发送IR包。
在上述过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IR包的周期性通常较长,导致使得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一个IR包时,对该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导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用于实现快速获取IR包,避免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等待的时间较长,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方法包括:
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压缩包为第一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接收到的;
若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发送的IR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获取预先存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和第二数据域,第一数据域位于第二数据域之前;
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包括:
获取上下文标识的数据长度;
按照第二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数据长度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第二数据域和第三数据域,第二数据域位于第一数据域之后、且在第三数据域之前;
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长度,第三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之后,方法还包括:
在预先存储的匹配关系列表中查找上下文标识;
若未查找到上下文标识,则确定上下文标识对应的上下文不存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压缩包为第一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接收到的;
发送模块用于,若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发送的IR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存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第一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和第二数据域,第一数据域位于第二数据域之前;
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上下文标识的数据长度;
按照第二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数据长度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第二数据域和第三数据域,第二数据域位于第一数据域之后、且在第三数据域之前;
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长度,第三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还包括:查找模块,其中,
查找模块用于,在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之后,在预先存储的匹配关系列表中查找上下文标识;
若未查找到上下文标识,则确定上下文标识对应的上下文不存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在第一设备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若压缩包中的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发送IR包,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及时地接收到IR包,避免等待周期性地IR包到来,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的问题,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预设格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预设格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新空口技术(new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TRP,后续演进系统中的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P)。
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ROHC协议:用于对报文的包头进行压缩处理。通过ROHC协议可以对多种报文的包头进行压缩处理,例如,报文的类型可以包括: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RTP)报文、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报文、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报文、网际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报文、网际协议版本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报文等。例如,通过ROHC协议可以将40字节或者60字节的包头压缩到1个字节。
ROHC的工作过程:压缩端和解压缩端可以建立一套上下文信息,压缩端可以根据上下文信息对报文的包头进行压缩处理,并向解压缩端发送压缩处理后的报文,解压缩端可以根据上下文信息对压缩后的报文的包头进行解压缩处理。
ROHC的模式:ROHC包括三种模式,分别为U模式(单向模式)、O模式(优化模式)和R模式(双向可信模式),目前协议约定:在O模式和R模式下,解压缩端具有反馈(feedback)机制,即,解压缩端可以向压缩端发送静态NACK信息,以指示解压缩端对数据包解压缩成功或者失败;在一种情况下,在U模式下,解压缩端不具有反馈机制,即,无论解压缩端是否对数据包解压缩成功,解压缩端均不向压缩端发送静态NACK信息,导致压缩端无法知道解压缩端是否对数据包解压缩成功;在另一种情况下,在U模式下,可以对解压缩端进行配置,以使解压缩端具有反馈机制,例如:解压缩端具有反馈机制时,若解压缩端对IR包解压缩成功,则解压缩端可以向压缩端发送ACK信息,若解压缩端对IR包解压缩失败(例如:IR包丢失),则解压缩端可以向压缩端发送静态NACK信息,压缩端在接收静态NACK信息之后,不会根据静态NACK信息执行任何操作。
ROHC压缩状态:ROHC压缩状态还可以称为压缩端的状态。压缩端的状态包括初始化和重置状态(initiation and refresh,IR)状态和二级压缩(second order,SO)状态。当压缩端的状态为IR状态时,压缩端向解压缩端发送上下文信息。当压缩端的状态为SO状态时,压缩端向解压缩端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
ROHC解压缩状态:ROHC解压缩状态还可以称为解压缩端的状态。解压缩端的状态包括无上下文(no context,NC)状态、静态上下文(static context,SC)状态和全上下文(full context,FC)状态。在解压缩端的状态为NC状态时,解压缩端不存在上下文,解压缩端无法成功的解压缩数据包。在解压缩端的状态为SC状态时,解压缩端仅存在静态上下文,不存在动态上下文,解压缩端可以对部分数据包解压缩成功。在解压缩端的状态为FC状态时,解压缩端存在所有的上下文,解压缩端通常可以成功的解压缩数据包。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适用场景。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之间可以传递压缩包,传递的压缩包的包头可以通过ROHC压缩。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分别可以作为压缩端和解压缩端,针对一次数据传输,当网络设备101为压缩端时,终端设备102为解压缩端;当终端设备102为压缩端时,网络设备101为解压缩端。
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之间传递的压缩包可以为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over long term evolution,VOLTE)语音包,VOLTE语音包的报文结构可以为IPV4/UDP/RTP+净荷(payload),净荷是指传输的数据,在该种报文结构中,包头大小通常为40字节,净荷大小通常为15至20字节。VOLTE语音包的报文结构还可以为IPV6/UDP/RTP+净荷(payload),在该种报文结构中,包头大小通常为60字节,净荷大小通常为15至20字节。
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一种应用场景,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适用于基于ROHC压缩的其它的应用场景。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2,对相关技术中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以网络设备为压缩端,终端设备为解压缩端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2,包括:
S2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IR包,IR包中包括上下文信息。
初始时,网络设备为U模式,IR状态;终端设备为U模式,NC状态。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为U模式。
假设IR包传输失败,例如,IR包在空口丢失,即,终端设备未成功接收到IR包,导致终端设备无法获取得到上下文信息,进而建立上下文失败。
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完IR包之后,可以将网络设备的状态切换为SO状态。
S2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上下文信息进行数据包压缩,得到压缩后的数据包,并向终端设备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
在定时器超时之前,网络设备持续的通过上下文信息进行数据包压缩,以及持续的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网络设备持续发送的数据包为多个不同的数据包。
S203、终端设备建立上下文失败。
S204、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静态NACK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作为压缩端,网络设备作为解压缩端时的数据传输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由图2所示的过程可知,在相关技术中,若终端设备未接收到IR包,则即便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静态NACK信息,网络设备也不会及时的向终端设备发送IR包,因此要等待网络设备周期性的发送IR包,导致终端设备等待的时间较长,进而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导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差。例如,假设数据包为语音包,则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侧在长时间内无法听到语音,即,终端设备在语音通话过程中,终端设备侧出现较长时间的无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若解压缩端因无法接收到IR包导致建立上下文失败,则解压缩端向压缩端发送第一消息,压缩端根据第一消息向解压缩端发送IR包,以使解压缩端能够及时地获取IR包,避免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等待的时间较长,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3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压缩包。
压缩包可以为通过ROHC协议压缩的数据包,也可以为IR包。第一设备为解压缩端,第二设备为压缩端。
S302、第一设备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压缩包为第一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接收到的。
可选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网络设备。当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当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时,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在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场景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均为终端设备。
其中,第二设备具有U模式,第一设备也可以具有U模式。
当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提供LTE网络)时,可以在终端设备开机后打VOLTE电话时执行图3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或者,可以在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后执行图3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可选的,VOLTE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预先配置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ROHC协议。
S303、第一设备若确定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若包类型指示压缩包是IR包,则对压缩包进行解压缩,获取IR包中的上下文信息,进而根据上下文信息建立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并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具体的,可以获取预先存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DRB ID);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context identifier,CID),确定第一消息。
可选地,第一消息可以为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信息,其中,MAC CE信息为MAC层发送的。具体的,在第一设备包括MAC层和PDCP层,其中,PDCP层中包括解压缩器,其中,解压缩器可以执行S301,以及确定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在解压缩器确定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之后,PDCP层通知MAC层发送MAC CE信息。可选地,PDCP层通知MAC层发送MAC CE信息的方法包括:PDCP层向MAC层发送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以使MAC层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生成MAC CE信息。
S304、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向第一设备发送的IR包。
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第二设备切换为IR状态,在IR状态向第一设备发送IR包。
第一设备接收到IR包之后,根据IR包中的上下文信息建立上下文,并对之后接收到压缩包进行解压缩。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若压缩包中的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发送IR包,使得第一设备可以及时地接收到IR包,避免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等待的时间较长,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结合图4,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4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压缩包,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
S402、终端设备建立上下文失败,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
S403、终端设备判断预先存储的匹配关系列表中是否存在上下文标识。
若否,则执行S404。
若是,则执行S405。
其中,匹配关系列表包括至少一个已建立的上下文和上下文对应的上下文标识。
可选地,可以在匹配关系列表中查找上下文标识,从而判断匹配关系列表中是否存在上下文标识。若查找到上下文标识,则确定存在上下文标识对应的上下文,执行S405;若未查找到上下文标识,则确定上下文标识对应的上下文不存在,执行S404。
S404、终端设备判断包类型是否指示压缩包是IR包。
若否,则执行S406。
若是,则执行S405。
S405、终端设备根据上下文标识对应的上下文对压缩包进行解压缩。
S406、终端设备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包括:按照第一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对第一预设格式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5实施例。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预设格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预设格式包括中第一数据域和第二数据域。其中,第一数据域位于第二数据域之前。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包括:获取上下文标识的数据长度;按照第二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数据长度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包括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数据长度和上下文标识。对第二预设格式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6实施例。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预设格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第二数据域和第三数据域。其中,第二数据域位于第一数据域之后、且在第三数据域之前。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的数据长度,第三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S407、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S408、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消息中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
具体的,网络设备的MAC层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对第一消息进行解析得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
S409、网络设备将状态切换为IR状态,并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向第一设备发送IR包。
具体的,网络设备的MAC层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通知网络设备中的压缩器,以使压缩器发送IR包。
在图4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若预先存储的匹配关系列表中不存在上下文标识、而且压缩包不是IR包,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以使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IR包,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快速地获取IR包,避免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等待的时间较长,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7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IR包。
初始时,网络设备为U模式,IR状态;终端设备为U模式,NC状态。
其中,IR包中包括上下文信息。
S702、网络设备将状态切换为SO状态,并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
S703、终端设备未接收到IR包、无法建立上下文,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
S704、终端设备在匹配关系列表中未查找到上下文标识。
S705、终端设备确定包类型指示压缩包是数据包。
S706、终端设备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
S707、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S708、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消息中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
S709、网络设备将状态切换为IR状态,并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向第一设备发送IR包。
需要说明的是,S706-S709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S406-S409的执行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7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未接收到IR包、无法建立上下文之后,若接收到的压缩包为数据包,则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进而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IR包,实现快速获取IR包,避免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等待的时间较长,导致对接收到的IR包之前的所有数据包解压缩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均可以应用于VOLTE场景,在VOLTE场景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通话过程中无声的时长,提高了通话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数据传输装置10设置于第一设备。如图8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0包括:获取模块11、发送模块12和接收模块13,其中,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压缩包为第一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接收到的;
发送模块12用于,若包类型指示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接收模块13用于,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消息发送的IR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在图8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0还包括:查找模块14,其中,查找模块14用于:
在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之后,在预先存储的匹配关系列表中查找上下文标识;
若未查找到上下文标识,则确定上下文标识对应的上下文不存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存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根据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确定第一消息;
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按照第一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和第二数据域,第一数据域位于第二数据域之前;
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上下文标识的数据长度;
按照第二预设格式,对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数据长度和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第二数据域和第三数据域,第二数据域位于第一数据域之后、且在第三数据域之前;
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数据长度,第三数据域用于承载上下文标识。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20包括:处理器21和存储器22,
其中,处理器21、存储器22通过总线23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21执行存储器2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21执行如上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处理器2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0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也可以为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
在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所述压缩包为所述第一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接收到的;
若所述包类型指示所述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所述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的IR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获取预先存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上下文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消息;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上下文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格式,对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和第二数据域,所述第一数据域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域之前;
所述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所述上下文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上下文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获取所述上下文标识的数据长度;
按照第二预设格式,对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所述数据长度和所述上下文标识进行组合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格式中包括第一数据域、第二数据域和第三数据域,所述第二数据域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域之后、且在所述第三数据域之前;
所述第一数据域用于承载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域用于承载所述数据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域用于承载所述上下文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先存储的匹配关系列表中查找所述上下文标识;
若未查找到所述上下文标识,则确定所述上下文标识对应的上下文不存在。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压缩包中的上下文标识和包类型,所述压缩包为所述第一设备在建立上下文失败之后接收到的;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包类型指示所述压缩包不是IR包,则根据所述上下文标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的IR包。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56351.8A 2020-11-26 2020-11-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ctive CN112469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6351.8A CN112469084B (zh) 2020-11-26 2020-11-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CT/CN2021/131329 WO2022111365A1 (zh) 2020-11-26 2021-11-17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6351.8A CN112469084B (zh) 2020-11-26 2020-11-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084A true CN112469084A (zh) 2021-03-09
CN112469084B CN112469084B (zh) 2023-03-07

Family

ID=7480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6351.8A Active CN112469084B (zh) 2020-11-26 2020-11-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9084B (zh)
WO (1) WO202211136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1838A (zh) * 2021-06-28 2021-09-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头信息压缩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2111365A1 (zh) * 2020-11-26 2022-06-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311A (zh) * 2009-10-22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鲁棒性头压缩状态迁移的方法及解压器
CN102118791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1797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662267A (zh) * 2017-08-11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092844A (zh) * 2018-10-23 2020-05-0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压缩操作的模式转换的方法、及传输装置
US20200213423A1 (en) * 2019-01-02 2020-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ing platforms for context identifier allocation for data packet header compression
US20200305117A1 (en) * 2017-12-15 2020-09-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Paging User Equipment, First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69764A (ja) * 2011-02-10 2012-09-06 Panasoni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制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CN103051434A (zh) * 2012-12-20 2013-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解压缩、解压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36035B (zh) * 2018-06-25 2020-11-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9084B (zh) * 2020-11-26 2023-03-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311A (zh) * 2009-10-22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鲁棒性头压缩状态迁移的方法及解压器
CN102118791A (zh) * 2009-12-31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17975A (zh) * 2017-06-29 2019-01-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662267A (zh) * 2017-08-11 2020-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US20200305117A1 (en) * 2017-12-15 2020-09-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Paging User Equipment, First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11092844A (zh) * 2018-10-23 2020-05-01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压缩操作的模式转换的方法、及传输装置
US20200213423A1 (en) * 2019-01-02 2020-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ing platforms for context identifier allocation for data packet header compres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R2-2003045 "Discussion on transmitting ROHC IR packets in target during DAPS HO"", 《3GPP TSG_RAN\WG2_RL2》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1365A1 (zh) * 2020-11-26 2022-06-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411838A (zh) * 2021-06-28 2021-09-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头信息压缩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3411838B (zh) * 2021-06-28 2022-10-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头信息压缩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9084B (zh) 2023-03-07
WO2022111365A1 (zh)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40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der compression in network relay scenarios
EP3525514B1 (en) Communication of non-ip data over packet data networks
CN11087590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778070B2 (en) 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thernet header de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46908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11085632A1 (zh) 互联网协议数据包的压缩及解压缩方法和装置
RU2767321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3707875B1 (en)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uplink data compression
US20210344441A1 (en) Ethernet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20092780A1 (en) 5g nr methods for 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
CN107431965B (zh) 一种实现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68976A (zh) 用于执行组通信的终端和方法
US2014003678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Wireless Gateway and System
EP3860209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270792B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3304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EP3979743B1 (en) Sidelink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5695563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01542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678501B (zh) 一种以太网数据包头压缩方法、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US2024017978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triggered aggregation operations
CN11761546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