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6862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8622A
CN112468622A CN202011368757.8A CN202011368757A CN112468622A CN 112468622 A CN112468622 A CN 112468622A CN 202011368757 A CN202011368757 A CN 202011368757A CN 112468622 A CN112468622 A CN 112468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creen
wireless
holding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87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87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8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8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8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显示屏,本体设有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无线耳机,显示屏能够移动地设于本体,显示屏位于第一位置时,遮盖容纳部,显示屏位于第二位置时,露出容纳部。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对无线耳机进行容纳,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与无线耳机配套的耳机盒,无线耳机容纳在本体内而不易出现丢失,而且,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行业的快速发展,无线蓝牙耳机逐渐取代有线耳机,无线蓝牙耳机通常与耳机盒配合使用,耳机盒用于对无线蓝牙耳机进行充电以及对无线蓝牙耳机起到容纳作用。
用户在外出时,需要随身携带手机和耳机盒,耳机盒遗落而容易与耳机一同丢失,而且用户随身携带耳机盒也为用户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耳机盒容易与耳机一同丢失以及用户携带耳机盒为出行带来不便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设有容纳部,用于容纳无线耳机;
显示屏,能够移动地设于本体,显示屏位于第一位置时,遮盖容纳部,显示屏位于第二位置时,露出容纳部。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显示屏相对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电子设备为常用的使用状态,显示屏和本体对齐,使得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使用,而且由于显示屏遮挡容纳部,使得显示屏关闭容纳部的开口端,容纳在容纳部内的无线耳机不易掉落,从而稳定地容置在容纳部内。需要对无线耳机进行使用时,可以相对本体移动显示屏,显示屏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露出容纳部,用户能够取出容纳部内的无线耳机。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对无线耳机进行容纳,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与无线耳机配套的耳机盒,无线耳机容纳在本体内而不易出现丢失,而且,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本体,12容纳部,14摄像头,16滑轨,18声音外放孔,20第一充电件,30显示屏,40无线耳机,42持握部,44入耳部,46第二充电件,48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0和显示屏30,本体10设有容纳部12,容纳部12用于容纳无线耳机40,显示屏30能够移动地设于本体10,显示屏30位于第一位置时,遮盖容纳部12,显示屏30位于第二位置时,露出容纳部12。
容纳部12可以为槽体结构,且容纳部12具有开口,用户能够将无线耳机40能够放置在容纳部12内或将无线耳机40取出于容纳部12。显示屏30安装于本体10上,而且显示屏30能够相对本体10移动,容纳部12设置在本体10上朝向显示屏30的一侧,显示屏30相对本体10移动时能够遮盖容纳部12或露出容纳部12。具体地,在显示屏30相对本体1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显示屏30遮盖容纳部12,在显示屏30相对本体1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显示屏30没有对容纳部12进行遮挡而露出容纳部12。
在图1中,显示屏30相对本体10位于第一位置,此时电子设备为常用的使用状态,显示屏30和本体10对齐,使得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使用,而且由于显示屏30遮挡容纳部12,使得显示屏30关闭容纳部12的开口端,容纳在容纳部12内的无线耳机40不易掉落,从而稳定地容置在容纳部12内。需要对无线耳机40进行使用时,可以相对本体10移动显示屏30,在图2中,显示屏30移动至第二位置,露出容纳部12,用户能够取出容纳部12内的无线耳机40。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能够对无线耳机40进行容纳,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与无线耳机40配套的耳机盒,无线耳机40容纳在本体10内而不易出现丢失,而且,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还包括:摄像头14,摄像头14设于本体10,显示屏30位于第三位置时,露出摄像头14且遮盖容纳部12。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摄像头14设置在本体10上,由于摄像头14没有设置在显示屏30表面,使得摄像头14不会占用显示屏30上的显示面积,也不会对显示屏30上的显示内容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将显示屏30设置为完整的屏幕,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对显示屏30上显示内容的观看体验。显示屏30相对本体10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电子设备为常用的使用状态,显示屏30同时对摄像头14和容纳部12进行遮挡,在图3中,显示屏30相对本体10移动至第三位置,此时露出摄像头14且显示屏30遮盖容纳部12,此时用户可以摄像头14进行使用,实现拍照功能。通过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显示屏30,能够分别对无线耳机40和摄像头14进行使用,既实现了对无线耳机40的收纳功能,也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有效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声音外放孔18和无线耳机40,声音外放孔18设于本体10,无线耳机40能够被容纳在容纳部12内,容纳部12连通声音外放孔18。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无线耳机40能够容置在容纳部12内,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与无线耳机40配套的耳机盒,无线耳机40容纳在电子设备内而不易出现丢失,而且,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于容纳部12连通声音外放孔18,当无线耳机40容纳于容纳部12内时,无线耳机40播放的声音可以通过声音外放孔18传出本体10,无线耳机40可作为电子设备的外放喇叭,有利于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相较于容纳部12,摄像头14远离声音外放孔18。
具体限定了容纳部12和摄像头14的位置,容纳部12更接近声音外放孔18,而摄像头14相对容纳部12远离声音外放孔18,具体地,可以设置容纳部12和摄像头14分别设置在本体10的两端。声音外放孔18通常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底部,可以将容纳部12同样设置在本体10的底部附近,将摄像头14设置在本体10的顶部附近。
可以向上滑动显示屏30而露出容纳部12,向下滑动显示屏30而露出摄像头14,容纳部12和摄像头14分别设置在本体10的两端,显示屏30相对本体10滑动较短地距离就能够露出容纳部12或摄像头14,从而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包括:无线耳机40,无线耳机40能够被容纳在容纳部12内。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第一充电件20、第二充电件46和第二电池,电池和第一充电件20设于本体10,第一充电件20连接于电池,第二充电件46和第二电池设于无线耳机40,第一充电件20和第二充电件46相配合,以使电池能够对无线耳机40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0内的电池能够为本体10内的器件和显示屏30供电,电池和第一充电件20连接,使得电池能够对第一充电件20供电,无线耳机40内设置有第二电池,第二电池能够为无线耳机40内的器件供电,第一充电件20和第二充电件46配合,使得第二充电件46内产生电流,第二充电件46能够对第二电池进行供电,实现对第二电池的充电功能。
由于本申请中的本体10能够对无线耳机40进行供电,所以用户不需要随身携带耳机盒对无线耳机40进行充电,当无线耳机40内的第二电池的电量用尽后,用户可以将无线耳机40放置于本体10内,实现对无线耳机40的充电功能。以及用户在不需要使用无线耳机40时,将无线耳机40容纳于容纳部12内,本体10能够对无线耳机40进行充电,用户可以长时间对无线耳机40进行使用,从而不需要用户单独携带对无线耳机40进行充电的耳机盒,无线耳机40容纳在本体10内就能够实现对无线耳机40的充电功能,用户出门可以携带更少地物品,提高出行的便利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无线耳机40内设置有电池仓48,电池仓48内可以安装第二电池。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充电件20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第二充电件46为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相耦合。
本体10内的电池能够对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供电,本体10内的电池所提供的是直流电,需要在本体10内设置第一整流器,从而将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交流电作用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相耦合,使得第二无线充电线圈内产生交流电,在无线耳机40内设置有第二整流器,第二整流器将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从而对无线耳机40内的第二电池进行充电。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充电件20也可以为插针,第二充电件46为充电孔,插针能够插接于充电孔内,插接和充电孔连接,从而使得本体10内的电池为无线耳机40内的第二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容纳部12的数量和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相同且均为至少一个。
容纳部12和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相同,一个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一个无线耳机40相对应,且容纳部12的数量和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同时容纳部12的数量也为至少一个,从而可以每个容纳部12内放置一个无线耳机40,通过增加容纳部12的数量,而使得本体10内能够容纳更多地无线耳机4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关于显示屏30和本体10的连接方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显示屏30滑动连接于本体10,可以相对本体10向上滑动显示屏30而露出容纳部12,相对本体10向下滑动显示屏30而露出摄像头14,显示屏30和本体10以滑动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操作便利性。
如图4所示,在具体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滑轨16和滑动件,滑轨16设于本体10,滑动件设于显示屏30,滑动件能够滑动连接于滑轨16。
滑轨16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动件设置在显示屏30上,使得显示屏30通过滑动件相对滑轨16滑动,从而实现显示屏30能够相对本体10滑动的功能。在显示屏30和本体10之间设置滑轨16和滑动件,能够有效降低显示屏30和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用户能够更加省力地对显示屏30进行滑动,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体验。
在滑轨16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部设置在两个第一限位部之间,第一限位部可以为设置在导轨上的凸起部分,两个第一限位部能够将显示屏30限制在第一位置,显示屏30在第一位置时不易相对本体10滑动,用户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正常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露出容纳部12或摄像头14时,用户需要对显示屏30施力使得滑动件能够越过第一限位部,露出容纳部12或摄像头14时,第二限位部对滑动件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限制显示屏30继续相对本体10滑动。
也可以在本体10上设置弹性按键,弹性按键按入本体10能够将显示屏30限制在预定位置,弹性按键弹出本体10,显示屏30能够相对本体10滑动。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显示屏30转动连接于本体10,显示屏30和本体10之间设置有转轴。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40为无线蓝牙无线耳机,无线耳机40可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通过滑盖或翻盖固定及隐藏无线耳机40。通过打开显示屏30可便捷取出无线耳机40使用,同时本体10能为无线耳机40提供充电,可通过手机和无线耳机40仓内置无线感应线圈实现无线充电,也解决了无线耳机40续航的问题。此集成无线耳机40的电子设备可有效解决无线耳机40的携带和充电便捷性问题。
例如通过显示屏30的上下滑动可分别开启前置隐藏摄像头14和取出无线耳机40,显示屏30回到中间位置可恢复原本外观,显示屏30下滑可露出隐藏前置摄像头14用于拍照,显示屏30上滑打开容纳部12可便捷取出无线耳机40随时随地使用。利用电子设备原本内部自带电池给无线耳机40充电,也解决了无线耳机40的续航问题,另外在智能化时代给用户出行便携体验带来极大优质体验。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容纳部12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0的宽度方向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容纳部12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0的宽度方向相同,使得无线耳机40也需要沿本体10的宽度方向放置于容纳部12内,即无线耳机40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0的宽度方向相同,无线耳机40沿横向放置于本体10内,显示屏30只需要滑动较短地距离就能够完全开启容纳部12,使得用户可以取出容纳部12内的无线耳机40,有效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便利性以及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无线耳机40为扁平状,具体为,无线耳机40的壳体为扁平状,无线耳机40可以沿厚度方向放置于容纳部12内,容纳部12具有较小地深度就能够对无线耳机40进行容纳,在容纳部12的深度较小时,不需要增加本体10的厚度以提高对无线耳机40的容纳深度,可以加工更薄地本体10,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小,有利于用户更加舒适地持握电子设备,提高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无线耳机40包括:持握部42和入耳部44,入耳部44连接于持握部42,入耳部44和持握部42均与容纳部12的侧壁相抵。
无线耳机40的喇叭设置在入耳部44内,用户可以将入耳部44伸入耳部44内,通过设置持握部42而便于用户对无线耳机40进行拾取。入耳部44和持握部42均与容纳部12的侧壁相抵,即无线耳机40侧放入容纳部12内。以持握部42至入耳部44的方向为无线耳机40的厚度方向,对于厚度较厚的无线耳机40,以侧放的方式置于容纳部12内,能够减小容纳部12的设置深度,从而降低本体10的厚度,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较小,有利于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无线耳机40包括:持握部42和入耳部44,入耳部44连接于持握部42,持握部42和入耳部44中的一个能够与容纳部12的底壁相抵,持握部42和入耳部44中的另一个位于容纳部12的开口端。
具体限定了持握部42和入耳部44在容纳部12内的相对位置,持握部42和入耳部44中的一个与容纳部12的底壁相抵,持握部42和入耳部44中的另一个位于容纳部12的开口端,以容纳部12的开口端位于容纳部12的底壁上方为例,可以先将持握部42置于容纳部12内,使得入耳部44位于容纳部12的开口端,即入耳部44位于持握部42的上方,也可以先将入耳部44置于容纳部12内,使得持握部42位于容纳部12的开口端,即持握部42位于入耳部44的上方。当入耳部44或持握部42的长度或宽度较大时,将入耳部44和持握部42以上下分布的方式放入容纳部12内,能够减小容纳部12的设置深度,从而降低本体10的厚度,使得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较小,有利于提升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无线耳机40和容纳部12能够磁性相吸。
在该实施例中,无线耳机40中的扬声器中具有磁性件,可以在容纳部12内安装磁性件或容纳部12的内壁由磁性件制成,使得无线耳机40中的磁性件和容纳部12中的磁性件相互吸引,无线耳机40不易发生脱落,提高无线耳机40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数码相机、电子书阅读器、电子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术语“连通”、“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通”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连通。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在实施例中,“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证明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设有容纳部,用于容纳无线耳机;
显示屏,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本体,所述显示屏位于第一位置时,遮盖所述容纳部,所述显示屏位于第二位置时,露出所述容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摄像头,设于所述本体,所述显示屏位于第三位置时,露出所述摄像头且遮盖所述容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声音外放孔,设于所述本体;
所述无线耳机,能够被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容纳部连通所述声音外放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相较于所述容纳部,所述摄像头远离所述声音外放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电池,设于所述本体;
第一充电件,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充电件连接于所述电池;
第二充电件,设于所述耳机,所述第一充电件和所述第二充电件相配合,以使所述电池能够对所述耳机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充电件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
所述第二充电件为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相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相同且均为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滑动连接于所述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滑轨,设于所述本体;
滑动件,设于所述显示屏,所述滑动件能够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耳机为扁平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
持握部;
入耳部,连接于所述持握部,所述入耳部和所述持握部均与所述容纳部的侧壁相抵。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
持握部;
入耳部,连接于所述持握部,所述持握部和所述入耳部中的一个能够与所述容纳部的底壁相抵,所述持握部和所述入耳部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开口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耳机和所述容纳部能够磁性相吸。
CN202011368757.8A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468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8757.8A CN1124686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8757.8A CN1124686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8622A true CN112468622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0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8757.8A Pending CN1124686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862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7140Y (zh) * 2008-04-23 2009-02-18 符诗华 无线外放耳机
CN201742448U (zh) * 2010-04-30 2011-02-09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嵌入式蓝牙耳机的手机
CN207382527U (zh) * 2017-11-17 2018-05-18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及无线耳机
CN208386871U (zh) * 2018-06-15 2019-01-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CN208623716U (zh) * 2018-05-21 2019-03-19 杨咏梅 内置蓝牙耳机的电子产品保护外壳
CN209017251U (zh) * 2018-11-09 2019-06-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CN110574393A (zh) * 2018-12-25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1510533A (zh) * 2020-04-28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电子设备、蓝牙耳机、功能器件、及固定组件
CN111800706A (zh) * 2020-09-10 2020-10-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壳体及包括其的耳机
CN211959279U (zh) * 2020-06-04 2020-11-17 西安坛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7140Y (zh) * 2008-04-23 2009-02-18 符诗华 无线外放耳机
CN201742448U (zh) * 2010-04-30 2011-02-09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嵌入式蓝牙耳机的手机
CN207382527U (zh) * 2017-11-17 2018-05-18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及无线耳机
CN208623716U (zh) * 2018-05-21 2019-03-19 杨咏梅 内置蓝牙耳机的电子产品保护外壳
CN208386871U (zh) * 2018-06-15 2019-01-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CN209017251U (zh) * 2018-11-09 2019-06-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CN110574393A (zh) * 2018-12-25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1510533A (zh) * 2020-04-28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电子设备、蓝牙耳机、功能器件、及固定组件
CN211959279U (zh) * 2020-06-04 2020-11-17 西安坛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800706A (zh) * 2020-09-10 2020-10-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壳体及包括其的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3535B1 (ko) 휴대 장치의 스피커 겸용 교체성 거치/충전 장치
KR20060045506A (ko) 자기 거치 기능을 구비한 슬라이딩/스윙 타입 휴대 장치
KR100497675B1 (ko) 무선전화기용케이싱및무선전화기를가진케이싱을포함하는조립체
KR20160003654U (ko) 무선충전 크래들
CN106454587A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收纳盒
CN103427224A (zh) 移动终端
WO2022042302A1 (zh) 充电装置
TWM612528U (zh) 旅行式多功能充電器結構及其控制系統
CN112468622A (zh) 电子设备
CN206212222U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收纳盒
CN210381257U (zh) 滑盖式耳机充电盒
CN206061067U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13462244U (zh) 一种蓝牙耳机收纳盒
CN112995835A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盒及其使用方法
CN211154186U (zh) 可穿戴设备
CN109361980B (zh) 一种耳机盒
CN209787404U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具有该无线耳机的电子设备
CN208890848U (zh) 移动终端
CN216362351U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0093465U (zh) 移动充电设备以及蓝牙设备
CN211791984U (zh) 一种带内存并可以本地播放音频且结构简单的蓝牙耳机仓
CN212588487U (zh) 一种反磁力自动开盖装置
CN211880600U (zh) 蓝牙耳机及用于蓝牙耳机的充电盒
CN212785446U (zh) 一种具有耳机充电功能的手机
CN212343983U (zh) 一种能够用于无线充电的蓝牙音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